AI聊醫學2024.6.7---台灣人體內塑化劑濃度高的原因

 AI聊醫學2024.6.7---台灣人體內塑化劑濃度高的原因



Q:台灣人體內塑化劑濃度高的原因

AI:

根據研究,台灣人體內塑化劑濃度高於歐美2至7倍,主要原因是塑化劑在台灣的使用普遍,且民眾日常生活中暴露於塑化劑的情形非常普遍。

塑化劑是一種工業用化學物質,常用於製造塑膠製品。塑化劑會透過食物、飲品、藥品、個人清潔用品等途徑進入人體。

台灣塑化劑事件發生在2011年,當時台灣市面上許多食品被檢出含有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造成大規模食品污染。此事件後,台灣政府加強了對塑化劑的管制,但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仍偏高。


目前推測台灣人體內塑化劑濃度高的原因包括:

*食品包裝:塑化劑常被用於製造食品包裝,例如塑膠瓶、保鮮膜、塑膠袋等。這些塑膠製品在高溫下或受到酸鹼等因素影響,可能會釋放出塑化劑。

*個人清潔用品:塑化劑常被用於製造個人清潔用品,例如洗髮精、沐浴乳、洗面乳等。這些產品在使用時,可能會透過皮膚接觸進入人體。

*其他來源:塑化劑也可能存在於其他塑膠製品中,例如玩具、文具、家具等。這些塑膠製品在使用過程中,也可能釋放出塑化劑。

塑化劑會干擾人體內分泌系統,可能導致生殖系統異常、胎兒發育不良、癌症等健康問題。


為了減少塑化劑攝取,民眾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減少使用塑膠製品:盡量使用玻璃、陶瓷、不鏽鋼等材質的餐具和容器。

*避免使用塑膠保鮮膜加熱食物:微波加熱食物時,避免使用塑膠保鮮膜。

*選擇有信譽的廠商生產的食品:購買食品時,注意食品標示,選擇有信譽的廠商生產的食品。

*做好個人清潔:使用個人清潔用品後,應徹底清洗雙手。

此外,政府也應加強對塑化劑的管制,確保食品安全。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