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石

牙結石,
尿道結石, 尿路結石, 輸尿管結石, 膀胱結石, 膽結石,
腎結石, 肝結石, 扁桃腺結石, 尿酸結石

2 条评论:

David168 说...

主題:尿酸結石

作者:書田泌尿科診所 院長 陳明村

“痛風”是現代人常見的“痛”病,而泌尿科疾病當中有種疾病和它有著密切的關係,那就是“尿酸結石”。

根據統計,痛風患者中有四分之一會合併有尿酸結石,反之,尿酸結石病患有四分之一也會合併有痛風現象。而尿酸結石佔整個尿路結石的5%-10%,換言之,每10位結石患者,有一位左右就是尿酸結石。

“痛風”的發生率有愈來愈高的趨勢,而發生原因和現代人營養充足過量,及食用了過多的高嘌吟食物有絕對的關係。患者會呈現尿酸較高的現象,而所謂的尿酸是指血液中尿酸指數,並不是從尿液中檢驗出來的,最高是7.2 mg/c.c,超過時表示是高尿酸血症。一個人,一天體內排出的尿酸是400mg,而尿酸是不溶於水,在酸性溶液中比較容易沈澱。

人體中的尿酸會透過血液,經由腎臟隨著尿液排出體,所以,尿液若偏酸性時就容易有結石發生,也較容易有尿酸結石產生,換言之,若將尿酸置於鹼性溶液中,則會被分解,也就不容易有尿酸結石的發生。

尿酸結石的原因有四:

1.特異性尿酸結石:原因不詳,這種人的尿液經常呈現酸性狀態(正常人的尿液應該是中性反應),尿酸因為不易溶解而沈澱,自然容易有尿酸結石產生。
2.高尿酸血症:表示血液中尿酸過高所造成,如痛風的尿酸結石大多數是屬於這類原因。
3.慢性脫水:有些人因為慢性腹瀉,或做迴腸造口術,容易出現慢性脫水現象,因此容易產生尿酸結石。
4.小便中尿酸濃度太高,但血液中尿酸濃度卻正常:正常男性每天排出尿酸量為800毫克,女性為750毫克,如果超過則稱為高尿酸尿液;一般在服用利尿劑Thiazize時,尿液中尿酸會有升高的情形。
尿酸結石的診斷,通常無法在經靜脈腎盂攝影術時看出結石影子,只能發現填充性的缺損的陰影,但可以利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攝影來發現結石的影子,找出結石的原因後就能對症治療了。

治療第一步,通常是以內科治療為主,除非結石造成尿路阻礙並引起水腎症,或合併有劇烈疼痛、嚴重血尿或經常尿路發炎感染時,就需要進一步手術或碎石治療。而內科治療的重點有四,詳述如下:

是大量飲水,保持每天尿量達二千西西以上,也就是喝水量達要二千五百至三千西西以上。
是鹼化小便,可以口服碳酸氫鈉,每隔六小時服用600-1000毫克,或食用檸檬酸鹽、檸檬酸鈉或檸檬酸鉀等都有助尿酸結石的溶解,但療程較長,要三至四個月後才能有效;另外,也可以利用點滴注射,從靜脈給予乳酸鹽來鹼化小便,可以縮段療程,對於有尿路阻塞的患者可以考慮使用;針對病情,可以考慮放置輸尿管導管,直接利用較鹼性的液體來沖洗腎臟的結石,效果會更快。
是從日常飲食來控制預防,要避免高尿酸食物的攝取,特別是高嘌吟食物,如動物內臟等。
藥物治療,可以服用一些降尿酸藥物來抑制尿酸的生成,達到治療目的。有些人因為服用抗癌藥物而導致尿酸過高,最好先和醫師溝通,開立降尿酸藥物或改服其他抗癌藥物等來改善。
平日預防之道無它,仍然要有足夠的飲水及排尿量,每天維持二千西西以上的尿量,高嘌吟蛋白質食物應儘量減少攝取,尿酸高時可以服用降尿酸藥物來控制尿酸的指數,並鹼化尿液等,好讓尿酸結石或痛風能離您遠去。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4 / 1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aslee 傳送時間: 2006/10/18 下午 01:05
尿路結石
01.前言
尿路結石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結石病患在接受治療後, 如果沒有做好預防工作, 七年內復發率高達60%,部份病患因而喪失腎臟功能。所以認識尿路結石及其預防之道, 對大眾而言實在是有其重要性及必需性。


02.結石形成的原因
一般白種人較黑人容易罹患尿路結石, 另外有尿路結石家族史者, 其患病機率較其他人高, 發作的年齡約在30至50歲之間, 孩童和老年人較少見, 男性與女性的比例大約是2-3:1 。就季節而言, 發生率在夏天最高。此外, 職業也有影響, 一般沒有適度運動、暴飲暴食、坐辦公桌、費腦力者較易得到此病。


03.那些因素會影響結石的生成
尿液濃縮: 尿量減少, 使尿液中某種結石成份濃縮,造成結晶質的沈澱。
飲食習慣: 例如食入過多的高嘌呤類、高白質食物,容易引起尿酸結石。
尿液滯留與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時, 某些細菌會將尿素分解產生結石。
藥物: 有些藥物服用過多會引發結石, 如利尿劑、阿斯匹靈、抗痛風藥物等。
身體疾病: 如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
手術或外傷: 造成尿路狹窄易引起結石產生。


04.尿路結石有那些症狀
疼痛: 間歇性或慢性腰部鈍痛、悶痛或腎部絞痛,且合併噁心、嘔吐、坐立不安等。
血尿: 即尿中帶血或尿急、排尿不暢的情形, 經常伴隨腎絞痛時出現。
尿路感染: 因為結石產生尿路阻塞時會發生感染情形。


05.如何得知您有尿路結石
詳細的病史。
臨床症狀和身體檢查。
尿液檢查。
血液檢查。
腹部x光檢查:大部分的尿路結石在常規照片就可看到結石,10% 的結石因不含鈣、結石太小或腸氣阻隔, 無法在腹部常規x光片認出。
靜脈腎盂攝影術:了解腎狀況,確定結石的位置,可以經由靜脈注射顯影劑, 獲得上述的資料。
超音波檢查: 有些x光通透性結石, 可由超音波檢查看出。
電腦斷層攝影: 用於診斷結石的時機並不多。


06.結石病患在何種情況下需積極處理
合併尿路感染, 病人發燒、白血球增加或有菌尿。
只有一個腎臟, 而且結石者。
結石大於0.6公分。
尿路閉塞, 腎功能受損。
腎絞痛厲害, 次數頻繁, 無法以止痛藥控制者。

07.常見的治療方法
1.非手術方法: 給予充分的水分及適當的抗生素來控制感染,如有絞痛應給予止痛劑。此外調整飲食、大量飲水也是相當重要的。

2.外科療法: 依據結石的大小、位置、是否有感染及泌尿系統的解剖學來決定處理方式。

A>經皮腎造廔術
B>經皮腎臟取石術
C>體外震波碎石術: 利用精密儀器在人體外產生震波, 將腎臟或輸尿管上段的結石震碎為砂狀或小顆粒, 然後隨小便排出體外
D>輸尿管鏡取石術: 輸尿管鏡可以處理位於輸尿管的結石, 找到輸尿口, 放入輸尿管鏡, 見到結石可用結石網套住結石取出, 最近發明明一種新的碎石方法就是氣動式碎石術, 可以將結石做有效、安全地擊碎。
E>水電波碎石術: 一般常用於膀胱內較大結石的震碎
F>手術: 對於較大的結石如完全型鹿角狀結石、腎盂結石或使用體外震波、輸尿管取石術失敗的結石, 或合併有其他泌尿系統問題如狹窄等可採用此法
3.結石溶解術: 經由輸尿管或腎廔管導管灌入化學溶液來溶解結石, 這種方法只是輔助療法, 僅限於少數結石使用。

4.副甲狀腺切除術: 副甲狀腺機能亢進, 合併結石者, 要採用此手術。

08.如何預防結石復發
多喝開水─每日至少 3公升以上, 保持尿量在 2公升至 2.5公升, 每1-2 小時排空膀胱, 防止尿滯留及尿路感染。
適當運動─運動可維持輸尿管蠕動, 減少沈澱結晶的產生。
勿食含鹽量高的食物─高鹽量不但增加心臟的負擔、造成高血壓、損壞腎功能, 而且容易增加尿鈣分泌, 造成尿路結石。
定期門診追蹤檢查─建議結石病患每 3-6個月照一張腹部x光, 以期及早發現, 及早治療。


09.問與答
Q:是否x光片看不到結石, 就表示沒有結石﹖
A:不是。有時結石太小, 含鈣成分少或被腸氣阻擋透明結石, 在x光片上不一定可以發現到。

Q:有人說「喝啤酒有利結石解出及防患結石復發」, 是否屬實﹖
A:啤酒確有利尿作用, 但對草酸鈣結石病人反易助長結石生成, 不但不利結解出也易引起復發, 建議喝水更好。

Q:有人說「食用化石草、化石藥, 有助結石的排出」, 是否屬實﹖
A:較大的結石, 服化石草或化石藥是毫無幫助的, 較小的結石多喝水有機會自行解出, 吃不吃化石草、藥都沒有影響。

Q:有沒有藥物可防止結石產生﹖
A:結石的成因眾多, 單靠服用藥物是無法全然防止結石產生, 但有一種藥叫U-CITRA 內含檸檬酸, 它可以抑制結石的結晶化, 對防止結石產生有幫助。

Q:假如我有結石, 但無症狀, 是否需要治療﹖
A:首先您應先找到泌尿專科醫師, 由他來評估結石的大小、位置、軟硬度及您的泌尿系統, 然後再選擇適當的治療; 有些結石初時可能無症狀, 但如果有血尿、腎功能變壞、發炎或阻塞時, 仍然需要積極治療。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5 / 1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aslee 傳送時間: 2006/10/18 下午 01:06
尿路結石知多少     

★程車載客人途中,突然右腰疼痛厲害,痛到臉色發白、冒冷汗、坐立難安,到了急診,尿液檢查有血尿現象,X光片上發現右上輸尿管有一顆綠豆大的結石,並且超音波掃描發現右邊腎臟已有積水情形。

★王太太平時偶而覺得右腰微酸,不太理會,這兩天痛得較厲害,一直發高燒, 原以為可能是感冒了,住院檢查後,才知道腎臟發炎厲害,並且發現右邊腎臟 有一個大約3公分的鹿角狀結石。


什麼是尿路結石呢?
在泌尿科門診中,尿路結石是常見的疾病,它是指我們的泌尿道內,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這一系列尿液分泌或通過的地方有石頭存在,而這些結石是在尿液中不易被尿液所溶解的結晶物質,如草酸鈣、磷酸鈣、尿酸等,在泌尿道內沉澱而形成的,它可發生在腎臟到尿道的任何部位,但最常形成的部位是在腎臟,然後順著尿液,結石會從腎臟掉入輸尿管、膀胱、和尿道,它們的大小有如砂粒的顆粒性沉澱,較小的大部份可隨著尿液自行排出體外,沒有排出的就有機會漸漸沉積,像滾雪球,越來越大,大到有像鹿角的分枝而充填整個腎臟或甚至大到像蘋果的膀胱結石。


沒有吃石頭,身上為什麼會長石頭?
你知道嗎?我們每個人身上長的石頭,不一定一樣哦!它有好多種,單一成分的較少,大多都是兩種以上混合而成,常見的有:草酸鈣結石、磷酸鈣結石、尿酸、磷灰石、磷酸銨鎂、胱氨酸結石…等,幾乎百分之八十的結石含有鈣的成份,而不同成分的結石,形成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外在因素如:年齡、性別、環境、季節、氣候、飲水、食物、職業等及內在因素包括:泌尿系統本身解剖構造異常、感染發炎、新陳代謝失調等,都有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結石的形成。


一般來說,形成結石的誘發因素有:
1. 結石成分濃度太高:
水分減少導致小便量少或是溶質增加,造成結石成分的 晶體(尿中的鈣、草酸、尿酸、磷化物…等) 濃度增加,要是它們的濃度高 到飽和時,多餘的成分就會沉澱下來,形成結石。如:喝水量少、發燒過度喪 失水分、天氣熱或工作過度排汗多、嘔吐或腹瀉時,引起水分過度喪失。草 酸、尿酸性結石大多屬於此類。
2. 尿液的酸鹼值會影響晶體的溶解度:
有的晶體容易在酸性尿液中結晶沉澱, 有的在鹼性尿液中沉澱,如:補充維他命C過量,尿液會變得較酸性,酸性太 高引起尿酸結石,太鹼則磷酸鈣或磷酸銨鎂結石會增加。
3. 正常尿液中有些物質,會抑制某些晶體聚集沉澱:
如:焦燐酸鹽、拘掾酸鹽、 鎂、鈉…等,若缺少這些成分,結石的機會增加。
4.感染、發炎:當泌尿道感染時:
變形桿菌和某些大腸菌狀的細菌,具有分解 尿素的能力,可以把尿液變為極鹼性,促使結石形成(磷酸鹽類易在鹼性尿 液中沉澱),另外細菌也可能成為感染性結石的核心,這種結石常見的是磷 酸銨鎂結石或鹿角狀結石。
5.任何導致小便滯留的情況:
如:尿路阻塞、攝護腺肥大、膀胱功能失調、長 期憋尿、臥床不動…等,因為小便在體內儲留太久,讓結石成分有足夠的時 間沉澱聚集,同時小石頭被排出的機會減少而結成大石頭。儲留的小便,是 細菌滋生的環境,這些都是促進石頭形成的因素。
6.有些異物若放置在泌尿道中,時間一久會被沉澱物包起來而成為石頭:
如: 留置導尿管或輸尿管導管放太久,常會卡住一串石頭,很難拔除。
7.代謝方面的障礙:
如副甲狀腺機能亢進、高尿酸血症、草酸代謝不全、遺 傳性胱氨酸代謝不全、攝取過量的VitD或鈣…等。


尿路結石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
有很多人身上長了石頭,並沒有任何症狀,或只是輕微腰酸、腸胃不適,檢查 發現了,也不敢相信,因為都沒有感覺,但也有人痛到拳打腳踢、痛到想要挖個洞鑽進去,這種痛起來要人命的感覺,相信發作過的人,都會留下深刻的體 驗。腎結石如果沒有引起阻塞,一般不會有症狀,但如果阻塞或已經掉到輸尿管,可能就會引發嚴重的腎絞痛,它是一種急性而劇烈的絞痛,疼痛情形則因 結石部位不同而有差別。劇烈腎絞痛時,會讓人冒冷汗、血壓上升、併有惡心、嘔吐、腸胃不適等症狀,而且石頭在移動位置時,把泌尿道黏膜刮傷,常 可看到肉眼或顯微鏡下的血尿。假如膀胱和尿道間的開口被結石阻塞時,則 會出現排尿困難或突然小便解不出來。由於石頭的存在或阻塞,就像水管堵 塞不通,久了會發臭一樣,這時候很容易發生細菌感染,若急性腎臟發炎時,會 出現疼痛、發燒、發冷、膿尿,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發生細菌性敗血症,就 很危險了,所以結石引起的泌尿道感染,根本治療還是要除去尿路結石。輸尿 管長期阻塞,則會引起腎積水,拖到最後腎臟可能變成只剩下薄薄的外皮而沒 有功能了。在我們的經驗中,其實會痛反而是件好事,就像一個警報器,提醒 了我們,像有些病人都不痛不養,或是症狀輕微,因此而忽略,延誤了病情,實 在很冤枉!



要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長石頭?
看門診時,每次都要驗小便,常常要照X光,有些病人會覺得很煩,但驗小便、照X光是最基本的檢查。小便檢查:可測酸鹼值、可發現血尿、白血球、膿尿、細菌、顯示是否有發炎,或其它晶體。照一張腎臟、輸尿管、膀胱X光片:照好後,醫生可以馬上看片子,可顯示出腎臟的外形、可顯影的結石大小、數目、位置, 是診斷和追蹤尿路結石很重要的檢查, 再掃個腎臟超音波,就可以檢查阻塞情形,例如是一邊或兩邊腎水腫,並可辨認腎結石,必要時需再安排靜脈注射腎盂攝影來確認結石的部位、大小和所造成的尿路阻塞病變。



石頭越養越大,怎麼辦?
根據統計,小於0.5公分的結石大多會自行解出來,或採保守療法,用藥物、打點滴和多喝水,來改善症狀和促進石頭排出來,但若因石頭較大或石頭本身特性、泌尿系統構造異常,自動排出來的機會較少,無法自行排出的石頭,可能因長時間的阻塞積水或發炎而造成腎功能受損,這時候就需進一步積極的治療。除了傳統開刀,現在大多採用體外震波碎石術、輸尿管鏡碎石術、經皮腎造廔碎石術等,其中以體外震波碎石術最常見。由於醫學科技的進步,大部分的尿路結石都可經由體外震波碎石來解決,但它卻並非萬能,例如:石頭太硬老是打不碎、石頭卡住輸尿管太久,黏連在管壁上或形成瘜肉包住石頭,不容易打碎,即使碎了也排不出來,這時可能就要靠體內輸尿管鏡來幫忙了。而較大的鹿角狀結石可先作經皮腎造廔碎石術,拿出大部分的結石,殘餘的再配合體外震波打碎排出。大部分的膀胱結石都可經由內視鏡將結石擊碎後再洗出。有些病人的結石併有尿路感染,在處理之前必須先控制感染,若病人的腎臟發炎已經相當嚴重,甚至有膿瘍,必須先作經皮腎造廔將小便和膿引流出來,才能進一步處理結石。所以在選擇治療方式時,必須考慮結石的大小、位置、硬度和厚度、阻塞程度、是否感染等因素,來為病人選擇比較適合的治療方法。



無石一身輕
煩人的尿路結石,不像急性盲腸炎,發作時切除掉就一勞永逸了。日常生活中,若不注意,大約有一半的人在五年內很容易復發。每個人的結石原因不盡相同,當然預防的方法也不一樣。



一般性的原則,在此提醒您:
★多喝水,養成喝水的習慣;意思是要攝取足夠的水份,像喝開水、吃水果、喝湯…等方法,也補充到了水分,咖啡、可樂、濃茶、汽水…等飲料,含高草酸容易引發結石,最好避免。最好的還是白開水,身體狀況若沒有水分的限制, 一天至少3000CC。水分足夠,尿量多,可以稀釋結石成分,也可以藉其沖力,把小石頭排出來,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適當規律的運動。
★每六個月定期追蹤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結石成分分析對少數具有代謝異常的病患可找出結石的病理原因,配合適當 飲食,進而防止結石形成。
★若本身有尿路感染、代謝異常、尿路結構異常導致尿路阻塞或尿儲留情況, 須澈底治療。

雖然尿路結石不是什麼大病,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大多都能有效的處理,但還是要有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而一旦發現了,也要聽取泌尿專科醫師的建議,勇於接受治療,否則怕開刀、怕手術、怕打石頭會打壞腎臟,一拖再拖,那就麻煩了。

David168 说...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6 / 1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aslee 傳送時間: 2006/10/18 下午 01:07
牙結石與洗牙     
牙結石通常存在於唾液腺開口處的牙齒表面(例如:下顎前牙的舌側表面,上顎後牙的頰側表面)和牙齒的頸部,以及口腔黏膜運動不到的牙齒表面等處。

牙結石開始時是軟軟的,會因逐漸的鈣化而變硬。

它是由75%的磷酸鈣,15-25%的水、有機物、磷酸錳、礦酸鈣及微量的鉀、鈉、鐵所構成。並呈現出黃色、棕色、或者黑色。它形成的原因有好幾種說法:

一、由於唾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降低,促使無機鹽沉澱於牙齒表面上。
二、由於退化細胞的燐酸鹽酵素使有機磷水解產生磷沉澱於牙齒表面而形成。
三、由於細菌使唾液的酸鹼值升高而呈鹼性,造成唾液中的蛋白質分解,放出鈣鹽,沉澱於牙齒表面上而成。
四、與口水濃度有關,濃度愈大,愈易沉澱。

牙結石形成的速度、形態和硬度因人而異,一般來說新生的牙結石需要十二至十五小時。快速形成的牙結石要比慢慢形成的牙結石要軟且碎。所有剛形成的牙結石都是軟軟的,經過一段時間的鈣化就會慢慢的變硬。因此在牙結石形成之初,使用口腔清潔法或刷牙法,都很容易清除牙結石,等到鈣化之後就不易清除了。

牙結石對口腔而言是一種異物體,它會不斷刺激牙周組織,並會壓迫牙齦,影響血液循環,造成牙周組織的病菌感染,引起牙齦發炎萎縮,形成牙周囊袋。當牙周囊袋形成後,更易使食物殘渣、牙菌斑和牙結石等的堆積,這種新的堆積又更進一步的破壞更深的牙周膜,如此不斷的惡性循環的結果,終至牙周支持組織全部破壞殆盡,而使牙齒難逃拔除的惡運。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7 / 1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aslee 傳送時間: 2006/10/18 下午 01:10
尿路結石是一常見且擾人之疾病,它所引起的絞痛是相當難熬甚至比產痛還難過,而且經常復發,帶給生活上相當困擾。
男性發生率較女性多4倍,易發生年齡為30-50歲之間,兒童及老人較少發生,據估計台灣每年因尿路結石需要接受手術治療之人數在萬人以上,更由於新的治療結石方法及儀器的發明,使得結石求診患者急遽增加。

一、 何謂尿路結石

凡在泌尿系統如腎臟、輸尿管或膀胱有石頭沉積者均稱為尿路結石。

(一) 解剖:
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組成。腎臟外型似蠶豆位於腰部正上方,每個腎臟平均約120-170公克,每一腎臟皆有一條輸尿管與膀胱連接,膀胱為儲存尿液的肌肉組織。尿道為連接膀胱底部至體外的一條小管子,尿道口為尿道的終點即對外的開口。

(二) 發生尿路結石常見原因:
1.本身荷爾蒙不平衡

如甲狀腺功能過高
代謝方面功能障礙:如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尿酸血症過高等易行成結石。

(三) 居住熱帶環境:因出汗多尿量減少濃度增高,易形成結石。
(四) 本身問題:如泌尿道狹窄,尿液排出不通暢,小便呈滯留狀態且尿液裡有一些結晶物,如果沒有足夠的水分把這些結晶物排出體外,它會慢慢沉積變大而形成結石。
(五) 尿路或膀胱內長期留置異物者。


二、 結石種類:

常見之結石種類有草酸鈣、磷酸鈣、尿酸結石、磷酸鞍鎂結石。

三、 常見之檢查:

(一) 放射線檢查:如泌尿系統部位之一般X 光、靜脈注射腎盂攝影術可確認泌尿道阻塞部位,逆行性腎盂攝影術可確認結石部位。
(二) 腎臟超音波:可明顯看出結石,但對小的結石較不易觀察,對腎功能不佳及對顯影劑過敏者可採用此方法。
尿液分析:可能發現有紅血球、白血球或細菌。

四、 常見之症狀:

(一) 痛:不 一定每個人都會痛,要看結石大小及部位,結石磨擦管壁才會引起疼痛,典型的疼痛是腎絞痛,痛的部位發生在腰部後方有時會反射到會陰部。
(二) 噁心、嘔吐:因為腎臟和胃有同一神經分佈,且因結石刺激了自律神經產生痙攣,而影響腸胃收縮導至噁心嘔吐現象。
(三) 血尿:肉眼或顯微鏡下血尿,當結石移動時磨破黏膜而造成出血。
(四) 感染及寒顫:如果結石阻塞嚴重,這時會引起感染,會有發燒合併寒顫。
(五) 排尿型態改變:結石可能刺激膀胱而導致急尿頻尿及尿瀦留現象。
(六) 腹瀉:腎或輸尿管絞痛,導致整個腹部及骨盆腔神經受到刺激而引起腸胃道症狀。

五:如何治療泌尿道結石:

(一) 藥物治療
麻醉解痛及解除痙攣劑:對疼痛得解除及控制極為重要。
抗生素:用以治療或預防感染。

(二) 飲食治療
每日攝取液體至少3000cc。
應限制鈣攝取量每天小於400-500mg 避免攝取大量維生素D,盡量少吃巧克力、可可、菠菜、豆類食物、礦泉水、大量牛奶、核、玉米等食物。

(三) 手術治療
輸尿管鏡碎石術或膀胱鏡碎石術:用於輸尿管下段或膀胱結石。
體外震波碎石:用震波對結石產生高壓將結石擊碎崩解成,砂粒狀排出體外,一般適用於腎臟及輸尿管上段結石病患。
腎盂結石術、腎截石術及腎盂輸尿管截石術。


--------------------------------------------------------------------------------

尿路結石飲食須知

尿石種類 禁食 少吃
低草酸鹽飲食 甜菜、紅茶、巧克力、可可、波菜、無花果、胡椒粉、核果、香菜 豆、黑櫻桃、藍櫻桃、胡蘿蔔、萵苣、咖啡、葡萄、蒲公英、蕃薯、檸檬、洋蔥(青)、橘子、青辣椒、櫻桃
低普林飲食 心、肝、腰、腦、嘈白魚、沙丁魚、小魚干 瘦豬肉、牛羊肉、家禽類、魚類、其他海產、殼類、蘆筍、豆莢類、花菜、味增、菇菌類、乾豆干、波菜、豆腐
低鈣磷飲食 巧克力、可可、礦泉水、米糠、大量的牛奶、黑豆、乾蓮子、黃豆、婉豆、花生、芝麻、乾豆類、大麥、玉米、糙米、麥糠、小麥、蟹、蚌蝦、沙丁魚、蠔、龍蝦、肝、腎、心、腦、胰、黑糖、甜菜、黃豆芽、波菜、白蘿蔔、核桃、橄欖、酵母  

長庚醫院 泌尿科門診製作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8 / 1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aslee 傳送時間: 2006/10/18 下午 01:10
膽結石
作者:朱正心醫師

 

膽囊所為何物

膽囊是一個附屬於肝外膽管的澎出器官,呈現梨行,長徑約8到十二公分,短徑約4到六公分,其總容量約0-毫升可伸縮的囊狀物。正常狀態可暫儲存肝臟所製造分泌的膽汁,併依飲食狀況,食物的種類做適當的分泌,已調節腸道酸值,活化消化酵素,例如脂肪腜,達到扶助消化吸收功能,尤其對高油膩性食物的消化,膽囊充分提供儲存的膽汁,更可發揮幫助消化的功能。

膽石症

序言:膽結石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併解已經成為一種值得重視的健康問題。在美國現有膽結石的患者為數達兩千萬人,而每年約有一百萬新增的病患,其中五十萬人須接受外科治療,並有五千至八千人因而失去寶貴的生命,家庭社會成本之付出,不可不謂沈痛。

膽結石的成因:如何形成膽結石的詳細過程,目前仍未十分明朗。但由膽結石的成份有膽固醇,膽色素,鈣酸鹽,及蛋白膠質,可約略了解其形成的病裡原因。

膽結石的分類:依以往傳統膽結石可分為(1)色素性結石(pigment stones)及 (2)膽固醇結石(cholesterol stones);在美國,色素性結石約佔 20%~30%;而在台灣大多數則為此類結石,約估 60% 以上,但近年來慢性肝病的控制,寄生蟲症減少,及衛生環境的改善,此色素性結石有明顯遞減趨勢。色素性膽結石的形成與非溶解性濃度的膽紅素,膽鹽減少,膽道感染,膽囊弛張,原發性肝病,溶血性疾病及高齡化皆有相當的密切關係。至於膽固醇結石,在美國則佔絕大多數( > 80% )膽結石的病患,其形成的原因和膽汁內的膽鹽,卵磷脂,膽脂質濃度低下,相對性膽固醇於膽汁中呈現超飽和以致沈澱析出結晶而形成膽固醇結石。

膽固醇結石形成的危險因子(risk factor):容易造成膽固醇結石的因子有 (1) 遺傳:人種不同罹患比率亦有所差異,例如祕魯印地安成人女性可高達80%均有膽固醇結石,遠高過東方民族。 (2) 性別:成年期以後的女性,均比同年齡男性有較高的罹患率。 (3) 年齡:年齡越大則罹患率有升高趨勢。 (4) 懷孕:懷孕期由於膽汁之飽和度增加,加上女性荷爾蒙的生理作用,及膽囊弛張性縮收不良,易使結石情況發生。 (5) 藥物:長期服用避孕要丸,及停經後使用女性動情激素,臨床上發現均有明顯結石發生率。 (6) 肥胖:肥胖的病人,膽汁中有較高膽固醇濃度及分泌,且膽固醇合成作用也較高,故容易結石。 (7) 糖尿病:糖尿病人易產生結石,一般歸因於膽汁中,膽固醇分泌過多,及膽囊運動性失張。 (8) 胰臟疾病:造成膽鹽之消化吸收不良,因此提高結石之可能。 (9) 腸道手術後:某一些先天性吸收不良的腸道疾病,及發炎性腸病變,例如克隆氏症,並經手術切除終末端迴腸,或繞道手術,因膽鹽再吸收功能失全,所以膽石容易形成。(10) 飲食形態:高卡路里、高油膩的食物,易產生膽固醇性結石,所以高纖清淡的飲食似乎使身體更環保、更健康。

併發症: (1) 囊狀管阻塞引起膽絞痛、急性膽囊炎、膽管炎、膽囊化膿、膽囊破裂、腹膜炎、敗血症及膽結石腸阻塞。 (2) 膽道性阻塞性黃疸、膽管炎、膽石性胰臟炎、膽道狹窄及敗血症。 (3) 慢性膽囊延續發膽囊癌的可能亦有人提起。

診斷:除了臨床上表現的徵候外,腹部超音波是最方便,而且精確性相當高(大於95%)的診斷工具,當然電腦斷層掃描、逆行性膽胰造影術亦有不錯的診斷率,但較不方便經濟,病人亦感不適。至於以往之口服、靜脈膽囊造影術因精確性、特異性較差,目前已少使用。

治療:(1) 疼痛的消除:這是治療病人最優先考慮,一般說來給予平滑肌鬆弛劑,非固醇類止痛劑及麻醉性止痛劑接有效,但嗎啡則非適當給藥,此乃因為嗎啡會引起華特氏括約肌攣縮、增加膽道壓力反而更加劇疼痛。(2) 膽囊切除術是治療症狀性膽囊結石最有效的治療方式,選擇性膽囊切除術的死亡率平均低於1%,但開刀的危險性會因年齡、肝硬化、糖尿病、腎功能失全、心臟血管病變等因素的存在而增加。 (3) 膽石溶解術乃針對膽固醇結石治療所採取之替代性方式,尤其是對於手術高危險群的病人,所用的藥物為UDCD或CDCA兩種,藥理作用為降低膽汁中膽固醇的飽和度,以利於溶解;治療期長約一年半至兩年,有效率則為40%上下。採用但石溶解術有期非適應症情況,例如色素性結石、鈣化性結石、結石大於1.5公分,多發性結石、膽囊弛張不全、過度肥胖、懷孕婦女、肝腎功能不良,及症狀較重者接不適合採用此治療方式。

預後:膽結石的患者有一半(50%)是無症狀,另有30%則症狀較微,只有20%是症狀性膽結石併有發生併發症。以往在1970年代,預防性的膽囊切除術曾被外科醫師採行之,目前則認為並非必要性的處置,而採用保守性的觀察。除非有糖尿病、膽囊癌的懷疑下,可做積極性膽囊切除術。對老年人而言,其第一次的膽結石併發症往往較嚴重,死亡率可達20%,須特別加以注意並積極治療。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9 / 1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aslee 傳送時間: 2006/10/18 下午 01:11
「此路不通」?尿路結石的來龍去脈

 

在臨床上,尿路結石形成的原因可分為幾種:原發性即腎臟排泄物凝聚而成;另外繼發性即指因尿路阻塞不通導致排泄物凝聚而成,探討形成尿路結石的因素可分為內在因素及外在因素兩方面:

內在因素方面,主要有:

遺傳的影響:例如白種人歐亞混血兒較常發生以及家族遺傳、腎小管性酸毒症、胱胺酸尿症等受遺傳影響較大。

年齡及性別之影響:三十~五十歲較易發生,男女之比例為二~三:一。

代謝性因素有尿酸結石易發生於有尿酸過高病人身上。

外在因素的影響受地理環境之影響(如溫度與濕度;飲食生活習慣),其中以美國(東南及西南)及台灣等地區發生率較高,此外純種黑人很少有尿路結石的現象。

若考慮結石種類之差異:可發現台灣地區的結石以草酸鈣或草酸鈣 + 磷酸鈣為主,日本則以磷酸及銨鎂為較常見;蘇聯及以色列的病人則以尿酸為結石主要成份。在季節的影響以夏季時最高,因為流汗多使尿中的結石成分增加;因此容易形成沉澱。至於職業與生活型態的影響則指無適度運動、蛋白質、高脂肪及喝酒過量等因素是形成尿路結石的因素之一。

總而言之,影響尿路結石的危險因子有性別、年齡、遺傳、代謝性、飲食、環境......等皆為危險因子,上述的因素單獨或互相影響會產生並導致化學上因子的改變造成異常結晶尿,最後即成為結石。

至於化學上的危險因素是指尿液經濃縮後使尿液中某種結石成份濃縮導致此成份核心化進而結晶沉澱而成結石。另外,尿中低浴解度成份的過度排泄則指游離鈣的過度排泄,其中以副甲狀腺機能亢進、長期不動、維生素 D過多等情況時最容易產生;此外還有尿酸排泄量過高,其原因可分為食物性(高嘌呤、高蛋白質)過度攝取引起、痛風患者(佔此類病人的十五%)、藥物(如含水楊酸藥物的過度服用)等。另外還有因草酸引起結石的原因,而以食物性(食用菠菜、巧克力、紅茶)或先天性代謝性異常為主。在臨床上我們曾發現長期服用含有三矽酸銨鹽的胃藥而致結石的病例。

有些結晶的溶解度與尿的的酸鹼度有明顯關係,如:尿酸易在酸性尿中沉澱、磷酸鈣易在鹼性尿中沉澱。至於尿停滯與尿路感染症對結石形成的影響主要有:

尿素分解菌(如 Proteus種)。易使 PH變成鹼性因而易發生非溶性磷酸銨鎂或磷酸鈣結晶沉澱。

尿路阻塞(先天性或後天性)引起尿停滯進而沉澱物產生結石的形成。

結石生長和尿路感染形成惡性循環,以致腎機能損傷造成所謂的「惡性尿路結石症」。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10 / 1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aslee 傳送時間: 2006/10/18 下午 01:12
腎結石
腎結石是腎臟病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腎結石經常是沒症狀的,因此也常被人忽略。但是當結石掉落到輸尿管時,會引起併發嶇吐、嗯心、流冷汗的劇痛。此種疼痛又被形容是此主孩于還痛的疼痛,發作之前又常無徵兆,故常使人措手不及,而往急診求助。腎結石引起的腰痛除了前述症狀外,疼痛經常由腰痛到下腹,而且遷延到陰部。有時候,結石卡在輸尿管進人膀胱處,則病人經常會有解尿困難,頻尿等類似泌尿道感染的情形出現。尿液的檢查,經常會發現異常的紅血球。但是血尿與腰痛一樣,不一定與腎結石成必然的關係。

雖然疼痛會使人急速前往就醫,但是往往不痛了,卻容易使病人誤以為結石好了而延誤就醫。在門診中,許多因結石阻塞.致使腎臟完全損壞.甚至最後愛成尿毒症者,常是因為誤以為腎結石不痛就好了所致。加上,國人喜歡吃"化石草"治療結石,往往不痛了就以為是化石草有效,把石頭化掉了。因此,使得更多的悲劇一再發生。事實上,結石阻塞住輸尿管初期,可能使輸尿管肌肉強烈收縮而引起劇烈疼痛。但隨著阻塞的延長,輸尿管因積水而擴張,疼痛即會逐漸的緩解。因此如證實有腎結石發生,切記一定要定期複檢及治療,確保沒有結石併發症發生,一直到結石消失為止。

腎結石中,約有75%的腎結石為草酸鈣組成的:約有10~20%為磷酸性結石,此類結石主要是因為細菌感染所引起的結石:有五%為純粹尿酸性結石,為尿酸太高所致:剩餘約五%為其他類的結石。草酸鈣結石是最常見的腎結石,大小通常小於二公分,呈黑色、灰色、白色的密集,外表尖銳的結晶。尿酸性結石則外表為透明橘黃色的結晶。至於細菌感染所引起的磷酸鎂鈣結石,經常相當大,而充滿整個腎盂的空閒,其形狀呈鹿角形。

如何預防結石的再發,最重要在於少吃鹽及多喝水,每天至少上七次廁所小便,肉類蛋白質不可吃太多,適量則可。甚至須要求醫師做小時尿液中結石成份檢查,以便以藥物預防。 記得,千萬不要有諱疾忌醫的心理,一有腎結石發生,即應就醫治療,或定期追蹤直到石頭完全消失為止。否則一旦結石不痛就誤以為好了,而不願看醫師,如此可能會造成終生的遺憾!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11 / 1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aslee 傳送時間: 2006/10/18 下午 01:13
唾液腺

人體上有三對大唾液腺,分別為腮腺、下頷腺及舌下腺,其它尚有許多小唾液腺散佈在上呼吸消化道的黏膜上。以下將針對三對主要唾液腺,及其臨床問題 (非腫瘤性疾病及腫瘤性疾病) 來討論。

腮腺

腮腺位於臉頰兩側、耳朵前方,顏面神經剛好從它中間穿過,重量約20-30公克左右,主要分泌濃稠度較低之唾液,平時它的唾液分泌約佔所有量之25%左右,但在唾液大量生產時可達到所有分泌量之三分之二,開口於上排第二臼齒附近之頰部。

下頷腺

下頷腺位於下巴兩側,約在下頷骨角附近,周邊比較重要的構造有顏面血管、顏面神經下頷分支、舌神經、舌下神經等,重量約10-15公克,是平常口腔內唾液之主要來源,開口於舌下之口腔底部兩側。

舌下腺

舌下腺顧名思義,位於舌頭下方之雙側口腔底部,重量只有2公克左右,分泌較為黏稠之唾液。

非腫瘤性疾病

發炎性疾病 (Inflammatory disease)

腮腺炎 (Mumps) 多發生於幼年時期,特別是3-5歲之學齡前兒童身上。傳染方式為接觸傳染或口水傳染,潛伏期約2-3星期,流行於春夏交接之季節。常見之臨床症狀包括:發燒、全身不適、頭痛、腮腺腫痛等。主要侵犯腮腺,但偶見於下頷腺及舌下腺,百分之七十會雙側發作,百分之三十是單側,通常在二天左右會腫至最大,約一個星期後開始消腫。治療以症狀治療為主,大部分之不適會在兩個星期內改善,不過還是有些會合併後遺症,例如:睪丸炎 (約25%會引起不孕),感音性聽力障礙 (4%)、無菌性腦膜炎、腦炎 (約1.3%會致死) 等,所以小朋友一般會建議接受三合一 (mumps, measles, rubella, MMR) 疫苗,來預防這些嚴重的後遺症。

巨大細胞病毒 (CMV) 屬於庖疹病毒之家族,有CMV感染之新生兒會引起心理和生理之成長遲緩和肝脾腫大現象。

急性化膿性唾液腺炎 臨床症狀為唾液腺疼痛性之急速腫大、發燒、白血球指數上昇等,有時擠壓唾液腺,可見膿液由開口流出。治療以內科為主,靜注抗生素及大量水份補充,如有膿液蓄積,則要外科切開引流。

唾液腺結石 (sialolithiasis) 結石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發生在下頷腺,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在腮腺及舌下腺。臨床症狀較特別的是:吃東西後唾液腺會腫漲不適,但經過2-3小時後便會消腫,這是因為腺體的壓力慢慢增大使得唾液經小縫流出。理學檢查有時可在口腔底部摸到像米粒般大小的石頭,而X光檢查有時可看見不透光之病灶。處理方式以手術為主,如果在口腔底部附近,可以將唾液腺開口打開,取出石塊然後把口做大,如果在較深的部位,則要將腺體連分泌管及石頭一起摘除。



大箭頭所指即為結石 小箭頭所指為下頷腺之開口 (除去結石後做大)

蛤蟆腫 (ranulas) 是屬於舌下腺開口堵塞所引起之囊腫,外表就像蛤蟆鳴囊鼓氣時的形狀,因而得此名。處理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如果囊腫太大則考慮袋狀縫合術。

自體免疫疾病

乾燥症 (Sjögren's syndrome) 此乃一種自體免疫之疾病,臨床症狀包括乾角結膜炎 (keratoconjunctivitis sicca)、腮腺腫大、口乾 (dry mouth)等,常伴有多發性關節炎 (polyarthritis)或其他的自體免疫疾病。實驗室檢查可能有伽馬球蛋白 (r-globulin)上昇,類風濕性因子 (rheumatoid factor) 陽性,紅血球沈積速率上昇 (elevated ESR) 等。診斷靠唾液腺之病理切片,通常取嘴唇內側之小唾液腺為標本。

 

腫瘤性疾病 (良性腫瘤及惡性腫瘤)

唾液腺之良性及惡性腫瘤比約為80比20,但在小唾液腺上之腫瘤其惡性比例較高,約佔一半左右。唾液腺腫瘤中85%左右發生在腮腺,而良性腫瘤最常見為混合瘤 (mixed tumor),約佔腮腺腫瘤之三分之二,惡性腫瘤最常見的是黏液上皮細胞癌 (mucoepidermoid Ca)。

良性腫瘤

混合瘤 (mixed tumor)



顧名思義,混合瘤為多種細胞所構成之腫瘤 (所以又稱pleomorphic adenoma),約佔所有唾液腺腫瘤六成左右,成份有上皮細胞、肌上皮細胞、間質細胞等,它的特點是無痛性之緩慢生長腫塊,少有顏面神經之侵犯,摸起來會覺得有點硬。用細針抽取可以作為診斷之參考,通常電腦斷層看起來是一包膜完整之病灶。處理主要是靠外科切除,吃藥並沒有任何效果。

華生氏瘤 (Warthin's tumor)



常見於老年白人男性之腮腺,它有一個很長的別名 (papillary cystadenoma lymphomatosum),僅次混合瘤為第二常見之良性腫瘤,處理一樣是靠外科切除。

腺瘤 (adenoma)

淋巴上皮良性增生 (lymphoepithelial hyperplasia)

血管瘤 (hemangioma)

惡性腫瘤

惡性腫瘤會有生長快速、疼痛、及顏面神經麻痺 (約佔30%) 之特點,總括來說:腫瘤體積愈大、顆數愈多,淋巴結有轉移,顏面神經受影響,則預後愈差,五年存活率第一期約為85%,第二期還有67%,第三期則只剩19%,所以在臉上摸到不正常之腫塊最好及早尋求醫療諮詢。

黏液上皮細胞癌 (mucoepidermoid Ca)



約百分之七十五之惡性腫瘤出現在腮腺 (約佔腮腺腫瘤之20-30%),,如果顏面神經有受侵犯亦要考慮犧牲,五年存活率約在80%左右。

腺樣囊狀癌 (adenocystic Ca)



箭頭所指即為剩餘之腫瘤

為下頷腺最常見之惡性腫瘤,亦為小唾液腺最常見之惡性腫瘤。其特點為生長緩慢、容易沿著神經鞘膜轉移,處理方式也是手術徹底切除再加上術後放射線治療,五年存活率約為50%。

腺癌 (adenoCa)



惡性混合瘤 (malignant mixed tumor)



在病理切片看起來它和混合瘤其實差不多,只是在唾液腺不應該存在的地方發現混合瘤蹤影的話,表示它可以到處轉移,亦即為惡性之混合瘤。

唾液腺手術



箭頭所指即為顏面神經之主幹

腮腺手術最重要的就是顏面神經的保留,由於顏面神經剛好由腮腺中間穿過,所以一不留心就可能傷到。良性腫瘤一般只要淺葉切除即可,但惡性腫瘤就要全葉切除,以避免復發。

下頷腺之手術要小心的是避免傷到舌下神經,及顏面神經之下頷分枝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12 / 1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aslee 傳送時間: 2006/10/18 下午 05:24
柳橙汁可預防腎結石

--------------------------------------------------------------------------------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每天喝一杯柳橙汁就可預防腎結石的復發,其效果要比其他柑橘類果汁更好。
  
  許多人認為所有的柑橘類果汁都能預防腎結石的形成,但該研究結果認為,並非所有柑橘類的果汁都能提供具有這種疾病風險的人相同的保護作用。
  
  柳橙又名印子柑。其主要特點:樹形、樹體性狀與新會橙相似;果實長圓形或卵圓形,較小。
  
  許多科學研究證實,柳橙是抗老化的優良水果,帶皮的柳橙則含有cistruspectin等黃酮類的成分,此外,天然水果中還有各種豐富的“phytochemical”,對於對抗自由基的功效不在話下,因此多吃水果不但能夠防癌抗老,還能保養皮膚。
  
  當尿液中的礦物質和其他化學成分過度濃縮時就會產生腎結石,經過一段時間後,這些結晶體就會結合成石頭;曾經有腎結石的人復發概率很高,為了減緩新結石的形成速度,醫生一般會建議病患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
   
  研究顯示,檸檬酸鉀補充品可以減緩腎結石的形成,但有些人因為胃腸的副作用而無法耐受這種補充品;對這些人來說,含有天然檸檬酸鹽成分的柑橘類果汁可以作為補充品的替代物。檸檬酸鹽有助於借著讓尿液中的檸檬酸鹽更多和尿酸降低來預防腎結石的形成。
    
  小方子:生薑能防膽結石!

這項研究中,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對柳橙汁和檸檬汁對於預防腎結石復發的效果進行了比較,這兩種果汁都含有相當多的檸檬酸鹽。
  
  研究人員對13位志願者進行了三個階段的研究,他們中有人曾患過腎結石,有些人則沒有。志願者隨機被分配在第一周時三餐喝約13盎司的蒸餾水、柳橙汁或檸檬水,在進入下一階段前這種方式維持三個星期。為了防止腎結石復發,他們也遵守推薦的特別飲食。

中國人補鈣不必擔心腎結石
  
  研究結果顯示,柳橙汁會增加尿液中檸檬酸鹽的含量,並且會降低尿酸,這樣就可以降低患腎結石的危險,但檸檬汁卻沒有同樣的作用。
  
  發表在最近出版的《美國腎臟學會臨床》期刊上的這項研究稱,這是一項小規模的研究,還需要進一步評估關於柳橙和其他柑橘類果汁對於預防腎結石的研究。
文章來源:21CN健康頻道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13 / 1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aslee 傳送時間: 2006/10/18 下午 05:28
維生素C缺乏的婦女易患膽結石

作者﹕蕭瑟


--------------------------------------------------------------------------------

最近發表在美國的內科學學報的一篇研究表明維生素C缺乏可能導致膽結石。加裡福尼亞州舊金山大學的內科和流行病學副教授西蒙博士對13,000多位維生素C缺乏的婦女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維生素C攝入不足容易患膽結石。那麼每天吃一個桔子就可以遠離膽結石醫生了。
小規模的研究曾發現膽結石和維生素C之間的關係。維生素C缺乏的幾內亞豬很容易患膽結石。西蒙博士認為人體也會出現相似的情況。

膽汁由肝臟生成,在排放到消化道中後可分散脂肪。當膽汁中的膽固醇過飽和時便會形成膽結石。動物研究發現維生素C可控制膽固醇轉化成膽汁酸。膽囊位於肝臟下方,呈梨形,可儲存膽汁。膽結石可長到一英吋大小,導致腹部劇烈疼痛。通常採取外科手術切除膽囊來治療。

據估計,美國大約有1900萬的膽結石患者,三分之二是婦女。婦女更容易患膽結石是因為女性荷爾蒙雌激素增加了膽汁中膽固醇的濃度,而大部分膽結石是由膽固醇組成的。

西蒙參與了1988年到1994年進行的美國全國健康和營養學調查,他在調查結果中發現血液中低抗壞血酸(維生素C的化學名)水平與女性膽囊症狀的增加相關聯,而在男性中沒有這種聯繫。

具有較高抗壞血酸水平和經常服用維生素C的婦女膽結石的發病率明顯減少。西蒙認為雖然維生素C與男性發生膽結石沒有明顯的聯繫,但這可能僅僅是因為男性膽結石患者的數量較少,不足以發現具有統計學意義的關聯。

要搞清男性膽結石的患病原因和維生素C是否真對膽結石具有預防作用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工作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14 / 1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aslee 傳送時間: 2006/10/18 下午 05:30
如何預防膽結石?
文/記者陳欣


--------------------------------------------------------------------------------

膽囊位於人們的右上腹部,呈梨形,可暫儲存肝臟所製造分泌的膽汁,並依飲食狀況,食物的種類做適當的分泌,以調節腸道酸值,活化消化酵素,尤其對高油膩性食物的消化,膽囊能充分提供儲存的膽汁,更可達到幫助消化的功能。
膽結石的成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是由於膽鹽或膽素的不平衡、膽汁滯留以及膽囊壁的病變(包括內膜缺血、磨損、細菌入侵、先天異常或腫瘤等)等原因形成顆粒狀結晶﹐沉澱在膽囊及膽管而成結石,當石頭愈長愈大時會造成發炎及疼痛等症狀。

膽結石發生的原因主要與個人體質有關﹐肥胖﹑吃太油﹑飲食不正常也是重要的危險因子。現代人的生活忙碌﹐三餐不正常﹐加上飲食型態日益西化﹐高熱量﹑高脂肪﹑高醣類的東西越吃越多﹐才會使膽結石的罹患率節節上升。

膽結石發作時,多半會出現右上腹疼痛﹑發燒﹑食慾不振﹑黃疸(皮膚﹑眼白﹑小便變黃)等症狀。

治療膽結石的方式包括:

藉由藥物(溶解結石)、外科手術(取出結石)或飲食療法(控制膽結石的形成)及超音波震盪除去結石。

基本上,若無自覺症狀,對健康並無大礙,但若發生合併症或情況嚴重時就應切除膽囊以免危及生命。

如何預防膽結石?以下提供幾點建議:
1.一定要吃早餐:不吃早餐會使膽汁分泌減少,膽汁中的膽汁酸含量降低(但膽固醇含量不變),導致膽固醇沈析出來而增加結石的發生率;此外,由於膽囊長時間處於舒張狀態,膽汁在膽囊內儲存時間長會過度濃縮,而容易發生結石。
2.勿過量攝取高脂肪、高蛋白、高膽固醇與高糖類食物:過量攝取這類食物,會明顯增加膽汁中膽固醇的飽和度;再者,大量膽固醇的攝取也會促進肝臟合成更多的膽固醇,形成膽固醇性膽結石的機率也較高。
3.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蛋白質缺乏會使得膽道黏膜上皮細胞合成及分泌IgA(一種「免疫球蛋白」,有參與膽道黏膜修復的作用)的功能減少,而影響膽道正常的防衛功能,進一步容易衍生膽道感染以及繼發性的肝功能異常;再者,膽道感染會併發膽道狹窄,使得膽汁流暢不順,亦是促進膽管膽色素性膽結石的成因。
4.養成規律的飲食習慣,避免禁食:一日三餐有規律地進食能保持膽囊收縮,使膽汁排入腸道內,可避免膽汁長期淤滯在膽囊內,抑制結石的形成。
5.增加飲食中的纖維成分:多攝取纖維質可以間接降低膽固醇的飽和度,不僅增加膽汁本身溶解膽固醇的能力,也可促進膽固醇的排泄,以防止結石的形成。
6.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正常的排便可避免腸內不良細菌大量滋長,降低胃腸內細菌沿著膽道上行感染,增加罹患膽囊炎的機會。
7.適度運動:每週三次、每次30分鐘左右的低強度有氧運動,可以減肥、使血液中的壞膽固醇減少、好膽固醇增加,使膽結石的機會減少。
8.飲食不宜過飽,尤其不可暴飲暴食,否則容易使膽汁大量分泌,膽囊強烈收縮,引起發炎、絞痛等。
9.勿過度勞累,因勞累出汗及緊張,會引起全身機體失調,體液的流失,而誘發膽絞痛。
10.避免肥胖。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15 / 1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aslee 傳送時間: 2006/12/5 上午 05:54
什麼是膽結石?
廣義的膽結石指膽道系統中有結石(包括肝內膽管結石、總膽管結石及膽囊結石)。一般俗稱的膽結石則是指膽囊結石。

●為什麼會形成膽結石?
肝臟分泌膽汁流入膽囊,膽囊將膽汁濃縮後加以儲存。在吃下食物之後,膽囊會收縮,而將膽汁排入小腸內幫助食物(尤其是脂肪類)的消化及分解。因此,如果膽汁成分改變,就會使膽汁中的部分成分沉澱出來形成膽結石,例如血中膽固醇過多,膽汁中的膽固醇就容易沉澱形成膽結石。

此外,例如飲水不乾淨、礦物質過多或膽道阻塞、慢性膽囊炎,也會使膽汁的成分改變而形成膽結石。這種結石成分組成中膽色素的成分居多。

在西方國家以膽固醇結石居多,台灣地區以前多為膽色素結石,但近年來國人普遍營養過剩,膽固醇結石的比例也多起來了。

●膽結石一定會有症狀嗎? 
很多人有膽結石,但大都沒有症狀,一般都是在體檢時發現。

如果膽結石掉出膽囊而卡在膽囊口,引起膽囊劇烈收縮,就會引起厲害的痛,醫學上稱為絞痛。通常是痛一陣,好一陣,一旦石頭退回膽囊內或掉出去,痛才會消失。膽結石的痛會痛到上腹部(胃的地方),因此很多人會以為是胃痛,一直吃胃藥無法改善,腹部超音波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膽結石作怪。

●膽結石會有哪些併發症?
膽囊結石除了可能會引起腹痛之外,膽結石容易引起細菌感染,引發急性膽囊炎,膽囊炎厲害者可能會引起膽囊壞死,甚至引起敗血症。此外,如果石頭掉入總膽管卡在膽管出口,就有可能引起黃疸或胰臟發炎﹔老人家有膽囊結石也比較容易產生膽囊癌。因此,如果膽囊結石厲害,出現以上症狀或是膽囊有合併膽囊癌的可能,就一定要考慮膽囊切除。

●無症狀的膽結石一定要手術切除嗎?
臨床上很多人有膽結石但沒有症狀,要不要接受手術切除就有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不論有無症狀,都要將膽囊切除,以免將來發生後患;第二種意見認為,膽囊有濃縮膽汁、幫助消化的功能,所以如果沒有症狀不必加以切除,只要密切追蹤注意即可。目前以第二種意見為主流。

●膽結石開刀可不可以只拿膽結石,把膽囊保留下來?
目前膽囊的切除手術非常簡單,通常用腹腔鏡在肚皮上鑽幾個小洞,用內視鏡將膽囊整個取出,這種方法醫學上稱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通常住院一天即可出院,比起以前在肚皮上劃一大刀,同時要住院一個星期要好太多了,但是如果患者以前動過腹部手術,腹腔內有粘黏或是膽管內也有結石,就不太適合用腹腔鏡手術了。如果只拿結石,而把膽囊留下來,留下的膽囊將來還是會再生石頭出來,因此不可以只拿石頭。

●膽囊切除之後,對人體有沒有害處?
膽囊切除者失去膽囊儲存及濃縮膽汁的功能,脂肪類的食物不易消化,因此有些人在手術後前幾個月容易拉肚子,但通常一段時間後就會適應。

●膽囊息肉與膽囊結石有何不同?
膽囊息肉是指由膽囊壁長出的突出腫塊,通常像絲瓜一樣,有一條柄黏在膽囊壁上,一般發生於慢性膽囊炎或血中膽固醇過多的患者。通常是良性的,不必治療,但有時與膽囊癌不易區分,因此必須密切追蹤,尤其老人家更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