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問答

清·唐宗海撰

1 条评论:

David168 说...



余自去冬遊於粵省,得遇張君伯龍。天姿英敏、文史淹通、留心世故而不習舉業,真達
人也。其父墨園曾膺張香帥保薦循吏,政治勞心,每生疾 。伯龍以人子須知醫寢,饋方書
於今七年前春,其父偶感時證病象危險,群醫無策,伯龍極力救治,頓獲安全國手之名,一
時騰噪。乃益留心醫理。與余邂逅便留講貫,謂余所著中西各種醫書於病源治法,固已詳矣。
而獨少本草,未免缺然。余曰︰吾所論著已寓藥性,且本草業經充揀,何煩再贅?伯龍曰︰
不然,諸家本草揚厲鋪張,幾於一藥能治百病及遵用之,卒不能治一病者,注失之泛也。又
或極意求精,失於穿鑿,故托高遠難獲實效,且其說與黃炎、仲景諸書往往刺謬。若不
加辨正,恐古聖之旨不能彰著於天下。近日西醫釋藥每攻中醫,適能中中醫之弊,而中國醫
士不能發西人之覆,徒使西藥流弊,又增甚於中國本草之禍豈淺鮮哉?甚矣﹗本草自晉唐以
後,
千歧百出,極於綱目,幾令人目迷,五色三家注力求深奧,轉多晦義,徐靈胎冠絕一時,頗
合經旨。惜其時無西人之說未能互證,以注本經。今先生博通西醫,參合黃炎仲景之書以折
衷於至當,若不將本草發明,其流弊又誰救哉?雖西國異產及新出藥品不能盡行論列,但使
揭出大義,舉一反三,則據此以求,無論中西各藥,見於目而嘗於口,便可推例以知其性矣,
幸毋隱秘不宣。惟先生明以教我,余以伯龍此言甚摯,
因與問答而成是書時。
大清光緒十九年歲在癸巳仲春月蜀天彭唐宗海容川敘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3 / 7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aslee 傳送時間: 2007/4/23 下午 06:03
卷上 卷上一

問曰︰ 藥者,昆蟲土石、草根樹皮等物,與人異類,而能治人之病者,何也?
答曰︰ 天
地只此陰陽二氣流行,而成五運(金木水火土為五運),對待而為六氣(風寒濕燥火熱是也)。
人生本天親地,即秉天地之五運六氣以生五臟六腑。凡物雖與人異,然莫不本天地之一氣以
生,特物得一氣之偏,人得天地之全耳。設人身之氣偏勝偏衰則生疾病,又借藥物一氣之偏,
以調吾身之盛衰,而使歸於和平,則無病矣﹗蓋假物之陰陽以變化人身之陰陽也,故神農以
藥治病。

問曰︰ 神農嘗藥,以天地五運六氣配人身五臟六腑,審別性味,以治百病,可謂

且詳矣﹗乃近出西洋醫法,全憑剖視,謂中國古人未見髒腑,托空配藥不足為憑,然歟?否
歟?
答曰︰ 不然,西人初創醫法,故必剖割方知髒腑,中國古聖定出五臟六腑諸名目,
皎然朗著。 何必今日再用剖割之法?當神農時,創立醫藥,或經剖視,或果聖人洞見髒腑,均不必論, 然其定出五臟六腑之名目而實有其物,非親見髒腑者,不能安得。謂古之聖人未曾親見髒腑
耶﹗靈樞經雲︰五臟六腑可剖而視也。據此經文則知古聖已剖視過來,且西洋剖視只知層折,
而不知經脈;只知形跡,而不知氣化。與中國近醫互有優劣。若與古聖內經本經較之,則西
洋遠不及矣﹗

問曰︰ 西人謂彼用藥全憑試驗,中國但分氣味以配髒腑,未能試驗,不如西法
試驗之為得也,其說然歟?
答曰︰ 中國經神農嘗藥,定出形色、氣味、主治髒腑百病,絲毫
不差、所謂嘗藥即試驗也。歷數聖人之審定,蓋已詳矣﹗豈待今日始言試驗哉?

問曰︰ 辨藥之 法,以形色氣味分別五行,配合髒腑,主治百病,是誠藥理之大端矣﹗而物理相感又有不在 形色氣味上論者。譬如珀琥拾芥,磁石引針,陽起石能飛升,蛇畏蜈蚣,蜈蚣畏蟾蜍,蟾蜍 畏蛇,相制相畏,均不在形色氣味上論,又何故也?
答曰︰ 此以其性為治者也,夫辨藥之形 色氣味,正以考其性也,果得其性,而形色氣味之理已賅。故凡辨藥,先須辨性。有如磁石, 久則化成鐵,是鐵之母也。 其引針者,同氣相求,子來就母也,以藥性論之,石屬 金而鐵屬水,磁石秉金水之性,而歸於腎,故其主治能從腎中吸肺金之氣,以歸於根。琥珀 乃松脂入地所化松,為陽木,其脂乃陽汁也。性能粘合,久則化為凝吸之性。蓋其汁外凝, 其陽內斂。擦之使熱,則陽氣外發而其體粘。停擦使冷,則陽氣內返而其性收吸。故遇芥則 能粘吸也。人身之魂陽也,而藏於肝血陰分之中,與琥珀之陽氣斂藏於陰魄之中,更無以異,
是以琥珀有安魂定魄之功。西洋化學謂磁石、琥珀內有電氣,其能吸引者,皆是電氣發力,
能收引之也。有陰電,有陽電。凡物中含陽電者,遇有陰電之物即吸;含陰電者,遇有陽電
之物即吸。若陰電遇陰電之 物 即相推,陽電遇陽電之物亦相推,其論甚悉﹗琥珀能拾芥而不能吸鐵,磁石能吸鐵而不能拾 芥,以所含之電氣不同也。然西人單以氣論,猶不如中國 兼以質論,則其理尤為顯然。磁石之質類鐵,故以類相從而吸鐵。琥珀之質能粘,故以質為 用而抬芥。辨藥性者,所貴體用兼論也。陽起石生於泰山山谷,為雲母石之根。其山冬不積 雪,夏則生雲,積陽上升。故或乘火氣而上飛,或隨日氣而升騰也。凡人病陽氣下陷,陽物 不舉者,用以升舉陽氣,亦以陽助陽之義而已矣﹗蛇形長,是秉水氣。行則曲折,是秉太氣。
在辰屬已,在象居北,在星象蒼龍。總觀於天,知蛇只是水木二氣之所生也。蜈蚣生於南方
乾燥土中而味大辛,是秉燥金之氣所生。蛇畏蜈蚣者,金能制木也。蜈蚣畏蟾蜍者,以蟾蜍
秉水月之精生於濕地,是秉濕土之氣所生,濕能勝燥,故蜈蚣畏蟾蜍也。蟾蜍畏蛇,則又是
風能勝濕,木能克土之義。趁此以求,則凡相畏相使相反之理皆可類推。
問曰︰ 物各有性,而其所以成此性者,何也?
答曰︰ 原其所由生而成此性也,秉陽之氣
而生者,其性陽。秉陰之氣而生者,其性陰。或秉陰中之陽,或秉陽中之陰。總視其生成以
為區別,蓋必原一物之終始與乎形色氣味之差,分而後能定其性矣。有如人參,或謂其補氣
屬陽,或謂其生津屬陰。只因但論氣味,而不究人參所由生之理,故不能定其性也。余曾問
過關東人並友人姚次梧,遊遼東歸言之甚詳,與綱目所載無異。本草綱目載人參歌曰︰"三
五加,背陽向陰,若來求我, 樹相尋。"我所聞者,亦雲人參生於遼東樹林陰濕之地,
又有人種者,亦須在陰林內植之。夫生於陰濕,秉水陰潤澤之氣也。故味苦甘而有汁液,發
之為三 五葉,陽數也。此苗從陰濕中發出,是由陰生陽。故於甘苦陰味之中,饒有一番生
陽之氣,此氣可嘗而得之也。人身之元氣,由腎水之中以上達於肺,生於陰而出於陽。與人
參由陰生陽,同一理也,所以人參大能化氣,氣化而上,出於口鼻,即是津液。人參生津之
理如此,非徒以其味而已。然即以氣味論,甘苦中含有生髮之氣,亦只成為由陰出陽之氣味
耳。
問曰︰ 人參不生於東南,而生於北方。古生上黨,今生遼東、高麗,皆北方也。
此何以
故?
答曰︰ 此正人參所由生之理,不究及此尚難得人參之真性也。蓋北方屬水,於卦
為坎,
坎卦外陰而內陽。人參生於北方,正是陰中之陽也。坎卦為水,天陽之氣,皆發於水中。觀
西人以火煎水,則氣出,而氣著於物,又複化而為水。知水為氣之母,氣從水而出矣﹗人身
腎與膀胱屬水,水中含陽,化氣上行,出於口鼻,則為呼吸;充於皮毛,則為衛氣。只此腎
與膀胱,水中之陽,化氣而充,周者也。故《內經》曰︰"膀胱者,洲都之官,氣化則能出
矣。"此與天地水中含陽,化而為氣,以周萬物,本屬一理。水在五行屬北方,人參生於北
方,秉水中陽氣,故與人之氣化相合,所以大能補氣。不獨人參為然,凡一切藥,皆當原
其所生,而後其性可得知矣。夫生於北方,有陰中之陽藥,則知生於南方,有陽中之陰藥,
如朱砂是。人參屬水中之陽,丹砂則屬火中之陰,丹砂生辰州者,名曰辰砂。世人用硫黃、
水銀二物鍛煉變為赤色,以冒辰砂,又有靈砂,亦用二味煉成,名曰二氣砂。皆謂其有補坎
填離之功,法本於抱樸子。因抱樸子煉丹砂,服之而仙,後人遂有爐鼎之術。沿襲至今,尚
有辰砂、靈砂兩藥,均用硫黃、水銀二味煉成者也。水銀乃石中之陰汁,硫磺乃石中之陽汁。
合而鍛煉,返水銀之陰而盡歸於陽,變為純赤,與丹砂之色無異,但由人力造成。陰返為陽,
是陰已盡而陽獨存,且有火煉之毒,以之助陽退陰則可,以補陽益陰則不可。不及丹砂,由
天地自然熔鑄而成,陽中含陰,外露火色,內含水陰。夫造靈砂、辰砂者、須用硫黃、水銀
二味合鍛,乃能變成紅色,則知丹砂,亦必具硫黃、水銀相合之性,乃變化為純赤之色也。
但丹砂是天地陰陽之氣自然鍛煉,不假火力,極其神妙,非可以水銀、硫黃分論丹砂也。火
體之中含有水氣,故丹砂能入心益陰以安神。又取水銀法,將丹砂燒之即出。既燒之砂腳不
足用,以其內之陰汞已走,陽中無陰也。水銀有毒,積陰無陽也,要之合硫磺、水銀而作靈
砂、辰砂,非陽中含陰之性。分水銀砂腳為二物,則尤陰陽各異,均非朱砂之本性,惟天地
南方離火自然熔成之朱砂,外具火色,內含水陰,合乎離卦外陽內陰之象,離中之陰坎之水
也。朱砂火色而內含水銀,即離火中含坎水之象,故能補坎之水以填離宮,養血安
神,此為第一。此可與人參對勘﹗人參秉水中之陽而補氣,朱砂秉火中之陰而養血。一生北
方,一生南方。就此二物,便知南北水火陰陽血氣之理矣﹗夫南北水火,雖非截然究之各有
所屬。故北方屬水,多生氣
分之藥,如黃 是也。南方屬火,多生血分之藥,又如肉桂是也。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4 / 7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aslee 傳送時間: 2007/4/23 下午 06:03
卷上 卷上二

問曰︰ 黃 或生漢中,或生甘肅,或生山西,或生北口外,令統以北方立論,有
理否?
答曰︰ 雖不必截然在北,然其為性,實皆秉北方水中之陽氣以生,其主北方立論,
則就乎得
氣之優者而言,故黃 以北口外產者為佳。蓋天地之陽氣,均由土下黃泉之水中透出於地面,
上於天為雲霧,著於物為雨露,交於人為呼吸,只此水中之氣而已。人身之陽氣,則由腎與
問曰︰ 黃 或生漢中,或生甘肅,或生山西,或生北口外,令統以北方立論,有
理否?
答曰︰ 雖不必截然在北,然其為性,實皆秉北方水中之陽氣以生,其主北方立論,
則就乎得
氣之優者而言,故黃 以北口外產者為佳。蓋天地之陽氣,均由土下黃泉之水中透出於地面,
上於天為雲霧,著於物為雨露,交於人為呼吸,只此水中之氣而已。人身之陽氣,則由腎與
之氣而已矣。水在五行,以北方為盛,故補氣之藥皆以北方產者為良。漢中甘肅所產黃 ,
根體多實,氣不盛而孔道少;山西所產,體略虛松,以氣略盛,內有通氣之孔道,故略
虛松。猶不及北口外所產者,其體極松,以內中行水氣之孔道更大,故知其氣為更盛。蓋黃
根長膀胱氣海之中發出,上循三焦油膜以達於肺,而為呼吸;布於皮毛,而為衛氣,亦只此水中
數尺,深入土中,吸引土下黃泉之水,以上生其苗葉,氣即水也,引水即是引氣,根
中虛松竅大者,所引水氣極多,故氣盛而補氣。人身氣生於腎,由氣海上循油膜而達口鼻,
與黃 之氣由松竅而上苗葉者無異。 之松竅象人身油膜中亦有通水之松竅油膜者,三焦也,
故謂黃 為三焦油膜中藥。其能拓裏達表,皆取黃 從油膜中,而上行外通之義也。且黃
外皮紫黑水火之間色也,惟其秉水中之陽氣,故成此水火之間色。三焦相火水中之陽,名曰
少陽。黃 中通象三焦,引水泉之氣,以上生苗葉是秉水中之陽而生者也,故有水火之間色,
而為三焦之良藥,其氣類有如是者。 之肉理色黃味甘,土之色
味也,黃 入
土最深又得土氣之濃,所以黃 又大補脾。今人不知身中綱膜是三焦,又不知綱膜上之膏油
即是脾之物,不知膜與油相連,又安知黃 補脾土,達三焦之理哉?能知綱膜是三焦,膏油
屬脾土,則知黃 歸脾經。達三焦之理矣﹗
問曰︰ 肉桂生於南方,秉地二之火,以入血分固
矣。乃仲景腎氣丸用之取其化氣,而非取其化血,此又何說?
答曰︰ 血無氣不行,氣無血不
附,氣血二字原非判然兩端。且其化氣乃仲景之妙用,非肉桂之本性也,人身之氣,生於腎
中一陽,實則借鼻孔吸入之天陽,曆心系,引心火下交於腎,然後蒸動腎水,化氣上騰,出
於口鼻。仲景腎氣丸多用地黃、山藥、丹皮、茱萸以生水,用苓、澤以利水,然後用桂導
心火以下交於水,用附子振腎陽以蒸動其氣。肉桂之能化氣者,如此,乃仲景善用肉桂之妙
。非肉桂自能化氣也,若單用肉桂,及合血分藥用則多走血分,不是氣分之藥矣﹗又如桂枝
色赤味辛,亦是人心肝血分之藥。而五苓散、桂苓甘草五味湯均取其入膀胱化氣,非桂枝自
能化氣。實因苓澤利水,引桂枝入於水中,以化水為氣,與腎氣之用肉桂其義相近,不得單
言桂枝,便謂其能化氣也。至如黃 五物湯治血痹,當歸四逆湯治身痛,皆取桂枝溫通血脈,
可知心火生血。而秉火氣者,入於血分乃是一定之理。
問曰︰ 入氣分入血分,其理未易明也,
請再言之。
答曰︰ 秉於天水而生者入氣分,秉於地火而生者入血分。氣本於天,味本於地,
氣濃者入氣分,味濃者入血分。入氣分者走清竅,入血分者走濁竅。有如大蒜,氣之濃者
也,故入氣分走清竅,上為目瞀而下為溺臭。海椒味之濃者也,故入血分走濁竅,上為口舌
糜爛而下為大便辣痛。觀此二物,即知入氣分入血分之辨矣﹗蓋得天水之氣而生者,入氣分,
人參、黃 最顯者也。外如澤瀉、苡仁生於水而利水,二物同而不同。苡仁生於莖上,則化
氣下行,引肺陽以達於下。澤瀉生於根下,則化氣上行,引腎陰以達於上。百合花覆如天之
下垂,旋複花滴露而生,本天之清氣,故皆入氣分,以斂肺降氣。鐘乳石下垂,象天石又金
之體也,故主鎮降肺氣。蛤蚧生石中,得金水之氣,故滋肺金,功專利水,其能定喘者,則
以水行則氣化,無痰飲以阻之故喘自定。麥冬、天冬秉水陰者,皆能滋肺以清氣分。龍
乃水中陽物,世所用龍骨系土中石品,非水族也。然既成為龍形,則實本天一水中之陽氣而
生,既成龍形,又不飛騰。假石以為質,潛藏於土中,是秉天水之陽以歸於地下,故能潛納
腎氣,收斂心神,皆用其潛納陽氣之義耳。茯苓乃松之精汁流注於根而生,是得天之陽以下
返其宅者也。下有茯苓,其松顛上有茯苓苗,名威喜芝。苓在土中,氣自能上應於苟,得松
之精則有木性,能疏土也。凝土之質,味淡色白,功主滲利,能行水也。其氣不相連接,自
上應於苗,故能化氣上行而益氣,西人以松香搓發電氣,謂松香中電氣最多。松香淪入地中,
變生茯苓,內含電氣,其氣上應於苗,亦如電線之相貫而已。然西
法名為電氣,中
國只名為陽氣。松脂秉陽之精,淪入於地,化為茯苓,陽氣所發,遙遙貫注,是生威喜芝,
非氣化之盛。惡能如是,人身之氣乃水中一陽所化,茯苓以質之滲行其水,而氣之陽助其化,
所以為化氣行水之要藥。以上所論,皆得天水之陽而生,故皆入氣分。其他入血分者,則必
得地火之味而生,如當歸、川芎是。蓋人身之血,是由胃中取汁得心火化赤遂為血,既化為
血,乃溢於脈,轉樞於胞宮,而肝司之。故凡入血分之藥,皆得地火之氣味,而兼入肝木。
當歸辛苦,是得地火之味,其氣微溫,得木之性,而質又油潤;得地之濕,故能化汁;助心
生血,以行於肝。別錄本草有謂︰"當歸過於辛溫,行血之功有餘,生血之功不足。"不知人
身之血是中焦受氣取汁,上騰於肺部,入於心,奉心火之化乃變赤色而為血。西醫言飲食之
汁上肺,至頸會管,遂為紅色,下入心房。合觀此說,總見奉心火之化,而變為血《內經》
所謂心生血者,此也。當歸辛苦溫烈之氣,正所以出心火之化,以其油潤生汁,以其辛溫助
心火之化。其功專生血,更無別藥可以比擬也。仲景和血之方無過於溫經湯,生血之方無過
於複脈湯。溫經湯辛溫降利,與川芎同功。複脈湯辛溫滋潤,與當歸同功。知心火化液為血,
則知複脈湯之生血,並知當歸為生血之藥也。川芎味更辛苦,得木火之性尤烈,質不柔潤,
性專走竄,故專主行心肝之血。夫苦者,火之味也,苦而兼辛則性溫而有生血之功。若但
苦而不辛,則性涼而專,主泄血。紅花色赤,自入血分;而味苦,則專能泄血。又凡花性皆
主輕揚,上行外走,故紅花泄肌膚脈絡在外在上之血。丹皮色味亦類紅花,而根性下達,與
花不同,故主在內及泄中下焦之血。桃花紅而仁味苦,皆得地火之性味者也,仁又有生氣,
故桃仁能破血,亦能生血。茜草色赤味苦根甚長,故下行之力更重,專能降泄行血也。
問曰︰
若得火味,其入心清火泄血,理可知矣。惟辛味之品是得肺金之味者,乃亦能入血分。如肉
桂、桂枝、紫蘇、荊芥,此又何說?
答曰︰ 凡藥得酸味者,皆得金收之性,得辛味者,皆得
木溫之性,此乃五行相反相成之理。心火生血尤賴肝木生火,此是虛則補其母之義,故溫肝
即是溫心。肉桂大辛,則大溫,雖得金味,而實成為木火之性,故主人心肝血分,以助血之
化源。桂皮尤能上行,張仲景複脈湯用桂枝,取其入心助火以化血也。遠志之性亦同桂枝,
但桂枝四達,遠志則系根體,又極細,但主內入心經以散心中滯血而已。不獨草木本火味者
入血分,有如馬為火畜,故馬通亦能降火以行血。棗仁秉火之赤色,故亦入心養血,總見血
生於心。大凡得地火之性味者,皆入血分也。
問曰︰ 生地質潤,中含水液,阿膠濟水煎成,
性本水陰。二藥皆能生血,何也?
答曰︰ 離卦中之陰爻即坎水也,阿膠、生地以水濟火,正
是以坎填離,有此陰汁,而後得心火化赤,即為血矣﹗正《內經》中焦取汁,奉心火變赤為
血之理,知血之生化,凡入血分之藥從可知矣。
問曰︰ 南北地有不同,所生之藥,既有水火血氣之分,先生已言之矣。至於東西
中央,
豈無異致?何以不論及耶?
答曰︰ 南北水火,其顯分者也,況陰陽摩蕩,南未嘗不得北氣,北
未嘗不得南氣。至於東西循環,中央四達,其氣錯行,故可不分。然亦有可分別者,如青礞
石、化紅皮荔枝核,皆秉東方木氣者也。或能平肝以行痰,或能散肝以解鬱。皆以東方產者,
為得木氣之全,故此等藥廣東產者為佳。川貝母、生石膏、桑白皮,皆秉西方金氣而生,或
利肺降痰,或清金去熱,皆以西方產者,為得金氣之清,故此等藥以川西產者為佳。至於李
用東行根、石榴,用東向者皆取得木氣也;側柏葉皆西指,取用必取西枝,只是取其得金氣
耳。至於中央備東南西北之四氣,而亦有獨得中央之氣者,如河南居天下之中,則產地黃。
人見地黃黑色,不知其未經蒸曬,其色本黃。河南平原土濃水深,故地黃得中央濕土之氣而
生,內含潤澤土之濕也。人徒見地黃蒸成色黑,為能滋腎之陰,而不知其實滋脾陰。《內經》
雲︰脾為陰中之至陰,地黃以濕歸脾,脾陰足則肝腎自受其灌溉。山藥亦以河南產者為佳,
味甘有液,是得土濕之氣,功能補脾,亦補脾之陰也。惟山藥色白,則得土中之金氣,故補
脾而兼益肺。地黃能變黑色,實得土中之水氣。故潤脾而兼滋腎。雖同產一地,而有種類形
色之不同,故功亦略異。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5 / 7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aslee 傳送時間: 2007/4/23 下午 06:04
卷上 卷上三

問曰︰ 甘草入脾,何以生於甘肅?白術正補脾土,何以不生於河南,而生於浙江?
答曰︰ 此正見
五行之理,不得截然分界。況土旺於四季,是四方皆有土色。白術之生於江浙,必其地饒有
土脈,故生白術內含甘潤之
油質,可以滋脾之陰,外發辛
香之溫性,可以達脾之陽。取溫潤則用浙產者,以其油濃也,取溫燥則用KT 產者,以其
較烈也。甘草味正甘入脾胃,守而不走,補中氣,和諸藥。雖不生於河南中州,而生於極西
之甘肅,亦由甘肅地土敦濃,故生甘草。根深者至四五尺,與黃 無異,但黃 中空屬氣分,
是得土中水氣,甘草中實純得土氣之濃,故深長且實也。雖生於西,而實得中土之氣。總之
五行之理,分言則各別方隅,合論則同一太極。
問曰︰ 藥有以天時名者,如夏枯草、款冬花,得無以時為治乎?
答曰︰ 然天時者,五行
之流運,陰陽之分見,故凡論藥,又當論其生之時,與成之候。雖不盡拘於時,而亦有以時
為治者。夏枯草生於冬末,長於三春,是正得水木之氣。遇夏則枯者,木當火令則氣其退謝,
故用以退肝膽經之火。款冬花生於冬月冰雪之中,而花又在根下,乃坎中含陽之象,故能引
肺中陽氣下行,而為利痰止咳之藥。二物皆以時名,皆得其時之妙用也。又如冬蟲夏草,《本
草》不載,今考其物真為靈品,此物冬至生蟲,自春及夏,蟲長寸余粗如小指,當夏至前一
時猶然蟲也。及夏至時,蟲忽不見,皆入於土,頭上生苗,漸長到秋分後,則苗長三寸,居
然草也。此物生於西蕃草地,遍地皆草,莫可辨識。秋分後即微雪,采蟲草者,看雪中有數
寸無雪處,一鋤掘起,而蟲草即在其中。觀其能化雪,則氣性純陽,蓋蟲為動物,自是陽性,
生於冬至,盛陽氣也。夏至入土,陽入陰也,其生苗者,則是陽入陰出之象,至靈之品也。
故欲補下焦之陽,則單用根,若益上焦之陰,則兼用苗。總顯其冬夏二令之氣化而已。麥冬、
天冬、忍冬、冬青,皆淩冬不雕,感水津之氣,故二冬能清肺,金忍冬能清風熱,冬青子滋
腎,其分別處又以根白者入肝。藤蔓草走經絡,冬青子色黑,則入腎滋陰。至於半夏,雖

當夏之半,而其根成於秋時,
得燥金辛烈之氣味,故主降利水飲,為陽明之藥。此又不可
循半夏之名,而失其實也。故論藥者,或以地論,或以時論,或但以氣味論,各就其偏重者,
以為主,而藥之真性自明。
問曰︰ 藥多以味為治,味之甘者則歸脾經,乃甘味之藥多矣。或正入脾胃,或兼
入四髒,
此又何以別之?
答曰︰ 得甘之正味者,正入脾經,若兼苦兼酸兼鹹兼辛,則皆甘之間味也,
故兼入四髒。甘草純甘,能補脾之陰,能益胃之陽,或生用,或熟用,或以和百藥,固無不
宜。黃精甘而多汁,正補脾土之濕。山藥色白帶酸,故補脾而兼入肝肺。白術甘而苦溫,故
補脾溫土,和肝氣以伸脾氣也。蒼術甘而苦燥,故燥胃去濕。黃 味甘而氣盛,故補氣。薺
味甘而有汁,故生津。蓮米味甘帶澀,其氣清香,得水土之氣,故補土,以澀精止利。黃
實甘味少而澀性多,是得土澤之味少,而得金收之性多,且生水中,是屬腎之果也,故用以
收澀腎經,及止瀉利。苡仁亦生水中,而味極淡,則不補又不澀,則純於滲利。茯苓亦然,
皆以其淡,且不澀也。赤石脂粘澀又味甘,則能填補止瀉利。禹余糧是石穀中之土質,甘而
微鹹,甘能補正以止利,鹹能入腎以澀精,皆取其甘,亦用其澀。如不澀而純甘,如龍眼,
則歸脾又產炎州,得夏令火氣而生,以火生土,故補心兼補脾。使君子仁甘能補脾,而又能
殺疳蟲者,因氣兼香臭,有溫烈之性,故服此忌食熱茶,犯之即泄,與巴豆之飲熱則瀉,其
意略同。以畜物論,黃牛肉甘溫,大補脾胃。羊肉雖甘而有膻氣,得木之溫,故補脾兼補肝。
豬肉雖甘而兼鹹味,得水土之寒性矣,故滋脾潤腎。人乳味甘本飲食之汁,得肺胃之氣化而
成,故能潤養胃滋生血液,補脾之陰無逾於此。甘松味甘而香烈,故主理脾之氣。木香之理
氣,以其香氣歸脾而味兼微辛,又得木氣之溫,力能疏土,且木香,莖五枝五葉五節五皆合
脾土之數,故能理脾也。以諸果論大棗,皮紅肉黃,皮辛肉甘,得以火生土之性,故純於補
脾胃。梨味甘而含水津,故潤脾肺。荔枝生東南,味甘酸,故歸脾,與肝而溫補。總之味甘
皆入脾,又審其所兼之味,以兼入別髒,則主治可得而詳矣。
問曰︰ 苦者,火之味也。而味之苦者,均不補火,反能瀉火,何也?
答曰︰ 物極則複陽
極陰生,以卦體論,離火之中爻陰也,是離火中含坎水之象。凡藥得火味者,亦即中含水性
而能降火,此正水火互根之至理。黃連之味正苦,故正入心經以瀉火。梔子味苦象心包,故
瀉心包絡之火。連翹亦象心包,而質輕揚,味微苦,則輕清上達,清心與上焦頭目之火。蓮
子象心,而蓮心又在其中,味又極苦,有似離中陰爻,用以清心中之火,最為相合。黃芩味
苦,中多虛空有孔道,人身惟三焦是行水氣之孔道,主相火。黃芩中空有孔,入三焦而味又
苦,故主清相火。膽草、胡黃連,味苦而堅澀,兼水木之性,故皆瀉肝膽之木火。惟膽草根
多而深細,故瀉火拼兼降利。胡黃連則守而不走,是宜細別。大黃味苦,形大而氣烈,故走
脾胃,下火更速。
問曰︰ 瀉火之苦藥,其色多黃,又何故也?
答曰︰ 黃者土之色,五行之理,
成功者退,火之色紅而生土之黃色。是黃者,火之退氣所生也。故黃苦之藥,皆主退火。若
苦味而色不黃,則又有兼性矣。故花粉色白,味苦而有液,則瀉火之功輕,而入胃生津之力
重。元參色黑味苦而有液,則瀉火之功少,而滋腎之功多。丹皮色紅味苦,則清心火而行血。
青黛色青味苦,則清肝火而熄風。總之得火苦味者,皆得水之寒性。《通
觀本草》自無不
明,吾蜀近醫多言苦為者,皆得火之燥性,火證反以為忌,不知苦化燥之說,必其兼燥藥。
如蒼術、幹薑與黃連同用則燥,生地、白芍與黃連同用,豈能燥哉?況人身六氣,熱與火各
不同。熱是氣分之熱,故清熱者,以石膏、花粉為主,以其入氣分也。火是血分,故瀉火者,
必以黃連、黃芩為主,以其入血分也。但知用甘寒而廢苦寒,則能清熱,不能退火。辨藥者,
當知此理。
問曰︰ 得苦之火味者,皆得水之寒性,能清火矣,何以艾葉、故紙、巴戟、遠志,
其味皆苦,而皆能補火,何哉?
答曰︰ 苦之極者,反得水之性。若微苦者,則猶存火之本性,

能補火。且微苦之中必帶辛溫,不純苦也。艾葉味苦而氣溫,其茸又能發火,是以能溫肝
補火。故紙、巴戟苦兼辛溫,故紙色黑而子堅,則溫腎。巴戟色紫而根實,則溫肝。遠志形
極細,故入心,味帶苦,亦入心然兼辛溫,故補心火。蓋有間味者即有間氣,不得以純於苦
者論矣﹗
問曰︰ 辛者,金之味也,金性主收,今考辛味之藥,皆主散而不主收,其故何也?

曰︰凡藥氣味有體有用,相反而實相成,故得金之味者,皆得木之氣,木氣上達,所以辛味
不主收而主散,木之氣溫,能去寒木之氣,散能去閉。薄荷辛而質輕,氣極輕揚,輕則氣
浮而走皮毛,以散風寒,揚則氣升而上頭目,去風寒。辛夷花在樹梢,其性極升,而味辛氣
散,故能散腦與鼻間之風寒。荊芥性似薄荷,故能散皮毛,而質味比薄荷略沉,故能入血分,
散肌肉。羌活、獨活根極深長,得黃泉之水氣,而上升生苗,象人身太陽經,秉水中之陽以
發於經脈也,味辛氣烈故入太陽經,散頭頂之風寒。獨活尤有黑色,故兼入少陰以達太陽,
能散背脊之風寒。細辛形細色黑,故入少陰經,味大辛能溫散少陰經之風寒,少陰為寒水之
髒,寒則水氣上泛,細辛散少陰之寒,故能逐水飲。防風辛而味甘,故入脾,散肌肉之風寒。
紫蘇色紫入血分,味辛氣香能散血分之風寒。蘇枝四達,則散四肢。蘇梗中空有白膜,則散
腹中之氣。蘇子堅實,則下行而降肺氣,以行痰。同一辛味,而有根枝子葉之不同,總視其
輕重升降之性,以別其治也。桂枝能散四肢色味同於蘇枝,而桂枝較堅實,故桂枝兼能走筋
骨。蘇枝則但能走肌肉耳,肉桂比枝味更濃,氣更凝聚,乃木性之極致大辛則大溫,能益心
火為以木生火之專藥。其實是溫肝之品,肝為心之母,虛則補其母也。心肝皆司血分,故肉
桂又為溫血之要藥。仲景腎氣丸用之,是接引心肝之火,使歸於腎,亦因有附子、熟地、茯
苓,使肉桂之性從之入腎,乃善用肉桂之妙,非桂自能入腎也。肉桂、桂枝同是一物,而用
不同,是又在分別其濃薄,以為升降。夫得辛味者,皆具木之溫性。桂正是木,而恰得溫性,
故為溫肝正藥。吳萸、小茴皆得辛溫木之氣,台烏是草根,自歸下焦。小茴香是草子,凡子
之性皆主下降,故二藥皆能溫下焦胞宮與膀胱。吳萸辛而帶苦子,性又主下降,故主降
水飲行滯氣。故紙、韭子皆色黑而溫黑,為腎水之色,子又主沉降,故二物皆能溫腎。附子
生於根下,與枝葉皮核不同,故不入中上焦,其色純黑而味辛烈,秉坎中一陽之氣所生,單
從下焦扶補陽氣,極陽極陰,皆有毒。附子之烈,正以其純是坎陽之性,可以大毒。附子與
肉桂之性不同,肉桂是補火,秉於地二之火氣者也;附子是助熱,熱生於水中,是得天水之
陽。故附子純入氣分以助陽,為腎與膀胱之藥,火鍛則無毒,水中之陽毒遇火則散,亦陰陽
相引之義。今用鹽醃以去毒,使附子之性不全非法也。凡溫藥,皆秉木氣,惟附子是秉水中
之陽,為溫腎達陽之正藥。蓋秉木火者,為得地二之火,秉水中之陽,是得天一之陽。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6 / 7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aslee 傳送時間: 2007/4/23 下午 06:05
卷上 卷上四

問曰︰ 木之性散,何以味反酸而主收哉?
答曰︰ 此亦相反相成,金木交合之理,得木之
味者,皆得金之性,所以酸味皆主收斂。五味子主咳逆上氣,蓋氣出於臍下胞室氣海之中,
循沖脈而上入肺,胞室乃肝所司。或肝寒,則胞宮沖脈之氣,挾水飲而上沖於肺,以為咳喘,
或肝熱,則胞宮沖脈之氣挾本火而上沖於肺,以為咳喘。五味酸斂肝木,使木氣戢而不逆上,
則水火二者皆免沖上為病,是酸味入肝,而得金收之性,故有是效。五味子亦微酸而質潤,
囊大而空,有肺中空虛之象,生於葉間,其性輕浮,故功專斂肺生津。五味子是斂肝以斂肺,
以其性味更沉也。五倍子則專主斂肺,以其性味略浮也。罌粟殼亦斂肺,能
止咳止瀉利,以
其酸味不甚,其囊中空有格,象肺與膜膈,故其收澀之性,不遍於入肝,而能入肺以收斂逆
氣,收止瀉利也。白芍為春花之殿,而根微酸,故主能斂肝木,降火行血。山茱萸酸而質潤,
故專入肝滋養陰血。烏梅極酸,能斂肝木,能化蛔蟲,能去 肉,皆是以木克土以酸收之之
義。觀山楂之酸能化肉積,則知烏梅之酸能化蛔蟲 肉,其理一也。
問曰︰ 凡酸味皆能生津,
此又何說?
答曰︰ 津生於腎而散於肝,木能泄水,子發母氣也。酸味引動肝氣,故津散出。
問曰︰ 酸主收斂,而酸之極者又能發吐,何也? 答曰︰ 辛主升散,而辛之極
者,則主溫降;
酸主收斂,而酸之極者,則主湧吐。物上極則反下,物下極則反上也。觀仲景大小柴胡湯治
肝火之吐逆,吳茱萸湯治肝寒之吐逆,知凡吐者,必挾肝木上達之氣,乃能發吐。則知導之
使吐,亦必引其肝氣上行乃能吐也。二礬極酸,變為澀味,酸則收而引津,澀則遏而不流。
肝氣過急,反而上逆,故發吐也。且膽礬生銅中,有酸木之味,而正得銅中金收之性,金性
緩則能平木氣而下行,金性急則能遏木氣而上吐,金木常變之理可以細參。故吾曰︰得木之
味者,皆得金之性,陰陽互換惟土之性不換,辨味辨藥當詳究之。
問曰︰ 如上所論以求之,則鹹得水味,當得火之性矣。何以旋複花鹹而潤降痰火,
澤瀉
鹹而潤利濕熱,昆布、海藻鹹而清肝火,芒硝、寒水石鹹而瀉脾火,皆得鹹之味,具水之本
性,未嘗反得火性也?
答曰︰ 味之平者,不離其本性,味之極者,必變其本性。譬如,微苦
者有溫心火之藥,而大苦則反寒,故微鹹者,皆秉寒水之氣,而大鹹則變熱。離中有陰,坎
中有陽,皆屬一定之理。今所問旋複花,味微鹹,花黃色,滴露而生,得金之氣多,得水之
氣少,故潤利肺金,不得作純鹹論也。昆布、海藻生於水中,味微鹹而具草之質,是秉水木
二氣之物,故能清火潤肝木。
寒水石得石之性多,味雖鹹而不甚,且此石之山即能生水,流
而為泉,是此石純具水性,故能清熱。芒硝鹹味雖重,而未至於極,故猶是寒水之性,能大
下其火,尚屬咸水之本性,而非鹹極變化之性也。若乎火硝,則鹹味更甚,反而為火之性,
故能焚燒,是水中之火也。食鹽太多,立時發渴,亦是走血生熱之一驗。西洋人煉鹽名曰鹽
精,又煉鹹名曰鹹精,二物貯於一處,中間隔以玻璃,但將玻璃觸破,則暴發為火。西洋作
水雷,其法如此,夫鹽精能發火,則知鹽味之鹹,內有火熱之性。然水中之火乃命門之火也,
微鹹者,則能引火下行,以上諸藥是已大鹹者,則能助火升發。火硝鹽精是已蜀中養雄豬者
,必飼以鹽,乃能多禦牝豕,
亦即助發命門之火,以助其陽之驗。藥中肉蓯蓉初為馬精
滴地所生。後乃傳苗,又象人陰,
且味鹹入腎,故溫腎而強陰,
以其助腎中之陽,而能益命
火也。至於煎作秋石以為滋陰,能治陰痿,而不知其味大鹹,只能助發命門之火以舉其陽莖,
與雄豬飼鹽無異。是壯其陽非能滋其陰也,故服秋石者往往陰枯而成瘵疾,皆未知大鹹助火
之義也。雖童便本能滋陰,而煎作秋石則 煉已甚,不得仍作童便之性論。蓋得水之味具火
之性,亦只完其坎中有陽之義而已。
問曰︰ 寒熱溫平藥性已盡上所分五行五臟,已詳寒熱溫平之性,可不再贅矣。而
藥之分
上下表裏者,又有升降浮沉之別,可得聞歟?
答曰︰ 此本於天地之陰陽也。本於陽者以氣為
主,而上行外達,故升而氣浮,能走上焦;以發表本於陰者,以味為主,而內行下達,故降
而氣沉,能行裏達下焦。氣本於天,味成於地。《內經》謂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
本天親上,本地親下,而升降浮沉之理見矣。
問曰︰ 薄荷、辛夷、麻黃、桂枝、生薑、蔥白、羌活、獨活、葛根、柴胡、白頭
翁、升
麻、紫蘇、荊芥、白芷、爐甘石、海石、菊花、連翹、銀花、蒼耳子、青蒿、蔓荊子,皆升
浮之品,而其用各異,何也?
答曰︰ 是氣分藥,而又視形味以細別之。薄荷、辛夷、同一辛
味,氣皆輕清而形各異。薄荷細草叢生,不只一莖,故能四散,又能升散顛頂,以其氣之輕
揚也。辛夷生在樹梢,而花朵尖銳向上,味辛氣揚,故專主上達,能散腦與鼻孔之風寒,麻
黃雖一莖直上,而其草叢生,與薄荷叢生之義同,故能上升又能外散。薄荷得天氣之輕揚,
而其味辛,是兼得地之味,故兼能入血分。若麻黃則莖空直達而上,且無大味,純得天輕揚
之氣,故專主氣分從陰出陽,透達周身上下之皮毛。桂枝與麻黃,同一升散之品,然氣味各
有不同,枝性四達,氣亦輕揚。因桂兼有辛味,則得地之味矣,故兼入血分,能散血脈肌肉
中之風寒。觀仲景麻黃湯發皮毛,桂枝湯解肌肉,便知血分氣分之辨。生薑其氣升散,而又
能降氣止嘔者,因其味較勝,且系土中之根,是秉地火之味而歸於根,故能降氣止嘔。雖能
升散而與麻桂之純升者不同,故小柴胡、二陳湯皆用之以止嘔。蔥白之根亦生土內,然葉空
莖直,氣勝於味,引土下黃泉之氣以上達苗葉,故功專主升散,能通肺竅。仲景白通湯,用
以通陽氣於上,則取以土下黃泉之氣,以上達苗葉,為能通太陽水中之陽,而交於顛頂也。
羌、獨、葛根皆根深,能以地中水氣上達於苗葉,其苗又極長,象人身太陽經從膀胱水中達
陽氣於經脈,以衛周身,故二物均入太陽經。羌獨氣味更辛烈,故發散而能傷血。葛根氣味
較平,故發散之性輕而不傷血,根深能引水氣上達苗葉,故兼能升津液也。柴胡、白頭翁皆
一莖直上,花皆清香,故皆能升散鬱結。白頭翁所以治下痢後重者,升散鬱結故也。柴胡治
胸前逆滿,太陽之氣陷於胸中,不得外達以致滿。柴胡能透達之,亦升散鬱結之義也。而二
物之不同者,白頭翁無風獨搖,有風不動,色白有毛,凡毛皆得風氣,又采於秋月,得金木
交合之氣,故能息風。從肺金以達風木之氣,使木不侮土者也,故功在升舉後重而止痢疾。
柴胡色青,一莖直上,生於春而采於夏,得水木之氣味從中土以達木火之氣,使不侮肺者也,
故功能透胸前之結。夫仲景用柴胡以治少陽,其義尤精,少陽者水中之陽,發於三焦以行腠
理,寄居膽中以化水穀,必三焦之膜網通暢,肝膽之木火清和,而水中之陽乃能由內達外。
柴胡莖中虛松,有白瓤通氣,象人身三焦之膜網,膜網有紋理,與肌膚筋骨相湊,故名腠理。
少陽木火鬱於腠理而不達者,則作寒熱,柴胡能達之,以其中松虛象腠理,能達陽氣,且味
清苦,能清三焦之火。然則柴胡治膽者,用其苦也。治三焦者,用其莖中虛松直上也。治太
陽者,則是通三焦之路,以達其氣,乃借治非正治也。又柴鬍鬚用一莖直上,色青葉四面生

如竹葉而細開小黃花者,
乃為真柴胡。是仲景所用者,近有草根,辛溫發表,絕非柴胡本
性。斷不可用四川梓潼產柴胡,價極賤,天下不通用,只緣藥書有軟柴胡、紅柴胡、銀柴胡
諸說,以偽亂真,失仲景之藥性,可惜﹗可惜﹗升麻味甘能升脾胃之氣,其所以能升之理,

因根中有孔道,引水氣上達於苗,故性主升。然無四散之性,以其為根專主升,不似柴胡系
苗葉,故有散性也。紫蘇略同。荊芥色紅,能散血分,枝披葉離,故主散之性多,而主升之
性少。白芷辛香色白入肺,與陽明經根性又主升,故能升散肺與陽明之風寒。觀獨活色黑,
入太陽,少陰;白芷色白入肺與陽明。此又金水異質各歸其類之象,所以性皆升散而主治不
同也。銀花、連翹、甘菊味清而質輕,故能升清氣,清上焦頭目之熱。然無辛散之氣,故不
主散。青蒿、蒼耳皆不辛散,而能主散者,則又以其形氣論也。青蒿枝葉四散,而味苦,故
能散火。蒼耳質輕有芒,則能散風。凡有芒角與毛,皆感風氣,故主散風。蔓荊子氣烈,而
質亦輕,故主散頭目之風。爐甘石、海石質皆輕浮,然究系石體乃沉中之浮也,故不能達巔,
而只能散肺胃痰火之結。辨藥之浮沉以治病之浮沉,而表裏升降之義。
問曰︰ 《本草》言上
升之藥制以鹽,則能下降;下降之藥制以酒,則能上升。酒亦五穀所化,何以性純於升哉?
答曰︰ 氣本於天,故主升,酒正是氣化之品,所以饒於升。觀煮白幹酒者,用筒
取氣,入天
鍋底,化而為酒,蓋酒皆上升之氣水也。水中之陽本上升。西洋人於水中取輕養氣能上升,
且能然而為火,積陽則上升,水為坎卦而中爻為陽,故氣出於水而上升,太空清陽之氣,皆
水中之陽所充發也。煮酒以曲 宣陽,以火煮之,使陰化為陽,氣上出,遂為酒。全是上升
之陽氣也,故主升。又讓米酒者,以曲 醃糯米飯發熱腐化,酒出而飯成糟,仍是從氣之化,
故屬陽,亦主升。然米酒與白幹酒不同,白幹酒由筒上引而出,純是清氣,米酒釀於缸內,
尚帶濁汁,故米酒味較濃,能入血分,性亦滯留,能生痰濕。白幹酒氣較濃,專行氣分,性
不滯留,不生痰濕,同一升性而一清一濁,遂有浮沉之別,故審藥理者,不可不細。
卷上 卷上五

問曰︰
飴糖與米酒皆是曲 所化,何以飴糖甘潤而性不升哉?
答曰︰ 酒由醞釀自然流出,得氣之化
為多,故氣盛而升。飴糖熬煮逼之使出,得氣之化少,故味盛而氣不升。蓋酒得天之氣濃而
升,飴得地之味濃而補。仲景建中湯用飴糖正取其補中宮也,觀白幹酒升而不守,飴糖守而
不升。米酒能升能守,分別處全在氣味濃薄辨藥性者,貴詳究其理也。
問曰︰ 芒硝、大黃、巴豆、葶藶、杏仁、枳殼、濃樸、牛膝、苡仁、沉香、降香、
鐵落、
赭石、檳榔、陳皮等物,皆主降矣。或降而收,或收而散,或降而攻破,或降而滲利,或入
血分,或入氣分,又可得而詳歟?
答曰︰ 凡升者皆得天之氣;凡降者,皆得地之味。故味濃
者,其降速;味薄者,其降緩。又合形質論之,則輕重亦有別矣。芒硝本得水氣,然得水中
陰凝之性而味鹹,能軟堅下氣分之熱,以其得水之陰味而未得水中之陰氣,故降而不升。且
水究屬氣分,故芒硝凝水之味,純得水之陰性而清降氣分之熱,與大黃之入血分究不同也。
大黃味苦大寒,是得地火之陰味而色黃,又為火之退氣所發見,故能退火,專下血分之結。
以味濃且有烈氣味,既降而氣複助之,故能速下。寒性皆下行,如白芍、射幹味能降利,皆
以其味苦,與大黃之降下其義一也。大黃苦性更甚,白芍苦性較輕。故白芍只微降,而大黃
則降之力大。
問曰︰ 黃連味苦以守而不走,而大黃獨攻利,此何也?
答曰︰ 同一苦味,而黃
連之質枯而不澤,大黃之質滑潤有汁,故主滑利,又黃連純於苦味而無氣,故守而不走。大
黃純於苦味,而又有雄烈之氣,以氣行其苦味,則走而不守,所以與黃連別也。
問曰︰ 大
黃苦寒之性自當下降,而巴豆辛熱之性,宜與大黃相反,何以亦主攻下?而較大黃之性尤為
迅速,此又何說?
答曰︰ 此又以其油滑而主下降,其能降下則是油滑所專主,而非辛熱所專
主也。凡食麻油、當歸,皆能滑利下大便,巴豆、蓖麻子皆有油,皆滑利皆能下大便。但麻
油不熱,則其行緩不辛,則氣不走竄,故其下大便也緩。蓖麻子味辛氣溫,是有氣以行其油
滑之性,故其行速。巴豆之油與麻油、蓖麻同一滑性,而大辛則烈,大熱則悍,以悍烈行其
滑利,故剽劫不留也。麻仁亦油滑,而無辛烈之性,故但能潤降不能速下。葶藶亦有油,自
能滑利,又有辛味,是與巴豆之辛而有油相似。其味又苦,是又與大黃之苦而滑潤相似。然
則葶藶隱寓巴豆、大黃二者之性,故能大瀉肺中之痰飲膿血,性極速降。蓋有大黃、巴豆之
兼性,誠猛藥也。恐其太峻,故仲景必以大棗補之,杏仁亦有油,但得苦味而無辛烈之氣,
故降而不急。
問曰︰ 同是降氣,何以杏仁、葶藶歸於肺,而枳殼、濃樸歸於脾胃哉?
答曰︰
葶藶、杏仁色白屬金,枳殼,濃樸皆木之質,木能疏土,故歸脾胃。枳殼木實,味比濃樸稍
輕,故理胃氣,濃樸木皮味比枳殼更重,故理脾氣。觀仲景用枳殼治心下滿,用濃樸治腹滿,
可知枳殼、濃樸輕重之別。
問曰︰ 陳皮亦木實也,能治胃兼治脾,並能理肺,何也?
答曰︰
陳皮兼辛香,故能上達於肺;枳殼不辛香,故不走肺,濃樸辛而其氣太沉,故不走肺,然肺
氣通於大腸,濃樸行大腸之氣,則肺氣得泄。仲景治喘所以有桂枝加濃樸杏子湯,且用藥非
截然分界,故枳、橘、樸往往互為功用,醫者貴得其通。檳榔是木之子,其性多沉,故治小
腹疝氣。然沉降之性自上而下,故檳榔亦能兼利胸膈且味不烈,故降性亦緩。沉香木能沉水,
味又苦降,又有香氣以行之,故性能降氣,茄楠香味甘,則與沉香有異,故茄楠之氣能升散,
而沉香之氣專下降。服茄楠則噫氣,服沉香則下部放屁,可知其一甘一苦升降不同矣。降香
味苦色紅,故降血中之氣,能止吐血。牛膝之降則以形味為治,因其根深味苦,故能引水火
下行。鐵落之降以金平木、以重鎮怯也,故能止驚悸已癲狂。赭石亦重鎮而色赤,又入血分,
故一名血師,以其能降血也,血為氣所宅。旋複代赭石湯止噫氣者,正是行血以降其氣也。
夫降而沉者,味必苦質必重;降而散者,味必辛氣必香;降而滲利者,味必淡氣必薄。苡仁
、澤瀉、車前子、茯苓皆味淡氣薄,皆屬陽中之陰,不能行在上之清竅,故皆行在下之清竅,
而能利小便。降而攻破者,味必濃、氣必烈、功兼破血,乃能攻積。蓋只有氣則積為痰水,
不能結硬。凡結硬者,皆雜有血,然單有血而無氣以湊之,亦為死血,而不結硬。惟氣附血
而凝,血合氣而聚,然後凝為堅積。三棱破血中之氣,莪術破氣中之血,故皆能破積。三棱
味但苦而不辛,破血之力多而散氣之力少。莪術兼辛味,能行氣以破血,則氣血兩行,與積
聚尤為合宜,故諸方多用莪術。薑黃氣味俱濃,故行氣行血。鬱金乃薑黃之子,而氣薄味勝,
故行血之功甚於行氣。
問曰︰ 凡降藥皆沉入中下焦,其上焦逆氣,何以降之哉?
答曰︰ 降藥
雖沉,然未有不由上焦而下者也,故赭石能從上焦以墜鎮,檳榔能兼利胸膈。大抵氣性重且
速者,直達下焦,而不能兼利上焦。氣味輕且緩者,則皆能降利上焦。葶藶瀉肺;杏仁利肺;
射幹微苦,利喉中痰;濃樸花性輕,利膈上氣;川貝母色白性平,利胸肺之痰氣;旋複花味
鹹質輕,故潤肺降痰;陳皮之氣味不輕不重,故可降上焦,可降中焦。惟木香氣浮味沉,上
中下三焦皆理他如性之重者。橘核、楂核、荔枝核皆專治下焦之氣,性之速者,如大黃、巴
豆、牛膝則直走下焦,同一行氣又別其輕重浮沉,用之得當,自無謬差。
問曰︰ 凡藥,根之性多升,實之性多降,莖身之性多和,枝葉之性多散,請示此
何以故?
答曰︰ 根主上生,故性升;子主下垂,故性降;莖身居中,能升能降,故性和;
枝葉在旁,
主宣發,故性散。然每一藥性,或重在根,或重在實,或重在莖,或重在葉,各就其性之所
重以為藥之專長,未可泛泛議論也。
問曰︰ 根實莖葉之性,既名有專長矣。今且先以根論,其根之升性獨專者,有如
何藥?
請明示之。
答曰︰ 根之性多升,又須視其形色氣味皆專重於根者,則專取其根用之。有如升
麻,其根大於苗,則根之得氣濃,故專取其根。又其根中多孔竅,是吸引水氣以上達苗葉之
孔道也,故其性主上升。氣味辛甘,又是上升之氣味,合形味論性,皆主於升,故名升麻,
是為升發上行之專藥。又如葛根,其根最深,吸引土中之水氣以上達於藤蔓,故能升津液,
又能升散太陽、陽明二經,取其升達藤蔓之義。葛根藤極長,而太陽之經脈亦極長,葛根引
土下之水氣以達藤蔓太陽,引膀胱水中之陽氣以達經脈,其理相同。故葛根能治太陽之痙,
助太陽經由膀胱水中而達其
氣於外也。根色純白屬金,又能吸水氣上升,是金水相生之
物,又能引津氣以治陽明之燥。葛根與升麻不同,葛根根實,故升津而不升氣;升麻根空有
孔道以行氣,故升氣而不升津。黃 亦根中虛松有孔道,惟升麻味不濃,故升而不補。黃
味濃,故升而能補也。黃 根深長至數尺,取 者不用鋤掘力拔出土,以其根無旁枝也。據
此則知其性直達,又其根內虛松,能通水氣,直引上下黃泉之水氣以上達於苗,故能升達人
之元氣,以充發於上,達於表。人之元氣生於腎,出於膀胱之水中,循氣海之膜網而上達胸
膈,以至於肺,充於皮毛。黃 內虛松通達,象人膜網能引土下黃泉之水氣,以上貫苗葉,
象人元氣由腎達肺以至表,故黃 能升達元氣,托裏達表。
問曰︰ 以上三藥,性皆主升而主治各有不同者,何也?
答曰︰ 惟皆是根升之性,而又有
形色氣味之不同,故主治各異。蓋以升麻通氣之孔道更大,兼有辛發之氣味,故其性純於升。
黃色黃、氣溫、味純甘,故升而兼補。葛根色白、味微苦,故升而清火,不能補也,論藥
者當細辨之。
問曰︰ 牛膝、靈仙、茜草同是根也,何以不主升而主降哉?
答曰︰ 所謂根升者,
必其氣味形色皆具升性,乃能升達。若牛膝等根既堅實,而形不空,則無升達之孔道;味既
苦瀉而氣不發,則無升發之力;且其氣味既降,而根又深入,是又引氣歸根以下達,與升麻
等之上行者義正相反,理可對勘而知也。
問曰︰ 草木之實,性皆主降,何也?
答曰︰ 物下極則反上,物上極則反下。草木上生果
實為已極矣,故返而下行;實核之性在於內斂,故降而兼收。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7 / 7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aslee 傳送時間: 2007/4/23 下午 06:05
卷上 卷上六

問曰︰ 蒼耳子、蔓荊子皆草之
實也,何以皆能上升?花椒、橘紅皆木之實也,何以皆能外散?
答曰︰ 果實仁核之主收降,其
大端也,亦有須合形色氣味論之,方為確當。蒼耳有芒而體輕鬆,蔓荊味辛而氣發散,故皆
有升性,亦核實中之變格也。至於花椒、橘紅,氣味辛溫故能升散,然此二物仍能降氣,且
皆皮殼也,故益有升性。至於椒之目能止自汗,橘之核能治疝氣,則純於下降而不升發。蓋
同是果實,又有皮肉仁核之分。皮肉在外,容有升散之理,仁核在內,則專主收降,斷無升
散。是以牽牛子、車前子皆兼降利,荔枝核、山楂核皆主降散;白蔻仁、西砂仁味雖辛,而
究在溫中以降氣;柏子仁、酸棗仁功雖補,而要在潤心以降火。至於杏仁之降氣,桃仁之降
血,又其顯焉者也﹗
問曰︰ 藥之莖身,在根梢之間,居不升不降之界,自主於和,然亦有偏於升,偏
於降者,
何也?
答曰︰ 此亦視氣味之輕重以定之也,若形既居上下之交,而氣味和平,則不升不
降,
一主於和。藿香身、紫蘇身氣味和平,所以專主和氣。藿香味甘則和脾胃之氣,紫蘇味辛則
和肝肺之氣,可升可降皆以其為草之身莖故也。竹茹象周身之筋脈,則能和筋脈,松節象人
身之骨節,則能和骨節;白通草象人身之膜油,故能通達膜油,上可通乳下可通小便。皆是
莖身主和,可升可降,各從其類之義。至於葦莖,中空而直上,且其味淡,故屬氣分,功專
於升,《金匱》用以吐肺中之膿,正取直上透達之義。荷莖中空而氣味
淡,從水底而上出
於水,故能升達清陽之氣。蔥白中空而氣味烈,則升兼發散。此皆莖也,氣味皆輕清,故皆
主升。他如木通莖亦通透,然系藤蔓,形與一莖直上者不同,且味苦泄,故主下降而通利小
便。蘇木者,木之身也,色紅味鹹,象人身周身之血,故主於行血。秦皮者,木之皮也,象
人身之皮,味苦兼降濕熱,故仲景用治皮膚發黃之證。棕皮絲毛如織,象人脈絡,味澀能收
降,故用治吐血、衄血,以降脈絡之血、血結。乳香樹身之脂,象人身之膿血,故治人身瘡
膿等病。杜仲柔斂,象人筋膜色紫黑,味純濃,故入肝腎,以強人身之筋骨。凡此之類,豈
能盡舉,或升或降或補或和,各別其氣味形質,而細分之,則用之自
然中肯。
問曰︰ 論藥單言枝葉,而不論花,何也?
答曰︰ 花即賅於枝葉類也,枝葉主散,故花之
性亦多主散。
問曰︰ 芙蓉花何以不主散,而主收?旋複花何以不主散,而主降?
答曰︰ 此亦視
其形氣而定之也。芙蓉秉秋金之氣,而質又膠枯,故能收斂,為箍瘡妙藥。旋複花滴露而生,
花又微鹹,故主潤利去痰。他如枇杷葉之利,槐枝之清,皆隨氣味偶然異用,非枝葉花之本
性也。故凡花多散頭目之邪,頭目居上而花居莖梢之上,氣更輕揚,故多歸頭目而散其邪也。
甘菊花氣香味平,散頭目之風邪;金銀花散陽明頭目之風熱;辛夷花散腦鼻內之風寒;密蒙
花散眼內之風邪;總見花在梢上,故上行頭目。若夫葉在四旁,則主四散,故能去周身
皮肉
內之風寒。竹葉能清肌肉中
之熱,仲景竹葉石膏湯正取竹葉之散也;菊葉為治瘡要藥,
亦因其性散去肌肉中之風邪也;蕤 葉亦然,但葉菊小而多尖椏,故主散瘡,蕤 葉大有毛,
性專重在葉,專得風氣,故古有蕤 膏,主去周身之風;荷葉能散皮膚之熱;桃葉能散血分
之寒熱;蘇葉能散氣分之寒熱。蓋凡草木之葉,多得風氣,故多主散,周義所謂"風以散之
也"。葉大有芒角,如八角風、蒼耳葉、巡骨風之類,皆葉大而有芒角,均主散風。凡枝多
橫行,故主四散及達四肢。紫蘇旁枝,散脅助之結氣;桂枝行四肢;桑枝、桃枝、槐枝皆行
四肢,皆取橫行四達之象。
問曰︰ 藥有用根、用苗、用首、用尾、用節、用芽、用刺、用皮、用心、用汁、
用筋、
用瓤、其用不同,請詳言之。
答曰︰ 此無他意,只取藥力專注處,以與病相得而已。有如麻
黃必用苗,以其苗細長中空,象人毛孔,而氣又輕揚,故能發汗,直走皮毛。亦有時用麻黃
根者,則以其根堅實而味澀,故能止汗。苗空則通,根實則塞,亦陰陽通塞互換之理。常山
用苗,取其上透膜膈以導痰上出。商陸用根,取其內透膜膈以導水下行。用苗者則升,
用根
者則降,升降異用,亦各從
其類也。當歸有用首尾之別,首之性升,故主生血;尾之性
降,故主行血。地榆有用首尾之別,首之氣味濃,故行血更有力;尾之藥味薄,故行血之力
輕。用節者如松節,治人之骨節。牛膝其節如膝,能利膝脛,以其形似也。藕節中通,能行
水,故用以行血分之濕熱,而能清瘀血。藕在水中節又結束極細,而其中仍能通水氣,用治
淋症尤宜。淋是水竅通而不通,藕節在水中,不通而通,且色能回紫變紅,又入血分,以治
淋症尤宜。用芽者,取其發洩。如麥本不疏利,而發芽,則其氣透達疏泄水穀,以
利肝氣,
穀本不能行滯,因發為芽,
則能疏土,而消米穀。黃豆發芽,則能升達脾胃之氣,
故仲景著蕷丸用之以補脾。赤小豆發芽,則能透歸膿血,故仲景赤豆當歸散用之以排膿。用
刺者有兩義,攻破降利用皂刺、白棘刺是矣。二物銳長,故主攻破。設刺不銳而鉤曲,刺不
長而細軟,則不破利而和散,能息風治筋。如鉤藤刺、紅毛五加皮、白蒺藜之類是也,蓋勾
芒為風木之神物,秉之而生鉤刺芒角,故皆能和肝木,以息風治筋也,用皮者,以皮治皮之
義,故薑皮、茯苓皮、橘皮、桑皮、檳榔皮皆能治皮腫。用心者,取其以心入心
之義,故桂
心以溫心氣,茯神木用以安
心神;蓮子心用以清心火;竹葉心亦能清心火,是皆
以心入心之義。其用汁者,或取象人之水津,如薑汁、竹瀝以去痰飲,從水津治之也;或取
象人身之血液,如藕汁、桃膠以清瘀血,從血液治之也。用筋者,如續斷多筋,故續絕傷;
秦艽肌紋左右交纏,故治左右偏風,筋脈疼痛之症。杜仲內有筋膜,人身之骨連於筋,筋連
於膜,杜仲之筋膜能伸能縮,極其堅韌,故能堅人之筋骨。竹茹象筋脈,則清脈絡之熱,以
和血。橘絡、栝蔞皆能治胸膈間之結氣,取橘之筋絡、蔞之膜瓤,有似人胸中之膜膈,故治
之也。橘皮腹毛形圓而紅,有似人腹之象,故二物又治人大腹之氣,皆取其象也。各物略有
不同者,又在氣味各別。故各歸其髒腑,而主治亦異,藥難盡舉,當通觀之。
問曰︰ 仲景用藥,有十枚、十四開、三枚、五枚等法,似其取數亦自有理。今《本
草》
中亦有以數得名者,如三七、三棱、八角茴、六神曲、五加皮、兩頭尖之類。既以數得名,
豈不以數為治耶?
答曰︰ 天地間物不外氣數二者,而實則數生於氣。氣多者數多,氣少者數
少。得氣之先則其數居前,得氣之後則其數居後,故水生於天一,火生於地二。得氣
之陽則
數奇,得氣之陰則數偶。故
何圖五行之數互為生成,即其數便可測其氣也。至於用藥,
十枚、十四開、五枚、一枚之法,不過量藥多寡以成其劑。非以此數,便乃握造化之權也。
若天地生成而有此數者,如三棱、三七、八角茴、五加皮等,又因秉氣之陰陽以成其數之奇
偶。辨藥者,即可本其數之奇偶以定藥之陰陽,非其數能治病,實因其數而知其藥所主治也。
三七之葉,非三即七,其數不爽。蓋秉木之氣,故得三數,秉火之氣,故得七數。與河圖木
火之數相合。木火之髒屬肝與心,於人身司血。三七葉青,而有紅筋,亦是木火之色,故其
根能化瘀行血,只完其心火生血。肝木統血之令而已,能知三七之名義,則其性已得三
棱色白,苦溫行氣。諸書皆用以破血中之氣,以其苗葉與根,均作三楞之狀,三為木數,故
能入肝之血分。色白屬氣,味苦溫,主行氣,故能破氣,為血中行氣之品。八角茴氣溫,得
木之氣,八又木之數也,其能溫中者,亦是以木疏土,木邪退而土自受益,為補土溫肝之藥。
今人作醬必加此料,既香且溫洵,合胃氣。六神曲配方之色,合六藥腐化,而為神曲,土能
化物之義。土奇旺於四方,而四方又歸於中土,故六藥腐而為曲,功專入脾胃,消化水穀。
兩頭尖系雄鼠屎,鼠性能穿牆穴,而其屎又兩頭銳利,如其寓有攻利之性,在故主攻破。此
皆即其數以明其氣,而主治自然不謬。又如人參一藥,張景嶽解為陽藥,陳修園解為陰
藥。
謂陽藥者,以其益氣也;謂
陰藥者,以其生津也。二人異論,皆因未即人參之氣與數,
而合考之耳。余友姚次梧親到遼東,見種人參者,皆於深林濕潤處種之,可知其秉水陰之氣
而生。然其生也,莖必三椏,葉必五加,三五陽數也。據氣與數合論之,則知人參生於陰,
而成於陽。蓋潤濕深林,陰也,一生人參,即成其為三五之數,則為陽矣,人身之氣陽也。

生於腎水之中,由陰出陽,與參之生於陰,而成為陽者,蓋無以異。故參為化津補氣之聖藥。
蓋即其數知其氣,而人參之本性乃見。至於色白入肺,味甘入脾,微苦生津,微溫益氣,其
說猶淺。
問曰︰ 神農以本草名經,而其中多及金石,遞於禽獸昆蟲,何也?
答曰︰ 草木最多,故
以為主名。但草木雖備五行,然其得甲乙之氣較多,於人之五臟六腑氣化或未盡合。故又濟
之以金石昆蟲,而禽獸血肉之品,尤與人之血肉相近,故多滋補。比草木昆蟲金石之品,更
為見效,草木,植物也;昆蟲,動物也。動物之攻利,尤甚於植物,以其動之性,本能行而

具攻性,則較之植物本不能行者,其攻更有力也。鱉甲攻破肝氣,去症瘕。穿山甲性能穿山,
從地中出,故能攻瘡膿使之破,又能攻堅積使之散。水蛭銳而善入,呢能吮血,故主攻血積。
虻飛而食血,故主行上下之血。但動物皆血肉之品,入血分者多,故以上諸藥皆主攻血。惟
鱉甲,甲得金水之性者,尚能兼攻氣分耳。動植之物,性皆不鎮靜也,惟金石性本鎮靜,故
凡安魂魄、定精神、填塞鎮降,又以金石為要。金箔能鎮心神,心神浮動賴肺氣以收止之,
故《內經》言肺為相傳之官,以輔相其心君也。黃金本肺金之氣,以鎮靜其心神,與相傳之
鎮撫其君無以異也。朱砂之鎮補心神,則直歸於心,以填補之。龍骨亦重能潛陽氣,故亦能
鎮心神。白銀能定驚,小兒驚風、孕婦胎動,多用之,乃是以肺金平肝木,以重鎮制浮動也。
赤石脂、禹余糧,石中之土,又具澀性,故以之填澀腸胃。銅乃石中之液,色升象血,故能
入血分,性能溶鑄堅凝,能故能續接筋骨,為跌打接骨之藥。自然銅有火血自熔入血分,熔
鑄接骨,尤為異品。此等皆草木昆蟲所不逮者也。至於禽獸血肉,與人無異,多能補益。豬
肉性平,則以為常食,而油潤之功專於滋燥。牛肉性溫,則能補脾胃。鴨得金水之性,則肉
能性滋肺。雞得木火之性,則肉能溫肝。羊肉膻而溫肝。羊肝尤能入肝,以散結氣。豬肝亦

,性比羊肝更平,蓋豬為

畜,以水生木,故能治目疾。豬腎入腎,脊髓入髓,皆是各從其
類。豬之油綱,象人身之油綱,而其上之胰子油,更屬潤油。且歸油膜,用為引導,治油膜
中之疾,並治膈食腸枯之病。仲景豬膏發煎,治燥屎,即此意也。豬膚是豬項皮,仲景以之
治咽痛,亦取其引歸於項之義。獸之靈異無如鹿,其宿以頭顧尾能通督脈。督者,腎脈坎中
一陽之主脈也。鹿生北方,得坎中一陽之氣,故其督脈旺,而脊與腦髓極足。是以上發而生
角,每年一換,初生則為鹿茸,茸之精氣極足,為補髓、強精、壯陽、益血之聖藥。但其性
上行,凡是血逆火逆者,不宜用。惟血虛火弱陽不舉、氣不上者,乃為合宜。鹿胎則渾然元
氣,歸下焦,而不上行,為種子益腎補胞宮之妙藥。龜之性伏,而其精在板,能通任脈。任
為離中之陰,以下交於督,合為既濟之象,故龜板益陰以滋心腎,與鹿茸確是對子。虎骨有
猛力,故強筋壯骨,虎嘯風生風從虎,故虎骨為治中風風痛之藥。獸可食者多,茲其尤功效
者,幾此金石禽獸諸品,能助草木之所不遞,故本草兼用之。
卷下 卷下一

問曰? 《雷公炮制》一書,專以言制藥之法,若有不制,則不可用之意。而仲景
用藥則
或制或不制,五方風氣不同。四川皆用生藥,廣東皆用制過之藥,孰得孰失?請詳言之。答
曰?《雷公炮制》一書為本草門中添一別解,欲以"炮制"二字爭勝於各家本草,故幾於藥
不炮制便不可服也。廣東藥肆炫其精潔,故炮制太過,藥力太薄。四川藥賤,雖極力炮制亦
不能得重價,故賣藥者無意求精,然皆偏也。藥有當生用者,乃一定之理,未可一律論也。
如仲景炙甘草湯取其益胃,則用炙而氣升;芍藥甘草湯取其平胃,則用生而氣平;甘草幹薑
湯、側柏葉湯,其薑皆炮過,則溫而不烈;四逆、理中,則幹薑不炮,取其氣烈,乃能去寒;
附子古用火炮,正是去其毒也,或解為助附子之熱,非也。予四川人,知四川彰明縣采制附
子,必用鹽醃,其醃附子之鹽,食之毒人至死,並無藥可解。可知附子之毒甚矣,然將醃附

之鹽放於竹筒中,用火 過則無毒,入補腎藥又溫而不烈,反為良藥。據此則知,仲景炮附
子亦是制其毒也,其用生附又是以毒追風,毒因毒用,一生一炮,有一定之理。讀《金匱》
者,可考而別之。葶藶不炒則不香,不能散,故必炒用。蘇子、白芥必炒用,與此同意。半

南星非制不用,去其毒也。礞石必用火硝 過,性始能發乃能墜痰,不 則石質不化,藥性
不發,又毒不散故必用 。山甲不炒珠,則藥性不發。雞金不 ,其性亦不發。古銅錢、花
蕊石均非 不行,乃世不察,而矜言炮制。有朱砂亦用火 者,不知朱砂中含銀水, 則水
走失朱砂之性矣。地黃用砂仁、生薑酒煮,反寒為溫,殊失藥性。童便煎作秋石以為滋陰,
實則大鹹走血,反能發熱,毫非童便本性。熟地燒炭則燥,安有滋潤之功?若銀花
炭、槐花
炭,輕虛之質,火氣之余,
故反能退火,與熟地炭有別。此最當審,未能盡述。
大抵性平之藥不可太制,以竭其力;性猛峻有毒者,非制不堪用。且有制得其宜而功益妙者,
是在善於審量也。有如大黃直走下焦,用酒炒至黑色,則質輕味淡能上清頭目,不速下也。
獨黃丸雜以他藥,九蒸九曬,清潤而不攻下,名清寧丸,真有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之
意。巴豆悍利,西洋人烘取去油,變其辛烈之味,為焦香,名曰咖啡茶。消食利腸
胃並不攻
瀉,真善制巴豆者也。外利
用巴豆為末,加雄黃炒至黑色為烏金膏。化腐肉妙不傷
好肉,皆是善於制藥之法。總之用其長而去其短,善炮制者也;損其長而益其短,不善炮制
者也。
問曰?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貝蘞蔞桔攻烏,藻戟遂芫均戰草,諸參辛芍反藜
蘆。又
有十七忌,十九畏,宜恪守乎?
答曰? 性之反者,如水火冰炭之不容,故不可同用。然仲景
有甘遂甘草同用者,又取其相戰以成功,後人識力不及,總以不用為是。至於相畏相使可不
必論,相忌亦難盡拘。然服麻黃、細辛忌油膩,服蜜與地黃忌蔥白,服黃臘忌雞肉,此皆大
不宜者,在所當忌不可不知。
問曰? 《本草》有引經之藥,如羌活麻黃入太陽經,白芷、粉葛入陽明經;柴胡
入少陽
經;白芍入厥陰經;甘草入太陰,以為引經報使;細辛入少陰經,以為引經入使。用藥之捷
徑也,有是理乎?
答曰? 分經用藥為仲景之大法,故傷寒論以六經括病,誠為治病用藥一定
之門徑也。惜引經之藥拘守數藥,未能盡妙。蓋本於天地之六氣,而生人身之髒腑。有髒
腑然後生經脈,即有氣化往來出入於其間。不得單於經脈論之,果能將髒腑氣化經脈合而論
之,以求藥性之主治,則得仲景分經用藥之妙,豈守引經報使之淺說哉?有如葛根,仲景用
治太陽痙病,而後人以為陽明引經,皆未深考耳。吾所論各條已寓引經之義,通觀自明,茲
不再贅。
問曰? 六經六氣本於《內經》明於仲景,能知經氣則病藥之理悉具。六氣者,風
寒濕燥
火熱也。治風之藥有寒有熱,治濕之藥有寒有熱,治燥火熱三氣之藥,又似混同而無則,何
也?
答曰? 火者,地氣也;熱者,天氣也;寒者,天氣也;濕者,地氣也;風者,陰
陽相應
之氣也;燥者,陰陽消耗之氣也;故有不同。
問曰? 六氣之論未有如是之說者,益滋疑矣。試詳言之,請先問風氣。
答曰? 西洋天學
家言空中之氣有冷熱二種,故能起風,因空氣熱則漲而上升,他處冷空氣即來補之。試於室
中加熱,門之上下各有孔,則上孔之氣必外出,下孔之氣必內入,成風之理與此同也。因此
能成兩種風?一為自冷處吹向熱處之風,如熱帶內氣候常熱則氣漲而升,南北兩極氣候常冷,
則南北兩極生風,吹向熱帶去;一為自熱處吹向冷處之風,會於熱帶,乃複散而回轉,吹向
冷處,轉回兩極。二者旋還不已,中國冬日則熱帶在南,故風從北吹往南去;夏日則熱帶轉
北,故風從南吹回北方。余按吹往南者,是陽極而陰生,以陰從陽,如《周易》之巽
卦是矣。《周易》巽為風,正是陽極於上,陰生於下。熱帶在南,而風生於北,故其卦二陽
在上,而一陰在下也。吹往北者,是陰極而陽生,以陽複陰,如《周易》之震卦是矣。《周
易》震卦不作風解。然《內經》雲東方生風,在《周易》震卦屬東方,二陰極於上,而一陽
生於下,應春風陽回陰退之象。春分熱帶漸移向北,其風均從熱帶吹至北來,春夏所以多南
風也,陽回陰退,於卦象震,震東方也。故《內經》言東方生風,其義頗確。
問曰? 人身
之肝木,司風氣,不應巽卦而應震卦。與《內經》合,而與《周易》不合,何也?
答曰? 《
周易》巽卦是冷處吹向熱處之風,乃烈風暴風,非人身之和風,中人則為中風、抽風。於風
為常象,而於人為變病,非人身和暢之風也。《內經》所指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
生肝,肝主人身之風氣,則是陰退陽回之象,與震卦合德。故論人身肝木司風之氣化,當從
《內經》東方生風之說。蓋風者,東方之氣,於卦為震,上二陰而下一陽即陰極陽生
之象。在人屬厥陰經,厥者,盡也,逆也。陰盡而陽生,極而複返,故曰厥陰。所以《內經
》言厥陰中見相火,是陽生於陰中,有象乎震,而成為肝生風木之髒。其體陰而其用陽,陽
有餘則生熱風,陰有餘則生寒風。故凡中風、傷風,或為熱風,或為寒風,或熱深厥深為外
寒內熱,或陰搏陽回為左旋右轉,皆系風木本藏之病。或發於四肢,或上於巔頂,是又厥陰
經脈之病。今且將藥逐論之,肝之經脈與膽經同路而行,但分表裏。然皆由身側上項入腦,
至巔頂。故凡柴胡、蔓荊能引少陽經者,皆能引入肝經以上於頭,而散風邪。蒼耳有芒角,
得風氣所生之物,乃應東方勾芒之象。其質又輕,故入肝經,散頭目之風;而味苦,又兼清
熱。鉤藤有鉤刺,亦入肝經,然系枝蔓,多主四達,故治肝筋脈之風熱。巡骨風、五加皮皆
有毛,性辛溫,故能散肝經之風寒,祛周身之痹痛。川芎氣溫,溫者陰中之陽,恰是風木本
氣,故入肝經。其氣走竄,而根性又主上升,故能至於巔頂以散風寒。亦有性不上升,而能
上治頭痛者,仲景頭痛如破,用吳茱萸,此物速降,性不上頭,然能降肝胃之寒,使不上充
於頭,此為治髒腑而經脈自治也。天麻有風不動,無風獨搖,其搖者,木之和氣也;其不動
者,金之剛氣也;氣微溫木也;味微辛,金也。是木受金制,金木合德之物。一莖直上,子
複還筒而歸根,所以能通陽和陰,治頭目定驚癇。夫子複還筒而歸根,正如西洋所謂風起於
冷處,吹至熱帶,複還而吹向兩極也。故以天麻為治風正藥。夫人得間氣而生者,為奇人;
藥得間氣而生者,為奇藥。如天麻之木得金性,是間氣也,故為治風妙藥。白頭翁亦無風獨
搖,有風不動。蓋白頭翁通身有毛,一莖直上,與天麻同知,其皆得風木條達之氣,故無風
能搖。其色純白,是得金性,故有風不動。但其味苦,是治熱風之妙藥。仲景治產後中風,
及痢疾後重者,是取其熄風火、達肝陽也。羌獨活皆一莖直上,有風不動,但味太辛,氣太
溫,能散寒風,力甚於天麻,而兼能燥濕,不如天麻之剛柔得中也。桑寄生味酸枝繁,具木
之性而生於桑上,桑者木中之金,寄生附之獨得金木之間氣,且根不粘土,純感風氣而生,
為清散風木之妙藥。僵蠶得風而僵,故治風痙等症。風淫末疾,四肢麻木疼痛,用桂枝以散
寒風,用槐枝、桑枝以散熱風,以枝橫行,故能四達。肝主筋,風在筋脈。用秦艽有筋紋者
為引,味又辛散,故能溫散筋脈。續斷亦有筋,故皆主治筋脈,但秦艽紋左右扭轉,利於左
右相交,續斷筋紋如骨節相連,故主接筋骨,去骨節間之風寒。杜仲有膜堅勒而不斷,象人
身之筋膜。蓋人身兩腎之中一條白膜。上生而為肝中之大膈膜,由肝腸串插生出肉外,包周
身之瘦肉,其瘦肉兩頭則生筋,筋又著於骨節之間。杜仲有膜,象人身之筋膜,故入肝腎,
強筋骨也。肝脈下走足,脾又主筋,幹濕香港腳皆筋受病;《內經》雲風勝濕,肝失風木之令

不能疏土,故濕流注。所以
西醫言,凡是香港腳其尿必酸,木瓜酸收去濕,故治之。苡仁但
治濕,宜兼風藥治之。虎脛骨辛溫,以金平木,治風寒香港腳,風從虎,虎應西方七宿,金制
木也。幹香港腳是風熱,宜阿膠、龜板、地黃益陰氣使陽不動,以還其厥陰之本體。玉竹柔潤
熄風,亦是此意。故諺雲?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血足則肝陽不動,而風自熄。痛風
症亦有寒風,有熱風,傷熱風則走痛,風鼓動而血不靜也;傷寒風則痹痛血,寒凝而氣不通
也,均責其血。觀仲景紅藍花治風氣百疾,則知治風先治血之理。蟲感風化,凡瘡癬有蟲者,
皆是血留滯,遇肝風熏發則化蟲。故用荊防以散風,歸地以和血,外用椒幾以殺蟲。癆蟲生
於髒腑,瘀血得風而化者也。鰻魚蛇類又曲直形長,是得木氣居水色白,是又得金氣。據其
形色論,是木遇金水而化生者也,癆蟲屬風木所化,遇鰻魚之氣味則感金水而消化矣。故治
癆蟲,其骨能熏蚊化為水,此皆秉間氣而生之靈物也。獺肝亦然。其數應目,專得金水之精,
故化風木所生之癆蟲,皆治風本所化者也。若風從濕化,而生之蟲,如仲景吐蛔用烏梅丸,
是治風濕之蟲也。烏梅以斂陽,花椒以化陰,而風濕之蟲自化。觀烏梅丸,寒熱互用,則知
陽動陰應則風生,反陽入陰則風熄。故陽氣怫鬱之微風宜散,薄荷、荊芥、防風、紫蘇、柴
胡之類是矣;陰氣抑之暴風則宜溫,附子、川烏、白附子之類是矣。六經惟厥陰經陰中有陽,
故有熱深厥亦深之病。風溫重證往往有此,法當但清其熱,犀角、羚羊、牛黃以透達之,外
寒內熱此如西洋所說熱極於室中,則引寒風入戶穴之義,故但當撤其熱而風自不來。筋縮抽
扯者,熱風也,宜羚羊角此物,角掛樹梢身懸而睡,知其筋最直,角尤其精風所在,故性微
寒,功專舒筋。左右抽掣者,正如西洋所說熱帶往南則北風至,熱帶往北則南風至,循環而
不能息也,故以秦艽之左右交者為引,以虎睛之能定風者為治。左右偏風,理皆如此,定風
如白頭翁、天麻、羚羊皆可用之。筋緩不收,又是寒,必風也,宜桂附論者,不可稍混。

卷下 卷下二

問曰? 藥之溫者入肝,而藥之大熱者又直入腎,何也?
答曰? 此正足見厥陰主風,屬陰中之
陽,凡氣溫者恰是陰中之陽也,
故入肝,巴戟,茴香之類是矣。少陰主熱,依積陽之氣,故
性大熱者,直入下焦膀胱腎中,附子是也。
問曰? 治風寒之藥?
答曰? 寒者,水氣也。水屬北方壬癸,在卦為坎,在人屬腎。《內經》
雲諸寒收引,皆屬於腎,腎之腑為膀胱,代腎司化,是為寒水之府,經名太陽。《內經》言
太陽之上,寒氣治之,寒者太陽膀胱之本氣也。夫坎中一陽,實人身元氣,寄於膀胱水府之
中,化氣而上行,外達為人身衛外之氣,名曰太陽,陽之大者也。陽氣衛外,安得有寒,其
有寒者,乃陽氣不伸,而寒水獨勝,於是乎有寒病矣。冬月水結成冰,即是水中之陽不伸,
是以純陰互結而為寒。人身膀胱水中之陽氣,透膜膈,出肌肉,達皮毛,則能衛外而不受寒。
寒主收塞,故受寒則閉其毛孔,汗不得出。發熱者,內之陽不通於外而湊集皮間,遂鬱而發
熱。陽為所遏,故愈惡寒。法用麻黃通陽氣,出於毛孔,汗出而寒去。麻黃莖細叢生,中空
直上,氣味輕清,故能透達膀胱寒水之陽氣,以出於皮毛,為傷寒要藥。後人用羌獨活代麻
黃,羌獨活根深莖直,能引膀胱下焦之陽,以達於經脈,而發散其表。惟味辛烈,較麻黃更
燥兼能去濕,不似麻黃輕清直走皮毛。薄荷亦輕清,但薄荷升散在味,故力稍遜。麻黃升散
純在於氣,故力更峻。蔥管通陽,與麻黃之義同。然麻黃莖細象毛空,蔥莖粗象鼻孔,故蔥
能治鼻塞。辛夷花亦升散鼻孔腦 之寒,又以花在樹梢,尖皆向上,故主升散。荊芥性緩於

荷,紫蘇亦然,二物皆色赤,能入血分,味辛香能散寒,故皆主散血分肌肉中之寒。人身外
為皮膜是氣分,內為肌肉是血分,寒入血分在肌肉中堵截,其氣不得外出,以衛外為固,故
毛孔虛而汗漏出。法當溫散肌肉,桂枝色赤味辛散入血分,故主之。枝又四達,故主四肢。
紫蘇性同桂枝,然較輕,不如桂枝之大溫。防風以味甘入肌肉,氣香而溫,故散肌肉中之寒
氣。皮與肌肉之交有膜相連,名曰腠理,柴胡莖中白瓤象膜,一莖直上,能達清陽,故治腠
理之寒熱也。荊芥得木火之勢,入少陽經,亦能發腠理之寒熱,肌肉中寒凝血滯則為痹痛。
仲景名曰"血痹",是指血分而言。故五物湯用桂枝、當歸,四逆湯用桂枝以溫血分。
後人
用羌獨活、荊芥,不及桂枝力
優。寒入於筋脈或拘急不能屈伸,或 緩不能收引,或疼
痛不可忍耐,總宜續斷、秦艽引入筋脈。寒入骨節、腰膝周身疼痛,手足厥冷,宜附子以溫
腎,腎主骨,用細辛以引經,入骨驅寒。寒循太陽經發為痙,用葛根引麻桂循經脈以散之,
寒入腦髓名"真頭痛",用細辛以引經上達,用附子以助陽上行,皆從督脈以上入於腦也。
肝脈亦入腦髓,故仲景用吳茱萸治腦髓寒痛。鼻孔通腦,故北人以鼻煙散腦中之寒。西洋有
用藥吹鼻以治腦髓之法,又西醫雲腦筋多聚於胃,故白芷、辛夷皆從胃能達腦以散寒。寒由
皮毛入肺,閉肺之竅,則鼻塞,薄荷、辛夷治之。肺主行水,寒傷肺陽,水不得行,則停胃
而為飲,上逆氣咳,仲景用細辛以行水,用幹薑以散寒,用麻桂以驅寒外出,小青龍湯是也
。但溫肺而不兼胃治者,則用甘草幹薑湯,其薑炮過,則輕而上浮,故但溫肺。後人用白芥
逐水,陳皮降氣,冬花溫肺,蘇子降氣,皆是仿仲景小青龍湯以辛溫去肺寒也。總之膀胱主
寒水,內含坎陽,陽氣升則水化而下,無陽氣矣。陽氣不升則水停不化,為寒飲。故用細辛
以達水中之陽,用附子以助水中之陽,用幹薑以溫土中之陽,陽出則陰消,而寒飲之水自化,
寒水犯中宮,上吐下瀉為霍亂洞泄,幹薑溫中故主之。砂仁、白蔻、良薑亦治之,凡去寒必
兼利水,以寒即水之氣,去水即是去寒。大寒紐結作痛,陽氣不通,用烏頭、細辛、川椒、
小茴、吳萸助腎陽,兼達肝陽,陽氣暢則寒散痛止。四肢逆冷者,由於腎陽不達,附子溫水
中之陽,故治之。故紙溫腎但能溫斂而不伸達,故但治腰痛而不治手足逆冷。肉桂本木火之
氣,大辛入下焦,火交於水則陽生,而寒水自化,故腎氣丸用桂附溫補坎陽,以化氣行水,
寒在腰腎精冷者宜之。寒在膀胱,水停不化,名曰蓄水,用苓澤以利之,而尤必用桂枝以宣
水中之陽,五苓散是也。烏藥色紫入血分,又氣溫入肝,肝主血室,故烏藥入血室以散寒。
《本經》言治膀胱腎間冷氣,即指血室中之冷氣也。凝血作痛用艾葉,亦是
秉木火之氣,能
入血室也。寒水淩心,必用
桂枝、遠志、公丁香,以宣心陽。寒挾肝風則生
蛔蟲,侮脾土則用川椒、薑附以溫肝。若硫黃石中之液,而能然,是水中火也。其味酸,是
得木味水中之陽,發則生木,故味酸而能燃。是為水中之火,為溫下焦肝腎之猛藥。天生黃,
生於雲南,下有硫黃,上有溫泉,泉氣熏岩,結成天生黃。真水中之陽氣所化,純而不燥,
然人之陽氣上達則歸於肺,天生黃生在岩上,故為溫肺妙藥,不得作硫黃本性論也。夫熱藥
具辛味者,雖大溫猶不至烈以得木性,而未得木味,非純於生火之性,故不烈惟溫而味酸。
則既得木性又得木味,純於生火,故性烈,硫黃砒石是也。
問曰? 病有上熱下寒,外熱內寒,
當用何藥?
答曰? 此以在下在內之寒為主,用薑桂附而兼膽汁、人尿、麥冬、牛膝等以抑之
使下。
問曰? 病有內熱外寒,下熱上寒,又當用何藥?
答曰? 此以在下在內之熱為主,用苓
連知柏而兼生薑、桂枝、薄荷、荊芥、蔥白以引之使上,要在用藥之妙,未可責效於一藥已
也。
問曰? 五行惟土主濕,李東垣重脾胃,專於燥土去濕。而仲景治太陰不專用燥藥,
何也?
答曰? 東垣知已成之濕,而不知濕何由生,則以為土不治水也。豈知濕者土之本
氣,先要解
得土字,然後解得濕字。金木水火各居四方,而土屬中央。中者,四方之所交央者,陰陽之
所會,詩夜未央,言天未明,是陰未會於陽之義。鴛鴦鳥不獨宿,字從鴦,取陰陽交會之義。
蓋陰陽二字,雙聲合為一音,即央字也。土居中央者,是陰陽相交而化成。蓋水以火交,遇
木則腐而成土,遇金則化而歸土,故河圖之數一水二火三木四金,土居五行之末,猶能旺於
四季。蓋水火木金交合而成土也,故土於四季皆旺。夫五行名為土,是就其形論;六氣名為
濕,是就其氣論。氣之所以濕,亦只是水火木金交妒而成,未有腐質金含水潤,故皆能
生土生濕。究竟金木之氣交少,而水火之氣交多。夫火不蒸水,則為寒水,非濕也。水不濡
火,則為烈火,亦非濕也。譬如甑中有米,無火以蒸之,則不濕;無水以濡之,亦不濕。必
水火相交,而後成為濕矣。長夏之時,濕氣用事,正陰陽交妒之時,水火相蒸之候。故當夏
月,牆壁皆濕,而人之濕病多感於此,人之脾土本天之濕氣,為心火腎水交會而成。能化物
運四髒,皆功在濕也。胃以燥納穀,全借脾之濕以濡之,而始能化。脾生油膜,上腹中之物
既化為汁,則引入油膜,達於各髒,而充周身。長膏油主潤澤,皆其濕之功用也。顧脾氣不
及則為燥,而太過又反病濕,所以《內經》言脾主濕,又言脾惡濕。故凡濕病皆以治脾為主,
水火相蒸為濕,故濕之為病,水火兼具。治濕之藥,其性皆平,正是水火兼能治之也。茯苓、
扁豆、苡仁,其味皆淡,是為利濕正藥,濕甚則土困,故利濕即能健脾。蓮米、芡實,微甘
而澀,能收濕氣,故健脾。白術有油,以補脾之膏油,而油又不粘米,故能利水。氣香溫亦
主利水,又能升發,使脾土之氣上達,故白術為補脾正藥。蒼術氣溫而烈,故帶燥性,補胃
不補脾,且色蒼,得木之性,更能疏泄,為治寒濕之品。夫濕兼水化,水化有餘,為濕兼寒,
病則腹脹,溏瀉。花椒辛溫以散寒濕,能殺濕化之蟲。吳萸辛烈,去濕尤速。白蔻、幹薑等,
皆治寒濕,吞酸、吐酸有二病。一是寒濕,宜吳萸、蒼術、桂枝、生薑,一是熱濕,宜黃連、
黃柏、黃芩、石決明、青皮、膽草等藥。微加吳萸、花椒,以反佐之。夫酸者,濕所化也,
濕挾熱而化酸。如夏月肉湯,經宿則酸;有冰養之,則不酸。麥麩發熱,則成醋而酸。皆是
以熱蒸濕而酸也。故黃連等苦燥之品,正治其熱化之濕。其一是寒濕,又如菜入壇醃則化為
酸,是為寒化之濕,吳萸等辛燥之品,正治其寒化之濕。濕注於腳,則為香港腳腫病,西醫言
香港腳病,其尿必酸,知是濕也。凡香港腳,寒濕者多,宜以溫藥為主,再加木瓜、苡仁、牛膝
為引導,所以利腳下之濕也。然而香港腳亦有系熱濕者,宜防己、黃柏、蒼術、木通、膽草等
苦降之品治之。濕積於脾,則腹中脹,久則水多為臌,宜逐其水,甘遂、大戟、芫花、牽牛
功力峻猛,隨用大棗、參、術、甘草以補脾土去其太過,又恐損其不足也。脾停飲食,則濕
不化,宜神曲以散濕,枳殼、陳皮、木香行氣以行濕。夫水火交而為濕土,人身之脾應之。
白術溫而有汁,正是水火相交之物,故正補脾經。黃精甘平有汁液,得水火氣交之平,故正
補脾經。山藥有質色白,故補脾之火以補濕。蒼術有汁而味烈,則扶脾之火以燥濕。赤石脂,
土之質也,能燥濕。橘樸、檳榔之去濕,以木疏土也。桑皮、蒺藜之利濕,以金行水也。濕
溢於腠理則腫,桑皮象人之膜故治之。防己中空,紋如車輪,能外行腠理、內行三焦,能通
水氣。木通中空與防己同,味苦泄,故均為行濕之要藥。腰腳之濕,土茯苓、萆 、威靈仙、
苡仁,凡利降者皆治之。再宜隨寒熱加減,濕蒸皮膚為發黃,宜茵陳、秦皮、益母草以散兼
利者治之,膀胱不利,宜澤瀉、車前、昆布、海藻諸物,多生水石間,故化膀胱之水,此清
火利水,為治濕之法。濕與熱蒸,則為暑。各書論暑,不知暑之原,而分陰暑、陽暑,與中
熱、中寒熱無異,非暑之實義也。陳修園以暑為熱,而不知熱合濕乃為暑。月令雲土潤溽暑,
惟其潤溽,然後成暑。故治暑者,必兼濕熱二字,乃為得宜。夏秋瘟疫痢瘧皆感於暑,即濕
熱也。此斷不可用燥藥,燥則壅濕而不流;又不可用表藥,用表則發熱而濕蒸。惟一味清利,
六一散雖輕,為清熱利濕之正藥。黃連苦能瀉熱,又能燥濕,亦為去暑之正藥。傷暑發熱,
宜香薷以散皮膚之濕熱。暑變瘟疫,石膏、黃連為主。已有專書,未能枚舉,總之不可
發表,但宜瀉熱利濕。傷暑變痢,不可發汗,更不可利水,但宜清熱而濕自化,黃連、黃芩
為主。傷暑變瘧,貴於散濕清熱,三焦膀胱之小便清則瘧自除,土茯苓、豬苓、葛根、獨活
散濕,以治太陽膀胱;黃芩、鱉甲、青皮、膽草清熱,以利少陽三焦,兩腑兼治為宜。痰瘧
是濕積而成,常山苗能透達以吐之。瘧母是痰與血合,鱉甲、牡蠣、山甲能破之,此濕之兼
證也,未能盡詳。又如五加皮引治皮膚,五苓散用桂枝以治寒濕,五淋湯用山梔以治熱濕,
要之濕為脾所司。脾之膏油連焦膜而徹內外,以達膀胱,所以治濕兼治各處。究濕之
氣,則水火合化者也,故有寒熱二證。
卷下 卷下三

問曰? 水火合化為濕之說,唐宋後無此論,今雖明明
指示,然猶未有物以驗之,恐終不足信世也。
答曰? 此不難辨,譬有鹹魚一條,天氣晴久,
變而作雨,則鹹魚必先發濕,鹹魚中之鹽即水也。其發濕者,天熱逼之,則水來交於火,以
濟其亢旱也。又如有幹茶葉,一經火烘,即行回潤,是茶葉中原具潤汁。但火不烘則不發潤,
一遇火烘即發潤,此又是火交於水,即化為濕之一驗。
問曰? 六氣有火熱,又有燥氣,時醫於三者往往混同無別。今請問燥之分別,與
治燥之
藥?
答曰? 三者各別,未可並論,今子所問燥與火熱回殊。蓋燥與濕對,濕為水火相
交而化
者也,燥者水火不交之氣也。火不蒸水則雲雨不生,水不濟火則露澤不降,而燥於是乎成矣。
水不潤,則木氣不滋而草木黃落;火不蒸,則土氣不發,而膏脈枯竭。究水火之所以不交,
由於金性之收,收止水火,各返本宅,故神曰蓐收。令司秋月,草木枯稿,土泉涸竭,是
為燥金用事之驗也。人秉燥金之氣者,為陽明經屬胃與大腸。胃雖屬土而以燥為主,故與大
腸統成燥金,金收而水火不交,是為燥,則燥者,水火消耗之氣也。腸胃所以化飲食,皆以
其燥能消耗之也。燥化不足則不消水,為嘔吐、泄利,用半夏、陳皮、白術為主。吳萸亦辛
燥,熟於九月正得燥金之氣,故去水飲以燥勝濕也。蒼術正燥胃土;kt 仁辛澀正入大腸;
草果燥烈,消瓜果之濕積。然比皆燥氣不足之濕病也,若燥之正病,則皆屬燥氣有餘。蓋有
津液則不燥,無津液則燥,仲景以存津液為主,正以治燥,其有火不蒸水而津液不升。如五
苓散之有口渴證,宜用桂枝,理中湯之有口渴證,宜用幹薑,腎氣丸之治下消證,宜用桂附。
大便寒結者,用當歸之溫潤,用巴豆之辛潤,皆是治火不蒸水之燥。西醫用蓖麻油通大腸,
亦是溫潤之法,皆治寒燥者也。此證最少,惟火燥之證最多。水不濡火,則成火燥,血液
不流於下,則腸中幹枯、膈食不下、糞如羊屎。宜黑豆、脂麻、肉蓯蓉、當歸、麻仁、生地
、山藥生液以潤之。水津不騰於上,口幹、肺萎、痰鬱、咳逆,宜阿膠、貝母、麥冬、紫菀、
瓜霜、百合、白蜜、燕
窩、白木耳、蛤蚧、百藥煎、玉竹、杏
仁生津以潤之。肺燥最難治,
以其體甚高,又屬氣分,陽津易達而陰液難到也,麥冬、天冬、當歸、人參以治
之。燥甚口渴,花粉、粉葛、鹽梅皆潤生津。火太甚有燥屎,急下之,用芒硝以潤滌,用大
黃以攻利,此其攻下正是救津液,有津液則不燥矣。世人但知下火,而不知是存津液正是救
燥,然下之又能亡津液,故又有戒下者。他如噤口痢,津液不升,故不納穀,西醫言是腸胃
發炎,久則腐爛。按此正是水不濡火之極致,宜以黃連、生地為主,以白菊、花粉、黃芩為
佐。又陰吹有燥屎,豬膏發煎,亦是潤腸之義,風能勝濕,風傷血則筋燥,玉竹、當歸為主。
小便燥澀,前仁、滑石、冬葵子、蓯蓉以滑利之。婦人子髒乾燥,
仲景用甘麥大棗湯,此
可借用地黃湯。心中乏液則煩,輕則柏子仁、棗仁以潤之,重則雞子黃、阿膠以潤之。《內
經》雲腎惡燥,腎精不足宜枸杞、菟絲、熟地、龜膠、阿膠,又小便自利大便反硬者,仲景
用附子、白術,又是以火蒸水,通致津液之法。總之燥是水火不交之耗氣也,故有寒燥、有
熱燥,而熱燥尤多,則以其火就燥故也。
問曰? 火熱二者,幾不可別,而《內經》以火屬少陽,以熱屬少陰,治火治熱用
藥當如
何分別?
答曰? 此不可辨,有如夏月天氣亢陽,烈日當空,揮汗淋漓,此為熱,乃天之陽
也。
有如燔柴炙炭,勢若燎原,此為火,乃地之陽也。少陰心腎,系人之坎離,雖心屬於火,亦
如天之有日,積陽而成,非若麗本則明之火,故少陰不名為火,而名熱氣者,從其本於天之
陽名之也。此氣雖屬於心,實根於腎,乃腎命門坎水中之一陽,交於心而成此熱氣,故中心
煩熱。仲景用黃連阿膠雞子黃湯,阿膠得阿井伏流之水,性能伏水中之陽;黃連大寒得水之
性,故去熱;雞子黃滋補心液。三味乃填離清坎之藥,故治心內之熱。梔子苦寒,有皮膈象
心包。內之子赤,正屬心之色。其花白色,當屬肺金。結子成赤,當屬心火。是為從肺入心,
正治心中煩熱之藥。《內經》言心為君主,而肺為相傅之官,以制節心君之太過。梔子花白
子赤,正是以肺金而歸制心火者也。故仲景治心中懊 ,必用梔子淡豆豉湯。豆為腎之穀,
蒸發為豉,能升腎中水陰,以降心中之熱,觀此則知少陰心腎均屬熱氣,不作火論也。連翹
有殼有子,亦似包與心中,氣味輕清,為清熱入心之品。蓮心得坎水之氣,上生於蓮子心中,
有似人之心中,故入心中清熱。竹葉、寒水石、石膏均稟天水之寒氣,故治一切熱。地骨皮
淩冬不雕,得水之陰,故治熱。元參色黑,入腎治熱。熱與火不同,有如大黃,是治火之藥,
稟地氣,入後天之血分者也。芒硝是治熱之藥,稟天水之氣,入先天氣分者也。紫雪丹不用
大黃,而用石膏、芒硝、犀角、羚羊、寒水石、金箔,皆本天水之陰以清熱也。牛黃清心丸
有大黃入血分,有牛黃走膈膜,是入包絡,則本地火之陰以瀉火也。蓋天之陽在空中,為熱
氣附於木,則燃為火。人之陽在心中,亦為熱附於血分,則歸包絡,合肝木而為火。
知此則知熱與火有別,心腎陰虛則生熱,天王補心丹用二冬、二地、丹麥、元參,皆是益水
陰,其濟心中之熱。骨蒸盜汗癆蒸是水氣外泄,陽越而熱,非火也,宜清潤收降,地骨皮、
丹皮、知母、黃柏、冬桑葉、歸膠、地黃、麥冬、元參皆益天水之陰,以清熱也。知母葉至
難死,拔之猶生,即此知其得水氣多,故清氣分之熱。夫氣屬陽,血屬陰,瘀血阻氣則陽不
入陰,亦蒸熱汗出,宜破其血,使氣得入於血中則不壅熱。桃仁、丹皮、為主。仲景 蟲丸、
溫經湯,皆主破血以通氣,氣通則熱不蒸,此為治熱之變法。諸瘡尖起作膿,每每發熱,乃
是氣來蒸血,氣盛則血隨氣化,而成膿。如不發熱,則氣不盛,難於蒸膿,宜黃 桂附以補
氣,助其發熱而血乃化,痘證亦然,觀此則知熱屬氣分,與火之屬血分者不同,故藕汁、梨
汁、萊菔汁、西瓜、珍珠、水晶石、元精石、寒水石皆得水氣以清熱。
問曰? 血屬火,氣屬
水。今雲熱屬氣分,何以心主熱氣,而又能生血也哉?
答曰? 心在人身,如天之有日,天陽
生地火,故陽隧取日而生火,則附於木。心經化液而生血,則歸於肝,所以肝與包絡膽均引
相火,而少陰心與腎獨主熱氣也。有相火助熱之證,清用芩連,攻用硝黃,是治熱兼治火也,
有如夏既亢熱,又添爐火之狀。又有熱助相火之證,如日曬火山,風揚炬焰之狀,論證者當
類推焉,夫以五臟論,則心屬火,以六氣論,則心腎均主陽熱,而火當屬之少陽,可分可合,
總宜細辨。
問曰? 天陽生地火,故心生包絡之相火,包絡之血下藏於肝,故肝寄相火,是木
火一家
之義也。乃包絡與肝,名厥陰經,統稱風氣,不稱相火,而少陽膽與三焦獨言火,君火、相
火後世之說,與六氣不合一氣,治之何也?
答曰? 包絡稱相火,乃後世之說,非《內經》本
義。《內經》只言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謂相心布化,血脈暢則喜樂。凡人血足則
不怯寒,可知血屬熱,氣不專屬火,故肝與包絡不稱相火。惟包絡與三焦通,故三焦之火能
合於包絡,肝與膽相連,故曰肝能化火。究竟火氣全歸於膽,乃是從木生出之火,膽系連肝
膈,通膜網,即三焦也。膽火之化全在三焦,連網中往來,故膽與三焦同司相火。火逆嘔苦,
黃芩為正藥,苦而綠色,故入膽也。柴胡得木氣透達,使火不鬱。荷葉亦能清散膽火,象震
而味苦故也。青黛色青味苦,清三焦肝膽之火,質輕清,故治喉證。《內經》示二陰一陽結
為喉痹,二陰是少陰,主熱,一陽是少陽,主火熱與火結,則為喉痹。故治喉症,總宜祛火
而兼清熱也。藍葉治肝膽之火,較青黛之性略沉。海金沙子結葉間,如膽附肝之象,而味苦
能清火,故為治砂淋等之要藥。三焦與膽通,惟膽中相火結,三焦之水乃結,此藥以結解結,
故治之。五倍子亦子在葉間,而味帶鹹故潤降,潤祛肺之痰火。實亦清膽,以其子在葉間
也。又清三焦,以三焦根於腎系,五倍子鹹又能入腎故也。桑寄生附木而生,象膽附肝,味
酸苦得木火之味,能清膽火,治風熱筋脈結等症。膽通三焦之網膜,外連於筋,寄生如藤附
木,象人之筋也。龍膽草苦而根多,故主降膽與三焦之火,胡黃連中空,與黃芩均能走膜中
空竅,而味極苦,正治相火,故主癆蒸。此與黃連之苦不同,黃連得苦之正味,故入心瀉熱
。膽草、胡黃連得苦兼酸之變味,故入肝膽及三焦。夏枯草正秉春少陽之氣而生,至夏則枯
,味亦苦,正清肝膽及三焦之火。瘰 者,頂上筋脈之結也,此草蔓生,象人筋脈,質輕浮
走上焦,故治頸上之結,又取自枯,有消耗之義。青蒿色青味苦,正枯肝膽之相火,其節中
必生紅蟲,乃感風化而生之蟲也,故青蒿為去風清熱之藥。人之癆蟲,皆肝氣相火相煽而生
,假血以成質,故必骨蒸乃生癆蟲。青蒿節以蟲殺蟲,消瘀去蒸,借蟲以攻血,借風氣以散
鬱火也。防己味似龍膽而中空,能通膜網故能清三焦相火,以利其水。栝蔞實子有油,而氣
烈,包有瓤而味苦,搗爛合用能解膈膜之痰火。山豆根色白味苦,入肺瀉火,蓋以金平木則
火不上,而克金矣,故治喉痛。喉是少陰心與三焦之證,豆根治木火,是治三焦也。馬齒莧
葉內有水銀,得金水之性也,味酸氣寒,故能清三焦之火以利水。鯉魚膽、青魚膽以類入肝
膽,味苦,又生水中,正得水性,為治肝膽火之正藥。故岩喉目,熊生於山,而毛獸秉風性,
膽又極苦,故入肝膽清火而治喉目。地骨皮極濃象人膜,味苦氣寒,故清三焦之火,三焦與
膽同司相火,然三焦之根在腎,腎中陽氣上通,亦以三焦為路道,故腎能移熱於三焦。地骨
皮入土極深,得土下泉水之氣,故能清腎水中之熱,能瀉命門中熱也。

卷下 卷下四

問曰? 上言熱與火異,
今言腎生之熱亦合於三焦之火,何也?
答曰? 此可分亦可合,非截然分膈也。天之陽可以助
地之火,地之火亦可以助天之陽,所以少陰之熱可並於三焦肝膽,而三焦肝膽之火亦能入少
陰心腎。故凡暑熱瘟疫,皆感於天之熱氣者也,其初發熱口渴,則但屬熱,用石膏等以清之,
其後並於三焦膽火,入心包,則兼火,治宜牛黃、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牛黃,系牛之
病多生肝膽中,或生心膈間,或生角中,能自行吐出。蓋火發於肝膽而走於膜膈,以達周身,
故牛黃生無定處,皆是其膜膈中之火所生也。因火生痰結而為黃,是蓋牛之痰積也,以牛之
痰積治人之痰積,為同氣相求以敵誘敵之妙劑。其黃由火而生,故成為火味而苦。火之所生
者,土也,痰亦脾土所化,故結為黃,且氣香,以其成於土,故色黃氣香土成則火退,故用
以退瀉人身中之火氣。香善走,故透達經絡髒腑而無所不到。其祛痰者,火降則痰順也。問
曰?何以知牛黃是秉火之性而生?
答曰? 牛有黃,用火烘之,牛前置水一盆,欲飲不得,則
黃自吐出,因火之逼。思水而吐出,則如黃是火所生。
問曰? 既系牛病,何以又為良藥?答
曰?秉異氣得間味,故靈變在牛,為病而以之治人,又為良藥。如乳香、血竭是樹脂外注,
亦樹病也,而即以為良藥。僵蠶風死,乃蟲病也,而亦為良藥,總以氣化相治,不可拘於形
跡。
問曰? 六淫外感之藥,既得聞矣。而七情之病生於髒腑內者,藥當如何?
答曰? 上所論
之髒腑氣化,
蓋已略備,病雖發於七情,又豈離乎六經?會而通之可也。
問曰? 外感內傷古既分門,至今豈可缺。論七情內生之疾,用藥自當有別,尚求
一剖示
之。
答曰? 理只一貫,而病或百出,豈能屢陳。今子即請問,無已不得不舉其大略也,
可遵
丹溪之法分血氣痰鬱四字,以賅舉之。然血氣二者,予於卷首已詳論矣,故吾不欲再議焉。
問曰? 血氣二者,雖前文已論,然前系通外感內傷而言。今單論內傷,則不得不
再詳血
氣,請再為弟子申論之。
答曰? 血者,腎中之津液上於胃,與五穀所化之汁並騰於肺,以上
入心,化為赤色,即成血矣。心象離卦,汁液入心,象離內之陰爻;化為赤血,象離外之陽
爻。故血者,陽中之陰,木交於火即化為血也。西醫謂血有鐵氣,用鐵酒補血。余按鐵本水
金之性,當屬腎經。血有鐵氣,即是腎水交於火而為血也。然或水氣交於心,而心火不能化
之,則亦不能生血。故仲景複脈湯既用膠地以滋水,而又用桂枝以助心火,洵得生血之法。
西藥用鐵水,必造作酒服,亦以酒屬陽,能助心火也。西醫知其當然,但未明其所以然,今
為指出血所生化之理,乃知當歸正是補血藥。其味辛溫,火也;其汁油潤,水也。一物而具
二者,是水交於火所化之物也。恰與血之生化相同,故主補血。川芎辛溫得火之氣味而無汁
液,故但能助火以行血,而不能生血也。地黃有汁液不辛溫,故但能益水液滋血之源,而不
能變化以成赤色,桂枝色赤入心助火,正是助其化赤之令。丹皮色赤味苦瀉火,即能瀉血。
白芍味苦能瀉血,其色白故又能行氣分之水。紅花色能生血,而味苦又能瀉血。桃花紅屬血
分,仁在核中,又象人心,味苦有竹氣,是正入心中,能行血能生血。心中血液中含靈光,
即神也。神為血亂,則癲狂亂語,以行氣者入心導之。則遠志、菖蒲麝香皆能開心竅,而丹
皮、桃仁、幹漆皆能去心血。又有痰迷心神者,不在此例。血竭乃樹脂注結而成,氣香散故
能散結血。乳香、沒藥亦樹脂,象人血又香散,故行血。蒲黃生於水中,其花黃色而香,是
屬氣分不屬血分也,其能止血者,蓋以氣行則血行。火交於水而化氣,氣著於物還為水,氣
行於血中而包乎血外,故行血賴於行氣,而行氣即是行水。白茅根利水行氣,故能行血也。
凡吐血必咳痰,痰為氣分,蓋必氣逆水升,然後引出其血也。故用尖貝、杏仁降氣行痰,氣
降則血降矣。氣滯血瘀、寒熱身疼,女子經閉不通,亦當行血中之氣。香附、靈脂、元胡、
鬱金、川芎、乳香、降香為主,胎血下漏必先漏水,以其水氣先行而後血行氣,即水也。宜
升麻、參 以升補之。苧麻根以滋之,苧根汁本白而能轉紅色,故生血,是水交於火化血之
義也。藕節亦然。藕生於水而上發花,花秉火色,是水上交於火之象。藕汁能轉紅色,又是
火化為血之象。藕汁之氣化與人血之氣化相同,所以清火而化瘀血。蓋清火之藥是水交於火
也,故能止血,芩連是矣。補火之藥是火能化水也,故能行血,薑艾是矣。
問曰? 發名血余,今拔其發根下微有白水而無血,何也?
答曰? 此理最微,知發之生化
即知血之原委矣。人身之血由後天飲食之汁入心化赤,循沖任下入胞宮,與先天腎水相交,
於是化而為精,由腎系入背脊,循行而上入腦,遂化為髓,以生骨,故人死皮肉化而骨不腐。
蓋皮肉或單秉氣而生,則遇陰則化;或單秉血而生,則遇陽即化。惟骨由精髓而生,秉秉氣
血之全,故不腐化,所以補骨必補髓,而補髓又在補精。鹿茸為氣血之最,強通腎脈,故補
精髓以強骨。地黃、黃 氣血雙補,皆能化精以補髓也。牛骨髓、豬脊髓皆是以髓補髓。夫
補髓先補精,精為氣血所化。腎氣丸、菟絲子等藥皆氣血雙補,能化精者也,精化為髓,而
腦髓中有寒,則用附子、細辛從督脈上腦以治之,由氣分而入腦也。腦髓中有風有熱,則用
羚羊、犀角、吳萸、薄荷、荊芥、天麻、黃柏、青蒿、蒼耳子以治之,從厥陰肝脈由血分而
上腦,此則腦髓之治法。吾子雖以治之,未問及。然髓是氣血合化者,今與子論血合氣之理,
故並論之。髓中藏精主記事,心神上合於髓精乃能知識用事。故髓氣不清則神亦亂,癲
狂其多病此;髓不足則知識不強,治法可以上引經之藥以類求之矣。夫骨秉氣血二者,故不
腐化,毛髮亦入土不腐化。蓋血生於後天,屬任豚,下交胞宮,合氣化精則生髓。若夫氣則
生於先天,腎中者也。氣生於先天,屬腎脈,下交胞宮,合血變精達於沖任二脈。化而上行
,循經脈,則繞唇而生須。充皮毛,則生周身之毛。隨太陽經上頭,則生頭髮。應肝之部位
,則生腋下前後陰之毛。人之面部、額上屬肺,目屬肝,眉居目上,正當肝肺交界處。肝主
血,肺主氣,血氣相交,是以生眉毛。總見毛髮者,血隨氣化之物也,故發名血余,以其秉
血而生也。拔其發根,下只有白水,水者氣也,是氣化其血之驗也。然則毛髮亦秉氣血之全
,故不腐化,制發為藥,可以補血,以其為血之余也。又能利下水,以其為氣所化也。《本
經》言仍自還神,化此四字,無人能解。不知神者,心所司,謂發之性能還於心為神,複能
化血以下交於水,相為循環也。草木亦然。陽木遇陰則化,陰木遇陽則化。惟棕象人之毛髮
,亦入土不腐化。蓋草木亦有氣血,秉天者為氣,秉地者為血。棕象毛髮而秉草木氣血之全
,陰陽合化之所生,故不腐化。且棕之性與發略同,功能利水又能止血,此可知血氣相合之
理矣。其他治血化氣之藥,皆可從此類推。
問曰? 人參、黃 之補氣,卷首已明言矣。而茯苓亦雲化氣,何也?
答曰? 氣者,水中
之陽。人飲水得腎陽化之,則水質下行而氣上升。茯苓秉土之精而味淡利水,水行則氣升,
且下有茯苓、上有威喜芝,乃茯苓苗在松巔上,與茯苓懸絕,而茯苓雖在土中,其氣自能貫
之。茯苓之氣所以能上升也,所以性能化氣者,此也。然滋生元氣,不如人參。扶達元氣,
不如黃 也。
問曰? 經雲狀火食氣,少火生氣,此又何說?
答曰? 氣者,水所化而複還為水,
上退場門鼻為津,外出皮毛為汗,下出二便為液。設火太甚傷其津液,則失其沖和。則氣虛而
喘,五味、麥冬以潤之,氣泄而盜汗,生地、丹皮、浮麥、地骨皮、龍骨以清斂之;氣滯便
澀,肉蓯蓉、當歸、火麻仁、杏仁以滑之。且如腎陽有餘,陰氣不能蓄之,則喘咳虛勞之證
作,非大滋其陰不可。故用熟地、龜板、元參等以水配火,不使狀火食氣,斯氣納矣。凡入
飲水入胃,滲入三焦膜中,而下入膀胱。命門之真火,所從胞室,蒸動膀胱之水,而氣於是
乎出。此真火隨氣上行,其路道即在焦膜之中,遇水所過,火即蒸之,皆化為氣,以充周身,
故年少氣盛者,其小便少水皆化而為氣故也。此真火不寒不烈,故稱少火,乃人身生氣
之源,觀仲景八味丸獨以腎氣名之。蓋有桂附又有萸地,陰中之陽誠為少火生氣之方。桂枝
化氣,亦是此理。故只溫而不烈,色黑入腎,正能生氣,桂附性烈,須濟以陰藥。然使其人
本有陰寒,則又須桂附純陽之品,乃能化之也。又凡氣上脫者,則喘促,屬陰虛,宜滋陰以
斂真火。氣下脫者,則汗泄大小便不禁,屬陽虛,宜補火,以收元氣。然無論陰陽,皆當利
水,水化則氣生,火交於水,則氣化。知乎此者,可以探造化之微
卷下 卷下五

問曰? 傷風亦有痰,傷寒亦有痰。何以先生論痰歸入內傷門哉?
答曰? 痰由所飲之水不
化而生,是在身肉者也,故歸入內傷門。
問曰? 各書有雲半夏治逆痰,苡仁治流痰,生薑治
寒痰,黃芩治熱痰,南星治風痰,花粉治酒痰。名色之多,幾於無病不有痰者,此何說也?
答曰? 此說誠然,但論痰者,當詳痰之原耳。蓋痰即水也,水即氣之所化也,無
一病不關於
氣,故無一病而不有痰。氣寒則為寒痰,清而不稠,古名為飲,今混稱痰。乃火不化水,停
而為飲者也,以補火為主。幹薑補脾火,是以土治水,附子補命門真火,是以火化水;茯苓
利水,半夏降水,此皆為水飲正治之法。水停為積,先宜攻之,甘遂、大戟、芫花行水最速,
下後則當補養,以大棗、白術、甘草培其土為主。酒者,氣化之水也。飲酒者每生熱痰,蓋
酒屬陽氣,諸薰蒸津液而為痰。人之髒熱者,多因酒生熱痰也,皆宜知母、射幹、硼砂、花
粉以清利之。其髒寒者,水不化氣而停飲,宜砂仁、白蔻、芫花、茯苓以溫利之。飲酒亦有
停為冷痰而作痛者,治法亦如是。下寒上熱,下之水不化則反上,而上之熱又熏之則凝痰,
此宜以桂附苓半為主,略加苓麥為輔也。痰結心膈之間,則非牛黃不能透達。栝蔞仁以潤降
痰。尖貝母色白氣平,形尖而利,故降肺以祛痰。南星辛散,能散風,故祛風痰。然風有寒
熱二證,故 草味苦根降,亦雲治風痰,是治熱以去痰,與南星正相對待。礞石墜降,必
用火硝 過,其性始發,乃能降痰,性烈而速,燥降之品也。化紅皮樹生青礞石山上,大得
礞石之氣,且苦辛散降功甚,陳皮凡行氣之藥,皆能行痰。總見痰是氣不化之所生,藥味尚
多,未能枚舉。
問曰? 鬱之為病,丹溪分為六鬱何也?
答曰? 此本《內經》,非丹溪所分也。然內結之鬱,
是賅六氣,合氣血論。丹溪之鬱既列於六氣之外,則當單就血分論,取其與痰相對也。痰是
氣不化,鬱是血不和。蓋血和則肝氣舒暢,而不憂抑。逍遙散為治鬱良方,能和血以達肝氣
也。歸脾湯治女子不得隱曲,用遠志、木香以行氣,又用當歸、龍眼以生血,是治心脾之血
以開鬱也。鬱金子能解諸鬱,實則行血,血凝則氣不散,故散血即是散氣。鬱金逐血之力甚
大,用盤盛牲血,以鬱金末注之,其血即分開走四面,可見其逐血之力矣。觀鬱金之治鬱,
即知鬱者氣聚於血中也。症瘕血痛必用香附、荔核、檳榔、茴香、橘核純是入血分以散氣。
莪術尤能破血中之氣,故積聚通用之。若三積色白入氣分,則破積之用不如莪術。凡積皆是
血中氣滯,故行氣用沉香、檳榔;而行血兼用當歸、川芎;血結則為寒,肉桂、艾葉以溫之
;氣潔則為火,黃連黃芩以清之。故破積,古方多是寒熱互用,以兩行其血氣也。血不滯則
氣不鬱矣。或偏於寒,或偏於熱,或偏血分,或偏氣分,又在醫者審處焉。
問曰? 《神農本經》藥分上、中、下三品共三百六十種,以應周天之數,歷代增
入至《綱
目》千有餘種,《本草從新》又有增益。此卷所論,或遺本經之藥,或取方外之談,或及西
法,或采新藥,不拘一例,得毋混淆。
答曰? 此為辨藥之真性起見,凡顯然易明,確切不移,
精妙無比者,一一論定,使人知此理,則真知此藥,並可以用知別藥。引而伸之,觸類而長
之,古今本草已言之義,既賅舉而無遺。且兼西人格致之學,以解靈素不傳之秘,而西藥之
得失,亦可舉此以訂證焉雖此卷非本草專書,而本草之精義皆具於此矣。
問曰? 本草如《綱目》、《求真》、《鉤元》、《集解》、《百種》、《三法》等書,世所
尚矣。先生論藥,謂各書皆未盡善。然則各書可廢乎?
答曰? 不然,各有優劣,但當棄短取
長,毋得一切廢黜。徐氏《本草百種》尤精密,然如人參、黃 亦乏精義,但其書大純小疵
,未可執此而斥其紕繆也。《三注》亦切實,然尚未到化境。《綱目》泛而無當,然考藥之
形象,與所產之地亦足取焉。《求真》、《鉤元》等書敷衍舊說,可探無多,鄙意自謂,此
卷論藥性極真。舉此義以較論各書,則棄取從心,自不迷眩,非欲廢各書而獨行己說也,願
天下操術留心者共訂證焉。
人身小天地,氣血分陰陽。內外失調攝,偏勝則為殃。軒岐大聖人,閔民恒如傷。坐朝
論治理,剖悉及毫芒。五行兼六氣,肺腑暨肝腸。壽世而壽民,道如日月光。神農鞭草木,
三百味親嘗,拈藥治諸病,真能起膏盲,後世增多品,苦口未居良。長沙太守起,謹遵湯液
方。上采軒黃奧,入室升其堂。以下名賢輩,紛紛逮漢唐。言多而道晦,聚訟各稱強。千慮
或一得,米粟雜秕糠。天彭容川子,報國以文章。杏苑探花手,余技及長桑。讀書破萬卷,
靈素熟胸藏。著論滿其家,高希仲景張。新成藥問答,闡發更精詳。包羅天地氣,名言至理
長。讀之開茅塞,可登斯民康。映雪高聲誦,字字發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