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抱朴子內篇校釋

葛洪抱朴子內篇校釋

29 条评论:

David168 说...

抱朴子內篇校釋

暢玄卷一
論仙卷二
對俗卷三
金丹卷四
至理卷五
微旨卷六
塞難卷七
釋滯卷八
道意卷九
明本卷十
仙藥卷十一
辨問卷十二
極言卷十三
勤求卷十四
雜應卷十五
黃白卷十六
作丹砂水法
金樓先生所從青林子受作黃金法
治作赤鹽法
角里先生從稷丘子所授化黃金法
治作雄黃水法
小兒作黃金法
取良非法
務成子法
登涉卷十七
入山符
入山佩帶符
地真卷十八
遐覽卷十九
袪惑卷二十
附錄一
抱朴子內篇佚文
抱朴子內篇序
抱朴子外篇自敘
晉書葛洪傳
附錄二
新校正抱朴子內篇序
抱朴子內篇目錄
校刊抱朴子內篇序
葛洪撰述書目表

David168 说...

抱 朴 子 內 篇 卷 之 一
      暢 玄
    抱 朴 子 曰 : 「 玄 者 , 自 然 之 始 祖 , 而 萬 殊 之 大 宗 也〔 一 〕 。 眇 眛 乎 其 深 也 , 故 稱 微 焉 。 綿 邈 乎 其 遠 也 , 故稱 妙 焉 。 其 高 則 冠 蓋 乎 九 霄 〔 二 〕 , 其 曠 則 籠 罩 乎 八 隅〔 三 〕 。 光 乎 日 月 , 迅 乎 電 馳 。 或 倏 爍 而 景 逝 , 或 飄 滭而 星 流 〔 四 〕 , 或 滉 漾 於 淵 澄 , 或 雰 霏 而 雲 浮 。 因 兆 類而 為 有 , 託 潛 寂 而 為 無 。 淪 大 幽 而 下 沈 〔 五 〕 , 淩 辰 極而 上 游 〔 六 〕 。 金 石 不 能 比 其 剛 , 湛 露 不 能 等 其 柔 。 方而 不 矩 , 圓 而 不 規 。 來 焉 莫 見 , 往 焉 莫 追 。 乾 以 之 高 ,坤 以 之 卑 , 雲 以 之 行 , 雨 以 之 施 。 胞 胎 元 一 〔 七 〕 , 範鑄 兩 儀 〔 八 〕 , 吐 納 大 始 〔 九 〕 , 鼓 冶 億 類 , 佪 旋 四 七〔 一 十 〕 , 匠 成 草 昧 , 轡 策 靈 機 , 吹 噓 四 氣 〔 一 一 〕 ,幽 括 沖 默 , 舒 闡 粲 尉 〔 一 二 〕 , 抑 濁 揚 清 , 斟 酌 河 渭 ,增 之 不 溢 , 挹 之 不 匱 , 與 之 不 榮 , 奪 之 不 瘁 。 故 玄 之 所在 , 其 樂 不 窮 。 玄 之 所 去 , 器 弊 神 逝 。 夫 五 聲 八 音 〔 一三 〕 , 清 商 流 徵 , 損 聰 者 也 。 鮮 華 豔 采 , 彧 麗 炳 爛 〔 一四 〕 , 傷 明 者 也 。 宴 安 逸 豫 , 清 醪 芳 醴 , 亂 性 者 也 。 冶容 媚 姿 , 鉛 華 素 質 〔 一 五 〕 , 伐 命 者 也 。 其 唯 玄 道 , 可與 為 永 〔 一 六 〕 。 不 知 玄 道 者 〔 一 七 〕 , 雖 顧 眄 為 生 殺之 神 器 〔 一 八 〕 , 脣 吻 為 興 亡 之 關 鍵 〔 一 九 〕 , 綺 榭 俯臨 乎 雲 雨 〔 二 十 〕 , 藻 室 華 綠 以 參 差 〔 二 一 〕 。 組 帳 霧合 , 羅 幬 雲 離 〔 二 二 〕 。 西 毛 陳 於 閒 房 〔 二 三 〕 , 金 觴華 以 交 馳 〔 二 四 〕 , 清 絃 嘈 囋 以 齊 唱 〔 二 五 〕 , 鄭 舞 紛 ● 以 蜲  〔 二 六 〕 , 哀 簫 鳴 以 淩 霞 〔 二 七 〕 , 羽 蓋 浮 於漣 漪 〔 二 八 〕 , 掇 芳 華 於 蘭 林 之 囿 , 弄 紅 葩 於 積 珠 之 池〔 一 九 〕 , 登 峻 則 望 遠 以 忘 百 憂 , 臨 深 則 俯 攬 以 遺 朝 飢〔 三 十 〕 , 入 宴 千 門 之 焜 熀 〔 三 一 〕 , 出  朱 輪 之 華 儀〔 三 二 〕 。 然 樂 極 則 哀 集 , 至 盈 必 有 虧 。 故 曲 終 則 歎 發, 燕 罷 則 心 悲 也 〔 三 三 〕 。 寔 理 勢 之 攸 召 , 猶 影 響 之 相歸 也 。 彼 假 借 而 非 真 〔 三 四 〕 , 故 物 往 若 有 遺 也 。
    夫 玄 道 者 , 得 之 乎 內 , 守 之 者 外 〔 三 五 〕 , 用 之者 神 , 忘 之 者 器 〔 三 六 〕 , 此 思 玄 道 之 要 言 也 〔 三 七 〕。 得 之 者 貴 , 不 待 黃 鉞 之 威 。 體 之 者 富 , 不 須 難 得 之 貨。 高 不 可 登 , 深 不 可 測 。 乘 流 光 , 策 飛 景 , 淩 六 虛 〔 三八 〕 , 貫 涵 溶 。 出 乎 無 上 , 入 乎 無 下 。 經 乎 汗 漫 之 門 ,遊 乎 窈 眇 之 野 。 逍 遙 恍 惚 之 中 , 倘 佯 彷 彿 之 表 。 咽 九 華於 雲 端 〔 三 九 〕 , 咀 六 氣 於 丹 霞 〔 四 十 〕 。 俳 徊 茫 昧 ,翱 翔 希 微 〔 四 一 〕 , 履 略 蜿 虹 〔 四 二 〕 , 踐 跚 旋 璣 〔 四三 〕 , 此 得 之 者 也 。

    其 次 則 真 知 足 〔 四 四 〕 , 知 足 者 則 能 肥 遁 勿 用 〔四 五 〕 , 頤 光 山 林 〔 四 六 〕 。 紆 鸞 龍 之 翼 於 細 介 之 伍 〔四 七 〕 , 養 浩 然 之 氣 於 蓬 蓽 之 中 〔 四 八 〕 。  縷 帶 索 ,不 以 貿 龍 章 之 暐 曄 也 〔 四 九 〕 。 負 步 杖 ● , 不 以 易 結 駟之 駱 驛 也 。 藏 夜 光 於 嵩 岫 〔 五 十 〕 , 不 受 他 山 之 攻 。 沈鱗 甲 於 玄 淵 〔 五 一 〕 , 以 違 鑽 灼 之 災 。 動 息 知 止 〔 五 二〕 , 無 往 不 足 。 棄 赫 奕 之 朝 華 , 避 僨 車 之 險 路 。 吟 嘯 蒼崖 之 閒 〔 五 三 〕 , 而 萬 物 化 為 塵 氛 〔 五 四 〕 。 怡 顏 豐 柯之 下 〔 五 五 〕 , 而 朱 戶 變 為 繩 樞 〔 五 六 〕 。 握 耒 甫 田 〔五 七 〕 , 而 麾 節 忽 若 執 鞭 〔 五 八 〕 。 啜 荈 漱 泉 〔 五 九 〕, 而 太 牢 同 乎 藜 藿 〔 六 十 〕 。 泰 爾 有 餘 歡 於 無 為 之 場 ,忻 然 齊 貴 賤 於 不 爭 之 地 。 含 醇 守 樸 , 無 欲 無 憂 , 全 真 虛器 , 居 平 味 澹 。 恢 恢 蕩 蕩 〔 六 一 〕 , 與 渾 成 等 其 自 然 〔六 二 〕 。 浩 浩 茫 茫 〔 六 三 〕 , 與 造 化 鈞 其 符 契 〔 六 四 〕。 如 闇 如 明 , 如 濁 如 清 〔 六 五 〕 , 似 遲 而 疾 , 似 虧 而 盈。 豈 肯 委 尸 祝 之 坐 〔 六 六 〕 , 釋 大 匠 之 位 , 越 樽 俎 以 代無 知 之 庖 〔 六 七 〕 , 舍 繩 墨 而 助 傷 手 之 工 。 不 以 臭 鼠 之細 瑣 , 而 為 庸 夫 之 憂 樂 〔 六 八 〕 。 藐 然 不 喜 流 俗 之 譽 〔六 九 〕 , 坦 爾 不 懼 雷 同 之 毀 〔 七 十 〕 。 不 以 外 物 汩 其 至精 , 不 以 利 害 污 其 純 粹 也 。 故 窮 富 極 貴 , 不 足 以 誘 之 焉, 其 餘 何 足 以 悅 之 乎 〔 七 一 〕 ? 直 刃 沸 鑊 〔 七 二 〕 , 不足 以 劫 之 焉 , 謗 讟 何 足 以 戚 之 乎 〔 七 三 〕 ? 常 無 心 於 眾煩 , 而 未 始 與 物 雜 也 。

    若 夫 操 隋 珠 以 彈 雀 〔 七 四 〕 , 舐 秦 痔 以 屬 車 〔 七五 〕 , 登 朽 緡 以 探 巢 〔 七 六 〕 , 泳 呂 梁 以 求 魚 〔 七 七 〕, 旦 為 稱 孤 之 客 , 夕 為 狐 鳥 之 餘 。 棟 撓 餗 覆 〔 七 八 〕 ,傾 溺 不 振 , 蓋 世 人 之 所 為 載 馳 企 及 〔 七 九 〕 , 而 達 者 之所 為 寒 心 而 悽 愴 者 也 〔 八 十 〕 。 故 至 人 嘿 韶 夏 而 韜 藻 梲。 〔 八 一 〕 。 奮 其 六 羽 於 五 城 之 墟 〔 八 二 〕 , 而 不 煩 銜蘆 之 衛 〔 八 三 〕 。 翳 其 鱗 角 乎 勿 用 之 地 〔 八 四 〕 , 而 不恃 曲 穴 之 備 〔 八 五 〕 。 俯 無 倨  之 呼 〔 八 六 〕 , 仰 無 亢極 之 悔 〔 八 七 〕 , 人 莫 之 識 , 邈 矣 遼 哉 ! 」

David168 说...

校   釋
〔 一 〕   玄 者 自 然 之 始 祖 而 萬 殊 之 大 宗也   此 所 謂 玄 , 原 自 漢 代 揚 雄 之 太 玄 , 非 魏 晉 玄 學 之 玄。 此 論 玄 為 宇 宙 之 本 體 , 尤 著 重 於 玄 道 。 玄 道 亦 即 玄 一之 道 。 下 文 所 謂 得 之 乎 內 , 守 之 者 外 , 用 之 者 神 , 忘 之者 器 , 此 思 玄 之 要 言 也 。 由 此 可 見 抱 朴 子 所 謂 玄 , 實 為神 秘 主 義 之 本 體 論 。
〔 二 〕   其 高 則 冠 蓋 乎 九 霄   九 霄 ,即 九 天 , 指 天 之 極 高 處 。

〔 三 〕   其 曠 則 籠 罩 乎 八 隅   八 隅 ,猶 言 八 方 。 山 海 經 海 內 西 經 云 : 「 昆 侖 之 虛 , 方 八 百 里, 高 萬 仞 , 百 神 之 所 在 , 在 八 隅 之 巖 」 。

〔 四 〕   飄 滭 而 星 流   孫 星 衍 校 ( 以下 簡 稱 孫 校 ) : 「 滭 」 一 本 作 為 「 颻 」 。

〔 五 〕   淪 大 幽 而 下 沈   山 海 經 海 內經 : 「 北 海 之 內 , 有 大 幽 之 國 」 。 大 幽 猶 大 冥 , 北 方 極陰 之 地 。 本 書 地 真 篇 云 : 「 一 在 北 極 大 淵 之 中 」 。

〔 六 〕   淩 辰 極 而 上 游   辰 極 , 即 北辰 , 一 名 北 極 星 。 爾 雅 釋 天 「 北 極 謂 之 北 辰 」 。

〔 七 〕   胞 胎 元 一   劉 歆 三 統 曆 說 :「 經 元 一 以 統 始 , 易 太 極 之 首 也 」 。 又 云 : 「 太 極 元 氣, 涵 三 為 一 」 。 即 天 、 地 、 人 混 合 於 一 元 。 元 一 , 指 元氣 。 胞 胎 元 一 , 後 漢 書 郅 惲 傳 「 含 元 包 一 」 之 義 也 。

〔 八 〕   範 鑄 兩 儀   兩 儀 , 指 天 地 。周 易 繫 辭 : 「 易 有 太 極 , 是 生 兩 儀 」 。

〔 九 〕   吐 納 大 始   大 始 , 元 氣 開 始形 成 萬 物 之 狀 態 。 列 子 天 瑞 篇 云 : 「 太 始 者 , 形 之 始 也」 。 大 太 古 通 用 。

〔 一 十 〕 佪 旋 四 七   「 佪 」 一 作 「 徊」 。 四 七 , 指 二 十 八 宿 , 東 南 西 北 四 方 各 七 宿 , 見 淮 南子 天 文 篇 。

〔 一 一 〕 吹 噓 四 氣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本 「 四 氣 」 並 作 「 咀 吸 」 。 四 氣 , 春 夏 秋 冬 四 時 之 氣 。禮 記 樂 記 云 : 「 動 四 氣 之 和 」 。

〔 一 二 〕 舒 闡 粲 尉   原 校 : 「 尉 」 一作 「 鬱 」 。 校 勘 記 : 陳 其 榮 案 盧 舜 治 本 「 粲 尉 」 作 「 湮鬱 」 。 明 案 慎 校 本 、 柏 筠 堂 本 並 作 「 湮 鬱 」 。 舒 闡 , 抒發 。 粲 , 鮮 明 。 尉 讀 作 鬱 , 濃 盛 。

〔 一 三 〕 五 聲 八 音   五 聲 , 宮 、 商 、角 、 徵 、 羽 。 八 音 , 金 、 石 、 土 、 革 、 絲 、 木 、 匏 、 竹八 種 樂 器 之 音 。 見 周 禮 春 官 大 師 。

〔 一 四 〕 彧 麗 炳 爛   校 勘 記 : 榮 案 盧本 「 彧 麗 」 作 「 輝 煌 」 。 明 案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亦 作 「煇 煌 」 。 敦 煌 「 彧 麗 炳 爛 」 作 「 麗 昺 粲 爛 」 。 彧 麗 炳 爛, 言 豔 麗 粲 爛 。

〔 一 五 〕 鉛 華 素 質   「 鉛 」 , 敦 煌 作「 朱 」 , 意 林 作 「 紅 」 。 鉛 華 , 鉛 粉 , 用 以 擦 面 。 後 漢張 衡 定 情 賦 : 「 思 在 面 而 為 鉛 華 兮 」 。 魏 曹 植 洛 神 賦 :「 鉛 華 不 御 」 。

〔 一 六 〕 可 與 為 永   「 為 永 」 敦 煌 作「 推 求 」 。

〔 一 七 〕 不 知 玄 道 者   孫 校 : 句 下 刻本 有 「 難 與 為 存 」 四 字 , 非 。

〔 一 八 〕 雖 顧 眄 為 生 殺 之 神 器   「 眄」 藏 本 、 魯 藩 本 、 慎 校 本 皆 作 為 「 盻 」 。 「 生 殺 」 孫 校云 : 藏 本 作 「 殺 生 」 。 明 案 敦 煌 、 魯 藩 本 、 慎 校 本 亦 作「 煞 生 」 。

〔 一 九 〕 脣 吻   「 吻 」 敦 煌 作 「 喙 」。

〔 二 十 〕 綺 榭 俯 臨 乎 雲 雨   「 綺 榭 」原 作 「 椅 榭 」 。 明 案 敦 煌 作 「 綺 榭 」 。 「 綺 榭 」 , 華 美之 臺 榭 , 與 下 句 「 藻 室 」 對 語 , 作 「 綺 榭 」 是 , 今 據 改。 「 雲 雨 」 , 校 勘 記 榮 案 盧 本 作 「 雲 漢 」 。 今 案 慎 校 本、 寶 顏 堂 本 亦 作 「 雲 漢 」 。

〔 二 一 〕 藻 室 華 綠 以 參 差   「 華 」 敦煌 作 「 朱 」 。 「 華 綠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作 「 華 椽 」 。

〔 二 二 〕 羅 幬 雲 離   「 幬 」 敦 煌 作 「幃 」 。 幬 亦 是 帳 。

〔 二 三 〕 西 毛 陳 於 閒 房   「 閒 」 藏 本作 「 閑 」 , 慎 校 本 、 柏 筠 堂 本 訛 作 「 閉 」 。 西 , 西 施 ,春 秋 時 越 國 美 女 。 毛 , 毛 嬙 , 越 王 美 姬 。 莊 子 齊 物 論 :毛 嬙 麗 姬 , 人 之 所 美 也 。 慎 子 威 德 篇 : 毛 嬙 西 施 , 天 下之 至 姣 也 。

〔 二 四 〕 金 觴 華 以 交 馳   「 華 」 敦 煌作 「 曄 」 。 「 以 」 慎 校 本 作 「 於 」 。 金 觴 , 金 屬 製 之 酒器 。

〔 二 五 〕 清 絃 嘈 囋 以 齊 唱   敦 煌 無 「囋 」 字 。 嘈 囋 , 喧 鬧 聲 。

〔 二 六 〕 鄭 舞 紛 ● 以 蜲    敦 煌 無 ● 字 。 紛 ● , 紛 紜 雜 沓 。 蜲  , 舞 步 曲 行 。

〔 二 七 〕 哀 簫 鳴 以 淩 霞   敦 煌 「 哀 簫鳴 」 作 「 鳴 哀 簫 」 , 「 淩 霞 」 作 「 淩 雲 」 。

〔 二 八 〕 羽 蓋 浮 於 漣 漪   「 羽 蓋 浮 」敦 煌 作 「 浮 羽 蓋 」 。

〔 二 九 〕 弄 紅 葩 於 積 珠 之 池   孫 校 :「 葩 」 藏 本 作 「 蘤 」 。

〔 三 十 〕 臨 深 則 俯 攬 以 遺 朝 飢   「 攬」 敦 煌 、 慎 校 本 作 「 覽 」 。 攬 , 手 採 取 。

〔 三 一 〕 入 宴 千 門 之 焜 熀   明 案 「 焜」 原 作 「 混 」 , 疑 誤 。 「 熀 」 孫 校 : 一 本 作 「 燿 」 。 敦煌 作 「 晃 」 。 詰 鮑 篇 : 「 金 象 焜 晃 乎 清 沼 」 。 慎 校 本 、寶 顏 堂 本 並 作 「 焜 熀 」 。 當 作 「 焜 熀 」 , 今 據 改 。 焜 熀, 光 耀 奪 目 。

〔 三 二 〕 出  朱 輪 之 華 儀   「  」 同「 驅 」 , 藏 本 作 「 驅 」 。 朱 輪 , 古 時 貴 官 所 乘 車 。

〔 三 三 〕 燕 罷 則 心 悲 也   孫 校 : 「 燕」 藏 本 作 「 醼 」 。 明 案 「 燕 罷 」 敦 煌 作 「 讌 徹 」 , 敦 煌無 「 也 」 。

〔 三 四 〕 彼 假 借 而 非 真   孫 校 : 「 彼」 藏 本 作 「 欺 」 。 明 案 「 彼 」 敦 煌 作 「 斯 」 , 藏 本 訛 作「 欺 」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作 「 豈 」 。

〔 三 五 〕 得 之 乎 內 守 之 者 外   校 勘 記: 榮 案 盧 本 作 「 得 之 者 內 , 失 之 者 外 」 。 明 案 慎 校 本 、寶 顏 堂 本 與 盧 本 同 。

〔 三 六 〕 用 之 者 神 忘 之 者 器   敦 煌 作「 歸 之 乎 神 , 忘 之 乎 器 」 。

〔 三 七 〕 此 思 玄 道 之 要 言   慎 校 本 、寶 顏 堂 本 無 「 思 」 字 。

〔 三 八 〕 淩 六 虛   六 虛 , 上 下 四 方 。列 子 仲 尼 篇 : 用 之 彌 滿 六 虛 。

〔 三 九 〕 咽 九 華 於 雲 端   九 華 , 日 月之 精 華 。 雲 笈 七 籤 八 : 上 清 真 人 呼 月 日 為 太 寶 九 華 。

〔 四 十 〕 咀 六 氣 於 丹 霞   六 氣 之 說 不一 。 楚 辭 遠 遊 : 「  六 氣 而 飲 沆 瀣 兮 」 。 王 逸 註 引 陵 陽子 明 經 言 , 「 春 食 朝 霞 , 朝 霞 者 , 日 始 欲 出 赤 黃 氣 也 ;秋 食 淪 陰 , 淪 陰 者 , 日 沒 以 後 赤 黃 氣 也 ; 冬 飲 沆 瀣 , 沆瀣 者 , 北 方 夜 半 氣 也 ; 夏 食 正 陽 , 正 陽 者 , 南 方 日 中 氣也 , 并 天 地 玄 黃 之 氣 , 是 為 六 氣 」 。 莊 子 逍 遙 遊 : 「 御六 氣 之 辯 」 。 李 頤 云 : 「 平 旦 朝 霞 , 日 午 正 陽 , 日 入 飛 泉 , 夜 半 沆 瀣 , 並 天 地 二 氣 , 為 六氣 也 」 。 餘 說 從 略 。

〔 四 一 〕 翱 翔 希 微   翱 翔 , 飛 行 。 希微 , 言 無 聲 無 形 。 老 子 云 : 「 聽 之 不 聞 名 曰 希 , 搏 之 不得 名 曰 微 」 。

〔 四 二 〕 履 略 蜿 虹   履 略 , 踐 行 。 蜿, 屈 曲 狀 。 虹 , 彩 虹 。

〔 四 三 〕 踐 跚 旋 璣   敦 煌 作 「 躡 踐 旋機 」 。 校 勘 記 : 榮 案 盧 本 跚 作 為 「 蹋 」 。 明 案 「 踐 跚 」似 當 作 「 踐 蹋 」 , 踐 踏 之 意 。 旋 璣 , 北 斗 之 星 名 。 春 秋運 斗 樞 云 : 北 斗 七 星 , 第 二 璇 , 第 三 璣 。 旋 同 璇 。

〔 四 四 〕 其 次 則 真 知 足   敦 煌 「 真 」作 「 有 」 。

〔 四 五 〕 肥 遁 勿 用   肥 , 優 裕 ; 遁 ,隱 遁 。 一 說 「 肥 遁 」 作 「 飛 遁 」 。 肥 遁 勿 用 , 言 隱 遁 不用 於 世 。 易 遯 卦 上 九 爻 : 肥 遯 無 不 利 。

〔 四 六 〕 頤 光 山 林   頤 , 養 。 頤 光 ,頤 養 精 神 。

〔 四 七 〕 於 細 介 之 伍   「 細 介 」 原 作「 細 分 」 。 孫 校 : 「 分 」 當 作 為 「 介 」 。 細 分 之 伍 , 敦煌 作 「 細 介 之 位 」 。 曲 園 云 ; 細 , 疑 ● 字 之 誤 ; 分 , 疑魵 字 之 誤 ; 魵 即  也 , 細 分 即 ●  。 明 案 俞 說 失 之 鑿 ,「 細 分 」 當 依 敦 煌 作 「 細 介 」 , 指 微 小 之 甲 蟲 , 金 丹 篇所 謂 「 見 巨 鯨 而 知 寸 介 之 細 也 」 。 今 據 訂 正 。 「 伍 」 ,敦 煌 訛 作 「 位 」 。

〔 四 八 〕 養 浩 然 之 氣 於 蓬 蓽 之 中   浩然 之 氣 , 所 謂 至 大 至 剛 正 直 之 氣 。 孟 子 公 孫 丑 上 : 「 我善 養 吾 浩 然 之 氣 」 。 蓬 蓽 , 蓬 戶 蓽 門 , 謂 陋 室 。 禮 記 儒行 篇 云 : 「 蓽 門 圭 窬 , 蓬 戶 甕 牖 」 。

〔 四 九 〕 不 以 貿 龍 章 之 暐 曄   貿 , 交換 。 龍 章 , 龍 紋 繡 飾 之 衣 服 。 禮 記 明 堂 位 云 : 周 服 龍 章。 暐 曄 , 指 服 飾 文 彩 鮮 明 。

〔 五 十 〕 藏 夜 光 於 嵩 岫   夜 光 , 寶 玉名 。 戰 國 策 楚 策 : 楚 王 獻 夜 光 之 璧 於 秦 王 。 嵩 岫 , 高 山崖 穴 。

〔 五 一 〕 沈 鱗 甲 於 玄 淵   「 鱗 」 , 敦煌 作 「 靈 」 。 明 案 鱗 甲 或 靈 甲 皆 指 龜 , 傳 說 龜 為 神 靈 之物 。 玄 淵 , 深 潭 。

〔 五 二 〕 動 息 知 止   「 息 」 敦 煌 作 「思 」 。

〔 五 三 〕 吟 嘯 蒼 崖 之 閒   「 蒼 崖 」 敦煌 作 「 崖 谷 」 。

〔 五 四 〕 萬 物 化 為 塵 氛   「 塵 氛 」 敦煌 作 「 埃 芥 」 。

〔 五 五 〕 怡 顏 豐 柯 之 下   孫 校 : 「 怡」 一 本 作 「 收 」 。 案 敦 煌 仍 作 為 「 怡 」 。

〔 五 六 〕 朱 戶 變 為 繩 樞   朱 戶 , 喻 富貴 人 家 。 繩 樞 , 以 繩 係 戶 樞 , 喻 貧 賤 人 家 。 漢 書 陳 勝 項籍 列 傳 : 「 陳 涉 甕 牖 繩 樞 之 子 , 甿 隸 之 人 」 。

〔 五 七 〕 握 耒 甫 田   握 耒 , 耕 作 。 甫田 , 大 田 。

〔 五 八 〕 麾 節 忽 若 執 鞭   麾 節 , 指 持符 節 之 將 帥 。 執 鞭 , 指 僕 從 。

〔 五 九 〕 啜 荈 漱 泉   孫 校 : 「 荈 」 一本 作 「 粟 」 。 案 敦 煌 荈 作 「 叔 」 , 叔 即 「 菽 」 字 。

〔 六 十 〕 太 牢 同 乎 藜 藿   「 藜 藿 」 敦煌 作 「 荼 蓼 」 。 太 牢 , 牛 羊 豕 三 牲 之 肉 。 藜 藿 , 賤 菜 。

〔 六 一 〕 恢 恢 蕩 蕩   恢 恢 蕩 蕩 , 廣 遠貌 。

〔 六 二 〕 與 渾 成 等 其 自 然   渾 成 , 喻大 道 , 猶 言 自 然 。 老 子 云 : 「 有 物 混 成 , 先 天 地 生 」 。

〔 六 三 〕 浩 浩 茫 茫 , 廣 大 貌 。

〔 六 四 〕 與 造 化 鈞 其 符 契   造 化 , 指天 地 。

〔 六 五 〕 如 闇 如 明 如 濁 如 清   孫 校 :刻 本 「 如 明 」 「 如 清 」 二 「 如 」 字 作 「 而 」 。 明 案 敦 煌、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兩 「 如 」 字 亦 皆 作 「 而 」 。

〔 六 六 〕 豈 肯 委 尸 祝 之 坐   明 案 「 尸祝 之 坐 」 原 作 「 尸 祝 之 塵 」 , 義 不 可 通 。 敦 煌 「 塵 」 作「 坐 」 , 甚 是 , 今 據 改 。 坐 通 座 。 蓋 「 尸 祝 之 坐 」 與 下句 「 大 匠 之 位 」 相 對 。 「 塵 」 或 寫 作 「 ● 」 , 淺 人 誤 以「 坐 」 為 「 ● 」 耳 。

〔 六 七 〕 越 樽 俎 以 代 無 知 之 庖   越 樽俎 代 庖 , 言 不 適 當 地 代 人 作 事 , 故 事 見 莊 子 逍 遙 遊 篇 。

〔 六 八 〕 而 為 庸 夫 之 憂 樂   孫 校 : 藏本 無 「 而 為 」 二 字 。 明 案 敦 煌 、 魯 藩 本 亦 無 此 二 字 。

〔 六 九 〕 藐 然 不 喜 流 俗 之 譽   「 藐 」, 敦 煌 作 「 莞 」 。

〔 七 十 〕 坦 爾 不 懼 雷 同 之 毀   「 坦 」, 藏 本 作 「 怛 」 。

〔 七 一 〕 其 餘 何 足 以 悅 之 乎   案 慎 校本 、 寶 顏 堂 本 「 其 餘 」 作 「 稱 頌 」 , 敦 煌 無 「 足 」 字 。

〔 七 二 〕 直 刃 沸 鑊   「 直 」 , 敦 煌 作「 白 」 。 直 刃 , 刺 殺 。 沸 鑊 , 烹 殺 。

〔 七 三 〕 謗 讟 何 足 以 戚 之 乎   此 句 敦煌 作 「 謗 言 何 以 戚 之 矣 」 。 讟 , 誹 謗 。

〔 七 四 〕 若 夫 操 隋 珠 以 彈 雀   莊 子 讓王 篇 云 : 「 以 隨 侯 之 珠 , 彈 千 仞 之 雀 , 世 必 笑 之 。 是 何也 ? 則 以 其 所 用 者 重 , 所 要 者 輕 也 」 。

〔 七 五 〕 舐 秦 痔 以 屬 車   「 秦 」 , 敦煌 作 「 創 」 , 藏 本 作 「 瘡 」 。 莊 子 列 禦 寇 篇 云 : 「 秦 王有 病 召 醫 , 破 癰 潰 痤 者 得 車 一 乘 , 舐 痔 者 得 車 五 乘 。 所治 愈 下 , 得 車 愈 多 」 。

〔 七 六 〕 登 朽 緡 以 探 巢   「 緡 」 , 敦煌 作 「 條 」 。

〔 七 七 〕 泳 呂 梁 以 求 魚   莊 子 達 生 篇云 : 孔 丘 觀 於 呂 梁 , 縣 水 三 千 仞 , 流 沫 四 十 里 , 黿 鼉 魚鱉 之 所 不 能 游 也 。 案 呂 梁 有 二 說 : 一 說 在 西 河 , 一 說 在彭 城 。

〔 七 八 〕 棟 撓 餗 覆   棟 撓 , 棟 梁 摧 折。 左 傳 襄 公 三 十 一 年 : 「 棟 折 榱 崩 」 。 餗 覆 , 鼎 中 食 物傾 覆 而 出 。 周 易 鼎 卦 云 : 「 鼎 折 足 , 覆 公 餗 」 。

〔 七 九 〕 世 人 之 所 為 載 馳 企 及   敦 煌無 「 之 」 字 , 「 企 」 上 有 「 而 」 字 。 案 當 有 「 而 」 , 觀下 文 語 法 便 知 。

〔 八 十 〕 達 者 之 所 為 寒 心 而 悽 愴   敦煌 無 「 之 」 字 , 悽 愴 作 「 愴 恨 」 。

〔 八 一 〕 故 至 人 嘿 韶 夏 而 韜 藻 梲   孫校 : 「 梲 」 當 作 「 帨 」 。 明 案 : 「 梲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本 作 「 彩 」 。 嘿 同 默 。 韶 、 夏 , 古 樂 章 名 。 韜 , 包 藏 。藻 帨 , 有 文 彩 藻 飾 之 佩 巾 。 此 句 言 美 樂 彩 色 皆 棄 而 不 用。

〔 八 二 〕 奮 其 六 羽 於 五 城 之 墟   奮 其六 羽 , 飛 翔 之 意 。 司 馬 貞 三 皇 紀 云 : 「 人 皇 九 頭 , 乘 雲車 , 駕 六 羽 」 。 本 書 地 真 篇 : 「 崑 崙 五 城 之 內 」 。 又 袪惑 篇 云 : 「 崑 崙 山 上 , 一 面 有 四 百 四 十 門 , 門 廣 四 里 ,內 有 五 城 十 二 樓 」 。

〔 八 三 〕 而 不 煩 銜 蘆 之 衛   淮 南 子 脩務 篇 云 : 「 夫 雁 銜 蘆 而 翔 , 以 備 矰 弋 」 。 高 誘 注 : 「 銜蘆 , 所 以 令 繳 不 得 截 其 翼 也 」 。

〔 八 四 〕 翳 其 鱗 角 乎 勿 用 之 地   王 嘉拾 遺 記 云 : 「 員 嶠 山 有 冰 蠶 長 七 寸 , 黑 色 , 有 角 有 鱗 ,以 霜 雪 覆 之 」 。

〔 八 五 〕 不 恃 曲 穴 之 備   淮 南 子 脩 務篇 : 「 螘 知 為 垤 ,  貉 為 曲 穴 」 。 蓋  貉 造 曲 穴 以 備 患。

〔 八 六 〕 俯 無 倨  之 呼    , 鴟 。 倨 亦 作 踞 鴟 。 說 文 : 鴞 , 鴟 鴞 , 寧  也 。 段 玉 裁 注 : 鳥名 多 自 呼 , 鴟 鴞 正 是 鳥 聲 。

〔 八 七 〕 仰 無 亢 極 之 悔   周 易 乾 卦 :上 九 , 亢 龍 有 悔 。

David168 说...

抱 朴 子 內 篇 卷 之 二

      論 仙
    或 問 曰 : 「 神 仙 不 死 , 信 可 得 乎 ? 」 抱 朴 子 答 曰 :「 雖 有 至 明 , 而 有 形 者 不 可 畢 見 焉 。 雖  極 聰 , 而 有 聲者 不 可 盡 聞 焉 。 雖 有 大 章 豎 亥 之 足 〔 一 〕 , 而 所 常 履 者, 未 若 所 不 履 之 多 〔 二 〕 。 雖 有 禹 益 齊 諧 之 智 〔 三 〕 ,而 所 嘗 識 者 〔 四 〕 未 若 所 不 識 之 眾 也 。 萬 物 云 云 〔 五 〕, 何 所 不 有 , 況 列 仙 之 人 , 盈 乎 竹 素 矣 。 不 死 之 道 , 曷為 無 之 ? 」
    於 是 問 者 大 笑 〔 六 〕 曰 : 「 夫 有 始 者 必 有 卒 , 有存 者 必 有 亡 。 故 三 五 丘 旦 之 聖 〔 七 〕 , 棄 疾 良 平 之 智 〔八 〕 , 端 嬰 隨 酈 之 辯 〔 九 〕 , 賁 育 五 丁 之 勇 〔 一 十 〕 ,而 咸 死 者 , 人 理 之 常 然 〔 一 一 〕 , 必 至 之 大 端 也 〔 一 二〕 。 徒 聞 有 先 霜 而 枯 瘁 , 當 夏 而 凋 青 , 含 穗 而 不 秀 , 未實 而 萎 零 , 未 聞 有 享 於 萬 年 之 壽 , 久 視 不 已 之 期 者 矣 〔一 三 〕 。 故 古 人 學 不 求 仙 , 言 不 語 怪 , 杜 彼 異 端 , 守 此自 然 , 推 龜 鶴 於 別 類 , 以 死 生 為 朝 暮 也 〔 一 四 〕 。 夫 苦心 約 己 , 以 行 無 益 之 事 〔 一 五 〕 , 鏤 冰 雕 朽 , 終 無 必 成之 功 。 未 若 攄 匡 世 之 高 策 , 招 當 年 之 隆 祉 , 使 紫 青 重 紆, 玄 牡 龍 跱 , 華 轂 易 步 趍 〔 一 六 〕 , 鼎 餗 代 耒 耜 , 不 亦美 哉 ? 每 思 詩 人 甫 田 之 刺 〔 一 七 〕 , 深 惟 仲 尼 皆 死 之 證, 無 為 握 無 形 之 風 , 捕 難 執 之 影 , 索 不 可 得 之 物 , 行 必不 到 之 路 , 棄 榮 華 而 涉 苦 困 〔 一 八 〕 , 釋 甚 易 而 攻 至 難, 有 似 喪 者 之 逐 遊 女 〔 一 九 〕 , 必 有 兩 失 之 悔 , 單 張 之信 偏 見 〔 二 十 〕 , 將 速 內 外 之 禍 也 。 夫 班 狄 不 能 削 瓦 石為 芒 鍼 〔 二 一 〕 , 歐 冶 不 能 鑄 鉛 錫 為 干 將 〔 二 二 〕 。 故不 可 為 者 , 雖 鬼 神 不 能 為 也 ; 不 可 成 者 , 雖 天 地 不 能 成也 。 世 間 亦 安 得 奇 方 , 能 使 當 老 者 復 少 〔 二 三 〕 , 而 應死 者 反 生 哉 〔 二 四 〕 ? 而 吾 子 乃 欲 延 蟪 蛄 之 命 , 令 有 歷紀 之 壽 , 養 朝 菌 之 榮 , 使 累 晦 朔 之 積 〔 二 五 〕 , 不 亦 謬乎 ? 願 加 九 思 , 不 遠 迷 復 焉 〔 二 六 〕 。 」

    抱 朴 子 答 曰 : 「 夫 聰 之 所 去 , 則 震 雷 不 能 使 之 聞, 明 之 所 棄 , 則 三 光 不 能 使 之 見 , 豈 輷 磕 之 音 細 〔 二 七〕 , 而 麗 天 之 景 微 哉 ? 而 聾 夫 謂 之 無 聲 焉 〔 二 八 〕 , 瞽者 謂 之 無 物 焉 。 又 況 管 絃 之 和 音 , 山 龍 之 綺 粲 , 安 能 賞克 諧 之 雅 韻 , 暐 曄 之 鱗 藻 哉 ? 故 聾 瞽 在 乎 形 器 , 則 不 信豐 隆 之 與 玄 象 矣 。 而 況 物 有 微 於 此 者 乎 〔 二 九 〕 ? 暗 昧滯 乎 心 神 , 則 不 信 有 周 孔 於 在 昔 矣 。 況 告 之 以 神 仙 之 道乎 ? 夫 存 亡 終 始 , 誠 是 大 體 。 其 異 同 參 差 , 或 然 或 否 ,變 化 萬 品 , 奇 怪 無 方 , 物 是 事 非 〔 三 十 〕 , 本 鈞 末 乖 ,未 可 一 也 。 夫 言 始 者 必 有 終 者 多 矣 , 混 而 齊 之 , 非 通 理矣 。 謂 夏 必 長 , 而 薺 麥 枯 焉 〔 三 一 〕 。 謂 冬 必 凋 , 而 竹柏 茂 焉 〔 三 二 〕 。 謂 始 必 終 , 而 天 地 無 窮 焉 。 謂 生 必 死, 而 龜 鶴 長 存 焉 〔 三 三 〕 。 盛 陽 宜 暑 , 而 夏 天 未 必 無 涼日 也 。 極 陰 宜 寒 , 而 嚴 冬 未 必 無 暫 溫 也 。 百 川 東 注 , 而有 北 流 之 浩 浩 〔 三 四 〕 。 坤 道 至 靜 , 而 或 震 動 而 崩 弛 〔三 五 〕 。 水 性 純 冷 〔 三 六 〕 , 而 有 溫 谷 之 湯 泉 〔 三 七 〕; 火 體 宜 熾 〔 三 八 〕 , 而 有 蕭 丘 之 寒 焰 〔 三 九 〕 ; 重 類應 沈 , 而 南 海 有 浮 石 之 山 〔 四 十 〕 ; 輕 物 當 浮 , 而  柯有 沈 羽 之 流 〔 四 一 〕 。 萬 殊 之 類 , 不 可 以 一 概 斷 之 〔 四二 〕 , 正 如 此 也 〔 四 三 〕 久 矣 。

    有 生 最 靈 , 莫 過 乎 人 。 貴 性 之 物 , 宜 必 鈞 一 〔 四四 〕 。 而 其 賢 愚 邪 正 , 好 醜 脩 短 , 清 濁 貞 淫 , 緩 急 遲 速, 趨 舍 所 尚 , 耳 目 所 欲 , 其 為 不 同 , 已 有 天 壤 之 覺 〔 四五 〕 , 冰 炭 之 乖 矣 。 何 獨 怪 仙 者 之 異 〔 四 六 〕 , 不 與 凡人 皆 死 乎 ?

    若 謂 受 氣 皆 有 一 定 , 則 雉 之 為 蜃 , 雀 之 為 蛤 〔 四七 〕 , 壤 蟲 假 翼 〔 四 八 〕 , 川 蛙 翻 飛 〔 四 九 〕 , 水 ● 為蛉 〔 五 十 〕 , 荇 苓 為 蛆 〔 五 一 〕 , 田 鼠 為 鴽 〔 五 二 〕 ,腐 草 為 螢 〔 五 三 〕 , 鼉 之 為 虎 , 蛇 之 為 龍 , 〔 五 四 〕 皆不 然 乎 ?

    若 謂 人  正 性 , 不 同 凡 物 , 皇 天 賦 命 , 無 有 彼 此, 則 牛 哀 成 虎 , 〔 五 五 〕 楚 嫗 為 黿 〔 五 六 〕 , 枝 離 為 柳〔 五 七 〕 , 秦 女 為 石 〔 五 八 〕 , 死 而 更 生 〔 五 九 〕 , 男女 易 形 〔 六 十 〕 , 老 彭 之 壽 , 殤 子 之 夭 , 其 何 故 哉 ? 苟有 不 同 , 則 其 異 有 何 限 乎 〔 六 一 〕 ?

    若 夫 仙 人 , 以 藥 物 養 身 , 以 術 數 延 命 , 使 內 疾 不生 , 外 患 不 入 , 〔 六 二 〕 雖 久 視 不 死 , 而 舊 身 不 改 , 苟有 其 道 , 無 以 為 難 也 。 而 淺 識 之 徒 , 拘 俗 守 常 , 咸 曰 世閒 不 見 仙 人 , 便 云 天 下 必 無 此 事 。 夫 目 之 所 曾 見 , 當 何足 言 哉 ? 天 地 之 間 , 無 外 之 大 , 其 中 殊 奇 , 豈 遽 有 限 ,詣 老 戴 天 , 而 無 知 其 上 〔 六 三 〕 , 終 身 履 地 , 而 莫 識 其下 〔 六 四 〕 。 形 骸 己 所 自 有 也 , 而 莫 知 其 心 志 之 所 以 然焉 。 壽 命 在 我 者 也 〔 六 五 〕 , 而 莫 知 其 脩 短 之 能 至 焉 〔六 六 〕 。 況 乎 神 仙 之 遠 理 , 道 德 之 幽 玄 , 仗 其 短 淺 之 耳目 , 以 斷 微 妙 之 有 無 , 豈 不 悲 哉 ?

    設 有 哲 人 大 才 〔 六 七 〕 , 嘉 遁 勿 用 , 翳 景 掩 藻 ,廢 偽 去 欲 〔 六 八 〕 , 執 太 璞 於 至 醇 之 中 〔 六 九 〕 , 遺 末務 於 流 俗 之 外 , 世 人 猶  能 甄 別 , 或 莫 造 志 行 於 無 名 之表 〔 七 十 〕 , 得 精 神 於 陋 形 之 裏 , 豈 況 仙 人 殊 趣 異 路 ,以 富 貴 為 不 幸 , 以 榮 華 為 穢 汙 , 以 厚 玩 為 塵 壤 , 以 聲 譽為 朝 露 , 蹈 炎 飆 而 不 灼 , 躡 玄 波 而 輕 步 , 鼓 翮 清 塵 〔 七一 〕 , 風 駟 雲 軒 , 仰 淩 紫 極 〔 七 二 〕 , 俯 棲 崑 崙 , 行 尸之 人 , 安 得 見 之 ? 假 令 遊 戲 , 〔 七 三 〕 或 經 人 間 , 匿 真隱 異 , 外 同 凡 庸 , 比 肩 接 武 , 孰 有 能 覺 乎 ? 若 使 皆 如 郊閒 兩 曈 之 正 方 〔 七 四 〕 , 邛 疏 之 雙 耳 〔 七 五 〕 , 出 乎 頭巔 。 馬 皇 乘 龍 而 行 〔 七 六 〕 , 子 晉 躬 御 白 鶴 〔 七 七 〕 。或 鱗 身 蛇 軀 〔 七 八 〕 , 或 金 車 羽 服 , 乃 可 得 知 耳 。 自 不若 斯 , 則 非 洞 視 者 安 能 覿 其 形 , 非 徹 聽 者 安 能 聞 其 聲 哉? 世 人 既 不 信 , 又 多 疵 毀 , 真 人 疾 之 , 遂 益 潛 遁 〔 七 九〕 。 且 常 人 之 所 愛 , 乃 上 士 之 所 憎 〔 八 十 〕 。 庸 俗 之 所貴 , 乃 至 人 之 所 賤 也 。 英 儒 偉 器 , 養 其 浩 然 者 , 猶 不 樂見 淺 薄 之 人 , 風 塵 之 徒 。 況 彼 神 仙 , 何 為 汲 汲 使 芻 狗 之倫 , 知 有 之 何 所 索 乎 , 而 怪 於 未 嘗 知 也 〔 八 一 〕 。 目 察百 步 , 不 能 了 了 , 而 欲 以 所 見 為 有 , 所 不 見 為 無 , 則 天下 之 所 無 者 , 亦 必 多 矣 。 所 謂 以 指 測 海 〔 八 二 〕 , 指 極而 云 水 盡 者 也 。 蜉 蝣 校 巨 鼇 〔 八 三 〕 , 日 及 料 大 椿 〔 八四 〕 , 豈 所 能 及 哉 ? 魏 文 帝 窮 覽 洽 聞 , 自 呼 於 物 無 所 不經 〔 八 五 〕 , 謂 天 下 無 切 玉 之 刀 , 火 浣 之 布 〔 八 六 〕 ,及 著 典 論 , 嘗 據 言 此 事 。 其 閒 未 期 〔 八 七 〕 , 二 物 畢 至〔 八 八 〕 。 帝 乃 歎 息 , 遽 毀 斯 論 。 事 無 固 必 , 殆 為 此 也。 陳 思 王 著 釋 疑 論 云 , 初 謂 道 術 , 直 呼 愚 民 詐 偽 空 言 定矣 。 及 見 武 皇 帝 試 閉 左 慈 等 , 令 斷 穀 近 一 月 〔 八 九 〕 ,而 顏 色 不 減 , 氣 力 自 若 , 常 云 可 五 十 年 不 食 , 正 爾 , 復何 疑 哉 〔 九 十 〕 ? 又 云 , 令 甘 始 以 藥 含 生 魚 , 而 煮 之 於沸 脂 中 , 其 無 藥 者 , 熟 而 可 食 , 其 銜 藥 者 , 游 戲 終 日 ,如 在 水 中 也 〔 九 一 〕 。 又 以 藥 粉 桑 以 飼 蠶 〔 九 二 〕 , 蠶乃 到 十 月 不 老 。 又 以 住 年 藥 食 雞 雛 及 新 生 犬 子 〔 九 三 〕, 皆 止 不 復 長 〔 九 四 〕 。 以 還 白 藥 食 白 犬 , 百 日 毛 盡 黑〔 九 五 〕 。 乃 知 天 下 之 事 , 不 可 盡 知 , 而 以 臆 斷 之 , 不可 任 也 。 但 恨 不 能 絕 聲 色 , 專 心 以 學 長 生 之 道 耳 。 彼 二曹 學 則 無 書 不 覽 , 才 則 一 代 之 英 〔 九 六 〕 , 然 初 皆 謂 無, 而 晚 年 乃 有 窮 理 盡 性 〔 九 七 〕 , 其 歎 息 如 此 〔 九 八 〕。 不 逮 若 人 者 , 不 信 神 仙 , 不 足 怪 也 。 劉 向 博 學 則 究 微極 妙 , 經 深 涉 遠 , 思 理 則 清 澄 真 偽 , 研 覈 有 無 , 其 所 撰列 仙 傳 , 仙 人 七 十 有 餘 , 誠 無 其 事 , 妄 造 何 為 乎 ? 邃 古之 事 〔 九 九 〕 , 何 可 親 見 , 皆 賴 記 籍 傳 聞 於 往 耳 。 列 仙傳 炳 然 其 必 有 矣 。 然 書 不 出 周 公 之 門 , 事 不 經 仲 尼 之 手, 世 人 終 於 不 信 。 然 則 古 史 所 記 , 一 切 皆 無 , 何 但 一 事哉 ? 俗 人 貪 榮 好 利 〔 一 0 十 〕 , 汲 汲 名 利 , 〔 一 0 一 〕以 己 之 心 , 遠 忖 昔 人 , 乃 復 不 信 古 者 有 逃 帝 王 之 禪 授 〔一 0 二 〕 , 薄 卿 相 之 貴 任 , 巢 許 之 輩 〔 一 0 三 〕 , 老 萊莊 周 之 徒 〔 一 0 四 〕 , 以 為 不 然 也 。 況 於 神 仙 〔 一 0 五〕 , 又 難 知 於 斯 〔 一 0 六 〕 , 亦 何 可 求 今 世 皆 信 之 哉 〔一 0 七 〕 ? 多 謂 劉 向 非 聖 人 , 其 所 撰 錄 , 不 可 孤 據 , 尤所 以 使 人 歎 息 者 也 。 夫 魯 史 不 能 與 天 地 合 德 , 而 仲 尼 因之 以 著 經 〔 一 0 八 〕 。 子 長 不 能 與 日 月 並 明 , 而 揚 雄 稱之 為 實 錄 〔 一 0 九 〕 。 劉 向 為 漢 世 之 名 儒 賢 人 , 其 所 記述 , 庸 可 棄 哉 ? 凡 世 人 所 以 不 信 仙 之 可 學 , 不 許 命 之 可延 者 , 正 以 秦 皇 漢 武 求 之 不 獲 , 以 少 君 欒 太 為 之 無 驗 故也 〔 一 一 十 〕 。 然 不 可 以 黔 婁 原 憲 之 貧 〔 一 一 一 〕 , 而謂 古 者 無 陶 朱 猗 頓 之 富 〔 一 一 二 〕 。 不 可 以 無 鹽 宿 瘤 之醜 〔 一 一 三 〕 , 而 謂 在 昔 無 南 威 西 施 之 美 〔 一 一 四 〕 。進 趨 尤 有 不 達 者 焉 , 稼 穡 猶 有 不 收 者 焉 , 商 販 或 有 不 利者 焉 , 用 兵 或 有 無 功 者 焉 〔 一 一 五 〕 。 況 乎 求 仙 , 事 之難 者 , 為 之 者 何 必 皆 成 哉 〔 一 一 六 〕 ? 彼 二 君 兩 臣 , 自可 求 而 不 得 〔 一 一 七 〕 , 或 始 勤 而 卒 怠 , 或 不 遭 乎 明 師, 又 何 足 以 定 天 下 之 無 仙 乎 ?

    夫 求 長 生 , 修 至 道 , 訣 在 於 志 〔 一 一 八 〕 , 不 在於 富 貴 也 〔 一 一 九 〕 。 苟 非 其 人 , 則 高 位 厚 貨 , 乃 所 以為 重 累 耳 。 何 者 ? 學 仙 之 法 , 欲 得 恬 愉 澹 泊 , 滌 除 嗜 欲, 內 視 反 聽 , 尸 居 無 心 , 而 帝 王 任 天 下 之 重 責 , 治 鞅 掌之 政 務 , 思 勞 於 萬 幾 , 神 馳 於 宇 宙 , 一 介 失 所 , 則 王 道為 虧 , 百 姓 有 過 〔 一 二 十 〕 , 則 謂 之 在 予 。 醇 醪 汩 其 和氣 , 豔 容 伐 其 根 荄 , 所 以 翦 精 損 慮 削 乎 平 粹 者 〔 一 二 一〕 , 不 可 曲 盡 而 備 論 也 。 蚊 噆 膚 則 坐 不 得 安 〔 一 二 二 〕, 蝨 群 攻 則 臥 不 得 寧 〔 一 二 三 〕 。 四 海 之 事 , 何 祗 若 是。 安 得 掩 翳 聰 明 , 歷 藏 數 息 , 長 齋 久 潔 , 躬 親 爐 火 , 夙興 夜 寐 , 以 飛 八 石 哉 〔 一 二 四 〕 ? 漢 武 享 國 , 最 為 壽 考, 已 得 養 性 之 小 益 矣 。 但 以 升 合 之 助 , 不 供 鍾 石 之 費 ,畎 澮 之 輸 , 不 給 尾 閭 之 洩 耳 。

    仙 法 欲 靜 寂 無 為 , 忘 其 形 骸 , 而 人 君 撞 千 石 之 鍾, 伐 雷 霆 之 鼓 , 砰 磕 嘈 ● 〔 一 二 五 〕 , 驚 魂 蕩 心 , 百 技萬 變 , 喪 精 塞 耳 , 飛 輕 走 迅 , 釣 潛 弋 高 。 仙 法 欲 令 愛 逮蠢 蠕 , 不 害 含 氣 , 而 人 君 有 赫 斯 之 怒 , 芟 夷 之 誅 , 黃 鉞一 揮 , 齊 斧 暫 授 〔 一 二 六 〕 , 則 伏 尸 千 里 , 流 血 滂 沱 ,斬 斷 之 刑 〔 一 二 七 〕 , 不 絕 於 市 。 仙 法 欲 止 絕 臭 腥 , 休糧 清 腸 , 而 人 君 烹 肥 宰 腯 , 屠 割 群 生 , 八 珍 百 和 〔 一 二八 〕 , 方 丈 於 前 , 煎 熬 勺 藥 , 旨 嘉 饜 飫 。 仙 法 欲 溥 愛 八荒 , 視 人 如 己 , 而 人 君 兼 弱 攻 昧 , 取 亂 推 亡 , 闢 地 拓 疆, 泯 人 社 稷 ,  合 生 人 〔 一 二 九 〕 , 投 之 死 地 , 孤 魂 絕域 , 暴 骸 腐 野 〔 一 三 十 〕 , 五 嶺 有 血 刃 之 師 , 北 闕 懸 大宛 之 首 , 坑 生 煞 伏 , 動 數 十 萬 , 京 觀 封 尸 , 仰 干 雲 霄 ,暴 骸 如 莽 , 彌 山 填 谷 。 秦 皇 使 十 室 之 中 , 思 亂 者 九 。 漢武 使 天 下 嗷 然 , 戶 口 減 半 。 祝 其 有 益 , 詛 亦 有 損 。 結 草知 德 , 則 虛 祭 必 怨 。 眾 煩 攻 其 膏 肓 , 人 鬼 齊 其 毒 恨 。 彼二 主 徒 有 好 仙 之 名 , 而 無 修 道 之 實 , 所 知 淺 事 , 不 能 悉行 。 要 妙 深 祕 , 又 不 得 聞 。 又 不 得 有 道 之 士 〔 一 三 一 〕, 為 合 成 仙 藥 以 與 之 , 不 得 長 生 , 無 所 怪 也 。

    吾 徒 匹 夫 , 加 之 罄 困 , 家 有 長 卿 壁 立 之 貧 〔 一 三二 〕 , 腹 懷 翳 桑 絕 糧 之 餒 〔 一 三 三 〕 , 冬 抱 戎 夷 後 門 之寒 , 夏 有 儒 仲 環 堵 之  〔 一 三 四 〕 , 欲 經 遠 而 乏 舟 車 之用 〔 一 三 五 〕 , 欲 有 營 而 無 代 勞 之 役 〔 一 三 六 〕 , 入 無綺 紈 之 娛 , 出 無 遊 觀 之 歡 , 甘 旨 不 經 乎 口 , 玄 黃 不 過 乎目 , 芬 芳 不 歷 乎 鼻 , 八 音 不 關 乎 耳 , 百 憂 攻 其 心 曲 , 眾難 萃 其 門 庭 , 居 世 如 此 , 可 無 戀 也 〔 一 三 七 〕 。

    或 得 要 道 之 訣 , 或 值 不 群 之 師 , 而 猶 恨 恨 於 老 妻弱 子 , 眷 眷 於 狐 兔 之 丘 , 遲 遲 以 臻 殂 落 , 日 月 不 覺 衰 老, 知 長 生 之 可 得 而 不 能 修 , 患 流 俗 之 臭 鼠 而 不 能 委 。 何者 ? 愛 習 之 情 卒 難 遣 〔 一 三 八 〕 , 而 絕 俗 之 志 未 易 果 也。 況 彼 二 帝 , 四 海 之 主 , 其 所 耽 玩 者 , 非 一 條 也 , 其 所親 幸 者 , 至 不 少 矣 。 正 使 之 為 旬 月 之 齋 , 數 日 閒 居 , 猶將 不 能 , 況 乎 內 棄 婉 孌 之 寵 , 外 捐 赫 奕 之 尊 , 口 斷 甘 肴〔 一 三 九 〕 , 心 絕 所 欲 , 背 榮 華 而 獨 往 , 求 神 仙 於 幽 漠〔 一 四 0 〕 , 豈 所 堪 哉 〔 一 四 一 〕 ? 是 以 歷 覽 在 昔 , 得仙 道 者 , 多 貧 賤 之 士 , 非 勢 位 之 人 〔 一 四 二 〕 。 又 欒 太所 知 , 實 自 淺 薄 , 飢 渴 榮 貴 , 冒 干 貨 賄 , 衒 虛 妄 於 苟 且, 忘 禍 患 於 無 為 , 區 區 小 子 之 奸 偽 〔 一 四 三 〕 , 豈 足 以證 天 下 之 無 仙 哉 ? 昔 勾 踐 式 怒  〔 一 四 四 〕 , 戎 卒 爭 蹈火 。 楚 靈 愛 細 腰 , 國 人 多 餓 死 〔 一 四 五 〕 。 齊 桓 嗜 異 味, 易 牙 蒸 其 子 〔 一 四 六 〕 。 宋 君 賞 瘠 孝 , 毀 歿 者 比 屋 〔一 四 七 〕 。 人 主 所 欲 , 莫 有 不 至 。 漢 武 招 求 方 士 , 寵 待過 厚 , 致 令 斯 輩 , 敢 為 虛 誕 耳 。 欒 太 若 審 有 道 者 , 安 可得 煞 乎 〔 一 四 八 〕 ? 夫 有 道 者 , 視 爵 位 如 湯 鑊 , 見 印 綬如 縗 絰 , 視 金 玉 如 土 糞 〔 一 四 九 〕 , 睹 華 堂 如 牢 獄 。 豈當 扼 腕 空 言 , 以 僥 倖 榮 華 , 居 丹 楹 之 室 , 受 不 訾 之 賜 ,帶 五 利 之 印 , 尚 公 主 之 貴 , 耽 淪 勢 利 , 不 知 止 足 , 實 不得 道 , 斷 可 知 矣 。 按 董 仲 舒 所 撰 李 少 君 家 錄 云 , 少 君 有不 死 之 方 , 而 家 貧 無 以 市 其 藥 物 , 故 出 於 漢 , 以 假 塗 求其 財 〔 一 五 十 〕 , 道 成 而 去 。 又 按 漢 禁 中 起 居 注 云 , 少君 之 將 去 也 , 武 帝 夢 與 之 共 登 嵩 高 山 〔 一 五 一 〕 , 半 道, 有 使 者 乘 龍 持 節 , 從 雲 中 下 。 云 太 乙 請 少 君 。 帝 覺 ,以 語 左 右 曰 , 如 我 之 夢 , 少 君 將 舍 我 去 矣 。 數 日 , 而 少君 稱 病 死 〔 一 五 二 〕 。 久 之 , 帝 令 人 發 其 棺 , 無 尸 , 唯衣 冠 在 焉 〔 一 五 三 〕 。 按 仙 經 云 , 上 士 舉 形 昇 虛 , 謂 之天 仙 。 中 士 遊 於 名 山 , 謂 之 地 仙 。 下 士 先 死 後 蛻 , 謂 之尸 解 仙 。 今 少 君 必 尸 解 者 也 。 近 世 壺 公 將 費 長 房 去 〔 一五 四 〕 。 及 道 士 李 意 期 將 兩 弟 子 去 , 皆 託 卒 , 死 , 家 殯埋 之 。 積 數 年 , 而 長 房 來 歸 。 又 相 識 人 見 李 意 期 將 兩 弟子 〔 一 五 五 〕 皆 在 郫 縣 。 其 家 各 發 棺 視 之 , 三 棺 遂 有 竹杖 一 枚 〔 一 五 六 〕 , 以 丹 書 於 枚 〔 一 五 七 〕 , 此 皆 尸 解者 也 。

    昔 王 莽 引 典 墳 以 飾 其 邪 , 不 可 謂 儒 者 , 皆 為 篡 盜也 。 相 如 因 鼓 琴 以 竊 文 君 , 不 可 謂 雅 樂 主 於 淫 佚 也 。 噎死 者 不 可 譏 神 農 之 播 穀 〔 一 五 八 〕 , 燒 死 者 不 可 怒 燧 人之 鑽 火 , 覆 溺 者 不 可 怨 帝 軒 之 造 舟 , 酗 醟 者 不 可 非 杜 儀之 為 酒 。 豈 可 以 欒 太 之 邪 偽 , 謂 仙 道 之 果 無 乎 ? 是 猶 見趙 高 董 卓 〔 一 五 九 〕 , 便 謂 古 無 伊 周 霍 光 〔 一 六 十 〕 。見 商 臣 冒 頓 〔 一 六 一 〕 , 而 云 古 無 伯 奇 孝 己 也 〔 一 六 二〕 。 又 神 仙 集 中 有 召 神 劾 鬼 之 法 〔 一 六 三 〕 , 又 有 使 人見 鬼 之 術 。 俗 人 聞 之 , 皆 謂 虛 文 。 或 云 天 下 無 鬼 神 , 或云 有 之 , 亦 不 可 劾 召 。 或 云 見 鬼 者 , 在 男 為 覡 , 在 女 為巫 , 當 須 自 然 , 非 可 學 而 得 。 按 漢 書 及 太 史 公 記 皆 云 齊人 少 翁 , 武 帝 以 為 文 成 將 軍 。 武 帝 所 幸 李 夫 人 死 , 少 翁能 令 武 帝 見 之 如 生 人 狀 。 又 令 武 帝 見 灶 神 , 此 史 籍 之 明文 也 。 夫 方 術 既 令 鬼 見 其 形 , 又 令 本 不 見 鬼 者 見 鬼 , 推此 而 言 , 其 餘 亦 何 所 不 有 也 〔 一 六 四 〕 。 鬼 神 數 為 人 間作 光 怪 變 異 〔 一 六 五 〕 , 又 經 典 所 載 , 多 鬼 神 之 據 , 俗人 尚 不 信 天 下 之 有 神 鬼 , 況 乎 仙 人 居 高 處 遠 , 清 濁 異 流, 登 遐 遂 往 , 不 返 於 世 , 非 得 道 者 , 安 能 見 聞 〔 一 六 六〕 。 而 儒 墨 之 家 知 此 不 可 以 訓 , 故 終 不 言 其 有 焉 。 俗 人之 不 信 , 不 亦 宜 乎 ? 惟 有 識 真 者 , 校 練 眾 方 , 得 其 徵 驗, 審 其 必 有 , 可 獨 知 之 耳 , 不 可 強 也 。 故 不 見 鬼 神 , 不見 仙 人 , 不 可 謂 世 閒 無 仙 人 也 〔 一 六 七 〕 。 人 無 賢 愚 〔一 六 八 〕 , 皆 知 己 身 之 有 魂 魄 , 魂 魄 分 去 則 人 病 , 盡 去則 人 死 。 故 分 去 則 術 家 有 拘 錄 之 法 〔 一 六 九 〕 , 盡 去 則禮 典 有 招 呼 之 義 〔 一 七 十 〕 , 此 之 為 物 至 近 者 也 。 然 與人 俱 生 , 至 乎 終 身 , 莫 或 有 自 聞 見 之 者 也 。 豈 可 遂 以 不聞 見 之 〔 一 七 一 〕 , 又 云 無 之 乎 〔 一 七 二 〕 ? 若 夫 輔 氏報 施 之 鬼 〔 一 七 三 〕 , 成 湯 怒 齊 之 靈 〔 一 七 四 〕 , 申 生交 言 於 狐 子 〔 一 七 五 〕 , 杜 伯 報 恨 於 周 宣 , 〔 一 七 六 〕彭 生 託 形 於 玄 豕 〔 一 七 七 〕 , 如 意 假 貌 於 蒼 狗 〔 一 七 八〕 , 灌 夫 守 田 蚡 〔 一 七 九 〕 , 子 義 掊 燕 簡 〔 一 八 十 〕 ,蓐 收 之 降 於 莘 , 〔 一 八 一 〕 欒 侯 之 止 民 家 〔 一 八 二 〕 ,素 姜 之 說 讖 緯 , 孝 孫 之 著 文 章 , 神 君 言 於 上 林 〔 一 八 三〕 , 羅 陽 仕 於 吳 朝 , 鬼 神 之 事 , 著 於 竹 帛 , 昭 昭 如 此 ,不 可 勝 數 。 然 而 蔽 者 猶 謂 無 之 , 況 長 生 之 事 , 世 所 希 聞乎 〔 一 八 四 〕 ! 望 使 必 信 , 是 令 蚊 虻 負 山 〔 一 八 五 〕 ,與 井 蟆 論 海 也 。 〔 一 八 六 〕 俗 人 未 嘗 見 龍 麟 鸞 鳳 〔 一 八七 〕 , 乃 謂 天 下 無 有 此 物 , 以 為 古 人 虛 設 瑞 應 〔 一 八 八〕 , 欲 令 人 主 自 勉 不 息 , 冀 致 斯 珍 也 。 況 於 令 人 之 信 有仙 人 乎 〔 一 八 九 〕 !

    世 人 以 劉 向 作 金 不 成 〔 一 九 十 〕 , 便 謂 索 隱 行 怪〔 一 九 一 〕 , 好 傳 虛 無 , 所 撰 列 仙 , 皆 復 妄 作 。 悲 夫 !此 所 謂 以 分 寸 之 瑕 , 棄 盈 尺 之 夜 光 , 以 蟻 鼻 之 缺 〔 一 九二 〕 , 捐 無 價 之 淳 鈞 〔 一 九 三 〕 , 非 荊 和 之 遠 識 〔 一 九四 〕 , 風 胡 之 賞 真 也 〔 一 九 五 〕 。 斯 朱 公 所 以 鬱 悒 〔 一九 六 〕 , 薛 燭 所 以 永 歎 矣 〔 一 九 七 〕 。 夫 作 金 皆 在 神 仙集 中 , 淮 南 王 抄 出 , 以 作 鴻 寶 枕 中 書 , 雖 有 其 文 , 然 皆秘 其 要 文 〔 一 九 八 〕 , 必 須 口 訣 , 臨 文 指 解 , 然 後 可 為耳 。 其 所 用 藥 〔 一 九 九 〕 , 復 多 改 其 本 名 , 不 可 按 之 便用 也 。 劉 向 父 德 治 淮 南 王 獄 中 所 得 此 書 〔 二 0 十 〕 , 非為 師 授 也 。 向 本 不 解 道 術 , 偶 偏 見 此 書 , 便 謂 其 意 盡 在紙 上 〔 二 0 一 〕 , 是 以 作 金 不 成 耳 。 至 於 撰 列 仙 傳 , 自刪 秦 大 夫 阮 倉 書 中 出 之 〔 二 0 二 〕 , 或 所 親 見 , 然 後 記之 , 非 妄 言 也 〔 二 0 三 〕 。 狂 夫 童 謠 , 聖 人 所 擇 。  蕘之 言 , 或 不 可 遺 。 采 葑 采 菲 〔 二 0 四 〕 , 無 以 下 體 , 豈可 以 百 慮 之 一 失 , 而 謂 經 典 之 不 可 用 , 以 日 月 曾 蝕 之 故〔 二 0 五 〕 , 而 謂 懸 象 非 大 明 哉 〔 二 0 六 〕 ? 外 國 作 水精  , 實 是 合 五 種 灰 以 作 之 。 〔 二 0 七 〕 今 交 廣 多 有 得其 法 而 鑄 作 之 者 。 今 以 此 語 俗 人 , 俗 人 殊 不 肯 信 〔 二 0八 〕 。 乃 云 水 精 本 自 然 之 物 〔 二 0 九 〕 , 玉 石 之 類 。 況於 世 間 , 幸 有 自 然 之 金 , 俗 人 當 何 信 其 有 可 作 之 理 哉 〔二 一 十 〕 ? 愚 人 乃 不 信 黃 丹 及 胡 粉 , 是 化 鉛 所 作 〔 二 一一 〕 。 又 不 信 騾 及 駏 驉 〔 二 一 二 〕 , 是 驢 馬 所 生 。 云 物各 自 有 種 。 況 乎 難 知 之 事 哉 〔 二 一 三 〕 ? 夫 所 見 少 , 則所 怪 多 , 世 之 常 也 。 信 哉 此 言 , 其 事 雖 天 之 明 , 而 人 處覆 甑 之 下 , 焉 識 至 言 哉 〔 二 一 四 〕 ? 」

David168 说...

校   釋
〔 一 〕   雖 有 大 章 豎 亥 之 足   大 章 豎 亥, 古 時 善 走 者 。 淮 南 子 地 形 篇 云 : 禹 使 大 章 步 自 東 極 ,至 於 西 極 , 二 億 三 萬 三 千 五 百 里 七 十 五 步 ; 使 豎 亥 步 自北 極 , 至 於 南 極 , 二 億 三 萬 三 千 五 百 里 七 十 五 步 。 後 漢高 誘 注 : 太 章 豎 亥 , 善 行 人 , 皆 禹 臣 也 。
〔 二 〕   未 若 所 不 履 之 多   「 多 」 下敦 煌 有 「 也 」 字 。 案 下 文 語 法 , 當 有 「 也 」 字 。

〔 三 〕   雖 有 禹 益 齊 諧 之 智   孫 校 :「 智 」 , 藏 本 作 「 識 」 。 明 案 魯 藩 本 亦 作 「 識 」 , 敦 煌作 「 博 」 。 禹 , 夏 禹 。 益 , 舜 臣 。 齊 諧 , 人 名 , 見 莊 子逍 遙 遊 篇 司 馬 彪 注 。

〔 四 〕   而 所 嘗 識 者   孫 校 : 藏 本 無「 嘗 」 字 。 案 敦 煌 「 嘗 」 作 「 記 」 。

〔 五 〕   萬 物 云 云   「 云 云 」 , 校 勘記 : 「 榮 案 盧 本 作 芸 芸 , 道 德 經 夫 物 芸 芸 」 。 明 案 慎 校本 、 寶 顏 堂 本 亦 作 「 芸 芸 」 。 芸 芸 , 眾 多 貌 。

〔 六 〕   於 是 問 者 大 笑   校 補 云 : 敦煌 殘 卷 「 大 」 下 有 「 而 」 字 , 是 也 。 大 而 笑 之 者 , 以 為迂 闊 而 笑 之 也 , 與 大 笑 義 異 。 本 書 微 旨 篇 云 , 大 而 笑 之, 其 來 久 矣 。 是 其 證 。

〔 七 〕   三 五 丘 旦 之 聖   三 謂 三 皇 ,五 謂 五 帝 。 丘 , 孔 丘 ; 旦 , 周 公 旦 。

〔 八 〕   棄 疾 良 平 之 智   后 稷 名 棄 ,兒 時 屹 如 巨 人 之 志 , 其 游 戲 好 種 樹 麻 菽 , 麻 菽 美 ; 及 為成 人 , 遂 好 耕 農 , 相 地 之 宜 , 宜 穀 者 稼 穡 焉 。 見 史 記 周本 紀 。 樗 里 子 名 疾 , 秦 惠 王 之 弟 , 滑 稽 多 智 , 秦 人 號 曰智 囊 。 見 史 記 樗 里 子 傳 。 張 良 , 字 子 房 , 輔 佐 漢 劉 邦 。史 記 留 侯 世 家 : 高 帝 曰 , 運 籌 帷 帳 中 , 決 勝 千 里 外 , 子房 功 也 。 史 記 陳 平 世 家 云 : 漢 六 年 , 人 有 上 書 告 楚 王 韓信 反 , 高 帝 用 陳 平 計 , 偽 游 雲 夢 , 禽 韓 信 。 又 高 帝 至 平城 , 為 匈 奴 所 圍 , 七 日 不 得 食 , 高 帝 用 陳 平 奇 謀 , 圍 得以 解 。

〔 九 〕   端 嬰 隨 酈 之 辯   「 嬰 」 敦 煌作 「 晏 」 。 史 記 仲 尼 弟 子 列 傳 : 端 木 賜 , 字 子 貢 , 利 口巧 辭 , 孔 丘 常 黜 其 辯 。 嬰 , 晏 嬰 , 謚 平 仲 , 相 齊 景 公 ,善 諫 說 , 史 記 有 管 晏 列 傳 。 隨 何 善 辯 , 為 劉 邦 說 黥 布 畔楚 歸 漢 , 見 史 記 黥 布 列 傳 。 酈 生 食 其 , 從 沛 公 劉 邦 略 地, 酈 生 常 為 說 客 , 馳 使 諸 侯 , 見 史 記 本 傳 。

〔 一 十 〕 賁 育 五 丁 之 勇   賁 , 孟 賁 ,衛 人 , 一 說 齊 人 ; 育 , 夏 育 , 周 時 衛 人 , 皆 大 勇 士 。 參見 史 記 范 睢 列 傳 及 裴 駰 集 解 。 五 丁 , 秦 惠 王 時 蜀 力 士 。華 陽 國 志 蜀 志 云 : 秦 惠 王 作 石 牛 五 頭 , 朝 瀉 金 其 後 , 曰, 牛 便 金 。 蜀 人 悅 之 , 遣 使 請 石 牛 , 惠 王 許 之 。 乃 遣 五丁 迎 石 牛 。

〔 一 一 〕 人 理 之 常 然   「 然 」 敦 煌 作「 勢 」 。

〔 一 二 〕 必 至 之 大 端   「 端 」 敦 煌 作「 歸 」 。

〔 一 三 〕 久 視 不 已 之 期 者 矣   「 久 」上 敦 煌 有 「 受 」 字 。

〔 一 四 〕 以 死 生 為 朝 暮 也   校 勘 記 :榮 案 盧 本 「 以 」 作 「 比 」 。

〔 一 五 〕 以 行 無 益 之 事   「 行 」 敦 煌作 「 脩 」 。

〔 一 六 〕 華 轂 易 步 趍   「 易 」 敦 煌 作「 貿 」 。 孫 校 云 : 「 趍 」 藏 本 作 「 趣 」 。 案 魯 藩 本 亦 作「 趣 」 。

〔 一 七 〕 每 思 詩 人 甫 田 之 刺   「 每 」敦 煌 作 「 幸 」 。 毛 詩 齊 風 甫 田 篇 刺 襄 公 ; 又 小 雅 有 甫 田之 什 , 小 序 云 , 刺 幽 王 也 。

〔 一 八 〕 棄 榮 華 而 涉 苦 困   「 苦 困 」敦 煌 作 「 困 苦 」 。

〔 一 九 〕 有 似 喪 者 之 逐 遊 女   孫 校 :「 喪 」 當 作 「 桑 」 , 事 見 列 子 說 符 、 說 苑 權 謀 。 明 案 :「 喪 」 敦 煌 正 作 「 ● 」 , 即 「 桑 」 字 別 體 。 列 子 說 符 篇云 : 晉 文 公 出 , 會 欲 伐 衛 。 公 子 鋤 仰 天 而 笑 。 公 問 何 笑。 曰 , 臣 笑 鄰 之 人 有 送 其 妻 適 私 家 者 , 道 見 桑 婦 , 悅 而與 言 。 然 顧 視 其 妻 , 亦 有 招 之 者 矣 。 臣 竊 笑 此 也 。 公 寤其 言 , 乃 止 。

〔 二 十 〕 單 張 之 信 偏 見   單 , 單 豹 ;張 , 張 毅 , 皆 魯 人 。 莊 子 達 生 篇 云 : 魯 有 單 豹 者 , 巖 居而 水 飲 , 不 與 民 共 利 , 不 幸 遇 餓 虎 , 餓 虎 殺 而 食 之 。 有張 毅 者 , 高 門 縣 薄 , 無 不 走 也 。 行 年 四 十 , 而 有 內 熱 之病 以 死 。 豹 養 其 內 , 而 虎 食 其 外 。 毅 養 其 外 , 而 病 攻 其內 。 此 二 子 者 , 皆 不 鞭 其 後 者 也 。 並 見 呂 氏 春 秋 必 已 篇。

〔 二 一 〕 班 狄 不 能 削 瓦 石 為 芒 鍼   孫校 : 「 狄 」 藏 本 作 「 秋 」 , 非 也 , 依 意 林 引 改 。 狄 、 翟同 字 , 又 見 後 辨 問 篇 。 曲 園 云 : 「 秋 」 字 誤 , 宋 葉 大 慶考 古 質 疑 引 作 班 輸 。 明 案 敦 煌 作 「 狄 」 , 與 意 林 同 , 是矣 。 狄 , 傳 說 黃 帝 臣 , 始 作 舟 , 參 山 海 經 海 內 經 及 郭 注引 世 本 。 班 , 公 輸 班 , 亦 稱 班 輸 , 戰 國 初 魯 人 , 有 巧 藝, 能 造 雲 梯 之 械 , 見 墨 子 公 輸 篇 。 漢 書 敘 傳 上 : 班 輸 榷巧 於 斧 斤 。 顏 注 : 班 輸 , 即 魯 公 輸 班 也 。

〔 二 二 〕 歐 冶 不 能 鑄 鉛 錫 為 干 將   歐冶 子 , 越 人 , 以 善 鑄 劍 聞 名 , 越 王 使 歐 冶 子 造 劍 五 枚 。干 將 , 吳 人 , 與 歐 冶 子 同 師 , 俱 善 作 劍 。 干 將 又 是 劍 名, 吳 王 闔 閭 使 干 將 造 劍 二 枚 , 一 曰 干 將 , 二 曰 莫 邪 。 見吳 越 春 秋 卷 四 。

〔 二 三 〕 能 使 當 老 者 復 少   明 案 「 能」 下 原 無 「 使 」 字 , 疑 有 脫 文 , 敦 煌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本 皆 有 「 使 」 字 , 今 據 補 。 「 復 」 敦 煌 作 「 常 」 。

〔 二 四 〕 應 死 者 反 生 哉   「 反 」 敦 煌作 「 久 」 。

〔 二 五 〕 而 吾 子 乃 欲 延 蟪 蛄 之 命 至 使累 晦 朔 之 積   「 養 朝 菌 之 榮 」 句 , 孫 校 云 : 舊 脫 「 之 榮」 二 字 , 今 補 。 明 案 敦 煌 殘 卷 、 藏 本 、 魯 藩 本 皆 無 「 之榮 」 二 字 。 校 補 曰 : 「 延 蟪 蛄 之 命 」 與 「 令 有 歷 紀 之 壽」 , 語 氣 相 近 ; 「 累 晦 朔 之 積 」 , 文 亦 不 順 。 古 寫 殘 卷作 「 而 吾 子 乃 欲 延 蟪 蛄 令 有 歷 紀 之 壽 , 養 朝 菌 使 之 累 晦積 朔 , 不 亦 謬 乎 」 ? 決 是 抱 朴 子 原 本 如 此 。 今 本 「 命 」字 即 「 令 」 字 之 訛 衍 。 後 人 又 補 「 之 」 字 , 以 足 其 義 。「 使 之 累 晦 積 朔 」 又 誤 作 「 使 累 晦 朔 之 積 」 , 故 文 義 不安 。 孫 校 補 「 之 榮 」 二 字 , 與 上 對 文 , 尤 非 。 孫 校 又 於「 使 累 晦 朔 之 積 」 下 云 : 「 舊 此 下 衍 吾 子 二 字 , 今 刪 」。 明 案 敦 煌 無 「 吾 子 」 二 字 , 藏 本 、 魯 藩 本 並 有 。

〔 二 六 〕 願 加 九 思 不 遠 迷 復 焉   校 勘記 : 盧 本 「 九 」 作 「 自 」 , 脫 下 句 。

〔 二 七 〕 豈 輷 磕 之 音 細   輷 , 音 轟 ,車 聲 。 磕 , 音  , 石 聲 。 輷 磕 , 大 聲 。

〔 二 八 〕 聾 夫 謂 之 無 聲 焉   「 聾 」 敦煌 作 「 聵 」 。

〔 二 九 〕 而 況 物 有 微 於 此 者 乎   「 而」 敦 煌 作 「 何 」 , 敦 煌 無 「 有 」 字 。

〔 三 十 〕 物 是 事 非   孫 校 : 「 非 」 ,一 本 作 「 舛 」 。 案 敦 煌 亦 作 「 非 」 。

〔 三 一 〕 而 薺 麥 枯 焉   「 薺 」 敦 煌 作「 蒜 」 。 校 勘 記 : 御 覽 二 十 二 、 九 百 七 十 七 作 「 蒜 麥 」, 九 百 五 十 三 作 「 薺 麥 」 。 微 旨 篇 若 以 薺 麥 之 死 生 , 道意 篇 不 可 以 薺 麥 之 細 碎 , 是 本 書 有 「 薺 麥 」 之 語 。 然 九百 七 十 七 引 在 蒜 門 , 似 亦 可 據 。

〔 三 二 〕 而 竹 柏 茂 焉   「 竹 」 敦 煌 作「 松 」 。

〔 三 三 〕 而 龜 鶴 長 存 焉   「 龜 鶴 」 敦煌 作 「 龜 蛇 」 。

〔 三 四 〕 而 有 北 流 之 浩 浩   「 浩 浩 」敦 煌 作 「 活 活 」 。

〔 三 五 〕 而 或 震 動 而 崩 弛   案 藏 本 、魯 藩 本 並 無 上 「 而 」 字 。 孫 校 云 : 「 弛 」 疑 作 「 阤 」 。明 案 「 弛 」 敦 煌 作 「 ● 」 , 殆 係 「  」 字 之 訛 。 「  」亦 作 「 阤 」 , 毀 也 。

〔 三 六 〕 水 性 純 冷   孫 校 : 「 性 」 藏本 作 「 主 」 。 案 敦 煌 亦 作 「 主 」 。

〔 三 七 〕 而 有 溫 谷 之 湯 泉   「 溫 谷 」敦 煌 作 「 潯  」 。 羅 氏 云 「  」 即 「 豚 」 別 搆 , 「 潯 」殆 「 燖 」 之 訛 。

〔 三 八 〕 火 體 宜 熾   「 熾 」 敦 煌 作 「熱 」 。

〔 三 九 〕 而 有 蕭 丘 之 寒 焰   關 於 以 上四 句 , 劉 晝 新 論 從 化 篇 云 : 「 水 性 宜 冷 , 而 有 華 陽 溫 泉, 猶 曰 水 冷 , 冷 者 多 也 。 火 性 宜 熱 , 而 有 蕭 丘 寒 炎 , 猶曰 火 熱 , 熱 者 多 也 」 。

〔 四 十 〕 而 南 海 有 浮 石 之 山   交 州 記云 : 海 中 有 浮 石 山 , 而 峙 高 數 十 丈 , 浮 在 水 上 。

〔 四 一 〕 而  柯 有 沈 羽 之 流   漢 書 地理 志 牂 柯 郡 , 顏 注 引 應 劭 曰 : 臨 牂 柯 江 也 。 沈 羽 之 流 ,似 弱 水 , 不 勝 鴻 毛 。

〔 四 二 〕 不 可 以 一 概 斷 之   「 概 」 下敦 煌 有 「 而 」 字 。

〔 四 三 〕 正 如 此 也   敦 煌 無 「 正 」 字「 也 」 字 。

〔 四 四 〕 宜 必 鈞 一   孫 校 云 : 藏 本 無「 一 」 字 。 明 案 魯 藩 本 亦 無 「 一 」 字 。 敦 煌 、 慎 校 本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 一 」 皆 作 「 齊 」 。

〔 四 五 〕 已 有 天 壤 之 覺   敦 煌 「 壤 」作 「 淵 」 , 「 覺 」 作 「 降 」 。 寶 顏 堂 本 「 壤 」 作 「 淵 」, 「 覺 」 作 「 隔 」 。 孫 校 云 : 刻 本 「 覺 」 作 為 「 隔 」 ,非 ; 「 覺 」 即 「 較 」 字 。

〔 四 六 〕 何 獨 怪 仙 者 之 異   敦 煌 無 「異 」 字 。

〔 四 七 〕 雉 之 為 蜃 雀 之 為 蛤   禮 記 月令 : 季 秋 雀 入 大 水 化 為 蛤 , 孟 冬 雉 入 大 水 為 蜃 。 按 : 蜃, 大 蛤 也 。 論 衡 無 形 篇 云 「 氣 變 物 類 , 蝦 蟆 為 鶉 , 雀 為蜃 蛤 」 。

〔 四 八 〕 壤 蟲 假 翼   爾 雅 釋 蟲 : 「 蠰, 齧 桑 」 。 郭 注 云 : 「 似 天 牛 , 長 角 , 體 有 白 點 , 喜 齧桑 樹 作 孔 」 。 淮 南 子 道 應 篇 : 猶 黃 鵠 與 蠰 蟲 也 。

〔 四 九 〕 川 蛙 翻 飛   墨 子 經 說 上 : 「化 , 若  為 鶉 」 。 淮 南 子 齊 俗 篇 云 : 「 蝦 蟆 為 鶉 」 。 蝦蟆 為 鶉 , 是 說 川 蛙 翻 飛 也 。

〔 五 十 〕 水 ● 為 蛉   「 ● 」 原 作 「 蠣」 , 「 蛉 」 原 作 「 蛤 」 。 「 蠣 」 應 作 「 ● 」 。 禮 記 月 令: 季 秋 之 月 雀 入 大 水 為 蛤 。 未 聞 水 蠣 為 蛤 。 孫詒 讓 札 迻 云 : 「 蛤 當 為 蛉 , 淮 南 子 齊 俗 訓 水 蠆 為 蟌 ( 宋本 訛 蟌 莣 , 王 念 孫 據 廣 韻 御 覽 正 ) 。 高 注 蟌 , 青 蛉 也 」。 明 案 敦 煌 殘 卷 正 作 「 蛉 」 。 青 蛉 即 青 蜓 。 今 據 札 迻 說及 敦 煌 本 改 正 。

〔 五 一 〕 荇 苓 為 蛆   廣 雅 釋 蟲 云 : 蛆蟝 、 馬 ● , 馬 蚿 也 。 王 念 孫 疏 證 云 : 蚿 之 轉 聲 為 蠲 。 說文 : 蠲 , 馬 蠲 也 。 引 明 堂 月 令 云 , 腐 草 為 蠲 。 又 轉 而 為蠸 為 ● 。 呂 氏 春 秋 季 夏 紀 : 「 腐 草 化 為 ● 。 」 高 誘 注 :「 ● , 馬 蚿 也 」 。 然 則 荇 苓 為 腐 草 , 蛆 為 馬 蠲 、 馬 蚿 之類 。 故 曰 荇 苓 為 蛆 。 慎 校 本 「 苓 」 作 「 菜 」 。

〔 五 二 〕 田 鼠 為 鴽   禮 記 月 令 : 季 春之 月 , 田 鼠 化 為 鴽 。 案 鴽 , 音 如 , 鶉 也 。

〔 五 三 〕 腐 草 為 螢   禮 記 月 令 : 季 夏之 月 , 腐 草 為 螢 。

〔 五 四 〕 蛇 之 為 龍   史 記 外 戚 世 家 褚少 孫 引 傳 曰 : 蛇 化 為 龍 , 不 變 其 文 。

〔 五 五 〕 牛 哀 成 虎   淮 南 子 俶 真 篇 :魯 牛 哀 病 , 七 日 化 為 虎 , 其 兄 啟 戶 , 虎 搏 而 殺 之 。

〔 五 六 〕 楚 嫗 為 黿   後 漢 書 五 行 志 :靈 帝 時 , 江 夏 黃 氏 之 母 , 浴 而 化 為 黿 , 入 於 深 淵 。

〔 五 七 〕 枝 離 為 柳   原 校 : 「 枝 離 一作 滑 錢 」 。 案 敦 煌 亦 作 「 枝 離 」 。 札 迻 十 云 : 「 莊 子 至樂 篇 : 支 離 叔 與 滑 介 叔 觀 於 冥 伯 之 丘 , 俄 而 柳 生 其 左 肘。 支 離 叔 曰 , 子 惡 之 乎 ? 滑 介 叔 曰 , 亡 , 予 何 惡 ? 是 生柳 者 乃 滑 介 叔 , 非 支 離 叔 也 。 此 枝 離 當 作 滑 叔 。 或 本 作『 錢 』 , 即 『 叔 』 之 誤 」 。 明 案 「 柳 」 殆 即 「 瘤 」 , 一聲 之 轉 ( 見 王 先 謙 莊 子 集 解 、 郭 慶 藩 莊 子 集 釋 ) 。 曲 園謂 此 則 以 柳 生 左 肘 為 楊 柳 之 柳 , 晉 人 舊 解 固 然 。 亦 通 。

〔 五 八 〕 秦 女 為 石   宋 吳 淑 事 類 賦 七引 蜀 記 云 : 梓 潼 縣 有 五 婦 山 , 昔 秦 遺 蜀 五 美 人 , 蜀 遣 五丁 迎 之 , 至 此 , 五 丁 踏 地 大 呼 , 五 女 皆 化 為 石 。 按 華 陽國 志 三 亦 載 此 事 , 唯 未 云 秦 女 化 石 。

〔 五 九 〕 死 而 更 生   後 漢 書 五 行 志 :建 安 四 年 , 武 陵 充 縣 女 子 李 娥 死 , 埋 於 城 外 , 已 十 四 日。 有 行 聞 其 塚 中 有 聲 , 便 語 其 家 。 家 往 視 , 聞 聲 便 發 ,出 遂 活 。 此 事 並 見 干 寶 搜 神 記 。 張 華 博 物 志 異 聞 亦 記 死人 復 生 。

〔 六 十 〕 男 女 易 形   漢 書 五 行 志 : 史記 魏 襄 王 十 三 年 , 魏 有 女 子 化 為 丈 夫 ; 漢 哀 帝 建 平 中 ,豫 章 有 男 子 化 為 女 子 。 後 漢 書 五行 志 : 建 安 七 年 , 越 嶲 有 男 化 為 女 。 又 後 漢 書 方 術 傳 :徐 登 , 閩 中 人 , 本 女 子 化 為 丈 夫 。 是 皆 所 謂 男 女 易 形 。

〔 六 一 〕 則 其 異 有 何 限 乎   「 有 何 限乎 」 敦 煌 作 「 何 限 」 。

〔 六 二 〕 外 患 不 入   「 入 」 敦 煌 作 「加 」 。

〔 六 三 〕 而 無 知 其 上   孫 校 : 藏 本 「而 」 下 有 「 或 」 字 , 「 其 」 下 有 「 為 」 字 。 明 案 敦 煌 「無 」 下 有 「 或 」 字 。 魯 藩 本 與 藏 本 同 。

〔 六 四 〕 而 莫 識 其 下   敦 煌 作 「 而 未有 識 其 下 」 。

〔 六 五 〕 壽 命 在 我 者 也   「 在 我 」 二字 敦 煌 作 「 老 夭 」 。 西 昇 經 五 云 : 我 命 在 我 , 不 屬 天 地。

〔 六 六 〕 而 莫 知 其 脩 短 之 能 至 焉   「之 」 下 敦 煌 有 「 所 」 字 , 校 補 云 是 也 , 此 與 上 句 「 而 莫知 其 心 志 之 所 以 然 焉 」 對 文 。

〔 六 七 〕 設 有 哲 人 大 才   敦 煌 無 「 大才 」 二 字 。

〔 六 八 〕 廢 偽 去 欲   「 欲 」 原 作 「 役」 。 孫 校 云 : 藏 本 作 「 欲 」 。 明 案 敦 煌 殘 卷 、 魯 藩 本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皆 作 「 欲 」 , 當 作 「 欲 」 ,今 據 改 。

〔 六 九 〕 執 太 璞 於 至 醇 之 中   「 太 璞」 敦 煌 作 「 大 朴 」 。 藏 本 「 太 」 作 「 大 」 。

〔 七 十 〕 世 人 猶  能 甄 別 或 莫 造 志 行於 無 名 之 表   「 世 」 下 十 二 字 敦 煌 作 「 世 人 猶  能 標 美逸 」 。 孫 校 : 藏 本 無 「 志 行 」 二 字 。 案 魯 藩 本 亦 無 此 二字 。 校 補 云 : 無 「 志 行 」 二 字 是 也 。 「 美 」 疑 當 作 「 英」 , 本 書 多 「 英 逸 」 連 文 , 詳 見 博 喻 篇 。 「 莫 造 」 即 「英 逸 」 之 形 訛 。 案 校 補 所 云 , 可 備 一 說 。

〔 七 一 〕 鼓 翮 清 塵   校 補 云 : 「 清 塵」 當 從 敦 煌 殘 卷 作 「 清 虛 」 。

〔 七 二 〕 仰 淩 紫 極   紫 極 , 紫 宮 , 即紫 宮 垣 , 星 座 名 。 晉 書 天 文 志 云 : 北 極 五 星 , 鉤 陳 六 星, 皆 在 紫 宮 中 。 北 極 , 北 辰 最 尊 者 也 。 紫 宮 垣 十 五 星 ,其 西 蕃 七 , 東 蕃 八 , 在 北 斗 北 。

〔 七 三 〕 假 令 遊 戲   「 遊 戲 」 敦 煌 作「 遊 敖 」 。

〔 七 四 〕 郊 閒 兩 瞳 之 正 方   校 勘 記 :郊 閒 未 詳 。 案 本 書 袪 惑 篇 云 : 仙 人 目 瞳 皆 方 。 葛 洪 神 仙傳 : 李 根 兩 目 瞳 子 皆 方 。

〔 七 五 〕 邛 疏 之 雙 耳   列 仙 傳 : 邛 疏, 周 封 史 , 能 行 氣 鍊 形 。

〔 七 六 〕 馬 皇 乘 龍 而 行   列 仙 傳 云 :馬 師 皇 者 , 黃 帝 時 馬 醫 也 。 有 龍 下 , 向 之 垂 耳 張 口 。 皇曰 , 此 龍 有 病 , 乃 鍼 其 脣 下 口 中 , 以 甘 草 湯 飲 之 而 愈 。後 一 旦 負 皇 而 去 。

〔 七 七 〕 子 晉 躬 御 白 鶴   列 仙 傳 云 :王 子 喬 , 周 靈 王 太 子 晉 也 , 好 吹 笙 作 鳳 凰 鳴 , 後 乘 白 鶴而 去 。

〔 七 八 〕 鱗 身 蛇 軀   「 軀 」 原 作 「 首」 。 原 校 : 「 首 或 作 軀 」 。 明 案 當 作 「 軀 」 , 敦 煌 正 作「 軀 」 。 後 漢 王 延 壽 魯 靈 光 殿 賦 云 : 「 伏 羲 鱗 身 , 女 媧蛇 軀 」 。 今 據 改 。

〔 七 九 〕 遂 益 潛 遁   「 遁 」 敦 煌 作 「退 」 。

〔 八 十 〕 乃 上 士 之 所 憎   敦 煌 「 憎 」下 有 「 也 」 字 。 按 下 文 語 法 , 當 有 「 也 」 字 。

〔 八 一 〕 而 怪 於 未 嘗 知 也   「 未 嘗 知」 敦 煌 作 「 未 之 嘗 見 」 。

〔 八 二 〕 所 謂 以 指 測 海   「 以 」 上 敦煌 有 「 人 」 字 。

〔 八 三 〕 蜉 蝣 校 巨 鼇   「 蜉 」 上 敦 煌有 「 猶 」 字 。

〔 八 四 〕 日 及 料 大 椿   孫 校 : 「 日 」藏 本 作 「 白 」 , 今 改 。 案 敦 煌 亦 作 「 日 」 。 日 及 , 菌 類。 莊 子 逍 遙 遊 釋 文 云 : 朝 菌 , 天 陰 生 糞 上 , 見 日 則 死 ,故 名 日 及 。

〔 八 五 〕 自 呼 於 物 無 所 不 經   校 勘 記: 榮 案 盧 本 「 自 呼 」 作 「 自 謂 」 。

〔 八 六 〕 切 玉 之 刀 火 浣 之 布   博 物 志異 產 引 周 書 云 : 西 域 獻 火 浣 布 , 昆 吾 氏 獻 切 玉 刀 ; 火 浣布 汙 , 燒 之 則 潔 ; 切 玉 刀 如 臘 布 , 漢 世 有 獻 者 。 列 子 湯問 篇 : 周 穆 王 征 西 戎 , 西 戎 獻 錕 鋙 之 劍 , 火 浣 之 布 ; 其劍 用 之 切 玉 如 切 泥 焉 ; 火 浣 之 布 , 浣 之 必 投 於 火 , 出 火而 振 之 , 皓 然 疑 乎 雪 。 後 漢 書 蠻 夷 傳 論 稱 火 毳 , 李 賢 注: 火 毳 , 即 火 浣 布 也 。 桓 帝 時 , 梁 冀 作 火 浣 布 單 衣 。 明案 火 浣 布 有 三 說 , 以 礦 物 石 棉 說 為 是 。 其 它 動 植 物 二 說: 或 謂 以 南 方 炎 火 山 之 木 皮 績 之 , 或 謂 以 火 林 山 之 獸 毛績 以 為 布 , 殆 皆 非 。 參 閱 英 國 李 約 瑟 博 士 著 中 國 科 學 技術 史 第 三 卷 第 二 十 五 章 礦 物 學 。

〔 八 七 〕 其 閒 未 期   「 期 」 敦 煌 作 「幾 」 。

〔 八 八 〕 二 物 畢 至   「 畢 」 敦 煌 作 「俱 」 。

〔 八 九 〕 令 斷 穀 近 一 月   「 月 」 敦 煌作 「 期 」 。 博 物 志 云 : 魏 太 祖 好 養 性 法 , 亦 解 方 藥 , 招引 方 術 之 士 , 廬 江 左 慈 , 譙 郡 華 陀 , 甘 陵 甘 始 , 陽 城 郤儉 , 無 不 畢 至 。 神 仙 傳 云 : 魏 太 祖 召 左 慈 , 閉 一 石 室 中, 斷 穀 期 年 , 乃 出 之 , 顏 色 如 故 。 明 案 「 月 」 當 作 「 期」 , 周 年 也 。

〔 九 十 〕 正 爾 復 何 疑 哉   本 句 敦 煌 作「 正 爾 亦 復 何 疑 於 不 然 乎 」 。

〔 九 一 〕 令 甘 始 以 藥 含 生 魚 至 如 在 水中 也   「 始 」 下 敦 煌 有 「 公 」 字 。 此 說 亦 見 曹 植 辯 道 論, 云 : 甘 始 取 鯉 魚 一 雙 , 令 其 一 著 藥 , 俱 投 沸 膏 中 , 有藥 者 奮 尾 鼓 鰓 , 遊 行 沈 浮 , 有 若 處 淵 ; 其 一 者 已 熟 可 噉。

〔 九 二 〕 又 以 藥 粉 桑 以 飼 蠶   慎 校 本、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皆 無 下 「 以 」 字 。

〔 九 三 〕 又 以 住 年 藥 食 雞 雛 及 新 生 犬子   校 勘 記 云 : 御 覽 九 百 五 作 為 「 駐 年 」 。 案 本 書 統 作「 住 年 」 , 而 □ □ 篇 又 作 「 駐 年 」 , 蓋 二 文 隨 作 也 。

〔 九 四 〕 皆 止 不 復 長   「 皆 」 下 敦 煌有 「 令 」 字 。

〔 九 五 〕 百 日 毛 盡 黑   「 盡 」 下 敦 煌有 「 變 」 字 。

〔 九 六 〕 才 則 一 代 之 英   「 英 」 敦 煌作 「 名 」 。

〔 九 七 〕 而 晚 年 乃 有 窮 理 盡 性   「 晚年 乃 有 」 敦 煌 作 「 晚 乃 云 有 」 。

〔 九 八 〕 其 歎 息 如 此   「 歎 息 」 二 字, 敦 煌 作 「 難 」 。 按 以 「 難 」 字 於 義 為 長 。

〔 九 九 〕 邃 古 之 事   敦 煌 「 邃 」 作 「遠 」 。

〔 一 0 十 〕 俗 人 貪 榮 好 利   孫 校 : 刻本 「 利 」 作 「 進 」 。 案 敦 煌 亦 作 「 利 」 。

〔 一 0 一 〕 汲 汲 名 利   「 利 」 敦 煌 作「 位 」 。

〔 一 0 二 〕 古 者 有 逃 帝 王 之 禪 授   「逃 」 敦 煌 作 「 違 」 。

〔 一 0 三 〕 巢 許 之 輩   敦 煌 作 「 若 巢許 輩 人 」 。 巢 , 巢 父 , 傳 說 堯 時 隱 人 , 山 居 不 營 世 利 ,年 老 以 樹 為 巢 , 故 號 巢 父 。 見 皇 甫 謐 高 士 傳 。 許 , 許 由, 堯 以 天 下 讓 許 由 , 許 由 不 受 。 見 莊 子 逍 遙 遊 及 讓 王 篇。

〔 一 0 四 〕 老 萊 莊 周 之 徒   老 萊 子 ,楚 人 , 著 書 十 五 篇 , 言 道 家 之 用 。 史 記 正 義 引 列 仙 傳 云, 老 萊 子 當 時 世 亂 , 逃 世 , 耕 於 蒙 山 之 陽 。 楚 王 至 門 迎之 , 遂 去 。 莊 周 , 蒙 人 , 楚 威 王 聞 莊 周 賢 , 聘 以 為 相 ,莊 周 笑 而 絕 之 , 終 身 不 仕 。 並 見 史 記 老 莊 申 韓 列 傳 。

〔 一 0 五 〕 況 於 神 仙   「 仙 」 下 敦 煌有 「 之 人 」 二 字 。

〔 一 0 六 〕 又 難 知 於 斯   敦 煌 無 「 又」 字 。

〔 一 0 七 〕 今 世 皆 信 之 哉   「 今 」 敦煌 作 「 令 」 。

〔 一 0 八 〕 夫 魯 史 至 仲 尼 因 之 以 著 經  孔 丘 因 魯 史 作 春 秋 , 上 至 隱 公 , 下 訖 哀 公 十 四 年 , 十二 公 , 儒 者 尊 稱 為 經 。 見 史 記 孔 子 世 家 。

〔 一 0 九 〕 子 長 至 揚 雄 稱 之 為 實 錄  案 司 馬 遷 , 字 子 長 , 作 史 記 。 揚 子 法 言 重 黎 篇 云 : 或 問太 史 遷 , 曰 實 錄 。 言 司 馬 遷 史 記 , 不 虛 美 , 不 隱 惡 。

〔 一 一 十 〕 以 少 君 欒 太 為 之 無 驗 故 也  敦 煌 「 以 」 作 「 又 」 , 「 太 」 作 「 大 」 。 李 少 君 欒 大以 方 術 干 武 帝 , 不 驗 。 並 見 史 記 封 禪 書 、 漢 書 郊 祀 志 。

〔 一 一 一 〕 黔 婁 原 憲 之 貧   黔 婁 , 春秋 魯 人 。 生 時 食 不 充 虛 , 衣 不 蓋 形 。 死 則 覆 以 布 被 , 首足 不 盡 斂 , 覆 頭 則 足 見 , 覆 足 則 頭 見 。 見 劉 向 列 女 傳 魯黔 婁 妻 條 。 原 憲 , 春 秋 宋 人 , 孔 丘 弟 子 。 莊 子 讓 王 篇 云: 原 憲 居 魯 , 環 堵 之 室 , 茨 以 生 草 , 蓬 戶 不 完 , 桑 以 為樞 而 甕 牖 , 褐 以 為 塞 , 上 漏 下 濕 。 此 言 二 人 之 貧 。

〔 一 一 二 〕 陶 朱 猗 頓 之 富   春 秋 時 ,越 王 勾 踐 用 范 蠡 , 既 雪 會 稽 之 恥 。 蠡 乃 變 名 易 姓 , 乘 舟適 齊 , 旋 至 陶 , 為 朱 公 , 善 治 產 業 , 遂至 巨 萬 。 故 言 富 者 皆 稱 陶 朱 公 。 又 猗 頓 用 盬 鹽 起 家 , 與王 者 埒 富 。 並 見 史 記 貨 殖 列 傳 。 裴 駰 集 解 引 孔 叢 子 曰 :猗 頓 , 魯 之 窮 士 也 , 聞 朱 公 富 , 往 而 問 術 焉 。 朱 公 告 之曰 , 子 欲 速 富 , 當 畜 五 牸 。 於 是 乃 適 西 河 , 大 畜 牛 羊 於猗 氏 之 南 , 十 年 之 間 , 貲 擬 王 公 , 馳 名 天 下 , 以 興 富 於猗 氏 , 故 曰 猗 頓 。

〔 一 一 三 〕 無 鹽 宿 瘤 之 醜   無 鹽 、 宿瘤 , 並 戰 國 時 齊 醜 女 。 鍾 離 春 , 齊 無 鹽 邑 之 女 , 其 為 人極 醜 : 臼 頭 , 深 目 , 長 肚 , 大 節 , 昂 鼻 , 結 喉 , 肥 項 ,少 髮 , 折 腰 , 出 胸 , 皮 膚 若 漆 。 行 年 三 十 , 行 嫁 不 售 。乃 自 謁 宣 王 , 陳 國 之 四 殆 , 宣 王 納 之 , 拜 無 鹽 君 , 立 為王 后 。 宿 瘤 者 , 齊 東 都 採 桑 之 女 , 閔 王 之 后 也 ( 閔 王 ,宣 王 子 ) 。 項 有 大 瘤 , 故 號 曰 宿 瘤 。 並 見 劉 向 列 女 傳 。參 新 序 雜 事 二 。

〔 一 一 四 〕 南 威 西 施 之 美   晉 文 公 得南 威 , 三 日 不 聽 朝 , 遂 推 南 威 而 遠 之 , 曰 後 世 必 有 以 色亡 其 國 者 。 見 戰 國 策 魏 策 。 西 施 , 見 前 暢 玄 篇 注 。

〔 一 一 五 〕 用 兵 或 有 無 功 者 焉   「 兵」 敦 煌 作 「 武 」 。

〔 一 一 六 〕 為 之 者 何 必 皆 成 哉   「 為」 上 敦 煌 有 「 諸 」 字 。

〔 一 一 七 〕 自 可 求 而 不 得   「 求 」 敦煌 作 「 學 」 。

〔 一 一 八 〕 訣 在 於 志   「 訣 」 敦 煌 作「 決 」 。 「 決 」 通 「 訣 」 , 敦 煌 寫 本 往 往 作 「 決 」 。

〔 一 一 九 〕 不 在 於 富 貴 也   「 在 於 」二 字 敦 煌 作 「 須 」 。

〔 一 二 十 〕 百 姓 有 過   「 過 」 敦 煌 作「 罪 」 。

〔 一 二 一 〕 削 乎 平 粹 者   「 削 乎 」 敦煌 作 「 割 削 」 。

〔 一 二 二 〕 蚊 噆 膚 則 坐 不 得 安   「 蚊」 下 敦 煌 有 「 蚋 」 字 , 「 安 」 作 「 端 」 。

〔 一 二 三 〕 蝨 群 攻 則 臥 不 得 寧   原 校: 「 寧 」 藏 本 作 「 安 」 。 校 勘 記 云 : 御 覽 九 百 五 十 一 作「 蚤 蝨 群 攻 臥 不 獲 安 」 , 當 從 藏 本 。 案 敦 煌 殘 卷 亦 作 「蚤 蝨 群 攻 則 臥 不 獲 安 」 。 校 補 云 , 「 蝨 」 上 有 「 蚤 」 字, 今 本 脫 誤 , 當 據 補 。 廣 韻 三 十 二 皓 「 蚤 」 字 注 引 抱 朴 子 曰 , 「 蚤 蝨 攻 君 臥 不 獲 安 」 。

〔 一 二 四 〕 以 飛 八 石 哉   本 書 明 本 篇云 : 「 鍊 八 石 之 飛 精 」 。 八 石 即 丹 砂 、 雄 黃 、 雌 黃 、 石留 黃 、 曾 青 、 礬 石 、 磁 石 、 戎 鹽 , 為 道 家 鍊 食 之 藥 物 。

〔 一 二 五 〕 砰 磕 嘈 ●   磕 同  。 廣 韻十 三 耕 「 砰 」 字 注 : 砰 磕 , 如 雷 之 聲 。 嘈 ● , 鼓 聲 。 張衡 東 京 賦 ; 奏 嚴 鼓 之 嘈 ● 。

〔 一 二 六 〕 黃 鉞 一 揮 齊 斧 暫 授   黃 鉞, 金 斧 ; 齊 斧 , 利 斧 ; 皆 古 代 君 王 用 以 殺 伐 之 兵 器 。

〔 一 二 七 〕 斬 斷 之 刑   「 之 」 下 原 無「 刑 」 字 。 原 校 : 疑 「 之 」 下 有 脫 字 。 明 案 敦 煌 作 「 斬斷 之 刑 」 , 今 據 補 。

〔 一 二 八 〕 八 珍 百 和   敦 煌 「 和 」 作「 醬 」 。

〔 一 二 九 〕  合 生 人   敦 煌 「 人 」 作「 民 」 。

〔 一 三 十 〕 暴 骸 腐 野   敦 煌 「 腐 野 」作 「 朔 裔 」 。

〔 一 三 一 〕 又 不 得 有 道 之 士   「 有 道之 士 」 敦 煌 作 「 道 士 」 。

〔 一 三 二 〕 家 有 長 卿 壁 立 之 貧   司 馬相 如 , 字 長 卿 , 西 漢 蜀 郡 成 都 人 , 家 貧 , 徒 四 壁 立 。 見史 記 本 傳 。

〔 一 三 三 〕 腹 懷 翳 桑 絕 糧 之 餒   敦 煌「 懷 」 作 「 有 」 , 「 糧 」 作 「 粒 」 , 「 餒 」 作 「 飢 」 。左 傳 宣 公 二 年 載 : 晉 靈 公 時 , 趙 宣 子 趙 盾 田 於 首 山 , 舍於 翳 桑 , 見 靈 輒 餓 , 問 之 , 曰 , 不 食 三 日 矣 。 食 之 。 後靈 公 伏 甲 欲 殺 趙 盾 , 靈 輒 時 為 公 介 士 , 乃 倒 戟 以 禦 公 後, 盾 得 以 免 。 問 何 故 , 對 曰 , 翳 桑 之 餓 人 也 。

〔 一 三 四 〕 夏 有 儒 仲 環 堵 之    案 「仲 」 原 作 「 行 」 , 敦 煌 殘 卷 、 藏 本 、 魯 藩 本 皆 作 「 仲 」, 今 據 改 。 校 補 云 : 後 漢 書 逸 民 傳 , 王 霸 字 儒 仲 , 隱 居守 志 , 茅 居 蓬 戶 。 「  」 , 日 照 , 敦 煌 誤 作 「 歎 」 。

〔 一 三 五 〕 欲 經 遠 而 乏 舟 車 之 用   「欲 」 敦 煌 作 「 且 」 。

〔 一 三 六 〕 欲 有 營 而 無 代 勞 之 役   「有 」 下 敦 煌 有 「 所 」 字 。

〔 一 三 七 〕 可 無 戀 也   「 可 無 」 敦 煌作 「 無 可 」 。

〔 一 三 八 〕 愛 習 之 情 卒 難 遣   「 卒 難遣 」 敦 煌 作 「 難 可 卒 遣 」 。

〔 一 三 九 〕 口 斷 甘 肴   「 甘 肴 」 敦 煌作 「 所 甘 」 。

〔 一 四 十 〕 求 神 仙 於 幽 漠   「 於 」 原作 「 之 」 。 校 補 云 : 「 之 」 字 當 從 敦 煌 作 「 於 」 。 今 訂正 。

〔 一 四 一 〕 豈 所 堪 哉   「 所 堪 」 原 作「 不  」 。 敦 煌 作 「 所 堪 」 。 校 補 云 : 「 所 堪 」 是 。 「不 」 與 「 所 」 , 「  」 與 「 堪 」 , 並 形 近 而 訛 。 今 據 改。

〔 一 四 二 〕 非 勢 位 之 人   「 人 」 下 敦煌 有 「 也 」 字 。

〔 一 四 三 〕 區 區 小 子 之 奸 偽   「 奸 偽」 下 敦 煌 有 「 為 事 」 二 字 。

〔 一 四 四 〕 昔 勾 踐 式 怒    韓 非 子 內儲 說 上 七 術 云 : 越 王 勾 踐 見 怒  而 式 之 。 御 者 曰 , 何 為式 ? 王 曰 ,  有 氣 如 此 , 可 無 為 式 乎 ?

〔 一 四 五 〕 楚 靈 愛 細 腰 國 人 多 餓 死  韓 非 子 二 柄 篇 云 : 楚 靈 王 好 細 腰 , 而 國 中 多 餓 人 。

〔 一 四 六 〕 齊 桓 嗜 異 味 易 牙 蒸 其 子  易 牙 , 齊 桓 公 臣 , 善 烹 調 五 味 。 韓 非 子 二 柄 篇 : 齊 桓 公好 味 , 易 牙 蒸 其 子 首 而 進 之 。

〔 一 四 七 〕 宋 君 賞 瘠 孝 毀 歿 者 比 屋  韓 非 子 內 儲 說 上 七 術 云 : 宋 崇 門 之 巷 人 , 服 喪 而 毀 , 甚瘠 。 宋 君 以 為 慈 愛 於 親 , 舉 以 為 官 師 。 其 黨 人 毀 而 死 者半 。 參 莊 子 外 物 篇 。

〔 一 四 八 〕 安 可 得 煞 乎   「 得 」 原 作「 待 」 。 孫 校 : 「 待 」 當 作 「 得 」 。 明 案 敦 煌 正 作 「 得」 , 今 訂 正 。

〔 一 四 九 〕 視 金 玉 如 土 糞   「 土 糞 」敦 煌 作 「 糞 土 」 。

〔 一 五 十 〕 以 假 塗 求 其 財   「 財 」 敦煌 作 「 錢 」 。

〔 一 五 一 〕 共 登 嵩 高 山   敦 煌 作 「 共上 嵩 高 」 。

〔 一 五 二 〕 而 少 君 稱 病 死   敦 煌 無 「而 」 字 「 稱 」 字 。

〔 一 五 三 〕 唯 衣 冠 在 焉   敦 煌 「 唯 」作 「 則 」 。

〔 一 五 四 〕 近 世 壺 公 將 費 長 房 去   壺公 者 , 不 知 其 姓 名 也 。 汝 南 有 費 長 房 為 市 掾 , 見 公 入 市賣 藥 , 懸 一 壺 於 肆 頭 。 及 市 罷 , 輒 跳 入 壺 中 , 市 人 莫 之見 。 唯 長 房 於 樓 上 見 之 , 異 焉 。 因 往 再 拜 奉 酒 脯 。 公 知長 房 意 。 約 長 房 與 語 謫 仙 事 。 後 壺 公 將 長 房 俱 去 。 參 見後 漢 書 費 長 房 傳 及 神 仙 傳 壺 公 。

〔 一 五 五 〕 李 意 期 將 兩 弟 子   孫 校 :「 刻 本 有 『 去 , 後 人 見 之 』 五 字 , 非 」 。 明 案 據 敦 煌 殘卷 , 孫 本 此 下 脫 「 去 , 皆 託 卒 , 死 家 殯 埋 之 , 積 數 年 ,而 長 房 來 歸 。 又 相 識 人 見 李 意 其 將 兩 弟 子 」 二 十 九 字 ,今 增 補 。 葛 洪 神 仙 傳 云 : 李 意 期 者 , 本 蜀 人 , 傳 世 見 之, 漢 文 帝 時 人 也 。 人 欲 遠 行 速 至 者 , 意 期 以 符 與 之 , 并丹 書 兩 腋 下 , 則 千 里 皆 不 盡 日 而 還 。

〔 一 五 六 〕 三 棺 遂 有 竹 杖 一 枚   校 勘記 : 「 遂 有 」 盧 本 作 「 止 有 」 。 明 案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亦 作 「 止 有 」 , 敦 煌 作 「 悉 有 」 。

〔 一 五 七 〕 以 丹 書 於 杖   敦 煌 「 書 」下 有 「 符 」 字 。

〔 一 五 八 〕 噎 死 者 不 可 譏 神 農 之 播 穀  敦 煌 「 譏 」 作 「 議 」 。

〔 一 五 九 〕 是 猶 見 趙 高 董 卓   趙 高 ,秦 中 車 府 令 , 始 皇 死 , 篡 權 , 詐 造 始 皇 詔 , 賜 長 子 扶 蘇死 , 立 胡 亥 為 二 世 皇 帝 。 見 史 記 李 斯 列 傳 。 董 卓 , 後 漢相 國 , 凶 暴 有 奸 謀 , 策 廢 少 帝 , 立 陳 留 王 , 是 為 獻 帝 。見 後 漢 書 董 卓 傳 。

〔 一 六 十 〕 便 謂 古 無 伊 周 霍 光   伊 ,伊 尹 , 商 湯 臣 。 湯 死 , 太 甲 在 位 , 暴 虐 無 道 , 伊 尹 放 之於 桐 宮 , 伊 尹 攝 行 政 事 ; 及 太 甲 悔 過 自 責 , 於 是 伊 尹 迎帝 太 甲 而 授 之 政 。 見 史 記 殷 本 紀 。 周 , 周 公 旦 , 武 王 弟。 武 王 死 , 子 成 王 立 , 年 少 , 因 周 初 定 天 下 , 周 公 恐 諸侯 畔 , 乃 攝 政 , 平 內 亂 。 至 成 王 長 , 返 政 成 王 。 見 史 記周 本 紀 。 霍 光 , 漢 驃 騎 將 軍 霍 去 病 弟 , 武 帝 時 為 大 司 馬大 將 軍 。 武 帝 死 , 昭 帝 立 , 帝 年 八 歲 , 政 事 一 決 於 光 。昭 帝 死 , 昌 邑 王 賀 嗣 立 , 荒 淫 無 道 , 乃 廢 昌 邑 王 , 立 宣帝 。 見 漢 書 霍 光 傳 。

〔 一 六 一 〕 見 商 臣 冒 頓   商 臣 , 楚 成王 太 子 , 弒 父 自 立 。 成 王 既 立 商 臣 , 後 又 欲 立 公 子 職 。商 臣 以 宮 衛 兵 圍 成 王 , 成 王 自 絞 殺 。 商 臣 代 立 , 是 為 穆王 。 見 史 記 楚 世 家 。 匈 奴 單 于 曰 頭 曼 , 有 太 子 名 冒 頓 ,單 于 欲 廢 冒 頓 而 立 少 子 。 冒 頓 從 其 父 頭 曼 獵 , 以 鳴 鏑 射殺 頭 曼 , 冒 頓 自 立 為 單 于 , 見 史 記 匈 奴 傳 。 商 臣 冒 頓 ,並 謂 不 孝 之 主 。

〔 一 六 二 〕 而 云 古 無 伯 奇 孝 己   伯 奇, 周 宣 王 時 尹 吉 甫 子 , 無 罪 為 後 母 所 譖 而 見 逐 。 見 後 漢書 黃 瓊 傳 注 引 說 苑 。 孝 己 , 殷 高 宗 之 子 , 有 賢 孝 之 行 ,遭 後 母 之 難 , 憂 苦 而 死 。 荀 子 大 略 篇 : 「 孝 己 孝 而 親 不愛 」 。 家 語 弟 子 解 云 : 「 武 丁 以 後 妻 殺 孝 己 」 。 參 莊 子外 物 篇 成 玄 英 疏 。

〔 一 六 三 〕 神 仙 集 中 有 召 神 劾 鬼 之 法  漢 書 藝 文 志 雜 占 家 有 執 不 祥 劾 鬼 物 八 卷 。 後 漢 書 方 術傳 費 長 房 麴 聖 卿 壽 光 侯 皆 能 劾 鬼 云 。 此 皆 方 士 之 謬 說 耳。

〔 一 六 四 〕 其 餘 亦 何 所 不 有 也   「 也」 敦 煌 作 「 耶 」 。

〔 一 六 五 〕 鬼 神 數 為 人 間 作 光 怪 變 異  「 人 間 」 敦 煌 、 藏 本 、 魯 藩 本 、 慎 校 本 皆 作 「 民 間 」。

〔 一 六 六 〕 安 能 見 聞   「 安 能 」 敦 煌作 「 莫 之 」 。

〔 一 六 七 〕 故 不 見 鬼 神 至 不 可 謂 世 閒無 仙 人 也   敦 煌 作 「 然 雖 不 見 鬼 神 , 不 可 得 謂 天 下 無 神也 ( 「 神 」 上 殆 脫 「 鬼 」 字 ) ; 雖 不 見 仙 人 , 不 可 謂 世間 無 仙 人 也 」 。

〔 一 六 八 〕 人 無 賢 愚   「 無 」 原 作 「有 」 。 校 勘 記 : 「 有 」 字 誤 , 御 覽 八 百 八 十 六 作 「 無 」。 明 案 敦 煌 亦 作 「 無 」 , 今 訂 正 。

〔 一 六 九 〕 術 家 有 拘 錄 之 法   「 拘 錄」 敦 煌 作 「 錄 具 」 。

〔 一 七 十 〕 禮 典 有 招 呼 之 義   「 招 呼」 敦 煌 作 「 招 魂 」 。

〔 一 七 一 〕 豈 可 遂 以 不 聞 見 之   「 遂」 敦 煌 作 「 復 」 。

〔 一 七 二 〕 又 云 無 之 乎   校 勘 記 : 御覽 八 百 八 十 六 「 又 云 」 作 「 復 言 」 , 榮 案 盧 本 作 「 而 云」 。 明 案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亦 作 「 而 云 」 。

〔 一 七 三 〕 輔 氏 報 施 之 鬼   晉 魏 顆 敗秦 師 於 輔 氏 , 獲 秦 之 杜 回 。 初 , 魏 武 子 有 嬖 妾 , 無 子 。武 子 疾 , 命 顆 曰 , 必 嫁 是 。 疾 病 則 曰 , 必 以 為 殉 。 及 卒, 顆 嫁 之 。 曰 , 疾 病 則 亂 , 吾 從 其 治 也 。 及 輔 氏 之 役 ,顆 見 老 人 , 結 草 以 亢 杜 回 , 杜 回 躓 而 顛 , 故 獲 之 。 夜 夢之 曰 , 余 , 而 所 嫁 婦 人 之 父 也 , 爾 用 先 人 之 治 命 , 余 是以 報 。 見 左 傳 宣 公 十 五 年 。

〔 一 七 四 〕 成 湯 怒 齊 之 靈   「 怒 」 敦煌 作 「 怨 」 。

〔 一 七 五 〕 申 生 交 言 於 狐 子   晉 侯 改葬 共 太 子 ( 共 太 子 即 申 生 ) 。 狐 突 適 下 國 , 遇 太 子 , 太子 使 登 僕 , 而 告 之 曰 , 夷 吾 無 禮 , 余 得 請 於 帝 矣 , 將 以晉 畀 秦 , 秦 將 祀 余 云 云 , 即 指 此 事 。 見 左 傳 僖 公 十 年 。

〔 一 七 六 〕 杜 伯 報 恨 於 周 宣   墨 子 明鬼 篇 : 周 宣 王 殺 其 臣 杜 伯 而 不 辜 。 後 宣 王 田 於 圃 , 見 杜伯 乘 白 馬 素 車 , 執 弓 矢 , 追 射 宣 王 , 射 之 車 上 , 伏 弢 而死 。

〔 一 七 七 〕 彭 生 託 形 於 玄 豕   曲 園 曰: 左 傳 云 見 大 豕 , 齊 世 家 止 云 見 彘 , 均 無 「 玄 」 字 。 「玄 」 或 「 立 」 字 之 誤 。 左 史 並 有 「 立 」 字 。 明 案 「 玄 豕」 與 下 句 「 蒼 狗 」 對 文 , 殆 亦 可 通 , 不 必 拘 泥 於 「 立 豕」 也 。 敦 煌 「 形 」 作 「 身 」 。 左 傳 莊 公 八 年 載 : 齊 襄 公田 於 貝 丘 , 見 大 豕 , 從 者 曰 , 公 子 彭 生 也 。 公 怒 曰 , 彭生 敢 見 , 射 之 。 豕 人 立 而 啼 。 公 懼 , 墜 於 車 , 傷 足 喪 屨。

〔 一 七 八 〕 如 意 假 貌 於 蒼 狗   漢 高 后八 年 三 月 袚 霸 上 , 還 過 枳 道 , 見 物 如 蒼 狗 , 橶 高 后 掖 ,忽 而 不 見 。 卜 之 , 趙 王 如 意 為 祟 。 遂 病 掖 傷 而 崩 。 先 是高 后 鴆 殺 如 意 , 支 斷 其 母 戚 夫 人 手 足 , 搉 其 眼 以 為 人 彘。 見 漢 書 五 行 志 。

〔 一 七 九 〕 灌 夫 守 田 蚡   「 夫 」 下 敦煌 有 「 之 」 字 。 漢 武 帝 時 , 灌 夫 竇 嬰 與 田 蚡 交 惡 。 蚡 為丞 相 , 奏 劾 灌 夫 竇 嬰 論 罪 棄 市 。 不 久 田 蚡 病 , 一 身 盡 痛, 若 有 擊 者 。 蚡 呼 服 謝 罪 , 使 巫 視 鬼 者 瞻 之 。 曰 , 竇 嬰與 灌 夫 共 守 笞 , 欲 殺 之 , 竟 死 。 參 史 記 及 漢 書 灌 夫 傳 。

〔 一 八 十 〕 子 義 掊 燕 簡   「 義 」 下 敦煌 有 「 之 」 字 。 燕 簡 公 殺 其 臣 莊 子 儀 而 不 辜 。 後 簡 公 方將 馳 於 祖 塗 , 莊 子 儀 荷 朱 杖 而 擊 之 , 殪 之 車 上 。 見 墨 子明 鬼 篇 。

〔 一 八 一 〕 蓐 收 之 降 於 莘   左 傳 莊 公三 十 二 年 七 月 略 云 , 有 神 降 於 莘 。 內 史 過 對 周 惠 王 曰 ,國 之 將 興 , 明 神 降 之 ; 將 亡 , 神 又 降 之 。 內 史 過 往 , 聞虢 請 命 , 反 曰 , 虢 必 亡 矣 , 虐 而 聽 於 神 。 國 語 晉 語 云 :虢 公 夢 在 廟 , 有 神 人 面 白 毛 虎 爪 , 執 鉞 立 於 西 阿 。 公 懼而 走 。 神 曰 , 無 走 。 公 拜 稽 首 。 覺 , 召 史 嚚 占 之 。 對 曰, 如 君 之 言 , 則 蓐 收 也 , 天 之 刑 神 也 。 後 六 年 , 虢 亡 。

〔 一 八 二 〕 欒 侯 之 止 民 家   欒 布 , 前漢 梁 人 , 為 人 所 略 , 賣 為 奴 於 燕 。 高 帝 殺 彭 越 , 禁 人 勿收 , 欒 布 獨 祠 而 哭 之 。 幸 免 於 死 。 文 帝時 , 欒 布 為 燕 相 , 至 將 軍 。 吳 楚 反 時 , 以 軍 功 封 俞 侯 。燕 齊 之 間 , 皆 為 立 社 , 號 曰 欒 公 社 。 見 史 記 欒 布 傳 。

〔 一 八 三 〕 神 君 言 於 上 林   「 林 」 原作 「 臨 」 。 校 補 云 : 敦 煌 殘 卷 作 「 上 林 」 是 也 。 今 本 作「 上 臨 」 , 聲 相 亂 也 。 史 記 封 禪 書 : 初 , 武 帝 求 神 君 ,舍 之 上 林 中  氏 觀 。 及 帝 即 位 , 則 厚 禮 置 祠 之 內 中 , 聞其 言 不 見 其 人 云 。 今 據 改 。

〔 一 八 四 〕 世 所 希 聞 乎   敦 煌 「 聞 」下 有 「 者 」 字 。

〔 一 八 五 〕 是 令 蚊 虻 負 山   「 令 」 敦煌 作 「 使 」 。

〔 一 八 六 〕 與 井 蟆 論 海 也   孫 校 : 「蟆 」 藏 本 作 「 ● 」 。 案 魯 藩 本 亦 作 「 ● 」 。 敦 煌 作 「 」 。 校 勘 記 : 「 蟆 」 盧 本 作 「 蛙 」 , 榮 案 說 文 作 「  」, 玉 篇 「 蛙 」 , 並 云 蝦 蟆 也 。

〔 一 八 七 〕 俗 人 未 嘗 見 龍 麟 鸞 鳳   「麟 」 原 作 「 鱗 」 , 非 。 敦 煌 作 為 「 驎 」 , 即 「 麟 」 之 假字 , 藏 本 、 魯 藩 本 並 作 「 麟 」 , 是 , 今 據 改 。

〔 一 八 八 〕 以 為 古 人 虛 設 瑞 應   「 古人 」 , 校 勘 記 : 榮 案 盧 本 作 「 古 者 」 。

〔 一 八 九 〕 況 於 令 人 之 信 有 仙 人 乎  敦 煌 「 令 」 下 無 「 人 」 字 。

〔 一 九 十 〕 劉 向 作 金 不 成   漢 宣 帝 時, 劉 向 獻 淮 南 枕 中 鴻 寶 苑 秘 書 , 書 言 神 仙 使 鬼 物 為 金 之術 , 令 尚 方 鑄 作 , 事 不 驗 。 見 漢 書 劉 向 傳 及 郊 祀 志 。

〔 一 九 一 〕 便 謂 索 隱 行 怪   「 謂 」 下敦 煌 有 「 其 」 字 。

〔 一 九 二 〕 以 蟻 鼻 之 缺   蟻 鼻 , 喻 微小 。

〔 一 九 三 〕 捐 無 價 之 淳 鈞   「 鈞 」 當作 「 鉤 」 。 淳 鉤 , 良 劍 名 , 越 人 歐 冶 子 所 鑄 。 淮 南 子 覽冥 篇 云 : 「 區 冶 生 而 淳 鉤 之 劍 成 」 。

〔 一 九 四 〕 非 荊 和 之 遠 識   「 荊 」 一作 「 楚 」 。 和 , 卞 和 。 楚 人 卞 和 得 玉 璞 於 荊 山 , 先 後 獻楚 厲 王 及 武 王 , 皆 以 為 石 , 刖 其 左 右 足 。 及 文 王 即 位 ,和 乃 抱 其 璞 而 哭 於 荊 山 之 下 , 三 日 三 夜 , 泣 盡 繼 之 以 血。 王 乃 使 玉 人 治 其 璞 , 而 得 寶 玉 焉 , 遂 命 曰 和 氏 之 璧 。見 韓 非 子 和 氏 篇 。

〔 一 九 五 〕 風 胡 之 賞 真 也   風 胡 , 春秋 時 人 , 善 識 劍 。 越 王 允 常 聘 歐 冶 子 作 名 劍 五 枚 , 其 一曰 純  , 二 曰 湛 盧 , 以 示 薛 燭 。 燭 謂初 造 此 劍 , 赤 堇 之 山 破 而 出 錫 , 若 耶 之 溪 涸 而 出 銅 ; 天帝 裝 炭 , 太 一 下 觀 , 於 是 歐 冶 子 因 天 地 之 精 , 造 為 此 劍。 後 湛 盧 傳 至 楚 昭 王 , 王 召 風 胡 子 問 之 , 此 劍 直 幾 何 ?對 曰 , 赤 堇 之 山 已 合 , 若 耶 之 谿 深 不 可 測 , 群 神 上 天 ,歐 冶 子 已 死 , 雖 傾 城 量 金 , 珠 玉 滿 河 , 猶 不 能 得 此 寶 ,況 駿 馬 千 匹 , 萬 戶 之 都 , 何 足 言 也 ? 參 見 吳 越 春 秋 卷 四、 越 絕 書 卷 十 一 。

〔 一 九 六 〕 朱 公 所 以 鬱 悒   朱 公 見 本篇 前 陶 朱 條 注 。

〔 一 九 七 〕 薛 燭 所 以 永 歎   薛 燭 見 前風 胡 條 注 。

〔 一 九 八 〕 然 皆 秘 其 要 文   孫 校 : 「文 」 一 本 作 「 又 」 。 案 敦 煌 「 文 」 作 「 言 」 。

〔 一 九 九 〕 其 所 用 藥   敦 煌 「 藥 」 下有 「 物 」 字 。

〔 二 0 十 〕 治 淮 南 王 獄 中 所 得 此 書  敦 煌 「 中 」 作 「 時 」 。

〔 二 0 一 〕 便 謂 其 意 盡 在 紙 上   敦 煌「 意 」 下 有 「 當 」 字 。

〔 二 0 二 〕 自 刪 秦 大 夫 阮 倉 書 中 出 之  孫 校 : 「 大 夫 阮 倉 」 四 字 刻 本 訛 作 「 太 史 暨 漢 」 。 案神 仙 傳 序 云 阮 倉 記 古 之 得 仙 者 數 百 人 。

〔 二 0 三 〕 非 妄 言 也   「 言 」 敦 煌 作「 造 」 。

〔 二 0 四 〕 采 葑 采 菲   孫 校 : 藏 本 作「 采 葑 」 二 字 。 案 敦 煌 有 。

〔 二 0 五 〕 以 日 月 曾 蝕 之 故   敦 煌 作「 以 曾 蝕 之 日 」 。

〔 二 0 六 〕 而 謂 懸 象 非 大 明 哉   孫 校: 「 懸 」 藏 本 作 「 玄 」 。 明 案 敦 煌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亦 作 「 玄 」 。

〔 二 0 七 〕 實 是 合 五 種 灰 以 作 之   五種 灰 , 校 勘 記 云 : 御 覽 七 百 六 十 作 「 百 灰 」 , 八 百 七 十一 作 「 五 百 種 灰 」 , 今 此 脫 「 百 」 字 。 案 敦 煌 「 灰 」 作「 石 灰 」 。

〔 二 0 八 〕 今 以 此 語 俗 人 俗 人 殊 不 肯信   「 俗 人 」 下 原 缺 「 俗 人 」 二 字 。 校 勘 記 云 : 御 覽 七百 六 十 「 俗 人 」 下 復 有 「 俗 人 」 。 案 敦 煌 亦 重 「 俗 人 」二 字 , 是 , 今 據 補 。

〔 二 0 九 〕 乃 云 水 精 本 自 然 之 物   「本 」 敦 煌 作 「 是 」 。

〔 二 一 十 〕 俗 人 當 何 信   「 當 何 」 敦煌 作 「 何 時 當 」 。

〔 二 一 一 〕 愚 人 乃 不 信 黃 丹 及 胡 粉 是化 鉛 所 作   校 勘 記 云 : 書 鈔 一 百 三 十 五 , 御 覽 七 百 十 九、 八 百 十 二 「 人 」 作 「 民 」 。 案 博 物 志 云 , 燒 鉛 錫 成 胡粉 。

〔 二 一 二 〕 不 信 騾 及 駏 驉   駏 驉 , 寶顏 堂 本 、 慎 校 本 作 ● ● 。 廣 韻 魚 韻 : 駏 驉 , 畜 似 騾 也 。

〔 二 一 三 〕 況 乎 難 知 之 事 哉   「 乎 」敦 煌 作 「 於 」 。 校 勘 記 云 : 御 覽 九 百 一 作 「 況 乎 仙 者 難知 之 事 哉 」 。

〔 二 一 四 〕 信 哉 此 言 至 篇 末 二 十 二 字  敦 煌 無 。

David168 说...

抱 朴 子 內 篇 卷 之 三

      對 俗
    或 人 難 曰 : 「 人 中 之 有 老 彭 , 猶 木 中 之 有 松 柏 , 稟之 自 然 〔 一 〕 , 何 可 學 得 乎 〔 二 〕 ? 」 抱 朴 子 曰 : 「 夫陶 冶 造 化 , 莫 靈 於 人 。 故 達 其 淺 者 , 則 能 役 用 萬 物 , 得其 深 者 , 則 能 長 生 久 視 。 知 上 藥 之 延 年 , 〔 三 〕 故 服 其藥 以 求 仙 。 知 龜 鶴 之 遐 壽 , 故 效 其 道 引 以 增 年 。 且 夫 松柏 枝 葉 , 與 眾 木 則 別 〔 四 〕 。 龜 鶴 體 貌 , 與 眾 蟲 則 殊 〔五 〕 。 至 於 彭 老 猶 是 人 耳 , 非 異 類 而 壽 獨 長 者 , 由 於 得道 , 非 自 然 也 。 眾 木 不 能 法 松 柏 , 諸 蟲 不 能 學 龜 鶴 , 是以 短 折 耳 〔 六 〕 。 人 有 明 哲 〔 七 〕 , 能 修 彭 老 之 道 〔 八〕 , 則 可 與 之 同 功 矣 。 若 謂 世 無 仙 人 乎 , 然 前 哲 所 記 ,近 將 千 人 , 皆 有 姓 字 , 及 有 施 為 本 末 〔 九 〕 , 非 虛 言 也。 若 謂 彼 皆 特 稟 異 氣 , 然 其 相 傳 皆 有 師 奉 服 食 〔 一 十 〕, 非 生 知 也 。 若 道 術 不 可 學 得 , 則 變 易 形 貌 , 吞 刀 吐 火〔 一 一 〕 , 坐 在 立 亡 〔 一 二 〕 , 興 雲 起 霧 〔 一 三 〕 , 召致 蟲 蛇 , 合 聚 魚 鱉 〔 一 四 〕 , 三 十 六 石 立 化 為 水 〔 一 五〕 , 消 玉 為  , 潰 金 為 漿 〔 一 六 〕 , 入 淵 不 沾 〔 一 七 〕, 蹴 刃 不 傷 , 〔 一 八 〕 幻 化 之 事 , 九 百 有 餘 〔 一 九 〕 ,按 而 行 之 , 無 不 皆 效 , 何 為 獨 不 肯 信 仙 之 可 得 乎 ! 仙 道遲 成 〔 二 十 〕 , 多 所 禁 忌 。 自 無 超 世 之 志 , 強 力 之 才 ,不 能 守 之 〔 二 一 〕 。 其 或 頗 好 心 疑 , 中 道 而 廢 , 便 謂 仙道 長 生 , 果 不 可 得 耳 。 仙 經 曰 , 服 丹 守 一 , 與 天 相 畢 ,還 精 胎 息 , 延 壽 無 極 。 此 皆 至 道 要 言 也 。 民 間 君 子 , 猶內 不 負 心 , 外 不 愧 影 , 上 不 欺 天 , 下 不 食 言 , 豈 況 古 之真 人 , 寧 當 虛 造 空 文 , 以 必 不 可 得 之 事 , 誑 誤 將 來 , 何所 索 乎 ! 苟 無 其 命 , 終 不 肯 信 , 亦 安 可 強 令 信 哉 〔 二 二〕 ! 」
    或 難 曰 : 「 龜 鶴 長 壽 , 蓋 世 閒 之 空 言 耳 , 誰 與 二物 終 始 相 隨 而 得 知 之 也 〔 二 三 〕 。 」 抱 朴 子 曰 : 「 苟 得其 要 , 則 八 極 之 外 , 如 在 指 掌 , 百 代 之 遠 , 有 若 同 時 ,不 必 在 乎 庭 宇 之 左 右 , 俟 乎 瞻 視 之 所 及 , 然 後 知 之 也 。玉 策 記 〔 二 四 〕 曰 , 千 歲 之 龜 , 五 色 具 焉 , 其 額 上 兩 骨起 似 角 , 解 人 之 言 〔 二 五 〕 , 浮 於 蓮 葉 之 上 〔 二 六 〕 ,或 在 叢 蓍 之 下 , 其 上 時 有 白 雲 蟠 蛇 〔 二 七 〕 。 千 歲 之 鶴, 隨 時 而 鳴 , 能 登 於 木 , 其 未 千 載 者 , 終 不 集 於 樹 上 也, 色 純 白 而 腦 盡 成 丹 。 如 此 則 見 , 便 可 知 也 。 然 物 之 老者 多 智 , 率 皆 深 藏 邃 處 〔 二 八 〕 , 故 人 少 有 見 之 耳 。 按玉 策 記 及 昌 宇 經 , 不 但 此 二 物 之 壽 也 。 云 千 歲 松 樹 〔 二九 〕 , 四 邊 披 越 〔 三 十 〕 , 上 杪 不 長 , 望 而 視 之 , 有 如偃 蓋 , 其 中 有 物 , 或 如 青 牛 , 或 如 青 羊 , 或 如 青 犬 〔 三一 〕 , 或 如 青 人 〔 三 二 〕 , 皆 壽 萬 歲 〔 三 三 〕 。 又 云 ,蛇 有 無 窮 之 壽 〔 三 四 〕 , 獮 猴 壽 八 百 歲 變 為 猿 , 猿 壽 五百 歲 變 為 玃 〔 三 五 〕 。 玃 壽 千 歲 〔 三 六 〕 。 蟾 蜍 壽 三 千歲 , 騏 驎 壽 二 千 歲 。 騰 黃 之 馬 , 吉 光 之 獸 〔 三 七 〕 , 皆壽 三 千 歲 。 千 歲 之 鳥 〔 三 八 〕 , 萬 歲 之 禽 〔 三 九 〕 , 皆人 面 而 鳥 身 , 壽 亦 如 其 名 〔 四 十 〕 。 虎 及 鹿 兔 , 皆 壽 千歲 , 壽 滿 五 百 歲 者 , 其 毛 色 白 〔 四 一 〕 。 熊 壽 五 百 歲 者, 〔 四 二 〕 則 能 變 化 。 狐 狸 豺 狼 〔 四 三 〕 , 皆 壽 八 百 歲。 滿 五 百 歲 , 則 善 變 為 人 形 〔 四 四 〕 。 鼠 壽 三 百 歲 , 滿百 歲 則 色 白 〔 四 五 〕 , 善 憑 人 而 卜 , 名 曰 仲 , 能 知 一 年中 吉 凶 及 千 里 外 事 〔 四 六 〕 。 如 此 比 例 , 不 可 具 載 。 但博 識 者 觸 物 能 名 , 洽 聞 者 理 無 所 惑 耳 〔 四 七 〕 。 何 必 常與 龜 鶴 周 旋 , 乃 可 知 乎 ? 苟 不 識 物 , 則 園 中 草 木 , 田 池禽 獸 , 猶 多 不 知 , 況 乎 巨 異 者 哉 ? 史 記 龜 策 傳 云 : 江 淮閒 居 人 為 兒 時 , 以 龜 枝 床 , 至 後 老 死 , 家 人 移 床 , 而 龜故 生 。 此 亦 不 減 五 六 十 歲 也 , 不 飲 不 食 〔 四 八 〕 , 如 此之 久 而 不 死 , 其 與 凡 物 不 同 亦 遠 矣 , 亦 復 何 疑 於 千 歲 哉? 仙 經 象 龜 之 息 , 豈 不 有 以 乎 ? 故 太 丘 長 潁 川 陳 仲 弓 ,篤 論 士 也 , 撰 異 聞 記 云 〔 四 九 〕 , 其 郡 人 張 廣 定 者 , 遭亂 常 避 地 , 有 一 女 年 四 歲 , 不 能 步 涉 , 又 不 可 擔 負 , 計棄 之 固 當 餓 死 〔 五 0 〕 , 不 欲 令 其 骸 骨 之 露 , 村 口 有 古大 塚 〔 五 一 〕 , 上 巔 先 有 穿 穴 〔 五 二 〕 , 乃 以 器 盛 縋 之, 〔 五 三 〕 下 此 女 於 塚 中 〔 五 四 〕 , 以 數 月 許 乾 飯 及 水漿 與 之 而 舍 去 。 候 世 平 定 〔 五 五 〕 , 其 間 三 年 , 廣 定 乃得 還 鄉 里 , 欲 收 塚 中 所 棄 女 骨 , 更 殯 埋 之 。 廣 定 往 視 ,女 故 坐 塚 中 , 見 其 父 母 , 猶 識 之 甚 喜 。 而 父 母 猶 初 恐 其鬼 也 〔 五 六 〕 , 父 下 入 就 之 〔 五 七 〕 , 乃 知 其 不 死 。 問之 從 何 得 食 , 女 言 糧 初 盡 時 甚 飢 〔 五 六 〕 , 見 塚 角 有 一物 , 伸 頸 吞 氣 , 試 效 之 , 轉 不 復 飢 , 日 月 為 之 〔 五 九 〕, 以 至 於 今 。 父 母 去 時 所 留 衣 被 , 自 在 塚 中 , 不 行 往 來, 衣 服 不 敗 , 故 不 寒 凍 。 廣 定 乃 索 女 所 言 物 〔 六 十 〕 ,乃 是 一 大 龜 耳 〔 六 一 〕 。 女 出 食 穀 〔 六 二 〕 , 初 小 腹 痛嘔 逆 , 久 許 乃 習 , 此 又 足 以 知 龜 有 不 死 之 法 , 及 為 道 者效 之 , 可 與 龜 同 年 之 驗 也 〔 六 三 〕 。 史 遷 與 仲 弓 , 皆 非妄 說 者 也 。 天 下 之 蟲 鳥 多 矣 , 而 古 人 獨 舉 斯 二 物 者 , 明其 獨 有 異 於 眾 故 也 〔 六 四 〕 , 睹 一 隅 則 可 以 悟 之 矣 。 」

    或 難 曰 : 「 龜 能 土 蟄 , 鶴 能 天 飛 〔 六 五 〕 , 使 人為 須 臾 之 蟄 , 有 頃 刻 之 飛 , 猶 尚 不 能 , 其 壽 安 可 學 乎 〔六 六 〕 ? 」 抱 朴 子 答 曰 : 「 蟲 之 能 蟄 者 多 矣 , 鳥 之 能 飛者 饒 矣 , 而 獨 舉 龜 鶴 有 長 生 之 壽 者 , 其 所 以 不 死 者 , 不由 蟄 與 飛 也 〔 六 七 〕 。 是 以 真 人 但 令 學 其 道 引 以 延 年 ,法 其 食 氣 以 絕 穀 , 不 學 其 土 蟄 與 天 飛 也 。 夫 得 道 者 , 上能 竦 身 於 雲 霄 , 下 能 潛 泳 於 川 海 。 是 以 蕭 史 偕 翔 鳳 以 淩虛 〔 六 八 〕 , 琴 高 乘 朱 鯉 於 深 淵 〔 六 九 〕 , 斯 其 驗 也 。何 但 須 臾 之 蟄 , 須 刻 之 飛 而 已 乎 ! 龍 蛇 蛟 螭 , 狙 ● 鼉 ● 〔 七 十 〕 , 皆 能 竟 冬 不 食 , 不 食 之 時 〔 七 一 〕 , 乃 肥 於食 時 也 〔 七 二 〕 。 莫 得 其 法 〔 七 三 〕 。 且 夫 一 致 之 善 者, 物 多 勝 於 人 , 不 獨 龜 鶴 也 。 故 太 昊 師 蜘 蛛 而 結 網 〔 七四 〕 , 金 天 據 九  以 正 時 〔 七 五 〕 , 帝 軒 俟 鳳 鳴 以 調 律〔 七 六 〕 , 唐 堯 觀 蓂 莢 以 知 月 〔 七 七 〕 , 歸 終 知 往 〔 七八 〕 , 乾 鵲 知 來 〔 七 九 〕 , 魚 伯 識 水 旱 之 氣 〔 八 十 〕 ,蜉 蝣 曉 潛 泉 之 地 〔 八 一 〕 , 白 狼 知 殷 家 之 興 〔 八 二 〕 ,鸑 鷟 見 周 家 之 盛 〔 八 三 〕 , 龜 鶴 偏 解 導 養 , 不 足 怪 也 。且 仙 經 長 生 之 道 , 有 數 百 事 , 但 有 遲 速 煩 要 耳 , 不 必 皆法 龜 鶴 也 〔 八 四 〕 。 上 士 用 思 遐 邈 , 自 然 玄 暢 , 難 以 愚俗 之 近 情 , 而 推 神 仙 之 遠 旨 。 」

    或 曰 〔 八 五 〕 , 「 我 等 不 知 今 人 長 生 之 理 〔 八 六〕 , 古 人 何 獨 知 之 〔 八 七 〕 ? 」 「 此 蓋 愚 暗 之 局 談 , 非達 者 之 用 懷 也 。 夫 占 天 文 之 玄 道 〔 八 八 〕 , 步 七 政 之 盈縮 〔 八 九 〕 , 論 淩 犯 於 既 往 , 審 崇 替 於 將 來 , 仰 望 雲 物之 徵 祥 , 俯 定 卦 兆 之 休 咎 , 運 三 棋 以 定 行 軍 之 興 亡 〔 九十 〕 , 推 九 符 而 得 禍 福 之 分 野 〔 九 一 〕 , 乘 除 一 算 , 以究 鬼 神 之 情 狀 , 錯 綜 六 情 〔 九 二 〕 , 而 處 無 端 之 善 否 。其 根 元 可 考 也 , 形 理 可 求 也 , 〔 九 三 〕 而 庸 才 近 器 , 猶不 能 開 學 之 奧 治 , 至 於 樸 素 , 徒 銳 思 於 糟 粕 , 不 能 窮 測其 精 微 也 。 夫 鑿 枘 之 麤 伎 , 而 輪 扁 有 不 傳 之 妙 〔 九 四 〕; 掇 蜩 之 薄 術 , 而 傴 僂 有 入 神 之 巧 〔 九 五 〕 , 在 乎 其 人〔 九 六 〕 , 由 於 至 精 也 。 況 於 神 仙 之 道 〔 九 七 〕 , 旨 意深 遠 〔 九 八 〕 , 求 其 根 莖 〔 九 九 〕 , 良 未 易 也 。 松 喬 之徒 , 雖 得 其 效 , 未 必 測 其 所 以 然 也 , 況 凡 人 哉 ? 其 事 可學 , 故 古 人 記 而 垂 之 , 以 傳 識 者 耳 。 若 心 解 意 得 , 則 可信 而 修 之 , 其 猜 疑 在 胸 , 皆 自 其 命 , 不 當 詰 古 人 何 以 獨曉 此 , 而 我 何 以 獨 不 知 之 意 耶 〔 一 0 十 〕 ? 吾 今 知 仙 之可 得 也 , 吾 能 休 糧 不 食 也 , 吾 保 流 珠 之 可 飛 也 , 黃 白 之可 求 也 , 若 責 吾 求 其 本 理 , 則 亦 實 復 不 知 矣 。 世 人 若 以思 所 能 得 謂 之 有 〔 一 0 一 〕 , 所 不 能 及 則 謂 之 無 , 則 天下 之 事 亦  矣 〔 一 0 二 〕 。 故 老 子 有 言 , 以 狸 頭 之 治 鼠漏 , 以 啄 木 之 護 齲 齒 〔 一 0 三 〕 , 此 亦 可 以 類 求 者 也 。若 蟹 之 化 漆 〔 一 0 四 〕 , 麻 之 壞 酒 , 此 不 可 以 理 推 者 也。 萬 殊 紛 然 , 何 可 以 意 極 哉 ? 設 令 抱 危 篤 之 疾 〔 一 0 五〕 , 須 良 藥 之 救 〔 一 0 六 〕 , 而 不 肯 即 服 , 須 知 神 農 岐伯 所 以 用 此 草 治 此 病 本 意 之 所 由 , 則 未 免 於 愚 也 〔 一 0七 〕 。 」

    或 曰 : 「 生 死 有 命 , 修 短 素 定 , 非 彼 藥 物 , 所 能損 益 。 夫 指 既 斬 而 連 之 , 不 可 續 也 ; 血 既 灑 而 吞 之 , 無所 益 也 。 豈 況 服 彼 異 類 之 松 柏 , 以 延 短 促 之 年 命 , 甚 不然 也 。 」 抱 朴 子 曰 : 「 若 夫 此 論 〔 一 0 八 〕 , 必 須 同 類, 乃 能 為 益 , 然 則 既 斬 之 指 , 已 灑 之 血 , 本 自 一 體 , 非為 殊 族 , 何 以 既 斬 之 而 不 可 續 , 已 灑 之 而 不 中 服 乎 ! 余數 見 人 以 蛇 銜 膏 連 已 斬 之 指 〔 一 0 九 〕 , 桑 豆 易 雞 鴨 之足 〔 一 一 0 〕 , 異 物 之 益 , 不 可 誣 也 。 若 子 言 不 恃 他 物〔 一 一 一 〕 , 則 宜 擣 肉 冶 骨 , 以 為 金 瘡 之 藥 , 煎 皮 熬 髮, 以 治 禿 鬢 之 疾 耶 ? 夫 水 土 不 與 百 卉 同 體 , 而 百 卉 仰 之以 植 焉 〔 一 一 二 〕 。 五 穀 非 生 人 之 類 , 而 生 人 須 之 以 為命 焉 。 脂 非 火 種 , 水 非 魚 屬 , 然 脂 竭 則 火 滅 , 水 竭 則 魚死 〔 一 一 三 〕 , 伐 木 而 寄 生 枯 〔 一 一 四 〕 , 芟 草 而 兔 絲萎 〔 一 一 五 〕 , 川 蟹 不 歸 而 蛣 敗 〔 一 一 六 〕 , 桑 樹 見 斷而 蠹 殄 , 觸 類 而 長 之 , 斯 可 悟 矣 〔 一 一 七 〕 。 金 玉 在 九竅 , 則 死 人 為 之 不 朽 。 鹽 滷 沾 於 肌 髓 〔 一 一 八 〕 , 則 脯腊 為 之 不 爛 , 況 於 以 宜 身 益 命 之 物 , 納 之 於 己 , 何 怪 其令 人 長 生 乎 〔 一 一 九 〕 ? 」

    或 難 曰 : 「 神 仙 方 書 , 似 是 而 非 , 將 必 好 事 者 妄所 造 作 , 未 必 出 黃 老 之 手 〔 一 二 十 〕 , 經 松 喬 之 目 也 。」 抱 朴 子 曰 : 「 若 如 雅 論 , 宜 不 驗 也 , 今 試 其 小 者 〔 一二 一 〕 , 莫 不 效 焉 。 余 數 見 人 以 方 諸 求 水 於 夕 月 〔 一 二二 〕 , 陽 燧 引 火 於 朝 日 〔 一 二 三 〕 , 隱 形 以 淪 於 無 象 ,易 貌 以 成 於 異 物 〔 一 二 四 〕 , 結 巾 投 地 而 兔 走 , 鍼 綴 丹帶 而 蛇 行 〔 一 二 五 〕 , 瓜 果 結 實 於 須 臾 〔 一 二 六 〕 , 龍魚 瀺 灂 於 盤 盂 〔 一 二 七 〕 , 皆 如 說 焉 。 按 〔 一 二 八 〕 漢書 欒 太 初 見 武 帝 〔 一 二 九 〕 , 試 令 鬥 棋 , 棋 自 相 觸 。 而後 漢 書 又 載 魏 尚 能 坐 在 立 亡 , 張 楷 能 興 雲 起 霧 〔 一 三 0〕 , 皆 良 史 所 記 , 信 而 有 徵 , 而 此 術 事 , 皆 在 神 仙 之 部, 其 非 妄 作 可 知 矣 。 小 既 有 驗 〔 一 三 一 〕 , 則 長 生 之 道, 何 獨 不 然 乎 ! 」

    或 曰 〔 一 三 二 〕 : 「 審 其 神 仙 可 以 學 致 , 翻 然 淩霄 , 背 俗 棄 世 , 烝 嘗 之 禮 , 莫 之 修 奉 , 先 鬼 有 知 , 其 不餓 乎 ! 」 抱 朴 子 曰 : 「 蓋 聞 身 體 不 傷 , 謂 之 終 孝 , 況 得仙 道 , 長 生 久 視 , 天 地 相 畢 , 過 於 受 全 歸 完 , 不 亦 遠 乎? 果 能 登 虛 躡 景 , 雲 轝 霓 蓋 , 餐 朝 霞 之 沆 瀣 , 吸 玄 黃 之醇 精 , 飲 則 玉 醴 金 漿 , 食 則 翠 芝 朱 英 , 居 則 瑤 堂 瑰 室 ,行 則 逍 遙 太 清 。 先 鬼 有 知 , 將 蒙 我 榮 , 或 可 以 翼 亮 五 帝, 或 可 以 監 御 百 靈 〔 一 三 三 〕 , 位 可 以 不 求 而 自 致 〔 一三 四 〕 , 膳 可 以 咀 茹 華 璚 〔 一 三 五 〕 , 勢 可 以 總 攝 羅 酆〔 一 三 六 〕 , 威 可 以 叱 吒 梁 成 〔 一 三 七 〕 , 誠 如 其 道 ,罔 識 其 妙 , 亦 無 餓 之 者 〔 一 三 八 〕 。 得 道 之 高 , 莫 過 伯陽 。 伯 陽 有 子 名 宗 , 仕 魏 為 將 軍 〔 一 三 九 〕 , 有 功 封 於段 干 。 然 則 今 之 學 仙 者 , 自 可 皆 有 子 弟 , 以 承 祭 祀 , 祭祀 之 事 〔 一 四 十 〕 , 何 緣 便 絕 〔 一 四 一 〕 ! 」

    或 曰 : 「 得 道 之 士 , 呼 吸 之 術 既 備 , 服 食 之 要 又該 , 掩 耳 而 聞 千 里 , 閉 目 而 見 將 來 , 或 委 華 駟 而 轡 蛟 龍, 或 棄 神 州 而 宅 蓬 瀛 〔 一 四 二 〕 , 或 遲 迴 於 流 俗 , 逍 遙於 人 間 , 不 便 絕 跡 以 造 玄 虛 , 其 所 尚 則 同 , 其 逝 止 或 異, 何 也 ? 」 抱 朴 子 答 曰 : 「 聞 之 先 師 云 , 仙 人 或 昇 天 ,或 住 地 , 要 於 俱 長 生 , 去 留 各 從 其 所 好 耳 〔 一 四 三 〕 。又 服 還 丹 金 液 之 法 , 若 且 欲 留 在 世 間 者 〔 一 四 四 〕 , 但服 半 劑 而 錄 其 半 。 若 後 求 昇 天 , 便 盡 服 之 。 不 死 之 事 已定 , 無 復 奄 忽 之 慮 。 正 復 且 遊 地 上 , 或 入 名 山 , 亦 何 所復 憂 乎 ? 彭 祖 言 , 天 上 多 尊 官 大 神 , 新 仙 者 位 卑 , 所 奉事 者 非 一 , 但 更 勞 苦 , 故 不 足 役 役 於 登 天 , 而 止 人 間 八百 餘 年 也 〔 一 四 五 〕 。 又 云 , 古 之 得 仙 者 , 或 身 生 羽 翼, 變 化 飛 行 , 失 人 之 本 〔 一 四 六 〕 , 更 受 異 形 , 有 似 雀之 為 蛤 , 雉 之 為 蜃 , 非 人 道 也 。 人 道 當 食 甘 旨 , 服 輕 煖, 通 陰 陽 , 處 官 秩 , 耳 目 聰 明 , 骨 節 堅 強 , 顏 色 悅 懌 〔一 四 七 〕 , 老 而 不 衰 , 延 年 久 視 , 出 處 任 意 , 寒 溫 風 濕不 能 傷 , 鬼 神 眾 精 不 能 犯 , 五 兵 百 毒 不 能 中 〔 一 四 八 〕, 憂 喜 毀 譽 不 為 累 , 乃 為 貴 耳 。 若 委 棄 妻 子 , 獨 處 山 澤, 邈 然 斷 絕 人 理 , 塊 然 與 木 石 為 鄰 , 不 足 多 也 〔 一 四 九〕 。 昔 安 期 先 生 龍 眉 甯 公 修 羊 公 陰 長 生 〔 一 五 十 〕 , 皆服 金 液 半 劑 者 也 。 其 止 世 間 , 或 近 千 年 , 然 後 去 耳 。 篤而 論 之 , 求 長 生 者 〔 一 五 一 〕 , 正 惜 今 日 之 所 欲 耳 〔 一五 二 〕 , 本 不 汲 汲 於 昇 虛 , 以 飛 騰 為 勝 於 地 上 也 。 若 幸可 止 家 而 不 死 者 , 亦 何 必 求 於 速 登 天 乎 ? 若 得 仙 無 復 住理 者 〔 一 五 三 〕 , 復 一 事 耳 。 彭 祖 之 言 , 為 附 人 情 者 也。 」

    或 問 曰 : 「 為 道 者 當 先 立 功 德 , 審 然 否 ? 」 抱 朴子 答 曰 : 「 有 之 。 按 玉 鈐 經 中 篇 云 〔 一 五 四 〕 , 立 功 為上 , 除 過 次 之 。 為 道 者 以 救 人 危 使 免 禍 〔 一 五 五 〕 , 護人 疾 病 , 令 不 枉 死 〔 一 五 六 〕 , 為 上 功 也 。 欲 求 仙 者 ,要 當 以 忠 孝 和 順 仁 信 為 本 。 若 德 行 不 修 , 而 但 務 方 術 〔一 五 七 〕 , 皆 不 得 長 生 也 〔 一 五 八 〕 。 行 惡 事 大 者 , 司命 奪 紀 , 小 過 奪 算 , 隨 所 犯 輕 重 〔 一 五 九 〕 , 故 所 奪 有多 少 也 。 凡 人 之 受 命 得 壽 , 自 有 本 數 , 數 本 多 者 , 則 紀算 難 盡 而 遲 死 , 若 所 稟 本 少 , 而 所 犯 者 多 , 則 紀 算 速 盡而 早 死 。 又 云 , 人 欲 地 仙 , 當 立 三 百 善 ; 欲 天 仙 , 立 千二 百 善 。 若 有 千 一 百 九 十 九 善 , 而 忽 復 中 行 一 惡 , 則 盡失 前 善 , 乃 當 復 更 起 善 數 耳 。 故 善 不 在 大 , 惡 不 在 小 也。 雖 不 作 惡 事 〔 一 六 十 〕 , 而 口 及 所 行 之 事 〔 一 六 一 〕, 及 責 求 布 施 之 報 , 便 復 失 此 一 事 之 善 , 但 不 盡 失 耳 。又 云 , 積 善 事 未 滿 , 雖 服 仙 藥 , 亦 無 益 也 〔 一 六 二 〕 。若 不 服 仙 藥 , 並 行 好 事 〔 一 六 三 〕 , 雖 未 便 得 仙 , 亦 可無 卒 死 之 禍 矣 。 吾 更 疑 彭 祖 之 輩 , 善 功 未 足 , 故 不 能 昇天 耳 。 」

David168 说...

校   釋
〔 一 〕   稟 之 自 然   「 稟 」 下 慎 校 本 、寶 顏 堂 本 有 「 賦 」 字 。
〔 二 〕   何 可 學 得 乎   慎 校 本 、 寶 顏堂 本 無 「 得 」 字 。

〔 三 〕   上 藥 之 延 年   「 年 」 敦 煌 作「 命 」 。

〔 四 〕   與 眾 木 則 別   敦 煌 無 「 則 」字 。

〔 五 〕   與 眾 蟲 則 殊   敦 煌 無 「 則 」字 。

〔 六 〕   是 以 短 折 耳   敦 煌 無 「 耳 」字 。

〔 七 〕   人 有 明 哲   「 哲 」 敦 煌 作 「知 」 。

〔 八 〕   能 修 彭 老 之 道   「 彭 老 」 敦煌 、 寶 顏 堂 本 作 「 老 彭 」 。

〔 九 〕   及 有 施 為 本 末   「 有 」 敦 煌作 「 於 」 。

〔 一 十 〕 皆 有 師 奉 服 食   「 有 」 下 敦煌 有 「 所 」 字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奉 」 作 「 授 」 。

〔 一 一 〕 則 變 易 形 貌 吞 刀 吐 火   校 勘記 : 意 林 作 「 變 形 易 貌 」 , 與 道 意 篇 同 。 明 案 張 衡 西 京賦 : 奇 幻 儵 忽 , 易 貌 分 形 ; 吞 刀 吐 火 , 雲 霧 杳 冥 。 後 漢書 西 南 夷 傳 云 , 安 帝 永 寧 元 年 , 撣 國 王 遣 使 獻 樂 及 幻 人, 能 變 化 吐 火 , 自 支 解 , 易 牛 馬 頭 , 自 言 我 是 海 西 ( 即大 秦 ) 人 。

〔 一 二 〕 坐 在 立 亡   姚 振 宗 三 國 藝 文志 有 立 亡 術 一 卷 。

〔 一 三 〕 興 雲 起 霧   西 京 雜 記 云 : 有東 海 人 黃 公 , 少 時 為 幻 , 能 以 絳 繒 束 髮 , 立 興 雲 霧 。

〔 一 四 〕 召 致 蟲 蛇 合 聚 魚 鱉   孫 校 :「 蟲 蛇 」 意 林 作 「 蛇 蟲 」 。 「 合 聚 」 敦 煌 作 「 合 取 」 ,「 取 」 疑 係 「 聚 」 之 壞 字 。 意 林 作 「 聚 合 」 。

〔 一 五 〕 三 十 六 石 立 化 為 水   列 仙 傳稱 八 公 授 淮 南 王 三 十 六 水 方 。 正 統 道 藏 洞 神 部 有 三 十 六水 法 。

〔 一 六 〕 潰 金 為 漿   「 潰 」 敦 煌 作 「漬 」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亦 作 為 「 漬 」 。

〔 一 七 〕 入 淵 不 沾   孫 校 : 「 沾 」 意林 作 「 溺 」 。 明 案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皆 作 「 沒」 。 敦 煌 仍 作 「 沾 」 。

〔 一 八 〕 蹴 刃 不 傷   校 勘 記 : 「 蹴 」盧 本 作 「 就 」 。 明 案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亦 作 「 就 」 。

〔 一 九 〕 幻 化 之 事 九 百 有 餘   列 子 周穆 王 篇 : 西 極 之 國 , 有 化 人 ( 幻 人 ) 來 , 入 水 火 , 貫 金石 , 反 山 川 , 移 城 邑 , 乘 虛 不 墜 , 觸 實 不  , 千 變 萬 化, 不 可 窮 極 。 是 皆 幻 化 之 事 也 。

〔 二 十 〕 仙 道 遲 成   孫 校 : 「 仙 」 上刻 本 有 「 但 」 字 。

〔 二 一 〕 不 能 守 之   孫 校 : 藏 本 更 有「 守 之 」 二 字 。 案 敦 煌 「 守 」 作 「 為 」 。

〔 二 二 〕 亦 安 可 強 令 信 哉   敦 煌 無 「令 信 」 二 字 。

〔 二 三 〕 而 得 知 之 也   「 之 也 」 敦 煌作 「 乎 」 。

〔 二 四 〕 玉 策 記   本 書 遐 覽 篇 著 錄 玉策 記 一 卷 。 清 惠 棟 易 漢 學 四 云 : 玉 策 記 , 周 秦 時 書 。 明案 本 篇 下 文 稱 引 玉 策 記 及 昌 宇 經 , 仙 藥 篇 稱 太 乙 玉 策 及昌 宇 內 記 , 唐 馬 總 意 林 卷 四 引 作 老 君 玉 策 , 則 玉 策 記 殆即 太 乙 玉 策 , 昌 宇 經 疑 即 昌 宇 內 記 。 漢 代 崇 祀 太 一 神 ,太 一 玉 策 似 是 漢 時 書 。 昌 宇 力 牧 , 相 傳 皆 黃 帝 時 人 。 漢代 依 託 黃 帝 之 書 頗 多 , 則 昌 宇 經 似 亦 漢 人 造 作 。 惠 棟 謂玉 策 記 周 秦 時 書 , 其 成 書 年 代 未 免 過 早 。

〔 二 五 〕 解 人 之 言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本 、 崇 文 本 並 無 此 四 字 。

〔 二 六 〕 千 歲 之 龜 至 浮 於 蓮 葉 之 上  史 記 龜 策 列 傳 褚 少 孫 云 : 有 神 龜 在 江 南 嘉 林 中 , 常 巢 於芳 蓮 之 上 。

〔 二 七 〕 其 上 時 有 白 雲 蟠 蛇   寶 顏 堂本 、 崇 文 本 「 蛇 」 並 作 「 旋 」 。

〔 二 八 〕 率 皆 深 藏 邃 處   孫 校 : 「 邃」 藏 本 作 「 遠 」 。 案 敦 煌 、 魯 藩 本 、 慎 校 本 亦 皆 作 「 遠」 。

〔 二 九 〕 云 千 歲 松 樹   「 樹 」 原 作 「柏 」 。 孫 校 : 「 柏 」 藏 本 作 「 樹 」 。 校 勘 記 云 : 初 學 記二 十 八 、 御 覽 九 百 五 十 三 作 「 樹 」 , 當 從 藏 本 。 明 案 敦煌 、 魯 藩 本 、 慎 校 本 亦 皆 作 「 樹 」 , 甚 是 , 今 據 以 訂 正。

〔 三 十 〕 四 邊 披 越   「 披 越 」 原 作 「枝 起 」 。 校 補 云 「 枝 」 當 作 「 披 」 , 「 起 」 當 作 「 越 」, 並 字 之 誤 。 四 邊 披 越 與 如 偃 蓋 之 義 正 合 。 太 平 廣 記 四百 零 七 草 木 部 引 正 作 「 披 越 」 。 明 案 校 補 之 說 是 , 今 訂正 。

〔 三 一 〕 或 如 青 羊 或 如 青 犬   敦 煌 無上 句 , 下 句 作 「 或 如 犬 」 。

〔 三 二 〕 或 如 青 人   校 勘 記 : 初 學 記二 十 八 、 御 覽 九 百 五 十 三 無 「 青 」 字 。 青 人 不 他 見 , 蓋涉 上 青 牛 青 羊 青 犬 輒 加 耳 。 案 敦 煌 亦 無 「 青 」 字 。

〔 三 三 〕 皆 壽 萬 歲   「 萬 」 原 作 「 千」 。 孫 校 : 御 覽 九 百 五 十 三 引 作 「 萬 」 。 校 勘 記 云 : 初學 記 二 十 八 亦 作 「 萬 」 。 明 案 敦 煌 亦 作 「 萬 」 , 當 作 「萬 」 , 今 據 改 。

〔 三 四 〕 蛇 有 無 窮 之 壽   敦 煌 「 窮 」作 「 極 」 。

〔 三 五 〕 變 為 玃   校 勘 記 : 藝 文 類 聚九 十 五 「 變 」 上 有 「 則 」 字 。

〔 三 六 〕 玃 壽 千 歲   校 勘 記 : 藝 文 類聚 九 十 五 、 御 覽 九 百 十 「 歲 」 下 有 「 則 變 為 老 人 」 ; 又八 百 八 十 八 「 千 歲 之 猿 變 為 老 人 」 , 當 是 外 篇 佚 文 , 而其 有 變 為 老 人 語 , 可 互 證 也 。 本 句 原 缺 「 壽 」 字 , 明 按敦 煌 「 玃 」 下 有 「 壽 」 字 , 是 , 今 據 補 。

〔 三 七 〕 騰 黃 之 馬 吉 光 之 獸   騰 黃 、吉 光 , 皆 神 馬 而 異 名 。 張 衡 東 京 賦 : 「 擾 澤 馬 與 騰 黃 」。 薛 綜 注 引 瑞 應 圖 曰 : 「 騰 黃 , 神 馬 , 一 名 吉 光 」 。 初學 記 二 十 九 引 符 瑞 圖 曰 : 騰 黃 , 其 色 黃 , 一 名 乘 黃 , 亦曰 飛 黃 , 或 作 吉 黃 。 吉 黃 即 山 海 經 海 內 北 經 犬 封 國 之 吉量 。 雲 笈 七 籤 二 十 三 載 吉 光 之 獸 如 貍 , 能 作 胡 語 , 獸 毛生 光 奕 奕 云 。

〔 三 八 〕 千 歲 之 鳥   校 勘 記 : 御 覽 九百 二 十 八 「 千 歲 」 作 「 千 秋 」 。 案 敦 煌 亦 作 「 千 秋 」 。

〔 三 九 〕 萬 歲 之 禽   「 禽 」 敦 煌 作 「烏 」 。

〔 四 十 〕 壽 亦 如 其 名   「 名 」 下 敦 煌有 「 也 」 字 。

〔 四 一 〕 其 毛 色 白   敦 煌 作 「 則 其 色皆 白 」 。

〔 四 二 〕 熊 壽 五 百 歲 者   「 熊 」 原 作「 能 」 。 孫 校 : 御 覽 九 百 七 ( 八 ) 引 「 能 」 作 「 熊 」 。明 案 敦 煌 亦 作 「 熊 」 , 是 , 今 據 正 。

〔 四 三 〕 狐 狸 豺 狼   孫 校 : 「 豺 」 藏本 作 「 狸 」 , 疑 作 「 貙 」 。 校 勘 記 云 : 初 學 記 二 十 九 、御 覽 九 百 九 作 「 狐 及 狸 狼 」 , 則 藏 本 上 「 狸 」 字 誤 耳 ,下 「 狸 」 字 不 誤 ; 群 書 無 言 貙 壽 八 百 歲 者 , 校 語 疑 作 「貙 」 , 未 知 何 據 ? 明 案 敦 煌 正 作 「 狐 及 狸 狼 」 , 是 。

〔 四 四 〕 滿 五 百 歲 則 善 變 為 人 形   「五 百 」 敦 煌 、 初 學 記 二 十 九 並 作 「 三 百 」 。 「 善 變 」 敦煌 作 「 潛 變 」 , 初 學 記 作 「 暫 變 」 。

〔 四 五 〕 滿 百 歲 則 色 白   「 歲 」 下 敦煌 有 「 者 」 字 。 「 滿 百 歲 」 御 覽 九 百 十 一 作 「 滿 者 」 。

〔 四 六 〕 名 曰 仲 能 知 一 年 中 吉 凶 及 千里 外 事   校 勘 記 : 白 孔 六 帖 九 十 八 作 「 仲 能 能 知 」 , 御覽 九 百 十 一 作 「 仲 骨 能 知 」 , 未 知 孰 是 ? 「 仲 」 下 脫 一字 無 疑 。 明 案 影 宋 本 御 覽 九 百 十 一 作 「 名 曰 仲 , 仲 能 一年 之 中 , 吉 凶 及 千 里 外 之 事 皆 知 也 」 。 並 無 「 仲 骨 能 知」 字 。 搜 神 記 十 二 云 : 千 歲 之 蛇 , 斷 而 復 續 ; 百 年 之 鼠, 而 能 相 卜 。 其 義 與 此 說 同 。

〔 四 七 〕 洽 聞 者 理 無 所 惑 耳   「 者 」敦 煌 作 「 之 士 」 , 「 士 」 下 有 一 「 於 」 字 。

〔 四 八 〕 不 飲 不 食   敦 煌 作 「 不 飲 食」 。

〔 四 九 〕 陳 仲 弓 至 撰 異 聞 記   後 漢 書陳 寔 傳 , 寔 字 仲 弓 , 潁 川 許 人 。 明 胡 應 麟 少 室 山 房 筆 叢卷 三 十 六 云 , 異 聞 記 一 書 , 太 平 廣 記 及 御 覽 俱 不 載 , 蓋其 亡 已 久 。 然 仲 弓 之 言 , 或 當 不 妄 云 。

〔 五 十 〕 計 棄 之 固 當 餓 死   「 棄 」 下敦 煌 有 「 置 」 字 , 敦 煌 無 「 餓 」 字 。

〔 五 一 〕 村 口 有 古 大 塚   「 口 」 敦 煌作 「 側 」 。

〔 五 二 〕 上 巔 先 有 穿 穴   敦 煌 無 「 有」 字 「 穴 」 字 。

〔 五 三 〕 乃 以 器 盛 縋 之   敦 煌 無 「 盛縋 之 」 三 字 。

〔 五 四 〕 下 此 女 於 塚 中   「 於 塚 」 敦煌 作 「 置 」 。

〔 五 五 〕 候 世 平 定   孫 校 : 「 世 」 藏本 作 「 此 」 。 案 「 候 世 平 定 」 敦 煌 作 「 比 平 定 」 。

〔 五 六 〕 父 母 猶 初 恐 其 鬼 也   敦 煌 無「 猶 」 字 。

〔 五 七 〕 父 下 入 就 之   此 句 原 無 「 父下 」 二 字 。 敦 煌 作 「 父 下 入 就 之 」 , 與 下 文 正 合 。 校 補云 : 今 本 蓋 脫 「 父 下 」 二 字 。 今 據 補 。

〔 五 八 〕 糧 初 盡 時 甚 飢   敦 煌 無 「 初」 字 。

〔 五 九 〕 日 月 為 之   敦 煌 「 月 」 作 「日 」 。 校 補 云 , 作 「 日 」 近 是 。

〔 六 十 〕 廣 定 乃 索 女 所 言 物   敦 煌 無「 乃 」 字 , 「 言 」 作 「 道 」 。

〔 六 一 〕 乃 是 一 大 龜 耳   敦 煌 無 「 乃」 字 「 一 」 字 。

〔 六 二 〕 女 出 食 穀   「 穀 」 敦 煌 作 「飲 」 。

〔 六 三 〕 同 年 之 驗 也   「 同 年 之 驗 」敦 煌 作 「 同 之 一 驗 」 。

〔 六 四 〕 明 其 獨 有 異 於 眾 故 也   校 補云 : 敦 煌 無 「 也 」 字 , 則 「 故 」 字 屬 下 為 句 , 於 義 為 長。

〔 六 五 〕 龜 能 土 蟄 鶴 能 天 飛   敦 煌 無兩 「 能 」 字 。

〔 六 六 〕 其 壽 安 可 學 乎   敦 煌 「 可 」下 有 「 得 」 字 , 「 乎 」 作 「 也 」 。

〔 六 七 〕 不 由 蟄 與 飛 也   敦 煌 「 由 」下 有 「 於 」 字 , 「 飛 也 」 作 「 天 飛 」 。 校 補 云 : 「 飛 」上 有 「 天 」 字 , 則 「 蟄 」 上 亦 當 有 「 土 」 字 , 文 義 方 合。

〔 六 八 〕 蕭 史 偕 翔 鳳 以 淩 虛   蕭 史 ,秦 穆 公 時 人 , 善 吹 簫 。 穆 公 以 其 女 弄 玉 妻 之 。 日 教 弄 玉作 鳳 鳴 , 居 數 年 , 鳳 凰 來 止 其 屋 , 後 皆 隨 鳳 凰 飛 去 。 見劉 向 列 仙 傳 。

〔 六 九 〕 琴 高 乘 朱 鯉 於 深 淵   敦 煌 「深 」 作 「 重 」 。 琴 高 , 趙 人 , 浮 遊 冀 州 涿 郡 間 , 後 辭 世入 涿 水 中 , 取 龍 子 , 與 諸 弟 子 期 , 期 日 皆 潔 齋 待 于 水 傍設 祠 , 果 乘 赤 鯉 而 出 。 見 列 仙 傳 。

〔 七 十 〕 狙 ● 鼉 ●   本 句 敦 煌 作 「 狟狹 ( 誤 字 ) 鼉 ● 」 , 後 於 「 鼉 ● 」 旁 改 注 熊 羆 。 案 狙 ,猿 屬 ; ● , 毛 刺 ; 鼉 , 音 駝 , 水 中 大 甲 蟲 ; ● 同 蠡 , 音利 , 蟲 名 。

〔 七 一 〕 不 食 之 時   孫 校 : 藏 本 無 「不 食 」 二 字 。 明 案 敦 煌 有 「 不 食 」 , 慎 校 本 、 崇 文 本 無「 不 食 之 時 」 四 字 。

〔 七 二 〕 乃 肥 於 食 時 也   敦 煌 無 「 也」 字 。

〔 七 三 〕 莫 得 其 法   敦 煌 「 莫 」 上 有「 而 」 字 , 「 法 」 下 有 「 耳 」 字 。

〔 七 四 〕 太 昊 師 蜘 蛛 而 結 網   太 昊 即庖 犧 氏 , 古 者 庖 犧 氏 結 繩 而 為 網 罟 , 以 畋 以 漁 。 見 周 易繫 辭 傳 。

〔 七 五 〕 金 天 據 九  以 正 時   「  」原 作 「 鴈 」 。 孫 校 : 「 鴈 」 當 作 「  」 。 明 案 敦 煌 正 作「  」 , 孫 校 是 矣 , 今 據 改 。 金 天 氏 , 即 少 昊 , 名 摯 ,黃 帝 之 子 。 左 傳 昭 公 十 七 年 云 , 郯 子 來 朝 , 昭 子 問 焉 。曰 , 少 皞 ( 昊 ) 氏 鳥 名 官 , 何 故 也 ? 郯 子 曰 , 吾 高 祖 少皞 、 摯 之 立 也 , 鳳 鳥 適 至 , 故 紀 於 鳥 , 為 鳥 師 而 鳥 名 。鳳 鳥 氏 歷 正 也 , 九 扈 為 九 農 正 云 。 孔 穎 達 疏 : 諸 扈 別 春夏 秋 冬 四 時 之 名 。 「 扈 」 通 作 「  」 。  , 音 戶 , 鳥 名。

〔 七 六 〕 帝 軒 俟 鳳 鳴 以 調 律   孫 校 :刻 本 「 俟 」 作 「 候 」 。 校 勘 記 : 初 學 記 一 、 御 覽 四 並 作「 候 」 。 明 案 敦 煌 作 「 俟 」 。 容 成 子 善 知 音 律 , 初 為 黃帝 造 律 曆 , 造 笙 以 象 鳳 鳴 。 見 雲 笈 七 籤 一 百 軒 轅 本 紀 。

〔 七 七 〕 唐 堯 觀 蓂 莢 以 知 月   白 虎 通封 禪 篇 云 : 日 曆 得 其 分 度 , 則 蓂 莢 生 於 階 間 。 蓂 莢 , 樹名 也 。 月 一 日 生 一 莢 , 十 五 日 畢 , 至 十 六 日 去 莢 , 故 莢階 生 , 似 日 月 也 。 帝 王 世 紀 曰 , 唐 堯 時 , 有 草 莢 階 而 生, 隨 月 生 死 , 王 者 以 是 占 日 月 之 數 。 名 蓂 莢 , 一 名 曆 莢。

〔 七 八 〕 歸 終 知 往   「 歸 終 」 原 作 「終 歸 」 。 校 補 曰 : 敦 煌 作 「 歸 終 」 是 也 。 今 據 改 。 譏 惑篇 云 , 干 玃 識 往 , 歸 終 知 來 。 藝 文 類 聚 九 十 五 引 淮 南 萬畢 術 云 , 歸 終 知 來 , 猩 猩 知 往 。 注 云 , 歸 終 , 神 獸 。 並其 證 。 至 淮 南 以 為 知 來 , 抱 朴 以 為 知 往 , 蓋 古人 傳 聞 互 異 也 。

〔 七 九 〕 乾 鵲 知 來   校 補 曰 : 「 乾 鵲」 敦 煌 作 「 乾 吉 」 , 皆 非 。 「 鵲 」 乃 「 鵠 」 字 之 誤 , 「吉 」 乃 「 告 」 字 之 殘 。 淮 南 子 氾 論 篇 乾 鵠 知 來 而 不 知 往( 鄭 注 大 射 儀 引 作 鳱 鵠 ) 。 高 注 : 乾 鵠 , 鵲 也 。 人 將 有來 事 憂 喜 之 徵 則 鳴 , 皆 知 來 也 。 知 歲 多 風 , 多 巢 於 下 枝, 人 皆 探 卵 , 故 曰 不 知 往 也 。 「 乾 」 讀 乾 燥 之 「 乾 」 ,「 鵠 」 讀 告 退 之 「 告 」 。 易 林 小 畜 之 漸 云 , 餌 吉 知 來 。「 餌 吉 」 即 「 乾 告 」 之 訛 。 列 女 傳 晉 羊 叔 姬 傳 云 , 南 方有 鳥 名 曰 乾 吉 , 「 吉 」 亦 「 告 」 字 之 誤 。 論 衡 龍 虛 是 應二 篇 , 亦 並 誤 作 「 乾 鵲 」 。

〔 八 十 〕 魚 伯 識 水 旱 之 氣   古 今 注 魚蟲 云 : 水 君 狀 如 人 乘 馬 , 眾 魚 皆 導 從 之 , 一 名 魚 伯 , 大水 乃 有 之 。

〔 八 一 〕 蜉 蝣 曉 潛 泉 之 地   「 蜉 蝣 」敦 煌 作 「 蚍 蜉 」 。 爾 雅 釋 蟲 : 蜉 蝣 渠 略 。 陸 璣 毛 詩 疏 云: 蜉 蝣 , 方 土 語 也 , 通 謂 之 渠 略 , 似 甲 蟲 , 有 角 , 大 如指 , 長 三 四 寸 , 甲 下 有 翅 能 飛 , 夏 月 陰 雨 時 地 中 出 。

〔 八 二 〕 白 狼 知 殷 家 之 興   五 行 家 說白 狼 見 , 乃 王 者 興 之 瑞 應 。 尚 書 中 候 云 : 湯 牽 白 狼 , 握禹 籙 。

〔 八 三 〕 鸑 鷟 見 周 家 之 盛   「 周 家 」敦 煌 作 「 有 周 」 。 國 語 周 語 : 周 大 夫 內 史 過 曰 , 周 之 興也 , 鸑 鷟 鳴 於 岐 山 。 說 文 : 鸑 鷟 , 鳳 屬 , 神 鳥 也 。

〔 八 四 〕 不 必 皆 法 龜 鶴 也   「 皆 」 下敦 煌 有 「 當 」 字 。

〔 八 五 〕 或 曰   「 或 」 敦 煌 作 「 而 」。

〔 八 六 〕 我 等 不 知 今 人 長 生 之 理   「不 知 今 人 」 敦 煌 作 「 不 知 所 以 令 人 」 。 校 補 云 是 。 今 本「 令 」 誤 為 「 今 」 , 又 脫 去 「 所 以 」 二 字 。

〔 八 七 〕 古 人 何 獨 知 之   「 何 」 下 敦煌 有 「 緣 」 字 。

〔 八 八 〕 夫 占 天 文 之 玄 道   孫 校 : 「占 」 下 失 一 字 , 藏 本 「 天 」 下 錯 簡 八 百 三 十 八 字 。 明 案魯 藩 本 錯 簡 同 。 「 天 」 下 原 無 「 文 」 字 , 敦 煌 有 「 文 」字 , 蓋 今 本 脫 , 今 據 補 。 「 玄 道 」 敦 煌 作 「 道 度 」 。

〔 八 九 〕 步 七 政 之 盈 縮   後 漢 書 方 術傳 : 其 流 又 有 風 角 、 遁 甲 、 七 政 。 李 賢 注 : 七 政 , 日 月五 星 之 政 也 。

〔 九 十 〕 運 三 棋   雜 應 篇 云 : 推 三 棋, 步 九 宮 。 案 三 棋 、 疑 靈 棋 經 之 類 , 推 卜 之 術 也 。

〔 九 一 〕 推 九 符 而 得 禍 福 之 分 野   孫校 : 「 禍 福 之 分 野 」 一 本 作 「 分 野 之 禍 福 」 。

〔 九 二 〕 錯 綜 六 情   「 情 」 敦 煌 作 「肴 」 , 殆 「 爻 」 字 之 訛 。

〔 九 三 〕 形 理 可 求 也   「 形 」 上 敦 煌有 「 其 」 字 。

〔 九 四 〕 鑿 枘 之 麤 伎 而 輪 扁 有 不 傳 之妙   莊 子 天 道 篇 云 : 齊 桓 公 讀 書 於 堂 上 , 輪 扁 斲 輪 於 堂下 , 輪 扁 曰 , 斲 輪 徐 則 甘 而 不 固 , 疾 則 苦 而 不 入 , 不 徐不 疾 , 得 之 於 手 , 而 應 於 心 , 口 不 能 言 , 不 可 傳 也 。

〔 九 五 〕 掇 蜩 之 薄 術 而 傴 僂 有 入 神 之巧   莊 子 達 生 篇 云 : 仲 尼 適 楚 , 出 於 林 中 , 見 痀 僂 者 承蜩 , 猶 掇 之 也 。 成 玄 英 疏 : 痀 僂 老 人 以 竿 承 蟬 , 如 俯 拾地 芥 , 一 無 遺 也 。

〔 九 六 〕 在 乎 其 人   「 在 」 敦 煌 作 「存 」 。

〔 九 七 〕 況 於 神 仙 之 道   敦 煌 無 「 之道 」 二 字 。

〔 九 八 〕 旨 意 深 遠   敦 煌 作 「 道 深 意遠 」 。

〔 九 九 〕 求 其 根 莖   校 勘 記 : 榮 案 盧本 「 根 莖 」 作 「 根 荄 」 。

〔 一 0 十 〕 而 我 何 以 獨 不 知 之 意 耶  敦 煌 無 「 何 以 」 二 字 。

〔 一 0 一 〕 世 人 若 以 思 所 能 得 謂 之 有  「 謂 」 上 敦 煌 有 「 則 」 字 。 今 本 脫 。 校 補 云 , 當 據 補。

〔 一 0 二 〕 則 天 下 之 事 亦  矣   敦 煌作 「 則 天 下 之 所 有 之 事 亦  矣 哉 」 。

〔 一 0 三 〕 老 子 有 言 以 狸 頭 之 治 鼠 漏以 啄 木 之 護 齲 齒   案 今 本 老 子 無 此 文 。 淮 南 子 說 山 篇 云: 貍 頭 愈 鼠 , 啄 木 愈 齲 。 案 鼠 即 癙 字 , 漏 創 也 ; 啄 木 ,食 齲 蟲 也 。

〔 一 0 四 〕 蟹 之 化 漆   淮 南 子 覽 冥 篇云 : 「 蟹 之 敗 漆 」 。 高 誘 注 : 以 蟹 置 漆 中 , 則 敗 壞 不 燥, 不 任 用 。 說 山 篇 所 謂 「 漆 見 蟹 而 不 乾」 是 也 。 神 農 本 草 經 亦 謂 蟹 能 敗 漆 。

〔 一 0 五 〕 設 令 抱 危 篤 之 疾   「 危 篤」 敦 煌 作 「 厄 困 」 。

〔 一 0 六 〕 須 良 藥 之 救   「 救 」 下 敦煌 有 「 治 」 字 。

〔 一 0 七 〕 則 未 免 於 愚 也   「 則 」 下敦 煌 有 「 亦 」 字 。

〔 一 0 八 〕 若 夫 此 論   敦 煌 作 「 若 如所 論 。 」

〔 一 0 九 〕 余 數 見 人 以 蛇 銜 膏 連 已 斬之 指   敦 煌 無 「 人 」 字 「 膏 」 字 。 校 補 曰 , 此 文 不 當 有「 膏 」 字 。 蛇 銜 句 與 桑 豆 句 各 七 字 對 文 。 蛇 銜 乃 藥 草 之名 , 後 人 不 解 蛇 銜 為 何 物 , 因 加 「 膏 」 字 以 足 其 義 , 誤之 甚 者 。 劉 敬 叔 異 苑 云 , 昔 有 田 父 耕 地 , 值 見 傷 蛇 在 焉。 有 一 蛇 銜 草 著 瘡 上 , 經 日 , 傷 蛇 走 。 田 父 取 其 草 餘 葉以 治 瘡 , 皆 驗 。 本 不 知 草 名 , 因 以 蛇 銜 為 名 。 抱 朴 子 云蛇 銜 能 續 已 斷 之 指 如 故 是 也 。 正 無 「 膏 」 字 。 敦 煌 殘 卷亦 無 「 膏 」 字 , 當 刪 。

〔 一 一 十 〕 桑 豆 易 雞 鴨 之 足   原 校 :「 豆 」 一 作 「 蟲 」 。 明 案 藏 本 、 魯 藩 本 並 作 「 ● 」 , 敦煌 作 「 桑 豆 」 。

〔 一 一 一 〕 若 子 言 不 恃 他 物   「 若 」下 敦 煌 有 「 如 」 字 。 明 案 應 當 有 「 如 」 字 。

〔 一 一 二 〕 百 卉 仰 之 以 植 焉   「 以 植」 敦 煌 作 「 以 能 殖 」 。 校 補 云 , 當 有 「 能 」 字 。

〔 一 一 三 〕 水 竭 則 魚 死   敦 煌 「 竭 」作 「 涸 」 。

〔 一 一 四 〕 伐 木 而 寄 生 枯   寄 生 , 寄生 植 物 , 如 中 草 藥 桑 寄 生 。

〔 一 一 五 〕 芟 草 而 兔 絲 萎   兔 絲 , 即兔 絲 子 , 一 名 女 蘿 , 為 中 草 藥 , 神 農 本 草 載 之 。 梁 陶 弘景 云 : 田 野 墟 落 甚 多 , 皆 浮 生 藍 紵 麻 蒿 之 上 , 舊 言 下 有茯 苓 , 上 生 菟 絲 , 今 不 必 爾 。

〔 一 一 六 〕 川 蟹 不 歸 而 蛣 敗   晉 郭 璞江 賦 : 「 璅 蛣 腹 蟹 」 。 文 選 注 引 南 越 志 曰 : 璅 蛣 , 長 寸餘 , 腹 中 有 蟹 子 如 榆 莢 , 合 體 共 生 , 俱 為 蛣 取 食 。 此 謂蛣 依 蟹 而 生 , 故 蟹 去 而 蛣 敗 。

〔 一 一 七 〕 斯 可 悟 矣   敦 煌 作 「 可 以寤 矣 」 。

〔 一 一 八 〕 鹽 滷 沾 於 肌 髓   敦 煌 無 「於 」 字 , 「 髓 」 作 「 理 」 。

〔 一 一 九 〕 何 怪 其 令 人 長 生 乎   「 其」 下 敦 煌 有 「 不 能 」 二 字 。

〔 一 二 十 〕 未 必 出 黃 老 之 手   「 手 」敦 煌 作 「 言 」 。

〔 一 二 一 〕 今 試 其 小 者   「 今 」 原 作「 令 」 。 校 勘 記 : 「 令 」 字 誤 , 各 本 作 「 今 」 。 明 案 敦煌 亦 作 「 今 」 , 此 據 改 。

〔 一 二 二 〕 方 諸 求 水 於 夕 月   敦 煌 「求 」 作 「 承 」 。 淮 南 子 天 文 篇 : 方 諸 見 月 則 津 而 為 水 。高 誘 注 : 方 諸 , 大 蛤 也 , 熟 磨 令 熱 , 月 盛 時 , 以 向 月 下則 水 生 , 以 銅 盤 受 之 , 下 水 數 滴 。

〔 一 二 三 〕 陽 燧 引 火 於 朝 日   淮 南 子天 文 篇 : 陽 燧 見 日 則 燃 而 為 火 。 高 誘 注 : 陽 燧 , 金 也 ,取 金 ( 按 即 銅 ) 杯 無 緣 者 , 熟 摩 令 熱 , 日 中 時 , 以 當 日下 , 以 艾 承 之 : 則 燃 得 火 。

〔 一 二 四 〕 隱 形 以 淪 於 無 象 易 貌 以 成於 異 物   「 成 」 敦 煌 作 「 託 」 。 後 漢 書 方 術 傳 : 解 奴 辜張 貂 皆 能 隱 淪 出 入 , 不 由 門 戶 , 奴 辜 能 變 易 物 形 , 以 誑幻 人 。

〔 一 二 五 〕 鍼 綴 丹 帶 而 蛇 行   校 勘 記: 「 鍼 綴 」 御 覽 八 百 三 十 作 「 綴 鍼 」 , 此 誤 倒 。 明 案 影宋 本 御 覽 仍 作 「 鍼 綴 」 , 不 誤 倒 。

〔 一 二 六 〕 瓜 果 結 實 於 須 臾   吳 世 介象 能 種 瓜 菜 百 果 , 皆 立 生 可 食 。 見 神 仙 傳 。

〔 一 二 七 〕 龍 魚 瀺 灂 於 盤 盂   後 漢 書方 術 徐 登 傳 注 引 異 苑 云 : 趙 炳 以 盆 盛 水 , 吹 氣 作 禁 , 魚龍 立 見 。 又 左 慈 傳 , 曹 操 方 會 宴 賓 客 , 欲 得 松 江 鱸 魚 ,左 慈 求 銅 盤 貯 水 , 以 竿 餌 釣 於 盤 中 , 須 臾 引 一 鱸 魚 出 。瀺 灂 , 魚 浮 沈 貌 。

〔 一 二 八 〕 皆 如 說 焉 按   敦 煌 「 如 」下 有 「 方 」 字 。 孫 校 云 : 「 按 」 下 藏 本 錯 簡 八 百 三 十 八字 。

〔 一 二 九 〕 初 見 武 帝   校 補 : 敦 煌 殘卷 重 武 帝 二 字 , 是 , 今 本 誤 脫 。

〔 一 三 十 〕 張 楷 能 興 雲 起 霧   後 漢 書張 霸 傳 : 子 楷 , 性 好 道 術 , 能 作 五 里 霧 。

〔 一 三 一 〕 小 既 有 驗   「 既 」 原 作 「記 」 。 孫 校 云 : 「 記 」 疑 作 「 既 」 。 明 案 「 記 」 字 於 文義 不 合 , 敦 煌 作 「 既 」 , 孫 校 是 , 今 據 改 。

〔 一 三 二 〕 或 曰   敦 煌 作 「 或 難 曰 」。

〔 一 三 三 〕 或 可 以 翼 亮 五 帝 或 可 以 監御 百 靈   敦 煌 無 兩 「 以 」 字 , 而 「 監 」 作 「 臨 」 。

〔 一 三 四 〕 位 可 以 不 求 而 自 致   孫 校: 疑 「 致 」 下 有 脫 文 。 案 敦 煌 作 「 位 可 以 致 脩 文 」 , 疑仍 有 脫 字 。

〔 一 三 五 〕 膳 可 以 咀 茹 華 璚   藏 本 、魯 藩 本 、 慎 校 本 「 華 璚 」 皆 作 為 「 華 瓊 」 。

〔 一 三 六 〕 勢 可 以 總 攝 羅 酆   陶 弘 景真 誥 闡 幽 微 云 : 羅 酆 山 在 北 方 癸 地 , 山 高 二 千 六 百 里 ,周  三 萬 里 , 其 山 下 有 洞 天 , 周  一 萬 千 里 , 其 上 其 下, 並 有 鬼 神 宮 室 。 則 羅 酆 , 山 名 , 迷 信 相 傳 鬼 神 所 居 。曲 園 云 , 據 此 則 閻 羅 之 名 , 酆 都 之 說 , 晉 世 已 有 之 。

〔 一 三 七 〕 威 可 以 叱 吒 梁 成   「 成 」原 作 「 柱 」 。 敦 煌 「 柱 」 作 「 成 」 。 校 補 云 , 作 梁 成 是也 。 御 覽 八 百 八 十 三 引 王 隱 晉 書 曰 , 蘇 韶 , 安 平 人 , 仕至 中 牟 令 卒 。 韶 伯 父 第 九 子 節 在 車 上 , 晝 日 韶 與 之 語 。韶 言 顏 淵 卜 商 , 今 見 在 為 脩 文 郎 , 凡 有 八 人 。 鬼 之 聖 者梁 成 , 賢 者 吳 季 子 ( 以 上 節 引 。 太 平 廣 記 三 百 十 九 作 項梁 成 ) 。 梁 成 何 人 , 殊 不 可 考 。 此 言 得 道 術 高 如 梁 成 之鬼 , 亦 可 以 威 力 叱 吒 之 也 。 今 訂 正 。

〔 一 三 八 〕 亦 無 餓 之 者   敦 煌 無 「 之」 字 。

〔 一 三 九 〕 伯 陽 有 子 名 宗 仕 魏 為 將 軍  史 記 老 莊 申 韓 列 傳 : 老 子 , 姓 李 , 名 耳 , 字 伯 陽 , 周守 藏 室 之 史 也 。 又 云 其 子 名 宗 , 為 魏 將 , 封 於 段 干 。

〔 一 四 十 〕 以 承 祭 祀 祭 祀 之 事   「 祭祀 」 下 原 無 複 出 「 祭 祀 」 二 字 。 案 敦 煌 重 「 祭 祀 」 二 字。 校 補 云 , 今 本 誤 脫 。 茲 據 補 。

〔 一 四 一 〕 何 緣 便 絕   「 絕 」 下 敦 煌有 「 乎 哉 」 二 字 。

〔 一 四 二 〕 或 棄 神 州 而 宅 蓬 瀛   孫 校「 或 」 字 疑 衍 。 明 案 敦 煌 有 「 或 」 字 , 非 衍 。 「 蓬 瀛 」敦 煌 作 「 瀛 萊 」 。

〔 一 四 三 〕 去 留 各 從 其 所 好 耳   「 去」 原 作 「 住 」 。 校 勘 記 云 : 御 覽 六 百 七 十 「 住 留 」 作 「去 留 」 。 明 案 敦 煌 亦 作 「 去 留 」 , 是 矣 , 今 據 改 。 敦 煌無 「 其 」 字 。

〔 一 四 四 〕 若 且 欲 留 在 世 間 者   「 留」 敦 煌 作 「 停 」 。

〔 一 四 五 〕 故 不 足 役 役 於 登 天 而 止 人間 八 百 餘 年 也   孫 校 「 役 役 」 一 本 作 「 汲 汲 」 。 校 勘 記云 , 「 御 覽 六 百 六 十 三 作 故 不 切 ( 當 復 有 「 切 」 字 ) 於升 騰 , 而 止 乎 人 間 者 八 百 八 年 。 按 下 文 言 , 本 不 汲 汲 於昇 虛 以 飛 騰 , 則 一 本 是 」 。 敦 煌 作 「 故 不 促 促 於 登 騰 」。 校 補 云 , 「 促 促 」 與 「 汲 汲 」 義 同 , 今 本 有 「 足 」 字者 , 蓋 即 「 促 」 字 壞 而 衍 也 。 御 覽 引 亦 無 「 足 」 字 。 「人 間 」 敦 煌 作 「 民 間 」 。

〔 一 四 六 〕 失 人 之 本   「 失 」 下 敦 煌有 「 為 」 字 。

〔 一 四 七 〕 顏 色 悅 懌   「 悅 懌 」 敦 煌作 「 和 澤 」 。

〔 一 四 八 〕 五 兵 百 毒 不 能 中   「 能 」敦 煌 作 「 得 」 。

〔 一 四 九 〕 不 足 多 也   「 多 」 敦 煌 作「 為 」 。

〔 一 五 十 〕 昔 安 期 先 生 龍 眉 甯 公 修 羊公 陰 長 生   傳 說 安 期 先 生 琅 琊 阜 鄉 人 , 賣 藥 於 東 海 邊 ,秦 始 皇 東 遊 , 與 語 三 日 三 夜 云 。 修 羊 公 , 魏 人 , 在 華 陰山 石 室 中 修 道 , 後 以 道 干 漢 景 帝 。 並 見 列 仙 傳 。 龍 眉 山上 有 寧 先 生 , 毛 身 廣 耳 , 被 髮 鼓 琴 。 見 列 仙 傳 子 主 傳 。陰 長 生 , 新 野 人 , 事 馬 鳴 生 , 鳴 生 將 入 青 城 山 中 , 以 太清 神 丹 經 授 之 , 長 生 持 歸 合 之 , 丹 成 , 服 半 劑 , 在 民 間三 百 餘 年 , 然 後 飛 昇 云 。 見 神 仙 傳 。

〔 一 五 一 〕 求 長 生 者   「 求 」 上 敦 煌有 「 所 以 」 二 字 。

〔 一 五 二 〕 正 惜 今 日 之 所 欲 耳   「 正」 下 敦 煌 有 「 坐 」 字 。

〔 一 五 三 〕 若 得 仙 無 復 住 理 者   「 住」 原 作 「 任 」 。 孫 校 云 : 「 任 」 疑 作 「 住 」 。 明 案 「 任」 字 無 義 , 敦 煌 作 「 住 」 , 孫 校 是 , 今 據 改 。

〔 一 五 四 〕 按 玉 鈐 經   玉 鈐 經 並 見 辨問 篇 登 涉 篇 。

〔 一 五 五 〕 為 道 者 以 救 人 危   敦 煌 「危 」 下 有 「 急 」 字 。

〔 一 五 六 〕 令 不 枉 死   敦 煌 無 「 枉 」字 。

〔 一 五 七 〕 而 但 務 方 術   孫 校 : 「 務」 上 藏 本 錯 簡 , 今 皆 移 正 。 案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 務 方術 」 作 「 務 求 玄 道 」 。

〔 一 五 八 〕 皆 不 得 長 生 也   「 皆 」 敦煌 及 初 學 記 二 十 三 並 作 「 終 」 。 「 皆 不 得 長 生 也 」 寶 顏堂 本 、 崇 文 本 作 「 無 益 也 」 。 「 也 」 下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本 有 「 上 天 司 命 之 神 察 人 過 惡 其 」 十 一 字 。

〔 一 五 九 〕 隨 所 犯 輕 重   原 無 「 犯 」字 。 校 勘 記 : 初 學 記 二 十 三 「 所 」 下 有 「 犯 」 字 , 此 脫。 明 案 敦 煌 亦 有 「 犯 」 字 , 今 據 補 。

〔 一 六 十 〕 雖 不 作 惡 事   「 作 」 敦 煌作 「 行 」 。

〔 一 六 一 〕 而 口 及 所 行 之 事   「 事 」敦 煌 作 「 善 」 。

〔 一 六 二 〕 亦 無 益 也   「 無 」 下 敦 煌有 「 所 」 字 。

〔 一 六 三 〕 並 行 好 事   敦 煌 作 「 並 立善 事 」 。

David168 说...

抱 朴 子 內 篇 卷 之 四

      金 丹
    抱 朴 子 曰 : 余 考 覽 養 性 之 書 〔 一 〕 , 鳩 集 久 視 之 方, 曾 所 披 涉 篇 卷 , 以 千 計 矣 , 莫 不 皆 以 還 丹 金 液 為 大 要者 焉 〔 二 〕 。 然 則 此 二 事 , 蓋 仙 道 之 極 也 。 服 此 而 不 仙, 則 古 來 無 仙 矣 〔 三 〕 。 往 者 上 國 喪 亂 , 〔 四 〕 莫 不 奔播 四 出 〔 五 〕 。 余 周 旋 徐 豫 荊 襄 江 廣 數 州 之 間 , 閱 見 流移 俗 道 士 數 百 人 矣 〔 六 〕 。 或 有 素 聞 其 名 , 乃 在 雲 日 之表 者 〔 七 〕 。 然 率 相 似 如 一 〔 八 〕 , 其 所 知 見 , 深 淺 有無 , 不 足 以 相 傾 也 。 雖 各 有 數 十 卷 書 〔 九 〕 , 亦 未 能 悉解 之 也 , 為 寫 蓄 之 耳 〔 一 十 〕 。 時 有 知 行 氣 及 斷 穀 服 諸草 木 藥 法 〔 一 一 〕 , 所 有 方 書 , 略 為 同 文 〔 一 二 〕 , 無一 人 不 有 道 機 經 , 唯 〔 一 三 〕 以 此 為 至 秘 〔 一 四 〕 , 乃云 是 君 喜 所 撰 。 余 告 之 曰 , 此 是 魏 世 軍 督 王 圖 所 撰 耳 〔一 五 〕 , 非 古 人 也 。 圖 了 不 知 大 藥 , 正 欲 以 行 氣 入 室 求仙 〔 一 六 〕 , 作 此 道 機 〔 一 七 〕 , 謂 道 畢 於 此 , 此 復 是誤 人 之 甚 者 也 〔 一 八 〕 。 余 問 諸 道 士 以 神 丹 金 液 之 事 ,及 三 皇 內 文 召 天 神 地 祇 之 法 〔 一 九 〕 , 了 無 一 人 知 之 者〔 二 十 〕 , 其 誇 誕 自 譽 及 欺 人 , 云 己 久 壽 。 及 言 曾 與 仙人 共 游 者 將 太 半 矣 , 足 以 與 盡 微 者 甚  矣 〔 二 一 〕 。 或有 頗 聞 金 丹 〔 二 二 〕 , 而 不 謂 今 世 復 有 得 之 者 〔 二 三 〕, 皆 言 唯 上 古 已 度 仙 人 〔 二 四 〕 , 乃 當 曉 之 。 或 有 得 方外 說 〔 二 五 〕 , 不 得 其 真 經 。 或 得 雜 碎 丹 方 , 便 謂 丹 法盡 於 此 也 。 昔 左 元 放 於 天 柱 山 中 精 思 , 而 神 人 授 之 金 丹仙 經 〔 二 六 〕 , 會 漢 末 亂 , 〔 二 七 〕 不 遑 合 作 , 而 避 地來 渡 江 東 , 志 欲 投 名 山 以 修 斯 道 。 余 從 祖 仙 公 , 又 從 元放 受 之 〔 二 八 〕 。 凡 受 太 清 丹 經 三 卷 及 九 鼎 丹 經 一 卷 金液 丹 經 一 卷 〔 二 九 〕 。 余 師 鄭 君 者 〔 三 十 〕 , 則 余 從 祖仙 公 之 弟 子 也 , 又 於 從 祖 受 之 , 而 家 貧 無 用 買 藥 〔 三 一〕 。 余 親 事 之 , 灑 掃 積 久 , 乃 於 馬 跡 山 中 立 壇 盟 受 之 ,并 諸 口 訣 訣 之 不 書 者 〔 三 二 〕 。 江 東 先 無 此 書 , 書 出 於左 元 放 〔 三 三 〕 , 元 放 以 授 余 從 祖 , 從 祖 以 授 鄭 君 , 鄭君 以 授 余 , 故 他 道 士 了 無 知 者 也 。 然 余 受 之 已 二 十 餘 年矣 , 資 無 擔 石 , 無 以 為 之 〔 三 四 〕 , 但 有 長 歎 耳 〔 三 五〕 。 有 積 金 盈 櫃 , 聚 錢 如 山 者 , 復 不 知 有 此 不 死 之 法 〔三 六 〕 。 就 令 聞 之 , 亦 萬 無 一 信 , 如 何 ? 夫 飲 玉  則 知漿 荇 之 薄 味 〔 三 七 〕 , 睹 崑 崙 則 覺 丘 垤 之 至 卑 。 既 覽 金丹 之 道 , 則 使 人 不 欲 〔 三 八 〕 復 視 小 小 方 書 。 然 大 藥 難卒 得 辦 , 當 須 且 將 御 小 者 〔 三 九 〕 以 自 支 持 耳 。 然 服 他藥 萬 斛 , 為 能 有 小 益 , 而 終 不 能 使 人 遂 長 生 也 。 故 老 子之 訣 言 云 , 子 不 得 還 丹 金 液 , 虛 自 苦 耳 。 〔 四 十 〕 夫 五穀 猶 能 活 人 , 人 得 之 則 生 , 絕 之 則 死 〔 四 一 〕 , 又 況 於上 品 之 神 藥 , 其 益 人 豈 不 萬 倍 於 五 穀 耶 ? 夫 金 丹 之 為 物〔 四 二 〕 , 燒 之 愈 久 , 變 化 愈 妙 。 黃 金 入 火 , 百 鍊 不 消, 埋 之 , 畢 天 不 朽 〔 四 三 〕 。 服 此 二 物 〔 四 四 〕 , 鍊 人身 體 , 故 能 令 人 不 老 不 死 。 此 蓋 假 求 於 外 物 以 自 堅 固 ,有 如 脂 之 養 火 而 不 可 滅 〔 四 五 〕 , 銅 青 塗 腳 , 入 水 不 腐, 此 是 借 銅 之 勁 以 扞 其 肉 也 。 金 丹 入 身 中 , 沾 洽 榮 衛 ,非 但 銅 青 之 外 傅 矣 。 世 間 多 不 信 至 道 者 , 則 悠 悠 者 皆 是耳 〔 四 六 〕 。 然 萬 一 時 偶 有 好 事 者 , 而 復 不 見 此 法 , 不值 明 師 , 無 由 聞 天 下 之 有 斯 妙 事 也 〔 四 七 〕 。 余 今 略 鈔金 丹 之 都 較 , 以 示 後 之 同 志 好 之 者 〔 四 八 〕 。 其 勤 求 之, 求 之 〔 四 九 〕 不 可 守 淺 近 之 方 , 而 謂 之 足 以 度 世 也 。遂 不 遇 之 者 , 直 當 息 意 於 無 窮 之 冀 耳 。 想 見 其 說 , 必 自知 出 潢 污 而 浮 滄 海 〔 五 十 〕 , 背 螢 燭 而 向 日 月 , 聞 雷 霆而 覺 布 鼓 之 陋 〔 五 一 〕 , 見 巨 鯨 而 知 寸 介 之 細 也 。 如 其嘍 嘍 〔 五 二 〕 , 無 所 先 入 , 欲 以 弊 藥 必 規 昇 騰 者 , 何 異策 蹇 驢 而 追 迅 風 〔 五 三 〕 , 棹 藍 舟 而 濟 大 川 乎 〔 五 四 〕? 又 諸 小 餌 丹 方 甚 多 , 然 作 之 有 淺 深 〔 五 五 〕 , 故 力 勢不 同 , 雖 有 優 劣 , 轉 不 相 及 , 猶 一 酘 之 酒 〔 五 六 〕 , 不可 以 方 九 醞 之 醇 耳 。 然 小 丹 之 下 者 , 猶 自 遠 勝 草 木 之 上者 也 。 凡 草 木 燒 之 即 燼 〔 五 七 〕 , 而 丹 砂 燒 之 成 水 銀 ,〔 五 八 〕 積 變 又 還 成 丹 砂 , 其 去 凡 草 木 亦 遠 矣 〔 五 九 〕。 故 能 令 人 長 生 , 神 仙 獨 見 此 理 矣 , 其 去 俗 人 , 亦 何 緬邈 之 無 限 乎 ? 世 人 少 所 識 , 多 所 怪 , 或 不 知 水 銀 出 於 丹砂 , 告 之 終 不 肯 信 , 云 丹 砂 本 赤 物 , 從 何 得 成 此 白 物 。又 云 丹 砂 是 石 耳 , 今 燒 諸 石 皆 成 灰 , 而 丹 砂 何 獨 得 爾 。〔 六 十 〕 此 近 易 之 事 , 猶 不 可 喻 , 其 聞 仙 道 , 大 而 笑 之〔 六 一 〕 , 不 亦 宜 乎 ? 上 古 真 人 愍 念 將 來 之 可 教 者 〔 六二 〕 , 為 作 方 法 , 委 曲 欲 使 其 脫 死 亡 之 禍 耳 〔 六 三 〕 ,可 謂 至 言 矣 。 然 而 俗 人 終 不 肯 信 , 謂 為 虛 文 。 若 是 虛 文者 , 安 得 九 轉 九 變 , 日 數 所 成 , 皆 如 方 耶 ? 真 人 所 以 知此 者 , 誠 不 可 以 庸 近 思 求 也 〔 六 四 〕 。 余 少 好 方 術 , 負步 請 問 , 不 憚 險 遠 〔 六 五 〕 。 每 有 異 聞 , 則 以 為 喜 。 雖見 毀 笑 , 不 以 為 戚 〔 六 六 〕 。 焉 知 來 者 之 不 如 今 〔 六 七〕 , 是 以 著 此 以 示 識 者 。 豈 苟 尚 奇 怪 , 而 崇 飾 空 言 , 欲令 書 行 於 世 , 信 結 流 俗 哉 ? 盛 陽 不 能 榮 枯 朽 , 上 智 不 能移 下 愚 , 書 為 曉 者 傳 , 事 為 識 者 貴 。 農 夫 得 彤 弓 以 驅 鳥〔 六 八 〕 , 南 夷 得 袞 衣 以 負 薪 〔 六 九 〕 , 夫 不 知 者 , 何可 強 哉 〔 七 十 〕 ? 世 人 飽 食 終 日 , 復 未 必 能 勤 儒 墨 之 業〔 七 一 〕 , 治 進 德 之 務 , 但 共 逍 遙 遨 遊 , 〔 七 二 〕 以 盡年 月 。 其 所 營 也 , 非 榮 則 利 。 或 飛 蒼 走 黃 於 中 原 〔 七 三〕 , 或 留 連 盃 觴 以 羹 沸 , 或 以 美 女 〔 七 四 〕 荒 沈 絲 竹 ,或  淪 綺 紈 , 或 控 弦 以 弊 筋 骨 〔 七 五 〕 , 或 博 弈 以 棄 功夫 。 聞 至 道 之 言 而 如 醉 〔 七 六 〕 , 睹 道 論 而 晝 睡 〔 七 七〕 。 有 身 不 修 〔 七 八 〕 , 動 之 死 地 , 不 肯 求 問 養 生 之 法, 自 欲 割 削 之 , 煎 熬 之 , 憔 悴 之 , 漉 汔 之 〔 七 九 〕 。 而有 道 者 自 寶 秘 其 所 知 , 無 求 於 人 , 亦 安 肯 強 行 語 之 乎 ?世 人 之 常 言 , 咸 以 長 生 若 可 得 者 , 古 人 之 富 貴 者 〔 八 十〕 , 己 當 得 之 , 而 無 得 之 者 〔 八 一 〕 , 是 無 此 道 也 。 而不 知 古 之 富 貴 者 , 亦 如 今 之 富 貴 者 耳 。 俱 不 信 不 求 之 〔八 二 〕 , 而 皆 以 目 前 之 所 欲 者 為 急 〔 八 三 〕 , 亦 安 能 得之 耶 ? 假 令 不 能 決 意 〔 八 四 〕 , 信 命 之 可 延 , 仙 之 可 得, 亦 何 惜 於 試 之 。 試 之 小 效 , 但 使 得 二 三 百 歲 , 不 猶 愈於 凡 人 之 少 夭 乎 ? 天 下 之 事 萬 端 , 而 道 術 尤 難 明 於 他 事者 也 。 何 可 以 中 才 之 心 , 而 斷 世 間 必 無 長 生 之 道 哉 ? 若正 以 世 人 皆 不 信 之 , 便 謂 為 無 , 則 世 人 之 智 者 , 又 何 太多 乎 ? 今 若 有 識 道 意 而 猶 修 求 之 者 〔 八 五 〕 , 詎 必 便 是至 愚 , 而 皆 不 及 世 人 耶 ? 又 或 慮 於 求 長 生 , 儻 其 不 得 ,恐 人 笑 之 , 以 為 暗 惑 。 若 心 所 斷 〔 八 六 〕 , 萬 有 一 失 ,而 天 下 果 自 有 此 不 死 之 道 者 , 不 亦 當 復 為 得 之 者 所 笑 乎? 日 月 有 所 不 能 周 照 , 人 心 安 足 孤 信 哉 〔 八 七 〕 ?
    抱 朴 子 曰 : 按 黃 帝 九 鼎 神 丹 經 曰 〔 八 八 〕 , 黃 帝服 之 , 遂 以 昇 仙 。 又 云 , 雖 呼 吸 道 引 , 及 服 草 木 之 藥 ,可 得 延 年 , 不 免 於 死 也 ; 服 神 丹 令 人 壽 無 窮 已 〔 八 九 〕, 與 天 地 相 畢 , 乘 雲 駕 龍 , 上 下 太 清 。 黃 帝 以 傳 玄 子 〔九 十 〕 , 戒 之 曰 , 此 道 至 重 , 必 以 授 賢 , 苟 非 其 人 , 雖積 玉 如 山 〔 九 一 〕 , 勿 以 此 道 告 之 也 。 受 之 者 以 金 人 金魚 投 於 東 流 水 中 以 為 約 , 唼 血 為 盟 〔 九 二 〕 , 無 神 仙 之骨 〔 九 三 〕 , 亦 不 可 得 見 此 道 也 。 合 丹 當 於 名 山 之 中 ,無 人 之 地 , 結 伴 不 過 三 人 〔 九 四 〕 , 先 齋 百 日 , 沐 浴 五香 , 致 加 精 潔 〔 九 五 〕 , 勿 近 穢 污 〔 九 六 〕 , 及 與 俗 人往 來 〔 九 七 〕 , 又 不 令 不 信 道 者 知 之 , 謗 毀 神 藥 , 藥 不成 矣 。 成 則 可 以 舉 家 皆 仙 〔 九 八 〕 , 不 但 一 身 耳 。 世 人不 合 神 丹 , 反 信 草 木 之 藥 。 草 木 之 藥 , 埋 之 即 腐 , 煮 之即 爛 , 燒 之 即 焦 , 不 能 自 生 , 何 能 生 人 乎 ?

    九 丹 者 , 長 生 之 要 , 非 凡 人 所 當 見 聞 也 , 萬 兆 蠢蠢 , 唯 知 貪 富 貴 而 已 , 豈 非 行 尸 者 乎 ? 合 時 又 當 祭 , 祭自 有 圖 法 一 卷 也 〔 九 九 〕 。

    第 一 之 丹 名 曰 丹 華 。 當 先 作 玄 黃 , 用 雄 黃 水 〔 一0 十 〕 、 礬 石 水 〔 一 0 一 〕 、 戎 鹽 、 鹵 鹽 、 礜 石 〔 一 0二 〕 、 牡 蠣 〔 一 0 三 〕 、 赤 石 脂 、 滑 石 、 胡 粉 各 數 十 斤, 以 為 六 一 泥 〔 一 0 四 〕 , 火 之 三 十 六 日 成 , 服 七 之 日仙 。 又 以 玄 膏 丸 此 丹 〔 一 0 五 〕 , 置 猛 火 上 , 須 臾 成 黃金 。 又 以 二 百 四 十 銖 合 水 銀 百 斤 火 之 , 亦 成 黃 金 。 金 成者 藥 成 也 。 金 不 成 〔 一 0 六 〕 , 更 封 藥 而 火 之 , 日 數 如前 , 無 不 成 也 。

    第 二 之 丹 名 曰 神 丹 , 亦 曰 神 符 〔 一 0 七 〕 。 服 之百 日 仙 也 。 行 度 水 火 , 以 此 丹 塗 足 下 , 步 行 水 上 〔 一 0八 〕 。 服 之 三 刀 圭 〔 一 0 九 〕 , 三 尸 九 蟲 皆 即 消 壞 〔 一一 十 〕 , 百 病 皆 愈 也 。

    第 三 之 丹 名 曰 神 丹 。 服 一 刀 圭 , 百 日 仙 也 。 以 與六 畜 吞 之 , 亦 終 不 死 〔 一 一 一 〕 。 又 能 辟 五 兵 。 服 百 日〔 一 一 二 〕 , 仙 人 玉 女 , 山 川 鬼 神 , 皆 來 侍 之 〔 一 一 三〕 , 見 如 人 形 〔 一 一 四 〕 。

    第 四 之 丹 名 曰 還 丹 。 服 一 刀 圭 , 百 日 仙 也 。 朱 鳥鳳 凰 , 翔 覆 其 上 , 玉 女 至 傍 。 以 一 刀 圭 合 水 銀 一 斤 火 之, 立 成 黃 金 。 以 此 丹 塗 錢 物 用 之 , 即 日 皆 還 。 以 此 丹 書凡 人 目 上 , 百 鬼 走 避 。

    第 五 之 丹 名 餌 丹 。 服 之 三 十 日 , 仙 也 。 鬼 神 來 侍, 玉 女 至 前 。

    第 六 之 丹 名 鍊 丹 。 服 之 十 日 , 仙 也 。 又 以 汞 合 火之 , 亦 成 黃 金 。 〔 一 一 五 〕

    第 七 之 丹 名 柔 丹 〔 一 一 六 〕 。 服 一 刀 圭 , 百 日 仙也 。 以 缺 盆 汁 和 服 之 〔 一 一 七 〕 , 九 十 老 翁 , 亦 能 有 子, 與 金 公 合 火 之 〔 一 一 八 〕 , 即 成 黃 金 。

    第 八 之 丹 名 伏 丹 。 服 之 即 日 仙 也 〔 一 一 九 〕 。 以此 丹 如 棗 核 許 持 之 〔 一 二 十 〕 , 百 鬼 避 之 。 以 丹 書 門 戶上 , 萬 邪 眾 精 不 敢 前 , 又 辟 盜 賊 虎 狼 也 。

    第 九 之 丹 名 寒 丹 。 服 一 刀 圭 , 百 日 仙 也 〔 一 二 一〕 。 仙 童 仙 女 來 侍 〔 一 二 二 〕 , 飛 行 輕 舉 , 不 用 羽 翼 。

    凡 此 九 丹 , 但 得 一 丹 便 仙 , 不 在 悉 作 之 , 作 之 在人 所 好 者 耳 。 凡 服 九 丹 , 欲 昇 天 則 去 , 欲 且 止 人 間 亦 任意 , 皆 能 出 入 無 間 , 不 可 得 之 害 矣 〔 一 二 三 〕 。

    抱 朴 子 曰 : 復 有 太 清 神 丹 〔 一 二 四 〕 , 其 法 出 於元 君 。 元 君 者 , 〔 一 二 五 〕 老 子 之 師 也 。   太 清 觀 天 經有 九 篇 〔 一 二 六 〕 , 云 其 上 三 篇 〔 一 二 七 〕 不 可 教 授 〔一 二 八 〕 , 其 中 三 篇 世 無 足 傳 〔 一 二 九 〕 , 常 沈 之 三 泉之 下 〔 一 三 十 〕 , 下 三 篇 者 , 正 是 丹 經 上 中 下 , 凡 三 卷也 。 元 君 者 , 大 神 仙 之 人 也 〔 一 三 一 〕 , 能 調 和 陰 陽 ,役 使 鬼 神 風 雨 , 〔 一 三 二 〕 驂 駕 九 龍 十 二 白 虎 , 天 下 眾仙 皆  焉 , 猶 自 言 亦 本 學 道 服 丹 之 所 致 也 〔 一 三 三 〕 ,非 自 然 也 。 況 凡 人 乎 〔 一 三 四 〕 ? 其 經 曰 : 上 士 得 道 ,昇 為 天 官 ; 中 士 得 道 , 棲 集 崑 崙 ; 下 士 得 道 , 長 生 世 間。 愚 民 不 信 〔 一 三 五 〕 , 謂 為 虛 言 , 從 朝 至 暮 , 但 作 求死 之 事 , 了 不 求 生 , 而 天 豈 能 強 生 之 乎 ? 凡 人 唯 知 美 食好 衣 , 聲 色 富 貴 而 已 , 恣 心 盡 欲 , 奄 忽 終 歿 之 徒 , 慎 無以 神 丹 告 之 , 令 其 笑 道 謗 真 〔 一 三 六 〕 。 傳 丹 經 不 得 其人 , 身 必 不 吉 。 若 有 篤 信 者 , 可 將 合 藥 成 以 分 之 〔 一 三七 〕 , 莫 輕 以 其 方 傳 之 也 。 知 此 道 者 , 何 用 王 侯 ? 為 神丹 既 成 , 不 但 長 生 , 又 可 以 作 黃 金 。 金 成 , 取 百 斤 先 設大 祭 。 祭 自 有 別 法 一 卷 , 不 與 九 鼎 祭 同 也 。 祭 當 別 稱 金各 檢 署 之 〔 一 三 八 〕 。

    禮 天 二 十 斤 , 日 月 五 斤 , 北 斗 八 斤 , 太 乙 八 斤 ,井 五 斤 , 灶 五 斤 , 河 伯 十 二 斤 , 社 五 斤 , 門 戶 閭 鬼 神 清君 〔 一 三 九 〕 各 五 斤 , 凡 八 十 八 斤 。 餘 一 十 二 斤 , 以 好韋 囊 盛 之 , 良 日 於 都 市 中 市 盛 之 時 〔 一 四 十 〕 , 嘿 聲 放棄 之 於 多 人 處 〔 一 四 一 〕 , 徑 去 無 復 顧 。 凡 用 百 斤 外 ,乃 得 自 恣 用 之 耳 〔 一 四 二 〕 。 不 先 以 金 祀 神 , 必 被 殃 咎〔 一 四 三 〕 。 又 曰 , 長 生 之 道 〔 一 四 四 〕 , 不 在 祭 祀 事鬼 神 也 , 不 在 道 引 與 屈 伸 也 , 〔 一 四 五 〕 昇 仙 之 要 , 在神 丹 也 。 知 之 不 易 , 為 之 實 難 也 〔 一 四 六 〕 。 子 能 作 之, 可 長 存 也 。 近 代 漢 末 新 野 陰 君 〔 一 四 七 〕 , 合 此 太 清丹 得 仙 。 其 人 本 儒 生 , 有 才 思 〔 一 四 八 〕 , 善 著 詩 及 丹經 讚 并 序 , 述 初 學 道 隨 師 本 末 〔 一 四 九 〕 , 列 己 所 知 識之 得 仙 者 四 十 餘 人 , 甚 分 明 也 。 作 此 太 清 丹 , 小 為 難 合於 九 鼎 〔 一 五 十 〕 , 然 是 白 日 昇 天 之 上 法 也 。 合 之 當 〔一 五 一 〕 先 作 華 池 赤 鹽 艮 雪 玄 白 飛 符 三 五 神 水 〔 一 五 二〕 , 乃 可 起 火 耳 。

    一 轉 之 丹 〔 一 五 三 〕 , 服 之 三 年 得 仙 。 二 轉 之 丹, 服 之 二 年 得 仙 。 三 轉 之 丹 , 服 之 一 年 得 仙 。 四 轉 之 丹, 服 之 半 年 得 仙 。 五 轉 之 丹 , 服 之 百 日 得 仙 。 六 轉 之 丹, 服 之 四 十 日 得 仙 。 七 轉 之 丹 , 服 之 三 十 日 得 仙 〔 一 五四 〕 。 八 轉 之 丹 , 服 之 十 日 得 仙 。 九 轉 之 丹 , 服 之 三 日得 仙 〔 一 五 五 〕 。 若 取 九 轉 之 丹 , 內 神 鼎 中 , 夏 至 之 後, 爆 之 鼎 熱 , 內 朱 兒 一 斤 於 蓋 下 。 伏 伺 之 , 候 日 精 照 之。 須 臾 翕 然 俱 起 , 煌 煌 煇 煇 , 〔 一 五 六 〕 神 光 五 色 , 即化 為 還 丹 。 取 而 服 之 一 刀 圭 , 即 白 日 昇 天 。 又 九 轉 之 丹者 , 封 塗 之 於 土 釜 中 〔 一 五 七 〕 , 糠 火 〔 一 五 八 〕 , 先文 後 武 , 其 一 轉 至 九 轉 , 遲 速 各 有 日 數 多 少 , 以 此 知 之耳 。 其 轉 數 少 , 〔 一 五 九 〕 其 藥 力 不 足 , 故 服 之 用 日 多, 得 仙 遲 也 。 其 轉 數 多 , 藥 力 盛 〔 一 六 十 〕 , 故 服 之 用日 少 , 而 得 仙 速 也 。

    又 有 九 光 丹 , 與 九 轉 異 法 〔 一 六 一 〕 , 大 都 相 似耳 。 作 之 法 〔 一 六 二 〕 , 當 以 諸 藥 合 火 之 , 以 轉 五 石 。五 石 者 , 丹 砂 、 雄 黃 、 白 礜 、 〔 一 六 三 〕 曾 青 、 慈 石 也。 一 石 輒 五 轉 而 各 成 五 色 , 五 石 而 二 十 五 色 , 色 各 一 兩〔 一 六 四 〕 , 而 異 器 盛 之 。 欲 起 死 人 , 未 滿 三 日 者 , 取青 丹 一 刀 圭 和 水 , 以 浴 死 人 , 又 以 一 刀 圭 發 其 口 內 之 〔一 六 五 〕 , 死 人 立 生 也 。 欲 致 行 廚 〔 一 六 六 〕 , 取 黑 丹和 水 , 以 塗 左 手 , 其 所 求 如 口 所 道 皆 自 至 , 可 致 天 下 萬物 也 。 欲 隱 形 及 先 知 未 然 方 來 之 事 , 及 住 年 不 老 〔 一 六七 〕 , 服 黃 丹 一 刀 圭 , 即 便 長 生 不 老 矣 。 及 〔 一 六 八 〕坐 見 千 里 之 外 〔 一 六 九 〕 , 吉 凶 皆 知 , 如 在 目 前 也 〔 一七 十 〕 。 人 生 宿 命 , 盛 衰 壽 夭 , 富 貴 貧 賤 〔 一 七 一 〕 ,皆 知 之 也 , 其 法 俱 在 太 清 經 中 卷 耳 〔 一 七 二 〕 。

    抱 朴 子 曰 : 其 次 有 五 靈 丹 經 一 卷 , 有 五 法 也 〔 一七 三 〕 。 用 丹 砂 、 雄 黃 、 雌 黃 、 石 硫 黃 〔 一 七 四 〕 、 曾青 、 礬 石 〔 一 七 五 〕 、 慈 石 、 戎 鹽 、 太 乙 餘 糧 〔 一 七 六〕 , 亦 用 六 一 泥 , 及 神 室 祭 醮 合 之 , 三 十 六 日 成 〔 一 七七 〕 。 又 用 五 帝 符 , 以 五 色 書 之 , 亦 令 人 不 死 , 但 不 及太 清 及 九 鼎 丹 藥 耳 〔 一 七 八 〕 。

    又 有 岷 山 丹 法 , 道 士 張 蓋 蹋 精 思 於 岷 山 石 室 中 〔一 七 九 〕 , 得 此 方 也 。 其 法 鼓 冶 黃 銅 〔 一 八 十 〕 , 以 作方 諸 , 以 承 取 月 中 水 〔 一 八 一 〕 , 以 水 銀 覆 之 , 致 日 精火 其 中 , 長 服 之 不 死 。 又 取 此 丹 置 雄 黃 銅 燧 中 , 覆 以 汞曝 之 , 二 十 日 發 而 治 之 , 以 井 華 水 服 如 小 豆 〔 一 八 二 〕, 百 日 , 盲 者 皆 能 視 之 , 百 病 自 愈 〔 一 八 三 〕 , 髮 白 還黑 , 齒 落 更 生 。

    又 務 成 子 丹 法 , 用 巴 沙 汞 置 八 寸 銅 盤 中 以 土 爐 盛炭 , 倚 三 隅 〔 一 八 四 〕 塹 以 枝 盤 , 以 硫 黃 水 灌 之 , 常 令如 泥 , 百 日 服 之 不 死 。

    又 羡 門 子 丹 法 , 以 酒 和 丹 一 斤 , 用 酒 三 升 和 〔 一八 五 〕 , 曝 之 四 十 日 , 服 之 一 日 , 則 三 蟲 百 病 立 下 〔 一八 六 〕 ; 服 之 三 年 , 仙 道 乃 成 , 必 有 玉 女 二 人 來 侍 之 ,可 役 使 致 行 廚 , 此 丹 可 以 厭 百 鬼 , 及 四 方 死 人 殃 注 害 人宅 , 及 起 土 功 妨 人 者 , 懸 以 向 之 , 則 無 患 矣 。

    又 有 立 成 丹 , 亦 有 九 首 , 似 九 鼎 而 不 及 也 。 其 要一 本 更 云 〔 一 八 七 〕 , 取 雌 黃 雄 黃 燒 下 其 中 銅 〔 一 八 八〕 , 鑄 以 為 器 , 覆 之 三 歲 淳 苦 酒 上 , 百 日 〔 一 八 九 〕 ,此 器 皆 生 赤 乳 , 長 數 分 , 或 有 五 色 琅 玕 , 取 理 而 服 之 〔一 九 十 〕 , 亦 令 人 長 生 。 又 可 以 和 菟 絲 , 菟 絲 是 初 生 之根 , 其 形 似 菟 , 掘 取 剋 其 血 , 以 和 此 丹 , 服 之 立 變 化 ,任 意 所 作 也 。 又 和 以 朱 草 〔 一 九 一 〕 , 一 服 之 , 能 乘 虛而 行 云 〔 一 九 二 〕 , 朱 草 狀 似 小 棗 , 栽 長 三 四 尺 〔 一 九三 〕 , 枝 葉 皆 赤 , 莖 如 珊 瑚 〔 一 九 四 〕 , 喜 生 名 山 巖 石之 下 〔 一 九 五 〕 , 刻 之 汁 流 如 血 , 以 玉 及 八 石 金 銀 投 其中 , 立 便 可 丸 如 泥 , 久 則 成 水 , 以 金 投 之 , 名 為 金 漿 ,以 玉 投 之 〔 一 九 六 〕 , 名 為 玉 醴 , 服 之 皆 長 生 。

    又 有 取 伏 丹 法 云 , 天 下 諸 水 , 有 名 丹 者 , 有 南 陽之 丹 水 之 屬 也 , 其 中 皆 有 丹 魚 , 當 先 夏 至 十 日 夜 伺 之 〔一 九 七 〕 , 丹 魚 必 浮 於 水 側 , 赤 光 上 照 , 赫 然 如 火 也 ,網 而 取 之 可 得 之 , 得 之 雖 多 , 勿 盡 取 也 , 割 其 血 , 塗 足下 〔 一 九 八 〕 , 則 可 步 行 水 上 , 長 居 淵 中 矣 。

    又 赤 松 子 丹 法 , 取 千 歲 蔂 汁 〔 一 九 九 〕 及 礬 桃 汁淹 丹 , 著 不 津 器 中 , 練 蜜 蓋 其 口 , 埋 之 入 地 三 尺 , 百 日, 絞 ● 木 赤 實 , 取 汁 和 而 服 之 , 令 人 面 目 鬢 髮 皆 赤 , 長生 也 。 昔 中 黃 仙 人 有 赤 須 子 者 , 豈 非 服 此 乎 ?

    又 石 先 生 丹 法 〔 二 0 十 〕 , 取 烏 鷇 之 未 生 毛 羽 者〔 二 0 一 〕 , 以 真 丹 和 牛 肉 以 吞 之 , 至 長 , 其 毛 羽 皆 赤, 乃 煞 之 , 陰 乾 百 日 〔 二 0 二 〕 , 并 毛 羽 搗 服 一 刀 圭 ,百 日 得 壽 五 百 歲 。

    又 康 風 子 丹 法 , 用 羊 烏 鶴 卵 雀 血 , 合 少 室 天 雄 汁, 和 丹 內 鵠 卵 中 漆 之 , 內 雲 母 水 中 , 百 日 化 為 赤 水 , 服一 合 , 輒 益 壽 百 歲 〔 二 0 三 〕 , 服 一 升 千 歲 也 〔 二 0 四〕 。

    又 崔 文 子 丹 法 , 納 丹 鶩 腹 中 蒸 之 , 服 , 令 人 延 年, 長 服 不 死 。

    又 劉 元 丹 法 , 以 丹 砂 內 玄 水 液 中 , 百 日 紫 色 , 握之 不 污 手 , 又 和 以 雲 母 水 , 內 管 中 漆 之 , 投 井 中 , 百 日化 為 赤 水 , 服 一 合 , 得 百 歲 , 久 服 長 生 也 。

    又 樂 子 長 丹 法 〔 二 0 五 〕 , 以 曾 青 鉛 丹 合 汞 及 丹砂 , 著 銅 筩 中 , 乾 瓦 白 滑 石 封 之 , 於 白 砂 中 〔 二 0 六 〕蒸 之 , 八 十 日 , 服 如 小 豆 , 三 年 仙 矣 〔 二 0 七 〕 。

    又 李 文 丹 法 , 以 白 素 裹 丹 , 以 竹 汁 煮 之 , 名 紅 泉, 乃 〔 二 0 八 〕 浮 湯 上 蒸 之 , 合 以 玄 水 , 服 之 一 合 〔 二0 九 〕 , 一 年 仙 矣 。

    又 尹 子 丹 法 , 以 雲 母 水 和 丹 密 封 , 致 金 華 池 中 ,一 年 出 , 服 一 刀 圭 , 盡 一 斤 , 得 五 百 歲 。

    又 太 乙 招 魂 魄 丹 法 〔 二 一 十 〕 , 所 用 五 石 , 及 封之 以 六 一 泥 , 皆 似 九 丹 也 , 長 於 起 卒 死 三 日 以 還 者 , 折齒 內 一 丸 〔 二 一 一 〕 , 與 硫 黃 丸 , 俱 以 水 送 之 , 令 入 喉即 活 〔 二 一 二 〕 , 皆 言 見 使 者 持 節 召 之 。

    又 采 女 丹 法 〔 二 一 三 〕 , 以 兔 血 和 丹 與 蜜 蒸 之 ,百 日 , 服 之 如 梧 桐 子 者 大 一 丸 , 日 三 , 至 百 日 , 有 神 女二 人 來 侍 之 , 可 役 使 。

    又 稷 丘 子 丹 法 , 以 清 酒 麻 油 百 華 醴 龍 膏 和 〔 二 一四 〕 , 封 以 六 一 泥 , 以 糠 火 熅 之 , 十 日 成 , 服 如 小 豆 一丸 , 盡 劑 , 得 壽 五 百 歲 。

    又 墨 子 丹 法 , 用 汞 及 五 石 液 於 銅 器 中 , 火 熬 之 ,以 鐵 匕 撓 之 〔 二 一 五 〕 , 十 日 , 還 為 丹 , 服 之 一 刀 圭 ,萬 病 去 身 , 長 服 不 死 。

    又 張 子 和 丹 法 , 用 鉛 汞 曾 青 水 合 封 之 , 蒸 之 於 赤黍 米 中 , 八 十 日 成 , 以 棗 膏 和 丸 之 , 服 如 大 豆 , 百 日 ,壽 五 百 歲 。

    又 綺 里 丹 法 〔 二 一 六 〕 , 先 飛 取 五 石 玉 塵 , 合 以丹 砂 汞 , 內 大 銅 器 中 煮 之 , 百 日 , 五 色 , 服 之 不 死 〔 二一 七 〕 。 以 鉛 百 斤 , 以 藥 百 刀 圭 , 合 火 之 成 白 銀 , 以 雄黃 水 和 而 火 之 〔 二 一 八 〕 , 百 日 成 黃 金 , 金 或 太 剛 者 ,以 豬 膏 煮 之 , 或 太 柔 者 , 以 白 梅 煮 之 〔 二 一 九 〕 。

    又 玉 柱 丹 法 , 以 華 池 和 丹 〔 二 二 十 〕 , 以 曾 青 硫黃 末 覆 之 薦 之 , 內 筩 中 沙 中 , 蒸 之 五 十 日 , 服 之 百 日 ,玉 女 六 甲 六 丁 神 女 來 侍 之 , 可 役 使 , 知 天 下 之 事 也 。

    又 肘 後 丹 法 , 以 〔 二 二 一 〕 金 華 和 丹 乾 瓦 封 之 ,蒸 八 十 日 , 取 如 小 豆 〔 二 二 二 〕 , 置 盤 中 , 向 日 和 之 ,其 光 上 與 日 連 , 服 如 小 豆 , 長 生 矣 。 以 投 丹 陽 銅 中 , 火之 成 金 〔 二 二 三 〕 。

    又 李 公 丹 法 , 用 真 丹 及 五 石 之 水 各 一 升 , 和 令 如泥 , 釜 中 火 之 , 三 十 六 日 出 , 和 以 石 硫 黃 液 , 服 之 十 年, 與 天 地 相 畢 。

    又 劉 生 丹 法 , 用 白 菊 花 汁 〔 二 二 四 〕 地 楮 汁 〔 二二 五 〕 樗 汁 和 丹 蒸 之 , 三 十 日 , 研 合 服 之 , 一 年 , 得 五百 歲 〔 二 二 六 〕 , 老 翁 服 更 少 不 可 識 , 少 年 服 亦 不 老 。

    又 王 君 丹 法 , 巴 沙 及 汞 內 雞 子 中 , 漆 合 之 , 令 雞伏 之 三 枚 , 以 王 相 日 服 之 , 住 年 不 老 , 小 兒 不 可 服 〔 二二 七 〕 , 不 復 長 矣 , 與 新 生 雞 犬 服 之 , 皆 不 復 大 , 鳥 獸亦 皆 如 此 驗 。

    又 陳 生 丹 法 , 用 白 蜜 和 丹 , 內 銅 器 中 封 之 , 沈 之井 中 , 一 期 , 服 之 經 年 , 不 飢 , 盡 一 斤 , 壽 百 歲 。

    又 韓 終 丹 法 〔 二 二 八 〕 , 漆 蜜 和 丹 煎 之 , 服 可 延年 久 視 , 立 日 中 無 影 。 過 此 以 往 , 尚 數 十 法 , 不 可 具 論〔 二 二 九 〕 。

    抱 朴 子 曰 : 金 液 太 乙 所 服 而 仙 者 也 , 不 減 九 丹 矣, 合 之 用 古 秤 黃 金 一 斤 , 并 用 玄 明 龍 膏 、 太 乙 旬 首 中 石、 冰 石 、 紫 遊 女 、 玄 水 液 、 金 化 石 、 丹 砂 〔 二 三 十 〕 ,封 之 成 水 〔 二 三 一 〕 , 其 經 云 〔 二 三 二 〕 , 金 液 入 口 ,則 其 身 皆 金 色 。 老 子 受 之 於 元 君 〔 二 三 三 〕 , 元 君 曰 ,此 道 至 重 , 百 世 一 出 , 藏 之 石 室 , 合 之 , 皆 齋 戒 百 日 ,不 得 與 俗 人 相 往 來 , 於 名 山 之 側 , 東 流 水 上 , 別 立 精 舍〔 二 三 四 〕 , 百 日 成 , 服 一 兩 便 仙 。 若 未 欲 去 世 , 且 作地 水 仙 之 士 者 〔 二 三 五 〕 , 但 齋 戒 百 日 矣 。 若 求 昇 天 〔二 三 六 〕 , 皆 先 斷 穀 一 年 , 乃 服 之 也 。 若 服 半 兩 , 則 長生 不 死 , 萬 害 百 毒 , 不 能 傷 之 , 可 以 畜 妻 子 〔 二 三 七 〕, 居 官 秩 , 任 意 所 欲 〔 二 三 八 〕 , 無 所 禁 也 。 若 復 欲 昇天 者 , 乃 可 齋 戒 〔 二 三 九 〕 , 更 服 一 兩 , 便 飛 仙 矣 。

    以 金 液 為 威 喜 巨 勝 之 法 〔 二 四 十 〕 , 取 金 液 及 水銀 一 味 合 煮 之 , 三 十 日 , 出 , 以 黃 土 甌 盛 , 以 六 一 泥 封〔 二 四 一 〕 , 置 猛 火 炊 之 , 六 十 時 〔 二 四 二 〕 , 皆 化 為丹 , 服 如 小 豆 大 便 仙 , 以 此 丹 一 刀 圭 粉 〔 二 四 三 〕 , 水銀 一 斤 , 即 成 銀 。 又 取 此 丹 一 斤 置 火 上 扇 之 〔 二 四 四 〕, 化 為 赤 金 而 流 , 名 曰 丹 金 。 以 塗 刀 劍 , 辟 兵 萬 里 。 以此 丹 金 為 盤  , 飲 食 其 中 , 令 人 長 生 。 以 承 日 月 得 液 〔二 四 五 〕 , 如 方 諸 之 得 水 也 , 飲 之 不 死 〔 二 四 六 〕 。 以金 液 和 黃 土 , 內 六 一 泥 甌 中 , 猛 火 炊 之 , 盡 成 黃 金 , 中用 也 〔 二 四 七 〕 , 復 以 火 炊 之 , 皆 化 為 丹 , 服 之 如 小 豆、 〔 二 四 八 〕 可 以 入 名 山 大 川 為 地 仙 。 以 此 丹 一 刀 圭 粉水 銀 立 成 銀 , 以 銀 一 兩 和 鉛 一 斤 , 皆 成 銀 。 金 液 經 云 〔二 四 九 〕 , 投 金 人 八 兩 〔 二 五 十 〕 於 東 流 水 中 , 飲 血 為誓 〔 二 五 一 〕 , 乃 告 口 訣 〔 二 五 二 〕 , 不 如 本 法 〔 二 五三 〕 , 盜 其 方 而 作 之 , 終 不 成 也 。 凡 人 有 至 信 者 , 可 以藥 與 之 , 不 可 輕 傳 其 書 〔 二 五 四 〕 , 必 兩 受 其 殃 , 天 神鑒 人 甚 近 , 人 不 知 耳 。

    抱 朴 子 曰 : 九 丹 誠 為 仙 藥 之 上 法 , 然 合 作 之 , 所用 雜 藥 甚 多 。 若 四 方 清 通 者 〔 二 五 五 〕 , 市 之 可 具 。 若九 域 分 隔 , 則 物 不 可 得 也 〔 二 五 六 〕 。 又 當 起 火 晝 夜 數十 日 , 伺 候 火 力 , 不 可 令 失 其 適 , 勤 苦 至 難 , 故 不 及 合金 液 之 易 也 。 合 金 液 唯 金 為 難 得 耳 。 古 秤 金 一 斤 於 今 為二 斤 , 率 不 過 直 三 十 許 萬 , 其 所 用 雜 藥 差 易 具 。 又 不 起火 , 但 以 置 華 池 中 , 日 數 足 便 成 矣 , 都 合 可 用 四 十 萬 而得 一 劑 〔 二 五 七 〕 , 可 足 八 人 仙 也 〔 二 五 八 〕 。 然 其 中稍 少 合 者 , 其 氣 力 不 足 以 相 化 成 , 如 釀 數 升 米 酒 , 必 無成 也 。

    抱 朴 子 曰 : 其 次 有 餌 黃 金 法 〔 二 五 九 〕 , 雖 不 及金 液 , 亦 遠 不 比 他 藥 也 。 或 以 豕 負 革 肪 〔 二 六 十 〕 及 酒鍊 之 , 或 以 樗 皮 治 之 , 或 以 荊 酒 磁 石 消 之 , 或 有 可 引 為巾 , 或 立 令 成 水 服 之 。 或 有 禁 忌 , 不 及 金 液 也 。 或 以 雄黃 雌 黃 合 餌 之 , 可 引 之 張 之 如 皮 , 皆 地 仙 法 耳 。 銀 及 蚌中 大 珠 , 皆 可 化 為 水 服 之 。 然 須 長 服 不 可 缺 〔 二 六 一 〕, 故 皆 不 及 金 液 也 。

    抱 朴 子 曰 : 合 此 金 液 九 丹 , 既 當 用 錢 , 又 宜 入 名山 , 絕 人 事 , 故 能 為 之 者 少 , 且 亦 千 萬 人 中 , 時 當 有 一人 得 其 經 者 〔 二 六 二 〕 。 故 凡 作 道 書 者 , 略 無 說 金 丹 者也 。 第 一 禁 , 勿 令 俗 人 之 不 信 道 者 , 謗 訕 評 毀 之 , 必 不成 也 。 鄭 君 言 所 以 爾 者 , 合 此 大 藥 皆 當 祭 , 祭 則 太 乙 元君 老 君 玄 女 皆 來 鑒 省 。 作 藥 者 若 不 絕 跡 幽 僻 之 地 , 令 俗閒 愚 人 得 經 過 聞 見 之 , 則 諸 神 便 責 作 藥 者 之 〔 二 六 三 〕不 遵 承 經 戒 , 致 令 惡 人 有 謗 毀 之 言 , 則 不 復 佑 助 人 , 而邪 氣 得 進 , 藥 不 成 也 。 必 入 名 山 之 中 , 齋 戒 百 日 , 不 食五 辛 生 魚 , 不 與 俗 人 相 見 , 爾 乃 可 作 大 藥 。 作 藥 須 成 乃解 齋 〔 二 六 四 〕 , 不 但 初 作 時 齋 也 。 鄭 君 云 , 左 君 告 之〔 二 六 五 〕 , 言 諸 小 小 山 , 皆 不 可 於 其 中 作 金 液 神 丹 也。 凡 小 山 皆 無 正 神 為 主 , 多 是 木 石 之 精 , 千 歲 老 物 , 血食 之 鬼 , 此 輩 皆 邪  , 不 念 為 人 作 福 , 但 能 作 禍 , 善 試道 士 , 道 士 須 當 以 術 辟 身 , 及 將 從 弟 子 , 然 或 能 壞 人 藥也 。 今 之 醫 家 , 每 合 好 藥 好 膏 , 皆 不 欲 令 雞 犬 小 兒 婦 人見 之 。 若 被 諸 物 犯 之 , 用 便 無 驗 。 又 染 綵 者 惡 惡 目 者 見之 , 皆 失 美 色 。 況 神 仙 大 藥 乎 ? 是 以 古 之 道 士 , 合 作 神藥 〔 二 六 六 〕 , 必 入 名 山 , 不 止 凡 山 之 中 , 正 為 此 也 。又 按 仙 經 〔 二 六 七 〕 , 可 以 精 思 合 作 仙 藥 者 , 有 華 山 泰山 霍 山 〔 二 六 八 〕 恒 山 嵩 山 少 室 山 〔 二 六 九 〕 長 山 〔 二七 十 〕 太 白 山〔
二 七 一 〕 終 南 山 女 几 山 〔 二 七 二 〕 地 肺 山 〔 二 七 三 〕王 屋 山 〔 二 七 四 〕 抱 犢 山 〔 二 七 五 〕 安 丘 山 潛 山 〔 二 七六 〕 青 城 山 〔 二 七 七 〕 娥 眉 山 〔 二 七 八 〕 緌 山 〔 二 七 九〕 雲 臺 山 〔 二 八 十 〕 羅 浮 山 〔 二 八 一 〕 陽 駕 山 黃 金 山 〔二 八 二 〕 鱉 祖 山 大 小 天 台 山 四 望 山 蓋 竹 山 括 蒼 山 〔 二 八三 〕 , 此 皆 是 正 神 在 其 山 中 , 其 中 或 有 地 仙 之 人 。 上 皆生 芝 草 , 可 以 避 大 兵 大 難 〔 二 八 四 〕 , 不 但 於 中 以 合 藥也 〔 二 八 五 〕 。 若 有 道 者 登 之 , 則 此 山 神 必 助 之 為 福 ,藥 必 成 〔 二 八 六 〕 。 若 不 得 登 此 諸 山 者 , 海 中 大 島 嶼 ,亦 可 合 藥 〔 二 八 七 〕 。 若 會 稽 之 東 翁 洲 亶 洲 〔 二 八 八 〕紵 嶼 〔 二 八 九 〕 , 及 徐 州 之 莘 莒 洲 〔 二 九 十 〕 泰 光 洲 鬱洲 , 皆 其 次 也 。 今 中 國 名 山 不 可 得 至 , 江 東 名 山 之 可 得住 者 〔 二 九 一 〕 , 有 霍 山 , 在 晉 安 ; 長 山 太 白 , 在 東 陽〔 二 九 二 〕 ; 四 望 山 大 小 天 台 山 蓋 竹 山 括 蒼 山 , 並 在 會稽 。

    抱 朴 子 曰 : 予 忝 大 臣 之 子 孫 , 雖 才 不 足 以 經 國 理物 , 然 疇 類 之 好 , 進 趍 之 業 , 而 所 知 不 能 遠 余 者 , 多 揮翮 雲 漢 , 耀 景 辰 霄 〔 二 九 三 〕 者 矣 。 余 所 以 絕 慶 弔 於 鄉黨 , 棄 當 世 之 榮 華 者 , 必 欲 遠 登 名 山 , 成 所 著 子 書 , 次則 合 神 藥 , 規 長 生 故 也 〔 二 九 四 〕 。 俗 人 莫 不 怪 予 之 委桑 梓 , 背 清 塗 , 而 躬 耕 林 藪 , 手 足 胼 胝 , 謂 予 有 狂 惑 之疾 也 。 然 道 與 世 事 不 並 興 〔 二 九 五 〕 , 若 不 廢 人 間 之 務, 何 得 修 如 此 之 志 乎 ? 見 之 誠 了 , 執 之 必 定 者 , 亦 何 憚於 毀 譽 , 豈 移 於 勸 沮 哉 ? 聊 書 其 心 , 示 將 來 之 同 志 尚 者云 。 後 有 斷 金 之 徒 , 所 捐 棄 者 , 亦 與 余 之 不 異 也 。

    小 神 丹 方 , 用 真 丹 三 斤 , 白 蜜 六 斤 攪 合 , 日 暴 煎之 , 令 可 丸 , 旦 服 如 麻 子 許 十 丸 , 未 一 年 , 髮 白 者 黑 ,齒 落 者 生 , 身 體 潤 澤 , 長 服 之 〔 二 九 六 〕 , 老 翁 成 少 年, 長 生 不 死 矣 。

    小 丹 法 〔 二 九 七 〕 , 丹 一 斤 , 擣 篩 , 下 淳 苦 酒 三升 〔 二 九 八 〕 , 漆 二 升 〔 二 九 九 〕 , 凡 三 物 合 , 令 相 得, 微 火 上 煎 令 可 丸 , 服 如 麻 子 三 丸 , 日 再 服 〔 三 0 十 〕, 三 十 日 , 腹 中 百 病 愈 , 三 尸 去 ; 服 之 百 日 , 肌 骨 強 堅; 千 日 , 司 命 削 去 死 籍 , 與 天 地 相 畢 , 日 月 相 望 , 改 形易 容 , 變 化 無 常 〔 三 0 一 〕 , 日 中 無 影 , 乃 別 有 光 也 。

    小 餌 黃 金 法 , 鍊 金 內 清 酒 中 , 約 二 百 過 , 出 入 即沸 矣 , 握 之 出 指 間 令 如 泥 , 若 不 沸 , 及 握 之 不 出 指 間 ,即 削 之 〔 三 0 二 〕 , 內 清 酒 中 無 數 也 。 成 , 服 之 如 彈 丸一 枚 , 亦 可 一 丸 〔 三 0 三 〕 , 分 為 小 丸 , 服 之 三 十 日 ,無 寒 溫 , 神 人 玉 女 侍 之 , 銀 亦 可 餌 之 , 與 金 同 法 。 服 此二 物 , 能 居 名 山 石 室 中 者 , 一 年 即 輕 舉 矣 。 止 人 間 服 亦地 仙 , 勿 妄 傳 也 。

    兩 儀 子 餌 黃 金 法 〔 三 0 四 〕 , 豬 負 革 脂 三 斤 , 淳苦 酒 一 升 , 取 黃 金 五 兩 , 置 器 中 , 煎 之 土 爐 , 以 金 置 脂中 , 百 入 百 出 , 苦 酒 亦 爾 。 食 一 斤 , 壽 蔽 天 地 〔 三 0 五〕 ; 食 半 斤 , 壽 二 千 歲 ; 五 兩 , 壽 千 二 百 歲 。 無 多 少 ,便 可 餌 之 。 當 以 王 相 日 作 〔 三 0 六 〕 , 服 之 神 良 。 勿 傳非 人 , 傳 示 非 人 〔 三 0 七 〕 , 令 藥 不 成 不 神 。 欲 食 去 尸藥 , 當 服 丹 砂 也 〔 三 0 八 〕 。

David168 说...

校   釋
〔 一 〕   余 考 覽 養 性 之 書   孫 校 : 太 平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五 引 「 性 」 作 為 「 生 」 。 校 勘 記 : 御 覽 六百 七 十 亦 作 「 生 」 。 明 案 雲 笈 七 籤 卷 六 十 七 ( 以 下 簡 稱籤 六 七 ) 亦 作 「 生 」 。 金 汋 經 作 「 性 」 。
〔 二 〕   莫 不 皆 以 還 丹 金 液   校 補 云: 「 皆 」 字 衍 文 , 金 汋 經 、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五 引 並 無 「 皆」 字 。 明 案 籤 六 七 有 「 皆 」 字 。

〔 三 〕   古 來 無 仙 矣   籤 六 七 無 「 來」 字 。

〔 四 〕   往 者 上 國 喪 亂   籤 六 七 無 「上 國 」 二 字 。 上 國 , 指 西 晉 。

〔 五 〕   莫 不 奔 播 四 出   籤 六 七 無 「莫 不 」 二 字 。

〔 六 〕   閱 見 流 移 俗   「 流 移 俗 」 金汋 經 作 「 流 移 」 , 籤 六 七 作 「 移 流 」 。 「 俗 」 字 疑 衍 。

〔 七 〕   乃 在 雲 日 之 表 者   籤 六 七 無「 乃 」 字 。

〔 八 〕   然 率 相 似 如 一   籤 六 七 作 「率 皆 相 似 」 。

〔 九 〕   雖 各 有 數 十 卷 書   籤 六 七 作「 人 各 有 道 書 數 十 卷 」 。

〔 一 十 〕 為 寫 蓄 之 耳   籤 六 七 「 為 」作 「 但 」 。

〔 一 一 〕 時 有 知 行 氣 及 斷 穀 服 諸 草 木藥 法   「 時 」 原 作 「 時 時 」 。 明 案 籤 六 七 、 金 汋 經 、 慎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 時 時 」 皆 作 「 時 」 , 以 不 重為 是 , 今 訂 正 。 籤 六 七 「 及 」 字 移 下 「 服 」 字 上 , 是 。

〔 一 二 〕 略 為 同 文   籤 六 七 作 「 大 略皆 同 理 亦 無 異 」 。

〔 一 三 〕 無 一 人 不 有 道 機 經 唯   籤 六七 作 「 或 有 得 道 機 經 者 」 。 「 唯 」 原 作 「 事 」 , 明 案 藏本 、 魯 藩 本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皆 作 「 唯 」 , 屬 下 句 。今 據 改 并 移 正 。

〔 一 四 〕 以 此 為 至 秘   籤 六 七 無 「 此」 字 。

〔 一 五 〕 魏 世 軍 督 王 圖   金 汋 經 作 「近 世 魏 軍 督 王 圖 」 , 是 。 三 國 志 魏 志 曹 操 傳 建 安 十 八 年裴 松 之 注 引 勸 進 表 中 有 領 護 軍 將 軍 王 圖 。

〔 一 六 〕 正 欲 以 行 氣 入 室 求 仙   籤 六七 「 正 」 作 「 止 」 , 明 案 當 作 為 「 止 」 。

〔 一 七 〕 作 此 道 機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本 、 崇 文 本 「 機 」 下 有 「 經 」 字 。

〔 一 八 〕 此 復 是 誤 人 之 甚 者 也   慎 校本 、 寶 顏 堂 本 無 「 此 」 字 , 籤 六 七 無 「 者 」 字 。

〔 一 九 〕 及 三 皇 內 文   原 缺 「 內 」 字。 校 補 云 : 「 三 皇 」 下 脫 「 內 」 字 , 遐 覽 篇 有 三 皇 內 文, 金 汋 經 正 有 「 內 」 字 。 今 據 補 。

〔 二 十 〕 了 無 一 人 知 之 者   籤 六 七 無「 者 」 字 。

〔 二 一 〕 及 言 曾 與 仙 人 共 游   慎 校 本、 寶 顏 堂 本 「 及 」 作 「 又 」 。   足 以 與 盡 微 者 甚  矣  校 勘 記 : 榮 案 盧 本 「 盡 微 」 作 「 盡 徵 」 , 以 形 近 致 訛 。明 案 此 句 仍 難 索 解 , 籤 六 七 作 「 口 之 與 書 微 有 妙 說 」 。

〔 二 二 〕 或 有 頗 聞 金 丹   籤 六 七 「 有」 作 「 謂 」 。

〔 二 三 〕 而 不 謂 今 世   籤 六 七 無 「 不謂 」 二 字 , 「 世 」 作 「 無 」 。

〔 二 四 〕 皆 言 唯 上 古 已 度 仙 人   籤 六七 無 「 皆 言 」 二 字 。

〔 二 五 〕 或 有 得 方 外 說   籤 六 七 「 得」 下 有 「 丹 」 字 。

〔 二 六 〕 精 思 而 神 人 授 之 金 丹 仙 經  校 勘 記 : 御 覽 六 百 七 十 「 精 思 」 下 有 「 積 久 」 。 按 左 慈, 字 元 放 , 廬 江 人 也 , 明 五 經 , 兼 通 星 氣 , 見 漢 祚 將 衰, 天 下 亂 起 , 乃 學 道 , 精 思 於 天 柱 山 中 , 得 九 丹 金 液 經。 見 葛 洪 神 仙 傳 。

〔 二 七 〕 會 漢 末 亂   校 勘 記 : 御 覽 六百 七 十 作 「 漢 末 大 亂 」 。 金 汋 經 同 。 籤 六 七 作 「 會 漢 末荒 亂 」 。

〔 二 八 〕 余 從 祖 仙 公 又 從 元 放 受 之  仙 公 即 葛 玄 , 葛 洪 從 祖 , 字 孝 先 , 從 左 元 放 受 九 丹 金 液經 。 見 神 仙 傳 。

〔 二 九 〕 金 液 丹 經 一 卷   孫 校 : 御 覽( 六 百 七 十 及 九 百 八 十 五 ) 引 無 「 丹 」 字 。 明 案 籤 六 七無 此 句 。

〔 三 十 〕 余 師 鄭 君   鄭 君 , 鄭 隱 , 字思 遠 , 少 為 書 生 , 善 律 曆 候 緯 , 晚 師 事 葛 玄 , 受 正 一 法文 、 三 皇 內 文 、 五 嶽 真 形 圖 、 太 清 金 液 經 。 參 洞 仙 傳 。

〔 三 一 〕 家 貧 無 用 買 藥   籤 六 七 「 用」 作 「 資 」 。

〔 三 二 〕 并 諸 口 訣 訣 之 不 書 者   校 勘記 : 御 覽 六 百 七 十 ( 及 九 百 八 十 五 ) 「 并 」 下 有 「 具 」。 明 案 籤 六 七 亦 有 「 具 」 字 。 「 口 訣 」 下 「 訣 」 字 , 金汋 經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御 覽 六 百 七 十 及 九 百 八 十 五皆 無 , 蓋 衍 文 。

〔 三 三 〕 書 出 於 左 元 放   金 汋 經 、 寶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 書 」 上 皆 有 一 「 此 」 字 。

〔 三 四 〕 無 以 為 之   「 無 以 」 籤 六 七作 「 詎 能 」 。

〔 三 五 〕 但 有 長 嘆 耳   籤 六 七 無 「 有」 字 。

〔 三 六 〕 復 不 知 有 此 不 死 之 法   籤 六七 「 此 」 上 有 「 如 」 字 。

〔 三 七 〕 夫 飲 玉  則 知 漿 荇 之 薄 味  籤 六 七 「 飲 」 作 「 歃 」 , 「 荇 」 作 「 茆 」 。 按 茆 , 蓴 菜, 其 葉 與 荇 相 似 。

〔 三 八 〕 則 使 人 不 欲   籤 六 七 無 「 欲」 字 。

〔 三 九 〕 當 須 且 將 御 小 者   原 校 : 刻本 「 者 」 作 「 藥 」 。

〔 四 十 〕 虛 自 苦 耳   籤 六 七 「 虛 」 作「 徒 」 。

〔 四 一 〕 絕 之 則 死   「 絕 」 上 原 有 「人 」 字 。 籤 六 七 、 金 汋 經 並 無「
人 」 字 , 蓋 涉 上 文 而 衍 , 今 刪 。

〔 四 二 〕 夫 金 丹 之 為 物   孫 校 : 「 金」 字 當 衍 。 是 。

〔 四 三 〕 畢 天 不 朽   籤 六 七 「 畢 」 作「 終 」 。

〔 四 四 〕 服 此 二 物   藏 本 、 魯 藩 本 、慎 校 本 、 金 汋 經 、 籤 六 七 「 物 」 皆 作 「 藥 」 。

〔 四 五 〕 而 不 可 滅   籤 六 七 無 「 可 」字 。

〔 四 六 〕 則 悠 悠 者 皆 是 耳   籤 六 七 作「 悠 悠 皆 是 」 。

〔 四 七 〕 天 下 之 有 斯 妙 事 也   籤 六 七無 「 妙 」 字 。

〔 四 八 〕 以 示 後 之 同 志 好 之 者   「 者」 下 籤 六 七 重 有 「 後 之 同 志 好 之 者 」 七 字 , 按 文 義 當 有。

〔 四 九 〕 其 勤 求 之 求 之   籤 六 七 作 「精 修 之 精 修 之 」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不 重 「 求 之 」 。

〔 五 十 〕 必 自 知 出 潢 污   「 潢 」 原 作「 黃 」 。 金 汋 經 、 籤 六 七 並 作 為 「 潢 」 , 今 據 訂 正 。 潢污 , 籤 六 七 作 「 潢 潦 」 , 積 死 水 。

〔 五 一 〕 聞 雷 霆 而 覺 布 鼓 之 陋   孫 校: 「 霆 」 當 作 「 靈 」 , 後 明 本 篇 有 「 雷 靈 」 可 證 。 明 案雷 霆 之 聲 急 而 大 , 布 鼓 之 聲 滯 而 小 , 以 喻 大 小 相 差 甚 遠, 不 必 拘 泥 於 雷 靈 。 布 鼓 , 以 布 為 鼓 。

〔 五 二 〕 如 其 嘍 嘍   「 如 」 原 作 「 知」 。 孫 校 : 「 知 」 當 作 「 如 」 。 明 案 籤 六 七 正 作 「 如 」, 孫 校 是 , 今 據 改 。 嘍 , 音 樓 , 嘍 嘍 , 猶 言 繁 瑣 。

〔 五 三 〕 而 追 迅 風   校 勘 記 : 御 覽 一百 三 十 七 、 七 百 六 十 九 作 「 而 欲 尋 遺 風 」 。 案 金 汋 經 作「 而 欲 尋 迅 風 」 , 籤 六 七 作 「 而 欲 追 迅 風 」 。

〔 五 四 〕 棹 藍 舟 而 濟 大 川 乎   籤 六 七、 御 覽 七 百 六 十 九 「 而 」 下 並 有 「 欲 」 字 。

〔 五 五 〕 然 作 之 有 淺 深   金 汋 經 作 為「 法 有 深 淺 」 。 籤 六 七 、 魯 藩 本 「 淺 深 」 並 作 「 深 淺 」。

〔 五 六 〕 一 酘 之 酒   孫 校 : 「 酘 」 一本 作 「 宿 」 。 案 酘 , 音 豆 ; 一 酘 之 酒 , 再 釀 之 酒 。

〔 五 七 〕 凡 草 木 燒 之 即 燼 金 汋 經 作 「凡 草 木 之 物 燒 之 即 糜 爛 」 , 籤 六 七 作 「 凡 草 物 燒 之 即 腐」 。

〔 五 八 〕 丹 砂 燒 之 成 水 銀   金 汋 經 「之 」 下 有 「 則 」 字 。

〔 五 九 〕 其 去 凡 草 木   孫 校 : 藏 本 無「 木 」 字 。 案 魯 藩 本 亦 無 「 木 」 字 。 金 汋 經 、 籤 六 七 「草 木 」 二 字 並 作 「 藥 」 。

〔 六 十 〕 而 丹 砂 何 獨 得 爾   孫 校 : 「爾 」 舊 誤 作 「 耳 」 , 今 校 正 。 明 案 金 汋 經 、 籤 六 七 「 何獨 得 爾 」 作 「 何 得 獨 爾 」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作 「 何 得獨 不 燼 耳 」 。

〔 六 一 〕 大 而 笑 之   「 大 而 」 原 作 「而 大 」 。 孫 校 : 「 而 大 」 當 作 為 「 大 而 」 , 誤 倒 ; 「 大而 笑 之 」 又 見 後 微 旨 篇 。 今 據 訂 正 。

〔 六 二 〕 愍 念 將 來 之 可 教 者   籤 六 七無 「 念 」 字 。

〔 六 三 〕 使 其 脫 死 亡 之 禍 耳   籤 六 七無 「 耳 」 字 。

〔 六 四 〕 庸 近 思 求 也   金 汋 經 「 庸 」作 「 庸 夫 」 。 籤 六 七 「 庸 」 作 為 「 膚 」 。

〔 六 五 〕 不 憚 險 遠   籤 六 七 「 險 遠 」作 「 艱 險 」 。

〔 六 六 〕 不 以 為 戚   金 汋 經 「 戚 」 作「 惡 」 。

〔 六 七 〕 焉 知 來 者 之 不 如 今   籤 六 七「 焉 」 作 「 安 」 , 「 之 」 作 「 而 」 。

〔 六 八 〕 得 彤 弓 以 驅 鳥   孫 校 : 「 鳥」 意 林 作 「 烏 」 。 明 案 彤 弓 , 朱 色 之 弓 , 古 時 皇 帝 以 賜有 功 之 諸 侯 。 彤 弓 驅 鳥 , 喻 不 識 貴 物 。

〔 六 九 〕 南 夷 得 袞 衣 以 負 薪   孫 校 :「 夷 」 意 林 作 「 域 」 。 案 袞 衣 , 古 時 王 者 之 禮 服 。

〔 七 十 〕 何 可 強 哉   籤 六 七 「 何 」 作「 焉 」 。

〔 七 一 〕 復 未 必 能 勤 儒 墨 之 業   籤 六七 無 「 復 」 字 。

〔 七 二 〕 但 共 逍 遙 遨 遊   籤 六 七 「 逍遙 遨 遊 」 作 「 遨 遊 逍 遙 」 。

〔 七 三 〕 飛 蒼 走 黃 於 中 原   飛 蒼 走 黃, 謂 急 遽 奔 走 。

〔 七 四 〕 或 以 美 女   孫 校 : 疑 「 女 」下 有 脫 文 。 明 案 慎 校 本 有 「 或 」 字 , 屬 下 句 。

〔 七 五 〕 以 弊 筋 骨   原 校 : 「 弊 」 一作 「 疲 」 。 案 神 汋 經 、 籤 六 七 並 作 「 疲 」 。

〔 七 六 〕 聞 至 道 之 言 而 如 醉   孫 校 :疑 衍 「 道 之 」 二 字 。 明 案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醉 」 下 有 「 罔 知 」 二 字 。

〔 七 七 〕 睹 道 論 而 晝 睡   籤 六 七 作 「睹 論 道 之 事 而 晝 睡 」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作 「睹 大 道 之 論 而 欠 伸 晝 睡 」 。

〔 七 八 〕 有 身 不 修   「 修 」 金 汋 經 作「 ● 」 , 籤 六 七 作 「 惜 」 。

〔 七 九 〕 漉 汔 之   漉 汔 , 音 鹿 迄 , 枯竭 之 意 。

〔 八 十 〕 古 人 之 富 貴 者   孫 校 : 「 古」 下 藏 本 有 「 之 聖 」 二 字 , 衍 。

〔 八 一 〕 而 無 得 之 者   籤 六 七 作 「 而鮮 得 者 」 。

〔 八 二 〕 俱 不 信 不 求 之   金 汋 經 無 「之 」 字 。

〔 八 三 〕 所 欲 者 為 急   籤 六 七 「 欲 」作 「 見 」 。

〔 八 四 〕 假 令 不 能 決 意   籤 六 七 「 能」 作 「 得 」 。

〔 八 五 〕 而 猶 修 求 之 者   金 汋 經 「 猶」 作 「 獨 」 。

〔 八 六 〕 若 心 所 斷   「 若 心 」 金 汋 經作 「 若 己 心 」 。

〔 八 七 〕 人 心 安 足 孤 信 哉   金 汋 經 、籤 六 七 「 人 心 」 下 並 有 「 亦 」 字 。

〔 八 八 〕 黃 帝 九 鼎 神 丹 經 曰 至 與 天 地相 畢   案 論 衡 道 虛 篇 力 闢 道 家 以 為 服 食 藥 物 能 延 年 度 世為 虛 妄 。

〔 八 九 〕 令 人 壽 無 窮 已   籤 六 七 「 窮」 作 「 極 」 。

〔 九 十 〕 黃 帝 以 傳 玄 子   玄 子 即 元 君, 云 合 服 九 鼎 神 丹 得 道 , 著 經 九 卷 , 見 洞 仙 傳 。

〔 九 一 〕 積 玉 如 山   金 汋 經 、 籤 六 七「 玉 」 作 「 金 」 。

〔 九 二 〕 唼 血 為 盟   金 汋 經 、 籤 六 七「 唼 」 作 「 歃 」 。 唼 歃 通 用 。 唼 血 , 喋 血 。

〔 九 三 〕 無 神 仙 之 骨   金 汋 經 「 骨 」下 有 「 者 」 字 。 校 補 云 , 疑 今 本 脫 。

〔 九 四 〕 結 伴 不 過 三 人   籤 六 七 「 不」 下 有 「 得 」 字 。

〔 九 五 〕 致 加 精 潔   籤 六 七 「 精 」 作「 清 」 。

〔 九 六 〕 勿 近 穢 污   籤 六 七 「 穢 污 」作 「 污 穢 」 。

〔 九 七 〕 及 與 俗 人 往 來   籤 六 七 「 及」 作 「 又 不 得 」 。

〔 九 八 〕 成 則 可 以 舉 家 皆 仙   金 汋 經、 籤 六 七 「 成 則 」 作 「 成 者 」 。

〔 九 九 〕 祭 自 有 圖 法 一 卷 也   籤 六 七「 祭 」 作 「 醮 」 , 又 無 「 也 」 字 。

〔 一 0 十 〕 用 雄 黃 水   籤 六 七 無 「 水」 字 , 但 有 「 雌 黃 」 二 字 。

〔 一 0 一 〕 礬 石 水   「 水 」 下 原 校 :一 本 作 「 汞 」 。 明 案 籤 六 七 「 礬 石 水 」 作 「 礬 汞 」 , 金汋 經 作 「 礬 石 汞 」 。 礬 石 水 或 是 礬 石 液 即 硫 黃 。 重 脩 政和 證 類 本 草 四 云 : 石 硫 黃 能 化 金 銀 銅 鐵 奇 物 , 礬 石 液 也。 陶 弘 景 謂 此 礬 石 液 是 黃 白 術 及 合 丹 法 。

〔 一 0 二 〕 鹵 鹽 礜 石   「 礜 」 原 作 「礬 」 。 孫 校 : 「 礬 」 疑 作 「 礜 」 。 明 案 金 汋 經 、 籤 六 七並 作 「 礜 」 , 正 是 , 今 據 改 。 「 鹽 」 藏 本 作 為 「 鹹 」 。

〔 一 0 三 〕 牡 蠣   「 蠣 」 原 作 「 礪 」, 疑 形 訛 , 籤 六 七 正 作 「 蠣 」 , 今 據 改 。

〔 一 0 四 〕 以 為 六 一 泥   孫 校 : 「 泥」 下 刻 本 有 「 封 之 」 二 字 。 明 案 籤 六 七 「 泥 」 下 有 「 固濟 」 二 字 。 固 濟 者 , 密 封 也 。 六 與 一 合 為 七 。 本 篇 六 一泥 用 戎 鹽 、 鹵 鹽 、 礜 石 、 牡 蠣 、 赤 石 脂 、 滑 石 、 胡 粉 七物 搗 合 如 泥 , 名 曰 六 一 泥 。 其 他 丹 經 所 載 六 一 泥 , 有 用不 同 方 劑 者 。

〔 一 0 五 〕 又 以 玄 膏 丸 此 丹   籤 六 七「 玄 」 下 有 「 黃 」 字 。

〔 一 0 六 〕 金 不 成   「 成 」 下 籤 六 七有 「 者 藥 不 成 也 」 五 字 。 疑 脫 , 當 據 補 。

〔 一 0 七 〕 第 二 之 丹 名 曰 神 丹 亦 曰 神符   金 汋 經 、 籤 六 七 並 無 「 曰 神 丹 亦 曰 」 五 字 。

〔 一 0 八 〕 步 行 水 上   案 「 步 」 上 金汋 經 有 「 即 」 字 , 籤 六 七 有 「 可 」 字 。 「 可 」 字 於 義 為長 。

〔 一 0 九 〕 服 之 三 刀 圭   校 補 : 「 之」 字 涉 上 文 「 服 之 百 日 仙 」 而 衍 。 明 案 刀 圭 , 量 藥 具 。武 威 漢 墓 出 土 醫 藥 木 簡 中 有 刀 圭 之 稱 。 梁 陶 弘 景 本 草 集注 敘 錄 云 : 刀 圭 者 , 十 分 方 寸 匕 之 一 , 準 如 梧 子 大 也 。元 俞 琰 周 易 參 同 契 釋 疑 云 : 刀 圭 , 即 是 刀 頭 圭 角 些 子 而已 , 言 其 不 多 也 。

〔 一 一 十 〕 皆 即 消 壞   籤 六 七 無 「 即」 字 , 「 壞 」 下 有 「 其 身 中 」 三 字 。

〔 一 一 一 〕 亦 終 不 死   籤 六 七 無 「 終」 字 。

〔 一 一 二 〕 服 百 日   金 汋 經 「 服 」 下有 「 之 」 字 , 疑 今 本 脫 。 籤 六 七 「 服 」 下 有 「 二 」 字 ,「 二 」 殆 係 「 之 」 字 之 誤 。

〔 一 一 三 〕 皆 來 侍 之   籤 六 七 無 「 之」 字 。

〔 一 一 四 〕 見 如 人 形   金 汋 經 作 「 見形 如 人 」 。

〔 一 一 五 〕 亦 成 黃 金   籤 六 七 「 亦 」作 「 即 」 。

〔 一 一 六 〕 名 柔 丹   原 校 : 「 柔 」 一本 作 「 藥 」 。

〔 一 一 七 〕 以 缺 盆 汁 和 服 之   籤 六 七「 和 服 之 」 作 「 和 之 服 九 十 日 仙 也 」 。

〔 一 一 八 〕 與 金 公 合 火 之   孫 校 : 「金 公 」 下 刻 本 有 注 云 , 即 鉛 也 , 藏 本 無 。 校 補 : 桓 譚 新論 云 , 淮 南 王 之 子 迎 道 人 作 金 銀 。 又 云 , 鈆 則 金 之 公 ,而 銀 者 金 之 昆 弟 也 。

〔 一 一 九 〕 服 之 即 日 仙   金 汋 經 、 籤六 七 「 即 」 作 「 百 」 。

〔 一 二 十 〕 如 棗 核 許 持 之   籤 六 七 「持 之 」 作 「 帶 行 」 。

〔 一 二 一 〕 百 日 仙 也   籤 六 七 「 百 」作 「 即 」 。

〔 一 二 二 〕 仙 童 仙 女   校 補 : 金 汋 經「 仙 女 」 作 「 玉 女 」 , 第 三 丹 第 四 丹 第 五 丹 並 有 玉 女 之稱 , 疑 作 「 玉 女 」 近 是 , 此 涉 「 仙 童 」 而 誤 為 「 仙 女 」耳 。 明 案 籤 六 七 亦 作 「 玉 女 」 , 唯 佚 「 仙 童 」 二 字 。

〔 一 二 三 〕 不 可 得 之 害 矣   孫 校 : 「之 」 字 疑 衍 。 明 案 金 汋 經 無 「 之 」 字 , 籤 六 七 「 之 」 作「 而 」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並 作 「 不 可 得 而 害 之 矣 」 。

〔 一 二 四 〕 復 有 太 清 神 丹   籤 六 七 無「 復 有 」 二 字 。

〔 一 二 五 〕 元 君 者   籤 六 七 「 者 」 作「 即 」 。

〔 一 二 六 〕 太 清 觀 天 經 有 九 篇   「 太清 觀 天 經 」 金 汋 經 作 「 太 清 上 經 」 。 孫 校 : 御 覽 九 百 八十 五 引 「 九 」 作 「 十 四 」 。 明 案 籤 六 七 作 「 十 」 , 金 汋經 作 「 九 」 。 云 十 篇 者 , 其 上 七 篇 , 其 下 三 篇 ; 云 九 篇者 , 其 上 中 下 各 三 篇 耳 。

〔 一 二 七 〕 其 上 三 篇   孫 校 :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五 ) 引 「 三 」 作 「 七 」 。 明 案 籤 六 七 亦 作 「 七」 。

〔 一 二 八 〕 不 可 教 授   「 授 」 原 作 「受 」 。 孫 校 云 : 「 受 」 一 本 作 為 「 授 」 。 明 案 金 汋 經 、籤 六 七 並 作 「 授 」 , 當 作 「 授 」 , 今 據 改 。

〔 一 二 九 〕 其 中 三 篇   孫 校 :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五 ) 引 「 三 」 作 「 四 」 。 案 籤 六 七 「 中 」 作 「下 」 。

〔 一 三 十 〕 常 沈 之 三 泉 之 下   孫 校 :藏 本 「 常 」 作 「 當 」 。 明 案 金 汋 經 、 籤 六 七 、 慎 校 本 亦作 「 當 」 。 影 宋 本 御 覽 引 作 「 嘗 」 。

〔 一 三 一 〕 大 神 仙 之 人 也   籤 六 七 無「 仙 之 」 二 字 。

〔 一 三 二 〕 役 使 鬼 神 風 雨   籤 六 七 無「 鬼 神 」 二 字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 風 」 上 並有 「 興 作 」 二 字 。

〔 一 三 三 〕 亦 本 學 道 服 丹 之 所 致 也  金 汋 經 、 籤 六 七 、 慎 校 本 「 亦 本 」 作 「 本 亦 」 。

〔 一 三 四 〕 況 凡 人 乎   籤 六 七 「 人 」作 「 夫 」 。

〔 一 三 五 〕 愚 民 不 信   「 愚 民 」 原 作「 民 愚 」 。 金 汋 經 、 籤 六 七 並 作 「 愚 民 」 。 校 補 云 , 今本 誤 倒 。  據 正 。

〔 一 三 六 〕 令 其 笑 道 謗 真   籤 六 七 「謗 真 」 作 「 慢 真 」 , 「 真 」 下 有 「 益 罪 也 」 。

〔 一 三 七 〕 合 藥 成 以 分 之   籤 六 七 「藥 成 」 作 「 成 藥 」 。 金 汋 經 無「
成 」 字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分 」下 有 「 與 」 字 。

〔 一 三 八 〕 祭 當 別 稱 金 各 檢 署 之   籤六 七 作 「 祭 當 別 稱 名 銜 各 檢 署 具 用 金 斤 數 」 。

〔 一 三 九 〕 門 戶 閭 鬼 神 清 君   籤 六 七無 「 神 」 字 。 金 汋 經 亦 無 「 神 」 字 , 又 「 清 」 作 「 靖 」。

〔 一 四 十 〕 市 盛 之 時   籤 六 七 「 時 」作 「 處 」 。

〔 一 四 一 〕 嘿 聲 放 棄 之 於 多 人 處   孫校 : 藏 本 無 「 人 」 字 。 案 籤 六 七 無 「 於 」 下 四 字 。

〔 一 四 二 〕 乃 得 自 恣 用 之 耳   「 自 恣」 原 作 「 恣 意 」 。 孫 校 云 : 藏 本 「 恣 意 」 作 「 息 恣 」 ,疑 「 自 恣 」 之 誤 。 明 案 金 汋 經 、 籤 六 七 均 作 為 「 自 恣 」, 孫 校 是 , 今 據 改 。

〔 一 四 三 〕 不 先 以 金 祀 神 必 被 殃 咎  校 補 : 金 汋 經 「 不 」 上 有 「 若 」 字 , 疑 今 本 脫 。 明 案 籤六 七 「 被 」 作 「 致 」 。

〔 一 四 四 〕 長 生 之 道   孫 校 云 , 「 長生 之 道 」 句 下 , 當 脫 四 字 , 以 下 六 句 皆 七 字 有 韻 也 。

〔 一 四 五 〕 不 在 道 引 與 屈 伸 也   金 汋經 「 不 」 上 有 「 亦 」 字 。

〔 一 四 六 〕 為 之 實 難 也   孫 校 : 「 實」 字 當 衍 。

〔 一 四 七 〕 近 代 漢 末 新 野 陰 君   校 勘記 : 御 覽 六 百 七 十 「 代 」 作 「 後 」 。 案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五引 無 「 近 代 」 二 字 。

〔 一 四 八 〕 有 才 思   籤 六 七 「 有 」 作「 多 」 。

〔 一 四 九 〕 善 著 詩 至 述 初 學 道 隨 師 本末   校 勘 記 : 御 覽 六 百 七 十 作 為 「 詩 」 , 九 百 八 十 五 作「 書 」 。 明 案 影 宋 本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五 仍 作 「 詩 」 。 陰 長生 自 敘 , 述 學 道 著 詩 寫 丹 經 , 見 神 仙 傳 。

〔 一 五 十 〕 作 此 太 清 丹 小 為 難 合 於 九鼎   金 汋 經 「 鼎 」 下 有 「 丹 」 字 。 籤 六 七 「 太 清 丹 」 作「 太 清 小 法 」 , 「 小 為 難 合 於 九 鼎 」 作 「 難 於 合 九 鼎 經」 。

David168 说...

〔 一 五 一 〕 合 之 當   籤 六 七 作 「 當 合之 日 」 。

〔 一 五 二 〕 華 池 赤 鹽 至 三 五 神 水   「華 池 」 下 金 汋 經 有 「 溺 水 金 公 黃 華 」 。

〔 一 五 三 〕 一 轉 之 丹   「 一 轉 」 之 上,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有 「 神 丹 」 二 字 , 另 起 一 行 , 統 冠九 丹 。

〔 一 五 四 〕 服 之 四 十 日 得 仙   金 汋 經「 四 」 作 「 三 」 。 服 之 三 十 日 得 仙   金 汋 經 、 慎 校 本 「三 」 作 「 二 」 。

〔 一 五 五 〕 服 之 三 日 得 仙   金 汋 經 「三 」 作 「 一 」 。

〔 一 五 六 〕 煌 煌 煇 煇   孫 校 : 藏 本 作「 煌 煇 煌 煇 」 。

〔 一 五 七 〕 封 塗 之 於 土 釜 中   金 汋 經「 塗 」 下 有 「 內 」 字 。

〔 一 五 八 〕 糠 火   金 汋 經 「 火 」 下 有「 火 之 」 二 字 。 籤 六 七 「 火 」 下 有 「 燒 」 字 。 按 當 有 「火 之 」 或 「 燒 」 字 。

〔 一 五 九 〕 其 轉 數 少   孫 校 : 「 少 」下 藏 本 衍 「 則 用 日 多 」 四 字 。

〔 一 六 十 〕 藥 力 盛   籤 六 七 「 藥 」 上有 「 則 」 字 。 明 案 「 盛 」 原 作 為 「 成 」 。 金 汋 經 「 成 」作 「 盛 」 , 脫 「 力 」 字 。 慎 校 本 亦 作 「 盛 」 。 校 補 : 「成 」 乃 「 盛 」 之 壞 字 。 上 言 九 轉 之 丹 轉 數 少 則 藥 力 不 足, 此 言 轉 數 多 則 藥 力 盛 。 今 據 改 。

〔 一 六 一 〕 與 九 轉 異 法   籤 六 七 「 異」 作 「 丹 」 。

〔 一 六 二 〕 作 之 法   校 勘 記 : 御 覽 九百 八 十 五 作 「 下 有 丹 」 。

〔 一 六 三 〕 白 礜   「 礜 」 原 「 凡 」 。孫 校 : 刻 本 「 凡 」 作 「 礬 」 , 太 平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八 引 作「 礜 」 。 校 勘 記 云 :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五 、 九 百 八 十 八 並 作「 礜 石 」 。 明 案 金 汋 經 、 石 藥 爾 雅 五 石 丹 亦 作 「 白 礜 」, 是 , 今 據 改 。 下 「 曾 青 」 石 藥 爾 雅 作 「 空 青 」 。

〔 一 六 四 〕 五 石 而 二 十 五 色 色 各 一 兩  「 色 」 下 原 不 重 「 色 」 字 。 案 金 汋 經 作 「 五 石 合 為 二十 五 色 , 色 各 一 兩 」 。 校 補 云 : 「 色 」 下 當 更 有 「 色 」字 , 言 每 色 一 兩 。 籤 六 七 、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五 並 重 「 色 」字 。 今 據 增 。

〔 一 六 五 〕 發 其 口 內 之   孫 校 : 藏 本無 「 之 」 字 。

〔 一 六 六 〕 欲 致 行 廚   本 書 遐 覽 篇 著錄 行 廚 經 一 卷 。

〔 一 六 七 〕 及 住 年 不 老   校 勘 記 : 御覽 九 百 八 十 五 「 住 年 」 作 「 延 年 」 。

〔 一 六 八 〕 即 便 長 生 不 老 矣 及   籤 六七 無 「 不 」 下 四 字 。

〔 一 六 九 〕 坐 見 千 里 之 外   籤 六 七 「千 」 作 「 萬 」 。

〔 一 七 十 〕 吉 凶 皆 知 如 在 目 前   籤 六七 「 皆 」 作 「 所 」 , 「 知 」 下 有 「 皆 」 字 。

〔 一 七 一 〕 富 貴 貧 賤   籤 六 七 作 「 貴賤 貧 富 」 。

〔 一 七 二 〕 在 太 清 經 中 卷 耳   籤 六 七「 中 卷 耳 」 作 「 卷 中 」 。

〔 一 七 三 〕 有 五 法 也   籤 六 七 作 「 凡有 五 法 也 」 。

〔 一 七 四 〕 雌 黃 石 硫 黃   孫 校 : 御 覽九 百 八 十 五 引 無 「 雌 黃 」 二 字 。 明 案 籤 六 七 引 無 「 石 」字 。

〔 一 七 五 〕 礬 石   孫 校 : 御 覽 九 百 八十 五 引 「 礬 」 作 「 礜 」 。

〔 一 七 六 〕 太 乙 餘 糧   孫 校 : 「 乙 」下 御 覽 引 有 「 禹 」 字 。

〔 一 七 七 〕 合 之 三 十 六 日 成   金 汋 經「 合 之 」 下 有 「 火 」 字 。 校 補 : 疑 當 作 「 合 火 之 」 , 今本 脫 「 火 」 字 , 金 汋 經 火 之 誤 倒 耳 。

〔 一 七 八 〕 及 九 鼎 丹 藥 耳   籤 六 七 無「 藥 」 字 。

〔 一 七 九 〕 道 士 張 蓋 蹋 精 思 於 岷 山 石室 中   張 蓋 蹋 又 見 後 登 涉 篇 。

〔 一 八 十 〕 其 法 鼓 冶 黃 銅   孫 校 : 「冶 」 藏 本 作 「 治 」 。

〔 一 八 一 〕 以 承 取 月 中 水   金 汋 經 、籤 六 七 引 並 無 「 中 」 字 。

〔 一 八 二 〕 服 如 小 豆   籤 六 七 「 豆 」下 有 「 大 」 字 。

〔 一 八 三 〕 百 日 盲 者 皆 能 視 之 百 病 自愈   孫 校 : 「 視 」 下 疑 有 脫 文 。 「 百 病 自 愈 」 原 作 「 百日 病 者 自 愈 」 。 校 補 云 : 「 百 日 病 者 自 愈 」 , 本 作 「 百病 自 愈 」 , 「 日 」 字 「 者 」 字 並 涉 上 句 而 衍 。 金 汋 經 作「 盲 者 能 視 百 病 即 愈 」 , 可 證 。 「 視 」 下 並 無 脫 文 , 孫說 非 。 明 案 籤 六 七 亦 作 「 盲 者 能 視 , 百 病 即 愈 」 , 校 補之 說 是 矣 。 今 據 改 。

〔 一 八 四 〕 倚 三 隅   孫 校 : 藏 本 「 隅」 作 「 偶 」 。

〔 一 八 五 〕 以 酒 和 丹 一 斤 用 酒 三 升 和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並 作 「 以 酒 三 升 , 和 丹 一 斤 」 。

〔 一 八 六 〕 三 蟲 百 病 立 下   金 汋 經 「下 」 作 「 去 」 。

〔 一 八 七 〕 一 本 更 云   金 汋 經 、 籤 六七 並 無 「 一 本 更 云 」 四 字 。 校 補 云 , 四 字 義 不 可 通 , 且與 上 下 文 均 不 銜 接 , 蓋 為 殘 缺 之 校 語 而 錯 入 正 文 者 。

〔 一 八 八 〕 取 雌 黃 雄 黃 燒 下 其 中 銅  金 汋 經 、 籤 六 七 並 無 「 雌 黃 」 。 籤 六 七 「 下 」 作 「 取 」。

〔 一 八 九 〕 淳 苦 酒 上 百 日   籤 六 七 「上 」 字 下 有 「 比 」 。

〔 一 九 十 〕 取 理 而 服 之   金 汋 經 、 籤六 七 「 理 」 作 「 治 」 。 藏 本 、 魯 藩 本 、 慎 校 本 「 理 」 作「 埋 」 。

〔 一 九 一 〕 又 和 以 朱 草   籤 六 七 「 和」 在 「 草 」 下 。

〔 一 九 二 〕 一 服 之 能 乘 虛 而 行 云   籤六 七 「 一 」 作 「 一 刀 圭 」 , 「 云 」 作 「 之 」 。 孫 校 : 「云 」 疑 作 「 雲 」 。

〔 一 九 三 〕 朱 草 狀 似 小 棗 栽 長 三 四 尺  籤 六 七 作 「 朱 草 葉 如 菰 生 不 群 長 不 雜 」 。

〔 一 九 四 〕 枝 葉 皆 赤 莖 如 珊 瑚   籤 六七 「 枝 葉 」 作 「 枝 幹 」 。

〔 一 九 五 〕 喜 生 名 山 巖 石 之 下   籤 六七 「 喜 」 作 「 多 」 。

〔 一 九 六 〕 名 為 金 漿 以 玉 投 之   孫 校: 上 八 字 據 意 林 增 , 各 本 脫 。 明 案 金 汋 經 、 籤 六 七 均 有此 兩 句 ; 唯 金 汋 經 「 玉 」 作 「 玉 石 」 , 籤 六 七 「 名 為 」作 「 化 為 」 。

〔 一 九 七 〕 當 先 夏 至 十 日 夜 伺 之   藏本 、 魯 藩 本 「 當 先 」 作 「 常 先 」 。 金 汋 經 作 「 常 赤 」 ,「 赤 」 下 有 「 以 」 字 。

〔 一 九 八 〕 塗 足 下   校 勘 記 : 御 覽 九百 三 十 五 、 九 百 三 十 九 「 塗 足 下 」 作 「 以 塗 足 」 , 無 「下 」 字 。

〔 一 九 九 〕 取 千 歲 蔂 汁   「 汁 」 原 作「 汗 」 。 原 校 : 「 汗 」 一 作 「 汁 」 。 明 案 金 汋 經 、 慎 校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皆 作 「 汁 」 , 當 作 「 汁 」 , 今 據改 。 蔂 同 藟 , 音 壘 , 藤 也 。 本 草 有 千 歲 藟 。

〔 二 0 十 〕 石 先 生 丹 法   金 汋 經 作 白石 生 丹 法 , 此 下 有 「 取 峻 巖 之 上 千 歲 松 葉 、 金 菊 花 、 茯苓 、 茯 神 成 散 , 華 池 水 服 之 , 能 致 神 靈 。 又 以 柏 葉 陰 乾百 日 , 鍊 蜜 丸 散 , 服 久 得 壽 身 輕 」 數 句 。 校 補 謂 今 本 有脫 文 。

〔 二 0 一 〕 取 烏 鷇 之 未 生 毛 羽 者   「烏 」 原 作 「 鳥 」 。 校 勘 記 云 : 御 覽 九 百 二 十 「 取 鳥 」 作「 取 烏 」 , 引 在 烏 門 , 當 不 誤 。 明 案 意 林 、 藏 本 及 金 汋經 皆 作 「 烏 」 。 今 據 改 。 鷇 , 音 寇 , 鳥 子 生 須 母 哺 食 曰鷇 。

〔 二 0 二 〕 乃 煞 之 陰 乾 百 日   寶 顏 堂本 、 崇 文 本 無 「 百 日 」 二 字 。

〔 二 0 三 〕 輒 益 壽 百 歲   孫 校 : 藏 本「 百 」 作 「 十 」 。

〔 二 0 四 〕 服 一 升 千 歲 也   金 汋 經 「千 」 上 有 「 壽 」 字 。

〔 二 0 五 〕 樂 子 長 丹 法   太 平 御 覽 六百 六 十 二 道 部 三 洞 珠 囊 云 : 樂 子 長 , 齊 人 。

〔 二 0 六 〕 以 曾 青 鉛 丹 合 汞 至 於 白 砂中   寶 顏 堂 本 無 「 丹 合 汞 」 以 下 十 七 字 , 又 「 白 砂 」 作「 砂 」 。

〔 二 0 七 〕 三 年 仙 矣   原 校 : 一 本 作「 一 年 仙 」 。

〔 二 0 八 〕 名 紅 泉 乃   「 乃 」 柏 筠 堂本 作 「 丹 」 。

〔 二 0 九 〕 合 以 玄 水 服 之 一 合   慎 校本 、 寶 顏 堂 本 上 「 合 」 字 作 「 和 」 , 「 服 之 一 合 」 作 「一 合 日 服 之 」 。

〔 二 一 十 〕 太 乙 招 魂 魄 丹 法   校 勘 記: 「 御 覽 八 百 八 十 六 『 招 』 作 為 『 召 』 。 案 下 文 云 , 持節 召 之 。 至 理 篇 有 召 魂 小 丹 , 則 御 覽 是 」 。 明 案 金 汋 經作 「 太 乙 召 魂 丹 法 」 , 校 補 云 , 「 魄 」 即 「 魂 」 字 之 訛衍 。

〔 二 一 一 〕 折 齒 內 一 丸   「 折 齒 」 原作 「 折 死 者 口 」 。 孫 校 : 「 折 死 」 藏 本 作 「 折 師 」 。 校勘 記 : 御 覽 八 百 八 十 六 作 「 折 齒 」 , 無 「 死 者 」 二 字 ,亦 無 「 師 」 字 。 校 補 云 , 按 此 與 九 光 丹 起 死 人 之 法 微 異。 今 本 固 非 , 藏 本 亦 未 是 。 御 覽 引 作 「 折 齒 內 一 丸 」 是也 。 折 齒 內 一 丸 , 言 人 死 之 後 , 飲 水 難 入 , 欲 納 此 丸 ,須 折 其 一 齒 , 即 以 丸 自 無 齒 孔 中 投 進 之 , 則 其 人 活 矣 。金 汋 經 亦 作 「 折 齒 內 一 丸 」 , 與 御 覽 所 引 正 合 。 今 據 改。

〔 二 一 二 〕 令 入 喉 即 活   校 勘 記 : 御覽 八 百 八 十 六 無 「 令 」 字 , 「 即 活 」 下 有 「 活 者 」 。 案金 汋 經 亦 有 「 活 者 」 二 字 。 校 補 云 , 御 覽 所 引 是 也 。

〔 二 一 三 〕 采 女 丹 法   校 勘 記 : 采 女, 白 孔 六 帖 九 十 七 作 「 和 女 」 , 初 學 記 二 十 九 作 「 和 安」 , 御 覽 九 百 七 作 「 采 女 」 。

〔 二 一 四 〕 稷 丘 子 丹 法   劉 向 列 仙 傳: 稷 丘 君 者 , 泰 山 下 道 士 , 武 帝 時 人 。 本 書 黃 白 篇 云 ,甪 里 先 生 從 稷 丘 子 受 化 黃 金 法 。 百 華 醴 , 即 蜂 蜜 。

〔 二 一 五 〕 以 鐵 匕 撓 之   慎 校 本 、 寶顏 堂 本 「 撓 」 作 「 攪 」 。

〔 二 一 六 〕 綺 里 丹 法   「 里 」 下 金 汋經 有 「 季 」 字 。

〔 二 一 七 〕 服 之 不 死   「 不 死 」 金 汋經 作 「 仙 飛 」 。

〔 二 一 八 〕 和 而 火 之   「 和 」 下 原 有「 之 」 字 。 案 金 汋 經 作 「 和 而 火 之 」 , 上 「 之 」 字 衍 文, 今 據 刪 。 校 勘 記 云 : 御 覽 九 百 七 十 「 火 」 作 「 煮 」 。

〔 二 一 九 〕 以 白 梅 煮 之   校 補 云 : 「煮 之 」 下 金 汋 經 有 「 盡 一 劑 得 長 生 」 六 字 , 疑 今 本 脫 。

〔 二 二 十 〕 玉 柱 丹 法 以 華 池 和 丹   金汋 經 「 玉 」 作 「 王 」 , 魯 藩 本「
柱 」 作 「 桂 」 。 孫 校 : 天 一 閣 本 「華 池 」 下 有 「 汞 也 」 , 藏 本 無 。

〔 二 二 一 〕 肘 後 丹 法 以   孫 校 : 「 以」 下 一 本 有 「 砂 汞 」 二 字 。

〔 二 二 二 〕 取 如 小 豆   孫 校 : 「 如 小豆 」 三 字 當 衍 。

〔 二 二 三 〕 火 之 成 金   原 校 : 又 一 法以 油 汁 和 丹 服 之 百 日 長 生 。 明 案 原 校 亦 見 金 汋 經 正 文 。金 汋 經 「 油 汁 」 作 「 柚 汁 」 , 是 。

〔 二 二 四 〕 用 白 菊 花 汁   校 勘 記 : 藝文 類 聚 八 十 一 、 御 覽 九 百 九 十 六 下 有 「 蓮 花 汁 」 三 字 。

〔 二 二 五 〕 地 楮 汁   御 覽 九 百 九 十 六引 無 「 地 楮 汁 」 , 但 有 「 地 血 汁 」 ; 金 汋 經 並 有 「 地 血汁 地 楮 汁 」 。

〔 二 二 六 〕 得 五 百 歲   校 補 : 御 覽 九百 九 十 六 引 此 下 有 「 仙 方 所 謂 日 精 」 六 字 , 疑 為 舊 注 之語 。

〔 二 二 七 〕 小 兒 不 可 服   校 補 : 「 服」 下 疑 有 脫 文 。

〔 二 二 八 〕 韓 終 丹 法   「 韓 」 下 原 有「 眾 」 字 。 孫 校 : 當 衍 「 眾 」 字 。 案 金 汋 經 無 「 終 」 字。 校 勘 記 云 : 「 御 覽 三 百 八 十 八 作 韓 中 丹 , 無 『 眾 』 字。 案 仙 藥 篇 韓 終 服 菖 蒲 ; 藝 文 類 聚 八 十 一 引 彼 亦 作 韓 終, 九 十 八 引 山 芝 者 韓 中 所 食 也 ; 東 方 朔 七 諫 見 韓 眾 而 宿之 , 王 逸 注 , 韓 眾 仙 人 也 , 眾 一 作 終 ; 蓋 眾 、 終 、 中 聲相 同 , 故 三 文 隨 作 矣 」 。 今 刪 去 「 眾 」 字 。

〔 二 二 九 〕 不 可 具 論   孫 校 : 「 具 」藏 本 作 「 俱 」 。

〔 二 三 十 〕 玄 明 龍 膏 至 丹 砂   玄 明 龍膏 即 水 銀 , 太 乙 旬 首 中 石 即 雄 黃 , 凝 水 石 一 名 冰 石 , 戎鹽 一 名 紫 女 , 酢 一 名 玄 水 ( 水 銀 亦 名玄 水 ) , 消 石 一 名 化 金 石 , 丹 砂 一 名 朱 砂 , 皆 見 唐 梅 彪石 藥 爾 雅 。

〔 二 三 一 〕 封 之 成 水   「 之 」 下 籤 六七 有 「 即 」 字 。

〔 二 三 二 〕 其 經 云   「 其 」 原 作 「 真」 。 孫 校 : 「 真 」 當 作 「 其 」 。 明 案 籤 六 七 金 液 法 引 作「 其 」 , 正 是 。 今 據 改 。 金 汋 經 「 真 」 上 有 一 「 其 」 字。

〔 二 三 三 〕 老 子 受 之 於 元 君   「 受 」原 作 「 授 」 。 校 勘 記 云 : 「 授 之 」 天 一 閣 本 作 「 受 之 」, 案 上 文 云 元 君 者 老 子 之 師 , 明 當 作 「 受 」 。 明 案 金 汋經 、 籤 六 七 並 作 「 受 」 , 今 據 改 。

〔 二 三 四 〕 別 立 精 舍   孫 校 : 「 舍 」藏 本 作 「 室 」 。

〔 二 三 五 〕 地 水 仙 之 士 者   金 汋 經 無「 水 」 字 , 籤 六 七 作 「 地 仙 者 」 。

〔 二 三 六 〕 若 求 昇 天   藏 本 、 金 汋 經、 籤 六 七 、 魯 藩 本 「 求 」 皆 作 為 「 欲 」 。

〔 二 三 七 〕 可 以 畜 妻 子   籤 六 七 無 「以 」 字 。

〔 二 三 八 〕 任 意 所 欲   籤 六 七 、 藏 本「 任 」 並 作 「 在 」 。

〔 二 三 九 〕 乃 可 齋 戒   孫 校 : 「 戒 」下 刻 本 有 「 斷 穀 一 年 」 四 字 , 非 。

〔 二 四 十 〕 以 金 液 為 威 喜 巨 勝 之 法  籤 六 七 無 「 以 金 液 為 」 四 字 , 又 無 「 之 」 字 。

〔 二 四 一 〕 以 六 一 泥 封   金 汋 經 作 「封 以 六 一 泥 」 。

〔 二 四 二 〕 置 猛 火 炊 之 六 十 時   校 勘記 云 「 置 猛 火 」 御 覽 七 百 五 十 九 、 九 百 八 十 五 作 「 置 之猛 火 上 」 。 按 金 汋 經 同 。 金 汋 經 、 籤 六 七 「 六 十 時 」 並作 「 卒 時 」 , 「 卒 時 」 文 義 不 當 , 疑 「 卒 」 乃 「 六 十 」字 併 合 之 訛 。

〔 二 四 三 〕 一 刀 圭 粉   孫 校 : 「 粉 」下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五 引 有 「 和 」 字 。

〔 二 四 四 〕 置 火 上 扇 之   校 勘 記 : 「置 火 上 」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五 作 「 置 猛 火 上 」 。

〔 二 四 五 〕 以 承 日 月 得 液   「 得 液 」, 金 汋 經 作 「 當 得 神 液 」 , 籤 六 七 作 「 得 神 汋 」 。 校 勘記 云 : 御 覽 四 又 九 百 八 十 五 作 「 神 液 」 。

〔 二 四 六 〕 飲 之 不 死   籤 六 七 引 作 「飲 之 者 不 死 也 」 。 校 勘 記 :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五 「 飲 之 」 下有 「 令 人 」 。

〔 二 四 七 〕 盡 成 黃 金 中 用 也   籤 六 七無 「 中 用 也 」 三 字 。

〔 二 四 八 〕 服 之 如 小 豆   籤 六 七 「 豆」 下 有 「 大 」 字 。

〔 二 四 九 〕 金 液 經 云   「 金 液 經 云 」, 原 作 「 受 金 液 經 」 。 校 補 云 : 此 句 上 下 文 義 均 不 相 應, 金 汋 經 作 「 金 液 經 云 」 是 也 。 此 衍 「 受 」 字 , 脫 「 云」 字 。 今 據 訂 正 。

〔 二 五 十 〕 投 金 人 八 兩   孫 校 : 一 本「 八 」 作 「 十 」 。 校 補 云 : 金 汋 經 無 「 人 」 , 疑 即 「 八」 字 之 訛 衍 。 然 道 家 有 投 金 人 之 說 , 未 便 輒 定 。 明 案 慎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人 」 作 「 銀 」 。

〔 二 五 一 〕 飲 血 為 誓   籤 六 七 「 飲 」作 「 歃 」 。

〔 二 五 二 〕 乃 告 口 訣   籤 六 七 「 訣 」下 有 「 曰 」 字 。

〔 二 五 三 〕 不 如 本 法   金 汋 經 、 籤 六七 「 如 」 並 作 「 知 」 。

〔 二 五 四 〕 不 可 輕 傳 其 書   校 補 云 ,「 書 」 下 當 更 有 「 輕 傳 其 書 」 四 字 , 今 本 誤 脫 。

〔 二 五 五 〕 若 四 方 清 通 者   籤 六 七 無「 者 」 字 。

〔 二 五 六 〕 則 物 不 可 得 也   籤 六 七 「則 」 下 有 「 其 」 字 。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五 作 「 則 其 物 或 不 可得 也 」 。

〔 二 五 七 〕 而 得 一 劑   校 勘 記 : 御 覽八 百 十 「 得 」 作 「 成 」 。

〔 二 五 八 〕 可 足 八 人 仙   「 人 仙 」 原作 「 仙 人 」 。 孫 校 : 「 仙 人 」 當 作 「 人 仙 」 , 誤 倒 。 明案 金 汋 經 作 「 可 足 令 八 人 仙 」 。 今 據 訂 正 。

〔 二 五 九 〕 有 餌 黃 金 法   金 汋 經 作 「有 餌 黃 白 小 丹 」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餌 」 上 有 「 小 」字 。

〔 二 六 十 〕 或 以 豕 負 革 肪   豬 頸 下 脂膏 一 名 負 革 肪 , 見 重 脩 政 和 證 類 本 草 十 八 陶 弘 景 說 。

〔 二 六 一 〕 長 服 不 可 缺   「 缺 」 原 作「 供 」 。 校 勘 記 云 : 「 供 」 字 誤 , 藏 本 、 盧 本 作 「 缺 」, 天 一 閣 本 作 「 斷 」 。 明 案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亦 作「 缺 」 , 今 據 改 。

〔 二 六 二 〕 當 有 一 人 得 其 經 者   孫 校: 「 一 人 」 藏 本 作 「 人 人 」 。

〔 二 六 三 〕 便 責 作 藥 者 之   孫 校 : 「者 之 」 藏 本 作 「 之 者 」 。

〔 二 六 四 〕 作 藥 須 成 乃 解 齋   金 汋 經「 解 齋 」 作 「 常 齋 」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此 句 作 「 雖 成亦 須 齋 戒 」 。 疑 「 解 齋 」 字 有 誤 。

〔 二 六 五 〕 左 君 告 之   「 左 」 原 作 「老 」 。 孫 校 : 「 老 」 當 是 「 左 」 字 之 誤 。 按 金 汋 經 正 作「 左 」 。 今 據 改 。

〔 二 六 六 〕 道 士 合 作 神 藥   金 汋 經 「神 藥 」 作 「 神 仙 大 藥 」 。 校 勘 記 : 御 覽 六 百 七 十 作 「 道士 飛 鍊 神 藥 」 。

〔 二 六 七 〕 又 按 仙 經   校 勘 記 : 御 覽六 百 七 十 作 「 入 山 經 」 , 蓋 抱 朴 古 本 「 仙 」 字 作 「 仚 」, 用 說 文 正 體 轉 寫 , 誤 分 為 「 入 山 」 二 字 耳 。

〔 二 六 八 〕 霍 山   晉 郭 璞 注 山 海 經 中山 經 云 : 「 今 平 陽 永 安 縣 、 廬 江 潛 縣 、 晉 安 羅 江 縣 、 河南 鞏 縣 皆 有 霍 山 。 明 山 以 霍 為 名 者 非 一 矣 」 。 按 本 篇 下文 云 , 霍 山 在 晉 安 。 則 此 霍 山 在 今 福 建 省 南 安 縣 。

〔 二 六 九 〕 少 室 山   河 南 嵩 山 之 西 峰, 名 少 室 山 。

〔 二 七 十 〕 長 山   長 山 一 名 金 華 山 ,左 元 放 言 金 華 山 可 以 合 神 丹 。 下 文 云 , 長 山 在 東 陽 , 在今 浙 江 金 華 。

〔 二 七 一 〕 太 白 山   下 文 云 , 太 白 在東 陽 。 舊 東 陽 郡 屬 浙 江 。

〔 二 七 二 〕 女 几 山   在 今 河 南 宜 陽 縣。 山 海 經 中 山 經 : 女 几 之 山 , 其 上 多 玉 , 其 下 多 黃 金 云。

〔 二 七 三 〕 地 肺 山   在 今 江 蘇 勾 容 縣。 相 傳 為 七 十 二 福 地 之 首 。

〔 二 七 四 〕 王 屋 山   在 今 河 南 濟 源 縣。 山 有 三 重 , 其 狀 如 屋 , 故 名 。 相 傳 為 三 十 六 洞 天 之 首。 後 漢 書 郡 國 志 河 東 郡 , 垣 有 王 屋 山 。

〔 二 七 五 〕 抱 犢 山   在 上 黨 東 南 , 在今 山 西 省 。

〔 二 七 六 〕 安 丘 山 潛 山   校 勘 記 云 :「 御 覽 六 百 七 十 作 安 丘 衡 灊 , 約 文 也 。 此 無 衡 山 。 潛 與灊 同 。 孫 云 , 古 以 潛 山 為 衡 岳 , 故 謂之 衡 潛 」 。 按 安 丘 山 在 今 山 東 安 丘 縣 , 潛 山 在 今 安 徽 潛山 縣 。

〔 二 七 七 〕 青 城 山   青 城 山 為 十 大 洞天 之 一 , 在 今 四 川 灌 縣 。

〔 二 七 八 〕 娥 眉 山   孫 校 : 「 娥 」 刻本 作 「 峨 」 。 相 傳 兩 山 首 相 望 如 娥 眉 , 故 名 。 在 今 四 川峨 眉 縣 。

〔 二 七 九 〕 緌 山   「 緌 」 當 作 「 綏 」, 藏 本 作 「 綏 」 , 是 。 綏 山 在 今 峨 眉 山 西 南 。

〔 二 八 十 〕 雲 臺 山   雲 臺 山 在 蜀 , 見本 書 登 涉 篇 。 在 今 四 川 蒼 溪 縣 。

〔 二 八 一 〕 羅 浮 山   在 今 廣 東 增 城 縣東 。 浮 山 與 羅 山 合 體 , 故 名 羅 浮 山 。 相 傳 葛 洪 得 道 術 於此 山 。

〔 二 八 二 〕 黃 金 山   湖 北 鍾 祥 縣 有 黃金 山 , 產 銅 , 未 知 即 此 山 否 ?

〔 二 八 三 〕 大 小 天 台 山 四 望 山 蓋 竹 山括 蒼 山   下 文 云 , 皆 在 會 稽 。 在 今 浙 江 省 境 內 。

〔 二 八 四 〕 可 以 避 大 兵 大 難   校 勘 記: 「 大 難 」 御 覽 六 百 七 十 作 「 大 水 」 。

〔 二 八 五 〕 不 但 於 中 以 合 藥 也   慎 校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 以 」 並 作 「 可 」 。

〔 二 八 六 〕 則 此 山 神 必 助 之 為 福 藥 必成   校 勘 記 : 御 覽 六 百 七 十 「 山 」 下 有 「 之 」 字 , 「 福」 下 有 「 其 」 字 。 按 金 汋 經 亦 有 「 其 」 字 。 校 補 云 , 疑今 本 脫 。

〔 二 八 七 〕 海 中 大 島 嶼 亦 可 合 藥   「島 嶼 」 下 原 缺 「 亦 可 合 藥 」 四 字 。 案 金 汋 經 「 嶼 」 下 有「 亦 可 合 藥 」 。 校 補 云 , 今 本 脫 。  據 補 。

〔 二 八 八 〕 若 會 稽 之 東 翁 洲 亶 洲   吳志 孫 權 傳 : 黃 龍 二 年 , 遣 將 軍 衛 溫 等 將 甲 士 萬 人 , 浮 海求 夷 洲 及 亶 洲 。 亶 洲 在 海 中 , 長 老 傳 言 , 秦 始 皇 遣 方 士徐 福 入 海 求 蓬 萊 仙 藥 , 止 此 洲 不 還 。 其 上 人 民 , 時 有 至會 稽 貨 布 。 會 稽 東 縣 人 海 行 , 亦 有 遭 風 流 移 至 亶 洲 者 。

〔 二 八 九 〕 紵 嶼   孫 校 : 刻 本 下 有 「洲 」 字 , 非 。

〔 二 九 十 〕 莘 莒 洲   孫 校 : 「 莘 」 藏本 作 「 羊 」 。

〔 二 九 一 〕 之 可 得 住 者   孫 校 : 「 住」 刻 本 作 「 往 」 。

〔 二 九 二 〕 長 山 太 白 在 東 陽   校 補 :「 太 白 」 下 脫 「 山 」 字 , 當 從 金 汋 經 補 。

〔 二 九 三 〕 耀 景 辰 霄   孫 校 : 「 辰 」藏 本 作 「 晨 」 。

〔 二 九 四 〕 規 長 生 故 也   校 補 : 金 汋經 「 規 」 上 有 「 以 」 字 , 「 故 」 下 無 「 也 」 字 , 「 故 」字 屬 下 為 句 。

〔 二 九 五 〕 然 道 與 世 事 不 並 興   「 世」 下 金 汋 經 有 「 反 」 字 。

〔 二 九 六 〕 長 服 之   「 長 服 之 」 原 作「 長 肌 服 之 不 老 」 。 仙 藥 篇 及 金 汋 經 並 無 「 肌 」 字 , 又無 「 不 老 」 二 字 , 皆 是 。 校 補 云 , 「 肌 」 「 服 」 形 近 ,又 涉 下 文 「 肌 骨 」 而 衍 。 今 悉 刪 正 。

〔 二 九 七 〕 小 丹 法   「 小 」 下 金 汋 經有 「 餌 」 字 。 校 補 云 : 考 下 文 有 小 餌 黃 金 法 , 當 有 「 餌」 字 。

〔 二 九 八 〕 下 淳 苦 酒 三 升   原 脫 「 下」 字 。 仙 藥 篇 「 淳 」 上 有 「 下 」 字 , 今 補 。 校 補 云 : 此言 先 用 丹 一 斤 擣 篩 之 , 然 後 下 以 酒 漆 等 物 。 金 汋 經 「 下」 字 在 「 篩 」 字 上 , 蓋 倒 誤 。

〔 二 九 九 〕 漆 二 升   案 仙 藥 篇 及 金 汋經 「 漆 」 上 並 有 「 淳 」 字 。 校 補 云 : 疑 此 脫 漏 。

〔 三 0 十 〕 三 丸 日 再 服   原 缺 「 日 」字 。 校 勘 記 云 : 各 本 「 三 丸 」 下 有 「 日 」 字 , 此 脫 。 明按 金 汋 經 亦 有 「 日 」 字 。 今 補 。

〔 三 0 一 〕 改 形 易 容 變 化 無 常   此 兩句 原 作 「 形 易 容 變 無 常 」 。 案 仙 藥 篇 及 金 汋 經 並 作 「 改形 易 容 , 變 化 無 常 」 。 校 補 云 : 當 是 抱 朴 原 本 如 此 , 蓋「 形 」 上 脫 去 「 改 」 字 , 後 人 復 刪 「 化 」 字 以 相 對 , 謬矣 。 今 訂 正 。

〔 三 0 二 〕 即 削 之   孫 校 : 「 削 」 刻本 作 「 銷 」 。 按 金 汋 經 亦 作 「 消 」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作 「 即 復 銷 之 」 。

〔 三 0 三 〕 亦 可 一 丸   「 一 」 原 作 「二 」 。 仙 藥 篇 金 汋 經 並 作 「 一 丸 」 。 校 補 云 : 「 二 」 係「 一 」 字 之 誤 。 今 據 正 。

〔 三 0 四 〕 兩 儀 子 餌 黃 金 法   「 餌 」下 原 有 「 消 」 字 。 金 汋 經 無 「 消 」 字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本 、 崇 文 本 「 餌 消 」 作 「 小 餌 」 。 蓋 「 消 」 字 誤 衍 。 今刪 。

〔 三 0 五 〕 食 一 斤 壽 蔽 天 地   孫 校 :「 食 」 藏 本 作 「  」 。 明 案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並 作 「  」。

〔 三 0 六 〕 當 以 王 相 日 作   案 王 相 ,陰 陽 家 言 , 以 為 五 行 遞 旺 於 四 時 。 如 春 三 月 則 木 旺 , 火相 , 土 死 , 金 囚 , 水 休 ; 夏 三 月 則 火 旺 , 土 相 , 金 死 ,水 囚 , 木 休 。 論 衡 命 祿 篇 云 : 「 春 夏 囚 死 , 秋 冬 王 相 」。

〔 三 0 七 〕 勿 傳 非 人 傳 示 非 人   此 兩句 原 作 「 勿 傳 示 人 示 人 」 , 當 有 脫 誤 。 金 汋 經 作 「 勿 傳非 人 , 傳 示 非 人 」 。 校 補 : 疑 當 作 「 勿 傳 示 非 人 , 傳 示非 人 」 。 今 據 金 汋 經 改 。

〔 三 0 八 〕 欲 食 去 尸 藥 當 服 丹 砂   此兩 句 原 作 「 欲 去 當 服 丹 砂 」 。 校 補 云 : 「 欲 去 」 二 字 ,義 無 所 屬 。 仙 藥 篇 作 「 欲 食 去 尸 藥 , 當 服 丹 砂 」 。 今 本脫 去 「 食 」 「 尸 藥 」 三 字 。  據 補 。

David168 说...

抱 朴 子 內 篇 卷 之 五

      至 理
    抱 朴 子 曰 : 微 妙 難 識 , 疑 惑 者 眾 。 吾 聰 明 豈 能 過 人哉 ? 適 偶 有 所 偏 解 , 猶 鶴 知 夜 半 〔 一 〕 , 燕 知 戊 巳 〔 二〕 , 而 未 必 達 於 他 事 也 。 亦 有 以 校 驗 , 知 長 生 之 可 得 ,仙 人 之 無 種 耳 。 夫 道 之 妙 者 , 不 可 盡 書 , 而 其 近 者 , 又不 足 說 〔 三 〕 。 昔 庚 桑 胼 胝 〔 四 〕 , 文 子 釐 顏 〔 五 〕 ,勤 苦 彌 久 , 及 受 大 訣 , 諒 有 以 也 。 夫 圓 首 含 氣 , 孰 不 樂生 而 畏 死 哉 ? 然 榮 華 勢 利 誘 其 意 , 素 顏 玉 膚 惑 其 目 , 清商 流 徵 亂 其 耳 , 愛 惡 利 害 攪 其 神 , 功 名 聲 譽 束 其 體 , 此皆 不 召 而 自 來 , 不 學 而 已 成 , 自 非 受 命 應 仙 , 窮 理 獨 見, 識 變 通 於 常 事 之 外 , 運 清 鑒 於 玄 漠 之 域 , 寤 身 名 之 親疏 , 悼 過 隙 之 電 速 者 , 豈 能 棄 交 修 賒 , 抑 遺 嗜 好 , 割 目下 之 近 欲 , 修 難 成 之 遠 功 哉 ? 夫 有 因 無 而 生 焉 , 形 須 神而 立 焉 。 有 者 , 無 之 宮 也 。 形 者 , 神 之 宅 也 。 故 譬 之 於堤 , 堤 壞 則 水 不 留 矣 。 方 之 於 燭 , 燭 糜 則 火 不 居 矣 。 身勞 則 神 散 〔 六 〕 , 氣 竭 則 命 終 。 根 竭 枝 繁 , 則 青 青 去 木矣 。 氣 疲 欲 勝 , 則 精 靈 離 身 矣 。 夫 逝 者 無 反 期 , 既 朽 無生 理 , 達 道 之 士 , 良 所 悲 矣 〔 七 〕 ! 輕 璧 重 陰 , 豈 不 有以 哉 ? 故 山 林 養 性 之 家 , 遺 俗 得 意 之 徒 , 比 崇 高 於 贅 疣, 方 萬 物 乎 蟬 翼 , 豈 苟 為 大 言 , 而 強 薄 世 事 哉 ? 誠 其 所見 者 了 , 故 棄 之 如 忘 耳 。 是 以 遐 棲 幽 遁 , 韜 鱗 掩 藻 , 遏欲 視 之 目 , 遣 損 明 之 色 , 杜 思 音 之 耳 , 遠 亂 聽 之 聲 , 滌除 玄 覽 , 守 雌 抱 一 , 專 氣 致 柔 〔 八 〕 , 鎮 以 恬 素 , 遣 歡戚 之 邪 情 , 外 得 失 之 榮 辱 , 割 厚 生 之 臘 毒 , 謐 多 言 於 樞機 , 反 聽 而 後 所 聞 徹 , 內 視 而 後 見 無 朕 , 養 靈 根 於 冥 鈞〔 九 〕 , 除 誘 慕 於 接 物 , 削 斥 淺 務 , 御 以 愉 慔 , 為 乎 無為 , 以 全 天 理 爾 。 乃 ● 吸 寶 華 , 浴 神 太 清 , 外 除 五 曜 〔一 十 〕 , 內 守 九 精 , 堅 玉 鑰 於 命 門 〔 一 一 〕 , 結 北 極 於黃 庭 〔 一 二 〕 , 引 三 景 於 明 堂 〔 一 三 〕 , 飛 元 始 以 鍊 形, 采 靈 液 於 金 梁 , 長 驅 白 而 留 青 , 凝 澄 泉 於 丹 田 , 引 沈珠 於 五 城 , 瑤 鼎 俯 爨 , 藻 禽 仰 鳴 , 瑰 華 擢 穎 , 天 鹿 吐 瓊〔 一 四 〕 , 懷 重 規 於 絳 宮 , 潛 九 光 於 洞 冥 , 雲 蒼 鬱 而 連天 〔 一 五 〕 , 長 谷 湛 而 交 經 , 履 躡 乾 兌 , 召 呼 六 丁 〔 一六 〕 , 坐 臥 紫 房 , 咀 吸 金 英 , 曄 曄 秋 芝 , 朱 華 翠 莖 , 皛皛 珍 膏 〔 一 七 〕 , 溶 溢 霄 零 , 治 飢 止 渴 , 百 痾 不 萌 , 逍遙 戊 巳 , 燕 和 飲 平 , 拘 魂 制 魄 , 骨 填 體 輕 , 故 能 策 風 雲以 騰 虛 , 並 混 輿 而 永 生 也 。 然 梁 塵 之 盈 尺 〔 一 八 〕 , 非可 求 之 漏 刻 , 〔 一 九 〕 山 霤 洞 徹 , 非 可 致 之 於 造 次 也 。患 於 聞 之 者 不 信 , 信 之 者 不 為 , 為 之 者 不 終 耳 。 夫 得 之者 甚 希 而 隱 , 不 成 者 至 多 而 顯 。 世 人 不 能 知 其 隱 者 , 而但 見 其 顯 者 , 故 謂 天 下 果 無 仙 道 也 〔 二 十 〕 。
    抱 朴 子 曰 : 防 堅 則 水 無 漉 棄 之 費 〔 二 一 〕 , 脂 多則 火 無 寢 曜 之 患 , 龍 泉 以 不 割 常 利 〔 二 二 〕 , 斤 斧 以 日用 速 弊 , 隱 雪 以 違 暖 經 夏 , 藏 冰 以 居 深 過 暑 , 單 帛 以 幔鏡 不 灼 〔 二 三 〕 , 凡 卉 以 偏 覆 越 冬 。 泥 壤 易 消 者 也 , 而陶 之 為 瓦 , 則 與 二 儀 齊 其 久 焉 。 柞 楢 速 朽 者 也 〔 二 四 〕, 而 燔 之 為  , 則 可 億 載 而 不 敗 焉 。 轅 豚 以 優 畜 晚 卒 〔二 五 〕 , 良 馬 以 陟 峻 早 斃 , 寒 蟲 以 適 己 倍 壽 , 南 林 以 處溫 長 茂 , 接 煞 氣 則 彫 瘁 於 凝 霜 , 值 陽 和 則 鬱 藹 而 條 秀 。物 類 一 也 , 而 榮 枯 異 功 , 豈 有 秋 收 之 常 限 , 冬 藏 之 定 例哉 ? 而 人 之 受 命 , 死 生 之 期 , 未 若 草 木 之 於 寒 天 也 , 而延 養 之 理 , 補 救 之 方 , 非 徒 溫 煖 之 為 淺 益 也 , 久 視 之 效, 何 為 不 然 ? 而 世 人 守 近 習 隘 , 以 仙 道 為 虛 誕 , 謂 黃 老為 妄 言 , 不 亦 惜 哉 ? 夫 愚 夫 乃 不 肯 信 湯 藥 鍼 艾 , 況 深 於此 者 乎 ? 皆 曰 , 俞 跗 扁 鵲 和 緩 倉 公 之 流 〔 二 六 〕 , 必 能治 病 , 何 不 勿 死 ? 又 曰 , 富 貴 之 家 , 豈 乏 醫 術 , 而 更 不壽 , 是 命 有 自 然 也 。 乃 責 如 此 之 人 , 令 信 神 仙 , 是 使 牛緣 木 , 馬 逐 鳥 也 。

    抱 朴 子 曰 : 召 魂 小 丹 三 使 之 丸 , 及 五 英 八 石 小 小之 藥 , 或 立 消 堅 冰 , 或 入 水 自 浮 , 能 斷 絕 鬼 神 , 禳 卻 虎豹 , 破 積 聚 於 腑 臟 , 追 二 豎 於 膏 肓 〔 二 七 〕 , 起 猝 死 於委 尸 , 返 驚 魂 於 既 逝 。 夫 此 皆 凡 藥 也 , 猶 能 令 已 死 者 復生 , 則 彼 上 藥 也 , 何 為 不 能 令 生 者 不 死 乎 ? 越 人 救 虢 太子 於 既 殞 〔 二 八 〕 , 胡 醫 活 絕 氣 之 蘇 武 〔 二 九 〕 , 淳 于能 解 顱 以 理 腦 , 〔 三 十 〕 元 化 能 刳 腹 以 澣 胃 〔 三 一 〕 ,文 摯 愆 期 以 瘳 危 困 〔 三 二 〕 , 仲 景 穿 胸 以 納 赤 餅 〔 三 三〕 , 此 醫 家 之 薄 技 〔 三 四 〕 , 猶 能 若 是 , 豈 況 神 仙 之 道, 何 所 不 為 ? 夫 人 所 以 死 者 , 諸 欲 所 損 也 〔 三 五 〕 , 老也 〔 三 六 〕 , 百 病 所 害 也 , 毒 惡 所 中 也 , 邪 氣 所 傷 也 ,風 冷 所 犯 也 。 今 道 引 行 氣 , 還 精 補 腦 , 食 飲 有 度 , 興 居有 節 , 將 服 藥 物 , 思 神 守 一 , 柱 天 禁 戒 〔 三 七 〕 , 帶 佩符 印 , 傷 生 之 徒 , 一 切 遠 之 , 如 此 則 通 , 可 以 免 此 六 害。 今 醫 家 通 明 腎 氣 之 丸 , 內 補 五 絡 之 散 , 骨 填 苟 杞 之 煎, 黃 蓍 建 中 之 湯 , 將 服 之 者 , 皆 致 肥 丁 。 漆 葉 青 蓁 〔 三八 〕 , 凡 弊 之 草 , 樊 阿 服 之 , 得 壽 二 百 歲 , 而 耳 目 聰 明, 猶 能 持 鍼 以 治 病 , 此 近 代 之 實 事 , 良 史 所 記 注 者 也 。

    又 云 , 有 吳 普 者 , 從 華 陀 受 五 禽 之 戲 〔 三 九 〕 ,以 代 導 引 , 猶 得 百 餘 歲 。 此 皆 藥 術 之 至 淺 , 尚 能 如 此 ,況 於 用 其 妙 者 耶 ? 今 語 俗 人 云 , 理 中 四 順 , 可 以 救 霍 亂, 款 冬 、 紫 苑 , 可 以 治 欬 逆 , 萑 蘆 、 貫 眾 之 煞 九 蟲 , 當歸 、 芍 藥 之 止 絞 痛 , 秦 膠 、 獨 活 之 除 八 風 , 菖 蒲 、 乾 薑之 止 痹 濕 〔 四 十 〕 , 菟 絲 、 蓯 蓉 之 補 虛 乏 , 甘 遂 、 葶 歷之 逐 痰 癖 , 括 樓 、 黃 連 之 愈 消 渴 , 薺 苨 、 甘 草 之 解 百 毒, 蘆 如 益 熱 〔 四 一 〕 之 護 眾 創 , 麻 黃 、 大 青 之 主 傷 寒 ,俗 人 猶 謂 不 然 也 , 寧 煞 生 請 福 , 分 蓍 問 祟 , 不 肯 信 良 醫之 攻 病 〔 四 二 〕 , 反 用 巫 史 之 紛 若 , 況 乎 告 之 以 金 丹 可以 度 世 , 芝 英 可 以 延 年 哉 ? 昔 留 侯 張 良 , 吐 出 奇 策 , 一代 無 有 , 智 慮 所 及 , 非 淺 近 人 也 , 而 猶 謂 不 死 可 得 者 也, 其 聰 明 智 用 , 非 皆 不 逮 世 人 , 而 曰 吾 將 棄 人 間 之 事 ,以 從 赤 松 游 耳 , 遂 修 道 引 , 絕 穀 一 年 , 規 輕 舉 之 道 , 坐呂 后 逼 蹴 , 從 求 安 太 子 之 計 , 良 不 得 已 , 為 畫 致 四 皓 之策 〔 四 三 〕 , 果 如 其 言 , 呂 后 德 之 , 而 逼 令 強 食 之 , 故令 其 道 不 成 耳 。 按 孔 安 國 秘 記 云 , 良 得 黃 石 公 不 死 之 法, 不 但 兵 法 而 已 。 又 云 , 良 本 師 四 皓 , 甪 里 先 生 綺 里 季之 徒 , 皆 仙 人 也 , 良 悉 從 受 其 神 方 , 雖 為 呂 后 所 強 飲 食, 尋 復 修 行 仙 道 , 密 自 度 世 , 但 世 人 不 知 , 故 云 其 死 耳。 如 孔 安 國 之 言 , 則 良 為 得 仙 也 。 又 漢 丞 相 張 蒼 , 偶 得小 術 , 吮 婦 人 乳 汁 〔 四 四 〕 , 得 一 百 八 十 歲 , 此 蓋 道 之薄 者 , 而 蒼 為 之 , 猶 得 中 壽 之 三 倍 , 況 於 備 術 , 行 諸 秘妙 〔 四 五 〕 , 何 為 不 得 長 生 乎 ? 此 事 見 於 漢 書 , 非 空 言也 。

    抱 朴 子 曰 : 服 藥 雖 為 長 生 之 本 , 若 能 兼 行 氣 者 ,其 益 甚 速 , 若 不 能 得 藥 , 但 行 氣 而 盡 其 理 者 , 亦 得 數 百歲 。 然 又 宜 知 房 中 之 術 , 所 以 爾 者 , 不 知 陰 陽 之 術 , 屢為 勞 損 , 則 行 氣 難 得 力 也 。 夫 人 在 氣 中 , 氣 在 人 中 , 自天 地 至 於 萬 物 , 無 不 須 氣 以 生 者 也 。 善 行 氣 者 , 內 以 養身 , 外 以 卻 惡 , 然 百 姓 日 用 而 不 知 焉 。 吳 越 有 禁 祝 之 法, 甚 有 明 驗 〔 四 六 〕 , 多  耳 〔 四 七 〕 。 知 之 者 可 以 入大 疫 之 中 , 與 病 人 同 床 而 己 不 染 。 又 以 群 從 行 數 十 人 ,皆 使 無 所 畏 , 此 是  可 以 禳 天 災 也 。 或 有 邪 魅 山 精 , 侵犯 人 家 , 以 瓦 石 擲 人 , 以 火 燒 人 屋 舍 。 或 形 見 往 來 , 或但 聞 其 聲 音 言 語 , 而 善 禁 者 以  禁 之 , 皆 即 絕 , 此 是 可 以 禁 鬼 神 也 。 入 山 林 多 溪 毒 蝮 蛇 之 地 , 凡 人 暫 經 過 ,無 不 中 傷 , 而 善 禁 者 以  禁 之 , 能 辟 方 數 十 里 上 , 伴 侶皆 使 無 為 害 者 。 又 能 禁 虎 豹 及 蛇 蜂 〔 四 八 〕 , 皆 悉 令 伏不 能 起 。 以  禁 金 瘡 , 血 即 登 止 。 又 能 續 骨 連 筋 。 以 禁 白 刃 , 則 可 蹈 之 不 傷 , 刺 之 不 入 。 若 人 為 蛇 虺 所 中 ,以  禁 之 則 立 愈 。 近 世 左 慈 趙 明 等 , 以  禁 水 〔 四 九 〕, 水 為 之 逆 流 一 二 丈 。 又 於 茅 屋 上 然 火 , 煮 食 食 之 , 而茅 屋 不 焦 。 又 以 大 釘 釘 柱 , 入 七 八 寸 , 以  吹 之 , 釘 即涌 射 而 出 。 又 以  禁 沸 湯 , 以 百 許 錢 投 中 , 令 一 人 手 探摝 取 錢 , 而 手 不 灼 爛 。 又 禁 水 著 中 庭 露 之 〔 五 十 〕 , 大寒 不 冰 。 又 能 禁 一 里 中 炊 者 盡 不 得 蒸 熟 。 又 禁 犬 令 不 得吠 〔 五 一 〕 。 昔 吳 遣 賀 將 軍 討 山 賊 , 賊 中 有 善 禁 者 , 每當 交 戰 , 官 軍 刀 劍 皆 不 得 拔 , 弓 弩 射 矢 皆 還 向 〔 五 二 〕, 輒 致 不 利 。 賀 將 軍 長 智 有 才 思 , 乃 曰 , 吾 聞 金 有 刃 者可 禁 , 蟲 有 毒 者 可 禁 , 其 無 刃 之 物 , 無 毒 之 蟲 , 則 不 可禁 , 彼 能 禁 吾 兵 者 , 必 不 能 禁 無 刃 物 矣 。 乃 多 作 勁 木 白棒 , 選 異 力 精 卒 五 千 人 為 先 登 , 盡 捉 棓 彼 山 賊 , 賊 恃 其善 禁 者 〔 五 三 〕 , 了 不 能 備 〔 五 四 〕 , 於 是 官 軍 以 白 棒擊 之 , 大 破 彼 賊 , 禁 者 果 不 復 行 , 所 打 煞 者 , 乃 有 萬 計。 夫  出 於 形 , 用 之 其 效 至 此 , 何 疑 不 可 絕 穀 治 病 , 延年 養 性 乎 ? 仲 長 公 理 〔 五 五 〕 者 , 才 達 之 士 也 , 著 昌 言, 亦 論 「 行  可 以 不 飢 不 病 , 云 吾 始 者 未 之 信 也 , 至 於為 之 者 , 盡 乃 然 矣 。 養 性 之 方 , 若 此 至 約 , 而 吾 未 之 能也 , 豈 不 以 心 馳 於 世 務 , 思 銳 於 人 事 哉 ? 他 人 之 不 能 者, 又 必 與 吾 同 此 疾 也 。 昔 有 明 師 , 知 不 死 之 道 者 , 燕 君使 人 學 之 , 不 捷 而 師 死 。 燕 君 怒 其 使 者 , 將 加 誅 焉 。 諫者 曰 , 夫 所 憂 者 莫 過 乎 死 , 所 重 者 莫 急 乎 生 , 彼 自 喪 其生 , 亦 安 能 令 吾 君 不 死 也 。 君 乃 不 誅 。 其 諫 辭 則 此 為 良說 矣 〔 五 六 〕 。 使 彼 有 不 死 之 方 , 若 吾 所 聞 行  之 法 ,則 彼 說 師 之 死 者 〔 五 七 〕 , 未 必 不 知 道 也 , 直 不 能 棄 世事 而 為 之 , 故 雖 知 之 而 無 益 耳 , 非 無 不 死 之 法 者 也 。 」又 云 : 「 河 南 密 縣 , 有 卜 成 者 〔 五 八 〕 , 學 道 經 久 , 乃與 家 人 辭 去 , 其 始 步 稍 高 , 遂 入 雲 中 不 復 見 。 此 所 謂 舉形 輕 飛 , 白 日 昇 天 , 仙 之 上 者 也 。 」 陳 元 方 韓 元 長 〔 五九 〕 , 皆 潁 川 之 高 士 也 , 與 密 相 近 , 二 君 所 以 信 天 下 之有 仙 者 , 蓋 各 以 其 父 祖 及 見 卜 成 者 成 仙 昇 天 故 耳 , 此 則又 有 仙 之 一 證 也 。

David168 说...

校   釋
〔 一 〕   鶴 知 夜 半   語 見 春 秋 說 題 辭 。注 云 : 鶴 , 水 鳥 。 夜 半 水 位 感 其 生 氣 , 則 益 喜 而 鳴 。
〔 二 〕   燕 知 戊 巳   吳 淑 事 類 賦 十 九引 博 物 志 云 : 燕 戊 巳 日 不 銜 泥 塗 巢 , 此 非 才 智 , 自 然 得之 。

〔 三 〕   又 不 足 說   孫 校 : 「 足 」 下藏 本 有 「 可 」 字 , 非 。

〔 四 〕   昔 庚 桑 胼 胝   庚 桑 , 庚 桑 楚, 老 子 弟 子 。

〔 五 〕   文 子 釐 顏   「 子 」 原 作 「 字」 。 孫 校 : 疑 「 子 」 字 。 案 當 作 「 子 」 , 今 據 改 。 文 子, 老 子 弟 子 。 漢 書 藝 文 志 著 錄 文 子 九 篇 。 釐 , 疑 當 作 黧, 黑 也 。

〔 六 〕   身 勞 則 神 散   孫 校 : 「 身 」刻 本 作 「 形 」 。

〔 七 〕   良 所 悲 矣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本 「 所 」 作 「 可 」 。

〔 八 〕   滌 除 玄 覽 守 雌 抱 一 專 氣 致 柔  以 上 三 句 , 語 見 老 子 。 滌 除 玄 覽 , 言 去 欲 無 知 。 守 雌, 言 不 為 人 先 。 抱 一 , 守 一 。 專 氣 致 柔 , 言 愛 養 精 氣 ,能 使 筋 骨 柔 和 。

〔 九 〕   養 靈 根 於 冥 鈞   黃 庭 內 景 經: 灌 溉 五 華 植 靈 根 。 務 成 子 注 : 靈 根 , 舌 本 。 童 注 云 :靈 根 , 即 泥 丸 腦 神 名 精 根 也 。

〔 一 十 〕 ● 吸 寶 華 浴 神 太 清 外 除 五 曜  校 勘 記 云 : 藝 文 類 聚 卷 七 十 五 「 ● 」 作 「 咀 」 , 「 浴」 作 「 谷 」 , 「 除 」 作 「 珍 」 ; 御 覽 七 百 二 十 與 藝 文 類聚 同 , 惟 「 谷 」 字 作 「 穀 」 , 蓋 即 「 谷 」 之 誤 。 明 案 影宋 刊 本 御 覽 仍 作 「 谷 」 , 不 誤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文 本 「 ● 」 作 「 咀 」 。 ● , 音 府 , 咀 嚼 也 。

〔 一 一 〕 堅 玉 鑰 於 命 門   黃 庭 外 景 經: 後 有 幽 闕 前 命 門 。 務 成 子 注 : 臍 為 命 門 。

〔 一 二 〕 結 北 極 於 黃 庭   黃 庭 外 景 經: 上 有 黃 庭 下 關 元 。 務 成 子 注 : 黃 庭 , 目 也 。

〔 一 三 〕 引 三 景 於 明 堂   黃 庭 外 景 經: 立 於 玄 膺 含 明 堂 。 梁 邱 子 注 : 舌 為 玄 膺 , 肺 為 明 堂 。

〔 一 四 〕 天 鹿 吐 瓊   御 覽 九 百 六 引 瑞應 圖 云 : 天 鹿 , 能 壽 之 獸 , 五 色 光 暉 。

〔 一 五 〕 雲 蒼 鬱 而 連 天   孫 校 : 「 蒼」 疑 作 「 倉 」 。

〔 一 六 〕 召 呼 六 丁   六 丁 , 神 名 , 謂六 甲 中 丁 神 也 , 如 甲 子 旬 中 則 丁 卯 為 神 。 見 後 漢 書 梁 節王 暢 傳 注 。

〔 一 七 〕 皛 皛 珍 膏   皛 , 讀 若 皎 。 皛皛 , 通 白 光 亮 。

〔 一 八 〕 並 混 輿 而 永 生 也 梁 塵 之 盈 尺  混 , 混 元 , 天 地 開 闢 之 始 ; 輿 , 地 輿 。 混 輿 , 猶 言 天地 。 孫 校 : 「 之 」 字 疑 衍 。

〔 一 九 〕 非 可 求 之 漏 刻   孫 校 : 「 之」 下 疑 脫 「 於 」 字 。

〔 二 十 〕 天 下 果 無 仙 道 也   孫 校 : 藏本 「 無 」 下 有 「 其 」 字 。

〔 二 一 〕 水 無 漉 棄 之 費   漉 , 音 祿 。漉 棄 , 滲 漏 。

〔 二 二 〕 龍 泉 以 不 割 常 利   孫 校 : 「利 」 意 林 作 「 新 」 。 龍 泉 , 良 劍 名 。

〔 二 三 〕 以 幔 鏡 不 灼   寶 顏 堂 本 「 幔」 作 「 裹 」 。

〔 二 四 〕 柞 楢 速 朽 者 也   孫 校 : 「 楢」 藏 本 作 「 柳 」 。 按 御 覽 八 百 七 十 一 引 亦 作 「 柳 」 。

〔 二 五 〕 轅 豚 以 優 畜 晚 卒   孫 校 : 「畜 」 藏 本 作 「  」 。

〔 二 六 〕 俞 跗 扁 鵲 和 緩 倉 公 之 流   俞跗 , 古 良 醫 , 傳 說 黃 帝 時 人 ; 扁 鵲 , 姓 秦 , 名 越 人 , 春秋 時 良 醫 ; 倉 公 , 姓 淳 于 , 名 意 , 漢 文 帝 時 名 醫 , 均 見史 記 扁 鵲 倉 公 列 傳 。 和 、 緩 , 春 秋 時 秦 國 兩 名 醫 , 醫 和見 左 傳 昭 公 元 年 , 醫 緩 見 左 傳 成 公 十 年 。

〔 二 七 〕 追 二 豎 於 膏 肓   校 勘 記 云 :藏 本 、 盧 本 「 追 」 作 「 殲 」 , 此 誤 。 明 案 魯 藩 本 、 慎 校本 亦 作 「 殲 」 。 二 豎 , 指 病 魔 。 左 傳 成 公 十年 載 : 晉 侯 有 疾 , 延 秦 醫 緩 來 治 , 未 至 , 夢 二 豎 子 相 問答 , 其 一 曰 , 彼 良 醫 也 , 懼 傷 我 , 焉 逃 之 ? 又 一 曰 , 居肓 之 上 , 膏 之 下 , 若 我 何 ! 以 二 豎 問 答 中 有 逃 匿 膏 肓 之語 觀 之 , 則 「 追 二 豎 」 殆 亦 可 通 , 未 必 有 誤 。 追 , 逐 也。 刻 印 本 「 追 」 又 作 「 退 」 。

〔 二 八 〕 越 人 救 虢 太 子 於 既 殞   越 人, 即 扁 鵲 。 史 記 扁 鵲 倉 公 列 傳 云 : 虢 太 子 死 , 扁 鵲 至 虢宮 門 下 , 問 知 其 狀 。 扁 鵲 曰 , 若 太 子 病 , 所 謂 尸 蹶 者 也; 會 氣 閉 而 不 通 , 故 形 靜 如 死 狀 , 太 子 未 死 也 。 扁 鵲 乃使 弟 子 子 陽 厲 鍼 砥 石 , 以 取 外 三 陽 五 會 , 有 間 太 子 蘇 。故 天 下 盡 以 扁 鵲 為 能 生 死 人 。

〔 二 九 〕 胡 醫 活 絕 氣 之 蘇 武   「 醫 」原 作 為 「 巫 」 。 曲 園 曰 : 漢 書 蘇 武 傳 , 武 引 佩 刀 自 刺 ,衛 律 驚 , 自 抱 持 武 , 馳 召 毉 , 鑿 地 為 坎 , 置 熅 火 , 覆 武其 上 , 蹈 其 背 以 出 血 , 武 氣 絕 半 日 復 息 。 然 則 此 「 巫 」字 疑 「 毉 」 字 之 壞 , 即 「 醫 」 字 也 。 上 言 越 人 , 下 言 淳于 華 佗 , 皆 是 醫 而 非 巫 。 下 云 , 此 醫 家 之 薄 技 , 猶 能 若是 。 可 知 其 不 言 巫 矣 。 明 案 曲 園 之 說 良 是 。 葛 洪 信 醫 排巫 之 論 甚 明 , 本 篇 下 文 譏 俗 人 不 肯 信 良 醫 之 攻 病 , 反 用巫 史 之 紛 若 以 及 道 意 篇 所 論 , 並 可 為 證 。 今 據 改 。

〔 三 十 〕 淳 于 能 解 顱 以 理 腦   淳 于 即倉 公 。 案 史 記 載 倉 公 醫 術 無 解 顱 理 腦 。

〔 三 一 〕 元 化 能 刳 腹 以 澣 胃   慎 校 本、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 澣 胃 」 作 「 滌 腸 」 。 華 陀 , 字 元化 , 沛 國 譙 人 。 精 于 醫 術 。 若 疾 發 結 於 內 , 針 藥 所 不 能及 者 , 乃 令 先 以 酒 服 麻 沸 散 , 既 醉 無 所 覺 。 因 刳 破 腹 背, 抽 割 積 聚 。 若 在 腸 胃 , 則 斷 截 湔 洗 , 除 去 疾 穢 , 既 而縫 合 , 傅 以 神 膏 , 四 五 日 創 愈 , 一 月 之 間 皆 平 復 。 見 後漢 書 方 術 傳 。

〔 三 二 〕 文 摯 愆 期 以 瘳 危 困   「 愆 」原 誤 作 為 「 衍 」 。 初 學 記 二 十 引 「 衍 」 作 「 愆 」 , 按 當作 「 愆 」 , 今 據 改 。 愆 期 , 不 如 期 。 文 摯 , 戰 國 時 宋 良醫 。 呂 氏 春 秋 至 忠 篇 云 : 齊 湣 王 有 疾 , 使 人 之 宋 迎 文 摯。 文 摯 視 王 之 疾 , 謂 太 子 曰 , 疾 必 可 已 , 非 怒 王 不 可 治, 怒 而 必 殺 摯 。 太 子 固 請 。 文 摯 期 而 將 往 , 不 如 期 者 三, 齊 王 已 怒 。 文 摯 至 , 不 解 履 登 床 , 更 出 辭 以 重 怒 王 ,王 叱 而 起 , 疾 遂 已 。 此 以 激 怒 治 疾 之 方 也 。

〔 三 三 〕 仲 景 穿 胸 以 納 赤 餅   張 機 ,字 仲 景 , 後 漢 名 醫 。 著 傷 寒 論 及 金 匱 玉 函 要 略 等 。

〔 三 四 〕 此 醫 家 之 薄 技   初 學 記 二 十「 此 」 下 有 「 但 」 字 。

〔 三 五 〕 所 以 死 者 諸 欲 所 損 也   「 諸欲 所 損 也 」 原 作 「 損 也 」 。 校 勘 記 云 : 「 損 也 」 藏 本 、盧 本 作 「 諸 欲 所 損 也 」 , 此 脫 三 字 。 今 據 補 。

〔 三 六 〕 老 也   「 也 」 原 作 「 者 」 。孫 校 云 : 「 者 」 當 作 為 「 也 」 。 「 老 也 」 即 下 文 所 謂 六害 之 第 二 害 。 藏 本 誤 作 「 者 」 , 非 ; 刻 本 無 此 二 字 , 更非 。 明 案 孫 校 是 , 今 據 改 。

〔 三 七 〕 柱 天 禁 戒   孫 校 : 「 柱 」 疑作 「 枉 」 。

〔 三 八 〕 漆 葉 青 蓁   孫 校 : 「 蓁 」 當作 「 菾 」 , 三 國 志 作 「 黏 」 。 明 案 後 漢 書 華 陀 傳 作 「 」 。 青 黏 , 一 名 地 節 , 一 名 黃 芝 , 主 理 五 藏 , 益 精 氣 。

〔 三 九 〕 吳 普 者 從 華 陀 受 五 禽 之 戲  五 禽 之 戲 , 一 曰 虎 , 二 曰 鹿 , 三 曰 熊 , 四 曰 猿 , 五 曰 鳥, 以 當 導 引 。 見 後 漢 書 及 魏 志 華 陀 傳 。

〔 四 十 〕 乾 薑 之 止 痹 濕   孫 校 : 「 止」 疑 「 去 」 字 。

〔 四 一 〕 蘆 如 益 熱   孫 校 : 未 詳 。 明案 蘆 如 即 桔 梗 , 山 海 經 西 山 經 : 「 其 本 如 桔 梗 。 」 郝 懿行 義 疏 : 「 案 廣 雅 云 , 犁 如 , 桔 梗 也 。 本 草 作 利 如 。 太平 御 覽 引 吳 普 本 草 云 , 一 名 盧 如 」 。

〔 四 二 〕 良 醫 之 攻 病   孫 校 : 「 攻 」下 藏 本 有 「 疾 」 字 。

〔 四 三 〕 張 良 道 引 絕 穀 及 畫 致 四 皓 之策   見 史 記 留 侯 世 家 。

〔 四 四 〕 張 蒼 至 吮 婦 人 乳 汁   史 記 張蒼 傳 : 蒼 年 老 , 口 中 無 齒 , 食 乳 , 女 子 為 乳 母 。

〔 四 五 〕 況 於 備 術 行 諸 秘 妙   寶 顏 堂本 無 「 備 」 字 , 「 妙 」 作 「 法 」 。

〔 四 六 〕 甚 有 明 驗   孫 校 「 驗 」 藏 本作 「 獻 」 。 明 案 寶 顏 堂 本 作 「 效 」 。

〔 四 七 〕 多  耳   孫 校 : 疑 句 有 脫 字。

〔 四 八 〕 上 伴 侶 皆 使 無 為 害 者 又 能 禁虎 豹 及 蛇 蜂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 上 」 作 「 而」 , 「 蜂 」 作 「 虺 」 。

〔 四 九 〕 趙 明 等 以  禁 水   趙 明 即 趙昺 , 後 漢 書 徐 登 傳 作 趙 炳 , 能 以 氣 禁 水 禁 火 。

〔 五 十 〕 又 禁 水 著 中 庭 露 之   孫 校 :「 又 」 藏 本 作 「 損 」 , 非 。 案 寶 顏 堂 本 無 「 又 」 字 。

〔 五 一 〕 入 山 林 多 溪 毒 蝮 蛇 之 地 至 禁犬 令 不 得 吠   校 勘 記 云 : 後 漢 書 徐 登 傳 注 作 道 士 趙 炳 以氣 禁 人 , 人 不 能 起 ; 禁 虎 , 虎 伏 地 低 頭 閉 目 , 便 可 執 縛; 以 大 釘 釘 柱 入 尺 許 , 以 氣 吹 之 , 釘 即 躍 出 射 去 如 弩 箭之 發 。 御 覽 七 百 六 十 七 作 吳 有 趙 柄 以 大 釘 釘 柱 入 尺 許 云云 , 趙 柄 乃 趙 炳 之 誤 ( 明 案 影 宋 本 御 覽 作 趙 炳 , 不 誤 )。 今 此 作 趙 明 , 無 以 氣 禁 人 六 句 , 又 不 云 躍 出 射 去 如 箭弩 之 發 , 當 是 脫 落 。 然 此 特 小 異 耳 。 御 覽 七 百 三 十 七 引治 金 創 以 氣 吹 之 , 即 斷 痛 ( 又 七 百 四 十 二 作 治 金 瘡 以 氣吹 之 , 血 即 斷 , 痛 登 時 止 ) 。 登 山 , 蛇 虺 毒 蟲 中 人 , 在近 者 就 以 氣 禁 之 , 其 相 遠 或 數 十 里 , 便 延 ( 當 作 遙 ) 治之 。 士 ( 有 脫 誤 ) 呼 其 姓 名 而 咒 之 男 也 , 吹 吾 右 手 ( 句有 脫 。 釋 滯 篇 云 , 男 噓 我 左 , 女 噓 我 右 ) , 記 識 其 時 ,後 校 問 之 , 即 時 愈 也 。 又 有 介 象 者 , 能 以 氣 禁 一 里 中 居人 炊 者 不 得 蒸 , 以 氣 禁 樹 上 群 鳥 即 墮 地 ; 又 於 茅 屋 上 爨煮 , 雞 熟 而 茅 不 燋 ; 又 禁 刀 矛 , 以 刺 人 腹 , 以 樵 打 之 ,刃 曲 而 不 復 入 ; 又 燒 釜 正 赤 而 立 上 , 久 之 不 知 熱 ; 以 錢投 於 沸 釜 湯 中 , 亦 探 取 錢 而 手 不 灼 ; 能 令 一 市 人 皆 坐 不得 起 。 此 一 段 與 今 本 絕 異 , 其 即 此 篇 邪 ? 抑 佚 文 邪 ? 疑莫 能 明 。

〔 五 二 〕 弓 弩 射 矢 皆 還 向   吳 志 賀 齊傳 注 引 「 還 向 」 作 「 還 自 向 」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文 本 「 還 向 」 作 「 還 自 射 」 。

〔 五 三 〕 賊 恃 其 善 禁 者   明 案 此 句 原無 「 賊 」 字 , 文 意 未 完 , 查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皆 有 , 今 據 補 。 吳 志 賀 齊 傳 注 「 其 」 下 有 「 有 」 字 。 校補 云 : 此 脫 「 有 」 。

〔 五 四 〕 了 不 能 備   孫 校 : 「 能 」 一本 作 「 為 」 。 校 補 云 , 「 能 」 字 於 義 未 安 , 吳 志 注 引 作「 嚴 」 。

〔 五 五 〕 仲 長 公 理   仲 長 統 , 字 公 理, 後 漢 獻 帝 時 人 , 著 昌 言 , 凡 三 十 四 篇 , 十 餘 萬 言 。 見後 漢 書 本 傳 。 昌 言 全 書 已 佚 , 嚴 可 均 全 後 漢 文 有 輯 佚 本。 本 篇 所 引 「 論 行  可 以 不 飢 不 病 」 至 「 仙 之 上 者 也 」兩 節 , 即 其 佚 文 之 一 。

〔 五 六 〕 其 諫 辭 則 此 為 良 說 矣   孫 校: 疑 句 有 脫 誤 , 刻 本 此 下 添 「 然 亦 非 至 當 之 論 」 七 字 ,非 。

〔 五 七 〕 則 彼 說 師 之 死 者   孫 校 : 疑衍 「 說 師 」 二 字 。

〔 五 八 〕 河 南 密 縣 有 卜 成 者   孫 校 云: 「 卜 」 當 作 「 上 」 , 後 漢 書 方 術 傳 云 上 成 公 。 廣 韻 以為 上 成 複 姓 。 疑 「 者 」 是 「 公 」 字 之 誤 耳 。

〔 五 九 〕 陳 元 方 韓 元 長   陳 元 方 韓 元長 二 人 皆 通 才 , 並 信 有 仙 。 見 博 物 志 方 士 篇 。






回覆
推薦 刪除 留言 14 / 45 的問題討論

寄件者: aslee 傳送時間: 2006/12/4 上午 05:33
抱 朴 子 內 篇 卷 之 六

      微 旨
    抱 朴 子 曰 : 「 余 聞 歸 同 契 合 者 , 則 不 言 而 信 著 ; 途殊 別 務 者 , 雖 忠 告 而 見 疑 。 夫 尋 常 咫 尺 之 近 理 , 人 間 取舍 之 細 事 , 沈 浮 過 於 金 羽 , 皂 白 分 於 粉 墨 , 而 抱 惑 之 士, 猶 多 不 辨 焉 , 豈 況 說 之 以 世 道 之 外 , 示 之 以 至 微 之 旨, 大 而 笑 之 , 其 來 久 矣 , 豈 獨 今 哉 ? 夫 明 之 所 及 , 雖 玄陰 幽 夜 之 地 , 豪 釐 芒 髮 之 物 , 不 以 為 難 見 〔 一 〕 。 苟 所不 逮 者 , 雖 日 月 麗 天 之 炤 灼 , 嵩 岱 干 雲 之 峻 峭 , 猶 不 能察 焉 。 黃 老 玄 聖 , 深 識 獨 見 , 開 祕 文 於 名 山 , 受 仙 經 於神 人 , 蹶 埃 塵 以 遣 累 〔 二 〕 , 淩 大 遐 以 高 躋 , 金 石 不 能與 之 齊 堅 , 龜 鶴 不 足 與 之 等 壽 , 念 有 志 於 將 來 , 愍 信 者之 無 文 , 垂 以 方 法 , 炳 然 著 明 , 小 修 則 小 得 , 大 為 則 大驗 。 然 而 淺 見 之 徒 , 區 區 所 守 , 甘 於 荼 蓼 而 不 識  蜜 〔三 〕 , 酣 於 醨 酪 而 不 賞 醇 醪 〔 四 〕 。 知 好 生 而 不 知 有 養生 之 道 , 知 畏 死 而 不 信 有 不 死 之 法 , 知 飲 食 過 度 之 畜 疾病 〔 五 〕 , 而 不 能 節 肥 甘 於 其 口 也 。 知 極 情 恣 欲 之 致 枯損 , 而 不 知 割 懷 於 所 欲 也 。 余 雖 言 神 仙 之 可 得 , 安 能 令其 信 乎 ? 」
    或 人 難 曰 : 「 子 體 無 參 午 達 理 , 奇 毛 通 骨 , 年 非安 期 彭 祖 多 歷 之 壽 , 目 不 接 見 神 仙 , 耳 不 獨 聞 異 說 , 何以 知 長 生 之 可 獲 , 養 性 之 有 徵 哉 ? 若 覺 玄 妙 於 心 得 , 運逸 鑒 於 獨 見 , 所 未 敢 許 也 。 夫 衣 無 蔽 膚 之 具 , 資 無 謀 夕之 儲 , 而 高 談 陶 朱 之 術 , 自 同 猗 頓 之 策 , 取 譏 論 者 , 其理 必 也 。 抱 痼 疾 而 言 精 和 鵲 之 技 〔 六 〕 , 屢 奔 北 而 稱 究孫 吳 之 算 〔 七 〕 , 人 不 信 者 , 以 無 效 也 。 」 余 答 曰 : 「夫 寸 鮹 汎 跡 濫 水 之 中 〔 八 〕 , 則 謂 天 下 無 四 海 之 廣 也 。芒 蝎 宛 轉 果 核 之 內 , 則 謂 八 極 之 界 盡 於 茲 也 。 雖 告 之 以無 涯 之 浩 汗 , 語 之 以 宇 宙 之 恢 闊 , 以 為 空 言 , 必 不 肯 信也 。 若 令 吾 眼 有 方 瞳 , 耳 長 出 頂 , 亦 將 控 飛 龍 而 駕 慶 雲, 淩 流 電 而 造 倒 景 , 子 又 將 安 得 而 詰 我 。 設 令 見 我 , 又將 呼 為 天 神 地 祇 異 類 之 人 , 豈 謂 我 為 學 之 所 致 哉 ? 姑 聊以 先 覺 挽 引 同 志 〔 九 〕 , 豈 強 令 吾 子 之 徒 , 皆 信 之 哉 ?若 令 家 戶 有 仙 人 , 屬 目 比 肩 , 吾 子 雖 蔽 , 亦 將 不 疑 。 但彼 人 之 道 成 , 則 蹈 青 霄 而 遊 紫 極 , 自 非 通 靈 , 莫 之 見 聞, 吾 子 必 為 無 耳 。 世 人 信 其 臆 斷 , 仗 其 短 見 , 自 謂 所 度, 事 無 差 錯 , 習 乎 所 致 , 怪 乎 所 希 , 提 耳 指 掌 , 終 於 不悟 , 其 來 尚 矣 , 豈 獨 今 哉 ? 」

    或 曰 : 「 屢 承 嘉 談 , 足 以 不 疑 於 有 仙 矣 , 但 更 自嫌 於 不 能 為 耳 。 敢 問 更 有 要 道 , 可 得 單 行 者 否 ? 」 抱 朴子 曰 : 「 凡 學 道 當 階 淺 以 涉 深 , 由 易 以 及 難 〔 一 十 〕 ,志 誠 堅 果 , 無 所 不 濟 , 疑 則 無 功 , 非 一 事 也 。 夫 根 荄 不洞 地 , 而 求 柯 條 干 雲 , 淵 源 不 泓 窈 , 而 求 湯 流 萬 里 者 ,未 之 有 也 。 是 故 非 積 善 陰 德 〔 一 一 〕 , 不 足 以 感 神 明 ;非 誠 心 款 契 , 不 足 以 結 師 友 ; 非 功 勞 不 足 以 論 大 試 ; 又未 遇 明 師 〔 一 二 〕 而 求 要 道 , 未 可 得 也 。 九 丹 金 液 , 最是 仙 主 。 然 事 大 費 重 , 不 可 卒 辦 也 。 寶 精 愛  , 最 其 急也 , 并 將 服 小 藥 以 延 年 命 , 學 近 術 以 辟 邪 惡 , 乃 可 漸 階精 微 矣 。 」

    或 曰 : 「 方 術 繁 多 , 誠 難 精 備 , 除 置 金 丹 , 其 餘可 修 , 何 者 為 善 ? 」 抱 朴 子 曰 : 「 若 未 得 其 至 要 之 大 者, 則 其 小 者 不 可 不 廣 知 也 。 蓋 藉 眾 術 之 共 成 長 生 也 。 大而 諭 之 , 猶 世 主 之 治 國 焉 〔 一 三 〕 , 文 武 禮 律 , 無 一 不可 也 。 小 而 諭 之 , 猶 工 匠 之 為 車 焉 , 轅 輞 軸 轄 〔 一 四 〕, 莫 或 應 虧 也 。 所 為 術 者 , 內 修 形 神 , 使 延 年 愈 疾 , 外攘 邪 惡 , 使 禍 害 不 干 , 比 之 琴 瑟 , 不 可 以 孑 絃 求 五 音 也, 方 之 甲 冑 , 不 可 以 一 札 待 鋒 刃 也 。 何 者 , 五 音 合 用 不可 闕 , 而 鋒 刃 所 集 不 可 少 也 。 凡 養 生 者 , 欲 令 多 聞 而 體要 , 博 見 而 善 擇 〔 一 五 〕 , 偏 修 一 事 , 不 足 必 賴 也 。 又患 好 事 之 徒 〔 一 六 〕 , 各 仗 其 所 長 , 知 玄 素 之 術 者 〔 一七 〕 , 則 曰 唯 房 中 之 術 , 可 以 度 世 矣 ; 明 吐 納 之 道 者 ,則 曰 唯 行 氣 可 以 延 年 矣 ; 知 屈 伸 之 法 者 , 則 曰 唯 導 引 可以 難 老 矣 ; 知 草 木 之 方 者 , 則 曰 唯 藥 餌 可 以 無 窮 矣 〔 一八 〕 ; 學 道 之 不 成 就 , 由 乎 偏 枯 之 若 此 也 。 淺 見 之 家 ,偶 知 一 事 , 便 言 已 足 , 而 不 識 真 者 , 雖 得 善 方 , 猶 更 求無 已 , 以 消 工 棄 日 , 而 所 施 用 , 意 無 一 定 , 此 皆 兩 有 所失 者 也 。 或 本 性 戇 鈍 , 所 知 殊 尚 淺 近 , 便 強 入 名 山 , 履冒 毒 螫 , 屢 被 中 傷 , 恥 復 求 還 。 或 為 虎 狼 所 食 , 或 為 魍魎 所 殺 , 或 餓 而 無 絕 穀 之 方 , 寒 而 無 自 溫 之 法 , 死 於 崖谷 , 不 亦 愚 哉 ? 夫 務 學 不 如 擇 師 , 師 所 聞 素 狹 , 又 不 盡情 以 教 之 , 因 告 云 , 為 道 不 在 多 也 。 夫 為 道 不 在 多 , 自為 已 有 金 丹 至 要 , 可 不 用 餘 耳 。 然 此 事 知 之 者 甚 希 , 寧可 虛 待 不 必 之 大 事 , 而 不 修 交 益 之 小 術 乎 ? 譬 猶 作 家 ,云 不 事 用 他 物 者 , 蓋 謂 有 金 銀 珠 玉 , 在 乎 掌 握 懷 抱 之 中, 足 以 供 累 世 之 費 者 耳 。 苟 其 無 此 , 何 可 不 廣 播 百 穀 ,多 儲 果 疏 乎 〔 一 九 〕 ? 是 以 斷 穀 辟 兵 , 厭 劾 鬼 魅 , 禁 禦百 毒 , 治 救 眾 疾 , 入 山 則 使 猛 獸 不 犯 , 涉 水 則 令 蛟 龍 不害 , 經 瘟 疫 則 不 畏 , 遇 急 難 則 隱 形 , 此 皆 小 事 , 而 不 可不 知 , 況 過 此 者 , 何 可 不 聞 乎 ? 」

    或 曰 : 「 敢 問 欲 修 長 生 之 道 , 何 所 禁 忌 ? 」 抱 朴子 曰 : 「 禁 忌 之 至 急 , 在 不 傷 不 損 而 已 。 按 易 內 戒 及 赤松 子 經 及 河 圖 記 命 符 皆 云 , 天 地 有 司 過 之 神 , 隨 人 所 犯輕 重 , 以 奪 其 算 , 算 減 則 人 貧 耗 疾 病 , 屢 逢 憂 患 , 算 盡則 人 死 , 諸 應 奪 算 者 有 數 百 事 , 不 可 具 論 。 又 言 身 中 有三 尸 〔 二 十 〕 , 三 尸 之 為 物 , 雖 無 形 而 實 魂 靈 鬼 神 之 屬也 〔 二 一 〕 。 欲 使 人 早 死 , 此 尸 當 得 作 鬼 , 自 放 縱 遊 行, 享 人 祭 酹 。 是 以 每 到 庚 申 之 日 , 輒 上 天 白 司 命 , 道 人所 為 過 失 。 又 月 晦 之 夜 , 灶 神 亦 上 天 白 人 罪 狀 。 大 者 奪紀 。 紀 者 , 三 百 日 也 〔 二 二 〕 。 小 者 奪 算 。 算 者 , 三 日也 〔 二 三 〕 。 吾 亦 未 能 審 此 事 之 有 無 也 。 然 天 道 邈 遠 ,鬼 神 難 明 。 趙 簡 子 秦 穆 公 皆 親 受 金 策 於 上 帝 〔 二 四 〕 ,有 土 地 之 明 徵 。 山 川 草 木 〔 二 五 〕 , 井 灶 洿 池 , 猶 皆 有精 氣 ; 人 身 之 中 , 亦 有 魂 魄 〔 二 六 〕 ; 況 天 地 為 物 之 至大 者 , 於 理 當 有 精 神 , 有 精 神 〔 二 七 〕 則 宜 賞 善 而 罰 惡, 但 其 體 大 而 網 疏 , 不 必 機 發 而 響 應 耳 。 然 覽 諸 道 戒 ,無 不 云 欲 求 長 生 者 , 必 欲 積 善 立 功 , 慈 心 於 物 , 恕 己 及人 , 仁 逮 昆 蟲 , 樂 人 之 吉 , 愍 人 之 苦 , 賙 人 之 急 , 救 人之 窮 , 手 不 傷 生 , 口 不 勸 禍 , 見 人 之 得 如 己 之 得 , 見 人之 失 如 己 之 失 , 不 自 貴 , 不 自 譽 , 不 嫉 妒 勝 己 , 不 佞 諂陰 賊 , 如 此 乃 為 有 德 , 受 福 於 天 , 所 作 必 成 , 求 仙 可 冀也 。 若 乃 憎 善 好 殺 , 口 是 心 非 , 背 向 異 辭 , 反 戾 直 正 ,虐 害 其 下 , 欺 罔 其 上 , 叛 其 所 事 , 受 恩 不 感 , 弄 法 受 賂, 縱 曲 枉 直 , 廢 公 為 私 , 刑 加 無 辜 , 破 人 之 家 , 收 人 之寶 , 害 人 之 身 , 取 人 之 位 , 侵 克 賢 者 , 誅 戮 降 伏 , 謗 訕仙 聖 , 傷 殘 道 士 , 彈 射 飛 鳥 , 刳 胎 破 卵 , 春 夏 燎 獵 , 罵詈 神 靈 , 教 人 為 惡 , 蔽 人 之 善 , 危 人 自 安 , 佻 人 自 功 ,壞 人 佳 事 , 奪 人 所 愛 , 離 人 骨 肉 , 辱 人 求 勝 , 取 人 長 錢, 還 人 短 陌 , 決 放 水 火 , 以 術 害 人 , 迫 脅 尪 弱 , 以 惡 易好 , 強 取 強 求 , 擄 掠 致 富 , 不 公 不 平 , 淫 佚 傾 邪 , 淩 孤暴 寡 , 拾 遺 取 施 〔 二 八 〕 , 欺 紿 誑 詐 , 好 說 人 私 , 持 人短 長 , 牽 天 援 地 ,  詛 求 直 , 假 借 不 還 , 換 貸 不 償 , 求欲 無 已 , 憎 拒 忠 信 , 不 順 上 命 , 不 敬 所 師 , 笑 人 作 善 ,敗 人 苗 稼 , 損 人 器 物 , 以 窮 人 用 , 以 不 清 潔 飲 飼 他 人 〔二 九 〕 , 輕 秤 小 斗 , 狹 幅 短 度 , 以 偽 雜 真 , 採 取 姦 利 ,誘 人 取 物 , 越 井 跨 灶 , 晦 歌 朔 哭 。 凡 有 一 事 , 輒 是 一 罪, 隨 事 輕 重 , 司 命 奪 其 算 紀 〔 三 十 〕 , 算 盡 則 死 。 但 有惡 心 而 無 惡 跡 者 奪 算 , 若 惡 事 而 損 於 人 者 奪 紀 〔 三 一 〕, 若 算 紀 未 盡 而 自 死 者 , 皆 殃 及 子 孫 也 。 諸 橫 奪 人 財 物者 , 或 計 其 妻 子 家 口 以 當 填 之 , 以 致 死 喪 , 但 不 即 至 耳。 其 惡 行 若 不 足 以 煞 其 家 人 者 , 久 久 終 遭 水 火 劫 盜 , 及遺 失 器 物 〔 三 二 〕 , 或 遇 縣 官 疾 病 , 自 營 醫 藥 , 烹 牲 祭祀 所 用 之 費 , 要 當 令 足 以 盡 其 所 取 之 直 也 。 故 道 家 言 枉煞 人 者 , 是 以 兵 刃 而 更 相 殺 。 其 取 非 義 之 財 , 不 避 怨 恨, 譬 若 以 漏 脯 救 飢 〔 三 三 〕 , 鴆 酒 解 渴 , 非 不 暫 飽 而 死亦 及 之 矣 。 其 有 曾 行 諸 惡 事 , 後 自 改 悔 者 , 若 曾 枉 煞 人, 則 當 思 救 濟 應 死 之 人 以 解 之 。 若 妄 取 人 財 物 , 則 當 思施 與 貧 困 以 解 之 。 若 以 罪 加 人 , 則 當 思 薦 達 賢 人 以 解 之。 皆 一 倍 於 所 為 , 則 可 便 受 吉 利 , 轉 禍 為 福 之 道 也 。 能盡 不 犯 之 , 則 必 延 年 益 壽 , 學 道 速 成 也 。 夫 天 高 而 聽 卑, 物 無 不 鑒 , 行 善 不 怠 , 必 得 吉 報 。 羊 公 積 德 布 施 , 詣乎 皓 首 , 乃 受 天 墜 之 金 〔 三 四 〕 。 蔡 順 至 孝 , 感 神 應 之〔 三 五 〕 。 郭 巨 煞 子 為 親 , 而 獲 鐵 券 之 重 賜 〔 三 六 〕 。然 善 事 難 為 , 惡 事 易 作 , 而 愚 人 復 以 項 託 伯 牛 輩 〔 三 七〕 , 謂 天 地 之 不 能 辨 臧 否 , 而 不 知 彼 有 外 名 者 , 未 必 有內 行 , 有 陽 譽 者 不 能 解 陰 罪 , 若 以 薺 麥 之 生 死 , 而 疑 陰陽 之 大 氣 , 亦 不 足 以 致 遠 也 。 蓋 上 士 所 以 密 勿 而 僅 免 ,凡 庸 所 以 不 得 其 欲 矣 。 」

    或 曰 : 「 道 德 未 成 , 又 未 得 絕 跡 名 山 , 而 世 不 同古 , 盜 賊 甚 多 , 將 何 以 卻 朝 夕 之 患 , 防 無 妄 之 災 乎 ? 」抱 朴 子 曰 : 「 常 以 執 日 〔 三 八 〕 , 取 六 癸 上 土 〔 三 九 〕, 以 和 百 葉 薰 草 , 以 泥 門 戶 方 一 尺 , 則 盜 賊 不 來 ; 亦 可取 市 南 門 土 , 及 歲 破 土 , 月 建 土 , 合 和 為 人 , 以 著 朱 鳥地 〔 四 十 〕 , 亦 壓 盜 也 。 有 急 則 入 生 地 而 止 , 無 患 也 。天 下 有 生 地 , 一 州 有 生 地 , 一 郡 有 生 地 , 一 縣 有 生 地 ,一 鄉 有 生 地 , 一 里 有 生 地 , 一 宅 有 生 地 , 一 房 有 生 地 。」

    或 曰 : 「 一 房 有 生 地 , 不 亦 偪 乎 ? 」 抱 朴 子 曰 :「 經 云 , 大 急 之 極 , 隱 於 車 軾 。 如 此 , 一 車 之 中 , 亦 有生 地 〔 四 一 〕 , 況 一 房 乎 ? 」

    或 曰 : 「 竊 聞 求 生 之 道 , 當 知 二 山 , 不 審 此 山 ,為 何 所 在 , 願 垂 告 悟 , 以 袪 其 惑 。 」 抱 朴 子 曰 : 「 有 之, 非 華 霍 也 , 非 嵩 岱 也 。 夫 太 元 之 山 , 難 知 易 求 , 不 天不 地 , 不 沈 不 浮 , 絕 險 綿 邈 〔 四 二 〕 , ● 嵬 崎 嶇 〔 四 三〕 , 和 氣 絪 縕 , 神 意 並 游 〔 四 四 〕 , 玉 井 泓 邃 〔 四 五 〕, 灌 溉 匪 休 〔 四 六 〕 , 百 二 十 官 , 曹 府 相 由 〔 四 七 〕 ,離 坎 列 位 , 玄 芝 萬 株 , 絳 樹 特 生 , 其 寶 皆 殊 〔 四 八 〕 ,金 玉 嵯 峨 , 醴 泉 出 隅 , 還 年 之 士 , 挹 其 清 流 , 子 能 修 之, 喬 松 可 儔 , 此 一 山 也 。 長 谷 之 山 , 杳 杳 巍 巍 , 玄 氣 飄飄 〔 四 九 〕 , 玉 液 霏 霏 , 金 池 紫 房 , 在 乎 其 隈 , 愚 人 妄往 〔 五 十 〕 , 至 皆 死 歸 , 有 道 之 士 , 登 之 不 衰 , 採 服 黃精 , 以 致 天 飛 , 此 二 山 也 。 皆 古 賢 之 所 祕 , 子 精 思 之 。」 或 曰 : 「 願 聞 真 人 守 身 鍊 形 之 術 。 」 抱 朴 子 曰 : 「 深哉 問 也 。 夫 始 青 之 下 月 與 日 , 兩 半 同 昇 合 成 一 。 出 彼 玉池 入 金 室 , 大 如 彈 丸 黃 如 橘 , 中 有 嘉 味 甘 如 蜜 , 子 能 得之 謹 勿 失 。 既 往 不 追 身 將 滅 , 純 白 之 氣 至 微 密 , 昇 於 幽關 三 曲 折 , 中 丹 煌 煌 獨 無 匹 , 立 之 命 門 形 不 卒 , 淵 乎 妙矣 難 致 詰 。 此 先 師 之 口 訣 , 知 之 者 不 畏 萬 鬼 五 兵 也 。 」

    或 曰 : 「 聞 房 中 之 事 , 能 盡 其 道 者 , 可 單 行 致 神仙 , 并 可 以 移 災 解 罪 , 轉 禍 為 福 , 居 官 高 遷 , 商 賈 倍 利, 信 乎 ? 」 抱 朴 子 曰 : 「 此 皆 巫 書 妖 妄 過 差 之 言 , 由 於好 事 增 加 潤 色 , 至 令 失 實 。 或 亦 姦 偽 造 作 虛 妄 , 以 欺 誑世 人 , 隱 藏 端 緒 , 以 求 奉 事 , 招 集 弟 子 , 以 規 世 利 耳 。夫 陰 陽 之 術 , 高 可 以 治 小 疾 , 次 可 以 免 虛 耗 而 已 。 其 理自 有 極 , 安 能 致 神 仙 而 卻 禍 致 福 乎 ? 人 不 可 以 陰 陽 不 交, 坐 致 疾 患 。 若 欲 縱 情 恣 欲 , 〔 五 一 〕 不 能 節 宣 , 則 伐年 命 。 善 其 術 者 , 則 能 卻 走 馬 以 補 腦 〔 五 二 〕 , 還 陰 丹以 朱 腸 〔 五 三 〕 , 采 玉 液 於 金 池 , 引 三 五 於 華 梁 〔 五 四〕 , 令 人 老 有 美 色 , 終 其 所  之 天 年 。 而 俗 人 聞 黃 帝 以千 二 百 女 昇 天 , 便 謂 黃 帝 單 以 此 事 致 長 生 〔 五 五 〕 , 而不 知 黃 帝 於 荊 山 之 下 , 鼎 湖 之 上 , 飛 九 丹 成 , 乃 乘 龍 登天 也 。 黃 帝 自 可 有 千 二 百 女 耳 , 而 非 單 行 之 所 由 也 。 凡服 藥 千 種 , 三 牲 之 養 , 而 不 知 房 中 之 術 , 亦 無 所 益 也 。是 以 古 人 恐 人 輕 恣 情 性 , 故 美 為 之 說 , 亦 不 可 盡 信 也 。玄 素 諭 之 水 火 , 水 火 煞 人 , 而 又 生 人 , 在 於 能 用 與 不 能耳 〔 五 六 〕 。 大 都 知 其 要 法 , 〔 五 七 〕 御 女 多 多 益 善 ,如 不 知 其 道 而 用 之 , 一 兩 人 足 以 速 死 耳 。 彭 祖 之 法 , 最其 要 者 。 其 他 經 多 煩 勞 難 行 , 而 其 為 益 不 必 如 其 書 。 人少 有 能 為 之 者 。 口 訣 亦 有 數 千 言 耳 。 不 知 之 者 , 雖 服 百藥 , 猶 不 能 得 長 生 也 。 」

David168 说...

校   釋
〔 一 〕   不 以 為 難 見   孫 校 : 藏 本 「 見」 作 「 焉 」 。
〔 二 〕   蹶 埃 塵 以 遣 累   「 遣 」 原 作「 遺 」 。 校 補 云 「 遺 」 當 作 「 遣 」 , 「 遣 累 」 猶 言 去 累。 道 意 篇 云 , 「 遣 害 真 之 累 」 , 是 其 義 矣 。 御 覽 六 百 七十 二 引 正 作 「 遣 」 。 今 據 改 。

〔 三 〕   甘 於 荼 蓼 而 不 識  蜜   荼 ,苦 菜 ; 蓼 , 辣 草 。  蜜 , 糖 蜜 。

〔 四 〕   酣 於 醨 酪 而 不 賞 醇 醪   醨 酪, 薄 味 酒 ; 醇 醪 , 厚 味 酒 。

〔 五 〕   知 飲 食 過 度 之 畜 疾 病   藏 本、 魯 藩 本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畜 」 並 作 「 速 」 , 御 覽 六 百 七 十 二引 亦 作 「 速 」 。 明 案 「 速 」 字 於義 為 長 。 「 畜 」 字 亦 通 。

〔 六 〕   精 和 鵲 之 技   和 , 秦 醫 和 ;鵲 , 扁 鵲 , 並 見 前 至 理 篇 注 。

〔 七 〕   究 孫 吳 之 算   孫 , 孫 武 , 春秋 時 齊 人 , 吳 國 良 將 , 作 兵 法 十 三 篇 。 戰 國 時 有 孫 臏 ,孫 武 之 後 裔 , 仕 齊 為 軍 師 , 著 孫 臏 兵 法 ( 按 此 書 久 佚 ,近 從 山 東 臨 沂 銀 雀 山 漢 墓 中 發 現 殘 簡 ) 。 吳 , 吳 起 , 戰國 時 衛 人 , 魏 文 侯 將 , 善 用 兵 , 甚 得 士 心 。 魏 文 侯 死 ,武 侯 立 , 吳 起 至 楚 , 為 楚 悼 王 變 法 革 新 , 亦 是 著 名 法 家。 見 史 記 孫 子 吳 起 列 傳 。

〔 八 〕   夫 寸 鮹 汎 跡 濫 水 之 中   孫 校: 「 鮹 」 意 林 引 作 「 蛸 」 , 按 鮹 蛸 皆 非 也 , 當 作 「 蜎 」。 蜎 , 井 中 小 蟲 也 , 見 爾 雅 郭 注 。 又 「 跡 濫 」 二 字 誤 倒, 意 林 引 作 「 濫 跡 」 為 是 。 「 跡 水 」 又 見 後 明 本 篇 。 校勘 記 云 : 道 藏 本 意 林 、 官 本 意 林 皆 作 「 ● 」 , 校 語 以 為作 「 蛸 」 , 未 知 何 據 ? 御 覽 九 百 三 十 六 作 「 鮪 」 , 引 在鮪 門 。 鮪 ● 皆 從 「 有 」 , 可 與 意 林 互 證 。 又 御 覽 九 百 三十 六 作 : 「 汎 濫 龍 水 之 中 」 , 「 龍 」 字 當 誤 , 「 汎 濫 」連 文 , 與 意 林 同 。 札 迻 : 金 汋 經 云 , 「 見 巨 鯨 而 知 寸 魦之 細 也 」 ( 彼 經 亦 晉 宋 間 人 依 傅 此 書 假 託 為 之 , 故 文 多相 涉 ) 。 此 「 寸 鮹 」 亦 即 「 寸 魦 」 之 誤 。 後 漢 書 馬 融 傳鰋 鯉 鱨 魦 。 李 注 : 魦 或 作 鯊 , 郭 義 恭 廣 志 云 , 吹 沙 魚 ,大 如 指 , 沙 中 行 。 爾 雅 釋 魚 鯊 鮀 , 郭 注 亦 以 為 吹 沙 小 魚, 是 也 。 孫 校 改 為 「 蜎 」 , 未 塙 。 意 林 引 作 「 ● 」 , 御覽 引 作 「 鮪 」 , 尤 繆 。 明 案 「 寸 鮹 」 即 「 寸 魦 」 之 訛 ,「 汎 跡 濫 水 」 當 作 「 汎 濫 跡 水 」 , 殆 可 無 疑 。

〔 九 〕   姑 聊 以 先 覺   孫 校 : 「 姑 」藏 本 作 「 始 」 。

〔 一 十 〕 由 易 以 及 難   「 由 易 以 及 難」 原 作 「 由 難 以 及 易 」 。 明 案 上 句 云 「 凡 學 道 當 階 淺 以涉 深 」 此 句 當 作 「 由 易 以 及 難 」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崇 文 本 正 是 如 此 。 今 據 改 。

〔 一 一 〕 是 故 非 積 善 陰 德   孫 校 : 「是 故 」 二 字 刻 本 作 「 自 」 。

〔 一 二 〕 未 遇 明 師   孫 校 : 藏 本 無 「明 師 」 二 字 。

〔 一 三 〕 世 主 之 治 國   孫 校 : 藏 本 無「 之 」 字 。

〔 一 四 〕 轅 輞 軸 轄   轅 , 駕 車 之 木 ;輞 , 車 輪 外 匡 ; 軸 , 車 軸 , 橫 貫 轂 中 ; 轄 , 軸 端 之 鍵 。

〔 一 五 〕 多 聞 而 體 要 博 見 而 善 擇   校勘 記 : 御 覽 七 百 二 十 「 體 要 」 作 「 貴 要 」 , 「 善 擇 」 作「 擇 善 」 。

〔 一 六 〕 好 事 之 徒   「 好 事 」 原 作 「好 生 」 。 校 補 云 : 「 好 生 」 當 作 「 好 事 」 , 此 涉 上 文 「養 生 」 而 誤 , 本 書 對 俗 、 釋 滯 、 勤 求 等 篇 每 稱 好 事 者 ,御 覽 七 百 二 十 引 正 作 「 好 事 」 。 今 據 改 。

〔 一 七 〕 知 玄 素 之 術 者   玄 , 玄 女 ;素 , 素 女 。 道 家 傳 說 黃 帝 於 玄 女 素 女 受 房 中 之 術 。 見 雲笈 七 籤 一 百 軒 轅 本 紀 。

〔 一 八 〕 可 以 無 窮 矣   校 勘 記 云 : 御覽 七 百 二 十 「 窮 」 作 「 病 」 。 明 案 「 窮 」 字 文 義 泛 泛 無所 指 , 不 若 作 「 病 」 於 義 為 長 , 但 影 宋 本 御 覽 仍 作 「 窮」 。

〔 一 九 〕 多 儲 果 疏   孫 校 : 「 疏 」 刻本 作 「 蔬 」 , 藏 本 如 此 。

〔 二 十 〕 身 中 有 三 尸   三 尸 , 上 尸 中尸 下 尸 也 。 三 尸 之 神 居 三 丹 田 。 參 雲 笈 七 籤 卷 八 十 一 、八 十 二 。 本 書 遐 覽 篇 著 錄 三 尸 集 一 卷 。

〔 二 一 〕 而 實 魂 靈 鬼 神 之 屬   孫 校 :「 魂 」 藏 本 作 「 魄 」 。

〔 二 二 〕 紀 者 三 百 日 也   曲 園 云 : 尚書 畢 命 篇 , 既 歷 三 紀 。 傳 曰 , 十 二 年 曰 紀 。 枚 傳 亦 出 魏晉 間 , 而 說 紀 與 此 不 同 。

〔 二 三 〕 算 者 三 日 也   原 校 : 或 作 一日 。 校 補 云 : 今 本 固 非 , 原 校 注 亦 未 是 。 「 算 者 三 日 也」 , 當 作 「 算 者 一 百 日 也 」 。 原 校 所 據 蓋 脫「
百 」 字 , 又 涉 上 文 三 百 日 而 「 一 」誤 為 「 三 」 。 酉 陽 雜 俎 諾 皋 記 云 , 大 者 奪 紀 , 紀 三 百 日; 小 者 奪 算 , 算 一 百 日 。

〔 二 四 〕 趙 簡 子 秦 穆 公 皆 親 受 金 策 於上 帝   孫 校 : 「 公 」 藏 本 作 「 王 」 , 非 。 按 史 記 趙 世 家載 , 趙 簡 子 疾 , 五 日 不 知 人 , 寤 乃 言 我 至 上 帝 所 甚 樂 ;帝 賜 二 笥 , 皆 有 副 云 云 。 又 史 記 封 禪 書 載 , 秦 繆 ( 穆 )公 病 臥 五 日 不 寤 , 寤 乃 言 夢 見 上 帝 , 上 帝 命 繆 公 平 晉 亂。

〔 二 五 〕 山 川 草 木   御 覽 八 百 八 十 六引 「 草 」 作 「 石 」 。

〔 二 六 〕 人 身 之 中 亦 有 魂 魄   「 人 身之 中 , 亦 有 魂 魄 」 , 原 作 「 及 人 身 中 」 。 孫 校 : 疑 此 下有 脫 文 。 校 勘 記 云 : 御 覽 八 百 八 十 六無 「 及 」 字 , 作 「 人 身 之 中 亦 有 魂 魄 」 。 今 據 補 正 。

〔 二 七 〕 於 理 當 有 精 神 有 精 神   下 「有 精 神 」 原 作 「 有 神 」 。 校 勘 記 : 御 覽 八 百 八 十 六 次 句復 作 「 有 精 神 」 。 校 補 云 , 御 覽 所 引 是 也 。 今 增 補 「 精」 字 。

〔 二 八 〕 拾 遺 取 施   孫 校 : 「 拾 」 藏本 作 「 捨 」 。

〔 二 九 〕 以 不 清 潔 飲 飼 他 人   論 衡 雷虛 篇 引 或 論 曰 : 「 飲 食 人 不 潔 淨 , 天 之 大 惡 也 」 。

〔 三 十 〕 晦 歌 朔 哭 至 司 命 奪 其 算 紀  顏 氏 家 訓 風 操 篇 引 道 書 云 , 晦 歌 朔 哭 , 皆 當 有 罪 , 天 奪之 算 。 是 道 家 原 有 此 說 。

〔 三 一 〕 若 惡 事 而 損 於 人 者 奪 紀   孫校 云 : 藏 本 無 「 奪 紀 」 二 字 , 疑 有 脫 文 。

〔 三 二 〕 及 遺 失 器 物   孫 校 : 藏 本 作「 及 行 求 遺 器 物 」 。

〔 三 三 〕 以 漏 脯 救 飢   漏 脯 , 腐 臭 乾肉 。

〔 三 四 〕 羊 公 積 德 布 施 至 受 天 墜 之 金  羊 公 , 晉 羊 祜 。

〔 三 五 〕 蔡 順 至 孝 感 神 應 之   校 勘 記云 : 下 有 脫 文 。 明 案 初 學 記 十 七 引 周 棐 汝 南 先 賢 傳 曰 ,蔡 順 , 字 君 仲 , 有 至 孝 之 心 云 云 。

〔 三 六 〕 郭 巨 煞 子 為 親 而 獲 鐵 券 之 重賜   郭 巨 , 河 內 溫 人 , 事 母 至 孝 。 妻 產 男 , 慮 養 之 , 則妨 於 供 養 , 欲 掘 地 埋 兒 , 鍤 入 地 , 有 黃 金 一 釜 , 上 有 鐵券 云 , 賜 孝 子 郭 巨 。 見 初 學 記 二 十 七 引 宗 躬 孝 子 傳 。

〔 三 七 〕 項 託 伯 牛 輩   項 託 七 歲 為 孔丘 師 , 十 歲 死 。 戰 國 策 秦 策 「 託 」 作 「 橐 」 。 伯 牛 , 姓冉 名 耕 , 孔 丘 弟 子 , 云 有 德 行 , 得 病 早 死 。 見 史 記 仲 尼弟 子 列 傳 。

〔 三 八 〕 常 以 執 日   執 日 即 未 日 。 術數 家 用 建 除 法 定 十 二 辰 之 吉 凶 。 寅 為 建 , 卯 為 除 , 辰 為滿 , 巳 為 平 , 主 生 ; 午 為 定 , 未 為 執 , 主 陷 ; 申 為 破 ,主 衡 , 等 等 。 見 淮 南 子 天 文 篇 。

〔 三 九 〕 取 六 癸 上 土   登 涉 篇 有 六 癸之 日 六 癸 之 時 。

〔 四 十 〕 朱 鳥 地   朱 鳥 , 南 方 神 ; 朱鳥 地 指 南 向 地 。

〔 四 一 〕 亦 有 生 地   孫 校 : 「 生 地 」下 藏 本 有 「 亦 有 死 地 」 四 字 。 明 案 魯 藩 本 亦 有 。

〔 四 二 〕 絕 險 綿 邈   魯 藩 本 、 慎 校 本、 寶 顏 堂 本 「 綿 」 皆 作 「 緬 」 。

〔 四 三 〕 嶵 嵬 崎 嶇   孫 校 : 「 嶵 嵬 」御 覽 七 百 二 十 引 作 「 崔 巍 」 。

〔 四 四 〕 神 意 並 游   校 勘 記 : 「 神 意」 御 覽 七 百 二 十 作 「 神 仙 」 。 按 影 宋 本 御 覽 作 「 神 童 」。

〔 四 五 〕 玉 井 泓 邃   案 御 覽 七 百 二 十「 邃 」 作 「 窈 」 。

〔 四 六 〕 灌 溉 匪 休   校 勘 記 : 御 覽 七百 二 十 「 匪 休 」 作 「 延 休 」 。

〔 四 七 〕 曹 府 相 由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本 「 由 」 作 「 留 」 。

〔 四 八 〕 其 寶 皆 殊   孫 校 : 御 覽 七 百二 十 引 作 「 其 實 如 珠 」 。

〔 四 九 〕 玄 氣 飄 飄   孫 校 : 御 覽 七 百二 十 引 「 氣 」 作 「 靈 」 。

〔 五 十 〕 愚 人 妄 往   校 勘 記 : 御 覽 七百 二 十 「 妄 往 」 作 「 競 往 」 。

〔 五 一 〕 若 欲 縱 情 恣 欲   校 勘 記 : 「若 欲 」 各 本 作 「 若 乃 」 。

〔 五 二 〕 卻 走 馬 以 補 腦   卻 , 止 ; 走馬 , 漏 泄 精 液 。 黃 庭 內 景 經 云 , 留 胎 止 精 可 長 生 。

〔 五 三 〕 還 陰 丹 於 朱 腸   陰 丹 , 寶 精之 術 。 本 書 極 言 篇 云 : 服 陰 丹 以 補 腦 。

〔 五 四 〕 引 三 五 於 華 梁   孫 校 : 「 引」 藏 本 作 「 到 」 。

〔 五 五 〕 以 千 二 百 女 昇 天 便 謂 黃 帝 單以 此 事 致 長 生   校 補 云 : 雲 笈 七 籤 一 百 軒 轅 本 紀 作 「 三百 女 」 ; 又 按 「 單 以 」 「 以 」 字 當 作 「 行 」 , 此 涉 上 句「 以 」 字 而 誤 。 明 案 本 篇 稱 俗 人 聞 黃 帝 以 千 二 百 女 昇 天, 以 及 所 謂 御 女 多 多 益 善 云 云 , 皆 可 反 映 當 時 社 會 妄 想以 御 女 成 仙 耳 。

〔 五 六 〕 在 於 能 用 與 不 能 耳   校 補 云: 「 不 能 」 下 疑 脫 「 用 」 字 ; 用 刑 篇 「 水 火 者 所 以 活 人, 亦 所 以 殺 人 , 存 乎 能 用 之 與 不 能 用 」 , 句 意 相 同 。

〔 五 七 〕 大 都 知 其 要 法   孫 校 : 舊 脫「 知 」 字 , 今 校 補 。

David168 说...

抱 朴 子 內 篇 卷 之 七

      塞 難
    或 曰 : 「 皇 穹 至 神 〔 一 〕 , 賦 命 宜 均 , 何 為 使 喬 松凡 人 受 不 死 之 壽 〔 二 〕 , 而 周 孔 大 聖 無 久 視 之 祚 哉 ? 」抱 朴 子 曰 : 「 命 之 脩 短 , 實 由 所 值 , 受 氣 結 胎 , 各 有 星宿 。 天 道 無 為 , 任 物 自 然 , 無 親 無 疏 , 無 彼 無 此 也 。 命屬 生 星 , 則 其 人 必 好 仙 道 。 好 仙 道 者 , 求 之 亦 必 得 也 。命 屬 死 星 , 則 其 人 亦 不 信 仙 道 。 不 信 仙 道 〔 三 〕 , 則 亦不 自 修 其 事 也 。 所 樂 善 否 , 判 於 所  , 移 易 予 奪 , 非 天所 能 。 譬 猶 金 石 之 消 於 爐 冶 , 瓦 器 之 甄 於 陶 灶 , 雖 由 之以 成 形 , 而 銅 鐵 之 利 鈍 , 罋 罌 之 邪 正 , 適 遇 所 遭 , 非 復爐 灶 之 事 也 。 」
    或 人 難 曰 : 「 良 工 所 作 , 皆 由 其 手 , 天 之 神 明 ,何 所 不 為 , 而 云 人 生 各 有 所 值 , 非 彼 昊 蒼 所 能 匠 成 , 愚甚 惑 焉 , 未 之 敢 許 也 。 」 抱 朴 子 答 曰 : 「 渾 茫 剖 判 , 清濁 以 陳 , 或 昇 而 動 , 或 降 而 靜 , 彼 天 地 猶 不 知 所 以 然 也。 萬 物 感 氣 , 並 亦 自 然 , 與 彼 天 地 , 各 為 一 物 , 但 成 有先 後 , 體 有 巨 細 耳 。 有 天 地 之 大 , 故 覺 萬 物 之 小 。 有 萬物 之 小 〔 四 〕 , 故 覺 天 地 之 大 。 且 夫 腹 背 雖 包 圍 五 臟 ,而 五 臟 非 腹 背 之 所 作 也 。 肌 膚 雖 纏 裹 血 氣 , 而 血 氣 非 肌膚 之 所 造 也 。 天 地 雖 含 囊 萬 物 , 而 萬 物 非 天 地 之 所 為 也。 譬 猶 草 木 之 因 山 林 以 萌 秀 , 而 山 林 非 有 事 焉 。 魚 鱉 之託 水 澤 以 產 育 〔 五 〕 , 而 水 澤 非 有 為 焉 。 俗 人 見 天 地 之大 也 , 以 萬 物 之 小 也 , 因 曰 天 地 為 萬 物 之 父 母 , 萬 物 為天 地 之 子 孫 。 夫 ● 生 於 我 〔 六 〕 , 豈 我 之 所 作 ? 故 ● 非我 不 生 , 而 我 非 ● 之 父 母 , ● 非 我 之 子 孫 。 蠛 蠓 之 育 於醯 醋 〔 七 〕 , 芝 檽 之 產 於 木 石 〔 八 〕 , 蛣 ● 之 滋 於 污 淤, 〔 九 〕 翠 蘿 之 秀 於 松 枝 , 非 彼 四 物 所 創 匠 也 , 萬 物 盈乎 天 地 之 閒 , 豈 有 異 乎 斯 哉 ? 天 有 日 月 寒 暑 , 人 有 瞻 視呼 吸 , 以 遠 況 近 , 以 此 推 彼 , 人 不 能 自 知 其 體 老 少 痛 癢之 何 故 , 則 彼 天 亦 不 能 自 知 其 體 盈 縮 災 祥 之 所 以 ; 人 不能 使 耳 目 常 聰 明 , 榮 衛 不 輟 閡 〔 一 十 〕 , 則 天 亦 不 能 使日 月 不 薄 蝕 , 四 時 不 失 序 。 由 茲 論 之 , 大 壽 之 事 , 果 不在 天 地 , 仙 與 不 仙 , 決 非 所 值 也 〔 一 一 〕 。 夫 生 我 者 父也 , 娠 我 者 母 也 , 猶 不 能 令 我 形 器 必 中 適 , 姿 容 必 妖 麗〔 一 二 〕 , 性 理 必 平 和 , 智 慧 必 高 遠 , 多 致 我 氣 力 , 延我 年 命 ; 而 或 矬 陋 尪 弱 〔 一 三 〕 , 或 且 黑 且 醜 , 或 聾 盲頑 嚚 , 或 枝 離 劬 蹇 〔 一 四 〕 , 所 得 非 所 欲 也 , 所 欲 非 所得 也 , 況 乎 天 地 遼 闊 者 哉 ? 父 母 猶 復 其 遠 者 也 。 我 自 有身 , 不 能 使 之 永 壯 而 不 老 , 常 健 而 不 疾 , 喜 怒 不 失 宜 ,謀 慮 無 悔 吝 。 故 授 氣 流 形 者 父 母 也 〔 一 五 〕 , 受 而 有 之者 我 身 也 , 其 餘 則 莫 有 親 密 乎 此 者 也 , 莫 有 制 御 乎 此 者也 , 二 者 已 不 能 有 損 益 於 我 矣 , 天 地 亦 安 得 與 知 之 乎 ?必 若 人 物 皆 天 地 所 作 , 則 宜 皆 好 而 無 惡 , 悉 成 而 無 敗 ,眾 生 無 不 遂 之 類 , 而 項 楊 無 春 彫 之 悲 矣 〔 一 六 〕 ! 子 以天 不 能 使 孔 孟 有 度 世 之 祚 , 益 知 所  之 有 自 然 , 非 天 地所 剖 分 也 。 聖 之 為 德 , 德 之 至 也 。 天 若 能 以 至 德 與 之 ,而 使 之 所 知 不 全 〔 一 七 〕 , 功 業 不 建 , 位 不 霸 王 , 壽 不盈 百 , 此 非 天 有 為 之 驗 也 。 聖 人 之 死 , 非 天 所 殺 , 則 聖人 之 生 , 非 天 所 挺 也 。 賢 不 必 壽 , 愚 不 必 夭 , 善 無 近 福, 惡 無 近 禍 , 生 無 定 年 , 死 無 常 分 , 盛 德 哲 人 , 秀 而 不實 , 竇 公 庸 夫 , 年 幾 二 百 〔 一 八 〕 , 伯 牛 廢 疾 〔 一 九 〕, 子 夏 喪 明 〔 二 十 〕 , 盜 跖 窮 凶 而 白 首 〔 二 一 〕 , 莊 蹻極 惡 而 黃 髮 〔 二 二 〕 , 天 之 無 為 , 於 此 明 矣 。 」

    或 曰 : 「 仲 尼 稱 自 古 皆 有 死 , 老 子 曰 神 仙 之 可 學。 夫 聖 人 之 言 , 信 而 有 徵 , 道 家 所 說 , 誕 而 難 用 。 」 抱朴 子 曰 : 「 仲 尼 , 儒 者 之 聖 也 ; 老 子 , 得 道 之 聖 也 。 儒教 近 而 易 見 , 故 宗 之 者 眾 焉 。 道 意 遠 而 難 識 , 故 達 之 者寡 焉 。 道 者 , 萬 殊 之 源 也 。 儒 者 , 大 淳 之 流 也 。 三 皇 以往 , 道 治 也 。 帝 王 以 來 , 儒 教 也 。 談 者 咸 知 高 世 之 敦 朴〔 二 三 〕 , 而 薄 季 俗 之 澆 散 , 何 獨 重 仲 尼 而 輕 老 氏 乎 ?是 玩 華 藻 於 木 末 , 而 不 識 所 生 之 有 本 也 。 何 異 乎 貴 明 珠而 賤 淵 潭 , 愛 和 璧 而 惡 荊 山 , 不 知 淵 潭 者 , 明 珠 之 所 自出 , 荊 山 者 , 和 璧 之 所 由 生 也 。 且 夫 養 性 者 , 道 之 餘 也; 禮 樂 者 〔 二 四 〕 , 儒 之 末 也 。 所 以 貴 儒 者 , 以 其 移 風易 俗 , 不 唯 揖 讓 與 盤 旋 也 。 所 以 尊 道 者 , 以 其 不 言 而 化行 , 匪 獨 養 生 之 一 事 也 。 若 儒 道 果 有 先 後 , 則 仲 尼 未 可專 信 , 而 老 氏 未 可 孤 用 。 仲 尼 既 敬 問 伯 陽 , 願 比 老 彭 〔二 五 〕 。 又 自 以 知 魚 鳥 而 不 識 龍 , 喻 老 氏 於 龍 〔 二 六 〕, 蓋 其 心 服 之 辭 , 非 空 言 也 。 與 顏 回 所 言 , 瞻 之 在 前 ,忽 然 在 後 , 鑽 之 彌 堅 , 仰 之 彌 高 〔 二 七 〕 , 無 以 異 也 。」

    或 曰 ; 「 仲 尼 親 見 老 氏 而 不 從 學 道 , 何 也 ? 」 抱朴 子 曰 : 「 以 此 觀 之 , 益 明 所  有 自 然 之 命 , 所 尚 有 不易 之 性 也 。 仲 尼 知 老 氏 玄 妙 貴 異 , 而 不 能 挹 酌 清 虛 , 本源 大 宗 , 出 乎 無 形 之 外 , 入 乎 至 道 之 內 , 其 所 諮 受 , 止於 民 閒 之 事 而 已 , 安 能 請 求 仙 法 耶 ? 忖 其 用 心 汲 汲 , 專於 教 化 , 不 存 乎 方 術 也 。 仲 尼 雖 聖 於 世 事 , 而 非 能 沈 靜玄 默 , 自 守 無 為 者 也 〔 二 八 〕 。 故 老 子 戒 之 曰 : 良 賈 深藏 若 虛 , 君 子 盛 德 若 愚 , 去 子 之 驕 氣 與 多 慾 , 態 色 與 淫志 , 是 無 益 於 子 之 身 〔 二 九 〕 。 此 足 以 知 仲 尼 不 免 於 俗情 , 非 學 仙 之 人 也 。 夫 栖 栖 遑 遑 〔 三 十 〕 , 務 在 匡 時 ,仰 悲 鳳 鳴 , 俯 歎 匏 瓜 〔 三 一 〕 , 沽 之 恐 不 售 ,  慨 思 執鞭 〔 三 二 〕 , 亦 何 肯 捨 經 世 之 功 業 , 而 修 養 生 之 迂 闊 哉? 」

    或 曰 : 「 儒 道 之 業 , 孰 為 難 易 ? 」 抱 朴 子 答 曰 :「 儒 者 , 易 中 之 難 也 。 道 者 , 難 中 之 易 也 。 夫 棄 交 遊 ,委 妻 子 , 謝 榮 名 , 損 利 祿 〔 三 三 〕 , 割 粲 爛 於 其 目 , 抑鏗 鏘 於 其 耳 , 恬 愉 靜 退 , 獨 善 守 己 , 謗 來 不 戚 , 譽 至 不喜 , 睹 貴 不 欲 , 居 賤 不 恥 , 此 道 家 之 難 也 。 出 無 慶 弔 之望 , 入 無 瞻 視 之 責 , 不 勞 神 於 七 經 , 不 運 思 於 律 歷 , 意不 為 推 步 之 苦 , 〔 三 四 〕 心 不 為 藝 文 之 役 , 眾 煩 既 損 ,和 氣 自 益 , 無 為 無 慮 , 不 怵 不 惕 , 此 道 家 之 易 也 , 所 謂難 中 之 易 矣 。 夫 儒 者 所 修 , 皆 憲 章 成 事 , 出 處 有 則 , 語默 隨 時 , 師 則 循 比 屋 而 可 求 〔 三 五 〕 , 書 則 因 解 注 以 釋疑 , 此 儒 者 之 易 也 。 鉤 深 致 遠 , 錯 綜 典 墳 , 該 河 洛 之 籍籍 〔 三 六 〕 , 博 百 氏 之 云 云 〔 三 七 〕 , 德 行 積 於 衡 巷 ,忠 貞 盡 於 事 君 〔 三 八 〕 , 仰 馳 神 於 垂 象 , 俯 運 思 於 風 雲, 一 事 不 知 , 則 所 為 不 通 , 片 言 不 正 , 則 褒 貶 不 分 , 舉趾 為 世 人 之 所 則 , 動 脣 為 天 下 之 所 傳 〔 三 九 〕 , 此 儒 家之 難 也 , 所 謂 易 中 之 難 矣 。 篤 論 二 者 , 儒 業 多 難 , 道 家約 易 , 吾 以 患 其 難 矣 , 將 舍 而 從 其 易 焉 。 世 之 譏 吾 者 ,則 比 肩 皆 是 也 。 可 與 得 意 者 , 則 未 見 其 人 也 。 若 同 志 之人 , 必 存 乎 將 來 , 則 吾 亦 未 謂 之 為 希 矣 。 」

    或 曰 : 「 余 閱 見 知 名 之 高 人 , 洽 聞 之 碩 儒 , 果 以窮 理 盡 性 , 研 覈 有 無 者 多 矣 , 未 有 言 年 之 可 延 , 仙 之 可得 者 也 。 先 生 明 不 能 並 日 月 , 思 不 能 出 萬 夫 , 而 據 長 生之 道 , 未 之 敢 信 也 。 」 抱 朴 子 曰 : 「 吾 庸 夫 近 才 , 見 淺聞 寡 , 豈 敢 自 許 以 拔 群 獨 識 , 皆 勝 世 人 乎 ? 顧 曾 以 顯 而求 諸 乎 隱 , 以 易 而 得 之 乎 難 , 校 其 小 驗 , 則 知 其 大 效 ,睹 其 已 然 , 則 明 其 未 試 耳 。 且 夫 世 之 不 信 天 地 之 有 仙 者, 又 未 肯 規 也 。 率 有 經 俗 之 才 , 當 塗 之 伎 , 涉 覽 篇 籍 助教 之 書 , 以 料 人 理 之 近 易 , 辨 凡 猥 之 所 惑 , 則 謂 眾 之 所疑 , 我 能 獨 斷 之 〔 四 十 〕 , 機 兆 之 未 朕 , 我 能 先 覺 之 ,是 我 與 萬 物 之 情 , 無 不 盡 矣 , 幽 翳 冥 昧 , 無 不 得 也 。 我謂 無 仙 , 仙 必 無 矣 , 自 來 如 此 其 堅 固 也 。 吾 每 見 俗 儒 碌碌 , 守 株 之 不 信 至 事 者 〔 四 一 〕 , 皆 病 於 頗 有 聰 明 , 而偏 枯 拘 繫 , 以 小 黠 自 累 , 不 肯 為 純 〔 四 二 〕 在 乎 極 暗 ,而 了 不 別 菽 麥 者 也 。 夫 以 管 窺 之 狹 見 , 而 孤 塞 其 聰 明 之所 不 及 , 是 何 異 以 一 尋 之 綆 , 汲 百 仞 之 深 , 不 覺 所 用 之短 , 而 云 井 之 無 水 也 。 俗 有 聞 猛 風 烈 火 之 聲 , 而 謂 天 之冬 雷 , 見 遊 雲 西 行 , 而 謂 月 之 東 馳 〔 四 三 〕 。 人 或 告 之, 而 終 不 悟 信 , 此 信 己 之 多 者 也 。 夫 聽 聲 者 , 莫 不 信 我之 耳 焉 。 視 形 者 , 莫 不 信 我 之 目 焉 。 而 或 者 所 聞 見 , 言是 而 非 , 然 則 我 之 耳 目 , 果 不 足 信 也 。 況 乎 心 之 所 度 ,無 形 無 聲 , 其 難 察 尤 甚 於 視 聽 , 而 以 己 心 之 所 得 , 必 固世 閒 至 遠 之 事 , 謂 神 仙 為 虛 言 , 不 亦 蔽 哉 ? 」

    抱 朴 子 曰 : 「 妍 媸 有 定 矣 〔 四 四 〕 , 而 憎 愛 異 情, 故 兩 目 不 相 為 視 焉 。 雅 鄭 有 素 矣 , 而 好 惡 不 同 , 故 兩耳 不 相 為 聽 焉 。 真 偽 有 質 矣 , 而 趨 舍 舛 忤 , 故 兩 心 不 相為 謀 焉 。 以 醜 為 美 者 有 矣 , 以 濁 為 清 者 有 矣 , 以 失 為 得者 有 矣 , 此 三 者 乖 殊 , 炳 然 可 知 〔 四 五 〕 , 如 此 其 易 也, 而 彼 此 終 不 可 得 而 一 焉 。 又 況 乎 神 仙 之 事 , 事 之 妙 者, 而 欲 令 人 皆 信 之 , 未 有 可 得 之 理 也 。 凡 人 悉 使 之 知 ,又 何 貴 乎 達 者 哉 ? 若 待 俗 人 之 息 妄 言 , 則 俟 河 之 清 , 未為 久 也 。 吾 所 以 不 能 默 者 , 冀 夫 可 上 可 下 者 , 可 引 致 耳。 其 不 移 者 , 古 人 已 末 如 之 何 矣 。 」 抱 朴 子 曰 : 「 至 理之 未 易 明 , 神 仙 之 不 見 信 , 其 來 久 矣 〔 四 六 〕 , 豈 獨 今哉 ? 太 上 自 然 知 之 , 其 次 告 而 後 悟 , 若 夫 聞 而 大 笑 者 ,則 悠 悠 皆 是 矣 。 吾 之 論 此 也 , 將 有 多 敗 之 悔 , 失 言 之 咎乎 〔 四 七 〕 ! 夫 物 莫 之 與 , 則 傷 之 者 至 焉 。 蓋 盛 陽 不 能榮 枯 朽 之 木 , 神 明 不 能 變 沈 溺 之 性 , 子 貢 不 能 悅 錄 馬 之野 人 〔 四 八 〕 , 古 公 不 能 釋 欲 地 之 戎 狄 〔 四 九 〕 , 實 理有 所 不 通 , 善 言 有 所 不 行 。 章 甫 不 售 於 蠻 越 〔 五 十 〕 ,赤  不 用 於 跣 夷 〔 五 一 〕 , 何 可 強 哉 ? 夫 見 玉 而 指 之 曰石 〔 五 二 〕 , 非 玉 之 不 真 也 , 待 和 氏 而 後 識 焉 。 見 龍 而命 之 曰 蛇 , 非 龍 之 不 神 也 , 須 蔡 墨 而 後 辨 焉 〔 五 三 〕 。所 以 貴 道 者 , 以 其 加 之 不 可 益 , 而 損 之 不 可 減 也 。 所 以貴 德 者 , 以 其 聞 毀 而 不 慘 , 見 譽 而 不 悅 也 。 彼 誠 以 天 下之 必 無 仙 , 而 我 獨 以 實 有 而 與 之 諍 , 諍 之 彌 久 , 而 彼 執之 彌 固 , 是 虛 長 此 紛 紜 , 而 無 救 於 不 解 , 果 當 從 連 環 之義 乎 〔 五 四 〕 ! 」

David168 说...

校   釋
〔 一 〕   皇 穹 至 神   皇 穹 , 即 皇 天 。
〔 二 〕   使 喬 松 凡 人 受 不 死 之 壽   喬, 王 子 喬 , 傳 說 古 之 真 人 。 明 李 蔉 黃 谷 ● 談 云 : 文 選 注引 列 仙 傳 曰 , 王 子 喬 者 , 太 子 晉 也 。 諸 書 所 載 多 如 此 。而 蔡 中 郎 王 子 喬 碑 云 , 王 孫 子 喬 者 , 上 世 之 真 人 也 。 松, 赤 松 子 , 列 仙 傳 云 神 農 時 雨 師 。

〔 三 〕   不 信 仙 道   孫 校 : 藏 本 無 此四 字 。 案 魯 藩 本 亦 無 。

〔 四 〕   有 萬 物 之 小   孫 校 : 藏 本 無「 有 」 字 。

〔 五 〕   魚 鱉 之 託 水 澤 以 產 育   孫 校: 藏 本 無 「 之 」 字 。

〔 六 〕   夫 ● 生 於 我   校 勘 記 曰 : 榮案 「 ● 」 俗 字 , 說 文 及 玉 篇 並 作 「 ● 」 。

〔 七 〕   蠛 蠓 之 育 於 醯 醋   爾 雅 釋 蟲: 蠓 , 蠛 蠓 。 郭 璞 注 : 「 小 蟲 似 蚋 , 喜 亂 飛 」 。 埤 雅 云, 蠓 一 名 醯 雞 。 醯 雞 即 醋 蟲 , 然 郝 懿 行 爾 雅 義 疏 謂 醋 蟲與 蠓 異 。 明 案 抱 朴 原 意 , 蠛 蠓 實 即 醋 蟲 。

〔 八 〕   芝 檽 之 產 於 木 石   孫 校 : 「檽 」 當 作 「 ● 」 , 即 禮 記 芝 栭 也 。 廣 韻 栭 , 木 耳 別 名 。可 證 「 檽 」 即 「 栭 」 字 矣 。

〔 九 〕   蛣 ● 之 滋 於 污 淤   蛣 ● , 即蝎 , 見 爾 雅 釋 蟲 。

〔 一 十 〕 榮 衛 不 輟 閡   素 問 痹 論 云 :「 榮 者 , 水 穀 之 精 氣 也 ; 衛 者 , 水 穀 之 悍 氣 也 」 。 案 「榮 」 一 作 「 營 」 。 靈 樞 經 營 衛 生 會 篇 云 , 人 受 氣 于 穀 ,「 五 藏 六 府 , 皆 以 受 氣 , 其 清 者 為 營 , 濁 者 為 衛 , 營 在脈 中 , 衛 在 脈 外 」 。 又 云 , 「 營 衛 者 , 精 氣 也 ; 血 者 , 神 氣 也 。 故 血 之 與 氣 , 異 名 同 類 焉」 。 今 人 謂 營 是 動 脈 血 , 衛 是 靜 脈 血 。 「 輟 閡 」 原 作 「輟 閱 」 。 校 補 云 : 「 輟 閱 」 義 不 可 通 , 「 閱 」 當 作 「 閡」 字 之 誤 。 「 輟 閡 」 猶 言 「 窒 礙 」 。 雜 應 篇 云 , 「 朝 夕導 引 , 以 宣 動 榮 衛 , 使 無 輟 閡 」 , 是 其 證 。 今 據 改 。

〔 一 一 〕 決 非 所 值 也   孫 校 : 「 非 」疑 作 「 在 」 。

〔 一 二 〕 姿 容 必 妖 麗   孫 校 : 「 妖 」當 作 「 姣 」 。 明 案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妖 」 作 「 妍 」 。

〔 一 三 〕 矬 陋 尪 弱   矬 , 音 坐 , 短 也; 尪 , 音 汪 , 羸 弱 。 此 句 謂 短 醜 羸 弱 。

〔 一 四 〕 枝 離 劬 蹇   「 枝 」 通 「 支 」, 枝 離 謂 支 體 坼 裂 。 劬 蹇 , 勞 苦 跛 行 。

〔 一 五 〕 故 授 氣 流 形   孫 校 : 「 授 」藏 本 作 「 受 」 。

〔 一 六 〕 項 楊 無 春 彫 之 悲 矣   「 項 」原 作 「 頃 」 。 孫 校 : 「 頃 」 當 作 「 傾 」 。 曲 園 曰 : 自 敘篇 亦 云 , 項 子 有 含 穗 之 歎 , 楊 烏 有 夙 折 之 哀 , 項 子 未 知何 人 , 疑 顏 子 之 誤 。 明 案 藏 本 、 魯 藩 本 、 慎 校 本 、 寶 顏堂 本 「 頃 」 皆 作 「 項 」 。 校 補 云 , 「 頃 」 作 「 項 」 , 謂項 託 也 ( 淮 南 子 說 林 脩 務 、 論 衡 實 知 、 魏 志 楊 阜 傳 注 引皇 甫 謐 列 女 傳 並 作 項 託 ) 。 此 文 項 指 項 託 , 楊 指 楊 烏 ,與 自 敘 篇 相 合 。 孫 星 衍 說 「 頃 」 作 「 傾 」 , 非 。 俞 氏 謂項 子 為 顏 子 , 亦 誤 。 論 仙 篇 含 穗 而 不 秀 , 未 實 而 萎 零 ,皆 喻 早 死 。 楊 明 照 抱 朴 子 自 敘 篇 舉 正 云 , 顏 氏 家 訓 歸 心篇 項 橐 顏 回 之 短 折 , 揚 子 法 言 問 神 篇 育 而 不 苗 者 , 吾 家之 童 烏 乎 ! 是 項 楊 謂 項 託 楊 烏 , 可 無 疑 矣 。 今 訂 正 。 楊一 作 揚 。

〔 一 七 〕 使 之 所 知 不 全   孫 校 : 「 所知 不 全 」 當 作 「 所 如 不 合 」 。 明 案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崇 文 本 「 知 」 作 「 欲 」 。

〔 一 八 〕 竇 公 庸 夫 年 幾 二 百   桓 譚 新論 袪 蔽 篇 云 : 竇 公 , 魏 文 侯 時 樂 人 , 年 百 八 十 歲 , 兩 目皆 盲 , 不 能 導 引 , 無 所 服 餌 。 余 以 為 竇 公 少 盲 , 專 一 內視 , 精 不 外 鑒 , 故 有 此 壽 。

〔 一 九 〕 伯 牛 廢 疾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本 、 崇 文 本 「 廢 疾 」 作 「 有 疾 」 。 冉 耕 , 字 伯 牛 , 孔 丘弟 子 。 論 語 雍 也 篇 云 : 伯 牛 有 疾 。

〔 二 十 〕 子 夏 喪 明   卜 商 , 字 子 夏 ,孔 丘 弟 子 , 教 授 西 河 , 為 魏 文 侯 師 。 其 子 死 , 哭 之 失 明。 見 史 記 仲 尼 弟 子 列 傳 。

〔 二 一 〕 盜 跖 窮 凶 而 白 首   跖 , 人 名, 古 之 造 反 者 。 相 傳 或 謂 黃 帝 時 人 , 或 謂 春 秋 時 人 , 或謂 秦 人 , 傳 說 不 一 。 現 今 多 數 認 為 跖 是 春 秋 末 期 內 亂 之領 袖 。 莊 子 盜 跖 篇 云 , 柳 下 季 之 弟 名 曰 跖 , 從 卒 九 千 人, 橫 行 天 下 。 荀 子 不 苟 篇 云 , 柳 下 跖 吟 口 , 名 聲 若 日 月, 與 舜 禹 俱 傳 而 不 息 。 史 記 伯 夷 列 傳 謂 跖 以 壽 終 , 故 稱「 白 首 」 。

〔 二 二 〕 莊 蹻 極 惡 而 黃 髮   史 記 西 南夷 傳 : 莊 蹻 者 , 故 楚 莊 王 苗 裔 也 。 索 隱 云 : 蹻 , 楚 莊 王弟 為 「 盜 」 者 。 按 莊 蹻 亦 為 戰 國 時 內 亂 的 主 要 人 物 。 黃髮 , 指 年 老 。

〔 二 三 〕 談 者 咸 知 高 世 之 敦 朴   「 知」 下 孫 校 云 : 刻 本 有 「 上 」 字 。 明 案 校 語 當 在 「 高 」 字下 。

〔 二 四 〕 禮 樂 者   孫 校 : 「 禮 樂 」 藏本 作 「 澄 藥 」 , 唯 樓 觀 本 作 「 禮 樂 」 , 今 據 之 改 正 。 校勘 記 : 榮 案 盧 本 作 「 經 世 」 , 未 知 何 據 ? 觀 下 文 揖 讓 盤旋 等 語 , 宜 從 樓 觀 本 改 作 「 禮 樂 」 為 是 。

〔 二 五 〕 仲 尼 既 敬 問 伯 陽 願 比 老 彭  老 子 姓 李 , 名 耳 , 字 伯 陽 , 號 曰 聃 , 周 守 藏 室 之 史 也 。孔 子 適 周 , 問 禮 於 老 子 。 見 史 記 老 莊 申 韓 列 傳 。 論 語 述而 篇 曰 : 「 述 而 不 作 , 信 而 好 古 , 竊 比 於 我 老 彭 」 。 按老 彭 有 二 人 一 人 兩 說 , 此 謂 老 彭 為 二 人 , 即 老 聃 彭 鏗 。

〔 二 六 〕 喻 老 氏 於 龍   莊 子 天 運 篇 云: 孔 丘 見 老 聃 歸 , 曰 , 吾 今 於 是 乎 見 龍 。 史 記 老 子 傳 :孔 丘 曰 , 鳥 , 吾 知 其 能 飛 ; 魚 , 我 知 其 能 游 ; 獸 , 吾 知其 能 走 。 至 於 龍 , 吾 不 能 知 其 乘 風 雲 而 上 天 , 吾 今 日 見老 子 , 其 猶 龍 耶 !

〔 二 七 〕 瞻 之 在 前 至 仰 之 彌 高   「 瞻之 在 前 」 以 下 四 句 , 見 論 語 子 罕 篇 , 句 次 稍 異 。

〔 二 八 〕 自 守 無 為 者 也   孫 校 : 藏 本無 「 自 」 字 。

〔 二 九 〕 老 子 戒 之 曰 至 是 無 益 於 子 之身   按 此 老 子 戒 語 , 見 史 記 老 莊 申 韓 列 傳 。

〔 三 十 〕 栖 栖 遑 遑   孫 校 「 栖 栖 」 藏本 作 「 恓 恓 」 。 按 「 恓 」 與 「 栖 」 通 。 栖 栖 遑 遑 , 不 安定 貌 。

〔 三 一 〕 仰 悲 鳳 鳴 俯 歎 匏 瓜   論 語 子罕 篇 孔 丘 曰 : 鳳 鳥 不 至 , 河 不 出 圖 , 吾 已 矣 夫 ! 又 陽 貨篇 孔 丘 曰 : 吾 豈 匏 瓜 也 哉 , 焉 能 繫而 不 食 ?

〔 三 二 〕 沽 之 恐 不 售  慨 思 執 鞭   論語 子 罕 篇 子 貢 曰 : 「 有 美 玉 於 斯 , 韞 併 而 藏 諸 ? 求 善 賈而 沽 諸 」 ? 孔 丘 曰 : 「 沽 之 哉 ! 沽 之 哉 ! 我 待 賈 者 也 」。 又 述 而 篇 孔 丘 曰 : 「 富 而 可 求 也 , 雖 執 鞭 之 士 , 吾 亦為 之 」 。 此 皆 言 孔 丘 急 求 有 用 於 世 , 不 忘 情 於 富 貴 。

〔 三 三 〕 損 利 祿   孫 校 : 「 利 祿 」 當作 「 祿 仕 」 , 與 上 文 「 子 」 、 下 文 「 耳 」 、 「 己 」 、 「喜 」 、 「 恥 」 為 韻 。

〔 三 四 〕 意 不 為 推 步 之 苦   推 步 , 推求 天 文 曆 法 , 日 月 運 於 天 , 猶 如 人 之 行 步 。 後 漢 書 馮 緄傳 注 : 推 步 謂 究 日 月 五 星 之 度 , 昏 旦 節 氣 之 差 。

〔 三 五 〕 師 則 循 比 屋 而 可 求   孫 校 :藏 本 無 「 循 」 字 , 「 求 」 藏 本 作 「 封 」 。

〔 三 六 〕 該 河 洛 之 籍 籍   該 , 兼 通 。河 洛 , 指 河 圖 洛 書 。 籍 籍 , 紛 紛 貌 。

〔 三 七 〕 博 百 氏 之 云 云   博 , 博 覽 。百 氏 , 諸 子 百 家 之 言 。 云 云 , 與 芸 芸 相 通 , 眾 多 貌 。

〔 三 八 〕 忠 貞 盡 於 事 君   孫 校 : 「 忠」 舊 誤 作 「 志 」 , 今 校 正 。 明 案 藏 本 、 魯 藩 本 、 慎 校 本均 作 「 志 」 。

〔 三 九 〕 為 天 下 之 所 傳   孫 校 : 藏 本無 「 之 」 字 。

〔 四 十 〕 我 能 獨 斷 之   孫 校 : 「 能 獨」 藏 本 作 「 獨 能 」 。

〔 四 一 〕 守 株 之 不 信 至 事 者   慎 校 本、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 守 株 」 作 「 拒 」 , 「 至 」 作 「 其」 。

〔 四 二 〕 不 肯 為 純   「 肯 」 下 孫 校 云: 當 作 「 謂 」 。 校 勘 記 : 校 語 當 在 「 為 」 字 下 。 明 案 慎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 不 肯 為 純 」 作 「 不 肯 規 為 」。

〔 四 三 〕 見 遊 雲 西 行 而 謂 月 之 東 馳  校 勘 記 : 御 覽 八 「 行 」 作 「 馳 」 , 「 馳 」 作 「 行 」 。

〔 四 四 〕 妍 媸 有 定 矣   孫 校 : 「 媸 」藏 本 作 「 蚩 」 。

〔 四 五 〕 炳 然 可 知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本 、 崇 文 本 「 炳 然 」 作 「 昭 然 」 。

〔 四 六 〕 其 來 久 矣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本 、 崇 文 本 「 久 」 作 「 尚 」 。

〔 四 七 〕 失 言 之 咎   原 校 : 「 咎 」 一作 「 吝 」 。

〔 四 八 〕 子 貢 不 能 悅 錄 馬 之 野 人   「錄 」 原 作 「 祿 」 。 孫 校 : 「 祿 」 當 作 「 錄 」 , 事 見 呂 氏春 秋 必 己 、 淮 南 子 人 間 訓 ; 前 論 仙 篇 云 , 則 術 家 有 鉤 錄之 法 , 用 「 錄 」 字 義 正 同 。 明 案 : 錄 , 取 也 。 呂 覽 必 己篇 云 , 孔 丘 行 道 而 息 , 馬 逸 , 食 人 之 稼 , 野 人 取 其 馬 。子 貢 請 往 說 之 , 野 人 不 聽 。 有 鄙 人 始 事 孔 丘 者 請 往 說 之, 其 野 人 大 說 , 解 馬 而 與 之 。 孫 校 是 , 今 據 改 。

〔 四 九 〕 古 公 不 能 釋 欲 地 之 戎 狄   古公 名 亶 父 , 周 太 王 。 孟 子 梁 惠 王 下 : 昔 者 太 王 居 邠 , 狄人 侵 之 , 去 之 岐 山 之 下 居 焉 。 毛 詩 大 雅 綿 篇 傳 云 : 古 公處 豳 ( 同 邠 ) , 狄 人 侵 之 , 事 之 以 皮 幣 , 不 得 免 焉 ; 事之 以 犬 馬 , 不 得 免 焉 ; 事 之 以 珠 玉 , 不 得 免 焉 。 乃 屬 其耆 老 而 告 之 曰 , 狄 人 之 所 欲 吾 土 地 , 吾 聞 之 , 君 子 不 以其 所 以 養 人 而 害 人 , 二 三 子 何 患 乎 無 君 ! 去 之 踰 梁 山 ,邑 乎 岐 山 之 下 。

〔 五 十 〕 章 甫 不 售 於 蠻 越   章 甫 , 殷代 冠 名 。 莊 子 逍 遙 遊 篇 : 「 宋 人 資 章 甫 適 諸 越 , 越 人 斷髮 文 身 , 無 所 用 之 」 。 案 宋 , 殷 商 後 裔 所 在 地 。

〔 五 一 〕 赤  不 用 於 跣 夷   慎 校 本 、寶 顏 堂 本 「 跣 」 作 「 戎 」 。 赤  , 君 王 之 上 屨 , 見 周 禮天 官 屨 人 及 注 。 夷 民 跣 足 , 自 然 不 用 赤  。

〔 五 二 〕 夫 見 玉 而 指 之 曰 石   孫 校 :藏 本 無 「 之 」 字 。

〔 五 三 〕 非 龍 之 不 神 也 須 蔡 墨 而 後 辨焉   左 傳 昭 公 二 十 九 年 , 龍 見 於 絳 郊 。 魏 獻 子 問 於 蔡 墨曰 , 吾 聞 之 , 蟲 莫 知 於 龍 , 以 其 不 生 得 也 , 謂 之 知 , 信乎 ? 對 曰 , 人 實 不 知 , 非 龍 實 知 。 古 者 畜 龍 , 故 國 有 豢龍 氏 , 有 御 龍 氏 云 云 。

〔 五 四 〕 果 當 從 連 環 之 義 乎   連 環 無端 不 可 解 。 秦 昭 王 嘗 遣 使 者 遺 齊 君 王 后 玉 連 環 , 曰 , 齊多 知 , 能 解 此 環 不 ? 群 臣 不 知 解 。 君 王 后 引 椎 椎 破 之 ,曰 , 謹 以 解 矣 。 見 戰 國 策 齊 策 六 。

David168 说...

抱 朴 子 內 篇 卷 之 八

      釋 滯
    或 問 曰 : 「 人 道 多 端 , 求 仙 至 難 , 非 有 廢 也 , 則 事不 兼 濟 。 藝 文 之 業 , 憂 樂 之 務 , 君 臣 之 道 , 胡 可 替 乎 ?」 抱 朴 子 答 曰 : 「 要 道 不 煩 , 所 為 鮮 耳 。 但 患 志 之 不 立, 信 之 不 篤 , 何 憂 於 人 理 之 廢 乎 ? 長 才 者 兼 而 修 之 , 何難 之 有 ? 內 寶 養 生 之 道 , 外 則 和 光 於 世 〔 一 〕 , 治 身 而身 長 修 , 治 國 而 國 太 平 。 以 六 經 訓 俗 士 , 以 方 術 授 知 音, 欲 少 留 則 且 止 而 佐 時 , 欲 昇 騰 則 淩 霄 而 輕 舉 者 , 上 士也 。 自 持 才 力 〔 二 〕 , 不 能 並 成 , 則 棄 置 人 間 〔 三 〕 ,專 修 道 德 者 , 亦 其 次 也 。 昔 黃 帝 荷 四 海 之 任 , 不 妨 鼎 湖之 舉 〔 四 〕 ; 彭 祖 為 大 夫 八 百 年 , 然 後 西 適 流 沙 〔 五 〕; 伯 陽 為 柱 史 〔 六 〕 , 甯 封 為 陶 正 〔 七 〕 , 方 回 為 閭 士〔 八 〕 , 呂 望 為 太 師 〔 九 〕 , 仇 生 仕 於 殷 〔 一 十 〕 , 馬丹 官 於 晉 〔 一 一 〕 , 范 公 霸 越 而 泛 海 〔 一 二 〕 , 琴 高 執笏 於 宋 康 〔 一 三 〕 , 常 生 降 志 於 執 鞭 〔 一 四 〕 , 莊 公 藏器 於 小 吏 〔 一 五 〕 , 古 人 多 得 道 而 匡 世 , 修 之 於 朝 隱 ,蓋 有 餘 力 故 也 〔 一 六 〕 。 何 必 修 於 山 林 〔 一 七 〕 , 盡 廢生 民 之 事 , 然 後 乃 成 乎 ? 亦 有 心 安 靜 默 , 性 惡 諠 譁 , 以縱 逸 為 歡 , 以 榮 任 為 戚 者 , 帶 索 藍 縷 , 茹 草 操 耜 , 玩 其三 樂 , 守 常 待 終 〔 一 八 〕 , 不 營 苟 生 , 不 憚 速 死 , 辭 千金 之 聘 , 忽 卿 相 之 貴 者 。 無 所 修 為 , 猶 常 如 此 , 況 又 加之 以 知 神 仙 之 道 , 其 亦 必 不 肯 役 身 於 世 矣 , 各 從 其 志 ,不 可 一 概 而 言 也 。 」 抱 朴 子 曰 : 「 世 之 謂 一 言 之 善 , 貴於 千 金 然 , 蓋 亦 軍 國 之 得 失 , 行 己 之 臧 否 耳 。 至 於 告 人以 長 生 之 訣 , 授 之 以 不 死 之 方 , 非 特 若 彼 常 人 之 善 言 也, 則 奚 徒 千 金 而 已 乎 ? 設 使 有 困 病 垂 死 , 而 有 能 救 之 得愈 者 , 莫 不 謂 之 為 宏 恩 重 施 矣 。 今 若 按 仙 經 , 飛 九 丹 ,水 金 玉 , 則 天 下 皆 可 令 不 死 , 其 惠 非 但 活 一 人 之 功 也 。黃 老 之 德 , 固 無 量 矣 , 而 莫 之 克 識 , 謂 為 妄 誕 之 言 , 可歎 者 也 。 」
    抱 朴 子 曰 : 「 欲 求 神 仙 , 唯 當 得 其 至 要 , 至 要 者在 於 寶 精 行  , 服 一 大 藥 便 足 , 亦 不 用 多 也 。 然 此 三 事, 復 有 淺 深 , 不 值 明 師 , 不 經 勤 苦 , 亦 不 可 倉 卒 而 盡 知也 。 雖 云 行  , 而 行  有 數 法 焉 。 雖 曰 房 中 , 而 房 中 之術 , 近 有 百 餘 事 焉 。 雖 言 服 藥 , 而 服 藥 之 方 , 略 有 千 條焉 。 初 以 授 人 , 皆 從 淺 始 , 有 志 不 怠 , 勤 勞 可 知 , 方 乃告 其 要 耳 。 故 行  或 可 以 治 百 病 , 或 可 以 入 瘟 疫 , 或 可以 禁 蛇 虎 , 或 可 以 止 瘡 血 , 或 可 以 居 水 中 , 或 可 以 行 水上 , 或 可 以 辟 飢 渴 , 或 可 以 延 年 命 。 其 大 要 者 , 胎 息 而已 。 得 胎 息 者 , 能 不 以 鼻 口 噓 吸 , 如 在 胞 胎 之 中 , 則 道成 矣 。 初 學 行  , 鼻 中 引  而 閉 之 , 陰 以 心 數 至 一 百 二十 , 乃 以 口 微 吐 之 〔 一 九 〕 , 及 引 之 , 皆 不 欲 令 己 耳 聞其  出 入 之 聲 〔 二 十 〕 , 常 令 入 多 出 少 , 以 鴻 毛 著 鼻 口之 上 , 吐  而 鴻 毛 不 動 為 候 也 。 漸 習 轉 增 其 心 數 , 久 久可 以 至 千 , 至 千 則 老 者 更 少 , 日 還 一 日 矣 。 夫 行  當 以生  之 時 , 勿 以 死  之 時 也 。 故 曰 仙 人 服 六  , 此 之 謂也 。 一 日 一 夜 有 十 二 時 , 其 從 半 夜 以 至 日 中 六 時 為 生 , 從 日 中 至 夜 半 六 時 為 死  , 死  之 時 , 行  無 益 也 。善 用  者 , 噓 水 , 水 為 之 逆 流 數 步 ; 噓 火 , 火 為 之 滅 ;噓 虎 狼 , 虎 狼 伏 而 不 得 動 起 ; 噓 蛇 虺 , 蛇 虺 蟠 而 不 能 去。 若 他 人 為 兵 刃 所 傷 , 噓 之 血 即 止 ; 聞 有 為 毒 蟲 所 中 ,雖 不 見 其 人 , 遙 為 噓 祝 我 之 手 , 男 噓 我 左 , 女 噓 我 右 ,而 彼 人 雖 在 百 里 之 外 , 即 時 皆 愈 矣 。 又 中 惡 急 疾 , 但 吞三 九 之  , 亦 登 時 差 也 。 但 人 性 多 躁 , 少 能 安 靜 以 修 其道 耳 。 又 行  大 要 , 不 欲 多 食 , 及 食 生 菜 肥 鮮 之 物 , 令人  強 難 閉 。 又 禁 恚 怒 , 多 恚 怒 則  亂 , 既 不 得 溢 , 或令 人 發 欬 , 故  有 能 為 者 也 。 予 從 祖 仙 公 , 每 大 醉 及 夏天 盛 熱 , 輒 入 深 淵 之 底 , 一 日 許 乃 出 者 , 正 以 能 閉  胎息 故 耳 。 房 中 之 法 十 餘 家 , 或 以 補 救 傷 損 , 或 以 攻 治 眾病 , 或 以 采 陰 益 陽 , 或 以 增 年 延 壽 , 其 大 要 在 於 還 精 補腦 之 一 事 耳 。 此 法 乃 真 人 口 口 相 傳 , 本 不 書 也 , 雖 服 名藥 , 而 復 不 知 此 要 , 亦 不 得 長 生 也 。 人 復 不 可 都 絕 陰 陽, 陰 陽 不 交 〔 二 一 〕 , 則 坐 致 壅 閼 之 病 , 故 幽 閉 怨 曠 ,多 病 而 不 壽 也 。 任 情 肆 意 , 又 損 年 命 。 唯 有 得 其 節 宣 之和 , 可 以 不 損 。 若 不 得 口 訣 之 術 , 萬 無 一 人 為 之 而 不 以此 自 傷 煞 者 也 。 玄 素 子 都 容 成 公 彭 祖 之 屬 〔 二 二 〕 , 蓋載 其  事 , 終 不 以 至 要 者 著 於 紙 上 者 也 。 志 求 不 死 者 ,宜 勤 行 求 之 〔 二 三 〕 。 余 承 師 鄭 君 之 言 , 故 記 以 示 將 來之 信 道 者 , 非 臆 斷 之 談 也 。 余 實 復 未 盡 其 訣 矣 。 一 塗 之道 士 , 或 欲 專 守 交 接 之 術 , 以 規 神 仙 , 而 不 作 金 丹 之 大藥 , 此 愚 之 甚 矣 。 」

    抱 朴 子 曰 : 「 道 書 之 出 於 黃 老 者 , 蓋 少 許 耳 , 率多 後 世 之 好 事 者 , 各 以 所 知 見 而 滋 長 , 遂 令 篇 卷 至 於 山積 。 古 人 質 朴 , 又 多 無 才 , 其 所 論 物 理 , 既 不 周 悉 , 其所 證 按 〔 二 四 〕 , 又 不 著 明 , 皆 闕 所 要 而 難 解 , 解 之 又不 深 遠 , 不 足 以 演 暢 微 言 , 開 示 憤 悱 , 勸 進 有 志 , 教 戒始 學 , 令 知 玄 妙 之 塗 徑 , 禍 福 之 源 流 也 。 徒 誦 之 萬 遍 ,殊 無 可 得 也 。 雖 欲 博 涉 , 然 宜 詳 擇 其 善 者 , 而 後 留 意 ,至 於 不 要 之 道 書 , 不 足 尋 繹 也 。 末 學 者 或 不 別 作 者 之 淺深 , 其 於 名 為 道 家 之 言 , 便 寫 取 累 箱 盈 筐 , 〔 二 五 〕 盡心 思 索 其 中 。 是 探 燕 巢 而 求 鳳 卵 , 搜 井 底 而 捕 鱔 魚 〔 二六 〕 , 雖 加 至 勤 , 非 其 所 有 也 , 不 得 必 可 施 用 , 無 故 消棄 日 月 , 空 有 疲 困 之 勞 , 了 無 錙 銖 之 益 也 。 進 失 當 世 之務 , 退 無 長 生 之 效 , 則 莫 不 指 點 之 曰 , 彼 修 道 如 此 之 勤, 而 不 得 度 世 , 是 天 下 果 無 不 死 之 法 也 ; 而 不 知 彼 之 求仙 , 猶 臨 河 羡 魚 , 而 無 網 罟 , 非 河 中 之 無 魚 也 。 又 五 千文 雖 出 老 子 , 然 皆 泛 論 較 略 耳 。 其 中 了 不 肯 首 尾 全 舉 其事 , 有 可 承 按 者 也 。 但 暗 誦 此 經 , 而 不 得 要 道 , 直 為 徒勞 耳 , 又 況 不 及 者 乎 ? 至 於 文 子 莊 子 關 令 尹 喜 之 徒 , 其屬 文 筆 〔 二 七 〕 , 雖 祖 述 黃 老 , 憲 章 玄 虛 , 但 演 其 大 旨, 永 無 至 言 。 或 復 齊 死 生 , 謂 無 異 以 存 活 為 徭 役 , 以 殂歿 為 休 息 , 其 去 神 仙 , 已 千 億 里 矣 , 豈 足 耽 玩 哉 ? 其 寓言 譬 喻 , 猶 有 可 采 , 以 供 給 碎 用 , 充 御 卒 乏 , 至 使 末 世利 口 之 奸 佞 , 無 行 之 弊 子 , 得 以 老 莊 為 窟 藪 , 不 亦 惜 乎? 」

    或 曰 : 「 聖 明 御 世 , 唯 賢 是 寶 , 而 學 仙 之 士 , 不肯 進 宦 , 人 皆 修 道 , 誰 復 佐 政 事 哉 ? 」 抱 朴 子 曰 : 「 背聖 主 而 山 栖 者 , 巢 許 所 以 稱 高 也 〔 二 八 〕 ; 遭 有 道 而 遁世 者 , 莊 伯 所 以 為 貴 也 〔 二 九 〕 ; 軒 轅 之 臨 天 下 , 可 謂至 理 也 , 而 廣 成 不 與 焉 〔 三 十 〕 ; 唐 堯 之 有 四 海 , 可 謂太 平 也 , 而 偓 佺 不 佐 焉 〔 三 一 〕 , 而 德 化 不 以 之 損 也 ,才 子 不 以 之 乏 也 ; 天 乙 革 命 , 而 務 光 負 石 以 投 河 〔 三 二〕 , 姬 武 翦 商 , 而 夷 齊 不 食 於 西 山 〔 三 三 〕 ; 齊 桓 之 興, 而 少 稷 高 枕 於 陋 巷 〔 三 四 〕 ; 魏 文 之 隆 , 而 干 木 散 髮於 西 河 〔 三 五 〕 ; 四 老 鳳 戢 於 商 洛 , 而 不 妨 大 漢 之 多 士也 〔 三 六 〕 ; 周 黨 麟 跱 於 林 藪 , 而 無 損 光 武 之 刑 厝 也 〔三 七 〕 。 夫 寵 貴 不 能 動 其 心 , 極 富 不 能 移 其 好 , 濯 纓 滄浪 , 不 降 不 辱 , 以 芳 林 為 臺 榭 , 峻 岫 為 大 廈 , 翠 蘭 為 絪床 , 綠 葉 為 幃 幙 , 被 褐 代 袞 衣 , 薇 藿 當 嘉 膳 , 非 躬 耕 不以 充 飢 , 非 妻 織 不 以 蔽 身 , 千 載 之 中 , 時 或 有 之 , 況 又加 之 以 委 六 親 於 邦 族 , 捐 室 家 而 不 顧 , 背 榮 華 如 棄 跡 ,絕 可 欲 於 胸 心 , 淩 嵩 峻 以 獨 往 , 侶 影 響 於 名 山 , 內 視 於無 形 之 域 , 反 聽 乎 至 寂 之 中 , 八 極 之 內 , 將 遽 幾 人 ? 而吾 子 乃 恐 君 之 無 臣 , 不 亦 多 憂 乎 ? 」

    或 曰 : 「 學 仙 之 士 , 獨 潔 其 身 而 忘 大 倫 之 亂 , 背世 主 而 有 不 臣 之 慢 , 余 恐 長 生 無 成 功 , 而 罪 罟 將 見 及 也。 」 抱 朴 子 答 曰 : 「 夫 北 人 石 戶 善 卷 子 州 , 皆 大 才 也 〔三 八 〕 , 而 沈 遁 放 逸 , 養 其 浩 然 , 昇 降 不 為 之 虧 〔 三 九〕 , 大 化 不 為 之 缺 也 。 況 學 仙 之 士 , 未 必 有 經 國 之 才 ,立 朝 之 用 , 得 之 不 加 塵 露 之 益 , 棄 之 不 覺 毫 釐 之 損 者 乎? 方 今 九 有 同 宅 , 而 幽 荒 來 仕 , 元 凱 委 積 〔 四 十 〕 , 無所 用 之 。 士 有 待 次 之 滯 , 官 無 暫 曠 之 職 ; 勤 久 者 有 遲 敘之 歎 , 勳 高 者 有 循 資 之 屈 〔 四 一 〕 ; 濟 濟 之 盛 , 莫 此 之美 , 一 介 之 徒 , 非 所 乏 也 。 昔 子 晉 舍 視 膳 之 役 , 棄 儲 貳之 重 , 而 靈 王 不 責 之 以 不 孝 〔 四 二 〕 ; 尹 生 委 衿 帶 之 職, 違 式 遏 之 任 , 〔 四 三 〕 而 有 周 不 罪 之 以 不 忠 。 何 者 ,彼 誠 亮 其 非 輕 世 薄 主 , 直 以 所 好 者 異 , 匹 夫 之 志 , 有 不可 移 故 也 。 夫 有 道 之 主 , 含 垢 善 恕 , 知 人 心 之 不 可 同 ,出 處 之 各 有 性 , 不 逼 不 禁 , 以 崇 光 大 , 上 無 嫌 恨 之 偏 心, 下 有 得 意 之 至 歡 〔 四 四 〕 , 故 能 暉 聲 並 揚 於 罔 極 , 貪夫 聞 風 而 忸 怩 也 〔 四 五 〕 。 吾 聞 景 風 起 則 裘 鑪 息 〔 四 六〕 , 世 道 夷 則 奇 士 退 , 今 喪 亂 既 平 〔 四 七 〕 , 休 牛 放 馬, 烽 燧 滅 影 , 干 戈 載 戢 , 繁 弱 既 韜 〔 四 八 〕 , 盧 鵲 將 烹〔 四 九 〕 , 子 房 出 玄 帷 而 反 閭 巷 〔 五 十 〕 , 信 越 釋 甲 冑而 修 魚 釣 〔 五 一 〕 , 況 乎 學 仙 之 士 , 萬 未 有 一 , 國 家 吝此 以 何 為 哉 〔 五 二 〕 ? 然 其 事 在 於 少 思 寡 欲 〔 五 三 〕 ,其 業 在 於 全 身 久 壽 , 非 爭 競 之 醜 , 無 傷 俗 之 負 , 亦 何 罪乎 ? 且 華 霍 之 極 大 , 滄 海 之 滉 瀁 , 其 高 不 俟 翔 埃 之 來 ,其 深 不 仰 行 潦 之 注 〔 五 四 〕 , 撮 壤 土 不 足 以 減 其 峻 , 挹勺 水 不 足 以 削 其 廣 〔 五 五 〕 , 一 世 不 過 有 數 仙 人 , 何 能有 損 人 物 之 鞅 掌 乎 〔 五 六 〕 ? 」

    或 曰 : 「 果 其 仙 道 可 求 得 者 , 五 經 何 以 不 載 , 周孔 何 以 不 言 , 聖 人 何 以 不 度 世 , 上 智 何 以 不 長 存 ? 若 周孔 不 知 , 則 不 可 為 聖 。 若 知 而 不 學 , 則 是 無 仙 道 也 。 」抱 朴 子 答 曰 : 「 人 生 星 宿 , 各 有 所 值 , 既 詳 之 於 別 篇 矣。 子 可 謂 戴 盆 以 仰 望 , 不 睹 七 曜 之 炳 粲 ; 暫 引 領 於 大 川, 不 知 重 淵 之 奇 怪 也 。 夫 五 經 所 不 載 者 無 限 矣 , 周 孔 所不 言 者 不 少 矣 。 特 為 吾 子 略 說 其 萬 一 焉 。 雖 大 笑 不 可 止, 局 情 難 卒 開 〔 五 七 〕 , 且 令 子 聞 其 較 略 焉 。 夫 天 地 為物 之 大 者 也 。 九 聖 共 成 易 經 〔 五 八 〕 , 足 以 彌 綸 陰 陽 ,不 可 復 加 也 。 今 問 善 易 者 , 周 天 之 度 數 , 四 海 之 廣 狹 ,宇 宙 之 相 去 , 凡 為 幾 里 〔 五 九 〕 ? 上 何 所 極 , 下 何 所 據, 及 其 轉 動 , 誰 所 推 引 , 日 月 遲 疾 , 九 道 所 乘 〔 六 十 〕, 昏 明 脩 短 , 七 星 迭 正 〔 六 一 〕 , 五 緯 盈 縮 〔 六 二 〕 ,冠 珥 薄 蝕 〔 六 三 〕 , 四 七 淩 犯 , 彗 孛 所 出 , 〔 六 四 〕 氣矢 之 異 〔 六 五 〕 , 景 老 之 祥 〔 六 六 〕 , 辰 極 不 動 〔 六 七〕 , 鎮 星 獨 東 〔 六 八 〕 , 羲 和 外 景 而 熱 , 望 舒 內 鑒 而 寒〔 六 九 〕 , 天 漢 仰 見 為 潤 下 之 性 , 濤 潮 往 來 有 大 小 之 變〔 七 十 〕 , 五 音 六 屬 , 占 喜 怒 之 情 , 雲 動 氣 起 , 含 吉 凶之 候 , 欃 、 槍 、 尤 、 矢 , 旬 始 絳 繹 〔 七 一 〕 , 四 鎮 五 殘, 天 狗 歸 邪 〔 七 二 〕 , 或 以 示 成 , 或 以 正 敗 , 明 易 之 生, 不 能 論 此 也 。 以 次 問 春 秋 四 部 詩 書 三 禮 之 家 , 皆 復 無以 對 矣 。 皆 曰 悉 正 經 所 不 載 , 唯 有 巫 咸 甘 公 石 申 海 中 郤萌 七 曜 記 之 悉 矣 〔 七 三 〕 。 余 將 問 之 曰 , 此 六 家 之 書 ,是 為 經 典 之 教 乎 ? 彼 將 曰 非 也 。 余 又 將 問 曰 : 甘 石 之 徒, 是 為 聖 人 乎 ? 彼 亦 曰 非 也 。 然 則 人 生 而 戴 天 , 詣 老 履地 , 而 求 之 於 五 經 之 上 則 無 之 , 索 之 於 周 孔 之 書 則 不 得, 今 寧 可 盡 以 為 虛 妄 乎 ? 天 地 至 大 , 舉 目 所 見 , 猶 不 能了 , 況 於 玄 之 又 玄 , 妙 之 極 妙 者 乎 ? 」

    復 問 俗 人 曰 : 「 夫 乘 雲  產 之 國 〔 七 四 〕 , 肝 心不 朽 之 民 〔 七 五 〕 , 巢 居 穴 處 , 獨 目 三 首 〔 七 六 〕 , 馬閒 狗 蹄 〔 七 七 〕 , 脩 臂 交 股 , 〔 七 八 〕 黃 池 無 男 〔 七 九〕 , 穿 胸 旁 口 〔 八 十 〕 , 廩 君 起 石 而 汎 土 船 〔 八 一 〕 ,沙 壹 觸 木 而 生 群 龍 〔 八 二 〕 , 女 媧 地 出 〔 八 三 〕 , 杜 宇天 墮 〔 八 四 〕 , 甓 飛 犬 言 〔 八 五 〕 , 山 徙 社 移 〔 八 六 〕, 三 軍 之 眾 , 一 朝 盡 化 , 君 子 為 鶴 , 小 人 成 沙 〔 八 七 〕, 女 丑 倚 枯 〔 八 八 〕 , 貳 負 抱 桎 〔 八 九 〕 , 寄 居 之 蟲 〔九 十 〕 , 委 甲 步 肉 , 二 首 之 蛇 〔 九 一 〕 , 弦 之 為 弓 , 不灰 之 木 〔 九 二 〕 , 不 熱 之 火 , 昌 蜀 之 禽 , 無 目 之 獸 , 無身 之 頭 〔 九 三 〕 , 無 首 之 體 〔 九 四 〕 , 精 衛 填 海 〔 九 五〕 , 交 讓 遞 生 , 〔 九 六 〕 火 浣 之 布 , 切 玉 之 刀 〔 九 七 〕, 炎 昧 吐 烈 〔 九 八 〕 , 磨 泥 漉 水 , 枯 灌 化 形 , 山 夔 前 跟〔 九 九 〕 , 石 脩 九 首 , 畢 方 人 面 〔 一 0 0 〕 , 少 千 之 劾伯 率 〔 一 0 一 〕 , 聖 卿 之 役 肅 霜 〔 一 0 二 〕 , 西 羌 以 虎景 興 〔 一 0 三 〕 , 鮮 卑 以 乘 鱉 強 〔 一 0 四 〕 , 林 邑 以 神錄 王 〔 一 0 五 〕 , 庸 蜀 以 流 尸 帝 〔 一 0 六 〕 , 鹽 神 嬰 來而 蟲 飛 〔 一 0 七 〕 , 縱 目 世 變 於 荊 岫 , 五 丁 引 蛇 以 傾 峻〔 一 0 八 〕 , 肉 甚 振 翅 於 三 海 〔 一 0 九 〕 。 金 簡 玉 字 ,發 於 禹 井 之 側 〔 一 一 十 〕 。 正 機 平 衡 , 割 乎 文 石 之 中 〔一 一 一 〕 。 凡 此 奇 事 , 蓋 以 千 計 , 五 經 所 不 載 , 周 孔 所不 說 , 可 皆 復 云 無 是 物 乎 ? 至 於 南 人 能 入 柱 以 出 耳 , 禦寇 停 肘 水 而 控 弦 , 伯 昏 躡 億 仞 而 企 踵 〔 一 一 二 〕 , 呂 梁能 行 歌 以 憑 淵 〔 一 一 三 〕 , 宋 公 克 象 葉 以 亂 真 〔 一 一 四〕 , 公 輸 飛 木 ● 之 翩 翾 〔 一 一 五 〕 , 離 朱 覿 毫 芒 於 百 步, 〔 一 一 六 〕 賁 獲 效 膂 力 於 萬 鈞 〔 一 一 七 〕 , 越 人 揣 鍼以 蘇 死 〔 一 一 八 〕 , 豎 亥 超 跡 於 累 千 〔 一 一 九 〕 , 郢 人奮 斧 於 鼻 堊 〔 一 二 十 〕 , 仲 都 袒 身 於 寒 天 〔 一 二 一 〕 ,此 皆 周 孔 所 不 能 為 也 , 復 可 以 為 無 有 乎 ? 若 聖 人 誠 有 所不 能 , 則 無 怪 於 不 得 仙 , 不 得 仙 亦 無 妨 於 為 聖 人 , 為 聖人 偶 所 不 閒 〔 一 二 二 〕 , 何 足 以 為 攻 難 之 主 哉 ? 聖 人 或可 同 去 留 , 任 自 然 , 有 身 而 不 私 , 有 生 而 不 營 , 存 亡 任天 , 長 短 委 命 , 故 不 學 仙 , 亦 何 怪 也 。 」

David168 说...

校   釋
〔 一 〕   外 則 和 光 於 世   和 光 於 世 , 謂不 自 顯 於 世 。 老 子 云 : 和 其 光 , 同 其 塵 。
〔 二 〕   自 持 才 力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本 「 持 」 作 「 恃 」 。

〔 三 〕   棄 置 人 間   孫 校 : 「 置 」 藏本 作 「 智 」 。

〔 四 〕   不 妨 鼎 湖 之 舉   史 記 封 禪 書云 : 黃 帝 采 首 山 銅 , 鑄 鼎 於 荊 山 下 , 鼎 既 成 , 有 龍 垂 胡髯 , 下 迎 黃 帝 上 天 , 後 世 因 名 其 處 曰 鼎 湖 。

〔 五 〕   彭 祖 至 西 適 流 沙   彭 祖 , 姓籛 名 鏗 , 歷 夏 至 殷 末 , 八 百 餘 歲 , 聞 人 於 流 沙 之 國 西 見之 。 參 見 列 仙 傳 及 神 仙 傳 。

〔 六 〕   伯 陽 為 柱 史   伯 陽 , 老 子 字, 為 周 柱 下 史 。 見 列 仙 傳 。

〔 七 〕   甯 封 為 陶 正   甯 封 子 , 世 傳為 黃 帝 陶 正 。 見 列 仙 傳 。

〔 八 〕   方 回 為 閭 士   方 回 , 堯 時 隱人 , 堯 聘 以 為 閭 士 。 見 列 仙 傳 。

〔 九 〕   呂 望 為 太 師   呂 望 即 呂 尚 ,周 初 人 , 本 姓 姜 , 字 子 牙 , 其 先 封 於 呂 , 以 封 為 姓 , 故曰 呂 尚 。 年 老 隱 於 釣 , 遇 文 王 , 得 立 為 師 , 亦 號 太 公 望。 列 仙 傳 謂 冀 州 人 。

〔 一 十 〕 仇 生 仕 於 殷   仇 生 , 不 知 何許 人 , 殷 湯 時 為 木 正 。 見 列 仙 傳 。

〔 一 一 〕 馬 丹 官 於 晉   馬 丹 , 晉 耿 人也 。 當 晉 文 侯 時 為 大 夫 , 至 獻 公 時 , 復 為 幕 府 正 。 見 列仙 傳 。

〔 一 二 〕 范 公 霸 越 而 泛 海   范 蠡 , 字少 伯 , 徐 人 也 , 佐 越 王 勾 踐 破 吳 , 越 國 以 霸 , 後 乘 舟 泛海 去 。 見 列 仙 傳 。

〔 一 三 〕 琴 高 執 笏 於 宋 康   琴 高 , 趙人 , 以 鼓 琴 為 宋 康 王 舍 人 , 行 涓 彭 之 術 , 浮 遊 冀 州 涿 郡之 間 。 見 列 仙 傳 。

〔 一 四 〕 常 生 降 志 於 執 鞭   穀 城 鄉 平常 生 , 數 死 復 生 , 後 大 水 出 , 平 在 缺 門 山 頭 大 呼 言 , 平常 生 在 此 。 後 數 十 年 , 復 為 華 陰 門 卒 。 見 列 仙 傳 。 按 門卒 , 類 執 鞭 之 役 者 。

〔 一 五 〕 莊 公 藏 器 於 小 吏   孫 校 : 「吏 」 舊 本 作 「 史 」 , 今 校 正 。

〔 一 六 〕 蓋 有 餘 力 故 也   孫 校 : 藏 本無 「 也 」 字 。

〔 一 七 〕 何 必 修 於 山 林   孫 校 : 藏 本無 「 山 林 」 二 字 。 案 魯 藩 本 亦 無 。

〔 一 八 〕 玩 其 三 樂 守 常 待 終   列 子 天瑞 篇 榮 啟 期 曰 : 天 生 萬 物 , 唯 人 為 貴 , 吾 得 為 人 , 一 樂也 ; 以 男 為 貴 , 吾 得 為 男 , 二 樂 也 ; 人 生 有 不 免 於 襁 褓, 吾 已 行 年 九 十 矣 , 三 樂 也 。 夫 貧 者 , 士 之 常 也 ; 死 者, 人 之 終 也 ; 處 常 待 終 , 當 何 憂 哉 ?

〔 一 九 〕 乃 以 口 微 吐 之   孫 校 : 藏 本無 「 微 」 字 , 「 吐 之 」 下 當 重 有 二 字 。

〔 二 十 〕 皆 不 欲 令 己 耳 聞 其  出 入 之聲   孫 校 : 「 己 」 藏 本 作 「 自 」 。

〔 二 一 〕 人 復 不 可 都 絕 陰 陽 陰 陽 不 交  「 復 」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並 作 「 欲 」 。 「 陰 陽 」 下 原不 重 陰 陽 二 字 , 疑 脫 。 孫 校 : 「 陰 陽 」 下 當 重 有 二 字 。明 案 文 意 當 重 有 , 今 據 增 補 。

〔 二 二 〕 玄 素 子 都 容 成 公 彭 祖 之 屬  玄 , 玄 女 ; 素 , 素 女 ; 以 及 容 成 公 彭 祖 等 , 傳 說 皆 修 補導 之 術 。 神 仙 傳 : 巫 炎 , 字 子 都 , 漢 武 帝 時 人 , 有 陰 道之 術 。 本 書 遐 覽 篇 著 錄 玄 女 經 素 女 經 子 都 經 容 成 經 彭 祖經 各 一 卷 。

〔 二 三 〕 宜 勤 行 求 之   「 宜 」 原 作 「以 」 。 明 案 藏 本 、 魯 藩 本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以 」 皆作 「 宜 」 , 今 據 改 。

〔 二 四 〕 其 所 證 按   「 按 」 一 作 「 據」 。

〔 二 五 〕 便 寫 取 累 箱 盈 筐   慎 校 本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作 「 輒 便 取 集 以 至 積 箱 盈 筐 」 。

〔 二 六 〕 搜 井 底 而 捕 鱔 魚   孫 校 云 :「 鱔 」 當 作 「  」 , 假 借 為 鱣 鮪 之 「 鱣 」 。 顏 氏 家 訓 書證 論 後 漢 書 三  。 尚 書 大 傳 注 ,  或 為 鱣 。 鱣 , 鯉 也 。其 用 字 正 同 。 傳 寫 者 誤 認 為 蛇  之 「  」 , 而 改 之 以 俗「 鱔 」 字 , 失 之 遠 矣 。

〔 二 七 〕 其 屬 文 筆   孫 校 : 「 筆 」 藏本 作 「 華 」 。

〔 二 八 〕 巢 許 所 以 稱 高   巢 , 巢 父 ;許 , 許 由 , 相 傳 二 人 皆 唐 堯 時 高 士 。 並 見 皇 甫 謐 高 士 傳。

〔 二 九 〕 莊 伯 所 以 為 貴   莊 伯 , 即 莊光 , 字 子 陵 , 避 後 漢 明 帝 諱 , 改 寫 莊 光 為 嚴 光 。 嚴 光 少與 劉 秀 同 游 學 。 及 劉 秀 即 帝 位 , 光 乃 變 姓 名 , 隱 身 不 見。 光 武 帝 懇 請 相 助 為 治 , 竟 不 果 。 富 陽 嚴 陵 瀨 , 即 其 漁釣 處 。 見 後 漢 書 逸 民 列 傳 。

〔 三 十 〕 廣 成 不 與 焉   黃 帝 立 為 天 子, 令 行 天 下 , 聞 廣 成 子 居 空 同 之 山 , 故 往 問 治 天 下 之 至道 , 不 答 , 乃 再 問 治 身 之 道 。 見 莊子 在 宥 篇 。

〔 三 一 〕 偓 佺 不 佐 焉   偓 佺 , 堯 時 避世 修 道 者 , 好 食 松 實 , 見 列 仙 傳 。

〔 三 二 〕 天 乙 革 命 而 務 光 負 石 以 投 河  天 乙 , 成 湯 。 務 光 , 一 作 瞀 光 , 夏 時 人 。 湯 既 克 桀 ,欲 以 天 下 讓 光 , 光 乃 負 石 自 沈 於 ● 水 。 見 莊 子 讓 王 篇 。

〔 三 三 〕 夷 齊 不 食 於 西 山   伯 夷 叔 齊, 殷 孤 竹 君 之 二 子 , 武 王 滅 商 , 夷 齊 恥 , 不 食 周 粟 , 餓死 於 首 陽 山 。 見 史 記 伯 夷 列 傳 。

〔 三 四 〕 齊 桓 之 興 而 少 稷 高 枕 於 陋 巷  呂 氏 春 秋 下 賢 篇 : 齊 桓 公 見 小 臣 稷 , 一 日 三 至 , 弗 得見 。

〔 三 五 〕 干 木 散 髮 於 西 河   孫 校 : 「西 河 」 藏 本 作 「 之 王 」 。 明 案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本 並 作 「 衡 門 」 。 段 干 木 , 戰 國 魏 人 , 遊 西 河 , 魏 文 侯欲 以 為 相 , 不 肯 就 。 見 皇 甫 謐 高 士 傳 。

〔 三 六 〕 四 老 鳳 戢 於 商 洛 而 不 妨 大 漢之 多 士   「 多 士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並 作 「 事 功 」 。 四老 , 東 園 公 、 綺 里 季 、 夏 黃 公 、 甪 里 先 生 , 皆 秦 時 人 ,逃 匿 商 山 中 , 義 不 為 漢 臣 。 後 張 良 以 計 招 之 輔 漢 太 子 。四 人 年 皆 八 十 有 餘 , 鬚 眉 皓 白 , 故 稱 四 皓 。 見 史 記 留 侯世 家 。

〔 三 七 〕 周 黨 麟 跱 於 林 藪 而 無 損 光 武之 刑 厝   「 光 武 」 原 作 「 孝 文 」 。 「 孝 文 」 下 孫 校 云 當有 誤 。 校 勘 記 : 校 語 當 在 「 刑 厝 也 」 下 , 因 周 黨 與 孝 文不 相 值 , 而 孝 文 刑 厝 合 當 連 文 也 。 明 案 後 漢 書 逸 民 傳 云: 周 黨 , 太 原 人 , 不 仕 王 莽 世 。 建 武 中 , 再 被 徵 , 見 光武 帝 。 黨 伏 而 不 謁 , 自 陳 願 守 所 志 。 帝 乃 許 , 遂 隱 居 澠池 , 著 書 而 終 。 本 篇 所 謂 孝 文 , 時 代 不 合 , 當 作 光 武 。今 據 訂 正 。

〔 三 八 〕 北 人 石 戶 善 卷 子 州 皆 大 才 也  莊 子 讓 王 篇 云 : 舜 以 天 下 讓 北 人 無 擇 、 石 戶 之 農 、 善卷 、 子 州 支 伯 , 皆 不 受 。

〔 三 九 〕 昇 降 不 為 之 虧   孫 校 : 「 降」 疑 作 「 隆 」 。

〔 四 十 〕 元 凱 委 積   元 , 八 元 ; 凱 ,八 凱 。 昔 高 陽 氏 有 才 子 八 人 , 天 下 之 民 謂 之 八 愷 ; 高 辛氏 有 才 子 八 人 , 天 下 之 民 謂 之 八 元 。 見 左 傳 文 公 十 八 年。 愷 通 凱 。 委 積 , 聚 積 。

〔 四 一 〕 勳 高 者 有 循 資 之 屈   「 勳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皆 作 「 才 」 。 孫 校 : 「 循 資」 藏 本 作 「 待 漏 」 。

〔 四 二 〕 昔 子 晉 舍 視 膳 之 役 至 靈 王 不責 之 以 不 孝   「 視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作 「 親」 。 周 靈 王 太 子 晉 好 吹 笙 作 鳳 凰 鳴 , 遊 伊 洛 間 , 道 士 浮邱 公 接 上 嵩 山 , 謝 世 而 去 。 見 列 仙 傳 王 子 喬 傳 。

〔 四 三 〕 尹 生 委 衿 帶 之 職 違 式 遏 之 任  尹 生 , 即 關 令 尹 喜 , 周 大 夫 , 為 函 谷 關 令 , 善 內 學 。老 子 西 遊 , 喜 先 見 其 氣 , 果 得 老 子 。 後 與 老 子 俱 遊 流 沙, 莫 知 其 所 終 。 見 列 仙 傳 。 衿 同 襟 。 「 委 襟 帶 之 職 」 ,言 棄 形 勢 險 要 關 塞 之 職 守 。 毛 詩 民 勞 篇 : 「 式 遏 寇 虐 」。 「 違 式 遏 之 任 , 而 有 周 不 罪 之 以 不 忠 」 , 言 尹 喜 委 棄關 令 防 寇 之 責 , 而 周 室 不 以 不 忠 而 加 罪 之 。

〔 四 四 〕 上 無 嫌 恨 之 偏 心 下 有 得 意 之至 歡   校 勘 記 : 「 偏 心 」 榮 案 盧 本 作 「 褊 心 」 。 明 案 「得 意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作 「 稱 意 」 。

〔 四 五 〕 聞 風 而 忸 怩   忸 怩 , 心 慚 貌。

〔 四 六 〕 景 風 起 則 裘 鑪 息   景 風 , 南方 之 風 。 史 記 律 書 云 : 景 風 居 南 方 。

〔 四 七 〕 今 喪 亂 既 平   孫 校 : 「 今 」藏 本 作 「 會 」 。

〔 四 八 〕 繁 弱 既 韜   繁 弱 , 良 弓 名 。韜 , 藏 。

〔 四 九 〕 盧 鵲 將 烹   案 盧 鵲 , 並 是 犬名 。 鵲 亦 作 ● 。 廣 雅 釋 獸 犬 屬 有 韓 ● 宋 ● 。 「 ● 」 與 「盧 」 通 , 「 ● 」 「 鵲 」 音 同 字 異 。 博 物 志 云 : 韓 國 有 黑犬 名 盧 , 宋 有 駿 犬 曰 ● 。 盧 鵲 烹 , 蓋 謂 良 狗 烹 也 。

〔 五 十 〕 子 房 出 玄 帷 而 反 閭 巷   張 良, 字 子 房 , 佐 漢 劉 邦 , 封 萬 戶 侯 。 後 棄 人 間 事 , 學 辟 穀導 引 。 良 死 , 葬 黃 石 冢 。 見 史 記 留 侯 世 家 。

〔 五 一 〕 信 越 釋 甲 冑 而 修 魚 釣   信 ,淮 陰 侯 韓 信 ; 越 , 彭 越 , 皆 漢 高 帝 武 臣 , 後 因 叛 見 殺 。史 記 均 有 傳 。

〔 五 二 〕 國 家 吝 此 以 何 為 哉   校 補 :「 以 」 疑 「 亦 」 字 草 書 之 訛 。

〔 五 三 〕 其 事 在 於 少 思 寡 欲   老 子 云「 見 素 抱 樸 , 少 思 寡 欲 」 。 「 思 」 他 本 作 「 私 」 , 此 據文 選 謝 靈 運 鄰 里 相 送 方 山 詩 李 善 注 引 。

〔 五 四 〕 其 深 不 仰 行 潦 之 注   「 仰 」原 作 「 抑 」 。 明 案 「 抑 」 當 作 為 「 仰 」 , 形 近 而 訛 。 慎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正 作 「 仰 」 , 今 訂 正 。 「 仰 」, 仰 仗 , 與 上 句 「 俟 」 字 正 相 應 。

〔 五 五 〕 挹 勺 水 不 足 以 削 其 廣   孫 校: 「 挹 」 藏 本 作 「 升 」 。

〔 五 六 〕 何 能 有 損 人 物 之 鞅 掌 乎   曲園 云 : 詩 北 山 篇 毛 傳 , 鞅 掌 , 失 容 也 ; 箋 云 , 言 促 遽 也; 如 此 文 , 則 鞅 掌 當 為 繁 多 之 意 , 與 傳 箋 均 異 。 案 孔 穎達 疏 云 : 傳 以 鞅 掌 為 煩 勞 之 狀 , 故 云 失 容 ; 言 事 煩 鞅 掌然 , 不 暇 為 容 也 , 今 俗 語 以 職 煩 為 鞅 掌 。 馬 瑞 辰 詩 傳 箋通 釋 云 , 鞅 掌 疊 韻 , 即 秧 穰 之 類 , 禾 之 葉 多 曰 秧 穰 , 人之 事 多 曰 鞅 掌 , 其 義 一 也 ; 傳 訓 失 容 , 亦 狀 事 多 之 貌 ;箋 分 二 字 釋 之 , 失 其 義 矣 。 由 此 可 見 鞅 掌 為 繁 多 之 意 ,與 傳 訓 合 , 唯 箋 則 異 。

〔 五 七 〕 局 情 難 卒 開   孫 校 : 「 開 」藏 本 作 「 闡 」 。

〔 五 八 〕 九 聖 共 成 易 經   通 常 傳 說 ,易 歷 三 聖 , 謂 伏 羲 畫 卦 , 文 王 繫 辭 , 孔 丘 作 十 翼 。 本 文謂 九 聖 共 成 易 經 , 蓋 指 伏 羲 、 神 農 、 黃 帝 、 堯 、 舜 、 夏禹 、 商 湯 、 周 文 、 孔 丘 。

〔 五 九 〕 凡 為 幾 里   案 慎 校 本 、 寶 顏堂 本 作 「 凡 幾 萬 里 」 。

〔 六 十 〕 九 道 所 乘   孫 校 : 「 乘 」 藏本 作 「 剩 」 。 明 案 魯 藩 本 、 寶 顏 堂 本 亦 作 「 剩 」 。 九 道, 月 所 行 之 道 。 漢 書 天 文 志 云 : 月 有 九 行 者 , 黑 道 二 ,出 黃 道 北 ; 赤 道 二 , 出 黃 道 南 ; 白 道 二 , 出 黃 道 西 ; 青道 二 , 出 黃 道 東 。 王 先 謙 補 注 : 月 行 青 朱 白 黑 道 , 各 兼黃 道 而 言 , 故 又 謂 之 九 道 。

〔 六 一 〕 七 星 迭 正   七 星 , 星 宿 名 。史 記 天 官 書 南 宮 朱 鳥 有 七 星 。 呂 氏 春 秋 十 二 紀 , 季 春 之月 , 昏 , 七 星 中 ; 孟 冬 之 月 , 旦 , 七 星 中 。 高 誘 注 : 七星 , 南 方 宿 , 是 月 昏 旦 時 皆 中 於 南 方 。

〔 六 二 〕 五 緯 盈 縮   五 緯 , 金 木 水 火土 五 個 行 星 。 周 易 參 同 契 云 : 五 緯 錯 順 。 漢 書 天 文 志 :凡 五 星 早 出 為 贏 , 晚 出 為 縮 。 贏 通 盈 。

〔 六 三 〕 冠 珥 薄 蝕   漢 書 天 文 志 顏 師古 注 : 凡 氣 在 日 上 為 冠 為 戴 , 在 旁 直 對 為 珥 , 日 月 不 交而 食 曰 薄 , 虧 毀 曰 食 。

〔 六 四 〕 彗 孛 所 出   彗 星 之 光 , 引 長如 彗 。 孛 星 如 彗 , 芒 短 , 其 光 四 出 。

〔 六 五 〕 氣 矢 之 異   史 記 天 官 書 : 西宮 , 矢 黃 則 吉 , 青 白 黑 凶 。

〔 六 六 〕 景 老 之 祥   史 記 天 官 書 : 景星 者 , 德 星 也 。 又 西 宮 , 有 大 星 曰 南 極 老 人 , 老 人 見 ,治 安 。

〔 六 七 〕 辰 極 不 動   辰 極 , 即 北 極 星。 爾 雅 釋 天 : 北 極 謂 之 北 辰 。 郝 懿 行 義 疏 云 : 說 者 謂 北極 五 星 , 第 五 為 天 樞 , 最 小 , 是 不 動 處 。 然 實 不 動 處 ,猶 在 樞 星 之 下 。 今 按 樞 星 非 不 動 , 但 其 動 也 微 , 人 所 不見 耳 。

〔 六 八 〕 鎮 星 獨 東   史 記 天 官 書 : 太歲 在 甲 寅 , 鎮 星 在 東 壁 。

〔 六 九 〕 羲 和 外 景 而 熱 望 舒 內 鑒 而 寒  羲 和 , 日 御 , 指 日 ; 望 舒 , 月 御 , 指 月 。 離 騷 云 : 吾令 羲 和 弭 節 兮 。 又 云 , 前 望 舒 使 先 驅 兮 。

〔 七 十 〕 濤 潮 往 來 有 大 小 之 變   葛 洪曾 著 潮 說 , 已 佚 。 彼 云 : 「 月 之 精 生 水 , 是 以 月 盛 滿 而潮 濤 大 」 。 又 云 : 「 水 從 天 邊 來 , 一 月 之 中 , 天 再 東 再西 , 故 潮 來 再 大 再 小 也 。 又 夏 時 日 居 南 宿 , 陰 消 陽 盛 ,而 天 高 一 萬 五 千 里 , 故 夏 潮 大 也 。 冬 時 日 居 北 宿 , 陰 盛陽 消 , 而 天 卑 一 萬 五 千 里 , 故 冬 潮 小 」 ( 見 抱 朴 子 外 篇佚 文 ) 。 是 謂 濤 潮 往 來 有 大 小 之 變 也 。

〔 七 一 〕 欃 槍 尤 矢 旬 始 絳 繹   欃 、 槍、 尤 、 矢 , 旬 始 、 絳 繹 , 皆 星 名 。 史 記 天 官 書 : 歲 星 之精 , 生 天 欃 天 槍 ; 又 蚩 尤 之 旗 , 類 彗 而 後 曲 ; 枉 矢 , 類大 流 星 ; 旬 始 , 出 北 斗 旁 , 狀 如 雄 雞 。 孫 校 云 : 「 絳 繹」 當 作 「 鋒 澤 」 , 謂 天 鋒 及 格 澤 也 。 明 按 「 絳 繹 」 , 殆係 「 格 澤 」 之 訛 。 格 澤 星 , 太 史 公 云 如 炎 火 之 狀 。

〔 七 二 〕 四 鎮 五 殘 天 狗 歸 邪   史 記 天官 書 : 四 鎮 星 , 所 出 四 隅 , 去 地 可 四 丈 ; 五 殘 星 , 狀 如辰 星 , 去 地 可 六 丈 ; 天 狗 , 狀 如 大 流 星 , 星 尾 有 光 類 狗; 如 星 非 星 , 如 雲 非 雲 , 命 曰 歸 邪 。

〔 七 三 〕 巫 咸 甘 公 石 申 海 中 郤 萌 七 曜  史 記 天 官 書 云 : 昔 之 傳 天 數 者 , 殷 商 巫 咸 , 在 齊 甘 公( 漢 書 藝 文 志 云 楚 人 ) , 魏 石 申 。 漢 書 天 文 志 引 甘 氏 石氏 星 經 。 又 漢 書 藝 文 志 天 文 著 錄 海 中 星 占 驗 等 多 卷 。 梁有 石 氏 甘 氏 天 文 占 。 乙 巳 占 引 有 巫 咸 、 石 氏 、 甘 氏 、 海中 占 、 郤 萌 占 等 書 。 郤 萌 , 後 漢 天 文 學 家 , 主 宣 夜 說 ,見 晉 書 天 文 志 。

〔 七 四 〕 乘 雲  產 之 國   博 物 志 , 大人 國 , 其 人 孕 三 十 六 年 生 , 白 頭 , 其 兒 則 長 大 能 乘 雲 而不 能 走 。 山 海 經 海 外 北 經 : 歐 絲 之 野 , 有 女 子 跪 , 據 樹歐 絲 。 按 歐 同 嘔 , 言 食 桑 吐 絲 作  也 。

〔 七 五 〕 肝 心 不 朽 之 民   博 物 志 異 人: 無 ● 民 , 居 穴 食 土 , 死 埋 之 , 其 心 不 朽 , 百 年 還 化 為人 。 細 民 , 其 肝 不 朽 , 百 年 化 為 人 。 山 海 經 海 外 北 經 有無 ● 之 國 , 其 人 無 ● 。 郭 璞 注 : ● , 肥 腸 也 。

〔 七 六 〕 獨 目 三 首   山 海 經 海 外 北 經: 一 目 國 , 國 人 一 目 在 面 中 央 。 又 海 外 南 經 : 三 首 國 ,其 人 一 身 三 首 。

〔 七 七 〕 馬 閒 狗 蹄   孫 校 : 「 馬 閒 」一 本 作 「 鳥 爪 」 。

〔 七 八 〕 脩 臂 交 股   山 海 經 海 外 南 經有 長 臂 國 。 淮 南 子 地 形 篇 有 脩 臂 民 。 高 誘 注 : 一 國 民 皆長 臂 , 臂 長 於 身 , 南 方 之 國 也 。

〔 七 九 〕 黃 池 無 男   山 海 經 海 外 西 經: 女 子 國 , 在 巫 咸 北 。 郭 璞 注 : 有 黃 池 , 婦 人 入 浴 , 出即 懷 妊 。 魏 志 東 沃 沮 , 有 一 國 , 在 海 中 , 純 女 無 男 。

〔 八 十 〕 穿 胸 旁 口   山 海 經 海 外 南 經有 貫 匈 國 , 其 為 人 匈 有 竅 。 案 : 「 匈 」 即 「 胸 」 之 本 字。 淮 南 子 地 形 篇 有 穿 胸 民 。 博 物 志 載 穿 胸 國 , 穿 胸 人 去會 稽 萬 五 千 里 。

〔 八 一 〕 廩 君 起 石 而 汎 土 船   「 汎 」原 作 「 沈 」 。 孫 校 : 「 沈 」 當 作 「 汎 」 。 案 後 漢 書 南 蠻傳 : 蠻 有 五 姓 , 皆 出 於 武 落 鍾 離 山 , 山 有 赤 黑 二 穴 。 巴氏 之 子 生 於 赤 穴 , 四 姓 之 子 皆 生 於 黑 穴 。 未 有 君 長 , 乃共 擲 劍 於 石 穴 , 約 能 中 者 , 奉 以 為 君 , 巴 氏 之 子 務 相 獨中 之 。 又 令 各 乘 土 船 , 約 能 浮 者 , 當 以 為 君 , 餘 姓 悉 沈, 唯 務 相 獨 浮 。 因 共 立 之 , 是 為 廩 君 。 「 沈 」 乃 「 汎 」字 之 形 訛 , 孫 校 是 , 今 據 改 。

〔 八 二 〕 沙 壹 觸 木 而 生 群 龍   孫 校 :「 壹 」 藏 本 作 「 丘 」 , 非 ; 「 木 」 藏 本 作 「 目 」 , 非 。明 案 後 漢 書 哀 牢 夷 傳 : 哀 牢 夷 者 , 其 先 有 婦 人 名 沙 壹 ,嘗 捕 魚 水 中 , 觸 沈 木 懷 妊 , 產 子 十 人 。 後 沈 木 化 為 龍 ,出 水 上 , 九 子 見 龍 驚 走 。 獨 小 子 不 能 去 , 背 龍 而 坐 , 龍因 舐 之 , 及 後 長 大 , 共 推 以 為 王 。 是 其 故 事 。

〔 八 三 〕 女 媧 地 出   山 海 經 大 荒 西 經有 女 媧 之 腸 化 為 神 , 處 栗 廣 之 野 。 春 秋 運 斗 樞 : 伏 羲 女媧 神 農 , 是 謂 三 皇 。 唐 司 馬 貞 補史 記 三 皇 本 紀 云 : 女 媧 風 姓 , 代 伏 羲 立 。 當 其 時 , 諸 侯有 共 工 氏 , 與 祝 融 戰 , 不 勝 而 怒 , 乃 頭 觸 不 周 山 , 崩 ,天 柱 折 , 地 維 絕 。 女 媧 乃 鍊 五 色 石 以 補 蒼 天 , 斷 鼇 足 以立 四 極 。

〔 八 四 〕 杜 宇 天 墮   「 杜 」 原 作 「 壯」 。 孫 校 : 「 壯 」 當 作 「 杜 」 。 明 案 揚 雄 蜀 王 本 紀 云 :有 一 男 子 , 名 曰 杜 宇 , 從 天 墮 止 , 後 自 立 為 蜀 王 , 號 曰望 帝 ( 見 嚴 可 均 輯 全 漢 文 ) 。 孫 校 是 , 今 改 正 。

〔 八 五 〕 甓 飛 犬 言   原 校 : 「 甓 」 一作 「 璧 」 。 魏 志 杜 夔 傳 注 云 : 扶 風 馬 鈞 , 巧 思 絕 世 , 作發 石 車 , 以 車 輪 懸 甓 數 十 , 飛 之 數 百 步 。 犬 言 , 不 知 即後 漢 書 南 蠻 傳 帝 嚳 女 配 槃 瓠 故 事 否 ? 蓋 犬 解 人 言 也 。

〔 八 六 〕 山 徙 社 移   搜 神 記 六 云 : 夏桀 之 時 , 厲 山 亡 ; 秦 始 皇 之 時 , 三 山 亡 ; 周 顯 王 三 十 二年 , 宋 大 邱 社 亡 ; 漢 昭 帝 之 末 , 陳 留 昌 邑 社 亡 。 明 按 山徙 社 移 , 為 自 然 變 異 之 現 象 , 與 人 間 政 事 無 關 。

〔 八 七 〕 三 軍 之 眾 一 朝 盡 化 君 子 為 鶴小 人 成 沙   校 勘 記 云 : 御 覽 七 十 四 、 八 十 五 、 九 百 十 六作 周 穆 王 南 征 , 一 軍 盡 化 , 君 子 為 猿 為 鶴 , 小 人 為 蟲 為沙 。 又 八 百 八 十 八 鶴 作 鵠 , 當 誤 。 又 白 孔 六 帖 九 十 四 作周 穆 王 南 征 , 一 軍 自 化 為 猿 , 君 子 為 鶴 。 語 有 脫 越 , 不如 御 覽 可 據 。

〔 八 八 〕 女 丑 倚 枯   「 丑 」 原 作 「 仞」 。 舊 校 : 「 仞 」 一 作 「 丑 」 。 案 札 迻 云 : 「 仞 」 作 「丑 」 是 也 。 山 海 經 海 外 西 經 云 , 女 丑 之 尸 生 而 十 日 炙 殺之 ( 亦 見 大 荒 西 經 ) 。 即 葛 氏 所 本 。 「 丑 」 訛 為 「 刃 」, 又 訛 為 「 仞 」 耳 。 今 改 正 。

〔 八 九 〕 貳 負 抱 桎   孫 校 : 「 貳 」 舊誤 作 「 二 」 , 今 校 正 ; 「 桎 」 舊 誤 作 「 柱 」 , 今 校 正 。明 按 山 海 經 海 內 西 經 : 貳 負 之 臣 曰 危 危 , 與 貳 負 殺 窫 窳, 帝 乃 梏 之 疏 屬 之 山 , 桎 其 右 足 。

〔 九 十 〕 寄 居 之 蟲   重 修 政 和 證 類 本草 二 十 一 : 蝸 牛 , 寄 居 螺 蛤 殼 中 , 候 螺 蛤 開 , 當 自 出 食; 螺 蛤 欲 合 , 已 還 殼 中 , 亦 名 寄 居 蟲 。

〔 九 一 〕 二 首 之 蛇   博 物 志 云 : 常 山之 蛇 名 率 然 , 有 兩 頭 。 觸 其 一 頭 則 另 頭 至 , 觸 其 中 則 兩頭 俱 至 。

〔 九 二 〕 不 灰 之 木   束 皙 發 蒙 記 : 西域 有 火 鼠 之 布 , 東 海 有 不 灰 之 木 。 按 不 灰 之 木 即 石 棉 ,一 名 理 石 。

〔 九 三 〕 無 身 之 頭   呂 氏 春 秋 先 識 覽云 : 周 鼎 著 饕 餮 , 有 首 無 身 , 食 人 未 咽 , 害 及 其 身 。

〔 九 四 〕 無 首 之 體   山 海 經 大 荒 西 經: 有 人 無 首 , 操 戈 盾 立 , 名 曰 夏 耕 之 尸 。

〔 九 五 〕 精 衛 填 海   精 衛 , 鳥 名 。 山海 經 北 山 經 云 : 發 鳩 山 有 鳥 名 精 衛 , 是 炎 帝 之 少 女 , 名曰 女 娃 。 女 娃 溺 死 於 東 海 , 故 為 精 衛 , 常 銜 西 山 之 木 石以 填 東 海 。

〔 九 六 〕 交 讓 遞 生   「 交 」 原 作 「 玄」 。 孫 校 「 玄 」 當 作 「 交 」 。 明 案 文 選 左 思 蜀 都 賦 云 :交 讓 所 植 。 劉 淵 林 注 : 交 讓 , 木 名 , 兩 樹 對 生 , 一 樹 枯則 一 樹 生 ; 如 是 歲 更 , 終 不 俱 生 俱 枯 也 。 本 文 「 玄 」 乃「 交 」 字 之 形 訛 , 今 據 訂 正 。

〔 九 七 〕 火 浣 之 布 切 玉 之 刀   見 前 論仙 篇 注 。

〔 九 八 〕 炎 昧 吐 烈   後 漢 書 哀 牢 夷 傳: 永 寧 元 年 , 西 南 夷 撣 國 王 獻 樂 及 幻 人 能 變 化 吐 火 。 搜神 記 : 永 嘉 中 , 有 天 竺 人 能 續 斷 舌 吐 火 。

〔 九 九 〕 山 夔 前 跟   山 海 經 大 荒 東 經: 有 獸 狀 如 牛 , 蒼 身 而 無 角 , 一 足 , 出 入 水 則 必 風 雨 ,其 名 曰 夔 。

〔 一 0 十 〕 畢 方 人 面   畢 方 鳥 在 東 青水 西 , 其 為 鳥 人 面 一 腳 。 見 山 海 經 海 外 南 經 。

〔 一 0 一 〕 少 千 之 劾 伯 率   本 書 辨 問篇 又 云 : 少 千 執 百 鬼 。 又 遐 覽 篇 著 錄 少 千 三 十 六 將 軍 符一 卷 。 少 千 當 為 人 名 。 搜 神 記 一 有 魯 少 千 , 山 陽 人 , 漢文 帝 嘗 欲 問 其 道 。 未 知 即 是 其 人 否 ?

〔 一 0 二 〕 聖 卿 之 役 肅 霜   後 漢 書 方術 傳 : 河 南 麴 聖 卿 善 為 丹 書 符 劾 , 厭 殺 鬼 神 而 使 命 之 。

〔 一 0 三 〕 西 羌 以 虎 景 興   「 虎 」 原作 「 唐 」 。 校 補 云 「 唐 景 」 不 可 解 , 於 史 傳 亦 無 徵 , 「唐 」 當 作 「 虎 」 字 之 誤 也 。 後 漢 書 西 羌 傳 云 , 羌 無 弋 爰劍 者 , 秦 厲 公 時 為 秦 所 拘 執 , 以 為 奴 隸 , 不 知 爰 劍 何 戎之 別 也 , 後 得 亡 歸 , 而 秦 人 追 之 急 , 藏 於 巖 穴 中 得 免 。羌 人 云 , 爰 劍 初 藏 穴 中 , 秦 人 焚 之 , 有 景 象 如 虎 , 為 其蔽 火 , 得 以 不 死 。 諸 羌 見 爰 劍 被 焚 不 死 , 怪 其 神 , 共 畏事 之 , 推 以 為 豪 。 羌 之 興 盛 , 從 此 起 矣 。 是 西 羌 之 興 ,實 由 爰 劍 ; 爰 劍 之 所 以 不 焚 死 者 , 實 由 虎 景 以 蔽 之 。 故抱 朴 云 西 羌 以 虎 景 興 也 。 鶡 冠 子 王 鈇 篇 云 虎 狼 殺 人 , 注云 「 虎 」 或 作 「 唐 」 , 又 「 虎 」 誤 為 「 唐 」 之 證 。 案 校補 之 說 是 , 今 據 改 。

〔 一 0 四 〕 鮮 卑 以 乘 鱉 強   孫 校 : 「乘 」 藏 本 作 「 ● 」 , 訛 。 明 案 後 漢 書 東 夷 傳 : 夫 餘 國 ,西 與 鮮 卑 接 , 北 有 弱 水 , 地 方 二 千 里 , 本 濊 地 也 。 初 ,北 夷 索 離 國 王 出 行 , 其 侍 兒 於 後 妊 身 。 王 還 , 欲 殺 之 。侍 兒 曰 , 前 見 天 上 有 氣 , 大 如 雞 子 來 降 , 我 因 以 有 身 。王 囚 之 , 後 遂 生 男 。 王 令 置 於 豕 牢 , 豕 以 口 氣 噓 之 , 不死 ; 復 徙 於 馬 蘭 , 馬 亦 如 之 。 王 以 為 神 , 乃 聽 母 收 養 ,名 曰 東 明 。 東 明 長 而 善 射 , 王 忌 其 猛 , 復 欲 殺 之 。 東 明奔 走 , 南 至 掩  水 , 以 弓 擊 水 , 魚 鱉 皆 聚 浮 水 上 , 東 明乘 之 得 度 , 因 至 夫 餘 而 王 之 焉 。 查 夫 餘 與 鮮 卑 接 壤 , 是葛 洪 所 謂 鮮 卑 以 乘 鱉 強 也 。

〔 一 0 五 〕 林 邑 以 神 錄 王   晉 書 林 邑國 傳 云 : 林 邑 國 王 范 逸 死 , 奴 文 篡 立 。 文 本 日 南 郡 西 卷縣 夷 帥 范 椎 奴 , 嘗 牧 牛 澗 中 , 獲 二 鯉 魚 , 化 成 鐵 , 鑄 為刀 。 乃 對 石 嶂 咒 曰 , 若 破 石 嶂 , 是 有 神 靈 。 進 斫 石 , 石即 瓦 解 。 文 知 其 神 , 乃 懷 之 。 後 得 范 逸 愛 信 , 逸 死 , 無嗣 , 文 遂 自 立 為 王 。

〔 一 0 六 〕 庸 蜀 以 流 尸 帝   庸 、 蜀 ,古 梁 州 之 地 。 揚 雄 蜀 王 本 紀 云 : 荊 人 鱉 令 死 , 其 尸 流 亡, 隨 江 水 上 至 成 都 , 見 蜀 王 杜 宇 , 立 以 為 相 。 杜 宇 號 望帝 , 自 以 德 不 如 鱉 令 , 以 其 國 禪 之 , 號 開 明 帝 。 見 後 漢書 張 衡 傳 注 引 。

〔 一 0 七 〕 鹽 神 嬰 來 而 蟲 飛   孫 校 :「 來 」 當 作 「 采 」 。 按 後 漢 書 南 蠻 傳 : 巴 郡 南 郡 蠻 君 長廩 君 乘 土 船 至 鹽 陽 , 鹽 水 有 神 女 謂 廩 君 曰 , 此 地 廣 大 ,魚 鹽 所 出 , 願 留 共 居 。 廩 君 不 許 。 鹽 神 暮 輒 來 取 宿 , 旦即 化 為 蟲 , 與 諸 蟲 群 飛 。 李 賢 注 引 世 本 曰 , 廩 君 使 人 操青 縷 以 遺 鹽 神 曰 , 嬰 此 即 相 宜 , 與 女 俱 生 。 鹽 神 受 縷 而嬰 之 。

〔 一 0 八 〕 五 丁 引 蛇 以 傾 峻   揚 雄 蜀王 本 紀 云 : 秦 王 獻 美 女 於 蜀 王 , 蜀 王 遣 五 丁 迎 五 女 , 見一 大 蛇 入 山 穴 中 , 五 丁 引 蛇 , 山 崩 , 五 女 上 山 化 為 石 。并 見 初 學 記 五 。

〔 一 0 九 〕 肉 甚 振 翅 於 三 海   孫 校 :刻 本 「 肉 甚 」 作 「 內 其 」 。 校 勘 記 : 藏 本 作 「 內 甚 」 。

〔 一 一 十 〕 金 簡 玉 字 發 於 禹 井 之 側  漢 書 地 理 志 會 稽 郡 顏 注 : 會 稽 山 上 有 禹 冢 禹 井 。 孔 靈 符會 稽 記 云 : 會 稽 山 南 有 宛 委 山 , 其 上 有 石 簣 , 壁 立 干 雲; 昔 禹 治 洪 水 , 厥 功 未 就 , 發 石 簣 , 得 金 簡 字 , 以 知 山河 體 勢 , 於 是 疏 導 百 川 , 各 盡 其 宜 。 見 雲笈 七 籤 卷 七 引 。

〔 一 一 一 〕 正 機 平 衡 割 乎 文 石 之 中  孫 校 : 「 文 」 當 作 「 合 」 。 本 書 辨 問 篇 云 : 「 靈 寶 經 有正 機 平 衡 飛 龜 授 袟 凡 三 篇 , 皆 仙 術 也 。 吳 王 伐 石 以 治 宮室 , 而 於 合 石 之 中 , 得 紫 文 金 簡 之 書 」 。

〔 一 一 二 〕 禦 寇 停 肘 水 而 控 弦 伯 昏 躡億 仞 而 企 踵   列 子 黃 帝 篇 云 : 列 禦 寇 為 伯 昏 瞀 人 射 , 措杯 水 其 肘 上 , 發 之 , 鏑 矢 復 沓 , 方 矢 復 寓 。 伯 昏 瞀 人 曰, 當 與 汝 登 高 山 , 履 危 石 , 臨 百 仞 之 淵 , 汝 能 射 乎 ? 禦寇 伏 地 , 汗 流 至 踵 。

〔 一 一 三 〕 呂 梁 能 行 歌 以 憑 淵   莊 子達 生 篇 云 : 孔 丘 觀 於 呂 梁 , 縣 水 三 千 仞 , 流 沫 四 十 里 ,黿 鼉 魚 鱉 之 所 不 能 游 也 , 見 一 丈 夫 游 之 , 數 百 步 而 出 ,被 髮 行 歌 , 而 游 於 塘 下 。 並 見 列 子 黃 帝 篇 。

〔 一 一 四 〕 宋 公 克 象 葉 以 亂 真   韓 非子 喻 老 篇 云 : 宋 人 有 為 其 君 以 象 為 楮 葉 者 , 三 年 而 後 成, 亂 之 楮 葉 之 中 而 不 可 別 也 , 此 人 遂 以 功 食 祿 於 宋 邦 。並 見 淮 南 子 泰 族 篇 列 子 說 符 篇 。

〔 一 一 五 〕 公 輸 飛 木 ● 之 翩 翾   墨 子魯 問 篇 : 公 輸 子 削 竹 木 以 為 鵲 , 成 而 飛 之 , 三 日 不 下 。又 淮 南 子 齊 俗 篇 云 : 魯 般 墨 子 以 木 為 鳶 而 飛 之 , 三 日 不集 。

〔 一 一 六 〕 離 朱 覿 毫 芒 於 百 步   慎 子云 : 離 朱 之 明 , 察 秋 毫 之 末 於 百 步 之 外 。 按 離 朱 即 離 婁, 古 之 明 目 者 。

〔 一 一 七 〕 賁 獲 效 膂 力 於 萬 鈞   賁 ,孟 賁 ; 獲 , 烏 獲 , 皆 戰 國 時 力 士 。 「 賁 」 一 作 「 說 」 。史 記 秦 本 紀 云 : 秦 武 王 有 力 好 戲 , 力 士 任 鄙 、 烏 獲 、 孟說 皆 至 大 官 。

〔 一 一 八 〕 越 人 揣 鍼 以 蘇 死   越 人 ,扁 鵲 名 , 春 秋 時 良 醫 , 虢 太 子 死 , 越 人 以 鍼 石 使 之 復 活。 見 史 記 扁 鵲 倉 公 列 傳 。

〔 一 一 九 〕 豎 亥 超 跡 於 累 千   豎 亥 ,健 行 人 。 山 海 經 海 外 東 經 : 帝 命 豎 亥 步 自 東 極 , 至 於 西極 , 五 億 十 萬 九 千 八 百 步 。 淮 南 子 地 形 篇 所 說 有 異 。

〔 一 二 十 〕 郢 人 奮 斧 於 鼻 堊   此 言 郢匠 石 運 斤 之 妙 也 。 莊 子 徐 無 鬼 篇 云 : 郢 人 堊 漫 其 鼻 端 若蠅 翼 , 使 匠 石 斲 之 , 匠 石 運 斤 成 風 , 聽 而 斲 之 , 盡 堊 而鼻 不 傷 。

〔 一 二 一 〕 仲 都 袒 身 於 寒 天   桓 譚 新論 載 王 仲 都 能 忍 寒 暑 , 乃 以 隆 冬 盛 寒 日 , 令 袒 載 駟 馬 於上 林 昆 明 池 上 環 冰 而 馳 , 御 者 厚 衣 狐 裘 寒 戰 , 而 仲 都 獨無 變 色 , 臥 於 池 臺 上 , 曛 然 自 若 ; 夏 大 暑 日 , 使 曝 坐 ,環 以 十 爐 火 , 不 言 熱 , 又 身 不 汗 。

〔 一 二 二 〕 為 聖 人 偶 所 不 閒   校 勘 記: 「 閒 」 各 本 作 「 閑 」 。

David168 说...

抱 朴 子 內 篇 卷 之 九

      道 意
    抱 朴 子 曰 : 「 道 者 涵 乾 括 坤 , 其 本 無 名 〔 一 〕 。 論其 無 , 則 影 響 猶 為 有 焉 ; 論 其 有 , 則 萬 物 尚 為 無 焉 。 隸首 不 能 計 其 多 少 〔 二 〕 , 離 朱 不 能 察 其 髣 彿 , 吳 札 晉 野竭 聰 , 不 能 尋 其 音 聲 乎 窈 冥 之 內 〔 三 〕 , ● 狶 ● 豬 〔 四〕 疾 走 , 不 能 跡 其 兆 朕 乎 宇 宙 之 外 〔 五 〕 。 以 言 乎 邇 ,則 周 流 秋 毫 而 有 餘 焉 ; 以 言 乎 遠 , 則 彌 綸 太 虛 而 不 足 焉。 為 聲 之 聲 , 為 響 之 響 , 為 形 之 形 , 為 影 之 影 , 方 者 得之 而 靜 , 員 者 得 之 而 動 , 降 者 得 之 而 俯 , 昇 者 得 之 以 仰, 強 名 為 道 , 已 失 其 真 , 況 復 乃 千 割 百 判 , 億 分 萬 析 ,使 其 姓 號 至 於 無 垠 , 去 道 遼 遼 , 不 亦 遠 哉 ?
    俗 人 不 能 識 其 太 初 之 本 , 而 修 其 流 淫 之 末 , 人 能淡 默 恬 愉 , 不 染 不 移 , 養 其 心 以 無 欲 , 頤 其 神 以 粹 素 ,掃 滌 誘 慕 , 收 之 以 正 , 除 難 求 之 思 , 遣 害 真 之 累 , 薄 喜怒 之 邪 , 滅 愛 惡 之 端 , 則 不 請 福 而 福 來 , 不 禳 禍 而 禍 去矣 。 何 者 , 命 在 其 中 , 不 繫 於 外 , 道 存 乎 此 , 無 俟 於 彼也 。 患 乎 凡 夫 不 能 守 真 , 無 杜 遏 之 檢 括 , 愛 嗜 好 之 搖 奪〔 六 〕 , 馳 騁 流 遁 , 有 迷 無 反 , 情 感 物 而 外 起 , 智 接 事而 旁 溢 , 誘 於 可 欲 , 而 天 理 滅 矣 , 惑 乎 見 聞 , 而 純 一 遷矣 。 心 受 制 於 奢 玩 , 情 濁 亂 於 波 蕩 , 於 是 有 傾 越 之 災 ,有 不 振 之 禍 , 而 徒 烹 宰 肥 腯 , 沃 酹 醪 醴 , 撞 金 伐 革 , 謳歌 踴 躍 , 拜 伏 稽 顙 , 守 請 虛 坐 〔 七 〕 , 求 乞 福 願 , 冀 其必 得 , 至 死 不 悟 , 不 亦 哀 哉 ? 若 乃 精 靈 困 於 煩 擾 , 榮 衛消 於 役 用 , 煎 熬 形 氣 , 刻 削 天 和 , 勞 逸 過 度 , 而 碎 首 以請 命 〔 八 〕 , 變 起 膏 肓 , 而 祭 禱 以 求 痊 , 當 風 臥 濕 , 而謝 罪 於 靈 祇 , 飲 食 失 節 , 而 委 禍 於 鬼 魅 , 蕞 爾 之 體 , 自貽 茲 患 , 天 地 神 明 , 曷 能 濟 焉 ? 其 烹 牲 罄 群 , 何 所 補 焉? 夫 福 非 足 恭 所 請 也 , 禍 非 禋 祀 所 禳 也 。 若 命 可 以 重 禱延 , 疾 可 以 豐 祀 除 , 則 富 姓 可 以 必 長 生 , 而 貴 人 可 以 無疾 病 也 。 夫 神 不 歆 非 族 〔 九 〕 , 鬼 不 享 淫 祀 , 皁 隸 之 巷, 不 能 紆 金 根 之 軒 〔 一 十 〕 , 布 衣 之 門 , 不 能 動 六 轡 之駕 〔 一 一 〕 , 同 為 人 類 , 而 尊 卑 兩 絕 , 況 於 天 神 , 緬 邈清 高 , 其 倫 異 矣 , 貴 亦 極 矣 。 蓋 非 臭 鼠 之 酒 肴 , 庸 民 之曲 躬 , 所 能 感 降 , 亦 已 明 矣 。 夫 不 忠 不 孝 , 罪 之 大 惡 ,積 千 金 之 賂 , 太 牢 之 饌 , 求 令 名 於 明 主 , 釋 愆 責 於 邦 家〔 一 二 〕 , 以 人 釋 人 , 猶 不 可 得 , 況 年 壽 難 獲 於 令 名 ,篤 疾 難 除 於 愆 責 , 鬼 神 異 倫 , 正 直 是 與 , 冀 其 曲 祐 , 未有 之 也 。 夫 慚 德 之 主 , 忍 詬 之 臣 , 猶 能 賞 善 不 須 貸 財 ,罰 惡 不 任 私 情 , 必 將 修 繩 履 墨 , 不 偏 不 黨 , 豈 況 鬼 神 ,過 此 之 遠 , 不 可 以 巧 言 動 , 不 可 以 飾 賂 求 , 斷 可 識 矣 。

    楚 之 靈 王 , 躬 自 為 巫 〔 一 三 〕 , 靡 愛 斯 牲 , 而 不能 卻 吳 師 之 討 也 。 漢 之 廣 陵 , 敬 奉 李 須 〔 一 四 〕 , 傾 竭府 庫 而 不 能 救 叛 逆 之 誅 也 。 孝 武 尤 信 鬼 神 , 咸 秩 無 文 ,而 不 能 免 五 柞 之 殂 〔 一 五 〕 。 孫 主 貴 待 華 嚮 , 封 以 王 爵, 而 不 能 延 命 盡 之 期 〔 一 六 〕 。 非 犧 牲 之 不 博 碩 , 非 玉帛 之 不 豐 醲 〔 一 七 〕 , 信 之 非 不 款 , 敬 之 非 不 重 , 有 丘山 之 損 , 無 毫 釐 之 益 , 豈 非 失 之 於 近 , 而 營 之 於 遠 乎 ?

    第 五 公 誅 除 妖 道 〔 一 八 〕 , 而 既 壽 且 貴 ; 宋 廬 江罷 絕 山 祭 〔 一 九 〕 , 而 福 祿 永 終 ; 文 翁 破 水 靈 之 廟 〔 二0 〕 , 而 身 吉 民 安 ; 魏 武 禁 淫 祀 之 俗 〔 二 一 〕 , 而 洪 慶來 假 , 前 事 不 忘 〔 二 二 〕 , 將 來 之 鑒 也 。 明 德 惟 馨 〔 二三 〕 , 無 憂 者 壽 , 嗇 寶 不 夭 , 多 慘 用 老 , 自 然 之 理 , 外物 何 為 ! 若 養 之 失 和 , 伐 之 不 解 , 百 痾 緣 隙 而 結 , 榮 衛竭 而 不 悟 , 太 牢 三 牲 〔 二 四 〕 , 曷 能 濟 焉 ? 俗 所 謂 率 皆妖 偽 〔 二 五 〕 , 轉 相 誑 惑 , 久 而 彌 甚 , 既 不 能 修 療 病 之術 , 又 不 能 返 其 大 迷 , 不 務 藥 石 之 救 , 惟 專 祝 祭 之 謬 ,祈 禱 無 已 , 問 卜 不 倦 , 巫 祝 小 人 , 妄 說 禍 祟 , 疾 病 危 急, 唯 所 不 聞 , 聞 輒 修 為 , 損 費 不 訾 , 富 室 竭 其 財 儲 , 貧人 假 舉 倍 息 , 田 宅 割 裂 以 訖 盡 , 篋 櫃 倒 裝 而 無 餘 。 或 偶有 自 差 , 便 謂 受 神 之 賜 , 如 其 死 亡 , 便 謂 鬼 不 見 赦 , 幸而 誤 活 , 財 產 窮 罄 , 遂 復 飢 寒 凍 餓 而 死 , 或 起 為  剽 ,或 穿 窬 斯 濫 〔 二 六 〕 , 喪 身 於 鋒 鏑 之 端 , 自 陷 於 醜 惡 之刑 , 皆 此 之 由 也 。 或 什 物 盡 於 祭 祀 之 費 耗 , 縠 帛 淪 於 貪濁 之 師 巫 , 既 沒 之 日 , 無 復 凶 器 之 直 〔 二 七 〕 , 衣 衾 之周 , 使 尸 朽 蟲 流 , 良 可 悼 也 。 愚 民 之 蔽 , 乃 至 於 此 哉 !淫 祀 妖 邪 , 禮 律 所 禁 。 然 而 凡 夫 , 終 不 可 悟 。 唯 宜 王 者更 峻 其 法 制 , 犯 無 輕 重 , 致 之 大 辟 , 購 募 巫 祝 不 肯 止 者, 刑 之 無 赦 , 肆 之 市 路 , 不 過 少 時 , 必 當 絕 息 , 所 以 令百 姓 杜 凍 飢 之 源 , 塞 盜 賊 之 萌 , 非 小 惠 也 。

    曩 者 有 張 角 柳 根 王 歆 李 申 之 徒 〔 二 八 〕 , 或 稱 千歲 , 假 託 小 術 , 坐 在 立 亡 , 變 形 易 貌 , 誑 眩 黎 庶 , 糾 合群 愚 , 進 不 以 延 年 益 壽 為 務 , 退 不 以 消 災 治 病 為 業 , 遂以 招 集 姦 黨 , 稱 合 逆 亂 , 不 純 自 伏 其 辜 〔 二 九 〕 , 或 至殘 滅 良 人 , 或 欺 誘 百 姓 , 以 規 財 利 , 錢 帛 山 積 , 富 踰 王公 , 縱 肆 奢 淫 , 侈 服 玉 食 , 妓 妾 盈 室 , 管 絃 成 列 , 刺 客死 士 , 為 其 致 用 , 威 傾 邦 君 , 勢 淩 有 司 , 亡 命 逋 逃 , 因為 窟 藪 。 皆 由 官 不 糾 治 , 以 臻 斯 患 , 原 其 所 由 , 可 為 歎息 。 吾 徒 匹 夫 , 雖 見 此 理 , 不 在 其 位 , 末 如 之 何 ! 臨 民官 長 , 疑 其 有 神 , 慮 恐 禁 之 , 或 致 禍 祟 , 假 令 頗 有 其 懷, 而 見 之 不 了 , 又 非 在 職 之 要 務 , 殿 最 之 急 事 , 而 復 是其 愚 妻 頑 子 之 所 篤 信 , 左 右 小 人 , 並 云 不 可 , 阻 之 者 眾, 本 無 至 心 , 而 諫 怖 者 異 口 同 聲 , 於 是 疑 惑 , 竟 於 莫 敢, 令 人 扼 腕 發 憤 者 也 〔 三 十 〕 。 余 親 見 所 識 者 數 人 , 了不 奉 神 明 , 一 生 不 祈 祭 , 身 享 遐 年 , 名 位 巍 巍 , 子 孫 蕃昌 , 且 富 且 貴 也 。 唯 余 亦 無 事 於 斯 , 唯 四 時 祀 先 人 而 已。 曾 所 遊 歷 水 陸 萬 里 , 道 側 房 廟 , 固 以 百 許 , 而 往 返 徑遊 〔 三 一 〕 , 一 無 所 過 , 而 車 馬 無 頗 覆 之 變 〔 三 二 〕 ,涉 水 無 風 波 之 異 , 屢 值 疫 癘 , 當 得 藥 物 之 力 〔 三 三 〕 ,頻 冒 矢 石 , 幸 無 傷 刺 之 患 , 益 知 鬼 神 之 無 能 為 也 。 又 諸妖 道 百 餘 種 , 皆 煞 生 血 食 , 獨 有 李 家 道 無 為 為 小 差 。 然雖 不 屠 宰 , 每 供 福 食 , 無 有 限 劑 , 市 買 所 具 , 務 於 豐 泰, 精 鮮 之 物 , 不 得 不 買 , 或 數 十 人 廚 , 費 亦 多 矣 , 復 未純 為 清 省 也 , 亦 皆 宜 在 禁 絕 之 列 。

    或 問 李 氏 之 道 起 於 何 時 。 余 答 曰 : 吳 大 帝 時 , 蜀中 有 李 阿 者 , 穴 居 不 食 , 傳 世 見 之 〔 三 四 〕 , 號 為 八 百歲 公 〔 三 五 〕 。 人 往 往 問 事 , 阿 無 所 言 , 但 占 阿 顏 色 〔三 六 〕 。 若 顏 色 欣 然 , 則 事 皆 吉 ; 若 顏 容 慘 戚 , 則 事 皆凶 ; 若 阿 含 笑 者 , 則 有 大 慶 ; 若 微 歎 者 , 即 有 深 憂 。 如此 之 候 , 未 曾 一 失 也 〔 三 七 〕 。 後 一 旦 忽 去 , 不 知 所 在。 後 有 一 人 姓 李 名 寬 〔 三 八 〕 , 到 吳 而 蜀 語 , 能 祝 水 治病 頗 愈 , 於 是 遠 近 翕 然 , 謂 寬 為 李 阿 , 因 共 呼 之 為 李 八百 , 而 實 非 也 。 自 公 卿 以 下 , 莫 不 雲 集 其 門 , 後 轉 驕 貴, 不 復 得 常 見 , 賓 客 但 拜 其 外 門 而 退 , 其 怪 異 如 此 。 於是 避 役 之 吏 民 , 依 寬 為 弟 子 者 恒 近 千 人 , 而 升 堂 入 室 高業 先 進 者 , 不 過 得 祝 水 及 三 部 符 導 引 日 月 行  而 已 , 了無 治 身 之 要 、 服 食 神 藥 、 延 年 駐 命 、 不 死 之 法 也 。 吞 氣斷 穀 , 可 得 百 日 以 還 , 亦 不 堪 久 , 此 是 其 術 至 淺 可 知 也。 余 親 識 多 有 及 見 寬 者 , 皆 云 寬 衰 老 羸 悴 , 起 止 咳 噫 ,目 瞑 耳 聾 , 齒 墮 髮 白 , 漸 又 昏 耗 , 或 忘 其 子 孫 , 與 凡 人無 異 也 。 然 民 復 謂 寬 故 作 無 異 以 欺 人 , 豈 其 然 乎 ? 吳 曾有 大 疫 , 死 者 過 半 。 寬 所 奉 道 室 , 名 之 為 廬 , 寬 亦 得 溫病 , 託 言 入 廬 齋 戒 , 遂 死 於 廬 中 。 而 事 寬 者 猶 復 謂 之 化形 尸 解 之 仙 , 非 為 真 死 也 。 夫 神 仙 之 法 , 所 以 與 俗 人 不同 者 , 正 以 不 老 不 死 為 貴 耳 。 今 寬 老 則 老 矣 , 死 則 死 矣, 此 其 不 得 道 , 居 然 可 知 矣 , 又 何 疑 乎 ? 若 謂 於 仙 法 應尸 解 者 , 何 不 且 止 人 間 一 二 百 歲 , 住 年 不 老 〔 三 九 〕 ,然 後 去 乎 ? 天 下 非 無 仙 道 也 , 寬 但 非 其 人 耳 。 余 所 以 委曲 論 之 者 , 寬 弟 子 轉 相 教 授 , 布 滿 江 表 , 動 有 千 許 , 不覺 寬 法 之 薄 , 不 足 遵 承 而 守 之 , 冀 得 度 世 , 故 欲 令 人 覺此 而 悟 其 滯 迷 耳 。

    天 下 有 似 是 而 非 者 , 實 為 無 限 , 將 復 略 說 故 事 ,以 示 後 人 之 不 解 者 。 昔 汝 南 有 人 於 田 中 設 繩 罥 以 捕 獐 〔四 十 〕 而 得 者 , 其 主 未 覺 。 有 行 人 見 之 , 因 竊 取 獐 而 去, 猶 念 取 之 不 事 。 其 上 有 鮑 魚 者 , 乃 以 一 頭 置 罥 中 而 去。 本 主 來 , 於 罥 中 得 鮑 魚 , 怪 之 以 為 神 〔 四 一 〕 , 不 敢持 歸 。 於 是 村 里 聞 之 , 因 共 為 起 屋 立 廟 , 號 為 鮑 君 。 後轉 多 奉 之 者 , 丹 楹 藻 梲 , 鐘 鼓 不 絕 。 病 或 有 偶 愈 者 , 則謂 有 神 , 行 道 經 過 , 莫 不 致 祀 焉 。 積 七 八 年 , 鮑 魚 主 後行 過 廟 下 , 問 其 故 , 人 具 為 之 說 。 其 鮑 魚 主 乃 曰 , 此 是我 鮑 魚 耳 , 何 神 之 有 ? 於 是 乃 息 。

    又 南 頓 人 張 助 者 , 耕 白 田 〔 四 二 〕 , 有 一 李 栽 ,應 在 耕 次 , 助 惜 之 , 欲 持 歸 , 乃 掘 取 之 , 未 得 即 去 , 以濕 土 封 其 根 , 以 置 空 桑 中 , 遂 忘 取 之 。 助 後 作 遠 職 不 在。 後 其 里 中 人 , 見 桑 中 忽 生 李 , 謂 之 神 。 有 病 目 痛 者 ,蔭 息 此 桑 下 , 因 祝 之 , 言 李 君 能 令 我 目 愈 者 , 謝 以 一 。 其 目 偶 愈 , 便 殺  祭 之 。 傳 者 過 差 , 便 言 此 樹 能 令 盲者 得 見 。 遠 近 翕 然 , 同 來 請 福 , 常 車 馬 填 溢 , 酒 肉 滂 沱, 如 此 數 年 。 張 助 罷 職 來 還 , 見 之 , 乃 曰 , 此 是 我 昔 所置 李 栽 耳 , 何 有 神 乎 ? 乃 斫 去 便 止 也 。

    又 汝 南 彭 氏 墓 近 大 道 , 墓 口 有 一 石 人 〔 四 三 〕 ,田 家 老 母 到 市 買 數 片 餅 以 歸 , 天 熱 , 過 蔭 彭 氏 墓 口 樹 下, 以 所 買 之 餅 暫 著 石 人 頭 上 , 忽 然 便 去 , 而 忘 取 之 。 行路 人 見 石 人 頭 上 有 餅 , 怪 而 問 之 。 或 人 云 , 此 石 人 有 神〔 四 四 〕 , 能 治 病 〔 四 五 〕 , 愈 者 以 餅 來 謝 之 。 如 此 轉以 相 語 , 云 頭 痛 者 摩 石 人 頭 , 腹 痛 者 摩 石 人 腹 , 亦 還 以自 摩 , 無 不 愈 者 。 遂 千 里 來 就 石 人 治 病 , 初 但 雞 豚 , 後用 牛 羊 〔 四 六 〕 , 為 立 帷 帳 , 管 絃 不 絕 , 如 此 數 年 。 忽日 前 忘 餅 母 聞 之 , 乃 為 人 說 , 始 無 復 往 者 。

    又 洛 西 有 古 大 墓 , 穿 壞 多 水 , 墓 中 多 石 灰 , 石 灰汁 主 治 瘡 , 夏 月 , 行 人 有 病 瘡 者 煩 熱 , 見 此 墓 中 水 清 好, 因 自 洗 浴 , 瘡 偶 便 愈 。 於 是 諸 病 者 聞 之 , 悉 往 自 洗 ,轉 有 飲 之 以 治 腹 內 疾 者 。 近 墓 居 人 , 便 於 墓 所 立 廟 舍 而賣 此 水 。 而 往 買 者 又 常 祭 廟 中 , 酒 肉 不 絕 。 而 來 買 者 轉多 , 此 水 盡 , 於 是 賣 水 者 常 夜 竊 他 水 以 益 之 〔 四 七 〕 。其 遠 道 人 不 能 往 者 , 皆 因 行 便 或 持 器 遺 信 買 之 〔 四 八 〕。 於 是 賣 水 者 大 富 。 人 或 言 無 神 , 官 申 禁 止 , 遂 填 塞 之, 乃 絕 。

    又 興 古 太 守 馬 氏 在 官 , 有 親 故 人 投 之 求 恤 焉 , 馬乃 令 此 人 出 外 住 , 詐 云 是 神 人 道 士 , 治 病 無 不 手 下 立 愈。 又 令 辨 士 遊 行 , 為 之 虛 聲 , 云 能 令 盲 者 登 視 , 躄 者 即行 。 於 是 四 方 雲 集 , 趨 之 如 市 , 而 錢 帛 固 已 山 積 矣 〔 四九 〕 。 又 敕 諸 求 治 病 者 , 雖 不 便 愈 , 當 告 人 言 愈 也 , 如此 則 必 愈 ; 若 告 人 未 愈 者 , 則 後 終 不 愈 也 , 道 法 正 爾 ,不 可 不 信 。 於 是 後 人 問 前 來 者 , 前 來 輒 告 之 云 已 愈 , 無敢 言 未 愈 者 也 。 旬 日 之 閒 , 乃 致 巨 富 焉 。 凡 人 多 以 小 黠而 大 愚 , 聞 延 年 長 生 之 法 , 皆 為 虛 誕 〔 五 十 〕 , 而 喜 信妖 邪 鬼 怪 , 令 人 鼓 舞 祈 祀 。 所 謂 神 者 , 皆 馬 氏 誑 人 之 類也 , 聊 記 其 數 事 , 以 為 未 覺 者 之 戒 焉 。 」

    或 問 曰 : 「 世 有 了 無 知 道 術 方 伎 , 而 平 安 壽 考 者, 何 也 ? 」 抱 朴 子 曰 : 「 諸 如 此 者 , 或 有 陰 德 善 行 , 以致 福 祐 ; 或 受 命 本 長 , 故 令 難 老 遲 死 ; 或 亦 幸 而 偶 爾 不逢 災 傷 。 譬 猶 田 獵 所 經 , 而 有 遺 禽 脫 獸 ; 大 火 既 過 , 時餘 不 燼 草 木 也 。 要 於 防 身 卻 害 , 當 修 守 形 之 防 禁 , 佩 天文 之 符 劍 耳 。 祭 禱 之 事 無 益 也 , 當 恃 我 之 不 可 侵 也 , 無恃 鬼 神 之 不 侵 我 也 。 然 思 玄 執 一 , 含 景 環 身 , 可 以 辟 邪惡 , 度 不 祥 , 而 不 能 延 壽 命 , 消 體 疾 也 。 任 自 然 無 方 術者 , 未 必 不 有 終 其 天 年 者 也 , 然 不 可 以 值 暴 鬼 之 橫 枉 ,大 疫 之 流 行 , 則 無 以 卻 之 矣 。 夫 儲 甲 冑 , 蓄 蓑 笠 者 , 蓋以 為 兵 為 雨 也 。 若 幸 無 攻 戰 , 時 不 沈 陰 , 則 有 與 無 正 同耳 。 若 矢 石 霧 合 , 飛 鋒 煙 交 , 則 知 裸 體 者 之 困 矣 。 洪 雨河 傾 , 素 雪 彌 天 , 則 覺 露 立 者 之 劇 矣 。 不 可 以 薺 麥 之 細碎 , 疑 陰 陽 之 大 氣 , 以 誤 晚 學 之 散 人 , 謂 方 術 之 無 益 也。 」

David168 说...

校   釋
〔 一 〕   其 本 無 名   老 子 云 : 無 名 , 天地 之 始 。
〔 二 〕   隸 首 不 能 計 其 多 少   隸 首 ,傳 說 黃 帝 時 人 , 始 作 算 數 者 。 見 後 漢 書 劉 昭 補 律 曆 志 并注 。

〔 三 〕   吳 札 晉 野 竭 聰 不 能 尋 其 音 聲乎 窈 冥 之 內   吳 季 札 曉 音 , 聘 於 晉 , 請 觀 於 周 樂 , 使 工為 之 歌 周 南 召 南 等 , 季 札 逐 一 評 其 歌 聲 。 見 左 傳 襄 公 二十 九 年 。 晉 師 曠 , 字 子 野 , 聰 能 辨 歌 音 以 知 吉 凶 。 見 左傳 襄 公 十 八 年 。

〔 四 〕   ● 狶 ● 豬   孫 校 : 四 字 據 刻本 如 此 , 疑 傳 寫 誤 也 , 藏 本 「 ● 豬 」 作 「 涉 褚 」 。 案 ● , 疑 係 「 ● 」 字 之 訛 , 廣 雅 釋 詁 : ● , 大 也 。 「 狶 」 音希 , 本 作 「 豨 」 。 廣 雅 釋 獸 : 豨 , 豕 也 。

〔 五 〕   不 能 跡 其 兆 朕 乎 宇 宙 之 外  「 兆 朕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作 為 「 朕 兆 」 。

〔 六 〕   愛 嗜 好 之 搖 奪   孫 校 : 「 奪」 藏 本 作 「 筴 」 。

〔 七 〕   守 請 虛 坐   「 請 」 魯 藩 本 、慎 校 本 作 「 靖 」 , 寶 顏 堂 本 作 為 「 靜 」 。

〔 八 〕   碎 首 以 請 命   孫 校 : 藏 本 無「 以 」 字 。

〔 九 〕   神 不 歆 非 族   左 傳 僖 公 十 年云 : 「 神 不 歆 非 類 , 民 不 祀 非 族 」 。 是 其 所 本 。

〔 一 十 〕 金 根 之 軒   孫 校 : 「 根 」 藏本 作 「 銀 」 , 非 。 明 案 金 根 , 車 名 , 以 金 為 飾 , 貴 者 之車 。 見 後 漢 書 劉 昭 補 輿 服 志 并 注 。

〔 一 一 〕 不 能 動 六 轡 之 駕   古 時 四 馬之 車 , 動 用 六 轡 。 毛 詩 小 雅 皇 皇 者 華 云 : 六 轡 如 濡 。

〔 一 二 〕 釋 愆 責 於 邦 家   「 愆 」 同 「愆 」 字 。

〔 一 三 〕 楚 之 靈 王 躬 自 為 巫   桓 譚 新論 云 : 昔 楚 靈 王 驕 逸 輕 下 , 信 巫 祝 之 道 , 躬 執 羽 紱 , 起舞 壇 前 , 吳 人 來 攻 , 其 國 人 告 急 , 而 靈 王 鼓 舞 自 若 。

〔 一 四 〕 敬 奉 李 須   「 須 」 原 作 「 頒」 。 孫 校 : 「 頒 」 當 作 「 須 」 , 事 見 漢 書 武 五 子 傳 。 明案 漢 書 廣 陵 厲 王 胥 傳 云 , 始 昭 帝 時 , 胥 見 帝 年 少 無 子 ,有 覬 欲 心 。 而 楚 地 巫 鬼 , 胥 迎 女 巫 李 須 , 使 下 神 祝 詛 。女 須 泣 曰 , 孝 武 帝 下 我 , 言 吾 必 令 胥 為 天 子 。 胥 多 賜 女須 錢 , 使 禱 巫 山 。 會 昭 帝 崩 , 宣 帝 即 位 , 胥 曰 , 太 子 孫何 以 反 得 立 , 復 令 女 須 祝 詛 如 前 。 及 祝 詛 事 發 覺 , 有 司按 驗 , 胥 惶 恐 , 藥 殺 巫 及 宮 人 二 十 餘 人 以 絕 口 。 公 卿 請誅 胥 。 胥 自 殺 。 是 為 廣 陵 王 敬 奉 李 須 , 卒 招 叛 逆 之 誅 。孫 校 是 , 今 據 改 。

〔 一 五 〕 孝 武 尤 信 鬼 神 至 不 能 免 五 柞之 殂   孫 校 : 「 武 」 舊 誤 作 「 文 」 , 今 校 正 。 明 案 武 帝信 鬼 神 事 , 見 漢 書 郊 祀 志 及 武 帝 紀 ; 漢 後 元 二 年 , 武 帝死 於 盩 厔 五 柞 宮 , 見 漢 書 本 紀 。

〔 一 六 〕 孫 主 貴 待 華 嚮 至 不 能 延 命 盡之 期   孫 主 , 吳 主 孫 權 。 權 信 臨 海 羅 陽 縣 妖 神 王 表 , 以輔 國 將 軍 羅 陽 王 印 綬 迎 表 請 福 。 後 表 亡 去 , 權 亦 死 。 見吳 志 孫 權 傳 。 「 封 以 王 爵 」 , 孫 校 云 : 「 王 」 藏 本 作 「往 」 , 非 。

〔 一 七 〕 非 玉 帛 之 不 豐 醲   孫 校 : 「不 」 下 疑 有 脫 文 。

〔 一 八 〕 第 五 公 誅 除 妖 道   後 漢 第 五倫 為 會 稽 太 守 , 會 稽 俗 多 淫 祀 , 好 卜 筮 , 民 常 以 牛 祭 神, 百 姓 財 產 以 匱 。 倫 到 官 , 禁 祀 鬼 神 及 屠 牛 , 百 姓 以 安。 見 後 漢 書 本 傳 。

〔 一 九 〕 宋 廬 江 罷 絕 山 祭   後 漢 書 宋均 傳 : 廬 江 郡 屬 有 唐 、 后 二 山 , 民 共 祭 山 神 , 巫 取 百 姓之 男 為 山 公 , 女 為 山 嫗 , 既 而 民 不 敢 嫁 娶 。 宋 均 為 九 江太 守 , 令 今 後 為 山 娶 者 , 皆 娶 巫 家 , 勿 擾 良 民 。 於 是 遂絕 。

〔 二 十 〕 文 翁 破 水 靈 之 廟   漢 書 文 翁傳 : 景 帝 時 , 文 翁 為 蜀 郡 太 守 。 水 經 注 三 十 三 江 水 注 云, 江 水 神 嘗 溺 殺 人 , 文 翁 拔 劍 擊 之 , 遂 不 為 害 。

〔 二 一 〕 魏 武 禁 淫 祀 之 俗   魏 武 帝 曹操 , 後 漢 末 為 濟 南 相 時 , 禁 斷 淫 祀 。 見 魏 志 本 傳 。

〔 二 二 〕 前 事 不 忘   「 忘 」 原 作 「 妄」 , 孫 校 云 : 「 妄 」 當 作 「 忘 」 。 明 案 孫 校 是 , 今 據 改。

〔 二 三 〕 明 德 惟 馨   語 見 尚 書 君 陳 篇。 言 道 德 風 行 , 猶 如 香 氣 遠 播 。

〔 二 四 〕 太 牢 三 牲   牛 羊 豕 三 牲 具 備謂 之 太 牢 , 古 時 最 隆 之 祭 禮 。

〔 二 五 〕 俗 所 謂 率 皆 妖 偽   孫 校 : 「謂 」 下 當 有 脫 字 。

〔 二 六 〕 或 穿 窬 斯 濫   孫 校 : 一 本 作「 或 縱 而 為 穿 窬 」 , 非 。 按 穿 , 穿 壁 ; 窬 通 踰 , 指 踰 牆; 穿 壁 踰 牆 , 偷 盜 之 行 。

〔 二 七 〕 無 復 凶 器 之 直   凶 器 , 指 棺材 。 周 禮 天 官 閽 人 : 「 喪 服 凶 器 不 入 宮 」 。 直 , 價 錢 。

〔 二 八 〕 張 角 柳 根 王 歆 李 申 之 徒   張角 , 鉅 鹿 人 , 創 太 平 道 , 自 稱 大 賢 良 師 , 為 後 漢 末 年 黃巾 賊 之 領 袖 。 角 遣 弟 子 以 善 道 傳 教 天 下 。 十 餘 年 間 , 徒眾 數 十 萬 , 連 結 郡 國 , 自 青 、 徐 、 幽 、 冀 、 荊 、 揚 、 兗、 豫 八 州 之 人 , 莫 不 畢 應 。 遂 置 三 十 六 方 , 方 猶 將 軍 號也 。 大 方 萬 餘 人 , 小 方 六 七 千 , 各 立 渠 帥 。 宣 告 : 「 蒼天 已 死 , 黃 天 當 立 , 歲 在 甲 子 , 天 下 大 吉 」 。 作 為 他 們的 口 號 。 以 白 土 書 京 城 寺 門 及 州 郡 官 府 , 皆 作 甲 子 字 。為 其 約 定 內 外 共 同 之 信 記 。 皆 著 黃 巾 為 標 幟 , 時 人 謂 之黃 巾 。 所 在 燔 燒 官 府 , 佔 領 聚 邑 , 州 郡 失 據 , 長 吏 多 逃亡 , 旬 日 之 間 , 天 下 嚮 應 , 京 師 大 震 。 參 後 漢 書 皇 甫 嵩 傳 及 三 國 志 張 魯 傳 注 。 柳 根 似 即 劉 根, 有 道 術 , 炫 惑 百 姓 , 見 後 漢 書 方 術 傳 。 王 歆 , 與 赤 眉軍 同 時 之 一 首 領 , 據 下 邳 , 見 後 漢 書 馮 異 傳 。

〔 二 九 〕 不 純 自 伏 其 辜   「 純 」 慎 校本 、 寶 顏 堂 本 作 「 久 」 。

〔 三 十 〕 令 人 扼 腕 發 憤 者 也   孫 校 :「 扼 」 舊 誤 作 「 振 」 , 今 校 正 。

〔 三 一 〕 往 返 徑 遊   校 勘 記 : 榮 案 盧本 「 徑 遊 」 作 「 經 遊 」 。 明 案 藏 本 、 魯 藩 本 、 慎 校 本 亦作 「 經 遊 」 , 作 「 經 遊 」 於 義 為 長 。

〔 三 二 〕 車 馬 無 頗 覆 之 變   「 頗 」 藏本 、 魯 藩 本 、 慎 校 本 皆 作 「 傾 」 。

〔 三 三 〕 當 得 藥 物 之 力   「 當 」 藏 本、 魯 藩 本 、 慎 校 本 皆 作 「 常 」 。

〔 三 四 〕 傳 世 見 之   校 勘 記 : 御 覽 六百 六 十 六 「 傳 世 」 作 「 累 世 」 。

〔 三 五 〕 蜀 有 李 阿 者 至 號 為 八 百 歲 公  校 補 云 : 本 書 所 載 李 阿 李 寬 , 並 有 李 八 百 之 名 。 而 神仙 傳 分 李 八 百 與 李 阿 為 二 人 , 且 阿 無 八 百 之 號 。 本 書 謂李 寬 實 非 八 百 , 則 阿 為 八 百 明 矣 。 何 一 人 著 書 參 差 若 是也 。 張 道 陵 二 十 四 治 圖 ( 雲 笈 七 籤 二 十 八 ) , 中 八 品 第一 昌 利 治 , 注 云 : 山 在 懷 安 軍 金 堂 縣 東 , 昔 蜀 郡 李 八 百初 學 道 處 ; 下 八 品 第 五 平 岡 治 , 注 云 : 山 在 蜀 州 新 津 縣, 昔 蜀 郡 李 阿 於 此 山 學 道 得 仙 。 此 言 李 八 百 又 與 葛 異 ,而 李 阿 未 云 有 八 百 之 名 , 蓋 道 家 傳 聞 互 異 也 。

〔 三 六 〕 阿 無 所 言 但 占 阿 顏 色   「 占阿 」 原 作 「 占 問 」 。 校 勘 記 : 御 覽 六 百 六 十 六 「 問 」 作「 阿 」 。 校 補 云 : 作 「 阿 」 是 也 。 「 問 」 字 蓋 涉 上 文 而誤 。 神 仙 傳 云 , 或 問 往 事 , 阿 無 所 言 , 但 占 阿 顏 色 。 是其 切 證 。 今 據 改 。

〔 三 七 〕 未 曾 一 失 也   校 勘 記 : 御 覽六 百 六 十 六 作 「 未 曾 不 審 也 」 。 明 案 神 仙 傳 李 阿 傳 亦 作「 未 曾 不 審 也 」 。

〔 三 八 〕 後 有 一 人 姓 李 名 寬   孫 校 :「 後 」 疑 作 「 復 」 。

〔 三 九 〕 住 年 不 老   原 校 : 「 老 」 藏本 作 「 死 」 。 明 案 寶 顏 堂 本 亦 作 「 死 」 。

〔 四 十 〕 昔 汝 南 有 人 於 田 中 設 繩 罥 以捕 獐   「 獐 」 下 原 無 「 而 得 者 至 因 竊 取 獐 」 十 六 字 。 孫校 云 : 此 下 有 脫 文 。 校 補 云 : 勞 格 讀 書 雜 識 二 據 太 平 廣記 引 抱 朴 子 獐 下 補 「 而 得 者 , 其 主 未 覺 , 有 行 人 見 之 ,因 竊 取 獐 」 十 六 字 是 也 。 今 據 補 。

〔 四 一 〕 本 主 來 於 罥 中 得 鮑 魚 怪 之 以為 神   曲 園 曰 : 此 文 有 脫 誤 。 風 俗 通 怪 神 篇 載 此 事 云 ,汝 南 鮦 陽 有 於 田 得  者 , 其 主 未 往 取 也 。 商 車 十 餘 乘 ,經 澤 中 行 , 望 見  著 繩 , 因 持 去 。 念 其 不 事 , 持 一 鮑 魚置 其 處 。 有 頃 , 其 主 往 , 不 見 所 得  , 反 見 鮑 魚 , 澤 中非 人 道 路 , 怪 其 如 是 , 大 以 為 神 。

〔 四 二 〕 南 頓 人 張 助 者 耕 白 田   「 耕白 田 」 御 覽 九 百 六 十 八 引 作 「 耕 於 白 田 」 。 校 補 云 : 白田 , 乾 旱 的 田 , 沒 有 蓄 水 的 田 。 晉 書 傅 玄 傳 白 田 與 水 田對 舉 。 酈 道 元 水 經 注 溫 水 篇 : 白 田 種 白 穀 。 案 張 助 故 事見 風 俗 通 怪 神 篇 李 君 神 條 。

〔 四 三 〕 汝 南 彭 氏 墓 近 大 道 墓 口 有 一石 人   事 見 風 俗 通 怪 神 篇 石 賢 士 神 條 。

〔 四 四 〕 此 石 人 有 神   「 人 」 原 作 「上 」 。 孫 校 : 「 上 」 當 作 「 土 」 。 校 補 云 : 「 石 上 」 當作 「 石 人 」 , 太 平 廣 記 三 百 十 五 引 此 文 作 「 石 人 」 , 是。 孫 星 衍 欲 改 「 上 」 為 「 土 」 , 誤 。 今 據 校 補 訂 正 。

〔 四 五 〕 能 治 病   校 補 云 : 太 平 廣 記引 重 「 病 」 字 , 今 本 脫 。

〔 四 六 〕 初 但 雞 豚 後 用 牛 羊   「 豚 」原 作 「 肋 」 。 孫 校 : 「 肋 」 疑 作 「 肫 」 。 曲 園 云 : 「 雞肋 」 當 是 「 雞 豚 」 之 誤 。 校 補 云 : 太 平 廣 記 三 百 十 五 引作 「 豚 」 , 與 俞 校 合 ; 又 「 但 」 作 「 具 」 , 或 此 文 作 「初 但 具 雞 豚 , 後 用 牛 羊 」 。 今 據 以 「 豚 」 字 校 正 。

〔 四 七 〕 此 水 盡 於 是 賣 水 者 常 夜 竊 他水 以 益 之   校 補 云 : 太 平 廣 記 引 此 文 「 盡 」 上 有 「 行 」字 , 「 竊 」 下 有 「 運 」 字 , 於 義 為 長 , 疑 今 本 脫 誤 。

〔 四 八 〕 皆 因 行 便 或 持 器 遺 信 買 之  孫 校 「 便 」 藏 本 作 「 使 」 , 「 遺 」 當 作 「 遣 」 。

〔 四 九 〕 錢 帛 固 已 山 積 矣   孫 校 : 「山 積 」 二 字 舊 誤 倒 , 今 校 正 。

〔 五 十 〕 皆 為 虛 誕   孫 校 : 「 為 」 當作 「 謂 」 。

David168 说...

抱 朴 子 內 篇 卷 之 十

      明 本
    或 問 儒 道 之 先 後 。 抱 朴 子 答 曰 : 「 道 者 , 儒 之 本 也; 儒 者 , 道 之 末 也 。 先 以 為 陰 陽 之 術 〔 一 〕 , 眾 於 忌 諱〔 二 〕 , 使 人 拘 畏 ; 而 儒 者 博 而 寡 要 , 勞 而 少 功 ; 墨 者儉 而 難 遵 , 不 可 遍 循 〔 三 〕 ; 法 者 嚴 而 少 恩 , 傷 破 仁 義。 唯 道 家 之 教 , 使 人 精 神 專 一 , 動 合 無 形 , 包 儒 墨 之 善, 總 名 法 之 要 , 與 時 遷 移 , 應 物 變 化 , 指 約 而 易 明 , 事少 而 功 多 〔 四 〕 , 務 在 全 大 宗 之 朴 , 守 真 正 之 源 者 也 。而 班 固 以 史 遷 先 黃 老 而 後 六 經 , 謂 遷 為 謬 。 夫 遷 之 洽 聞, 旁 綜 幽 隱 , 沙 汰 事 物 之 臧 否 , 覈 實 古 人 之 邪 正 。 其 評論 也 , 實 原 本 於 自 然 , 其 褒 貶 也 , 皆 準 的 乎 至 理 。 不 虛美 , 不 隱 惡 , 不 雷 同 以 偶 俗 。 劉 向 命 世 通 人 , 謂 為 實 錄; 而 班 固 之 所 論 , 未 可 據 也 〔 五 〕 。 固 誠 純 儒 , 不 究 道意 , 翫 其 所 習 , 難 以 折 中 。 夫 所 謂 道 , 豈 唯 養 生 之 事 而已 乎 ? 易 曰 : 立 天 之 道 , 曰 陰 與 陽 ; 立 地 之 道 , 曰 柔 與剛 ; 立 人 之 道 , 曰 仁 與 義 〔 六 〕 。 又 曰 : 易 有 聖 人 之 道四 焉 〔 七 〕 , 苟 非 其 人 , 道 不 虛 行 。 又 於 治 世 隆 平 , 則謂 之 有 道 , 危 國 亂 主 , 則 謂 之 無 道 。 又 坐 而 論 道 , 謂 之三 公 , 國 之 有 道 , 貧 賤 者 恥 焉 。 凡 言 道 者 , 上 自 二 儀 ,下 逮 萬 物 , 莫 不 由 之 。 但 黃 老 執 其 本 , 儒 墨 治 其 末 耳 。今 世 之 舉 有 道 者 , 蓋 博 通 乎 古 今 , 能 仰 觀 俯 察 , 歷 變 涉微 , 達 興 亡 之 運 , 明 治 亂 之 體 , 心 無 所 惑 , 問 無 不 對 者, 何 必 修 長 生 之 法 , 慕 松 喬 之 武 者 哉 〔 八 〕 ? 而 管 窺 諸生 , 臆 斷 瞽 說 , 聞 有 居 山 林 之 間 , 宗 伯 陽 之 業 者 , 則 毀而 笑 之 曰 , 彼 小 道 耳 , 不 足 算 也 。 嗟 乎 ! 所 謂 抱 螢 燭 于環 堵 之 內 者 , 不 見 天 光 之 焜 爛 〔 九 〕 ; 侶 ●  于 跡 水 之中 者 〔 一 0 〕 , 不 識 四 海 之 浩 汗 ; 重 江 河 之 深 , 而 不 知吐 之 者 崑 崙 也 ; 珍 黍 稷 之 收 , 而 不 覺 秀 之 者 豐 壤 也 。 今苟 知 推 崇 儒 術 , 而 不 知 成 之 者 由 道 。 道 也 者 , 所 以 陶 冶百 氏 , 範 鑄 二 儀 , 胞 胎 萬 類 , 醞 釀 彝 倫 者 也 。 世 間 淺 近者 眾 , 而 深 遠 者 少 , 少 不 勝 眾 , 由 來 久 矣 〔 一 一 〕 。 是以 史 遷 雖 長 而 不 見 譽 , 班 固 雖 短 而 不 見 彈 。 然 物 以 少 者為 貴 , 多 者 為 賤 , 至 於 人 事 , 豈 獨 不 然 ? 故 藜 藿 彌 原 ,而 芝 英 不 世 ; 枳 棘 被 野 , 而 尋 木 間 秀 ; 沙 礫 無 量 , 而 珠璧 甚  ; 鴻 隼 屯 飛 〔 一 二 〕 , 而 鸞 鳳 罕 出 ; 虺 蜴 盈 藪 ,而 虯 龍 希 覿 ; 班 生 多 黨 , 固 其 宜 也 。 夫 道 者 , 內 以 治 身, 外 以 為 國 , 能 令 七 政 遵 度 , 二 氣 告 和 , 四 時 不 失 寒 燠之 節 , 風 雨 不 為 暴 物 之 災 , 玉 燭 表 昇 平 之 徵 〔 一 三 〕 ,澄 醴 彰 德 洽 之 符 〔 一 四 〕 , 焚 輪 虹 霓 寢 其 祅 〔 一 五 〕 ,穨 雲 商 羊 戢 其 翼 〔 一 六 〕 , 景 耀 高 照 , 嘉 禾 畢 遂 , 疫 癘不 流 , 禍 亂 不 作 ,  壘 不 設 , 干 戈 不 用 , 不 議 而 當 , 不約 而 信 , 不 結 而 固 , 不 謀 而 成 , 不 賞 而 勸 , 不 罰 而 肅 ,不 求 而 得 , 不 禁 而 止 , 處 上 而 人 不 以 為 重 , 居 前 而 人 不以 為 患 , 號 未 發 而 風 移 , 令 未 施 而 俗 易 , 此 蓋 道 之 治 世也 。 故 道 之 興 也 , 則 三 五 垂 拱 而 有 餘 焉 。 道 之 衰 也 , 則叔 代 馳 騖 而 不 足 〔 一 七 〕 焉 。 夫 唯 有 餘 , 故 無 為 而 化 美。 夫 唯 不 足 , 故 刑 嚴 而 姦 繁 。 黎 庶 怨 於 下 , 皇 靈 怒 於 上。 或 洪 波 橫 流 〔 一 八 〕 , 或 亢 陽 赤 地 , 或 山 谷 易 體 , 或冬 雷 夏 雪 , 或 流 血 漂 櫓 , 積 尸 築 京 , 或 坑 降 萬 計 , 析 骸易 子 , 城 愈 高 而 衝 愈 巧 , 池 愈 深 而 梯 愈 妙 〔 一 九 〕 , 法令 明 而 盜 賊 多 , 盟 約 數 而 叛 亂 甚 , 猶 風 波 駭 而 魚 鱉 擾 於淵 , 纖 羅 密 而 羽 禽 躁 於 澤 , 豺 狼 眾 而 走 獸 劇 於 林 , 爨 火猛 而 小 鮮 糜 於 鼎 〔 二 0 〕 也 。 君 臣 易 位 者 有 矣 , 父 子 推刃 者 有 矣 , 然 後 忠 義 制 名 於 危 國 , 孝 子 收 譽 於 敗 家 。 疾疫 起 而 巫 醫 貴 矣 , 道 德 喪 而 儒 墨 重 矣 。 由 此 觀 之 , 儒 道之 先 後 , 可 得 定 矣 。 」
    或 問 曰 : 「 昔 赤 松 子 王 喬 琴 高 老 氏 彭 祖 務 成 鬱 華〔 二 一 〕 皆 真 人 , 悉 仕 於 世 , 不 便 遐 遁 , 而 中 世 以 來 ,為 道 之 士 , 莫 不 飄 然 絕 跡 幽 隱 , 何 也 ? 」 抱 朴 子 答 曰 :「 曩 古 純 朴 , 巧 偽 未 萌 , 其 信 道 者 〔 二 二 〕 , 則 勤 而 學之 , 其 不 信 者 , 則 嘿 然 而 已 。 謗 毀 之 言 , 不 吐 乎 口 , 中傷 之 心 , 不 存 乎 胸 也 。 是 以 真 人 徐 徐 於 民 間 , 不 促 促 於登 遐 耳 。 末 俗 偷 薄 , 雕 偽 彌 深 , 玄 淡 之 化 廢 , 而 邪 俗 之黨 繁 , 既 不 信 道 , 好 為 訕 毀 , 謂 真 正 為 妖 訛 , 以 神 仙 為誕 妄 , 或 曰 惑 眾 , 或 曰 亂 群 , 是 以 上 士 恥 居 其 中 也 。 昔之 達 人 , 杜 漸 防 微 , 色 斯 而 逝 , 夜 不 待 旦 , 睹 幾 而 作 ,不 俟 終 日 。 故 趙 害 鳴 犢 , 而 仲 尼 旋 軫 〔 二 三 〕 , 醴 酒 不設 , 而 穆 生 星 行 〔 二 四 〕 , 彼 眾 我 寡 , 華 元 去 之 〔 二 五〕 。 況 乎 明 哲 , 業 尚 本 異 , 有 何 戀 之 當 住 其 間 哉 ? 夫 淵竭 池 漉 , 則 蛟 龍 不 游 , 巢 傾 卵 拾 , 則 鳳 凰 不 集 , 居 言 于室 , 而 翔 鷗 不 下 , 凡 卉 春 翦 , 而 芝 蓂 不 秀 , 世 俗 醜 正 ,慢 辱 將 臻 , 彼 有 道 者 , 安 得 不 超 然 振 翅 乎 風 雲 之 表 , 而翻 爾 藏 軌 於 玄 漠 之 際 乎 ? 山 林 之 中 非 有 道 也 , 而 為 道 者必 入 山 林 , 誠 欲 遠 彼 腥 膻 , 而 即 此 清 淨 也 。 夫 入 九 室 以精 思 〔 二 六 〕 , 存 真 一 以 招 神 者 , 既 不 喜 諠 譁 而 合 污 穢〔 二 七 〕 , 而 合 金 丹 之 大 藥 , 鍊 八 石 之 飛 精 〔 二 八 〕 者, 尤 忌 利 口 之 愚 人 〔 二 九 〕 , 凡 俗 之 聞 見 , 明 靈 為 之 不降 , 仙 藥 為 之 不 成 , 非 小 禁 也 , 止 於 人 中 , 或 有 淺 見 毀之 有 司 〔 三 十 〕 , 加 之 罪 福 , 〔 三 一 〕 或 有 親 舊 之 往 來, 牽 之 以 慶 弔 , 莫 若 幽 隱 一 切 , 免 於 如 此 之 臭 鼠 矣 。 彼之 邈 爾 獨 往 , 得 意 嵩 岫 〔 三 二 〕 , 豈 不 有 以 乎 ? 或 云 :上 士 得 道 於 三 軍 , 中 士 得 道 於 都 市 , 下 士 得 道 於 山 林 ,此 皆 為 仙 藥 已 成 , 未 欲 昇 天 〔 三 三 〕 , 雖 在 三 軍 , 而 鋒刃 不 能 傷 , 雖 在 都 市 , 而 人 禍 不 能 加 〔 三 四 〕 , 而 下 士未 及 於 此 , 故 止 山 林 耳 。 不 謂 人 之 在 上 品 者 , 初 學 道 當止 於 三 軍 都 市 之 中 而 得 也 , 然 則 黃 老 可 以 至 今 不 去 也 。」

    或 問 曰 : 「 道 之 為 源 本 , 儒 之 為 末 流 , 既 聞 命 矣, 今 之 小 異 , 悉 何 事 乎 ? 」 抱 朴 子 曰 : 「 夫 升 降 俯 仰 之教 , 盤 旋 三 千 之 儀 , 攻 守 進 趣 之 術 , 輕 身 重 義 之 節 〔 三五 〕 , 歡 憂 禮 樂 之 事 , 經 世 濟 俗 之 略 , 儒 者 之 所 務 也 。外 物 棄 智 , 滌 蕩 機 變 , 忘 富 逸 貴 , 杜 遏 勸 沮 , 不 恤 乎 窮, 不 榮 乎 達 , 不 戚 乎 毀 , 不 悅 乎 譽 , 道 家 之 業 也 。 儒 者祭 祀 以 祈 福 , 而 道 者 履 正 以 禳 邪 。 儒 者 所 愛 者 勢 利 也 ,道 家 所 寶 者 無 欲 也 。 儒 者 汲 汲 於 名 利 , 而 道 家 抱 一 以 獨善 。 儒 者 所 講 者 , 相 研 之 簿 領 也 。 道 家 所 習 者 , 遣 情 之教 戒 也 。 夫 道 者 , 其 為 也 , 善 自 修 以 成 務 〔 三 六 〕 ; 其居 也 , 善 取 人 所 不 爭 ; 其 治 也 , 善 絕 禍 於 未 起 ; 其 施 也, 善 濟 物 而 不 德 ; 其 動 也 , 善 觀 民 以 用 心 ; 其 靜 也 , 善居 慎 而 無 悶 〔 三 七 〕 。 此 所 以 為 百 家 之 君 長 , 仁 義 之 祖宗 也 , 小 異 之 理 , 其 較 如 此 , 首 尾 汙 隆 , 未 之 變 也 。 」

    或 曰 : 「 儒 者 , 周 孔 也 , 其 籍 則 六 經 也 , 蓋 治 世存 正 之 所 由 也 , 立 身 舉 動 之 準 繩 也 , 其 用 遠 而 業 貴 , 其事 大 而 辭 美 , 有 國 有 家 不 易 之 制 也 。 為 道 之 士 , 不 營 禮教 , 不 顧 大 倫 , 侶 狐 貉 於 草 澤 之 中 , 偶 猿 猱 於 林 麓 之 閒, 魁 然 流 擯 , 與 木 石 為 鄰 , 此 亦 東 走 之 迷 , 忘 葵 之 甘 也。 」 抱 朴 子 答 曰 : 「 摛 華 騁 豔 , 質 直 所 不 尚 , 攻 蒙 救 惑, 疇 昔 之 所 饜 , 誠 不 欲 復 與 子 較 物 理 之 善 否 , 校 得 失 於機 吻 矣 。 然 觀 孺 子 之 墜 井 , 非 仁 者 之 意 , 視 瞽 人 之 觸 柱, 非 兼 愛 之 謂 耶 ? 又 陳 梗 概 〔 三 八 〕 , 粗 抗 一 隅 。 夫 體道 以 匠 物 , 寶 德 以 長 生 者 , 黃 老 是 也 。 黃 帝 能 治 世 致 太平 , 而 又 昇 仙 , 則 未 可 謂 之 後 於 堯 舜 也 。 老 子 既 兼 綜 禮教 , 而 又 久 視 , 則 未 可 謂 之 為 減 周 孔 也 〔 三 九 〕 。 故 仲尼 有 竊 比 之 嘆 〔 四 十 〕 , 未 聞 有 疵 毀 之 辭 , 而 末 世 庸 民, 不 得 其 門 , 修 儒 墨 而 毀 道 家 , 何 異 子 孫 而 罵 詈 祖 考 哉? 是 不 識 其 所 自 來 , 亦 已 甚 矣 。 夫 侏 儒 之 手 , 不 足 以 傾嵩 華 ; 焦 僥 之 脛 〔 四 一 〕 , 不 足 以 測 滄 海 ; 每 見 凡 俗 守株 之 儒 , 營 營 所 習 , 不 博 達 理 , 告 頑 令 嚚 〔 四 二 〕 , 崇飾 惡 言 , 誣 詰 道 家 , 說 糟 粕 之 滓 , 則 若 睹 駿 馬 之 過 隙 也, 涉 精 神 之 淵 , 則 淪 溺 而 自 失 也 〔 四 三 〕 。 猶 斥 鷃 之 揮短 翅 〔 四 四 〕 , 以 淩 陽 侯 之 波 , 猶 蒼 蠅 之 力 駑 質 〔 四 五〕 , 以 涉 昫 猿 之 峻 〔 四 六 〕 , 非 其 所 堪 , 袛 足 速 困 。 然而 嘍 嘍 守 於 局 隘 〔 四 七 〕 , 聰 不 經 曠 , 明 不 徹 離 〔 四 八〕 , 而 欲 企 踵 以 包 三 光 , 鼓 腹 以 奮 雷 靈 〔 四 九 〕 , 不 亦蔽 乎 ? 蓋 登 旋 璣 之 眇 邈 , 則 知 井 谷 之 至 卑 , 睹 大 明 之 麗天 〔 五 十 〕 , 乃 知 鷦 金 之 可 陋 〔 五 一 〕 。 吾 非 生 而 知 之, 又 非 少 而 信 之 , 始 者 蒙 蒙 , 亦 如 子 耳 , 既 觀 奧 祕 之 宏修 , 而 恨 離 困 之 不 早 也 。 五 經 之 事 , 注 說 炳 露 , 初 學 之徒 , 猶 可 不 解 。 豈 況 金  玉 札 , 神 仙 之 經 , 至 要 之 言 ,又 多 不 書 。 登 壇 歃 血 , 乃 傳 口 訣 , 苟 非 其 人 , 雖 裂 地 連城 , 金 璧 滿 堂 , 不 妄 以 示 之 。 夫 指 深 歸 遠 , 雖 得 其 書 而不 師 受 , 猶 仰 不 見 首 , 俯 不 知 跟 〔 五 二 〕 , 豈 吾 子 所 詳悉 哉 ? 夫 得 仙 者 , 或 昇 太 清 , 或 翔 紫 霄 , 或 造 玄 洲 〔 五三 〕 , 或 棲 板 桐 〔 五 四 〕 , 聽 鈞 天 之 樂 〔 五 五 〕 , 享 九芝 之 饌 , 出 攜 松 羡 於 倒 景 之 表 〔 五 六 〕 , 入 宴 常 陽 於 瑤房 之 中 〔 五 七 〕 , 曷 為 當 侶 狐 貉 而 偶 猿 狖 乎 ? 所 謂 不 知而 作 也 。 夫 道 也 者 , 逍 遙 虹 霓 , 翱 翔 丹 霄 , 鴻 崖 六 虛 〔五 八 〕 , 唯 意 所 造 。 魁 然 流 擯 , 未 為 戚 也 。 犧 腯 聚 處 ,雖 被 藻 繡 〔 五 九 〕 , 論 其 為 樂 , 孰 與 逸 麟 之 離 群 以 獨 往, 吉 光 坼 偶 而 多 福 哉 〔 六 十 〕 ? 」

David168 说...

校   釋
〔 一 〕   先 以 為 陰 陽 之 術   孫 校 : 「 先」 下 當 有 脫 文 。 校 勘 記 : 榮 案 盧 本 「 先 」 作 「 夫 」 。 明案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亦 作 「 夫 」 。
〔 二 〕   眾 於 忌 諱   校 補 云 : 「 於 」字 無 義 , 疑 「 相 」 之 草 書 , 形 近 之 訛 。

〔 三 〕   不 可 遍 循   「 遍 循 」 原 作 「偏 修 」 。 校 補 云 「 偏 」 當 作 「 遍 」 , 「 修 」 當 作 「 循 」, 並 字 之 誤 也 。 史 記 太 史 公 自 序 云 ; 墨 者 儉 而 難 遵 , 是以 其 事 不 可 遍 循 。 索 隱 曰 : 不 可 遍 循 , 言 難 盡 用 也 。 抱朴 所 言 , 實 本 史 記 。 今 據 改 。

〔 四 〕   指 約 而 易 明 事 少 而 功 多   上述 儒 、 墨 、 道 、 法 、 陰 陽 之 要 旨 , 略 見 史 記 太 史 公 自 序。

〔 五 〕   未 可 據 也   孫 校 : 「 據 」 藏本 作 「 遽 」 。

〔 六 〕   立 天 之 道 至 曰 仁 與 義   語 見周 易 說 卦 。

〔 七 〕   易 有 聖 人 之 道 四 焉   語 見 周易 繫 辭 上 。

〔 八 〕   慕 松 喬 之 武 者 哉   孫 校 : 「武 」 藏 本 作 「 式 」 。 案 魯 藩 本 、 慎 校 本 亦 作 「 式 」 。

〔 九 〕   天 光 之 焜 爛   焜 爛 , 光 明 燦爛 。

〔 一 十 〕 侶 ●  于 跡 水 之 中   ● , 音讎 , 小 魚 。  同 蝦 。

〔 一 一 〕 由 來 久 矣   「 由 」 魯 藩 本 、慎 校 本 作 「 其 」 。

〔 一 二 〕 鴻 隼 屯 飛   孫 校 : 「 鴻 」 刻本 作 「 鷹 」 。 案 : 屯 , 難 也 。

〔 一 三 〕 玉 燭 表 昇 平 之 徵   春 夏 秋 冬四 氣 和 謂 之 玉 燭 , 見 爾 雅 釋 天 。

〔 一 四 〕 澄 醴 彰 德 洽 之 符   澄 醴 即 醴泉 。 爾 雅 釋 天 云 : 甘 雨 時 降 , 萬 物 以 嘉 , 謂 之 醴 泉 。

〔 一 五 〕 焚 輪 虹 霓 寢 其 祅   焚 輪 , 穨風 , 即 暴 風 從 上 下 降 。 爾 雅 釋 天 云 : 「 焚 輪 謂 之 穨 」 。此 句 言 穨 風 與 虹 霓 並 不 為 害 。 穨 同 頹 。

〔 一 六 〕 穨 雲 商 羊 戢 其 翼   商 羊 , 鳥名 。 此 句 言 暴 風 不 起 , 亂 雲 不 翻 , 商 羊 亦 不 飛 舞 。

〔 一 七 〕 叔 代 馳 騖 而 不 足   叔 代 , 指衰 世 之 人 。 馳 騖 , 謂 勞 碌 奔 走 。

〔 一 八 〕 或 洪 波 橫 流   孫 校 : 藏 本 無「 或 」 字 。 明 案 魯 藩 本 亦 無 。

〔 一 九 〕 池 愈 深 而 梯 愈 妙   孫 校 : 二「 愈 」 字 藏 本 作 「 逾 」 。 明 案 魯 藩 本 亦 作 「 逾 」 。

〔 二 十 〕 小 鮮 糜 於 鼎   鮮 , 生 魚 。 老子 云 : 「 治 大 國 若 烹 小 鮮 」 。 孫 校 : 「 糜 」 藏 本 作 「 麋」 。

〔 二 一 〕 老 氏 彭 祖 務 成 鬱 華   校 補 云: 務 成 鬱 華 , 道 家 有 二 說 。 太 上 老 君 開 天 經 ( 雲 笈 七 籤二 ) 云 , 伏 羲 之 時 , 老 君 下 為 師 , 號 曰 無 化 子 , 一 名 鬱華 子 。 帝 堯 之 時 , 老 君 下 為 師 , 號 曰 務 成 子 。 此 謂 務 成鬱 華 諸 仙 , 皆 老 子 化 身 , 蓋 本 道 家 舊 說 也 。 葛 氏 神 仙 傳辨 之 云 , 夫 有 天 地 則 有 道 術 , 道 術 之 士 , 何 時 暫 乏 。 是以 伏 羲 以 來 , 至 于 三 代 , 顯 名 道 術 , 世 世 有 之 , 何 必 常是 一 老 子 也 。 是 抱 朴 不 取 舊 說 者 矣 。 今 以 老 子 、 務 成 、鬱 華 並 列 , 正 可 與 神 仙 傳 相 印 證 。

〔 二 二 〕 其 信 道 者   孫 校 : 「 其 」 下藏 本 有 「 明 」 字 。 案 魯 藩 本 、 慎 校 本 亦 有 「 明 」 字 。

〔 二 三 〕 趙 害 鳴 犢 而 仲 尼 旋 軫   史 記孔 子 世 家 云 : 孔 丘 將 西 見 趙 簡 子 , 至 於 河 , 而 聞 竇 鳴 犢舜 華 之 死 也 , 臨 河 而 嘆 曰 , 美 哉 水 , 洋 洋 乎 ! 丘 之 不 濟此 , 命 也 夫 !

〔 二 四 〕 醴 酒 不 設 而 穆 生 星 行   漢 書楚 元 王 傳 : 初 元 王 敬 禮 申 公 等 , 穆 生 不 嗜 酒 , 元 王 每 置酒 , 常 為 穆 生 設 醴 。 及 王 戊 即 位 , 常 設 , 後 忘 設 焉 。 穆生 退 曰 , 可 以 逝 矣 ! 醴 酒 不 設 , 王 之 意 怠 。 遂 謝 病 去 。

〔 二 五 〕 彼 眾 我 寡 華 元 去 之   左 傳 宣公 二 年 : 鄭 伐 宋 , 宋 師 敗 績 , 囚 華 元 。 宋 人 以 車 馬 贖 華元 于 鄭 , 半 入 , 華 元 逃 歸 , 見 叔 牂 云 云 。 華 元 曰 , 去 之, 夫 其 口 眾 我 寡 。

〔 二 六 〕 入 九 室 以 精 思   九 室 , 修 道之 靜 室 。

〔 二 七 〕 既 不 喜 諠 譁 而 合 污 穢   孫 校: 刻 本 無 「 合 」 字 , 按 當 有 脫 誤 , 未 詳 。 明 案 「 合 」 疑當 作 「 沾 」 , 涉 下 文 「 合 金 丹 」 而 誤 。

〔 二 八 〕 鍊 八 石 之 飛 精   神 仙 傳 老 子傳 云 : 「 所 出 度 世 之 法 , 九 丹 八 石 」 等 。 八 石 見 前 論 仙篇 注 。 校 勘 記 : 御 覽 六 百 七 十 「 精 」 作 「 英 」 。

〔 二 九 〕 尤 忌 利 口 之 愚 人   孫 校 : 「人 」 下 藏 本 有 「 忌 」 字 , 非 。

〔 三 十 〕 或 有 淺 見 毀 之 有 司   孫 校 :「 毀 」 字 當 衍 。

〔 三 一 〕 加 之 罪 福   孫 校 云 「 之 」 下當 脫 「 以 」 字 , 「 福 」 當 作 「 禍 」 。

〔 三 二 〕 得 意 嵩 岫   孫 校 云 : 「 嵩 」一 本 作 「 岩 」 。

〔 三 三 〕 未 欲 昇 天   校 勘 記 : 御 覽 六百 七 十 作 「 未 欲 輕 舉 」 。

〔 三 四 〕 而 人 禍 不 能 加   校 勘 記 : 御覽 六 百 七 十 「 人 禍 」 作 「 凶 禍 」 。

〔 三 五 〕 輕 身 重 義 之 節   孫 校 : 「 義」 藏 本 作 「 命 」 。 案 魯 藩 本 亦 作 「 命 」 。

〔 三 六 〕 其 為 也 善 自 修 以 成 務   孫 校: 「 其 」 藏 本 作 「 無 」 , 誤 。

〔 三 七 〕 其 靜 也 善 居 慎 而 無 悶   孫 校: 「 慎 」 當 作 「 真 」 。

〔 三 八 〕 耶 又 陳 梗 概   孫 校 : 「 耶 」當 作 「 即 」 。 明 案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耶 又 」 作 「 又 聊」 。

〔 三 九 〕 未 可 謂 之 為 減 周 孔 也   慎 校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 減 」 下 有 「 於 」 字 。

〔 四 十 〕 仲 尼 有 竊 比 之 嘆   孔 丘 適 周, 問 禮 於 老 子 。 老 子 曰 , 良 賈 深 藏 若 虛 , 君 子 盛 德 , 容貌 若 愚 , 去 子 之 驕 氣 與 多 欲 , 態 色 與 淫 志 云 云 。 孔 丘 謂弟 子 曰 , 吾 今 日 見 老 子 , 其 猶 龍 耶 ? 蓋 龍 吾 不 能 知 其 乘風 雲 而 上 天 也 。 見 史 記 老 莊 申 韓 列 傳 。 此 即 謂 仲 尼 有 竊比 之 嘆 。

〔 四 一 〕 焦 僥 之 脛   焦 僥 亦 作 僬 僥 。山 海 經 大 荒 南 經 云 : 有 小 人 名 曰 焦 僥 之 國 。 列 子 湯 問 篇: 從 中 州 以 東 四 十 萬 里 得 僬 僥 國 , 人 長 一 尺 五 寸 。

〔 四 二 〕 告 頑 令 嚚   孫 校 : 「 令 」 當作 「 舍 」 。

〔 四 三 〕 則 淪 溺 而 自 失 也   孫 校 : 「則 」 下 當 脫 二 字 。

〔 四 四 〕 斥 鷃 之 揮 短 翅   斥 鷃 亦 作 尺鷃 , 小 鳥 。

〔 四 五 〕 猶 蒼 蠅 之 力 駑 質   孫 校 「 猶」 字 當 衍 , 藏 本 脫 「 蒼 」 字 「 之 」 字 。 明 案 魯 藩 本 亦 脫「 蒼 」 「 之 」 二 字 , 「 蠅 」 訛 為 「 鱦 」 。

〔 四 六 〕 以 涉 昫 猿 之 峻   原 校 : 「 昫」 一 作 「 日 」 。 孫 校 : 「 昫 」 當 作 「 眴 」 。

〔 四 七 〕 然 而 嘍 嘍 守 於 局 隘   嘍 嘍 ,煩 瑣 貌 。

〔 四 八 〕 聰 不 經 曠 明 不 徹 離   曠 , 師曠 , 耳 聰 能 善 辨 音 。 離 , 離 朱 , 古 之 明 目 者 。

〔 四 九 〕 鼓 腹 以 奮 雷 靈   孫 校 : 「 奮」 當 作 「 奪 」 。

〔 五 十 〕 睹 大 明 之 麗 天   大 明 , 指 日月 。

〔 五 一 〕 知 鷦 金 之 可 陋   鷦 金 , 疑 謂鷦 明 鳥 羽 上 之 金 光 。

〔 五 二 〕 俯 不 知 跟   孫 校 : 「 跟 」 藏本 作 「 根 」 。 案 魯 藩 本 亦 作 「 根 」 。

〔 五 三 〕 或 造 玄 洲   玄 洲 , 十 洲 之 一, 人 跡 罕 絕 處 。 海 內 十 洲 記 云 : 玄 洲 在 北 海 之 中 , 上 有太 玄 都 , 饒 金 芝 玉 草 。

〔 五 四 〕 或 棲 板 桐   原 校 : 「 板 」 或作 「 枝 」 。 明 案 : 板 桐 , 山 名 , 崑 崙 墟 三 山 之 一 。 楚 辭莊 忌 哀 時 命 云 : 望 閬 風 之 板 桐 。 洪 氏 補 注 引 博 雅 曰 : 崑崙 虛 有 三 山 , 閬 風 、 板 桐 、 玄 圃 。

〔 五 五 〕 聽 鈞 天 之 樂   鈞 天 之 樂 , 古神 話 傳 說 天 上 之 音 樂 。 昔 趙 簡 子 疾 , 五 日 不 知 人 。 及 簡子 寤 , 語 大 夫 曰 , 我 之 帝 所 甚 樂 , 與 百 神 游 於 鈞 天 , 廣樂 九 奏 萬 舞 , 其 聲 動 人 心 。 見 史 記 趙 世 家 。

〔 五 六 〕 出 攜 松 羡 於 倒 景 之 表   松 ,赤 松 子 ; 羡 , 羡 門 子 高 , 傳 說 皆 是 古 之 仙 人 。 見 劉 向 列仙 傳 王 圓 照 校 正 本 。

〔 五 七 〕 入 宴 常 陽 於 瑤 房 之 中   常 ,平 常 生 ; 陽 , 陵 陽 子 明 , 皆 是 所 謂 修 道 之 人 , 見 列 仙 傳。

〔 五 八 〕 鴻 崖 六 虛   六 虛 , 上 下 四 方。

〔 五 九 〕 犧 腯 聚 處 雖 被 藻 繡   犧 , 宗廟 之 牲 , 色 純 白 曰 犧 , 如 犧 牛 犧 羊 。 腯 , 豕 豚 肥 盛 。 莊周 不 欲 為 被 文 繡 之 犧 牛 , 見 莊 子 列 禦 寇 篇 。

〔 六 十 〕 吉 光 坼 偶 而 多 福   吉 光 , 神獸 , 見 對 俗 篇 注 。

David168 说...

抱 朴 子 內 篇 卷 之 十 一

      仙 藥
    抱 朴 子 曰 : 神 農 四 經 〔 一 〕 曰 , 上 藥 令 人 身 安 命 延, 昇 為 天 神 , 〔 二 〕 遨 遊 上 下 , 使 役 萬 靈 , 體 生 毛 羽 ,行 廚 立 至 〔 三 〕 。 又 曰 , 五 芝 〔 四 〕 及 餌 丹 砂 、 玉 札 、曾 青 、 雄 黃 、 雌 黃 〔 五 〕 、 雲 母 、 太 乙 禹 餘 糧 , 各 可 單服 之 , 皆 令 人 飛 行 長 生 。 又 曰 , 中 藥 養 性 , 下 藥 除 病 ,能 令 毒 蟲 不 加 , 猛 獸 不 犯 , 惡 氣 不 行 , 眾 妖 併 辟 。 又 孝經 援 神 契 曰 , 椒 薑 禦 濕 , 菖 蒲 益 聰 , 巨 勝 延 年 〔 六 〕 ,威 喜 辟 兵 〔 七 〕 。 皆 上 聖 之 至 言 , 方 術 之 實 錄 也 , 明 文炳 然 , 而 世 人 終 於 不 信 , 可 歎 息 者 也 。 仙 藥 之 上 者 丹 砂, 次 則 黃 金 , 次 則 白 銀 , 次 則 諸 芝 , 次 則 五 玉 , 次 則 雲母 〔 八 〕 , 次 則 明 珠 , 次 則 雄 黃 , 次 則 太 乙 禹 餘 糧 , 次則 石 中 黃 子 , 次 則 石 桂 , 次 則 石 英 , 次 則 石 腦 , 次 則 石硫 黃 〔 九 〕 , 次 則 石  , 次 則 曾 青 , 次 則 松 柏 脂 、 茯 苓、 地 黃 、 麥 門 冬 、 木 巨 勝 、 重 樓 、 黃 連 、 石 韋 、 楮 實 、象 柴 〔 一 十 〕 , 一 名 托 盧 〔 一 一 〕 是 也 。 或 云 仙 人 杖 ,或 云 西 王 母 杖 〔 一 二 〕 , 或 名 天 精 , 或 名 卻 老 , 或 名 地骨 , 或 名 苟 杞 也 。 天 門 冬 , 或 名 地 門 冬 , 或 名 莚 門 冬 ,或 名 顛 棘 , 或 名 淫 羊 食 , 或 名 管 松 , 其 生 高 地 , 根 短 而味 甜 , 氣 香 者 善 。 其 生 水 側 下 地 者 , 葉 細 似 蘊 而 微 黃 ,根 長 而 味 多 苦 , 氣 臭 者 下 , 亦 可 服 食 。 然 喜 令 人 下 氣 ,為 益 尤 遲 也 。 服 之 百 日 , 皆 丁 肚 倍  〔 一 三 〕 於 朮 及 黃精 也 , 入 山 便 可 蒸 , 若 煮 啖 之 , 取 足 可 以 斷 穀 。 若 有 力可 餌 之 , 亦 可 作 散 , 并 及 絞 其 汁 作 酒 , 以 服 散 尤 佳 。 楚人 呼 天 門 冬 為 百 部 , 然 自 有 百 部 草 , 其 根 俱 有 百 許 , 相似 如 一 也 , 而 其 苗 小 異 也 。 真 百 部 苗 似 拔 揳 〔 一 四 〕 ,唯 中 以 治 欬 及 殺 蝨 耳 , 不 中 服 食 , 不 可 誤 也 。 如 黃 精 一名 白 及 , 而 實 非 中 以 作 糊 之 白 及 也 。 按 本 草 藥 之 與 他 草同 名 者 甚 多 , 唯 精 博 者 能 分 別 之 , 不 可 不 詳 也 。 黃 精 一名 兔 竹 〔 一 五 〕 , 一 名 救 窮 〔 一 六 〕 , 一 名 垂 珠 〔 一 七〕 。 服 其 花 勝 其 實 , 服 其 實 勝 其 根 , 但 花 難 多 得 。 得 其生 花 十 斛 , 乾 之 纔 可 得 五 六 斗 〔 一 八 〕 耳 , 而 服 之 日 可三 合 , 非 大 有 役 力 者 不 能 辨 也 〔 一 九 〕 。 服 黃 精 僅 十 年, 乃 可 大 得 其 益 耳 〔 二 十 〕 。 俱 以 斷 穀 不 及 朮 , 朮 餌 令人 肥 健 , 可 以 負 重 涉 險 , 但 不 及 黃 精 甘 美 易 食 , 凶 年 可以 與 老 小 休 糧 〔 二 一 〕 , 人 不 能 別 之 , 謂 為 米 脯 也 。
    五 芝 者 , 有 石 芝 , 有 木 芝 , 有 草 芝 , 有 肉 芝 , 有菌 芝 〔 二 二 〕 , 各 有 百 許 種 也 。

    石 芝 者 , 石 象 芝 生 於 海 隅 名 山 〔 二 三 〕 , 及 島 嶼之 涯 有 積 石 者 , 〔 二 四 〕 其 狀 如 肉 象 有 頭 尾 四 足 者 , 良似 生 物 也 , 附 於 大 石 , 喜 在 高 岫 險 峻 之 地 , 或 卻 著 仰 綴也 。 赤 者 如 珊 瑚 , 白 者 如 截 肪 , 黑 者 如 澤 漆 , 青 者 如 翠羽 , 黃 者 如 紫 金 , 而 皆 光 明 洞 徹 如 堅 冰 也 。 晦 夜 去 之 三百 步 〔 二 五 〕 , 便 望 見 其 光 矣 。 大 者 十 餘 斤 , 小 者 三 四斤 , 非 久 齋 至 精 , 及 佩 老 子 入 山 靈 寶 五 符 , 亦 不 能 得 見此 輩 也 〔 二 六 〕 。 凡 見 諸 芝 , 且 先 以 開 山 卻 害 符 置 其 上, 則 不 得 復 隱 蔽 化 去 矣 。 徐 徐 擇 王 相 之 日 , 設 醮 祭 以 酒脯 , 祈 而 取 之 , 皆 從 日 下 禹 步 閉 氣 而 往 也 。 又 若 得 石 象芝 , 擣 之 三 萬 六 千 杵 , 服 方 寸 匕 〔 二 七 〕 , 日 三 , 盡 一斤 , 則 得 千 歲 ; 十 斤 , 則 萬 歲 。 亦 可 分 人 服 也 。 又 玉 脂芝 , 生 於 有 玉 之 山 , 常 居 懸 危 之 處 , 玉 膏 流 出 , 萬 年 已上 , 則 凝 而 成 芝 , 有 似 鳥 獸 之 形 , 色 無 常 彩 , 率 多 似 山玄 水 蒼 玉 也 〔 二 八 〕 。 亦 鮮 明 如 水 精 , 得 而 末 之 , 以 無心 草 汁 和 之 , 須 臾 成 水 , 服 一 升 , 得 一 千 歲 也 。 七 明 九光 芝 , 皆 石 也 , 生 臨 水 之 高 山 石 崖 之 間 , 狀 如 盤  , 不過 徑 尺 以 還 , 有 莖 蔕 連 綴 之 , 起 三 四 寸 , 有 七 孔 者 , 名七 明 , 九 孔 者 名 九 光 , 光 皆 如 星 , 百 餘 步 內 , 夜 皆 望 見其 光 , 其 光 自 別 , 可 散 不 可 合 也 。 常 以 秋 分 伺 之 得 之 〔二 九 〕 , 擣 服 方 寸 匕 , 入 口 則 翕 然 身 熱 , 五 味 甘 美 , 盡一 斤 則 得 千 歲 , 令 人 身 有 光 , 所 居 暗 地 如 月 , 可 以 夜 視也 〔 三 十 〕 。 石 蜜 芝 , 生 少 室 石 戶 中 , 戶 中 便 有 深 谷 ,不 可 得 過 , 以 石 投 谷 中 , 半 日 猶 聞 其 聲 也 。 去 戶 外 十 餘丈 有 石 柱 , 柱 上 有 偃 蓋 石 , 高 度 徑 可 一 丈 許 , 望 見 蜜 芝從 石 戶 上 墮 入 偃 蓋 中 〔 三 一 〕 , 良 久 , 輒 有 一 滴 , 有 似雨 後 屋 之 餘 漏 , 時 時 一 落 耳 。 然 蜜 芝 墮 不 息 , 而 偃 〔 三二 〕 蓋 亦 終 不 溢 也 。 戶 上 刻 石 為 科 斗 字 , 曰 得 服 石 蜜 芝一 斗 者 壽 萬 歲 。 諸 道 士 共 思 惟 其 處 , 不 可 得 往 , 唯 當 以 器 著 勁 竹 木 端 以 承 取 之 , 然 竟 未 有 能 為 之 者 。 按 此 石戶 上 刻 題 如 此 , 前 世 必 已 有 得 之 者 也 。 石 桂 芝 , 生 名 山石 穴 中 〔 三 三 〕 , 似 桂 樹 而 實 石 也 。 高 尺 許 , 大 如 徑 尺〔 三 四 〕 , 光 明 而 味 辛 〔 三 五 〕 , 有 枝 條 , 擣 服 之 一 斤得 千 歲 也 。 石 中 黃 子 , 所 在 有 之 , 沁 水 山 為 尤 多 。 〔 三六 〕 其 在 大 石 中 , 則 其 石 常 潤 濕 不 燥 , 打 其 石 有 數 十 重, 乃 得 之 。 在 大 石 中 , 赤 黃 溶 溶 , 如 雞 子 之 在 其 殼 中 也。 即 當 飲 之 , 不 飲 則 堅 凝 成 石 〔 三 七 〕 , 不 復 中 服 也 。法 正 當 及 未 堅 時 飲 之 , 既 凝 則 應 末 服 也 。 破 一 石 中 , 多者 有 一 升 , 少 者 有 數 合 , 可 頓 服 也 。 雖 不 得 多 , 相 繼 服之 , 共 計 前 後 所 服 〔 三 八 〕 , 合 成 三 升 〔 三 九 〕 , 壽 則千 歲 。 但 欲 多 服 , 唯 患 難 得 耳 。 石 腦 芝 , 生 滑 石 中 〔 四十 〕 , 亦 如 石 中 黃 子 狀 , 但 不 皆 有 耳 。 打 破 大 滑 石 千 許, 乃 可 得 一 枚 。 初 破 之 , 其 在 石 中 , 五 色 光 明 而 自 動 ,服 一 升 得 千 歲 矣 〔 四 一 〕 。 石 硫 黃 芝 〔 四 二 〕 , 五 岳 皆有 , 而 箕 山 為 多 。 其 方 言 許 由 就 此 服 之 而 長 生 , 故 不 復以 富 貴 累 意 , 不 受 堯 禪 也 。 石 硫 丹 者 , 石 之 赤 精 〔 四 三〕 , 蓋 石 硫 黃 之 類 也 。 皆 浸 溢 於 崖 岸 之 間 , 其 濡 濕 者 可丸 服 , 其 已 堅 者 可 散 服 , 如 此 有 百 二 十 〔 四 四 〕 , 皆 石芝 也 , 事 在 太 乙 玉 策 及 昌 宇 內 記 〔 四 五 〕 , 不 可 具 稱 也。

    及 夫 木 芝 者 , 松 柏 脂 淪 入 地 千 歲 〔 四 六 〕 , 化 為茯 苓 , 茯 苓 萬 歲 , 其 上 生 小 木 , 狀 似 蓮 花 , 名 曰 木 威 喜芝 。 夜 視 有 光 , 持 之 甚 滑 , 燒 之 不 然 〔 四 七 〕 , 帶 之 辟兵 , 以 帶 雞 而 雜 以 他 雞 十 二 頭 其 籠 之 , 去 之 十 二 步 , 射十 二 箭 , 他 雞 皆 傷 , 帶 威 喜 芝 者 終 不 傷 也 。 從 生 門 上 採之 , 於 六 甲 陰 乾 之 , 百 日 , 末 服 方 寸 匕 , 日 三 , 盡 一 枚, 則 三 千 歲 也 。 千 歲 之 栝 木 〔 四 八 〕 , 其 下 根 如 坐 人 ,長 七 寸 , 刻 之 有 血 , 以 其 血 塗 足 下 , 可 以 步 行 水 上 不 沒; 以 塗 人 鼻 以 入 水 , 水 為 之 開 , 可 以 止 住 淵 底 也 ; 以 塗身 則 隱 形 , 欲 見 則 拭 之 。 又 可 以 治 病 , 病 在 腹 內 , 刮 服一 刀 圭 〔 四 九 〕 , 其 腫 痛 在 外 者 , 隨 其 所 在 刮 一 刀 圭 ,即 其 腫 痛 所 在 以 摩 之 〔 五 十 〕 , 皆 手 下 即 愈 , 假 令 左 足有 疾 , 則 刮 塗 人 之 左 足 也 〔 五 一 〕 。 又 刮 以 雜 巨 勝 為 燭, 夜 遍 照 地 下 , 有 金 玉 寶 藏 , 則 光 變 青 而 下 垂 , 以 鍤 掘之 可 得 也 。 末 之 , 服 盡 十 斤 則 千 歲 也 。 又 松 樹 枝 三 千 歲者 , 其 皮 中 有 聚 脂 , 狀 如 龍 形 , 名 曰 飛 節 芝 〔 五 二 〕 ,大 者 重 十 斤 , 末 服 之 , 盡 十 斤 〔 五 三 〕 , 得 五 百 歲 也 。又 有 樊 桃 芝 , 其 木 如 昇 龍 , 其 花 葉 如 丹 羅 , 其 實 如 翠 鳥, 高 不 過 五 尺 , 生 於 名 山 之 陰 , 東 流 泉 水 之 土 〔 五 四 〕, 以 立 夏 之 候 伺 之 〔 五 五 〕 , 得 而 末 服 之 , 盡 一 株 得 五千 歲 也 。 參 成 芝 , 赤 色 有 光 , 扣 之 枝 葉 , 如 金 石 之 音 ,折 而 續 之 , 即 復 如 故 。 木 渠 芝 , 寄 生 大 木 上 , 如 蓮 花 ,九 莖 一 叢 , 其 味 甘 而 辛 。 建 木 芝 實 生 於 都 廣 , 其 皮 如 纓蛇 , 其 實 如 鸞 鳥 〔 五 六 〕 。 此 三 芝 得 服 之 , 白 日 昇 天 也。 黃 盧 子 、 尋 木 華 、 玄 液 華 , 此 三 芝 生 於 泰 山 要 鄉 及 奉高 , 有 得 而 服 之 , 皆 令 人 壽 千 歲 。 黃 蘗 檀 桓 芝 者 , 千 歲黃 蘗 , 木 下 根 有 如 三 斛 器 , 去 本 株 一 二 丈 , 以 細 根 相 連狀 如 縷 〔 五 七 〕 , 得 末 而 服 之 , 盡 一 枚 則 成 地 仙 不 死 也。 此 輩 復 百 二 十 種 〔 五 八 〕 , 自 有 圖 也 。

    草 芝 有 獨 搖 芝 , 無 風 自 動 , 其 莖 大 如 手 指 , 赤 如丹 , 素 葉 似 莧 , 其 根 有 大 魁 如 斗 , 有 細 者 如 雞 子 十 二 枚, 周 繞 大 根 之 四 方 , 如 十 二 辰 也 , 相 去 丈 許 , 皆 有 細 根, 如 白 髮 以 相 連 , 生 高 山 深 谷 之 上 , 其 所 生 左 右 無 草 。得 其 大 魁 末 服 之 , 盡 則 得 千 歲 , 服 其 細 者 一 枚 百 歲 , 可以 分 他 人 也 。 懷 其 大 根 即 隱 形 , 欲 見 則 左 轉 而 出 之 。 牛角 芝 , 生 虎 壽 山 及 吳 阪 上 , 狀 似 蔥 , 特 生 如 牛 角 , 長 三四 尺 , 青 色 , 末 服 方 寸 匕 , 日 三 , 至 百 日 〔 五 九 〕 , 則得 千 歲 矣 。 龍 仙 芝 , 狀 如 昇 龍 之 相 負 也 , 以 葉 為 鱗 , 其根 則 如 蟠 龍 , 服 一 枚 則 得 千 歲 矣 。 麻 母 芝 , 似 麻 而 莖 赤色 , 花 紫 色 。 紫 珠 芝 , 其 花 黃 〔 六 十 〕 , 其 葉 赤 , 其 實如 李 而 紫 色 , 二 十 四 枝 輒 相 連 , 而 垂 如 貫 珠 也 。 白 符 芝, 高 四 五 尺 , 似 梅 , 常 以 大 雪 而 花 , 季 冬 而 實 。 朱 草 芝, 九 曲 , 曲 有 三 葉 , 葉 有 三 實 也 。 五 德 芝 , 狀 似 樓 殿 ,莖 方 , 其 葉 五 色 各 具 而 不 雜 , 上 如 偃 蓋 , 中 常 有 甘 露 ,紫 氣 起 數 尺 矣 。 龍 銜 芝 , 常 以 仲 春 對 生 , 三 節 十 二 枝 ,下 根 如 坐 人 。 凡 此 草 芝 , 又 有 百 二 十 種 , 皆 陰 乾 服 之 ,則 令 人 與 天 地 相 畢 , 或 得 千 歲 二 千 歲 。

    肉 芝 者 , 謂 萬 歲 蟾 蜍 , 頭 上 有 角 , 頷 下 有 丹 書 八字 再 重 〔 六 一 〕 , 以 五 月 五 日 日 中 時 取 之 〔 六 二 〕 , 陰乾 百 日 , 以 其 左 足 畫 地 , 即 為 流 水 , 帶 其 左 手 於 身 , 辟五 兵 , 若 敵 人 射 己 者 , 弓 弩 矢 皆 反 還 自 向 也 。 千 歲 蝙 蝠, 色 白 如 雪 , 集 則 倒 縣 , 腦 重 故 也 。 此 二 物 得 而 陰 乾 末服 之 , 令 人 壽 四 萬 歲 〔 六 三 〕 。 千 歲 靈 龜 , 五 色 具 焉 ,其 雄 額 上 兩 骨 起 似 角 〔 六 四 〕 , 以 羊 血 浴 之 , 乃 剔 取 其甲 , 火 炙 擣 服 方 寸 匕 , 日 三 , 盡 一 具 , 壽 千 歲 。 行 山 中, 見 小 人 乘 車 馬 , 長 七 八 寸 者 , 肉 芝 也 , 捉 取 服 之 即 仙矣 。 風 生 獸 似 貂 〔 六 五 〕 , 青 色 , 大 如 狸 , 生 於 南 海 大林 中 , 張 網 取 之 , 積 薪 數 車 以 燒 之 , 薪 盡 而 此 獸 在 灰 中不 然 , 其 毛 不 焦 , 斫 刺 不 入 , 打 之 如 皮 囊 , 以 鐵 鎚 鍛 其頭 數 十 下 乃 死 〔 六 六 〕 , 死 而 張 其 口 以 向 風 , 須 臾 便 活而 起 走 , 以 石 上 菖 蒲 塞 其 鼻 即 死 。 取 其 腦 以 和 菊 花 服 之, 盡 十 斤 , 得 五 百 歲 也 。 又 千 歲 鷰 , 其 窠 戶 北 向 , 其 色多 白 而 尾 掘 〔 六 七 〕 , 取 陰 乾 , 末 服 一 頭 五 百 歲 。 凡 此又 百 二 十 種 , 此 皆 肉 芝 也 。

    菌 芝 , 或 生 深 山 之 中 , 或 生 大 木 之 下 , 或 生 泉 之側 〔 六 八 〕 , 其 狀 或 如 宮 室 , 或 如 車 馬 , 或 如 龍 虎 , 或如 人 形 , 或 如 飛 鳥 , 五 色 無 常 , 亦 百 二 十 種 , 自 有 圖 也。 皆 當 禹 步 往 采 取 之 , 刻 以 骨 刀 , 陰 乾 末 服 方 寸 匕 , 令人 昇 仙 , 中 者 數 千 歲 , 下 者 千 歲 也 。 欲 求 芝 草 , 入 名 山, 必 以 三 月 九 月 , 此 山 開 出 神 藥 之 月 也 , 勿 以 山 佷 日 〔六 九 〕 , 必 以 天 輔 時 , 三 奇 會 尤 佳 。 出 三 奇 吉 門 到 山 ,須 六 陰 之 日 , 明 堂 之 時 , 帶 靈 寶 符 , 牽 白 犬 , 抱 白 雞 ,以 白 鹽 一 斗 , 及 開 山 符 檄 , 著 大 石 上 , 執 吳 唐 草 一 把 以入 山 〔 七 十 〕 , 山 神 喜 , 必 得 芝 也 。 又 采 芝 及 服 芝 , 欲得 王 相 專 和 之 日 , 支 干 上 下 相 生 為 佳 。 此 諸 芝 名 山 多 有之 , 但 凡 庸 道 士 , 心 不 專 精 , 行 穢 德 薄 , 又 不 曉 入 山 之術 , 雖 得 其 圖 , 不 知 其 狀 , 亦 終 不 能 得 也 。 山 無 大 小 ,皆 有 鬼 神 , 其 鬼 神 不 以 芝 與 人 , 人 則 雖 踐 之 , 不 可 見 也。

    又 雲 母 有 五 種 , 而 人 多 不 能 分 別 也 , 法 當 舉 以 向日 , 看 其 色 , 詳 占 視 之 , 乃 可 知 耳 。 正 爾 於 陰 地 視 之 ,不 見 其 雜 色 也 。 五 色 並 具 而 多 青 者 名 雲 英 , 宜 以 春 服 之。 五 色 並 具 而 多 赤 者 名 雲 珠 , 宜 以 夏 服 之 。 五 色 並 具 而多 白 者 名 雲 液 , 宜 以 秋 服 之 。 五 色 並 具 而 多 黑 者 名 雲 母, 宜 以 冬 服 之 。 但 有 青 黃 二 色 者 名 雲 沙 , 宜 以 季 夏 服 之。 皛 皛 純 白 名 磷 石 〔 七 一 〕 , 可 以 四 時 長 服 之 也 。 服 五雲 之 法 , 或 以 桂 蔥 水 玉 化 之 以 為 水 , 或 以 露 於 鐵 器 中 ,以 玄 水 熬 之 為 水 , 或 以 硝 石 合 於 筒 中 埋 之 為 水 , 或 以 蜜搜 為 酪 〔 七 二 〕 , 或 以 秋 露 漬 之 百 日 , 韋 囊 挻 以 為 粉 〔七 三 〕 , 或 以 無 巔 草 樗 血 合 餌 之 , 服 之 一 年 , 則 百 病 除〔 七 四 〕 , 三 年 久 服 〔 七 五 〕 , 老 公 反 成 童 子 , 五 年 不闕 , 可 役 使 鬼 神 〔 七 六 〕 , 入 火 不 燒 , 入 水 不 濡 , 踐 棘而 不 傷 膚 〔 七 七 〕 , 與 仙 人 相 見 。 又 他 物 埋 之 即 朽 , 著火 即 焦 〔 七 八 〕 , 而 五 雲 以 納 猛 火 中 , 經 時 終 不 然 , 埋之 永 不 腐 敗 , 故 能 令 人 長 生 也 。 又 云 , 服 之 十 年 , 雲 氣常 覆 其 上 , 服 其 母 以 致 其 子 , 理 自 然 也 〔 七 九 〕 。 又 向日 看 之 , 晻 晻 純 黑 色 起 者 , 不 中 服 , 令 人 病 淋 發 瘡 。 雖水 餌 之 , 皆 當 先 以 茅 屋 霤 水 , 若 東 流 水 露 水 , 漬 之 百 日, 淘 汰 去 其 土 石 , 乃 可 用 耳 。 中 山 衛 叔 卿 服 之 , 積 久 能乘 雲 而 行 , 以 其 方 封 之 玉 匣 之 中 , 仙 去 之 後 , 其 子 名 世, 及 漢 使 者 梁 伯 , 得 而 按 方 合 服 , 皆 得 仙 去 。

    又 雄 黃 當 得 武 都 山 所 出 者 , 純 而 無 雜 , 其 赤 如 雞冠 , 光 明 曄 曄 者 , 乃 可 用 耳 。 其 但 純 黃 似 雄 黃 色 〔 八 十〕 , 無 赤 光 者 , 不 任 以 作 仙 藥 , 可 以 合 理 病 藥 耳 。 餌 服之 法 , 或 以 蒸 煮 之 , 或 以 酒 餌 , 或 先 以 硝 石 化 為 水 乃 凝之 〔 八 一 〕 , 或 以 玄 胴 腸 〔 八 二 〕 裹 蒸 之 於 赤 土 下 , 或以 松 脂 和 之 , 或 以 三 物 煉 之 , 引 之 如 布 , 白 如 冰 , 服 之皆 令 人 長 生 , 百 病 除 , 三 尸 下 , 瘢 痕 滅 , 白 髮 黑 , 墮 齒生 , 千 日 則 玉 女 來 侍 , 可 得 役 使 , 以 致 行 廚 。 又 玉 女 常以 黃 玉 為 誌 , 大 如 黍 米 , 在 鼻 上 , 是 真 玉 女 也 , 無 此 誌者 , 鬼 試 人 耳 。

    玉 亦 仙 藥 , 但 難 得 耳 。 玉 經 曰 : 服 金 者 壽 如 金 ,服 玉 者 壽 如 玉 也 。 又 曰 : 服 玄 真 者 , 其 命 不 極 。 玄 真 者, 玉 之 別 名 也 。 令 人 身 飛 輕 舉 , 不 但 地 仙 而 已 。 然 其 道遲 成 , 服 一 二 百 斤 , 乃 可 知 耳 。 玉 可 以 烏 米 酒 及 地 榆 酒化 之 為 水 〔 八 三 〕 , 亦 可 以 蔥 漿 消 之 為  , 亦 可 餌 以 為丸 , 亦 可 燒 以 為 粉 , 服 之 一 年 已 上 , 入 水 不 霑 , 入 火 不灼 , 刃 之 不 傷 , 百 毒 不 犯 也 。 不 可 用 已 成 之 器 , 傷 人 無益 , 當 得 璞 玉 , 乃 可 用 也 , 得 于 闐 國 白 玉 尤 善 。 其 次 有南 陽 徐 善 亭 部 界 中 玉 及 日 南 盧 容 水 中 玉 亦 佳 。 赤 松 子 以玄 蟲 血 漬 玉 為 水 而 服 之 , 故 能 乘 煙 上 下 也 〔 八 四 〕 。 玉屑 服 之 與 水 餌 之 , 俱 令 人 不 死 。 所 以 為 不 及 金 者 , 令 人數 數 發 熱 , 似 寒 食 散 狀 也 〔 八 五 〕 。 若 服 玉 屑 者 , 宜 十日 輒 一 服 雄 黃 丹 砂 各 一 刀 圭 , 散 髮 洗 沐 寒 水 , 迎 風 而 行, 則 不 發 熱 也 。 董 君 異 嘗 以 玉 醴 與 盲 人 服 之 , 目 旬 日 而愈 。 有 吳 延 稚 者 , 志 欲 服 玉 , 得 玉 經 方 不 具 , 了 不 知 其節 度 禁 忌 , 乃 招 合 得 珪 璋 環 璧 , 及 校 劍 〔 八 六 〕 所 用 甚多 , 欲 餌 治 服 之 , 後 余 為 說 此 不 中 用 , 乃 歎 息 曰 : 事 不可 不 精 , 不 但 無 益 , 乃 幾 作 禍 也 。

    又 銀 但 不 及 金 玉 耳 , 可 以 地 仙 也 。 服 之 法 , 以 麥漿 化 之 , 亦 可 以 朱 草 酒 餌 之 , 亦 可 以 龍 膏 煉 之 , 然 三 服〔 八 七 〕 , 輒 大 如 彈 丸 者 , 又 非 清 貧 道 士 所 能 得 也 。

    又 真 珠 徑 一 寸 以 上 可 服 , 服 之 可 以 長 久 , 酪 漿 漬之 皆 化 如 水 銀 , 亦 可 以 浮 石 水 蜂 窠 化 〔 八 八 〕 , 包 彤 蛇黃 合 之 , 可 引 長 三 四 尺 , 丸 服 之 , 絕 穀 服 之 , 則 不 死 而長 生 也 。 淳 漆 不 沾 者 , 服 之 令 人 通 神 長 生 , 餌 之 法 , 或以 大 無 腸 公 子 , 或 云 大 蟹 , 十 枚 投 其 中 〔 八 九 〕 , 或 以雲 母 水 , 或 以 玉 水 合 服 之 , 九 蟲 悉 下 , 惡 血 從 鼻 去 , 一年 六 甲 行 廚 至 也 。

    桂 可 以 蔥 涕 合 蒸 作 水 , 可 以 竹 瀝 合 餌 之 , 亦 可 以先 知 君 腦 , 或 云 龜 , 和 服 之 〔 九 十 〕 , 七 年 , 能 步 行 水上 , 長 生 不 死 也 。

    巨 勝 一 名 胡 麻 , 餌 服 之 不 老 , 耐 風 濕 , 補 衰 老 也。 桃 膠 以 桑 灰 汁 漬 , 服 之 百 病 愈 , 久 服 之 身 輕 有 光 明 ,在 晦 夜 之 地 如 月 出 也 , 多 服 之 則 可 以 斷 穀 。

    ● 木 實 之 赤 者 〔 九 一 〕 , 餌 之 一 年 , 老 者 還 少 ,令 人 徹 視 見 鬼 。 〔 九 二 〕 昔 道 士 梁 須 〔 九 三 〕 年 七 十 乃服 之 , 轉 更 少 , 至 年 百 四 十 歲 〔 九 四 〕 , 能 夜 書 〔 九 五〕 , 行 及 奔 馬 , 後 入 青 龍 山 去 。 槐 子 以 新 甕 〔 九 六 〕 合泥 封 之 , 二 十 餘 日 , 其 表 皮 皆 爛 , 乃 洗 之 如 大 豆 , 日 服之 , 此 物 主 補 腦 , 久 服 之 , 令 人 髮 不 白 而 長 生 〔 九 七 〕。 玄 中 蔓 方 , 楚 飛 廉 、 澤 瀉 、 地 黃 、 黃 連 之 屬 , 凡 三 百餘 種 , 皆 能 延 年 , 可 單 服 也 。 靈 飛 散 、 未 夬 丸 〔 九 八 〕、 制 命 丸 、 羊 血 丸 , 皆 令 人 駐 年 卻 老 也 。

    南 陽 酈 縣 山 中 有 甘 谷 水 , 谷 水 所 以 甘 者 , 谷 上 左右 皆 生 甘 菊 , 菊 花 墮 其 中 , 歷 世 彌 久 , 故 水 味 為 變 。 其臨 此 谷 中 居 民 , 皆 不 穿 井 , 悉 食 甘 谷 水 , 食 者 無 不 老 壽, 高 者 百 四 五 十 歲 , 下 者 不 失 八 九 十 , 無 夭 年 人 , 得 此菊 力 也 。 故 司 空 王 暢 太 尉 劉 寬 太 傅 袁 隗 , 皆 為 南 陽 太 守, 每 到 官 , 常 使 酈 縣 月 送 甘 谷 水 四 十 斛 以 為 飲 食 。 此 諸公 多 患 風 痺 及 眩 冒 , 皆 得 愈 , 但 不 能 大 得 其 益 , 如 甘 谷上 居 民 , 生 小 便 飲 食 此 水 者 耳 。 又 菊 花 與 薏 花 相 似 , 直以 甘 苦 別 之 耳 , 菊 甘 而 薏 苦 , 諺 言 所 謂 苦 如 薏 者 也 。 今所 在 有 真 菊 , 但 為 少 耳 , 率 多 生 於 水 側 , 緱 氏 山 與 酈 縣最 多 , 仙 方 所 謂 日 精 更 生 〔 九 九 〕 , 周 盈 皆 一 菊 , 而 根莖 花 實 異 名 , 其 說 甚 美 , 而 近 來 服 之 者 略 無 效 , 正 由 不得 真 菊 也 。 夫 甘 谷 水 得 菊 之 氣 味 , 亦 何 足 言 。 而 其 上 居民 , 皆 以 延 年 , 況 將 復 好 藥 , 安 得 無 益 乎 ?

    余 亡 祖 鴻 臚 少 卿 曾 為 臨 沅 令 〔 一 0 十 〕 , 云 此 縣有 廖 氏 家 , 世 世 壽 考 , 或 出 百 歲 , 或 八 九 十 , 後 徙 去 ,子 孫 轉 多 夭 折 。 他 人 居 其 故 宅 , 復 如 舊 , 後 累 世 壽 考 。由 此 乃 覺 是 宅 之 所 為 , 而 不 知 其 何 故 , 疑 其 井 水 殊 赤 ,乃 試 掘 井 左 右 , 得 古 人 埋 丹 砂 數 十 斛 , 去 井 數 尺 〔 一 0一 〕 , 此 丹 砂 汁 因 泉 漸 入 井 , 是 以 飲 其 水 而 得 壽 , 況 乃餌 煉 丹 砂 而 服 之 乎 〔 一 0 二 〕 ?

    余 又 聞 上 黨 有 趙 瞿 者 , 病 癩 歷 年 , 眾 治 之 不 愈 ,垂 死 。 或 云 不 及 活 , 流 棄 之 , 後 子 孫 轉 相 注 易 , 其 家 乃 糧 將 之 , 送 置 山 穴 中 。 瞿 在 穴 中 , 自 怨 不 幸 〔 一 0 三〕 , 晝 夜 悲 歎 , 涕 泣 經 月 。 有 仙 人 行 經 過 穴 , 見 而 哀 之, 具 問 訊 之 。 瞿 知 其 異 人 , 乃 叩 頭 自 陳 乞 哀 〔 一 0 四 〕, 於 是 仙 人 以 一 囊 藥 賜 之 , 教 其 服 法 。 瞿 服 之 百 許 日 ,瘡 都 愈 , 顏 色 豐 悅 , 肌 膚 玉 澤 。 仙 人 又 過 視 之 , 瞿 謝 受更 生 活 之 恩 , 乞 丐 其 方 〔 一 0 五 〕 。 仙 人 告 之 曰 , 此 是松 脂 耳 , 此 山 中 更 多 此 物 , 汝 鍊 之 服 , 可 以 長 生 不 死 。瞿 乃 歸 家 , 家 人 初 謂 之 鬼 也 , 甚 驚 愕 〔 一 0 六 〕 。 瞿 遂長 服 松 脂 , 身 體 轉 輕 , 氣 力 百 倍 , 登 危 越 險 , 終 日 不 極, 年 百 七 十 歲 , 齒 不 墮 , 髮 不 白 。 夜 臥 , 忽 見 屋 間 有 光大 如 鏡 者 , 以 問 左 右 , 皆 云 不 見 , 久 而 漸 大 , 一 室 盡 明如 晝 日 。 又 夜 見 面 上 有 綵 女 二 人 , 長 二 三 寸 , 面 體 皆 具, 但 為 小 耳 , 遊 戲 其 口 鼻 之 間 , 如 是 且 一 年 , 此 女 漸 長大 , 出 在 其 側 。 又 常 聞 琴 瑟 之 音 , 欣 然 獨 笑 , 在 人 間 三百 許 年 〔 一 0 七 〕 , 色 如 小 童 , 乃 入 抱 犢 山 去 , 必 地 仙也 。 于 時 聞 瞿 服 松 脂 如 此 〔 一 0 八 〕 , 於 是 競 服 。 其 多役 力 者 , 乃 車 運 驢 負 , 積 之 盈 室 , 服 之 遠 者 , 不 過 一 月, 未 覺 大 有 益 輒 止 , 有 志 者 難 得 如 是 也 。

    又 漢 成 帝 時 , 獵 者 於 終 南 山 中 , 見 一 人 無 衣 服 ,身 生 黑 毛 , 獵 人 見 之 , 欲 逐 取 之 , 而 其 人 踰 坑 越 谷 , 有如 飛 騰 , 不 可 逮 及 。 於 是 乃 密 伺 候 其 所 在 , 合 圍 得 之 ,定 是 婦 人 〔 一 0 九 〕 。 問 之 , 言 我 本 是 秦 之 宮 人 也 , 聞關 東 賊 至 , 秦 王 出 降 , 宮 室 燒 燔 , 驚 走 入 山 , 飢 無 所 食, 垂 餓 死 〔 一 一 十 〕 , 有 一 老 翁 教 我 食 松 葉 松 實 〔 一 一一 〕 , 當 時 苦 澀 , 後 稍 便 之 , 遂 使 不 飢 不 渴 , 冬 不 寒 ,夏 不 熱 。 計 此 女 定 是 秦 王 子 嬰 宮 人 , 至 成 帝 之 世 , 二 百許 歲 , 乃 將 歸 , 以 穀 食 之 , 初 聞 穀 臭 嘔 吐 , 累 日 乃 安 。如 是 二 年 許 , 身 毛 乃 脫 落 , 轉 老 而 死 。 向 使 不 為 人 所 得, 便 成 仙 人 矣 。

    南 陽 文 氏 , 說 其 先 祖 , 漢 末 大 亂 , 逃 去 山 中 , 飢困 欲 死 。 有 一 人 教 之 食 朮 , 遂 不 能 飢 〔 一 一 二 〕 , 數 十年 乃 來 還 鄉 里 , 顏 色 更 少 , 氣 力 勝 故 。 自 說 在 山 中 時 ,身 輕 欲 跳 , 登 高 履 險 , 歷 日 不 極 , 行 冰 雪 中 , 了 不 知 寒。 常 見 一 高 巖 上 , 有 數 人 對 坐 博 戲 者 , 有 讀 書 者 , 俛 而視 文 氏 , 因 聞 其 相 問 〔 一 一 三 〕 , 言 此 子 中 呼 上 否 。 其一 人 答 言 未 可 也 。 朮 一 名 山  〔 一 一 四 〕 , 一 名 山 精 。故 神 藥 經 曰 : 必 欲 長 生 , 常 服 山 精 〔 一 一 五 〕 。

    昔 仙 人 八 公 〔 一 一 六 〕 , 各 服 一 物 , 以 得 陸 仙 ,各 數 百 年 , 乃 合 神 丹 金 液 , 而 昇 太 清 耳 。 人 若 合 八 物 ,鍊 而 服 之 , 不 得 其 力 , 是 其 藥 力 有 轉 相 勝 畏 故 也 。 韓 終服 菖 蒲 十 三 年 〔 一 一 七 〕 , 身 生 毛 , 日 視 書 萬 言 , 皆 誦之 , 冬 袒 不 寒 。 又 菖 蒲 生 須 得 石 上 〔 一 一 八 〕 , 一 寸 九節 已 上 , 紫 花 者 尤 善 也 。 趙 他 子 服 桂 二 十 年 〔 一 一 九 〕, 足 下 生 毛 , 日 行 五 百 里 , 力 舉 千 斤 。 移 門 子 服 五 味 子十 六 年 〔 一 二 十 〕 , 色 如 玉 女 , 入 水 不 沾 , 入 火 不 灼 也。 楚 文 子 服 地 黃 八 年 , 夜 視 有 光 , 手 上 車 弩 也 〔 一 二 一〕 。 林 子 明 服 朮 十 一 年 , 耳 長 五 寸 , 身 輕 如 飛 , 能 超 踰淵 谷 二 丈 許 。 杜 子 微 服 天 門 冬 , 御 八 十 妾 〔 一 二 二 〕 ,有 子 百 三 十 人 , 〔 一 二 三 〕 日 行 三 百 里 。 任 子 季 服 茯 苓十 八 年 , 仙 人 玉 女 往 從 之 , 能 隱 能 彰 , 不 復 食 穀 , 灸 瘢皆 滅 , 面 體 玉 光 。 陵 陽 子 仲 服 遠 志 二 十 年 , 有 子 三 十 七人 , 開 書 所 視 不 忘 , 坐 在 立 亡 。 仙 經 曰 : 雖 服 草 木 之 葉, 已 得 數 百 歲 , 忽 怠 於 神 丹 〔 一 二 四 〕 , 終 不 能 仙 。 以此 論 之 , 草 木 延 年 而 已 , 非 長 生 之 藥 可 知 也 。 未 得 作 丹, 且 可 服 之 , 以 自 榰 持 耳 〔 一 二 五 〕 。

    或 問 : 「 服 食 藥 物 , 有 前 後 之 宜 乎 ? 」 抱 朴 子 答曰 : 「 按 中 黃 子 服 食 節 度 云 , 服 治 病 之 藥 , 以 食 前 服 之; 養 性 之 藥 , 以 食 後 服 之 。 吾 以 咨 鄭 君 , 何 以 如 此 。 鄭君 言 , 此 易 知 耳 , 欲 以 藥 攻 病 , 既 宜 及 未 食 , 內 虛 , 令藥 力 勢 易 行 , 若 以 食 後 服 之 , 則 藥 但 攻 穀 而 力 盡 矣 ; 若欲 養 性 , 而 以 食 前 服 藥 , 則 力 未 行 , 而 被 穀 驅 之 下 去 不得 止 , 無 益 也 。 」

    或 問 曰 : 「 人 服 藥 以 養 性 , 云 有 所 宜 , 有 諸 乎 ?」 抱 朴 子 答 曰 : 「 按 玉 策 記 及 開 明 經 , 皆 以 五 音 六 屬 ,知 人 年 命 之 所 在 。 子 午 屬 庚 , 卯 酉 屬 己 , 寅 申 屬 戊 , 丑未 屬 辛 , 辰 戌 屬 丙 , 巳 亥 屬 丁 。 一 言 得 之 者 , 宮 與 土 也。 三 言 得 之 者 , 徵 與 火 也 。 五 言 得 之 者 , 羽 與 水 也 。 七言 得 之 者 , 商 與 金 也 。 九 言 得 之 者 , 角 與 木 也 。 若 本 命屬 土 , 不 宜 服 青 色 藥 ; 屬 金 , 不 宜 服 赤 色 藥 ; 屬 木 , 不宜 服 白 色 藥 ; 屬 水 , 不 宜 服 黃 色 藥 ; 屬 火 , 不 宜 服 黑 色藥 。 以 五 行 之 義 , 木 克 土 , 土 克 水 , 水 克 火 , 火 克 金 ,金 剋 木 故 也 。 若 金 丹 大 藥 , 不 復 論 宜 與 不 宜 也 。

    一 言 宮 。 庚 子 庚 午 , 辛 未 辛 丑 , 丙 辰 丙 戌 , 丁 亥丁 巳 , 戊 寅 戊 申 , 己 卯 己 酉 。

    三 言 徵 。 甲 辰 甲 戌 , 乙 亥 乙 巳 , 丙 寅 丙 申 , 丁 酉丁 卯 , 戊 午 戊 子 , 己 未 己 丑 。

    五 言 羽 。 甲 寅 甲 申 , 乙 卯 乙 酉 , 丙 子 丙 午 , 丁 未丁 丑 , 壬 辰 壬 戌 , 癸 巳 癸 亥 。

    七 言 商 。 甲 子 甲 午 , 乙 丑 乙 未 , 庚 辰 庚 戌 , 辛 巳辛 亥 , 壬 申 壬 寅 , 癸 卯 癸 酉 。

    九 言 角 。 戊 辰 戊 戌 , 己 巳 己 亥 , 庚 寅 庚 申 , 辛 卯辛 酉 , 壬 午 壬 子 , 癸 丑 癸 未 。

    禹 步 法 〔 一 二 六 〕 : 前 舉 左 , 右 過 左 , 左 就 右 。次 舉 右 〔 一 二 七 〕 , 左 過 右 , 右 就 左 。 次 舉 右 , 右 過 左, 左 就 右 。

    如 此 三 步 , 當 滿 二 丈 一 尺 〔 一 二 八 〕 , 後 有 九 跡〔 一 二 九 〕 。

    小 神 方 〔 一 三 十 〕 , 用 真 丹 三 斤 , 白 蜜 一 斤 〔 一三 一 〕 , 合 和 日 曝 煎 之 , 令 可 丸 。 旦 服 如 麻 子 十 丸 , 未一 年 , 髮 白 更 黑 , 齒 墮 更 生 , 身 體 潤 澤 , 長 服 之 , 老 翁還 成 少 年 , 常 服 長 生 不 死 也 〔 一 三 二 〕 。

    小 餌 黃 金 方 , 火 銷 金 納 清 酒 中 , 二 百 出 , 二 百 入, 即 沸 矣 。 握 之 出 指 間 〔 一 三 三 〕 , 令 如 泥 , 若 不 沸 及握 之 不 出 指 間 , 即 復 銷 之 內 酒 中 無 數 也 。 成 服 如 彈 丸 一枚 , 亦 可 汁 一 丸 分 為 小 丸 , 服 三 十 日 , 無 寒 溫 , 神 人 玉女 下 之 。 又 銀 亦 可 餌 , 與 金 同 法 。 服 此 二 物 , 可 居 名 山石 室 中 , 一 年 即 輕 舉 矣 。 人 間 服 之 , 名 地 仙 , 勿 妄 傳 也。

    兩 儀 子 餌 銷 黃 金 法 〔 一 三 四 〕 , 豬 負 革 肪 〔 一 三五 〕 三 斤 , 醇 苦 酒 一 斗 , 取 黃 金 五 兩 , 置 器 中 煎 之 , 出爐 , 以 金 置 肪 中 〔 一 三 六 〕 , 百 入 百 出 , 苦 酒 亦 爾 〔 一三 七 〕 ,  一 斤 金 , 壽 弊 天 地 〔 一 三 八 〕 , 食 半 斤 金 ,壽 二 千 歲 ; 五 兩 , 千 二 百 歲 , 無 多 少 , 便 可 餌 之 。 當 以王 相 之 日 , 作 之 神 良 , 勿 傳 人 , 傳 人 , 藥 不 成 不 神 也 〔一 三 九 〕 。 欲 食 去 尸 藥 〔 一 四 0 〕 , 當 服 丹 砂 。

    餌 丹 砂 法 , 丹 砂 一 斤 , 搗 簁 , 下 〔 一 四 一 〕 醇 苦酒 三 升 〔 一 四 二 〕 , 淳 漆 二 升 〔 一 四 三 〕 , 凡 三 物 合 ,令 相 得 〔 一 四 四 〕 , 微 火 上 煎 之 , 令 可 丸 , 服 如 麻 子 三丸 , 日 再 。 四 十 日 〔 一 四 五 〕 , 腹 中 百 病 愈 , 三 尸 去 ;服 之 百 日 , 肌 骨 堅 強 ; 服 之 千 日 , 司 命 削 死 籍 〔 一 四 六〕 , 與 天 地 相 保 〔 一 四 七 〕 , 日 月 相 望 , 改 形 易 容 , 變化 無 常 , 日 中 無 影 , 乃 別 有 光 矣 〔 一 四 八 〕 。

David168 说...

校   釋
〔 一 〕   神 農 四 經   孫 校 : 太 平 御 覽 九百 八 十 四 引 無 「 四 」 字 。 明 按 博 物 志 引 神 農 經 曰 , 上 藥養 命 , 中 藥 養 性 , 下 藥 治 病 云 云 , 大 抵 與 此 相 同 。 唯 本篇 所 言 上 藥 , 譸 張 度 仙 之 作 用 , 是 其 異 者 。
〔 二 〕   昇 為 天 神   孫 校 : 藏 本 無 「為 」 字 , 御 覽 引 「 神 」 下 有 「 仙 」 字 。

〔 三 〕   行 廚 立 至   前 金 丹 篇 云 : 欲致 行 廚 , 取 黑 丹 和 水 , 以 塗 左 手 , 其 所 求 如 口 所 道 , 皆自 至 。

〔 四 〕   又 曰 五 芝   校 勘 記 : 御 覽 九百 八 十 四 「 五 芝 」 上 有 「 餌 」 字 。 明 按 影 宋 本 御 覽 無 。

〔 五 〕   雄 黃 雌 黃   孫 校 : 御 覽 引 無「 雌 黃 」 二 字 。

〔 六 〕   巨 勝 延 年   神 農 本 草 經 云 :胡 麻 一 名 巨 勝 , 味 甘 平 , 補 五 內 , 益 氣 力 , 久 服 輕 身 不老 。

〔 七 〕   威 喜 辟 兵   威 喜 , 木 芝 名 。本 篇 下 文 云 , 木 威 喜 芝 , 夜 視 有 光 , 燒 之 不 燃 , 帶 之 辟兵 。

〔 八 〕   次 則 雲 母   孫 校 : 御 覽 九 百八 十 四 引 「 雲 母 」 作 「 五 雲 」 。

〔 九 〕   次 則 石 硫 黃   孫 校 : 御 覽 九百 八 十 四 引 「 黃 」 作 「 丹 」 。 明 案 「 硫 」 一 作 「 流 」 。石 硫 黃 亦 名 硫 黃 。 神 農 本 草 經 云 , 主 治 疽 痔 惡 血 , 能 化金 銀 銅 鐵 奇 物 。

〔 一 十 〕 象 柴   孫 校 : 御 覽 大 觀 本 草引 「 象 」 作 「 家 」 。

〔 一 一 〕 一 名 托 盧   「 托 」 原 作 「 純」 。 孫 校 : 御 覽 大 觀 本 草 引 「 純 」 作 「 托 」 。 校 補 云 ,作 「 托 盧 」 是 也 。 「 純 」 乃 「 托 」 字 形 近 之 訛 。 說 文 木部 云 , 宅 櫨 木 出 宏 農 山 。 列 仙 傳 云 , 陸 通 好 養 生 , 食 橐盧 木 及 蕪 青 子 。 周 禮 掌 染 草 注 云 , 染 草 茅 蒐 橐 蘆 豕 首 之屬 。 托 與 宅 橐 , 盧 與 蘆 櫨 , 並 聲 同 相 通 。 今 據 改 。

〔 一 二 〕 或 云 仙 人 杖 或 云 西 王 母 杖  校 勘 記 云 ,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四 「 或 云 」 作 「 或 名 」 , 兩 句皆 同 。

〔 一 三 〕 倍    孫 校 : 「  」 舊 誤 作「 駃 」 , 今 校 正 。 明 按  , 音 試 , 馬 疾 行 , 此 喻 成 效 快速 。

〔 一 四 〕 真 百 部 苗 似 拔 揳   重 修 政 和證 類 本 草 九 云 : 百 部 根 主 治 咳 嗽 上 氣 。 本 篇 謂 其 能 治 欬及 殺 蝨 。 拔 揳 亦 作 菝 ● 。 重 修 政 和 證 類 本 草 八 云 : 菝 ● , 主 腰 背 寒 痛 風 痹 。

〔 一 五 〕 黃 精 一 名 兔 竹   孫 校 : 御 覽九 百 八 十 九 引 「 兔 」 作 「 鹿 」 。 校 勘 記 云 : 遍 檢 御 覽 眾本 並 作 「 菟 」 , 校 語 以 為 作 「 鹿 」 , 未 知 何 據 ? 明 案 影宋 本 御 覽 亦 作 「 菟 」 , 「 鹿 」 字 殆 「 兔 」 形 近 之 訛 。

〔 一 六 〕 一 名 救 窮   孫 校 : 「 救 窮 」御 覽 引 作 「 雞 格 」 。

〔 一 七 〕 一 名 垂 珠   孫 校 : 「 垂 」 御覽 引 作 「 岳 」 。

〔 一 八 〕 纔 可 得 五 六 斗   孫 校 : 「 斗」 御 覽 引 作 「 升 」 。

〔 一 九 〕 不 能 辨 也   崇 文 本 「 辨 」 作「 辦 」 。

〔 二 十 〕 乃 可 大 得 其 益 耳   校 勘 記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九 引 作 「 乃 可 得 益 壽 」 。 明 案 影 宋 本 御 覽無 「 壽 」 字 , 博 物 志 曰 , 太 陽 之 草 , 名 曰 黃 精 , 餌 之 可以 長 生 。

〔 二 一 〕 凶 年 可 以 與 老 小 休 糧   孫 校: 「 休 」 大 觀 本 草 引 作 「 代 」 。

〔 二 二 〕 五 芝 者 有 石 芝 至 菌 芝   本 書遐 覽 篇 著 錄 有 木 芝 圖 、 菌 芝 圖 、 肉 芝 圖 、 石 芝 圖 、 大 魄雜 芝 圖 。

〔 二 三 〕 生 於 海 隅 名 山   校 勘 記 : 御覽 九 百 八 十 五 作 「 海 隅 石 山 」 。

〔 二 四 〕 有 積 石 者   校 勘 記 : 御 覽 九百 八 十 五 作 「 肉 芝 者 」 , 無 「 有 積 石 」 三 字 。

〔 二 五 〕 晦 夜 去 之 三 百 步   孫 校 : 「三 」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五 引 作 「 一 二 」 。

〔 二 六 〕 亦 不 能 得 見 此 輩 也   校 勘 記: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五 引 「 此 輩 也 」 作 「 此 光 也 」 。 明 案 影宋 本 御 覽 無 「 光 也 」 二 字 。

〔 二 七 〕 服 方 寸 匕   方 寸 匕 , 量 藥 具, 作 匕 正 方 一 寸 , 抄 散 藥 取 不 落 為 度 , 武 威 漢 墓 出 土 醫藥 簡 牘 中 有 方 寸 匕 之 稱 。

〔 二 八 〕 又 玉 脂 芝 生 於 有 玉 之 山 至 似山 玄 水 蒼 玉 也   曲 園 云 : 玉 藻 篇 , 公 侯 佩 山 玄 玉 , 大 夫佩 水 蒼 玉 。 注 曰 , 玉 有 山 玄 水 蒼 者 , 視 之 文 色 所 似 也 。正 義 曰 , 玉 色 似 山 之 玄 而 雜 有 文 , 似 水 之 蒼 而 雜 有 文 。然 則 山 玄 水 蒼 初 非 一 色 , 此 玉 芝 殆 亦 或 玄 或 蒼 者 歟 !

〔 二 九 〕 常 以 秋 分 伺 之 得 之   校 勘 記: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五 「 伺 之 」 作 為 「 伺 而 」 。 案 影 宋 本 御覽 仍 作 「 伺 之 」 。

〔 三 十 〕 可 以 夜 視 也   校 勘 記 : 御 覽九 百 八 十 五 「 夜 視 」 作 「 夜 視 書 」 。

〔 三 一 〕 從 石 戶 上 墮 入 偃 蓋 中   「 墮」 原 作 「 隨 」 。 孫 校 云 :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五 引 「 隨 」 作 「墮 」 。 明 案 當 作 「 墮 」 , 今 據 訂 正 。

〔 三 二 〕 有 一 滴 至 而 偃   孫 校 : 自 「有 一 」 至 「 而 偃 」 二 十 四 字 , 各 本 皆 脫 去 , 御 覽 引 有 ,今 據 之 補 全 。

〔 三 三 〕 石 桂 芝 生 名 山 石 穴 中   校 勘記 : 藝 文 類 聚 八 十 九 「 石 桂 芝 」 作 「 石 桂 英 芝 」 。

〔 三 四 〕 大 如 徑 尺   孫 校 : 「 如 」 字疑 衍 。 明 案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並 無 「 如 」 字 。

〔 三 五 〕 光 明 而 味 辛   校 勘 記 : 御 覽九 百 八 十 五 「 光 明 」 作 「 色 明 」 。 明 案 影 宋 本 御 覽 仍 作「 光 明 」 。

〔 三 六 〕 沁 水 山   孫 校 : 本 草 圖 經 引作 「 近 水 之 山 」 。

〔 三 七 〕 不 飲 則 堅 凝 成 石   校 勘 記 :御 覽 八 百 九 十 五 「 則 堅 凝 」 作 為 「 則 漸 堅 凝 」 。

〔 三 八 〕 共 計 前 後 所 服   「 共 」 原 作「 其 」 , 「 前 」 下 原 無 「 後 」 字 。 校 勘 記 : 御 覽 九 百 八十 五 「 所 」 作 「 後 」 。 校 補 云 「 其 」 當 作 「 共 」 , 形 近之 誤 ; 「 前 」 下 脫 一 「 後 」 字 。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五 引 「 其」 正 作 「 共 」 , 「 前 」 下 正 有 「 後 」 字 。 明 案 影 宋 本 御覽 引 此 文 作 「 其 計 前 後 所 服 」 , 則 校 勘 記 與 校 補 所 據 之御 覽 , 本 各 有 異 也 。 審 察 文 意 , 當 作 「 共 計 前 後 所 服 」, 今 據 訂 補 。

〔 三 九 〕 合 成 三 升   孫 校 : 「 升 」 御覽 引 作 「 斗 」 。

〔 四 十 〕 石 腦 芝 生 滑 石 中   校 勘 記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五 「 石 腦 芝 」 作 為 「 石 脛 芝 」 。

〔 四 一 〕 服 一 升 得 千 歲   孫 校 : 「 升」 御 覽 引 作 「 斗 」 。 明 案 影 宋 本 御 覽 仍 作 「 升 」 。

〔 四 二 〕 石 硫 黃 芝   孫 校 : 御 覽 九 百八 十 七 引 無 「 芝 」 字 。

〔 四 三 〕 石 硫 丹 者 石 之 赤 精   校 勘 記: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七 作 「 石 流 赤 山 之 赤 精 」 。 上 下 文 「 硫」 皆 作 「 流 」 。 明 案 影 宋 本 御 覽 標 題 作 「 石 流 赤 」 , 引文 作 「 石 流 丹 者 山 之 赤 精 」 。

〔 四 四 〕 如 此 有 百 二 十   校 勘 記 : 御覽 九 百 八 十 七 作 「 百 二 十 種 」 。 校 補 云 , 有 「 種 」 字 是也 , 下 文 頻 言 百 二 十 種 。

〔 四 五 〕 昌 宇 內 記   原 校 : 「 宇 」 一作 「 字 」 。 明 案 作 「 字 」 , 非 。 本 書 對 俗 篇 稱 玉 策 記 及昌 宇 經 。 昌 宇 , 人 名 , 傳 說 與 力 牧 等 並 為 黃 帝 之 臣 。 參雲 笈 七 籤 七 十 九 五 嶽 真 形 圖 法 。

〔 四 六 〕 松 柏 脂 淪 入 地 千 歲   孫 校 :刻 本 無 「 柏 」 字 , 非 。

〔 四 七 〕 燒 之 不 然   孫 校 : 御 覽 九 百八 十 五 、 大 觀 本 草 引 「 然 」 作 為 「 焦 」 。

〔 四 八 〕 千 歲 之 栝 木   孫 校 : 「 栝 木」 御 覽 九 百 九 十 二 引 作 「 射 干 」 , 按 所 引 為 藥 部 射 干 門, 當 不 誤 也 。 校 勘 記 曰 :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六 作 為 「 括 木 」, 校 語 宜 先 舉 出 。

〔 四 九 〕 刮 服 一 刀 圭   明 案 「 服 」 原作 「 腹 」 , 「 刮 腹 」 於 文 義 不 合 , 蓋 涉 上 文 「 病 在 腹 內」 而 誤 。 魯 藩 本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並 作 「 刮 服 」 , 今據 校 正 。

〔 五 十 〕 即 其 腫 痛 所 在 以 摩 之   孫 校: 藏 本 無 「 即 」 字 。

〔 五 一 〕 則 刮 塗 人 之 左 足 也   「 塗 」原 作 「 射 」 。 孫 校 : 「 射 」 下 當 有 「 干 」 字 。 校 勘 記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六 作 「 則 刮 塗 之 」 , 無 「 射 人 」 二 字 。 校補 云 , 孫 星 衍 所 校 未 是 , 御 覽 所 引 亦 未 盡 是 , 疑 本 作 「假 令 左 足 有 疾 , 則 刮 人 之 左 足 也 」 , 今 本 有 「 射 」 字 ,即 「 刮 」 字 之 訛 衍 。 明 案 校 補 之 說 亦 未 是 , 所 謂 「 刮 人之 左 足 」 , 文 義 不 完 , 當 依 影 宋 本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六 作 「則 刮 塗 人 左 足 也 」 。 今 據 訂 正 。

〔 五 二 〕 名 曰 飛 節 芝   「 曰 」 下 原 有「 日 」 字 。 孫 校 : 御 覽 九 百 五 十 三 、 九 百 八 十 六 引 皆 無「 日 」 字 。 校 補 云 : 「 日 」 即 「 曰 」 之 訛 衍 。 明 案 當 無「 日 」 字 , 今 據 刪 。

〔 五 三 〕 末 服 之 盡 十 斤   孫 校 : 「 十」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六 引 作 「 一 」 。

〔 五 四 〕 東 流 泉 水 之 土   「 土 」 藏 本、 魯 藩 本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及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六 引 皆 作「 上 」 。

〔 五 五 〕 以 立 夏 之 候 伺 之   孫 校 : 「立 夏 」 御 覽 引 作 「 夏 至 」 。

〔 五 六 〕 其 實 如 鸞 鳥   孫 校 : 「 實 」御 覽 引 作 「 文 」 。

〔 五 七 〕 以 細 根 相 連 狀 如 縷   「 以 」字 上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有 「 有 」 字 。

〔 五 八 〕 此 輩 復 百 二 十 種   「 復 」 下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有 「 有 」 字 。

〔 五 九 〕 日 三 至 百 日   校 補 云 「 日 三」 句 , 語 意 不 完 ,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六 引 作 「 日 三 服 」 , 近是 , 今 本 蓋 脫 「 服 」 字 。 明 案 校 補 之 說 非 , 本 篇 「 日 三」 語 法 眾 多 , 如 石 象 芝 、 木 威 喜 芝 、 千 歲 靈 龜 等 , 皆 云「 日 三 」 , 意 謂 日 三 服 , 未 必 脫 「 服 」 字 也 。

〔 六 十 〕 紫 珠 芝 其 花 黃   「 珠 」 上 原無 「 紫 」 字 。 校 勘 記 云 : 「 珠 芝 」 藝 文 類 聚 九 十 八 作 「紫 朱 芝 」 。 此 脫 「 紫 」 字 , 作 「 朱 」 者 , 彼 誤 也 。 據 下文 , 如 李 而 紫 色 , 垂 如 貫 珠 , 明 當 作 「 紫 珠 芝 」 。 明 案校 勘 記 之 說 是 矣 ,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六 引 正 作 「 紫 珠 芝 」 ,今 據 補 。

〔 六 一 〕 八 字 再 重   「 再 」 字 原 作 「體 」 。 校 勘 記 云 : 藝 文 類 聚 九 十 八 、 御 覽 三 十 一 、 九 百四 十 九 「 體 重 」 作 「 再 重 」 ; 按 再 重 , 謂 「 八 」 字 作 「八 八 」 也 。 明 案 當 作 「 再 」 , 今 據 改 。

〔 六 二 〕 以 五 月 五 日 日 中 時 取 之   「日 」 下 原 不 重 「 日 」 字 。 校 補 云 : 此 句 文 義 不 完 , 御 覽引 重 「 日 」 字 是 也 。 類 聚 引 「 中 」 作 「 午 」 , 亦 通 。 今據 御 覽 九 百 四 十 九 補 。

〔 六 三 〕 令 人 壽 四 萬 歲   校 勘 記 : 御覽 九 百 四 十 六 無 「 四 」 字 。 明 案 影 宋 本 御 覽 有 。

〔 六 四 〕 其 雄 額 上 兩 骨 起 似 角   校 勘記 云 : 御 覽 九 百 三 十 一 「 似 角 」 下 有 「 解 人 言 , 浮 于 蓮葉 之 上 , 或 在 叢 蓍 之 下 」 十 五 字 ; 案 對 俗 篇 有 此 一 段 ,其 下 文 下 同 , 上 文 僅 異 二 字 。 藝 文 類 聚 九 十 六 , 初 學 記三 十 、 御 覽 八 所 引 , 皆 屬 彼 篇 , 與 此 無 涉 。

〔 六 五 〕 風 生 獸 似 貂   校 勘 記 : 御 覽九 百 八 「 風 生 獸 」 作 「 風 母 獸 」 , 引 在 風 母 門 , 當 不 誤也 。

〔 六 六 〕 以 鐵 鎚 鍛 其 頭 數 十 下 乃 死  「 十 」 原 作 「 千 」 。 原 校 : 「 千 」 或 作 「 十 」 。 校 補 云: 十 洲 記 說 風 生 獸 亦 作 數 十 下 , 疑 「 千 」 當 作 「 十 」 ,原 校 近 是 。 曲 園 曰 : 玉 篇 犬 部 , 猦 ● 獸 有 尾 , 小 打 即 死, 因 風 更 生 ; 廣 韻 一 東 , 猦 ● 狀 如 猿 , 逢 人 則 叩 頭 , 小打 便 死 , 得 風 還 活 , 出 異 物 志 。 二 書 所 言 小 打 即 死 , 與此 云 鐵 鎚 鍛 數 千 下 乃 死 者 不 同 , 意 抱 朴 亦 止 就 書 籍 所 載言 之 , 未 必 親 見 也 。 明 案 古 籍 輾 轉 抄 寫 , 以 訛 傳 訛 者 多矣 。 此 文 「 數 千 下 」 , 當 為 「 數 十 下 」 之 誤 , 今 據 訂 正。

〔 六 七 〕 其 色 多 白 而 尾 掘   孫 校 : 御覽 九 百 八 十 八 引 「 尾 」 下 有 「 曲 」 字 。 校 勘 記 云 : 「 而尾 掘 」 御 覽 九 百 二 十 二 作 「 而 尾 屈 」 , 九 百 八 十 六 作 「而 尾 毛 堀 」 , 一 本 作 「 而 尾 毛 掘 」 。 堀 、 掘 皆 與 屈 相 當, 九 百 八 十 八 不 引 , 校 語 所 謂 有 「 曲 」 字 者 , 未 審 何 據?

〔 六 八 〕 或 生 泉 之 側   孫 校 : 「 泉 」下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六 有 「 水 」 字 。

〔 六 九 〕 勿 以 山 佷 日   此 句 未 詳 。 校補 云 , 「 佷 」 字 於 義 無 取 , 「 佷 」 當 作 「 浪 」 , 言 當 三月 九 月 山 出 神 葯 , 既 入 名 山 , 不 可 流 連 山 之 風 景 而 費 日也 ,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六 引 作 「 浪 」 。 按 此 可 聊 備 一 說 。

〔 七 十 〕 執 吳 唐 草 一 把 以 入 山   原 校: 「 草 」 或 作 「 花 」 。

〔 七 一 〕 皛 皛 純 白 名 磷 石   校 勘 記 :御 覽 八 百 八 「 純 白 」 下 有 「 者 」 字 。 校 補 云 : 有 「 者 」字 是 也 , 蓋 以 上 句 例 相 同 故 。 皛 皛 , 見 前 金 丹 篇 注 。

〔 七 二 〕 或 以 蜜 搜 為 酪   崇 文 本 「 搜」 作 「 溲 」 。

〔 七 三 〕 韋 囊 挻 以 為 粉   挻 , 音 羶 ,揉 也 。

〔 七 四 〕 則 百 病 除   孫 校 : 「 除 」 藏本 作 「 愈 」 。

〔 七 五 〕 三 年 久 服   孫 校 : 藏 本 無 「久 服 」 二 字 。

〔 七 六 〕 五 年 不 闕 可 役 使 鬼 神   孫 校: 「 不 闕 可 」 三 字 藏 本 作 「 則 」 。

〔 七 七 〕 踐 棘 而 不 傷 膚   孫 校 : 藏 本無 「 而 」 字 「 膚 」 字 。

〔 七 八 〕 著 火 即 焦   孫 校 : 「 著 火 」藏 本 作 「 燒 之 」 。

〔 七 九 〕 理 自 然 也   孫 校 : 大 觀 本 草玉 石 部 引 小 有 異 , 據 之 改 補 。

〔 八 十 〕 其 但 純 黃 似 雄 黃 色   孫 校 :大 觀 本 草 引 「 雄 」 作 「 雌 」 。

〔 八 一 〕 或 先 以 硝 石 化 為 水 乃 凝 之  孫 校 : 「 硝 」 大 觀 本 草 引 作 「 消 」 。

〔 八 二 〕 或 以 玄 胴 腸   孫 校 : 大 觀 本草 引 「 玄 胴 腸 」 作 「 豬 胴 」 二 字 。

〔 八 三 〕 玉 可 以 烏 米 酒 及 地 榆 酒 化 之為 水   校 勘 記 : 御 覽 八 百 五 「 米 」 作 「 珠 」 ; 烏 米 酒 烏珠 酒 皆 不 他 見 , 未 審 孰 是 。

〔 八 四 〕 故 能 乘 煙   孫 校 : 御 覽 八 百五 引 「 煙 」 下 有 「 霞 」 字 。

〔 八 五 〕 似 寒 食 散 狀   寒 食 散 方 , 漢張 機 製 。 寒 食 散 一 名 五 石 散 。 世 說 新 語 言 語 篇 何 晏 服 五石 散 。 此 散 宜 寒 食 , 冷 水 洗 取 寒 , 唯 酒 欲 熱 飲 , 不 爾 ,百 病 生 焉 。 余 嘉 錫 撰 有 寒 食 散 考 。

〔 八 六 〕 乃 招 合 得 珪 璋 環 璧 及 校 劍  原 校 : 「 招 」 一 作 「 始 」 , 「 校 」 一 作 「 裝 」 。

〔 八 七 〕 然 三 服   孫 校 : 「 然 」 下 當有 「 日 」 字 。

〔 八 八 〕 亦 可 以 浮 石 水 蜂 窠 化   孫 校: 大 觀 本 草 引 「 窠 」 下 有 「 鱟 」 字 。 明 案 慎 校 本 、 寶 顏堂 本 「 化 」 下 有 「 之 」 字 。

〔 八 九 〕 或 云 大 蟹 十 枚 投 其 中   孫 校: 「 或 云 大 蟹 」 四 字 當 是 小 注 , 誤 入 正 文 。

〔 九 十 〕 或 云 龜 和 服 之   孫 校 : 「 或云 龜 」 三 字 當 是 小 注 , 誤 入 正 文 。 校 勘 記 云 : 御 覽 九 百五 十 七 無 此 三 字 。

〔 九 一 〕 ● 木 實 之 赤 者   原 校 「 ● 」一 作 「 楮 」 。 案 「 之 」 原 作 「 芝 」 。 孫 校 : 大 觀 本 草 引無 「 芝 」 字 。 校 勘 記 : 御 覽 三 百 九 十 四 作 「 ● 木 實 之 赤者 」 。 明 案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亦 作 「 ● 木 實 之赤 者 」 , 則 「 芝 」 為 「 之 」 之 誤 , 今 據 改 。

〔 九 二 〕 令 人 徹 視 見 鬼   校 補 : 歲 時廣 記 二 十 四 引 作 「 令 人 夜 能 徹 視 鬼 神 」 , 於 義 為 長 。

〔 九 三 〕 昔 道 士 梁 須   孫 校 : 大 觀 本草 引 「 須 」 作 「 頓 」 。 校 補 : 太 平 廣 記 四 百 十 四 引 作 「頃 」 。 明 案 御 覽 三 百 九 十 四 引 仍 作 「 須 」 。

〔 九 四 〕 至 年 百 四 十 歲   校 勘 記 : 御覽 三 百 九 十 五 引 「 四 」 作 「 三 」 。 校 補 云 : 太 平 廣 記 引「 至 年 」 作 「 年 至 」 , 於 義 為 長 。

〔 九 五 〕 能 夜 書   御 覽 三 百 九 十 四 作「 能 夜 讀 書 」 。

〔 九 六 〕 槐 子 以 新 甕   孫 校 : 御 覽 九百 五 十 四 引 「 甕 」 作 「 瓷 」 。

〔 九 七 〕 久 服 之 令 人 髮 不 白 而 長 生  孫 校 : 御 覽 引 「 久 」 作 「 早 」 。

〔 九 八 〕 未 夬 丸   孫 校 : 「 夬 」 疑 作「 央 」 。 明 案 崇 文 本 作 「 央 」 。

〔 九 九 〕 仙 方 所 謂 日 精 更 生   孫 校 :「 更 生 」 下 當 有 「 陰 成 」 二 字 , 各 本 皆 脫 去 , 非 。 校 勘記 云 : 初 學 記 二 十 七 亦 無 「 陰 成 」 二 字 , 則 唐 本 與 今 本同 , 校 語 當 刪 。

〔 一 0 十 〕 余 亡 祖 鴻 臚 少 卿   孫 校 :御 覽 七 百 二 十 、 九 百 八 十 四 引「
卿 」 皆 作 「 時 」 。 校 勘 記 : 御 覽 六百 七 十 、 又 七 百 二 十 、 又 九 百 八 十 五 皆 作 「 少 時 」 ; 三百 八 十 三 作 「 少 卿 」 ; 九 百 八 十 四 不 引 , 校 語 誤 。

〔 一 0 一 〕 得 古 人 埋 丹 砂 數 十 斛 去 井數 尺   「 去 」 下 原 無 「 井 」 字 。 孫 校 :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四引 有 「 井 」 字 。 校 勘 記 云 : 御 覽 三 百 八 十 三 作 「 去 井 數尺 」 ; 九 百 八 十 五 引 至 上 句 而 止 ; 九 百 八 十 四 不 引 , 校語 誤 。 明 案 校 勘 記 是 , 「 去 」 下 當 有 「 井 」 字 , 今 據 補。

〔 一 0 二 〕 況 乃 餌 煉 丹 砂 而 服 之 乎  校 補 : 御 覽 七 百 二 十 引 無 「 餌 」 字 , 近 是 。

〔 一 0 三 〕 自 怨 不 幸   孫 校 : 「 自 」上 藏 本 有 「 瞿 」 字 。

〔 一 0 四 〕 乃 叩 頭 自 陳 乞 哀   孫 校 :「 哀 」 大 觀 本 草 引 作 「 命 」 。

〔 一 0 五 〕 乞 丐 其 方   孫 校 : 「 丐 」大 觀 本 草 引 作 「 遺 」 。

〔 一 0 六 〕 甚 驚 愕   校 補 云 : 「 甚 驚愕 」 下 當 有 脫 文 。 太 平 廣 記 四 百 十 四 引 作 「 甚 驚 愕 遂 具言 狀 」 , 御 覽 六 百 七 十 引 作 「 甚 駭 問 得 愈 狀 」 , 神 仙 傳亦 有 「 具 說 其 由 」 一 句 可 證 。

〔 一 0 七 〕 在 人 間 三 百 許 年   校 勘 記: 御 覽 六 百 七 十 作 「 在 人 間 二 百 餘 年 」 。

〔 一 0 八 〕 于 時 聞 瞿 服 松 脂 如 此   孫校 : 「 于 」 藏 本 作 「 余 」 。

〔 一 0 九 〕 定 是 婦 人   孫 校 : 「 定 」大 觀 本 草 引 作 「 乃 」 。 明 案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亦 作 「 乃」 , 疑 當 作 「 乃 」 。 校 補 云 : 此 婦 人 故 事 頗 似 列 仙 傳 毛女 , 唯 云 漢 成 帝 時 為 人 所 得 , 所 說 稍 異 。

〔 一 一 十 〕 垂 餓 死   校 勘 記 : 意 林 作「 垂 當 餓 死 」 。

〔 一 一 一 〕 教 我 食 松 葉 松 實   孫 校 :「 松 葉 松 實 」 大 觀 本 草 引 作 「 松 柏 葉 實 」 。

〔 一 一 二 〕 遂 不 能 飢   校 補 : 類 聚 八十 一 、 太 平 廣 記 四 百 十 四 、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九 引 並 無 「 能」 字 , 疑 是 衍 文 。

〔 一 一 三 〕 因 聞 其 相 問   孫 校 : 「 聞」 藏 本 作 「 閱 」 。 案 魯 藩 本 、 慎 校 本 亦 作 「 閱 」 。

〔 一 一 四 〕 朮 一 名 山    神 農 本 草 經云 : 朮 一 名 山 薊 。 按 「  」 疑 係 「 薊 」 字 之 訛 。 史 記 賈誼 傳 : 「 細 故  薊 兮 」 , 「 薊 」 訛 作 「  」 。 蓋 「 魚 」與 「 角 」 傳 寫 易 亂 也 。

〔 一 一 五 〕 常 服 山 精   孫 校 : 御 覽 九百 八 十 九 、 大 觀 本 草 引 「 常 」 作 「 當 」 。 明 案 慎 校 本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 常 」 作 「 長 」 。

〔 一 一 六 〕 昔 仙 人 八 公   淮 南 八 公 :蘇 飛 、 李 尚 、 左 吳 、 田 由 、 雷 被 、 毛 被 、 伍 被 、 晉 昌 。見 淮 南 鴻 烈 高 誘 撰 敘 目 。

〔 一 一 七 〕 韓 終 服 菖 蒲 十 三 年   校 勘記 : 藝 文 類 聚 八 十 一 作 「 三 十 年 」 。 按 楚 辭 遠 遊 王 逸 注引 列 仙 傳 云 : 齊 人 韓 終 , 為 王 採 藥 , 王 不 肯 服 , 終 自 服之 , 遂 得 仙 也 。

〔 一 一 八 〕 菖 蒲 生 須 得 石 上   校 補 :太 平 廣 記 四 百 十 四 引 「 生 須 」 作 「 須 生 」 。 明 案 慎 校 本、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 生 須 得 石 上 」 作 「 須 得 生 石 上 」, 近 是 。

〔 一 一 九 〕 趙 他 子 服 桂 二 十 年   校 補: 太 平 廣 記 引 作 二 十 一 年 。

〔 一 二 十 〕 移 門 子 服 五 味 子   孫 校 :御 覽 九 百 九 十 引 「 移 」 作 「 羡 」 , 非 , 後 遐 覽 篇 有 移 門子 記 也 。 校 補 云 : 孫 說 非 。 古 人 言 事 於 聲 音 相 近 者 隨 意用 之 , 故 前 後 同 說 一 人 一 事 , 往 往 字 異 而 實 同 。 本 書 或作 移 門 子 , 或 作 羡 門 子 。 陶 弘 景 真 誥 作 衍 門 子 。 移 、 羡、 衍 三 字 音 近 並 通 , 實 一 人 也 。 且 遐 覽 篇 廣 載 仙 經 , 有移 門 子 記 而 無 羡 門 子 記 , 其 為 一 人 , 毫 無 可 疑 。 又 御 覽九 百 九 十 引 典 術 云 , 羡 門 子 服 五 味 子 十 六 年 。 此 正 作 羡門 子 。 孫 氏 欲 分 羡 門 子 移 門 子 為 二 人 , 誤 矣 。

〔 一 二 一 〕 手 上 車 弩 也   孫 校 : 「 車」 當 作 「 連 」 。 校 勘 記 云 :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九 亦 作 「 車 弩」 , 未 定 是 「 連 」 之 誤 。 據 御 覽 三 百 四 十 八 引 趙 公 王 琚教 射 經 , 有 絞 車 弩 中 七 百 步 。 王 琚 , 魏 書 有 傳 , 將 恐 古有 車 弩 , 至 魏 盛 行 耳 。 又 校 補 云 , 「 上 」 乃 「 止 」 之 壞字 。 此 言 楚 文 子 服 地 黃 八 年 , 雖 車 弩 之 迅 疾 而 能 以 手 止之 。 誤 「 止 」 為 「 上 」 , 不 可 通 矣 。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九 引正 作 「 止 」 。 明 案 校 補 之 說 雖 近 是 , 然 影 宋 本 御 覽 仍 作「 上 」 。 「 上 」 為 動 詞 用 , 蓋 車 弩 非 力 弱 者 所 能 上 , 言其 手 勁 大 , 能 上 車 弩 也 。

〔 一 二 二 〕 御 八 十 妾   校 勘 記 : 藝 文類 聚 八 十 一 、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九 作 十 八 妾 。

〔 一 二 三 〕 有 子 百 三 十 人   孫 校 : 御覽 九 百 八 十 九 、 大 觀 本 草 引 「 三 」 作 「 四 」 。 校 勘 記 :藝 文 類 聚 八 十 一 亦 作 「 四 」 。

〔 一 二 四 〕 忽 怠 於 神 丹   孫 校 : 「 忽」 舊 誤 作 「 勿 」 , 今 校 正 。

〔 一 二 五 〕 以 自 榰 持 耳   榰 , 音 支 ,柱 下 根 。 榰 持 , 支 持 。

〔 一 二 六 〕 禹 步 法   本 書 登 涉 篇 亦 載禹 步 法 , 文 字 不 同 。

〔 一 二 七 〕 次 舉 右   孫 校 : 「 右 」 當作 「 左 」 。

〔 一 二 八 〕 當 滿 二 丈 一 尺   孫 校 : 藏本 無 「 尺 」 字 。

〔 一 二 九 〕 後 有 九 跡   寶 顏 堂 本 無 「後 」 字 。

〔 一 三 十 〕 小 神 方   孫 校 : 「 神 」 下疑 有 「 丹 」 字 。

〔 一 三 一 〕 白 蜜 一 斤   校 補 : 「 一 」當 作 「 六 」 , 此 涉 上 下 諸 「 一 」 字 而 誤 , 金 丹 篇 金 汋 經並 作 「 六 」 。

〔 一 三 二 〕 常 服 長 生 不 死 也   校 補 :「 常 服 」 二 字 , 蓋 涉 上 文 「 長 服 」 而 衍 。 金 丹 篇 及 金 汋經 並 無 此 二 字 。

〔 一 三 三 〕 握 之 出 指 間   「 握 」 原 作「 渥 」 。 校 勘 記 : 「 渥 之 」 明 刻 諸 本 作 「 握 之 」 , 榮 案下 文 有 「 及 握 之 不 出 指 間 」 語 , 正 作 「 握 」 。 明 案 當 作「 握 」 , 今 據 改 。

〔 一 三 四 〕 兩 儀 子 餌 銷 黃 金 法   孫 校: 「 儀 子 」 二 字 , 據 前 金 丹 篇 補 。

〔 一 三 五 〕 豬 負 革 肪   孫 校 : 肪 , 舊誤 作 「 方 脂 」 二 字 , 今 刪 正 。 明 案 負 革 肪 , 亦 名 負 革 脂, 即 是 豬 項 上 脂 。

〔 一 三 六 〕 出 爐 以 金 置 肪 中   孫 校 :藏 本 無 「 肪 」 字 。

〔 一 三 七 〕 苦 酒 亦 爾   案 寶 顏 堂 本 、崇 文 本 「 爾 」 作 「 可 」 。

〔 一 三 八 〕 壽 弊 天 地   孫 校 : 藏 本 無「 壽 」 字 。 案 魯 藩 本 亦 無 。

〔 一 三 九 〕 藥 不 成 不 神 也   「 藥 不 成」 原 作 「 藥 成 」 。 明 案 前 金 丹 篇 及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崇 文 本 皆 作 「 藥 不 成 」 , 是 , 今 據 補 。

〔 一 四 十 〕 欲 食 去 尸 藥   校 勘 記 : 明刻 本 「 尸 」 上 有 「 三 」 字 。 明 案 明 魯 藩 刊 本 無 「 三 」 字。

〔 一 四 一 〕 丹 砂 一 斤 搗 簁 下   孫 校 :「 簁 下 」 藏 本 作 「 下 從 」 , 誤 , 今 改 正 。 金 丹 篇 「 簁 」作 「 篩 」 , 字 同 也 。

〔 一 四 二 〕 醇 苦 酒 三 升   孫 校 : 藏 本無 「 醇 」 字 。

〔 一 四 三 〕 淳 漆 二 升   原 校 : 一 本 「和 蜜 二 升 」 。

〔 一 四 四 〕 凡 三 物 合 令 相 得   孫 校 :藏 本 無 「 三 」 字 。

〔 一 四 五 〕 日 再 四 十 日   校 補 : 「 日再 」 下 脫 「 服 」 字 , 言 每 日 服 兩 次 也 。 金 丹 篇 及 金 汋 經並 有 「 服 」 字 。 又 「 四 十 日 」 , 金 丹 篇 及 金 汋 經 並 作 「三 十 日 」 。

〔 一 四 六 〕 司 命 削 死 籍   慎 校 本 、 寶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 削 」 下 有 「 去 」 字 。

〔 一 四 七 〕 與 天 地 相 保   慎 校 本 、 寶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 保 」 作 「 畢 」 。

〔 一 四 八 〕 乃 別 有 光 矣   孫 校 云 : 自小 神 方 至 此 , 皆 又 見 金 丹 篇 , 其 文 小 異 , 不 具 出 。

David168 说...

抱 朴 子 內 篇 卷 之 十 二

      辨 問
    或 問 曰 : 「 若 仙 必 可 得 , 聖 人 已 修 之 矣 , 而 周 孔 不為 之 者 , 是 無 此 道 可 知 也 。 」
    抱 朴 子 答 曰 : 「 夫 聖 人 不 必 仙 , 仙 人 不 必 聖 。 聖人 受 命 , 不 值 長 生 之 道 〔 一 〕 , 但 自 欲 除 殘 去 賊 , 夷 險平 暴 , 制 禮 作 樂 , 著 法 垂 教 , 移 不 正 之 風 , 易 流 遁 之 俗, 匡 將 危 之 主 , 扶 亡 徵 之 國 , 刊 詩 書 , 撰 河 洛 , 著 經 誥, 和 雅 頌 , 訓 童 蒙 〔 二 〕 , 應 聘 諸 國 , 突 無 凝 煙 , 席 不暇 煖 〔 三 〕 。 其 事 則 鞅 掌 罔 極 , 窮 年 無 已 , 亦 焉 能 閉 聰掩 明 〔 四 〕 , 內 視 反 聽 , 呼 吸 導 引 , 長 齋 久 潔 , 入 室 鍊形 , 登 山 採 藥 , 數 息 思 神 , 斷 穀 清  哉 ? 至 於 仙 者 , 唯須 篤 志 至 信 , 勤 而 不 怠 , 能 恬 能 靜 , 便 可 得 之 , 不 待 多才 也 。 有 入 俗 之 高 真 〔 五 〕 , 乃 為 道 者 之 重 累 也 。 得 合一 大 藥 , 知 守 一 養 神 之 要 〔 六 〕 , 則 長 生 久 視 , 豈 若 聖人 所 修 為 者 云 云 之 無 限 乎 ? 且 夫 俗 所 謂 聖 人 者 , 皆 治 世之 聖 人 , 非 得 道 之 聖 人 , 得 道 之 聖 人 , 則 黃 老 是 也 。 治世 之 聖 人 , 則 周 孔 是 也 。 黃 帝 先 治 世 而 後 登 仙 , 此 是 偶有 能 兼 之 才 者 也 。 古 之 帝 王 , 刻 於 泰 山 , 可 省 讀 者 〔 七〕 七 十 二 家 , 其 餘 磨 滅 者 , 不 可 勝 數 , 而 獨 記 黃 帝 仙 者, 其 審 然 可 知 也 。

    世 人 以 人 所 尤 長 , 眾 所 不 及 者 , 便 謂 之 聖 。 故 善圍 棋 之 無 比 者 , 則 謂 之 棋 聖 , 故 嚴 子 卿 馬 綏 明 於 今 有 棋聖 之 名 焉 〔 八 〕 。 善 史 書 之 絕 時 者 , 則 謂 之 書 聖 , 故 皇象 胡 昭 於 今 有 書 聖 之 名 焉 。 善 圖 畫 之 過 人 者 , 則 謂 之 畫聖 〔 九 〕 , 故 衛 協 張 墨 於 今 有 畫 聖 之 名 焉 〔 一 十 〕 。 善刻 削 之 尤 巧 者 , 則 謂 之 木 聖 , 故 張 衡 馬 鈞 於 今 有 木 聖 之名 焉 〔 一 一 〕 。 故 孟 子 謂 伯 夷 , 清 之 聖 者 也 ; 柳 下 惠 ,和 之 聖 者 也 ; 伊 尹 , 任 之 聖 者 也 〔 一 二 〕 。 吾 試 演 而 論之 , 則 聖 非 一 事 。 夫 班 輸 倕 狄 〔 一 三 〕 , 機 械 之 聖 也 ;附 扁 和 緩 〔 一 四 〕 , 治 疾 之 聖 也 ; 子 韋 甘 均 , 占 候 之 聖也 〔 一 五 〕 ; 史 蘇 辛 廖 〔 一 六 〕 , 卜 筮 之 聖 也 ; 夏 育 杜回 〔 一 七 〕 , 筋 力 之 聖 也 ; 荊 軻 聶 政 〔 一 八 〕 , 勇 敢 之聖 也 , 飛 廉 夸 父 〔 一 九 〕 , 輕 速 之 聖 也 ; 子 野 延 州 〔 二十 〕 , 知 音 之 聖 也 ; 孫 吳 韓 白 〔 二 一 〕 , 用 兵 之 聖 也 。聖 者 , 人 事 之 極 號 也 , 不 獨 於 文 學 而 已 矣 。 莊 周 云 : 盜有 聖 人 之 道 五 焉 〔 二 二 〕 。 妄 意 而 知 人 之 藏 者 , 明 也 ;先 入 而 不 疑 者 , 勇 也 ; 後 出 而 不 懼 者 , 義 也 ; 知 可 否 之宜 者 , 知 也 ; 分 財 均 同 者 , 仁 也 。 不 得 此 道 而 成 天 下 大盜 者 , 未 之 有 也 。 」

    或 曰 : 「 聖 人 之 道 , 不 得 枝 分 葉 散 , 必 總 而 兼 之, 然 後 為 聖 。 」

    余 答 之 曰 : 「 孔 子 門 徒 , 達 者 七 十 二 , 而 各 得 聖人 之 一 體 , 是 聖 事 有 剖 判 也 。 又 云 : 顏 淵 具 體 而 微 , 是聖 事 有 厚 薄 也 。 又 易 曰 : 有 聖 人 之 道 四 焉 〔 二 三 〕 , 以言 者 尚 其 辭 , 以 動 者 尚 其 變 , 以 制 器 者 尚 其 象 , 以 卜 筮者 尚 其 占 。 此 則 聖 道 可 分 之 明 證 也 。 何 為 善 於 道 德 以 致神 仙 者 , 獨 不 可 謂 之 為 得 道 之 聖 〔 二 四 〕 ? 苟 不 有 得 道之 聖 , 則 周 孔 不 得 為 治 世 之 聖 乎 ? 既 非 一 矣 〔 二 五 〕 ,何 以 當 責 使 相 兼 乎 ? 按 仙 經 以 為 諸 得 仙 者 , 皆 其 受 命 偶值 神 仙 之 氣 , 自 然 所 稟 。 故 胞 胎 之 中 , 已 含 信 道 之 性 ,及 其 有 識 , 則 心 好 其 事 , 必 遭 明 師 而 得 其 法 , 不 然 , 則不 信 不 求 , 求 亦 不 得 也 。 玉 鈐 經 〔 二 六 〕 主 命 原 曰 : 人之 吉 凶 , 制 在 結 胎 受 氣 之 日 〔 二 七 〕 , 皆 上 得 列 宿 之 精。 其 值 聖 宿 則 聖 , 值 賢 宿 則 賢 , 值 文 宿 則 文 , 值 武 宿 則武 , 值 貴 宿 則 貴 , 值 富 宿 則 富 , 值 賤 宿 則 賤 , 值 貧 宿 則貧 , 值 壽 宿 則 壽 , 值 仙 宿 則 仙 。 又 有 神 仙 聖 人 之 宿 , 有治 世 聖 人 之 宿 , 有 兼 二 聖 之 宿 , 有 貴 而 不 富 之 宿 , 有 富而 不 貴 之 宿 , 有 兼 富 貴 之 宿 , 有 先 富 後 貧 之 宿 , 有 先 貴後 賤 之 宿 , 有 兼 貧 賤 之 宿 , 有 富 貴 不 終 之 宿 , 有 忠 孝 之宿 , 有 兇 惡 之 宿 。 如 此 不 可 具 載 , 其 較 略 如 此 〔 二 八 〕。 為 人 生 本 有 定 命 , 張 車 子 之 說 是 也 〔 二 九 〕 。 苟 不 受神 仙 之 命 , 則 必 無 好 仙 之 心 , 未 有 心 不 好 之 而 求 其 事 者也 , 未 有 不 求 而 得 之 者 也 。 自 古 至 今 , 有 高 才 明 達 , 而不 信 有 仙 者 , 有 平 平 許 人 學 而 得 仙 者 , 甲 雖 多 所 鑒 識 而或 蔽 於 仙 , 乙 則 多 所 不 通 而 偏 達 其 理 , 此 豈 非 天 命 之 所使 然 乎 ?

    夫 道 家 寶 祕 仙 術 , 弟 子 之 中 , 尤 尚 簡 擇 , 至 精 彌久 , 然 後 告 之 以 要 訣 , 況 於 世 人 , 幸 自 不 信 不 求 , 何 為當 強 以 語 之 邪 ? 既 不 能 化 令 信 之 , 又 將 招 嗤 速 謗 。 故 得道 之 士 , 所 以 與 世 人 異 路 而 行 , 異 處 而 止 , 言 不 欲 與 之交 , 身 不 欲 與 之 雜 。 隔 千 里 , 猶 恐 不 足 以 遠 煩 勞 之 攻 〔三 十 〕 ; 絕 軌 跡 , 猶 恐 不 足 以 免 毀 辱 之 醜 。 貴 不 足 以 誘之 , 富 不 足 以 移 之 , 何 肯 當 自 衒 於 俗 士 〔 三 一 〕 , 言 我有 仙 法 乎 ? 此 蓋 周 孔 所 以 無 緣 而 知 仙 道 也 。 且 夫 周 孔 ,蓋 是 高 才 大 學 之 深 遠 者 耳 , 小 小 之 伎 , 猶 多 不 閑 。 使 之跳 丸 弄 劍 〔 三 二 〕 , 踰 鋒 投 狹 〔 三 三 〕 , 履  登 幢 〔 三四 〕 , 擿 盤 緣 案 〔 三 五 〕 , 跟 挂 萬 仞 之 峻 峭 〔 三 六 〕 ,游 泳 呂 梁 之 不 測 〔 三 七 〕 , 手 扛 千 鈞 , 足 躡 驚 飆 , 暴 虎檻 豹 〔 三 八 〕 , 攬 飛 捷 矢 , 凡 人 為 之 , 而 周 孔 不 能 , 況過 於 此 者 乎 ? 他 人 之 所 念 慮 , 蚤 蝨 之 所 首 向 , 隔 牆 之 朱紫 , 林 下 之 草 芥 , 匣 匱 之 書 籍 , 地 中 之 寶 藏 , 豐 林 邃 藪之 鳥 獸 , 重 淵 洪 潭 之 魚 鱉 , 令 周 孔 委 曲 其 采 色 , 分 別 其物 名 , 經 列 其 多 少 , 審 實 其 有 無 , 未 必 能 盡 知 , 況 於 遠此 者 乎 〔 三 九 〕 ? 聖 人 不 食 則 飢 , 不 飲 則 渴 , 灼 之 則 熱, 凍 之 則 寒 , 撻 之 則 痛 , 刃 之 則 傷 , 歲 久 則 老 矣 , 損 傷則 病 矣 , 氣 絕 則 死 矣 。 此 是 其 所 與 凡 人 無 異 者 甚 多 , 而其 所 以 不 同 者 至 少 矣 。 所 以 過 絕 人 者 , 唯 在 於 才 長 思 遠, 口 給 筆 高 , 德 全 行 潔 , 強 訓 博 聞 之 事 耳 , 亦 安 能 無 事不 兼 邪 ? 既 已 著 作 典 謨 , 安 上 治 民 , 復 欲 使 之 兩 知 仙 道〔 四 十 〕 , 長 生 不 死 , 以 此 責 聖 人 , 何 其 多 乎 ? 吾 聞 至言 逆 俗 耳 , 真 語 必 違 眾 , 儒 士 卒 覽 吾 此 書 者 , 必 謂 吾 非毀 聖 人 。 吾 豈 然 哉 ? 但 欲 盡 物 理 耳 , 理 盡 事 窮 , 則 似 於謗 訕 周 孔 矣 。 世 人 謂 聖 人 從 天 而 墜 , 神 靈 之 物 , 無 所 不知 〔 四 一 〕 , 無 所 不 能 。 甚 於 服 畏 其 名 , 不 敢 復 料 之 以事 , 謂 為 聖 人 所 不 為 , 則 人 無 復 能 之 者 也 ; 聖 人 所 不 知, 則 人 無 復 知 之 者 也 , 不 可 笑 哉 〔 四 二 〕 ? 今 具 以 近 事校 之 , 想 可 以 悟 也 。 完 山 之 鳥 , 賣 生 送 死 之 聲 , 孔 子 不知 之 〔 四 三 〕 , 便 可 復 謂 顏 回 只 可 偏 解 之 乎 ? 聞 太 山 婦人 之 哭 , 問 之 , 乃 知 虎 食 其 家 三 人 , 又 不 知 此 婦 人 何 以不 徙 去 之 意 , 須 答 乃 悟 〔 四 四 〕 。 見 羅 雀 者 純 得 黃 口 ,不 辨 其 意 , 問 之 乃 覺 〔 四 五 〕 。 及 欲 葬 母 , 不 知 父 墓 所在 , 須 人 語 之 , 既 定 墓 崩 , 又 不 知 之 , 弟 子 誥 之 , 乃 泫然 流 涕 〔 四 六 〕 。 又 疑 顏 淵 之 盜 食 , 乃 假 言 欲 祭 先 人 ,卜 掇 塵 之 虛 偽 〔 四 七 〕 。 廄 焚 , 又 不 知 傷 人 馬 否 〔 四 八〕 。 顏 淵 後 , 便 謂 之 已 死 〔 四 九 〕 。 又 周 流 七 十 餘 國 ,而 不 能 逆 知 人 之 必 不 用 之 也 , 而 栖 栖 遑 遑 〔 五 十 〕 , 席不 暇 溫 。 又 不 知 匡 人 當 圍 之 , 而 由 其 途 〔 五 一 〕 。 問 老子 以 古 禮 〔 五 二 〕 , 禮 有 所 不 解 也 。 問 郯 子 以 鳥 官 〔 五三 〕 , 官 有 所 不 識 也 。 行 不 知 津 , 而 使 人 問 之 , 又 不 知所 問 之 人 , 必 譏 之 而 不 告 其 路 〔 五 四 〕 , 若 爾 可 知 不 問也 。 下 車 逐 歌 鳳 者 , 而 不 知 彼 之 不 住 也 〔 五 五 〕 。 見 南子 而 不 知 其 無 益 也 〔 五 六 〕 。 諸 若 此 類 , 不 可 具 舉 , 但不 知 仙 法 , 何 足 怪 哉 ? 又 俗 儒 云 : 聖 人 所 不 能 , 則 餘 人皆 不 能 。 則 宕 人 水 居 〔 五 七 〕 , 梁 母 火 化 , 伯 子 耐 至 熱〔 五 八 〕 , 仲 都 堪 酷 寒 〔 五 九 〕 , 左 慈 兵 解 而 不 死 〔 六十 〕 , 甘 始 休 糧 以 經 歲 〔 六 一 〕 , 范 軼 見 斫 而 不 入 〔 六二 〕 , 鱉 令 流 尸 而 更 生 〔 六 三 〕 , 少 千 執 百 鬼 〔 六 四 〕, 長 房 縮 地 脈 , 〔 六 五 〕 仲 甫 假 形 於 晨 鳧 〔 六 六 〕 , 張楷 吹 噓 起 雲 霧 〔 六 七 〕 , 未 聞 周 孔 能 為 斯 事 也 。 」

    俗 人 或 曰 : 「 周 孔 皆 能 為 此 , 但 不 為 耳 。 」

    吾 答 之 曰 : 「 必 不 求 之 於 明 文 , 而 指 之 以 空 言 者, 吾 便 可 謂 周 孔 能 振 翮  飛 , 翱 翔 八 極 , 興 雲 致 雨 , 移山 拔 井 , 但 不 為 耳 。 一 不 以 記 籍 見 事 為 據 者 , 復 何 限 哉? 必 若 所 云 者 , 吾 亦 可 以 言 周 孔 皆 已 昇 仙 , 但 以 此 法 不可 以 訓 世 , 恐 人 皆 知 不 死 之 可 得 , 皆 必 悉 委 供 養 , 廢 進宦 而 登 危 浮 深 , 以 修 斯 道 , 是 為 家 無 復 子 孫 , 國 無 復 臣吏 , 忠 孝 並 喪 , 大 倫 必 亂 , 故 周 孔 密 自 為 之 , 而 祕 不 告人 , 外 託 終 亡 之 形 , 內 有 上 仙 之 實 。 如 此 , 則 子 亦 將 何以 難 吾 乎 ? 亦 又 未 必 不 然 也 。 靈 寶 經 有 正 機 平 衡 飛 龜 授袟 凡 三 篇 〔 六 八 〕 , 皆 仙 術 也 。 吳 王 伐 石 以 治 宮 室 , 而於 合 石 之 中 , 得 紫 文 金 簡 之 書 〔 六 九 〕 , 不 能 讀 之 , 使使 者 持 以 問 仲 尼 , 而 欺 仲 尼 曰 : 『 吳 王 閑 居 , 有 赤 雀 銜書 以 置 殿 上 , 不 知 其 義 , 故 遠 諮 呈 。 』 仲 尼 以 視 之 〔 七十 〕 , 曰 : 『 此 乃 靈 寶 之 方 , 長 生 之 法 , 禹 之 所 服 , 隱在 水 邦 , 年 齊 天 地 , 朝 於 紫 庭 者 也 。 禹 將 仙 化 , 封 之 名山 石 函 之 中 , 乃 今 赤 雀 銜 之 , 殆 天 授 也 。 』 以 此 論 之  是 夏 禹 不 死 也 , 而 仲 尼 又 知 之 ; 安 知 仲 尼 不 皆 密 修 其 道乎 ? 正 復 使 聖 人 不 為 此 事 , 未 可 謂 無 其 效 也 。 人 所 好 惡, 各 各 不 同 , 諭 之 以 面 , 豈 不 信 哉 ? 誠 合 其 意 , 雖 小 必為 也 ; 不 合 其 神 , 雖 大 不 學 也 。 好 苦 憎 甘 , 既 皆 有 矣 ,嗜 利 棄 義 , 亦 無 數 焉 。 『 聖 人 之 大 寶 曰 位 , 何 以 聚 人 曰財 〔 七 一 〕 。 』 又 曰 : 『 富 與 貴 , 是 人 之 所 欲 』 〔 七 二〕 , 而 昔 已 有 禪 之 以 帝 王 之 位 而 不 用 , 委 之 以 四 海 之 富而 不 願 , 蔑 三 九 之 官 〔 七 三 〕 , 背 玉 帛 之 聘 , 遂 山 林 之高 潔 , 甘 魚 釣 之 陋 業 者 , 蓋 不 可 勝 數 耳 。 又 曰 : 『 男 女飲 食 , 人 之 大 欲 存 焉 〔 七 四 〕 。 』 是 以 好 色 不 可 諫 , 甘旨 可 忘 憂 。 昔 有 絕 穀 棄 美 , 不 畜 妻 妾 , 超 然 獨 往 , 浩 然得 意 〔 七 五 〕 , 顧 影 含 歡 , 漱 流 忘 味 者 , 又 難 勝 記 也 。人 情 莫 不 愛 紅 顏 豔 姿 , 輕 體 柔 身 , 而 黃 帝 逑 篤 醜 之 嫫 母〔 七 六 〕 , 陳 侯 憐 可 憎 之 敦 洽 〔 七 七 〕 。 人 鼻 無 不 樂 香, 故 流 黃 鬱 金 〔 七 八 〕 、 芝 蘭 蘇 合 〔 七 九 〕 、 玄 膽 素 膠〔 八 十 〕 、 江 離 揭 車 〔 八 一 〕 、 春 蕙 秋 蘭 , 價 同 瓊 瑤 ,而 海 上 之 女 , 逐 酷 臭 之 夫 〔 八 二 〕 , 隨 之 不 止 〔 八 三 〕。 周 文 嗜 不 美 之 葅 〔 八 四 〕 , 不 以 易 太 牢 之 滋 味 〔 八 五〕 。 魏 明 好 椎 鑿 之 聲 , 不 以 易 絲 竹 之 和 音 〔 八 六 〕 。 人各 有 意 , 安 可 求 此 以 同 彼 乎 ? 周 孔 自 偶 , 不 信 仙 道 , 日月 有 所 不 照 , 聖 人 有 所 不 知 , 豈 可 以 聖 人 所 不 為 , 便 云天 下 無 仙 ! 是 責 三 光 不 照 覆 盆 之 內 也 。 」

David168 说...

校   釋
〔 一 〕   不 值 長 生 之 道   孫 校 : 「 道 」當 作 「 氣 」 。
〔 二 〕   訓 童 蒙   孫 校 : 「 訓 」 上 當脫 一 字 。

〔 三 〕   突 無 凝 煙 席 不 暇 煖   案 淮 南子 脩 務 篇 云 : 「 孔 子 無 黔 突 , 墨 子 無 煖 席 」 , 此 一 說 也; 班 固 答 賓 戲 云 : 「 孔 席 不  , 墨 突 不 黔 」 , 又 一 說 也。 本 篇 言 古 聖 人 汲 汲 于 行 道 , 不 暇 久 居 , 以 致 灶 突 無 煙, 坐 席 不 煖 。

〔 四 〕   亦 焉 能 閉 聰 掩 明   校 勘 記 :藏 本 「 焉 能 」 作 「 焉 得 」 。

〔 五 〕   有 入 俗 之 高 真   孫 校 : 「 真」 疑 作 「 具 」 。

〔 六 〕   知 守 一 養 神 之 要   「 知 」 下原 無 「 守 」 字 。 校 勘 記 : 榮 案 盧 本 作 「 知 守 一 」 。 明 案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亦 有 「 守 」 字 。 原 脫 , 今 據補 。

〔 七 〕   可 省 讀 者   孫 校 : 「 讀 」 下舊 衍 「 書 」 字 , 今 刪 正 。

〔 八 〕   嚴 子 卿 馬 綏 明   嚴 武 , 字 子卿 , 三 國 吳 人 , 圍 棋 妙 手 。 見 吳 志 趙 達 傳 裴 松 之 注 。 三國 志 魏 文 帝 紀 注 引 典 論 云 : 昔 有 馬 合 鄉 侯 善 彈 棋 。 又 隋書 經 籍 志 著 錄 圍 棋 勢 二 十 九 卷 , 晉 趙 王 倫 舍 人 馬 朗 等 撰。 未 知 孰 是 馬 綏 明 ?

〔 九 〕   皇 象 胡 昭 至 謂 之 畫 聖   孫 校: 上 二 十 六 字 藏 本 脫 , 校 本 約 太 平 御 覽 七 百 五 十 二 增 。明 案 皇 象 , 字 休 明 , 三 國 吳 人 , 精 工 書 法 。 見 吳 志 趙 達傳 注 。 胡 昭 , 字 孔 明 , 潁 川 人 , 魏 志 十 一 稱 其 尺 牘 之 跡, 動 見 模 楷 。

〔 一 十 〕 衛 協 張 墨   衛 協 , 晉 時 人 ,工 繪 畫 , 作 道 釋 人 物 , 冠 絕 當 代 。 又 名 畫 家 顧 愷 之 張 墨等 皆 師 事 衛 協 , 見 歷 代 名 畫 記 。

〔 一 一 〕 張 衡 馬 鈞   孫 校 : 「 鈞 」 藏本 作 「 忠 」 , 校 本 依 御 覽 更 正 。 明 案 張 衡 , 後 漢 南 陽 人, 擅 長 文 才 , 又 善 機 巧 , 尤 致 思 于 天 文 歷 算 , 以 造 渾 天儀 及 候 風 地 動 儀 著 稱 , 後 漢 書 有 傳 。 馬 鈞 , 三 國 時 扶 風人 , 巧 思 絕 世 , 作 指 南 車 及 翻 車 等 , 見 魏 志 杜 夔 傳 注 ;參 傅 玄 馬 鈞 先 生 傳 , 見 嚴 可 均 輯 全 晉 文 。 復 案 蔡 邕 謂 渾天 者 , 今 史 官 所 用 候 臺 銅 儀 , 則 其 法 也 ; 又 史 稱 候 風 地動 儀 以 精 銅 鑄 成 , 然 則 張 衡 之 巧 , 非 關 木 聖 , 抱 朴 偶 失之 歟 !

〔 一 二 〕 柳 下 惠 至 伊 尹 任 之 聖 者 也  孫 校 : 上 十 六 字 藏 本 脫 , 刻 本 有 。 案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皆 有 。 孟 軻 稱 伯 夷 、 柳 下 惠 、 伊 尹 為 聖 , 見 孟 子 萬 章 下。

〔 一 三 〕 班 輸 倕 狄   孫 校 : 刻 本 無 「輸 倕 」 二 字 。 明 案 倕 , 尚 書 舜 典 作 垂 , 古 巧 匠 , 傳 說 堯時 人 , 或 說 黃 帝 時 人 。 班 狄 , 見 前 論 仙 篇 注 。

〔 一 四 〕 附 扁 和 緩   「 附 」 柏 筠 堂 本作 「 跗 」 。 附 , 俞 跗 ; 扁 , 扁 鵲 ; 和 , 醫 和 ; 緩 , 醫 緩, 皆 古 名 醫 , 見 前 至 理 篇 注 。

〔 一 五 〕 子 韋 甘 均 占 候 之 聖 也   札 迻云 : 案 史 記 天 官 書 云 , 昔 之 傳 天 數 者 , 於 宋 子 韋 , 在 齊甘 公 。 集 解 引 徐 廣 云 , 甘 公 名 德 。 漢 書 藝 文 志 有 甘 德 長柳 占 夢 十 一 卷 。 史 記 張 耳 傳 索 隱 引 劉 歆 七 略 則 云 甘 公 字逢 , 皆 不 云 名 均 , 未 詳 葛 氏 所 據 。

〔 一 六 〕 史 蘇 辛 廖   史 蘇 , 晉 占 卜 之史 , 國 語 晉 語 云 : 獻 公 卜 伐 驪 戎 , 史 蘇 占 之 。 辛 廖 , 晉大 夫 , 畢 萬 筮 仕 於 晉 , 遇 屯 之 比 , 辛 廖 占 之 曰 , 吉 。 其後 果 蕃 昌 。 見 左 傳 閔 公 元 年 。

〔 一 七 〕 夏 育 杜 回   夏 育 , 周 時 衛 人, 大 力 士 , 能 舉 千 鈞 , 見 史 記 范 睢 傳 及 注 。 杜 回 , 秦 之力 士 , 見 左 傳 宣 公 十 五 年 。

〔 一 八 〕 荊 軻 聶 政   荊 軻 , 戰 國 時 勇者 ,  大 妄 為 , 為 燕 太 子 丹 刺 秦 王 , 見 戰 國 策 燕 策 。 聶政 , 戰 國 勇 士 , 為 嚴 遂 刺 殺 韓 相 傀 , 見 戰 國 策 韓 策 。

〔 一 九 〕 飛 廉 夸 父   飛 廉 , 商 紂 臣 ,善 走 。 孟 子 滕 文 公 下 : 周 武 王 驅 飛 廉 於 海 隅 而 戮 之 。 夸父 , 善 走 , 為 堯 子 丹 朱 臣 , 與 日 逐 走 , 見 山 海 經 海 外 北經 。

〔 二 十 〕 子 野 延 州   子 野 , 晉 國 師 曠, 見 前 道 意 篇 注 。 延 州 , 春 秋 時 吳 季 札 。 左 傳 昭 公 二 十七 年 : 吳 子 使 延 州 來 季 子 聘 于 上 國 。 杜 預 注 云 : 季 子 本封 延 陵 , 後 復 封 州 來 , 故 曰 延 州 來 。 案 師 曠 季 札 , 並 深知 音 樂 者 。

〔 二 一 〕 孫 吳 韓 白   孫 , 孫 武 , 春 秋齊 人 , 以 兵 法 見 用 于 吳 王 闔 閭 。 後 百 餘 歲 有 孫 臏 , 孫 武之 後 裔 , 亦 長 兵 法 , 為 齊 威 王 軍 師 , 著 孫 臏 兵 法 。 吳 ,吳 起 , 衛 人 , 好 用 兵 , 為 魏 文 侯 將 。 後 之 楚 , 為 楚 悼 王相 , 厲 行 變 法 。 並 見 史 記 孫 子 吳 起 列 傳 。 韓 , 淮 陰 侯 韓信 , 善 用 兵 , 為 劉 邦 破 項 羽 。 白 , 白 起 , 擅 長 用 兵 , 為秦 昭 王 將 , 屢 破 韓 趙 魏 , 各 見 史 記 本 傳 。

〔 二 二 〕 盜 有 聖 人 之 道 五 焉   語 見 莊子 胠 篋 篇 。

〔 二 三 〕 易 曰 有 聖 人 之 道 四 焉   語 見周 易 繫 辭 上 。

〔 二 四 〕 獨 不 可 謂 之 為 得 道 之 聖   慎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聖 」 下 有 「 乎 」 字 。

〔 二 五 〕 既 非 一 矣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本 「 既 」 上 有 「 聖 」 字 。

〔 二 六 〕 玉 鈐 經   孫 校 : 「 經 」 藏 本作 「 云 」 , 非 ; 按 玉 鈐 經 又 見 前 對 俗 篇 , 又 見 後 登 涉 篇, 今 改 正 。

〔 二 七 〕 人 之 吉 凶 制 在 結 胎 受 氣 之 日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無 「 制 在 」 二 字 , 但 有 「修 短 於 」 三 字 。

〔 二 八 〕 其 較 略 如 此   孫 校 : 「 如 此」 二 字 當 衍 。

〔 二 九 〕 張 車 子 之 說 是 也   張 車 子 事, 見 晉 干 寶 搜 神 記 卷 十 周 攬 嘖 條 。 校 補 云 , 此 不 言 張 車子 之 事 , 而 云 張 車 子 之 說 者 , 蓋 車 子 之 事 , 世 所 共 知 。此 言 人 生 本 有 定 命 , 若 俗 說 張 車 子 之 事 是 也 。

〔 三 十 〕 煩 勞 之 攻   孫 校 : 「 煩 勞 」刻 本 作 「 頰 舌 」 。

〔 三 一 〕 何 肯 當 自 衒 於 俗 士   寶 顏 堂本 「 當 」 作 「 常 」 。

〔 三 二 〕 跳 丸 弄 劍   跳 丸 弄 劍 , 雜 技名 。 後 漢 張 衡 西 京 賦 云 : 「 跳 丸 劍 之 揮 霍 」 。 魏 略 載 魏曹 植 為 邯 鄲 淳 命 演 跳 丸 擊 劍 等 戲 。

〔 三 三 〕 踰 鋒 投 狹   張 衡 西 京 賦 : 「胸 突 銛 鋒 」 , 是 踰 鋒 技 也 。 投 狹 , 即 衝 狹 , 西 京 賦 云 :「 衝 狹 燕 濯 」 。 薛 注 : 卷 簟 席 以 矛 插 其 中 , 伎 兒 以 身 投從 中 過 。

〔 三 四 〕 履  登 幢    , 大 索 。 履  ,行 繩 技 。 西 京 賦 云 : 「 走 索 上 而 相 逢 」 。

〔 三 五 〕 擿 盤 緣 案   並 雜 技 名 。

〔 三 六 〕 跟 挂 萬 仞 之 峻 峭   西 京 賦 云: 「 侲 僮 程 材 , 上 下 翩 翻 , 突 倒 投 而 跟 絓 , 譬 隕 絕 而 復聯 」 。 此 即 葛 洪 說 跟 挂 萬 仞 伎 之 所 指 。

〔 三 七 〕 游 泳 呂 梁 之 不 測   故 事 見 莊子 達 生 篇 及 列 子 黃 帝 篇 , 參 前 釋 滯 篇 注 。

〔 三 八 〕 暴 虎 檻 豹   暴 虎 , 徒 搏 。 檻豹 , 圈 豹 。

〔 三 九 〕 況 於 遠 此 者 乎   慎 校 本 、 寶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 於 遠 」 作 「 遠 於 」 。

〔 四 十 〕 復 欲 使 之 兩 知 仙 道   慎 校 本、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 兩 」 作 為 「 兼 」 。

〔 四 一 〕 世 人 謂 聖 人 從 天 而 墜 至 無 所不 知   明 案 論 衡 知 實 篇 論 「 聖 人 不 能 先 知 」 , 其 言 甚 覈。 蓋 為 抱 朴 之 所 本 , 其 所 舉 例 亦 多 同 。

〔 四 二 〕 不 可 笑 哉   孫 校 : 「 可 」 藏本 作 「 亦 」 。

〔 四 三 〕 完 山 之 鳥 賣 生 送 死 之 聲 孔 子不 知 之   說 苑 辨 物 篇 云 : 孔 子 晨 立 堂 上 , 聞 哭 者 聲 甚 悲。 孔 子 出 , 顏 回 曰 , 今 有 哭 者 其 音 甚 悲 , 非 獨 哭 死 , 又哭 生 離 者 。 孔 子 曰 , 何 以 知 之 ? 回 曰 , 似 完 山 之 鳥 。 孔子 曰 , 何 如 ? 回 曰 , 完 山 之 鳥 生 四 子 , 羽 翼 已 成 , 乃 離四 海 , 哀 鳴 送 之 。 孔 子 使 人 問 哭 者 。 哭 者 果 為 父 死 家 貧賣 子 以 葬 , 將 與 其 長 別 也 。

〔 四 四 〕 聞 太 山 婦 人 之 哭 至 須 答 乃 悟  禮 記 檀 弓 下 云 : 孔 子 過 泰 山 之 側 , 有 婦 人 哭 於 墓 者 而哀 , 使 子 路 問 之 。 而 曰 , 昔 者 吾 舅 死 於 虎 , 吾 夫 又 死 焉, 今 吾 子 又 死 焉 。 子 曰 , 何 為 不 去 也 ? 婦 人 曰 , 無 苛 政。 子 曰 , 苛 政 猛 於 虎 也 。

〔 四 五 〕 見 羅 雀 者 純 得 黃 口 至 問 之 乃覺   說 苑 敬 慎 篇 云 : 孔 子 見 羅 雀 者 所 得 皆 黃 口 , 問 其 故。 羅 者 對 曰 , 黃 口 從 大 爵 者 不 得 , 大 爵 從 黃 口 者 可 得 。

〔 四 六 〕 葬 母 不 知 父 墓 所 在 至 乃 泫 然流 涕   案 「 弟 子 誥 之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誥 」 作 「 語」 。 禮 記 檀 弓 上 云 : 孔 子 少 孤 , 不 知 父 墓 。 母 亡 , 問 於鄒 曼 父 之 母 , 然 後 得 合 葬 於 防 。 防 墓 又 崩 , 門 人 後 至 ,孔 子 問 來 何 遲 。 門 人 實 對 。 孔 子 泫 然 流 涕 曰 , 古 不 脩 墓。 由 此 可 見 孔 丘 不 知 之 事 實 多 。 但 自 來 儒 者 深 為 孔 丘 諱短 。 如 晉 張 華 博 物 志 史 補 云 「 蔣 濟 、 何 晏 、 夏 侯 玄 、 王肅 , 皆 云 無 此 事 ( 案 指 孔 丘 不 知 其 父 墓 所 在 ) , 注 記 者謬 , 時 賢 咸 從 之 」 。

〔 四 七 〕 疑 顏 淵 之 盜 食 至 卜 掇 塵 之 虛偽   呂 氏 春 秋 任 數 篇 云 : 孔 子 窮 乎 陳 蔡 之 間 , 七 日 不 嘗粒 。 晝 寢 。 顏 回 索 米 回 , 爨 之 幾 熟 。 孔 子 望 見 回 攫 其 甑中 而 食 之 。 選 間 食 熟 , 謁 孔 子 而 進 食 。 孔 子 佯 為 不 見 ,起 曰 , 今 者 夢 見 先 君 , 食 潔 而 後 饋 。 顏 回 對 曰 , 不 可 ,嚮 者 煤 炱 入 甑 中 , 棄 食 不 祥 , 回 攫 而 飲 之 。 由 此 可 見 孔丘 疑 顏 回 盜 食 而 實 無 知 也 。

〔 四 八 〕  焚 又 不 知 傷 人 馬 否   論 語鄉 黨 篇 :  焚 。 子 曰 , 傷 人 乎 ? 不 問 馬 。

〔 四 九 〕 顏 淵 後 便 謂 之 已 死   論 語 先進 篇 : 子 畏 於 匡 , 顏 淵 後 。 子 曰 , 吾 以 女 為 死 矣 。

〔 五 十 〕 栖 栖 遑 遑   孫 校 : 藏 本 「 栖栖 」 作 「 恓 恓 」 。

〔 五 一 〕 不 知 匡 人 當 圍 之 而 由 其 途  史 記 孔 子 世 家 張 守 節 正 義 引 琴 操 云 : 孔 子 到 匡 郭 外 , 顏淵 舉 策 指 匡 穿 垣 曰 , 往 與 陽 貨 正 從 此 入 。 匡 人 聞 其 言 ,告 君 曰 , 往 者 陽 貨 今 復 來 , 乃 率 眾 圍 孔 子 。

〔 五 二 〕 問 老 子 以 古 禮   史 記 孔 子 世家 : 孔 子 適 周 問 禮 , 蓋 見 老 子 云 。

〔 五 三 〕 問 郯 子 以 鳥 官   左 傳 昭 公 十七 年 : 郯 子 來 朝 , 說 少 皞 氏 以 鳥 名 官 。 仲 尼 聞 之 , 見 郯子 而 學 之 。

〔 五 四 〕 行 不 知 津 而 使 人 問 之 至 不 告其 路   論 語 微 子 篇 : 長 沮 桀 溺 耦 而 耕 , 孔 子 過 之 , 使 子路 問 津 焉 。 長 沮 桀 溺 譏 之 而 不 告 其 路 。

〔 五 五 〕 下 車 逐 歌 鳳 者 而 不 知 彼 之 不住 也   楚 狂 接 輿 , 歌 而 過 孔 子 。 孔 子 下 車 , 欲 與 之 言 ,接 輿 趨 而 避 之 。 見 論 語 微 子 篇 。

〔 五 六 〕 見 南 子 而 不 知 其 無 益 也   論語 雍 也 篇 : 子 見 南 子 , 子 路 不 說 , 孔 子 矢 之 。

〔 五 七 〕 宕 人 水 居   博 物 志 云 : 南 海外 有 鮫 人 , 水 居 如 魚 , 不 廢 織 績 。

〔 五 八 〕 伯 子 耐 至 熱   「 伯 子 」 原 作「 子 伯 」 。 校 補 云 : 子 伯 當 作 伯 子 , 文 倒 誤 也 。 伯 子 ,謂 幼 伯 子 。 雜 應 篇 云 , 唯 幼 伯 子 王 仲 都 夏 日 重 裘 , 周 以十 爐 之 火 , 口 不 稱 熱 。 列 仙 傳 幼 伯 子 盛 暑 著 襦 蔥 。 今 據校 正 。

〔 五 九 〕 仲 都 堪 酷 寒   桓 譚 新 論 云 :道 士 王 仲 都 能 忍 寒 暑 , 元 帝 乃 以 隆 冬 盛 寒 日 令 袒 , 載 駟馬 於 昆 明 池 上 , 環 冰 而 馳 。 御 者 厚 衣 狐 裘 寒 戰 , 而 仲 都獨 無 變 色 , 臥 於 池 臺 上 , 曛 然 自 若 。

〔 六 十 〕 左 慈 兵 解 而 不 死   魏 王 曹 操屢 欲 殺 左 慈 而 不 死 。 見 神 仙 傳 。

〔 六 一 〕 甘 始 休 糧 以 經 歲   甘 始 , 三國 時 太 原 人 , 善 行 氣 , 不 飲 食 , 在 世 百 餘 歲 , 見 神 仙 傳。

〔 六 二 〕 范 軼 見 斫 而 不 入   范 軼 , 晉書 林 邑 國 傳 作 范 逸 。 見 前 釋 滯 篇 林 邑 以 神 錄 王 注 。

〔 六 三 〕 鱉 令 流 尸 而 更 生   鱉 令 , 一作 鱉 冷 。 參 見 前 釋 滯 篇 庸 蜀 以 流 尸 帝 注 。

〔 六 四 〕 少 千 執 百 鬼   少 千 一 作 少 干。 參 見 前 釋 滯 篇 注 。

〔 六 五 〕 長 房 縮 地 脈   費 長 房 , 汝 南人 , 後 漢 書 有 傳 。 長 房 有 神 術 , 能 縮 地 脈 千 里 , 見 神 仙傳 壺 公 。

〔 六 六 〕 仲 甫 假 形 於 晨 鳧   李 仲 甫 少學 道 於 王 君 , 能 步 訣 隱 形 。 仲 甫 有 相 識 人 居 相 去 五 百 餘里 , 常 以 張 羅 自 業 。 一 旦 , 張 羅 得 一 鳥 , 視 之 , 乃 仲 甫也 。 語 畢 , 別 去 。 見 神 仙 傳 。

〔 六 七 〕 張 楷 吹 噓 起 雲 霧   後 漢 書 張霸 傳 : 霸 子 楷 好 道 術 , 能 作 五 里 霧 。

〔 六 八 〕 靈 寶 經 有 正 機 平 衡 飛 龜 授 袟凡 三 篇   明 案 後 遐 覽 篇 著 錄 正 機 經 、 平 衡 經 、 飛 龜 振 經各 一 卷 。 所 謂 「 飛 龜 振 經 」 , 疑 有 脫 文 誤 字 。 神 仙 傳 云華 子 期 受 仙 隱 靈 寶 方 , 一 曰 伊 洛 飛 龜 秩 , 二 曰 白 禹 正 機, 三 曰 平 衡 。

〔 六 九 〕 吳 王 至 於 合 石 之 中 得 紫 文 金簡 之 書   前 釋 滯 篇 云 : 正 機 、 平 衡 , 割 乎 文 ( 合 ) 石 之中 。 蓋 即 指 此 。

〔 七 十 〕 仲 尼 以 視 之   校 補 云 : 此 文不 當 有 「 以 」 字 , 蓋 涉 上 文 諸「
以 」 字 而 衍 。 玉 燭 寶 典 十 引 此 文 無「 以 」 字 。

〔 七 一 〕 聖 人 之 大 寶 曰 位 何 以 聚 人 曰財   語 見 周 易 繫 辭 下 篇 。

〔 七 二 〕 富 與 貴 是 人 之 所 欲   語 見 論語 里 仁 篇 。

〔 七 三 〕 蔑 三 九 之 官   三 九 , 三 公 九卿 。 後 漢 書 郎 顗 傳 云 : 「 三 九 之 位 , 未 見 其 人 」 。

〔 七 四 〕 男 女 飲 食 人 之 大 欲 存 焉   語見 禮 記 禮 運 篇 。

〔 七 五 〕 浩 然 得 意   孫 校 : 「 浩 」 藏本 作 「 倍 」 , 非 。 明 案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 浩 然 」 作 「悟 言 」 。

〔 七 六 〕 黃 帝 逑 篤 醜 之 嫫 母   孫 校 :藏 本 「 逑 」 作 「 遠 」 , 非 。 明 案 嫫 母 貌 醜 , 傳 說 是 黃 帝第 四 妃 。 呂 氏 春 秋 遇 合 篇 云 : 「 嫫 母 執 乎 黃 帝 。 黃 帝 曰: 厲 汝 德 而 弗 忘 , 與 汝 正 而 弗 衰 , 雖 惡 何 傷 」 ? 高 誘 注: 惡 , 醜 也 。

〔 七 七 〕 陳 侯 憐 可 憎 之 敦 洽   敦 洽 ,陳 人 , 醜 而 有 德 , 陳 侯 悅 之 。 呂 氏 春 秋 遇 合 篇 云 : 「 陳有 惡 人 曰 敦 洽 讎 麋 , 椎 顙 廣 額 , 色 如 漆 赭 , 垂 眼 臨 鼻 ,長 肘 而 盩 , 陳 侯 見 而 甚 悅 之 , 外 使 治 其 國 , 內 使 制 其 身」 。

〔 七 八 〕 流 黃 鬱 金   流 黃 , 即 流 黃 香, 似 流 黃 而 香 。 御 覽 九 百 八 十 二 引 吳 時 外 國 傳 云 , 流 黃香 出 都 昆 國 。 鬱 金 , 鬱 金 香 , 其 香 十 二 葉 , 為 百 草 之 英。 魏 略 云 , 生 大 秦 國 。 見 重 修 政 和 證 類 本 草 卷 十 三 。

〔 七 九 〕 芝 蘭 蘇 合   蘇 合 , 蘇 合 香 。後 漢 書 西 域 傳 : 大 秦 國 合 諸 香 煎 其 汁 , 以 為 蘇 合 。

〔 八 十 〕 玄 膽 素 膠   玄 膽 , 未 知 何 物。 後 雜 應 篇 云 : 含 玄 膽 湯 以 治 齒 牙 動 搖 。 本 草 有 底 野 迦, 用 諸 膽 作 之 , 赤 黑 色 , 出 西 戎 , 甚 珍 貴 。 見 重 修 政 和證 類 本 草 十 六 。 另 有 楓 香 脂 , 一 名 白 膠 香 , 見 重 修 政 和證 類 本 草 十 二 , 未 知 素 膠 之 實 指 。

〔 八 一 〕 江 離 揭 車   案 江 離 、 揭 車 ,皆 是 香 草 。 說 文 : 江 蘺 , 蘪 蕪 也 。 爾 雅 : 蘄 茞 , 蘪 蕪 也。 郭 璞 注 云 : 香 草 。 爾 雅 : ● 車 ,  輿 也 。 郭 璞 注 云 : ● 車 , 香 草 , 見 離 騷 。

〔 八 二 〕 海 上 之 女 逐 酷 臭 之 夫   曲 園云 , 呂 氏 春 秋 遇 合 篇 : 「 人 有 大 臭 者 , 其 親 戚 兄 弟 妻 妾知 識 無 能 與 居 者 , 自 苦 而 居 海 上 , 海 上 人 有 說 其 臭 者 ,晝 夜 隨 之 而 弗 能 去 」 。 本 篇 所 云 即 此 事 。 而 以 為 海 上 之女 , 未 知 別 有 所 據 歟 ? 或 其 所 見 呂 覽 , 與 今 異 也 。

〔 八 三 〕 隨 之 不 止   孫 校 : 「 止 」 下刻 本 有 「 人 口 無 不 悅 甘 而 」 七 字 , 非 。

〔 八 四 〕 周 文 嗜 不 美 之 葅   呂 氏 春 秋遇 合 篇 云 : 「 若 人 之 於 滋 味 , 無 不 說 甘 脆 , 而 甘 脆 未 必受 也 。 文 王 嗜 菖 蒲 葅 , 孔 子 聞 而 服 之 , 縮 頞 而 食 之 , 三年 , 然 後 勝 之 。 」

〔 八 五 〕 不 以 易 太 牢 之 滋 味   孫 校 :「 味 」 下 刻 本 有 「 人 耳 無 不 喜 樂 而 」 七 字 , 非 。

〔 八 六 〕 魏 明 好 椎 鑿 之 聲 不 以 易 絲 竹之 和 音   劉 晝 新 論 殊 好 篇 云 「 漢 順 聽 山 鳥 之 音 , 云 勝 絲竹 之 響 ; 魏 文 好 槌 鑿 之 聲 , 不 貴 金 石 之 和 」 。 案 此 篇 魏明 , 劉 子 新 論 作 魏 文 , 椎 鑿 作 槌 鑿 , 絲 竹 作 金 石 , 是 為異 文 。

David168 说...

抱 朴 子 內 篇 卷 之 十 三

      極 言
    或 問 曰 : 「 古 之 仙 人 者 , 皆 由 學 以 得 之 , 將 特 稟 異氣 耶 〔 一 〕 ? 」 抱 朴 子 答 曰 : 「 是 何 言 歟 ? 彼 莫 不 負 笈隨 師 , 積 其 功 勤 , 蒙 霜 冒 險 , 櫛 風 沐 雨 , 而 躬 親 灑 掃 ,契 闊 勞 藝 , 始 見 之 以 信 行 , 終 被 試 以 危 困 , 性 篤 行 貞 ,心 無 怨 貳 , 乃 得 升 堂 以 入 於 室 。 或 有 怠 厭 而 中 止 , 或 有怨 恚 而 造 退 , 或 有 誘 於 榮 利 , 而 還 修 流 俗 之 事 , 或 有 敗於 邪 說 , 而 失 其 淡 泊 之 志 , 或 朝 為 而 夕 欲 其 成 , 或 坐 修而 立 望 其 效 。 若 夫 睹 財 色 而 心 不 戰 , 聞 俗 言 而 志 不 沮 者, 萬 夫 之 中 , 有 一 人 為 多 矣 。 故 為 者 如 牛 毛 , 獲 者 如 麟角 也 〔 二 〕 。 夫 彀 勁 弩 者 , 效 力 於 發 箭 ; 涉 大 川 者 , 保全 於 既 濟 ; 井 不 達 泉 , 則 猶 不 掘 也 ; 一 步 未 至 , 則 猶 不往 也 。 修 塗 之 累 , 非 移 晷 所 臻 ; 淩 霄 之 高 , 非 一 簣 之 積。 然 升 峻 者 患 於 垂 上 而 力 不 足 , 為 道 者 病 於 方 成 而 志 不遂 。 千 倉 萬 箱 , 非 一 耕 所 得 ; 干 天 之 木 , 非 旬 日 所 長 ;不 測 之 淵 , 起 於 汀 瀅 〔 三 〕 ; 陶 朱 之 資 , 必 積 百 千 。 若乃 人 退 己 進 , 陰 子 所 以 窮 至 道 也 〔 四 〕 。 敬 卒 若 始 , 羡門 所 以 致 雲 龍 也 〔 五 〕 。 我 志 誠 堅 , 彼 何 人 哉 ? 」
    抱 朴 子 曰 : 「 俗 民 既 不 能 生 生 , 而 務 所 以 煞 生 。夫 有 盡 之 物 , 不 能 給 無 已 之 耗 ; 江 河 之 流 , 不 能 盈 無 底之 器 也 。 凡 人 利 入 少 而 費 用 多 者 , 猶 不 供 也 , 況 無 錙 銖之 來 , 而 有 千 百 之 往 乎 ? 人 無 少 長 , 莫 不 有 疾 , 但 輕 重言 之 耳 。 而 受 氣 各 有 多 少 , 多 者 其 盡 遲 , 少 者 其 竭 速 。其 知 道 者 補 而 救 之 , 必 先 復 故 , 然 後 方 求 量 表 之 益 。 若令 服 食 終 日 〔 六 〕 , 則 肉 飛 骨 騰 , 導 引 改 朔 , 則 羽 翮 參差 , 則 世 閒 無 不 信 道 之 民 也 。 患 乎 升 勺 之 利 未 堅 , 而 鍾石 之 費 相 尋 , 根 柢 之 據 未 極 〔 七 〕 , 而 冰 霜 之 毒 交 攻 。不 知 過 之 在 己 , 而 反 云 道 之 無 益 , 故 捐 丸 散 而 罷 吐 納 矣。 故 曰 非 長 生 難 也 , 聞 道 難 也 ; 非 聞 道 難 也 , 行 之 難 也; 非 行 之 難 也 , 終 之 難 也 。 良 匠 能 與 人 規 矩 , 不 能 使 人必 巧 也 。 明 師 能 授 人 方 書 , 不 能 使 人 必 為 也 。 夫 修 道 猶如 播 穀 也 , 成 之 猶 收 積 也 〔 八 〕 。 厥 田 雖 沃 , 水 澤 雖 美, 而 為 之 失 天 時 , 耕 鋤 又 不 至 , 登 稼 被 壟 , 不 穫 不 刈 ,頃 畝 雖 多 , 猶 無 獲 也 〔 九 〕 。 凡 夫 不 徒 不 知 益 之 為 益 也, 又 不 知 損 之 為 損 也 , 夫 損 易 知 而 速 焉 , 益 難 知 而 遲 焉, 人 尚 不 悟 其 易 , 安 能 識 其 難 哉 ? 夫 損 之 者 如 燈 火 之 消脂 , 莫 之 見 也 , 而 忽 盡 矣 。 益 之 者 如 苗 禾 之 播 殖 〔 一 十〕 , 莫 之 覺 也 , 而 忽 茂 矣 。 故 治 身 養 性 , 務 謹 其 細 , 不可 以 小 益 為 不 平 而 不 修 , 不 可 以 小 損 為 無 傷 而 不 防 。 凡聚 小 所 以 就 大 , 積 一 所 以 至 億 也 。 若 能 愛 之 於 微 〔 一 一〕 , 成 之 於 著 , 則 幾 乎 知 道 矣 。 」

    或 問 曰 : 「 古 者 豈 有 無 所 施 行 , 而 偶 自 長 生 者 乎? 」 抱 朴 子 答 曰 : 「 無 也 。 或 隨 明 師 , 積 功 累 勤 , 便 得賜 以 合 成 之 藥 。 或 受 祕 方 , 自 行 治 作 , 事 不 接 於 世 , 言不 累 於 俗 , 而 記 著 者 止 存 其 姓 名 , 而 不 能 具 知 其 所 以 得仙 者 , 故 闕 如 也 。 昔 黃 帝 生 而 能 言 , 役 使 百 靈 , 可 謂 天授 自 然 之 體 者 也 , 猶 復 不 能 端 坐 而 得 道 〔 一 二 〕 。 故 陟王 屋 而 受 丹 經 , 〔 一 三 〕 到 鼎 湖 而 飛 流 珠 〔 一 四 〕 , 登崆 峒 而 問 廣 成 〔 一 五 〕 , 之 具 茨 而 事 大 隗 〔 一 六 〕 , 適東 岱 而 奉 中 黃 〔 一 七 〕 , 入 金 谷 而 諮 涓 子 , 〔 一 八 〕 道養 則 資 玄 素 二 女 〔 一 九 〕 , 精 推 步 則 訪 山 稽 力 牧 , 講 占候 則 詢 風 后 , 著 體 診 則 受 雷 岐 〔 二 十 〕 , 審 攻 戰 則 納 五音 之 策 〔 二 一 〕 , 窮 神 奸 則 記 白 澤 之 辭 〔 二 二 〕 , 相 地理 則 書 青 烏 之 說 〔 二 三 〕 , 救 傷 殘 則 綴 金 冶 之 術 〔 二 四〕 。 故 能 畢 該 祕 要 , 窮 道 盡 真 〔 二 五 〕 , 遂 昇 龍 以 高 躋, 與 天 地 乎 罔 極 也 。 然 按 神 仙 經 , 皆 云 黃 帝 及 老 子 奉 事太 乙 元 君 以 受 要 訣 , 況 乎 不 逮 彼 二 君 者 , 安 有 自 得 仙 度世 者 乎 ? 未 之 聞 也 。 」

    或 曰 : 「 黃 帝 審 仙 者 , 橋 山 之 塚 〔 二 六 〕 , 又 何為 乎 ? 」 抱 朴 子 答 曰 : 「 按 荊 山 經 及 龍 首 記 〔 二 七 〕 ,皆 云 黃 帝 服 神 丹 之 後 , 龍 來 迎 之 , 群 臣 追 慕 , 靡 所 措 思, 或 取 其 几 杖 , 立 廟 而 祭 之 ; 或 取 其 衣 冠 , 葬 而 守 之 。列 仙 傳 云 : 黃 帝 自 擇 亡 日 , 七 十 日 去 , 七 十 日 還 , 葬 於橋 山 , 山 陵 忽 崩 〔 二 八 〕 , 墓 空 無 尸 , 但 劍  在 焉 。 此諸 說 雖 異 , 要 於 為 仙 也 。 言 黃 帝 仙 者 , 見 於 道 書 及 百 家之 說 者 甚 多 , 而 儒 家 不 肯 長 奇 怪 , 開 異 塗 〔 二 九 〕 , 務於 禮 教 , 而 神 仙 之 事 , 不 可 以 訓 俗 , 故 云 其 死 , 以 杜 民心 耳 。 朱 邑 欒 巴 于 公 〔 三 十 〕 , 有 功 惠 於 民 , 百 姓 皆 生為 之 立 廟 祠 。 又 古 者 盛 德 之 人 , 身 沒 之 後 , 臣 子 刊 其 勳績 於 不 朽 之 器 。 而 今 世 君 長 遷 轉 , 吏 民 思 戀 , 而 樹 德 頌之 碑 者 , 往 往 有 焉 , 此 亦 黃 帝 有 廟 墓 之 類 也 , 豈 足 以 證其 必 死 哉 ? 」

    或 人 問 曰 : 「 彭 祖 八 百 , 安 期 三 千 , 斯 壽 之 過 人矣 。 若 果 有 不 死 之 道 , 被 何 不 遂 仙 乎 ? 豈 非 稟 命 受 氣 ,自 有 脩 短 , 而 彼 偶 得 其 多 , 理 不 可 延 , 故 不 免 於 彫 隕 哉? 」 抱 朴 子 答 曰 : 「 按 彭 祖 經 云 〔 三 一 〕 , 其 自 帝 嚳 佐堯 , 歷 夏 至 殷 為 大 夫 , 殷 王 遣 綵 女 從 受 房 中 之 術 , 行 之有 效 , 欲 殺 彭 祖 , 以 絕 其 道 , 彭 祖 覺 焉 而 逃 去 。 去 時 年七 八 百 餘 , 非 為 死 也 。 黃 石 公 記 〔 三 二 〕 云 : 彭 祖 去 後七 十 餘 年 , 門 人 於 流 沙 之 西 見 之 〔 三 三 〕 , 非 死 明 矣 。又 彭 祖 之 弟 子 , 青 衣 烏 公 、 黑 穴 公 、 秀 眉 公 、 白 兔 公 子、 離 婁 公 、 太 足 君 、 高 丘 子 、 不 肯 來 七 八 人 , 皆 歷 數 百歲 , 在 殷 而 各 仙 去 , 況 彭 祖 何 肯 死 哉 ? 又 劉 向 所 記 列 仙傳 亦 言 彭 祖 是 仙 人 也 。 又 安 期 先 生 者 , 賣 藥 於 海 邊 , 瑯琊 人 傳 世 見 之 , 計 已 千 年 。 秦 始 皇 請 與 語 , 三 日 三 夜 。其 言 高 , 其 旨 遠 , 博 而 有 證 , 始 皇 異 之 , 乃 賜 之 金 璧 ,可 直 數 千 萬 , 安 期 受 而 置 之 於 阜 鄉 亭 , 以 赤 玉  一 量 為報 〔 三 四 〕 , 留 書 曰 , 復 數 千 載 〔 三 五 〕 , 求 我 於 蓬 萊山 。 如 此 , 是 為 見 始 皇 時 已 千 歲 矣 , 非 為 死 也 。 又 始 皇剛 暴 而 驁 很 , 最 是 天 下 之 不 應 信 神 仙 者 。 又 不 中 以 不 然之 言 答 對 之 者 也 。 至 於 問 安 期 以 長 生 之 事 , 安 期 答 之 允當 , 始 皇 惺 悟 , 信 世 閒 之 必 有 仙 道 , 既 厚 惠 遺 , 又 甘 心欲 學 不 死 之 事 , 但 自 無 明 師 也 , 而 為 盧 敖 徐 福 輩 所 欺 弄〔 三 六 〕 , 故 不 能 得 耳 。 向 使 安 期 先 生 言 無 符 據 〔 三 七〕 , 三 日 三 夜 之 中 , 足 以 窮 屈 , 則 始 皇 必 將 烹 煮 屠 戮 ,不 免 鼎 俎 之 禍 , 其 厚 惠 安 可 得 乎 ? 」

    或 問 曰 : 「 世 有 服 食 藥 物 , 行 氣 導 引 , 不 免 死 者, 何 也 ? 」 抱 朴 子 答 曰 : 「 不 得 金 丹 , 但 服 草 木 之 藥 及修 小 術 者 , 可 以 延 年 遲 死 耳 , 不 得 仙 也 。 或 但 知 服 草 藥, 而 不 知 還 年 之 要 術 〔 三 八 〕 , 則 終 無 久 生 之 理 也 。 或不 曉 帶 神 符 , 行 禁 戒 , 思 身 神 , 守 真 一 , 則 止 可 令 內 疾不 起 〔 三 九 〕 , 風 濕 不 犯 耳 。 若 卒 有 惡 鬼 強 邪 , 山 精 水毒 害 之 , 則 便 死 也 。 或 不 得 入 山 之 法 , 令 山 神 為 之 作 禍, 則 妖 鬼 試 之 , 猛 獸 傷 之 , 溪 毒 擊 之 , 蛇 蝮 螫 之 , 致 多死 事 , 非 一 條 也 。 或 修 道 晚 暮 , 而 先 自 損 傷 已 深 , 難 可補 復 。 補 復 之 益 , 未 得 根 據 , 而 疾 隨 復 作 , 所 以 剋 伐 之事 , 亦 何 緣 得 長 生 哉 ? 或 年 老 為 道 而 得 仙 者 , 或 年 少 為道 而 不 成 者 , 何 哉 ? 彼 雖 年 老 而 受 氣 本 多 , 受 氣 本 多 則傷 損 薄 , 傷 損 薄 則 易 養 , 易 養 故 得 仙 也 。 此 雖 年 少 而 受氣 本 少 , 受 氣 本 少 則 傷 深 〔 四 十 〕 , 傷 深 則 難 救 , 難 救故 不 成 仙 也 。 夫 木 槿 楊 柳 , 斷 殖 之 更 生 , 倒 之 亦 生 , 橫之 亦 生 。 生 之 易 者 , 莫 過 斯 木 也 。 然 埋 之 既 淺 , 又 未 得久 , 乍 刻 乍 剝 , 或 搖 或 拔 , 雖 壅 以 膏 壤 , 浸 以 春 澤 , 猶不 脫 於 枯 瘁 者 〔 四 一 〕 , 以 其 根 荄 不 固 , 不 暇 吐 其 萌 芽, 津 液 不 得 遂 結 其 生 氣 也 。 人 生 之 為 體 , 易 傷 難 養 , 方之 二 木 , 不 及 遠 矣 。 而 所 以 攻 毀 之 者 , 過 於 刻 剝 , 劇 乎搖 拔 也 。 濟 之 者 鮮 〔 四 二 〕 , 壞 之 者 眾 , 死 其 宜 也 。 夫吐 故 納 新 者 , 因 氣 以 長 氣 , 而 氣 大 衰 者 則 難 長 也 。 服 食藥 物 者 , 因 血 以 益 血 , 而 血 垂 竭 者 則 難 益 也 。 夫 奔 馳 而喘 逆 , 或 欬 或 滿 〔 四 三 〕 , 用 力 役 體 , 汲 汲 短 乏 者 , 氣損 之 候 也 。 面 無 光 色 , 皮 膚 枯 臘 , 脣 焦 脈 白 , 腠 理 萎 瘁者 , 血 減 之 證 也 。 二 證 既 衰 於 外 , 則 靈 根 亦 凋 於 中 矣 。如 此 , 則 不 得 上 藥 , 不 能 救 也 。 凡 為 道 而 不 成 , 營 生 而得 死 者 , 其 人 非 不 有 氣 血 也 。 然 身 中 之 所 以 為 氣 為 血 者, 根 源 已 喪 , 但 餘 其 枝 流 也 。 譬 猶 入 水 之 燼 , 火 滅 而 煙不 即 息 ; 既 斷 之 木 , 柯 葉 猶 生 。 二 者 非 不 有 煙 , 非 不 有葉 , 而 其 所 以 為 煙 為 葉 者 , 已 先 亡 矣 。 世 人 以 覺 病 之 日, 始 作 為 疾 〔 四 四 〕 , 猶 以 氣 絕 之 日 , 為 身 喪 之 候 也 。唯 怨 風 冷 與 暑 濕 , 不 知 風 冷 暑 濕 〔 四 五 〕 , 不 能 傷 壯 實之 人 也 〔 四 六 〕 , 徒 患 體 虛 氣 少 者 , 不 能 堪 之 , 故 為 所中 耳 。 何 以 較 之 , 設 有 數 人 , 年 紀 老 壯 既 同 , 服 食 厚 薄又 等 , 俱 造 沙 漠 之 地 , 並 冒 嚴 寒 之 夜 , 素 雪 墮 於 上 , 玄冰 結 於 下 , 寒 風 摧 條 而 宵 駭 , 欬 唾 凝 ● 於 唇 吻 〔 四 七 〕, 則 其 中 將 有 獨 中 冷 者 , 而 不 必 盡 病 也 。 非 冷 氣 之 有 偏, 蓋 人 體 有 不 耐 者 耳 。 故 俱 食 一 物 , 或 獨 以 結 病 者 , 非此 物 之 有 偏 毒 也 。 鈞 器 齊 飲 , 而 或 醒 或 醉 者 , 非 酒 勢 之有 彼 此 也 。 同 冒 炎 暑 , 而 或 獨 以 暍 死 者 , 非 天 熱 之 有 公私 也 。 齊 服 一 藥 , 而 或 昏 瞑 煩 悶 者 , 非 毒 烈 之 有 愛 憎 也。 是 以 衝 風 赴 林 , 而 枯 柯 先 摧 ; 洪 濤 淩 崖 , 而 拆 隙 首 頹; 烈 火 燎 原 , 而 燥 卉 前 焚 ; 龍  墜 地 〔 四 八 〕 , 而 脆 者獨 破 。 由  以 觀 , 則 人 之 無 道 , 體 已 素 病 , 因 風 寒 暑 濕者 以 發 之 耳 。 苟 能 令 正 氣 不 衰 , 形 神 相 衛 , 莫 能 傷 也 。凡 為 道 者 , 常 患 於 晚 , 不 患 於 早 也 。 恃 年 紀 之 少 壯 , 體力 之 方 剛 者 , 自 役 過 差 , 百 病 兼 結 , 命 危 朝 露 , 不 得 大藥 , 但 服 草 木 , 可 以 差 於 常 人 , 不 能 延 其 大 限 也 。 故 仙經 曰 : 養 生 以 不 傷 為 本 。 此 要 言 也 。 神 農 曰 : 百 病 不 愈, 安 得 長 生 ? 信 哉 斯 言 也 。 」

    或 問 曰 : 「 所 謂 傷 之 者 , 豈 非 淫 慾 之 閒 乎 ? 」 抱朴 子 曰 : 「 亦 何 獨 斯 哉 ? 然 長 生 之 要 , 在 乎 還 年 之 道 〔四 九 〕 。 上 士 知 之 , 可 以 延 年 除 病 ; 其 次 不 以 自 伐 者 也。 若 年 尚 少 壯 而 知 還 年 〔 五 十 〕 , 服 陰 丹 以 補 腦 , 采 玉液 於 長 谷 者 , 不 服 藥 物 , 亦 不 失 三 百 歲 也 〔 五 一 〕 , 但不 得 仙 耳 。 不 得 其 術 者 , 古 人 方 之 於 冰 盃 之 盛 湯 , 羽 苞之 蓄 火 也 。 且 又 才 所 不 逮 〔 五 二 〕 , 而 困 思 之 , 傷 也 ;力 所 不 勝 , 而 強 舉 之 , 傷 也 ; 悲 哀 憔 悴 〔 五 三 〕 , 傷 也; 喜 樂 過 差 , 傷 也 ; 汲 汲 所 欲 , 傷 也 〔 五 四 〕 ; 久 談 言笑 , 傷 也 ; 寢 息 失 時 , 傷 也 ; 挽 弓 引 弩 , 傷 也 ; 沈 醉 嘔吐 , 傷 也 ; 飽 食 即 臥 , 傷 也 ; 跳 走 喘 乏 , 傷 也 〔 五 五 〕; 歡 呼 哭 泣 , 傷 也 ; 陰 陽 不 交 , 傷 也 ; 積 傷 至 盡 則 早 亡, 早 亡 非 道 也 。 是 以 養 生 之 方 , 唾 不 及 遠 , 行 不 疾 步 ,耳 不 極 聽 , 目 不 久 視 , 坐 不 至 久 , 臥 不 及 疲 , 先 寒 而 衣, 先 熱 而 解 , 不 欲 極 飢 而 食 , 食 不 過 飽 , 不 欲 極 渴 而 飲, 飲 不 過 多 。 凡 食 過 則 結 積 聚 , 飲 過 則 成 痰 癖 。 不 欲 甚勞 甚 逸 , 不 欲 起 晚 〔 五 六 〕 , 不 欲 汗 流 〔 五 七 〕 , 不 欲多 睡 , 不 欲 奔 車 走 馬 , 不 欲 極 目 遠 望 , 不 欲 多 啖 生 冷 ,不 欲 飲 酒 當 風 , 不 欲 數 數 沐 浴 , 不 欲 廣 志 遠 願 , 不 欲 規造 異 巧 。 冬 不 欲 極 溫 , 夏 不 欲 窮 涼 , 不 露 臥 星 下 , 不 眠中 見 肩 , 大 寒 大 熱 , 大 風 大 霧 , 皆 不 欲 冒 之 。 五 味 入 口, 不 欲 偏 多 , 故 酸 多 傷 脾 , 苦 多 傷 肺 , 辛 多 傷 肝 , 鹹 多則 傷 心 , 甘 多 則 傷 腎 〔 五 八 〕 , 此 五 行 自 然 之 理 也 。 凡言 傷 者 , 亦 不 便 覺 也 , 謂 久 則 壽 損 耳 。 是 以 善 攝 生 者 ,臥 起 有 四 時 之 早 晚 , 興 居 有 至 和 之 常 制 ; 調 利 筋 骨 , 有偃 仰 之 方 ; 杜 疾 閑 邪 , 有 吞 吐 之 術 ; 流 行 榮 衛 , 有 補 瀉之 法 ; 節 宣 勞 逸 , 有 與 奪 之 要 。 忍 怒 以 全 陰 氣 , 抑 喜 以養 陽 氣 。 然 後 先 將 服 草 木 以 救 虧 缺 , 後 服 金 丹 以 定 無 窮, 長 生 之 理 , 盡 於 此 矣 。 若 有 欲 決 意 任 懷 , 自 謂 達 識 知命 , 不 泥 異 端 , 極 情 肆 力 , 不 營 久 生 者 , 聞 此 言 也 , 雖風 之 過 耳 , 電 之 經 目 , 不 足 諭 也 。 雖 身 枯 於 流 連 之 中 ,氣 絕 於 紈 綺 之 閒 , 而 甘 心 焉 , 亦 安 可 告 之 以 養 生 之 事 哉? 不 惟 不 納 , 乃 謂 妖 訛 也 。 而 望 彼 信 之 , 所 謂 以 明 鑑 給矇 瞽 , 以 絲 竹 娛 聾 夫 也 。 」

David168 说...

校   釋
〔 一 〕   將 特 稟 異 氣 耶   「 異 」 原 作 「其 」 。 明 案 藏 本 、 魯 藩 本 、 寶 顏 堂 本 「 其 」 皆 作 「 異 」。 當 作 「 異 」 , 今 訂 正 。
〔 二 〕   為 者 如 牛 毛 獲 者 如 麟 角 也  校 勘 記 : 北 堂 書 鈔 八 十 三 「 為 」 作 「 學 」 , 「 獲 」 作 「成 」 。

〔 三 〕   起 於 汀 瀅   汀 瀅 , 小 水 。

〔 四 〕   若 乃 人 退 己 進 陰 子 所 以 窮 至道 也   案 陰 子 , 後 漢 陰 長 生 。 神 仙 傳 云 : 陰 長 生 , 新 野人 , 恭 事 馬 鳴 生 學 道 。 鳴 生 初 不 教 其 度 世 之 法 , 但 日 夕與 之 高 談 , 論 當 世 之 事 , 如 此 十 餘 年 。 同 時 共 事 鳴 生 者十 二 人 , 皆 歸 去 。 唯 長 生 執 禮 彌 肅 。 鳴 生 告 之 曰 , 子 真能 得 道 矣 , 以 太 清 神 丹 經 授 之 。 是 即 所 謂 人 退 己 進 , 陰子 所 以 窮 至 道 也 。

〔 五 〕   羡 門 所 以 致 雲 龍 也   史 記 封禪 書 有 羡 門 子 高 為 方 仙 道 。 唐 司 馬 貞 索 隱 : 羡 門 高 者 ,秦 始 皇 使 盧 生 求 羡 門 子 高 是 也 。

〔 六 〕   若 令 服 食 終 日   寶 顏 堂 本 、崇 文 本 「 終 」 作 「 旬 」 。

〔 七 〕   根 柢 之 據 未 極   孫 校 : 「 柢」 藏 本 作 「 移 」 , 非 。 校 勘 記 云 : 榮 案 盧 本 「 根 柢 」 作「 根 荄 」 。

〔 八 〕   成 之 猶 收 積 也   「 收 積 」 寶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作 「 收 穀 」 。

〔 九 〕   猶 無 獲 也   孫 校 : 「 獲 」 藏本 作 「 穫 」 , 非 。

〔 一 十 〕 益 之 者 如 苗 禾 之 播 殖   孫 校: 藏 本 無 上 「 之 」 字 。

〔 一 一 〕 若 能 愛 之 於 微   孫 校 : 藏 本無 「 之 」 字 。

〔 一 二 〕 猶 復 不 能 端 坐 而 得 道   孫 校: 藝 文 類 聚 十 一 、 御 覽 七 十 九 引 「 能 」 作 「 敢 」 。

〔 一 三 〕 陟 王 屋 而 受 丹 經   「 受 」 原作 「 授 」 。 校 補 云 : 類 聚 引 「 授 」 作 「 受 」 是 也 , 「 授」 字 誤 。 今 據 改 。 按 王 屋 , 山 名 , 見 前 金 丹 篇 注 。

〔 一 四 〕 到 鼎 湖 而 飛 流 珠   史 記 封 禪書 云 : 黃 帝 采 首 山 銅 , 鑄 鼎 於 荊 山 下 , 鼎 既 成 , 有 龍 垂胡 髯 , 下 迎 黃 帝 , 後 世 因 名 其 處 曰 鼎 湖 。

〔 一 五 〕 登 崆 峒 而 問 廣 成   廣 成 子 居崆 峒 之 山 , 石 室 之 中 , 黃 帝 造 而 問 至 道 。 見 神 仙 傳 。

〔 一 六 〕 之 具 茨 而 事 大 隗   莊 子 徐 無鬼 篇 云 : 黃 帝 將 見 大 隗 乎 具 茨 之 山 。 案 具 茨 , 山 名 。 司馬 彪 云 , 在 滎 陽 密 縣 東 。 大 隗 , 神 君 名 , 一 云 古 之 至 人。

〔 一 七 〕 適 東 岱 而 奉 中 黃   東 岱 , 雲笈 七 籤 一 百 作 「 中 岱 」 。 中 黃 , 中 黃 真 人 。 後 遐 覽 篇 著錄 中 黃 經 一 卷 。

〔 一 八 〕 入 金 谷 而 諮 涓 子   涓 子 , 齊人 , 著 天 地 人 經 , 見 列 仙 傳 。 假 覽 篇 有 涓 子 天 地 人 經 一卷 。

〔 一 九 〕 論 道 養 則 資 玄 素 二 女   孫 校: 藝 文 類 聚 御 覽 引 「 資 」 作 「 質 」 。 按 雲 笈 七 籤 一 百 軒轅 本 紀 云 , 於 玄 女 素 女 受 房 中 術 。

〔 二 十 〕 精 推 步 則 訪 山 稽 力 牧 講 占 候則 詢 風 后 著 體 診 則 受 雷 岐   按 山 稽 一 作 太 山 稽 。 傳 說 山稽 、 力 牧 、 風 后 , 皆 是 黃 帝 臣 。 雷 , 雷 公 ; 岐 , 岐 伯 ,並 係 黃 帝 時 精 於 醫 術 方 藥 者 。 皆 見 雲 笈 七 籤 一 百 軒 轅 本紀 。

〔 二 一 〕 審 攻 戰 則 納 五 音 之 策   傳 說黃 帝 與 蚩 尤 戰 , 玄 女 教 帝 三 宮 祕 略 五 音 權 謀 陰 陽 之 術 ;黃 帝 於 是 納 五 音 之 策 , 以 審 攻 戰 之 事 , 再 伐 蚩 尤 而 殺 之。 見 軒 轅 本 紀 。

〔 二 二 〕 窮 神 奸 則 記 白 澤 之 辭   黃 帝巡 狩 , 東 至 海 濱 , 得 白 澤 神 獸 , 能 言 。 因 問 天 下 鬼 神 之事 , 自 古 精 氣 為 物 , 遊 魂 為 變 者 , 凡 萬 一 千 五 百 二 十 種, 白 澤 言 之 , 帝 令 以 圖 寫 之 。 見 軒 轅 本 紀 。 隨 書 經 籍 志五 行 家 有 白 澤 圖 一 卷 。

〔 二 三 〕 相 地 理 則 書 青 烏 之 說   「 烏」 原 作 「 鳥 」 。 孫 校 : 藝 文 類 聚 御 覽 引 「 鳥 」 作 「 烏 」。 校 補 云 : 作 「 烏 」 是 也 。 文 選 謝 靈 運 廬 陵 王 墓 下 詩 注引 青 烏 子 相 冢 書 ; 御 覽 五 百 六 十 引 相 冢 書 曰 , 青 烏 子 稱山 三 重 相 連 名 傘 山 , 並 作 「 烏 」 。 明 案 軒 轅 本 紀 云 : 黃帝 始 畫 野 分 州 , 有 青 烏 子 能 相 地 理 , 帝 問 之 以 制 經 。 舊唐 書 經 籍 志 著 錄 青 烏 子 三 卷 。 據 此 改 「 青 鳥 」 為 「 青 烏」 。

〔 二 四 〕 救 傷 殘 則 綴 金 冶 之 術   此 語並 見 雲 笈 七 籤 引 軒 轅 本 紀 。

〔 二 五 〕 窮 道 盡 真   藝 文 類 聚 十 一 引作 「 窮 盡 道 真 」 。 校 補 云 : 「 窮 盡 道 真 」 與 「 畢 該 祕 要」 對 文 , 今 本 誤 倒 。

〔 二 六 〕 橋 山 之 塚   史 記 五 帝 本 紀 :黃 帝 崩 , 葬 橋 山 。 劉 宋 裴 駰 集 解 引 皇 覽 曰 : 黃 帝 冢 在 上郡 橋 山 。

〔 二 七 〕 荊 山 經 及 龍 首 記   後 遐 覽 篇著 錄 龍 首 經 荊 山 記 各 一 卷 。 明 正 統 道 藏 有 黃 帝 龍 首 經 上下 兩 卷 。

〔 二 八 〕 山 陵 忽 崩   原 校 : 「 陵 」 一作 「 後 」 。

〔 二 九 〕 開 異 塗   孫 校 : 「 開 」 藏 本作 「 閱 」 。

〔 三 十 〕 朱 邑 欒 巴 于 公   「 邑 」 原 作「 巴 」 。 孫 校 云 「 巴 」 當 作 「 邑 」 。 明 案 漢 書 循 吏 傳 :朱 邑 , 廬 江 舒 人 , 少 為 桐 鄉 嗇 夫 , 廉 平 不 苛 , 官 至 大 司農 。 為 人 淳 厚 , 篤 於 故 舊 。 及 死 , 其 子 葬 之 桐 鄉 西 郭 外, 百 姓 共 為 邑 起 冢 立 祠 。 今 據 改 為 「 邑 」 字 。 欒 巴 , 蜀郡 成 都 人 , 能 劾 鬼 護 病 , 其 鄉 里 為 立 生 祠 , 見 神 仙 傳 。于 公 , 即 于 吉 。 吳 志 孫 策 傳 注 引 江 表 傳 曰 , 時 有 道 士 琅邪 于 吉 , 往 來 吳 會 , 讀 道 書 , 制 作 符 水 以 治 病 , 吳 會 人多 事 之 。 策 嘗 於 郡 城 門 樓 上 集 會 諸 將 賓 客 , 吉 趨 度 門 下, 諸 將 賓 客 三 分 之 二 下 樓 迎 拜 之 。 掌 賓 者 禁 呵 不 能 止 。策 令 收 殺 之 。 諸 事 之 者 謂 其 尸 解 , 復 祭 祀 求 福 。

〔 三 一 〕 彭 祖 經 云   有 黃 山 君 者 , 修彭 祖 之 術 。 彭 祖 既 去 , 乃 追 論 其 言 , 以 為 彭 祖 經 , 見 神仙 傳 。 後 遐 覽 篇 著 錄 彭 祖 經 一 卷 。

〔 三 二 〕 黃 石 公 記   孫 校 : 「 黃 」 下藏 本 有 「 帝 」 字 , 非 。 原 校 「 石 」 一 作 「 山 」 。 校 補 云: 作 「 山 」 近 是 。 遐 覽 篇 廣 載 仙 經 , 正 有 黃 山 公 記 可 證。 黃 白 篇 有 黃 山 子 , 神 仙 傳 云 黃 山 君 者 修 彭 祖 之 術 , 黃山 君 殆 即 黃 山 公 也 。

〔 三 三 〕 門 人 於 流 沙 之 西 見 之   校 補: 神 仙 傳 云 , 聞 人 於 流 沙 之 國 西 見 之 , 即 本 於 黃 山 公 記。 此 「 門 」 或 即 「 聞 」 之 壞 字 。

〔 三 四 〕 安 期 先 生 者 賣 藥 於 海 邊 至 以赤 玉  一 量 為 報   案 此 所 記 安 期 事 與 列 仙 傳 合 。 列 仙 傳云 , 留 書 以 赤 玉  一 量 為 報 。 「 量 」 即 「 兩 」 字 , 「 量」 「 兩 」 古 通 用 。

〔 三 五 〕 復 數 千 載   校 勘 記 : 藝 文 類聚 八 十 四 「 復 」 作 「 後 」 , 又 案 列 仙 傳 亦 作 「 後 」 。 疑當 作 「 後 。 」

〔 三 六 〕 始 皇 至 為 盧 敖 徐 福 輩 所 欺 弄  史 記 秦 始 皇 本 紀 : 二 十 八 年 , 齊 人 徐 市 等 上 書 , 言 海中 有 三 神 山 , 名 曰 蓬 萊 、 方 丈 、 瀛 洲 , 仙 人 所 居 , 請 與童 男 女 求 之 。 三 十 二 年 , 始 皇 使 燕 人 盧 生 求 羡 門 、 高 誓。 按 盧 生 , 即 盧 敖 ; 徐 市 , 即 徐 福 。

〔 三 七 〕 言 無 符 據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本 「 言 無 符 據 」 作 「 所 言 無 據 」 。

〔 三 八 〕 而 不 知 還 年 之 要 術   原 校 :「 還 年 」 誤 作 「 房 中 」 。 校 補 云 : 作 「 房 中 」 近 是 。 明案 校 補 之 說 不 確 。

〔 三 九 〕 則 止 可 令 內 疾 不 起   「 止 」原 作 「 正 」 , 明 案 文 義 , 「 正 」 當 作 「 止 」 , 慎 校 本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 正 」 皆 作 「 止 」 。 今 據 訂 正 。

〔 四 十 〕 受 氣 本 少 則 傷 深   孫 校 : 藏本 不 重 「 受 氣 本 少 」 。

〔 四 一 〕 猶 不 脫 於 枯 瘁 者   孫 校 : 「脫 」 刻 本 作 「 免 」 。

〔 四 二 〕 濟 之 者 鮮   「 濟 」 寶 顏 堂 本作 「 培 」 。

〔 四 三 〕 或 欬 或 滿   孫 校 : 「 滿 」 刻本 作 「 懣 」 。

〔 四 四 〕 始 作 為 疾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本 作 「 始 為 己 病 」 。

〔 四 五 〕 不 知 風 冷 暑 濕   孫 校 : 藏 本無 此 六 字 , 非 。

〔 四 六 〕 不 能 傷 壯 實 之 人 也   慎 校 本、 寶 顏 堂 本 「 傷 」 作 「 侵 」 。

〔 四 七 〕 欬 唾 凝 ● 於 唇 吻   ● 同 沍 ,音 護 ; 凝 ● , 凍 結 。

〔 四 八 〕 龍  墜 地   孫 校 : 「 龍 」 當作 「 籠 」 。

〔 四 九 〕 在 乎 還 年 之 道   孫 校 : 「 還年 」 疑 「 房 中 」 。 校 勘 記 云 : 御 覽 六 百 六 十 八 亦 作 「 還年 」 , 下 同 。 明 案 「 還 年 」 不 誤 , 孫 說 非 也 , 下 同 。

〔 五 十 〕 而 知 還 年   孫 校 : 「 還 年 」疑 「 房 中 」 。

〔 五 一 〕 亦 不 失 三 百 歲 也   校 勘 記 :御 覽 六 百 六 十 八 作 「 一 二 百 歲 」 。

〔 五 二 〕 且 又 才 所 不 逮   校 勘 記 : 御覽 六 百 六 十 八 無 「 且 又 」 二 字 , 作 「 凡 傷 之 道 有 數 焉 」。

〔 五 三 〕 悲 哀 憔 悴   明 案 「 哀 」 原 作「 衰 」 , 形 近 而 訛 , 今 依 藏 本 、 魯 藩 本 改 正 。 校 勘 記 云: 御 覽 六 百 六 十 八 「 悲 」 上 有 「 深 憂 重 怨 」 四 字 , 「 衰」 作 「 哀 」 。 依 今 本 語 例 補 改 , 當 云 「 深 憂 重 怨 , 傷 也; 悲 哀 憔 悴 , 傷 也 」 。

〔 五 四 〕 汲 汲 所 欲 傷 也   校 勘 記 : 御覽 六 百 六 十 八 「 所 欲 」 下 有 「 戚 戚 所 患 」 四 字 , 依 今 本語 例 , 當 補 於 「 傷 也 」 下 , 云 「 戚 戚 所 患 , 傷 也 」 。

〔 五 五 〕 跳 走 喘 乏 傷 也   校 勘 記 : 御覽 六 百 六 十 八 「 喘 乏 」 作 「 喘 息 」 。

〔 五 六 〕 不 欲 起 晚   孫 校 : 「 不 欲 」下 當 有 「 起 早 」 二 字 。

〔 五 七 〕 不 欲 汗 流   校 勘 記 : 御 覽 六百 六 十 八 作 「 不 欲 多 汗 」 。

〔 五 八 〕 故 酸 多 傷 脾 至 甘 多 則 傷 腎  明 按 脾 合 肉 , 肺 合 皮 , 肝 合 筋 , 心 合 脈 , 腎 合 骨 。 素 問五 藏 生 成 篇 云 : 「 多 食 鹹 則 脈 凝 泣 而 變 色 , 多 食 苦 則 皮槁 而 毛 拔 , 多 食 辛 則 筋 急 而 爪 枯 , 多 食 酸 則 肉 胝 而 脣 揭, 多 食 甘 則 骨 痛 而 髮 落 , 此 五 味 之 所 傷 也 」 。

David168 说...

抱 朴 子 內 篇 卷 之 十 四

      勤 求
    抱 朴 子 曰 : 「 天 地 之 大 德 曰 生 〔 一 〕 , 生 好 物 者 也。 是 以 道 家 之 所 至 祕 而 重 者 , 莫 過 乎 長 生 之 方 也 。 故 血盟 乃 傳 〔 二 〕 , 傳 非 其 人 , 戒 在 天 罰 。 先 師 不 敢 以 輕 行授 人 , 須 人 求 之 至 勤 者 , 猶 當 揀 選 至 精 者 乃 教 之 , 況 乎不 好 不 求 , 求 之 不 篤 者 , 安 可 衒 其 沽 以 告 之 哉 〔 三 〕 ?其 受 命 不 應 仙 者 , 雖 日 見 仙 人 成 群 在 世 , 猶 必 謂 彼 自 異種 人 , 天 下 別 有 此 物 , 或 呼 為 鬼 魅 之 變 化 , 或 云 偶 值 於自 然 , 豈 有 肯 謂 修 為 之 所 得 哉 ? 苟 心 所 不 信 , 雖 令 赤 松王 喬 言 提 其 耳 , 亦 當 同 以 為 妖 訛 〔 四 〕 。 然 時 頗 有 識 信者 , 復 患 於 不 能 勤 求 明 師 。 夫 曉 至 要 得 真 道 者 , 誠 自 甚稀 , 非 倉 卒 可 值 也 。 然 知 之 者 , 但 當 少 耳 〔 五 〕 , 亦 未嘗 絕 於 世 也 。 由 求 之 者 不 廣 不 篤 , 有 仙 命 者 , 要 自 當 與之 相 值 也 。 然 求 而 不 得 者 有 矣 , 未 有 不 求 而 得 者 也 。 世閒 自 有 奸 偽 圖 錢 之 子 , 而 竊 道 士 之 號 者 , 不 可 勝 數 也 。然 此 等 復 不 謂 挺 無 所 知 也 , 皆 復 粗 開 頭 角 , 或 妄 沽 名 ,加 之 以 伏 邪 飾 偽 , 而 好 事 之 徒 , 不 識 其 真 偽 者 , 徒 多 之進 問 〔 六 〕 , 自 取 誑 惑 , 而 拘 制 之 , 不 令 得 行 , 廣 尋 奇士 異 人 , 而 告 之 曰 , 道 盡 於 此 矣 。 以 誤 於 有 志 者 之 不 少, 可 歎 可 恚 也 。 或 聞 有 曉 消 五 雲 〔 七 〕 、 飛 八 石 〔 八 〕、 轉 九 丹 〔 九 〕 、 冶 黃 白 、 水 瓊 瑤 〔 一 十 〕 、 化 朱 碧 、凝 霜 雪 於 神 爐 、 採 靈 芝 於 嵩 岳 者 , 則 多 而 毀 之 曰 〔 一 一〕 , 此 法 獨 有 赤 松 王 喬 知 之 , 今 世 之 人 而 云 知 之 者 , 皆虛 妄 耳 。 則 淺 見 之 家 , 不 覺 此 言 有 詐 偽 而 作 , 便 息 遠 求之 意 。 悲 夫 , 可 為 慨 歎 者 也 ! 淩 晷 飆 飛 , 暫 少 忽 老 , 迅速 之 甚 , 諭 之 無 物 , 百 年 之 壽 , 三 萬 餘 日 耳 。 幼 弱 則 未有 所 知 , 衰 邁 則 歡 樂 並 廢 , 童 蒙 昏 耄 , 除 數 十 年 , 而 險隘 憂 病 〔 一 二 〕 , 相 尋 代 有 , 居 世 之 年 , 略 消 其 半 , 計定 得 百 年 者 , 喜 笑 平 和 , 則 不 過 五 六 十 年 , 咄 嗟 滅 盡 ,哀 憂 昏 耄 , 六 七 千 日 耳 , 顧 眄 已 盡 矣 , 況 於 全 百 年 者 ,萬 未 有 一 乎 ? 諦 而 念 之 , 亦 無 以 笑 彼 夏 蟲 朝 菌 也 〔 一 三〕 。 蓋 不 知 道 者 之 所 至 悲 矣 。 里 語 有 之 : 人 在 世 閒 , 日失 一 日 , 如 牽 牛 羊 以 詣 屠 所 , 每 進 一 步 , 而 去 死 轉 近 。此 譬 雖 醜 , 而 實 理 也 。 達 人 所 以 不 愁 死 者 , 非 不 欲 求 ,亦 固 不 知 所 以 免 死 之 術 , 而 空 自 焦 愁 , 無 益 於 事 。 故 云樂 天 知 命 , 故 不 憂 耳 , 非 不 欲 久 生 也 。 姬 公 請 代 武 王 ,〔 一 四 〕 仲 尼 曳 杖 悲 懷 〔 一 五 〕 , 是 知 聖 人 亦 不 樂 速 死矣 。 俗 人 見 莊 周 有 大 夢 之 喻 〔 一 六 〕 , 因 復 競 共 張 齊 死生 之 論 。 蓋 詭 道 強 達 , 陽 作 違 抑 之 言 , 皆 仲 尼 所 為 破 律應 煞 者 也 。 今 察 諸 有 此 談 者 , 被 疾 病 則 遽 針 灸 , 冒 危 險則 甚 畏 死 。 然 末 俗 通 弊 , 不 崇 真 信 , 背 典 誥 而 治 子 書 ,若 不 吐 反 理 之 巧 辨 者 , 則 謂 之 朴 野 , 非 老 莊 之 學 。 故 無骨 殖 而 取 偶 俗 之 徒 , 遂 流 漂 於 不 然 之 說 , 而 不 能 自 返 也。 老 子 以 長 生 久 視 為 業 , 而 莊 周 貴 於 搖 尾 塗 中 , 不 為 被網 之 龜 〔 一 七 〕 , 被 繡 之 牛 〔 一 八 〕 , 餓 而 求 粟 於 河 侯〔 一 九 〕 , 以 此 知 其 不 能 齊 死 生 也 。 晚 學 不 能 考 校 虛 實, 偏 據 一 句 , 不 亦 謬 乎 ? 且 夫 深 入 九 泉 之 下 , 長 夜 罔 極, 始 為 螻 蟻 之 糧 , 終 與 塵 壤 合 體 , 令 人 怛 然 心 熱 , 不 覺咄 嗟 。 若 心 有 求 生 之 志 〔 二 十 〕 , 何 可 不 棄 置 不 急 之 事, 以 修 玄 妙 之 業 哉 ? 其 不 信 則 已 矣 。 其 信 之 者 , 復 患 於俗 情 之 不 蕩 盡 , 而 不 能 專 以 養 生 為 意 , 而 營 世 務 之 餘 暇而 為 之 , 所 以 或 有 為 之 者 , 恒 病 晚 而 多 不 成 也 。 凡 人 之所 汲 汲 者 , 勢 利 嗜 欲 也 。 苟 我 身 之 不 全 , 雖 高 官 重 權 ,金 玉 成 山 , 妍 豔 萬 計 , 非 我 有 也 。 是 以 上 士 先 營 長 生 之事 , 長 生 定 可 以 任 意 。 若 未 昇 玄 去 世 , 可 且 地 仙 人 閒 。若 彭 祖 老 子 , 止 人 中 數 百 歲 , 不 失 人 理 之 懽 , 然 後 徐 徐登 遐 , 亦 盛 事 也 。 然 決 須 好 師 , 師 不 足 奉 , 亦 無 由 成 也。 昔 漢 太 后 從 夏 侯 勝 受 尚 書 , 賜 勝 黃 金 百 斤 , 他 物 不 可勝 數 。 及 勝 死 , 又 賜 勝 家 錢 二 百 萬 , 為 勝 素 服 一 百 日 〔二 一 〕 。 成 帝 在 東 宮 時 , 從 張 禹 受 論 語 。 及 即 尊 位 , 賜禹 爵 關 內 侯 〔 二 二 〕 , 食 邑 千 戶 , 拜 光 祿 大 夫 , 賜 黃 金百 斤 。 又 遷 丞 相 , 進 爵 安 昌 侯 。 年 老 乞 骸 骨 , 賜 安 車 駟馬 , 黃 金 百 斤 , 錢 數 萬 。 及 禹 疾 , 天 子 自 臨 省 之 , 親 拜禹 床 下 。 章 帝 在 東 宮 時 , 從 桓 榮 以 受 孝 經 〔 二 三 〕 。 及帝 即 位 , 以 榮 為 太 常 上 卿 。 天 子 幸 榮 第 , 令 榮 東 面 坐 ,設 几 杖 。 會 百 官 及 榮 門 生 生 徒 數 百 人 , 帝 親 自 持 業 講 說。 賜 榮 爵 關 內 侯 , 食 邑 五 千 戶 。 及 榮 病 , 天 子 幸 其 家 ,入 巷 下 車 , 抱 卷 而 趨 , 如 弟 子 之 禮 。 及 榮 薨 , 天 子 為 榮素 服 。 凡 此 諸 君 , 非 能 攻 城 野 戰 , 折 衝 拓 境 , 懸 旌 效 節〔 二 四 〕 , 祈 連 方 〔 二 五 〕 , 轉 元 功 , 騁 銳 絕 域 也 。 徒以 一 經 之 業 , 宣 傳 章 句 , 而 見 尊 重 , 巍 巍 如 此 , 此 但 能說 死 人 之 餘 言 耳 。 帝 王 之 貴 , 猶 自 卑 降 以 敬 事 之 。 世 閒或 有 欲 試 修 長 生 之 道 者 , 而 不 肯 謙 下 於 堪 師 者 , 直 爾 蹴迮 〔 二 六 〕 , 從 求 至 要 , 寧 可 得 乎 ? 夫 學 者 之 恭 遜 驅 走, 何 益 於 師 之 分 寸 乎 ? 然 不 爾 , 則 是 彼 心 不 盡 ; 彼 心 不盡 , 則 令 人 告 之 不 力 ; 告 之 不 力 , 則 祕 訣 何 可 悉 得 邪 ?不 得 已 當 以 浮 淺 示 之 , 豈 足 以 成 不 死 之 功 哉 ? 亦 有 人 皮膚 好 喜 , 而 信 道 之 誠 , 不 根 心 神 , 有 所 索 欲 〔 二 七 〕 ,陽 為 曲 恭 , 累 日 之 閒 , 怠 慢 已 出 。 若 值 明 智 之 師 , 且 欲詳 觀 來 者 變 態 , 試 以 淹 久 , 故 不 告 之 , 以 測 其 志 。 則 若此 之 人 , 情 偽 行 露 , 亦 終 不 得 而 教 之 , 教 之 亦 不 得 盡 言吐 實 , 言 不 了 則 為 之 無 益 也 。 陳 安 世 者 , 年 十 三 歲 , 蓋灌 叔 本 之 客 子 耳 〔 二 八 〕 , 先 得 仙 道 。 叔 本 年 七 十 皓 首, 朝 夕 拜 安 世 曰 , 道 尊 德 貴 , 先 得 道 者 則 為 師 矣 , 吾 不敢 倦 執 弟 子 之 禮 也 。 由 是 安 世 告 之 要 方 , 遂 復 仙 去 矣 。夫 人 生 先 受 精 神 於 天 地 , 後 稟 氣 血 於 父 母 〔 二 九 〕 , 然不 得 明 師 , 告 之 以 度 世 之 道 , 則 無 由 免 死 , 鑿 石 有 餘 焰, 年 命 已 凋 頹 矣 。 由 此 論 之 , 明 師 之 恩 , 誠 為 過 於 天 地, 重 於 父 母 多 矣 , 可 不 崇 之 乎 ? 可 不 求 之 乎 ? 」
    抱 朴 子 曰 : 「 古 人 質 正 , 貴 行 賤 言 , 故 為 政 者 不尚 文 辨 , 修 道 者 不 崇 辭 說 。 風 俗 衰 薄 , 外 飾 彌 繁 , 方 策既 山 積 於 儒 門 , 而 內 書 亦 鞅 掌 於 術 家 。 初 學 之 徒 , 即 未便 可 授 以 大 要 。 又 亦 人 情 以 本 末 殷 富 者 為 快 。 故 後 之 知道 者 , 干 吉 容 嵩 桂 帛 諸 家 , 各 著 千 所 篇 〔 三 十 〕 , 然 率多 教 誡 之 言 , 不 肯 善 為 人 開 顯 大 向 之 指 歸 也 。 其 至 真 之訣 , 或 但 口 傳 , 或 不 過 尋 尺 之 素 , 在 領 帶 之 中 , 非 隨 師經 久 , 累 勤 歷 試 者 , 不 能 得 也 。 雜 猥 弟 子 , 皆 各 隨 其 用心 之 疏 密 , 履 苦 之 久 遠 , 察 其 聰 明 之 所 逮 , 及 志 力 之 所能 辨 , 各 有 所 授 , 千 百 歲 中 , 時 有 盡 其 囊 枕 之 中 , 肘 腋之 下 , 祕 要 之 旨 耳 〔 三 一 〕 。 或 但 將 之 合 藥 , 藥 成 分 之〔 三 二 〕 , 足 以 使 之 不 死 而 已 , 而 終 年 不 以 其 方 文 傳 之。 故 世 閒 道 士 , 知 金 丹 之 事 者 , 萬 無 一 也 。 而 管 見 之 屬, 謂 仙 法 當 具 在 於 紛 若 之 書 , 及 於 祭 祀 拜 伏 之 閒 而 已 矣。 夫 長 生 制 在 大 藥 耳 , 非 祠 醮 之 所 得 也 。 昔 秦 漢 二 代 ,大 興 祈 禱 , 所 祭 太 乙 五 神 , 陳 寶 八 神 之 屬 〔 三 三 〕 , 動用 牛 羊 穀 帛 , 錢 費 億 萬 , 了 無 所 益 。 況 於 匹 夫 , 德 之 不備 , 體 之 不 養 , 而 欲 以 三 牲 酒 餚 , 祝 願 鬼 神 , 以 索 延 年, 惑 亦 甚 矣 。 或 頗 有 好 事 者 , 誠 欲 為 道 , 而 不 能 勤 求 明師 , 合 作 異 藥 , 而 但 晝 夜 誦 講 不 要 之 書 , 數 千 百 卷 , 詣老 無 益 , 便 謂 天 下 果 無 仙 法 。 或 舉 門 扣 頭 , 以 向 空 坐 ,烹 宰 犧 牲 , 燒 香 請 福 , 而 病 者 不 愈 , 死 喪 相 襲 , 破 產 竭財 , 一 無 奇 異 , 終 不 悔 悟 , 自 謂 未 篤 。 若 以 此 之 勤 , 求知 方 之 師 , 以 此 之 費 , 給 買 藥 之 直 者 〔 三 四 〕 , 亦 必 得神 仙 長 生 度 世 也 。 何 異 詣 老 空 耕 石 田 , 而 望 千 倉 之 收 ,用 力 雖 盡 〔 三 五 〕 , 不 得 其 所 也 。 所 謂 適 楚 而 道 燕 , 馬雖 良 而 不 到 , 非 行 之 不 疾 , 然 失 其 道 也 。 或 有 性 信 而 喜信 人 , 其 聰 明 不 足 以 校 練 真 偽 , 揣 測 深 淺 ; 所 博 涉 素 狹, 不 能 賞 物 。 後 世 頑 淺 , 趣 得 一 人 , 自 譽 之 子 , 云 我 有祕 書 , 便 守 事 之 。 而 庸 人 小 兒 , 多 有 外 託 有 道 之 名 , 名過 其 實 , 由 於 誇 誑 , 內 抱 貪 濁 , 惟 利 是 圖 , 有 所 請 為 ,輒 強 喑 嗚 , 俛 仰 抑 揚 。 若 所 知 寶 祕 乃 深 〔 三 六 〕 而 不 可得 之 狀 。 其 有 所 請 , 從 其 所 求 , 俛 仰 含 笑 , 或 許 以 頃 後, 故 使 不 覺 者 , 欲 罷 而 不 能 〔 三 七 〕 , 自 謂 事 之 未 勤 ,而 禮 幣 之 尚 輕 也 。 於 是 篤 信 之 心 , 尤 加 恭 肅 , 賂 以 殊 玩, 為 之 執 奴 僕 之 役 , 不 辭 負 重 涉 遠 , 不 避 經 險 履 危 , 欲以 積 勞 自 效 , 服 苦 求 哀 , 庶 有 異 聞 。 而 虛 引 歲 月 , 空 委二 親 之 供 養 , 捐 妻 子 而 不 卹 , 戴 霜 蹈 冰 , 連 年 隨 之 , 而妨 資 棄 力 , 卒 無 所 成 。 彼 初 誠 欺 之 , 末 或 慚 之 , 懵 然 體中 , 實 自 空 罄 短 乏 , 無 能 法 以 相 教 , 將 何 法 以 成 人 乎 ?余 目 見 此 輩 不 少 , 可 以 有 十 餘 人 〔 三 八 〕 。 或 自 號 高 名, 久 居 於 世 , 世 或 謂 之 已 三 四 百 歲 , 但 易 名 字 , 詐 稱 聖人 , 託 於 人 閒 , 而 多 有 承 事 之 者 , 余 但 不 喜 書 其 人 之 姓名 耳 。 頗 游 俗 閒 , 凡 夫 不 識 妍 蚩 , 為 共 吹 揚 〔 三 九 〕 ,增 長 妖 妄 , 為 彼 巧 偽 之 人 , 虛 生 華 譽 , 歙 習 遂 廣 , 莫 能甄 別 。 故 或 令 高 人 偶 不 留 意 澄 察 , 而 但 任 兩 耳 者 , 誤 於學 者 , 常 由 此 輩 , 莫 不 使 人 歎 息 也 。 每 見 此 曹 , 欺 誑 天下 , 以 規 勢 利 者 , 遲 速 皆 受 殃 罰 , 天 網 雖 疏 , 終 不 漏 也。 但 誤 有 志 者 可 念 耳 。 世 人 多 逐 空 聲 ,  能 校 實 。 聞 甲乙 多 弟 子 , 至 以 百 許 , 必 當 有 異 , 便 載 馳 競 逐 , 赴 為 相聚 守 之 徒 , 妨 工 夫 以 崇 重 彼 愚 陋 之 人 也 。 而 不 復 尋 精 ,彼 得 門 人 之 力 。 或 以 致 富 , 辨 逐 之 雖 久 〔 四 十 〕 , 猶 無成 人 之 道 , 愚 夫 故 不 知 此 人 不 足 可 事 , 何 能 都 不 與 悟 ,自 可 悲 哉 ! 夫 搜 尋 仞 之 壟 , 求 干 天 之 木 ; 漉 牛 跡 之 中 ,索 吞 舟 之 鱗 , 用 日 雖 久 , 安 能 得 乎 ? 嗟 乎 ! 將 來 之 學 者, 雖 當 以 求 師 為 務 , 亦 不 可 以 不 詳 擇 為 急 也 。 陋 狹 之 夫, 行 淺 德 薄 , 功 微 緣 少 , 不 足 成 人 之 道 , 亦 無 功 課 以 塞人 重 恩 也 。 深 思 其 趣 , 勿 令 徒 勞 也 。 」

    抱 朴 子 曰 : 「 諸 虛 名 之 道 士 , 既 善 為 誑 詐 , 以 欺學 者 ; 又 多 護 短 匿 愚 , 恥 於 不 知 , 陽 若 以 博 涉 已 足 〔 四一 〕 , 終 不 肯 行 求 請 問 於 勝 己 者 , 蠢 爾 守 窮 , 面 牆 而 立; 又 不 但 拱 默 而 已 , 乃 復 憎 忌 於 實 有 道 者 而 謗 毀 之 , 恐彼 聲 名 之 過 己 也 。 此 等 豈 有 意 於 長 生 之 法 哉 ? 為 欲 以 合致 弟 子 , 圖 其 財 力 , 以 快 其 情 欲 而 已 耳 。 而 不 知 天 高 聽卑 , 其 後 必 受 斯 殃 也 。 夫 貧 者 不 可 妄 云 我 富 也 , 賤 者 不可 虛 云 我 貴 也 , 況 道 德 之 事 實 無 , 而 空 養 門 生 弟 子 乎 ?凡 俗 之 人 , 猶 不 宜 懷 妒 善 之 心 , 況 於 道 士 , 尤 應 以 忠 信快 意 為 生 者 也 , 云 何 當 以 此 之 ● 然 函 胸 臆 閒 乎 〔 四 二 〕? 人 自 不 能 聞 見 神 明 , 而 神 明 之 聞 見 己 之 甚 易 也 〔 四 三〕 。 此 何 異 乎 在 紗 幌 之 外 , 不 能 察 軒 房 之 內 , 而 肆 其 倨慢 , 謂 人 之 不 見 己 。 此 亦 如 竊 鍾 棖 物 , 鏗 然 有 聲 , 惡 他人 聞 之 , 因 自 掩 其 耳 者 之 類 也 。 而 聾 瞽 之 存 乎 精 神 者 ,唯 欲 專 擅 華 名 , 獨 聚 徒 眾 , 外 求 聲 價 , 內 規 財 力 〔 四 四〕 , 患 疾 勝 己 , 乃 劇 於 俗 人 之 爭 權 勢 也 。 遂 以 唇 吻 為 刃鋒 , 以 毀 譽 為 朋 黨 , 口 親 心 疏 , 貌 合 行 離 , 陽 敦 同 志 之言 , 陰 挾 蜂 蠆 之 毒 , 此 乃 天 人 所 共 惡 , 招 禍 之 符 檄 也 。夫 讀 五 經 , 猶 宜 不 恥 下 問 , 以 進 德 修 業 , 日 有 緝 熙 。 至於 射 御 之 麤 伎 , 書 數 之 淺 功 , 農 桑 之 露 事 , 規 矩 之 小 術, 尚 須 師 授 以 盡 其 理 , 況 營 長 生 之 法 , 欲 以 延 年 度 世 ,斯 與 救 卹 死 事 無 異 也 。 何 可 務 惜 請 受 之 名 , 而 永 守 無 知之 困 , 至 老 不 改 , 臨 死 不 悔 , 此 亦 天 民 之 篤 暗 者 也 。 令人 代 之 慚 悚 , 為 之 者 獨 不 顧 形 影 也 。 為 儒 生 尚 當 兀 然 守朴 , 外 託 質 素 , 知 而 如 否 , 有 而 如 無 , 令 庸 兒 不 得 盡 其稱 , 稱 而 不 問 不 對 , 對 必 辭 讓 而 後 言 。 何 其 道 士 之 人 ,強 以 不 知 為 知 , 以 無 有 為 有 , 虛 自 衒 燿 , 以 圖 奸 利 者 乎? 迷 而 不 知 返 者 , 愈 以 遂 往 , 若 有 以 行 此 者 , 想 不 恥 改也 。 吾 非 苟 為 此 言 , 誠 有 為 而 興 , 所 謂 疾 之 而 不 能 默 然也 。 徒 愍 念 愚 人 , 不 忍 見 嬰 兒 之 投 井 耳 。 若 覽 之 而 悟 者, 亦 仙 藥 之 一 草 也 , 吾 何 為 哉 ! 不 御 苦 口 , 其 危 至 矣 ,不 俟 脈 診 而 可 知 者 也 。 」

    抱 朴 子 曰 : 「 設 有 死 罪 , 而 人 能 救 之 者 , 必 不 為之 吝 勞 辱 而 憚 卑 辭 也 , 必 獲 生 生 之 功 也 。 今 雜 猥 道 士 之輩 , 不 得 金 丹 大 法 , 必 不 得 長 生 可 知 也 。 雖 治 病 有 起 死之 效 , 絕 穀 則 積 年 不 飢 , 役 使 鬼 神 , 坐 在 立 亡 , 瞻 視 千里 , 知 人 盛 衰 , 發 沈 祟 於 幽 翳 , 知 禍 福 於 未 萌 , 猶 無 益於 年 命 也 , 尚 羞 行 請 求 , 恥 事 先 達 , 是 惜 一 日 之 屈 , 而甘 罔 極 之 痛 , 是 不 見 事 類 者 也 。 古 人 有 言 曰 , 生 之 於 我, 利 亦 大 焉 。 論 其 貴 賤 , 雖 爵 為 帝 王 , 不 足 以 此 法 比 焉。 論 其 輕 重 , 雖 富 有 天 下 , 不 足 以 此 術 易 焉 。 故 有 死 王樂 為 生 鼠 之 喻 也 〔 四 五 〕 。 夫 治 國 而 國 平 , 治 身 而 身 生, 非 自 至 也 , 皆 有 以 致 之 也 。 惜 短 乏 之 虛 名 , 恥 師 授 之蹔 勞 , 雖 日 不 愚 , 吾 不 信 也 。 今 使 人 免 必 死 而 就 戮 刑 者, 猶 欣 然 喜 於 去 重 而 即 輕 , 脫 炙 爛 而 保 視 息 , 甘 其 苦 痛, 過 於 更 生 矣 。 人 但 莫 知 當 死 之 日 , 故 不 暫 憂 耳 。 若 誠知 之 , 而 刖 劓 之 事 , 可 得 延 期 者 , 必 將 為 之 。 況 但 躬 親灑 掃 , 執 巾 竭 力 於 勝 己 者 , 可 以 見 教 之 不 死 之 道 , 亦 何足 為 苦 , 而 蔽 者 憚 焉 。 假 令 有 人 , 恥 迅 走 而 待 野 火 之 燒爇 , 羞 逃 風 而 致 沈 溺 於 重 淵 者 , 世 必 呼 之 為 不 曉 事 也 ,而 咸 知 笑 其 不 避 災 危 , 而 莫 怪 其 不 畏 實 禍 , 何 哉 〔 四 六〕 ? 」

    抱 朴 子 曰 : 「 昔 者 之 著 道 書 多 矣 , 莫 不 務 廣 浮 巧之 言 , 以 崇 玄 虛 之 旨 , 未 有 究 論 長 生 之 階 徑 , 箴 砭 為 道之 病 痛 〔 四 七 〕 , 如 吾 之 勤 勤 者 也 。 實 欲 令 迷 者 知 反 ,失 之 東 隅 , 收 之 桑 榆 , 墜 井 引 綆 , 愈 於 遂 沒 。 但 惜 美 疢而 距 惡 石 者 〔 四 八 〕 , 不 可 如 何 耳 。 人 誰 無 過 , 過 而 能改 , 日 月 之 蝕 , 睎 顏 氏 之 子 也 〔 四 九 〕 。 又 欲 使 將 來 之好 生 道 者 , 審 於 所 託 , 故 竭 其 忠 告 之 良 謀 , 而 不 飾 淫 麗之 言 , 言 發 則 指 切 , 筆 下 則 辭 痛 , 惜 在 於 長 生 而 折 抑 邪耳 , 何 所 索 哉 ? 」

    抱 朴 子 曰 : 「 深 念 學 道 藝 養 生 者 , 隨 師 不 得 其 人, 竟 無 所 成 , 而 使 後 之 有 志 者 , 見 彼 之 不 得 長 生 , 因 云天 下 之 果 無 仙 法 也 。 凡 自 度 生 〔 五 十 〕 , 必 不 能 苦 身 約己 以 修 玄 妙 者 , 亦 徒 進 失 干 祿 之 業 , 退 無 難 老 之 功 , 內誤 其 身 , 外 沮 將 來 也 。 仙 之 可 學 致 , 如 黍 稷 之 可 播 種 得, 甚 炳 然 耳 。 然 未 有 不 耕 而 獲 嘉 禾 , 未 有 不 勤 而 獲 長 生度 世 也 。 」

David168 说...

校   釋
〔 一 〕   天 地 之 大 德 曰 生   語 見 周 易 繫辭 下 。
〔 二 〕   血 盟 乃 傳   血 盟 , 歃 血 誓 盟。

〔 三 〕   安 可 衒 其 沽 以 告 之 哉   慎 校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 衒 其 」 作 「 自 衒 」 。

〔 四 〕   亦 當 同 以 為 妖 訛   慎 校 本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 同 」 作 「 指 」 。

〔 五 〕   但 當 少 耳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本 「 當 」 作 「 謂 」 。

〔 六 〕   徒 多 之 進 問   校 補 : 「 之 」字 疑 涉 上 文 諸 「 之 」 字 而 衍 。

〔 七 〕   消 五 雲   五 雲 , 五 色 之 雲 。

〔 八 〕   飛 八 石   飛 八 石 , 鍊 八 石 之飛 精 。

〔 九 〕   轉 九 丹   九 丹 , 九 轉 還 丹 。神 仙 傳 老 子 傳 : 所 出 度 世 之 法 , 九 丹 八 石 , 玉 醴 金 液 。

〔 一 十 〕 水 瓊 瑤   原 校 : 「 瓊 」 一 作「 槿 」 。 明 案 水 瓊 瑤 , 溶 化 瓊 瑤 為 玉 漿 。

〔 一 一 〕 則 多 而 毀 之 曰   孫 校 : 「 多」 下 疑 有 脫 誤 。

〔 一 二 〕 險 隘 憂 病   校 勘 記 : 御 覽 六百 七 十 二 「 隘 」 作 「 厄 」 。

〔 一 三 〕 亦 無 以 笑 彼 夏 蟲 朝 菌 也   莊子 逍 遙 遊 云 : 「 朝 菌 不 知 晦 朔 , 蟪 蛄 不 知 春 秋 」 。 朝 菌, 生 於 朝 而 死 於 暮 , 至 多 不 能 過 月 之 晦 朔 ; 蟪 蛄 , 夏 蟬也 , 夏 生 秋 死 。 夏 蟲 朝 菌 , 喻 生 時 之 暫 短 耳 。

〔 一 四 〕 姬 公 請 代 武 王   姬 公 , 周 武王 弟 周 公 旦 。 武 王 病 , 周 公 袚 齋 , 自 為 質 , 欲 代 武 王 。見 史 記 周 本 紀 。

〔 一 五 〕 仲 尼 曳 杖 悲 懷   仲 尼 , 孔 丘字 。 史 記 孔 子 世 家 : 孔 丘 病 , 子 貢 請 見 。 孔 丘 方 負 杖 逍遙 於 門 , 嘆 曰 , 太 山 壞 乎 , 梁 柱 摧 乎 , 哲 人 萎 乎 ! 因 以涕 下 , 後 七 日 卒 。

〔 一 六 〕 莊 周 有 大 夢 之 喻   莊 子 齊 物論 : 予 惡 乎 知 夫 死 者 不 悔 其 始 之 蘄 生 乎 ! 夢 飲 酒 者 , 旦而 哭 泣 ; 夢 哭 泣 者 , 旦 而 田 獵 。 方 其 夢 也 , 不 知 其 夢 也, 覺 而 後 知 其 夢 也 。 且 有 大 覺 , 而 後 知 此 其 大 夢 也 。 此即 所 謂 大 夢 之 喻 。

〔 一 七 〕 莊 周 貴 於 搖 尾 塗 中 不 為 被 網之 龜   莊 子 秋 水 篇 : 莊 子 釣 於 濮 水 之 上 , 楚 王 使 人 求 之仕 。 莊 子 持 竿 不 顧 , 曰 , 吾 不 願 為 死 龜 , 巾 笥 藏 之 廟 堂之 上 , 寧 將 曳 尾 於 塗 中 。

〔 一 八 〕 被 繡 之 牛   莊 子 列 禦 寇 篇 :「 或 聘 於 莊 子 , 莊 子 應 其 使 曰 , 子 見 夫 犧 牛 乎 ? 衣 以 文繡 , 食 以 芻 叔 , 及 其 牽 而 入 於 太 廟 , 雖 欲 為 孤 犢 , 其 可得 乎 ? 」 案 史 記 老 莊 申 韓 列 傳 作 楚 威 王 聘 莊 周 。

〔 一 九 〕 餓 而 求 粟 於 河 侯   莊 周 家 貧, 故 往 貸 粟 於 監 河 侯 。 見 莊 子 外 物 篇 。

〔 二 十 〕 若 心 有 求 生 之 志   寶 顏 堂 本、 崇 文 本 「 心 」 並 作 「 必 」 。 明 案 心 即 志 也 , 作 「 必 」於 義 為 長 。

〔 二 一 〕 漢 太 后 從 夏 侯 勝 受 尚 書 至 為勝 素 服 一 百 日   事 見 漢 書 夏 侯 勝 傳 。 勝 死 , 太 后 為 勝 素服 五 日 , 與 本 篇 所 云 一 百 日 不 同 。 按 當 從 漢 書 。

〔 二 二 〕 成 帝 在 東 宮 時 從 張 禹 受 論 語及 即 尊 位 賜 禹 爵 關 內 侯   事 見 漢 書 張 禹 傳 。

〔 二 三 〕 章 帝 在 東 宮 時 從 桓 榮 以 受 孝經   按 後 漢 書 明 帝 紀 及 桓 榮 傳 , 明 帝 為 皇 太 子 時 , 桓 榮所 授 非 孝 經 , 乃 是 尚 書 , 蓋 葛 洪 誤 記 其 事 歟 !

〔 二 四 〕 懸 旌 效 節   原 校 : 「 效 節 」一 作 「 郊 坰 」 。

〔 二 五 〕 祈 連 方   方 , 方 伯 ; 連 , 連帥 , 皆 地 方 官 之 職 名 。

〔 二 六 〕 直 爾 蹴 迮   蹴 迮 , 蹙 迫 。

〔 二 七 〕 有 所 索 欲   孫 校 : 「 欲 」 刻本 作 「 取 」 。

〔 二 八 〕 陳 安 世 者 至 灌 叔 本 之 客 子 耳  校 勘 記 云 : 御 覽 九 百 十 一 作 陳 世 安 , 下 亦 作 世 安 。 按登 涉 篇 有 仙 人 陳 安 世 。 明 案 當 作 陳 安 世 , 影 宋 本 御 覽 所引 與 今 本 抱 朴 子 正 相 合 。 灌 叔 本 以 為 道 尊 德 貴 , 不 在 年齒 , 拜 傭 童 陳 安 世 為 師 , 故 事 並 見 神 仙 傳 。 灌 叔 本 一 作權 叔 本 。 校 勘 記 云 : 御 覽 九 百 十 一 「 灌 」 作 「 管 」 。

〔 二 九 〕 後  氣 血 於 父 母   孫 校 : 藏本 無 「 血 」 字 。

〔 三 十 〕 干 吉 容 嵩 桂 帛 諸 家 各 著 千 所篇   孫 校 : 「 干 」 藏 本 作 「 于 」 。 明 案 後 漢 書 襄 楷 傳 :楷 疏 云 , 「 臣 前 上 琅 邪 宮 崇 受 于 吉 神 書 」 。 唐 李 賢 注 :「 神 書 , 即 今 道 家 太 平 經 , 其 經 以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癸 為 部 , 每 部 一 十 七 卷 」 。 相 傳 後 漢 于 吉 撰 。

容 嵩 即 宮 崇 , 師 事 于 吉 , 除 從 于 吉 受太 平 經 外 , 又 著 書 百 餘 卷 , 見 神 仙 傳 。 帛 和 , 字 仲 理 ,三 國 遼 東 人 , 從 董 奉 學 行 氣 服 朮 法 , 又 到 西 城 山 , 事 王遠 學 神 丹 方 , 見 神 仙 傳 。

〔 三 一 〕 祕 要 之 旨 耳   孫 校 : 藏 本 無「 旨 」 字 。

〔 三 二 〕 或 但 將 之 合 藥 藥 成 分 之   「將 之 合 葯 葯 成 分 之 」 八 字 , 柏 筠 堂 本 、 崇 文 本 並 作 「 將合 成 藥 以 分 之 」 。

〔 三 三 〕 秦 漢 二 代 至 所 祭 太 乙 五 神 陳寶 八 神 之 屬   案 漢 武 帝 時 , 亳 人 謬 忌 奏 祠 太 一 方 , 曰 ,天 神 貴 者 太 一 , 太 一 佐 曰 五 帝 。 五 帝 即 五 神 。 秦 始 皇 祠八 神 , 一 曰 天 , 二 曰 地 , 三 曰 兵 , 四 曰 陰 , 五 曰 陽 , 六曰 月 , 七 曰 日 , 八 曰 四 時 。 並 見 史 記 封 禪 書 。

〔 三 四 〕 以 此 之 費 給 買 藥 之 直 者   孫校 : 「 藥 」 下 藏 本 有 「 求 明 師 秘 術 」 五 字 , 衍 。

〔 三 五 〕 用 力 雖 盡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本 「 盡 」 作 「 勤 」 。

〔 三 六 〕 若 所 知 寶 祕 乃 深   寶 顏 堂 本、 崇 文 本 「 乃 」 作 「 之 」 。

〔 三 七 〕 故 使 不 覺 者 欲 罷 而 不 能   寶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 不 覺 者 」 作 為 「 學 者 」 。

〔 三 八 〕 可 以 有 十 餘 人   寶 顏 堂 本 、崇 文 本 並 無 「 以 」 字 。

〔 三 九 〕 為 共 吹 揚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本 「 吹 」 作 「 稱 」 。

〔 四 十 〕 辨 逐 之 雖 久   孫 校 : 「 辨 」即 「 辦 」 字 。

〔 四 一 〕 陽 若 以 博 涉 已 足   寶 顏 堂 本、 崇 文 本 無 「 以 」 字 。

〔 四 二 〕 云 何 當 以 此 之 ● 然 函 胸 臆 閒乎   ● , 音 別 。 ● 然 , 盤 旋 貌 。

〔 四 三 〕 而 神 明 之 聞 見 己 之 甚 易 也  孫 校 : 藏 本 無 「 而 神 明 」 三 字 。

〔 四 四 〕 內 規 財 力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本 、 崇 文 本 「 力 」 皆 作 「 利 」 。

〔 四 五 〕 故 有 死 王 樂 為 生 鼠 之 喻 也  校 勘 記 : 御 覽 九 百 十 一 死 王 樂 生 鼠 下 復 有 二 語 云 : 「 雖為 帝 王 , 死 不 及 生 鼠 」 , 似 非 抱 朴 本 文 , 隨 志 有 音 一 卷, 或 即 此 。

〔 四 六 〕 莫 怪 其 不 畏 實 禍 何 哉   「 實禍 」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作 「 僨 禍 」 。

〔 四 七 〕 箴 砭 為 道 之 病 痛   孫 校 : 藏本 缺 「 砭 」 字 。

〔 四 八 〕 但 惜 美 疢 而 距 惡 石 者   孫 校: 「 疢 」 藏 本 作 「 病 」 。 明 案 魯 藩 本 亦 作 「 病 」 。 慎 校本 、 寶 顏 堂 本 、 崇 文 本 「 惜 美 疢 」 作 「 惜 養 危 病 」 。

〔 四 九 〕 睎 顏 氏 之 子 也   說 文 : 「 睎, 望 也 」 。 顏 氏 之 子 , 顏 回 。 揚 子 法 言 學 行 篇 云 : 睎 顏之 人 , 亦 顏 之 徒 也 。

〔 五 十 〕 凡 自 度 生   慎 校 本 、 寶 顏 堂本 、 崇 文 本 「 自 」 作 「 欲 」 。